广西南油公路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广西南油公路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一、广西南友公路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沈钱超[1](2021)在《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是一种在新建道路和养护项目中广泛应用的道路表面层,其可预防或部分修复路面病害,改善抗滑等路用性能、延长新建道路使用寿命。因其施工期短,造价经济,在高等级公路养护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超薄磨耗层设计存在抗裂性能不足、抗松散性能不足、层间粘结性能设计强度不够等问题,因此亟需采取研究提升超薄磨耗层使用性能。玄武岩纤维作为发展前景广阔新兴材料,凭借自身出色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生产工艺环保等优点,成为替代其他类型纤维用于沥青混凝土的竞争力产品,因此,本文对于掺玄武岩纤维后超薄磨耗层的路用性能和层间粘结强度进行探究,这对于提升超薄磨耗层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实用价值。采用马歇尔设计法对超薄磨耗层AC-10、SMA-10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两种级配的矿料组成,得到不同纤维长度和掺量下AC-10、SMA-10的最佳油石比,并对体积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入玄武岩纤维后,AC-10较不掺纤维油石比上升,SMA-10较掺木质素纤维油石比下降。采用车辙试验、单轴贯入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半圆弯拉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铺砂法和摆式仪法对两种超薄磨耗层的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的掺入能够改善超薄磨耗层的各项路用性能,对于抗开裂性能和抗松散性能的提升效果尤为明显。其中长度3mm的玄武岩纤维对AC-10改善效果更加显着,而长度6mm的玄武岩纤维对SMA-10改善效果更佳。综合路用性能、经济成本的因素,AC-10、SMA-10两种超薄磨耗层中玄武岩纤维的推荐掺量分别为 0.2%~0.3%、0.3%~0.4%。采用直剪试验对两种级配的超薄磨耗层进行层间剪切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粘层油类型、洒布量和环境温度对层间粘结性能影响显着,具体表现为(1)粘层油存在最佳洒布量,当超过这个量时,粘层油反而起到了润滑作用,导致层间抗剪强度下降;(2)层间抗剪强度的大小与试验环境的温度有很大的关系,在高温环境下粘结强度大幅衰减;(3)粘层油类型对层间抗剪强度有较大的影响,SBS改性乳化沥青的粘结效果远好于普通乳化沥青。

张雪飞[2](2021)在《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沥青路面具有优良的行车体验,易于修复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耐久性不足,易老化破坏的缺点。老化后的路面材料经铣刨后会产生大量的废旧沥青,合理有效地利用废旧沥青可以节约石油沥青资源,减少能源消耗。我国毛竹产量排名世界第一,具有丰富的毛竹资源,本文采用环境友好、来源广泛的毛竹裂解木焦油作为老化沥青再生剂的主体部分,附以生物质纤维等其他添加剂制备复合再生剂再生老化70#基质沥青及SBS改性沥青。以RA-102再生剂作为对照组,结合物理性能、流变性能、化学特性及微观特性等试验探究木焦油基再生剂沥青结(混)合料的性能和再生机理。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出木焦油基再生剂各组分占老化沥青质量的比例为:15%木焦油、0.3%生物质纤维、5%增塑剂、0.3%增容剂、1%稳定剂。(2)与RA-102再生沥青相比,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具有更好的热储存稳定性,木焦油基再生剂不易与沥青产生分离,在搅拌均匀的前提下,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可储存时间更长,使用性能更稳定。(3)物理和流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木焦油基再生剂可显着提高老化沥青的低温延展性和抗裂性能,但会略微降低老化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由于生物质纤维的加筋作用,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略优于RA-102再生沥青。(4)组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老化沥青相比,木焦油基再生剂再生沥青饱和分和芳香分含量增加,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减少,再生剂可通过稀释作用溶解老化沥青质,补充轻质组分达到恢复老化沥青使用性能的效果。红外光谱试验结果表明沥青再生后S=O键和C-O键强度减弱,再生SBS改性沥青还表现出对应丁二烯的C=C键强度略微增强,木焦油基再生剂可与SBS改性剂发生化学反应,修复改性剂的网状结构。(5)微观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木焦油基再生剂可促进老化沥青蜂状结构的分解,减小蜂状结构的面积占比,提高分散相和连续相的含量,减小沥青表面的粗糙度,较好地恢复老化沥青的表面形貌。(6)AC-13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木焦油与生物质纤维协同作用可显着提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柔韧性,改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木焦油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优于RA-102再生沥青混合料。研究木焦油及其复合再生剂对老化沥青使用性能恢复的内在机制对实现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提高我国废旧沥青资源循环再生利用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作用与实践意义。

梁若翔[3](2021)在《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在隧道路面抗滑处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处治成为了公路养护治理的工作重点,在处治措施中,加铺超薄磨耗层具有很好的耐磨耗性能和行车舒适性。本文结合宜州至河池高速公路中河池一号隧道路面白改黑试验段的施工,研究采用加铺多孔排水超薄磨耗层的方式来对长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进行处治,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SBS改性沥青添加高黏添加剂的方式制备高黏改性沥青,分析不同掺量对针入度、延度、软化点、60℃黏度影响的变化规律,得出最佳掺量为8%,并且掺量为8%时,60℃黏度达到了3.11×105 Pa·s,远超规范大于5.0×104Pa·s的要求。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得出制备的高黏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再通过微观机理研究,表明高黏改性沥青是物理混溶改性,高黏度添加剂在SBS改性沥青中为结团交联分布。(2)通过玉米秸秆纤维的制备,得出在4h浸泡时间下得到的提取率和吸油倍数最优。通过微观试验观察,显示玉米秸秆纤维粗糙度大,表面凹凸不平,能够吸附更多的沥青,增大沥青混合料的内部摩阻力的同时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再和木质素纤维进行性能对比试验,得出玉米秸秆纤维性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综合性能优于木质素纤维。(3)采用间断级配的设计思路,级配从2.36~4.75mm处断开,参考OGFC-10和Nova Chip Type-B型的级配范围,得出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的专用级配设计。通过对比试验得出掺加0.3%玉米秸秆纤维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均得到了提高,并且抗滑性能和透水性能满足预期的要求。(4)通过实体工程应用,得出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不仅适用于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处治,而且在造价、抗滑、施工便捷性等3个方面优势明显,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袁祖光[4](2020)在《广西湿热光耦合环境对橡胶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广西地区高温多雨的典型气候条件,沥青路面在交通荷载的不断作用下易发生水损坏病害,紫外线引起的沥青路面老化亦非常严重。为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研究高温环境下水作用和紫外光照作用对橡胶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就尤为重要,因而本文选取自制水影响冻融循环试验和紫外光照环境模拟箱来模拟沥青路面实际遭受的水作用和紫外老化作用,并通过交替试验的方法模拟湿热光耦合作用。在经过人工水影响冻融循环和紫外老化作用后,通过沥青的三大指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低温弯曲流变试验(BBR),分别从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车辙因子、蠕变劲度等指标评价沥青的性能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橡胶沥青的高温性能得到改善,低温性能下降。橡胶沥青的针入度和延度下降,软化点上升,且针入度指标受紫外光照时间的影响较大,软化点与延度指标受水影响冻融循环次数影响较大;橡胶沥青的车辙因子升高,相位角下降,温度影响最为显着;橡胶沥青的蠕变劲度增大,蠕变速率减小。利用红外光谱(FTIR)、凝胶色谱(GPC)、接触角试验对老化后的橡胶沥青进行微观观察试验,结果表明:老化后沥青中的沥青质等大分子物质比例增加明显,使沥青粘性降低、弹性增强,沥青变硬变脆,表现为沥青的高温性能改善,低温性能下降,与前述宏观试验结果呈现一致性。对老化前后的橡胶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分别从动稳定度、抗弯拉强度、最大弯拉应变指标来评价沥青混合料老化前后高温、低温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橡胶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随水影响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与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张瑞杰[5](2020)在《地聚合物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聚合物具有耐高温性、耐酸性、较高的早期强度等优良特性,本文尝试采用地聚合物作为新型沥青改性剂制备了地聚合物改性沥青,并对其基本性能、流变特性、微观机理、微观相态以及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型改性沥青。(1)首先配制地聚合物,并对其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然后将其掺入基质沥青制备改性沥青,通过沥青常规性能试验分析地聚合物对沥青基本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聚合物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和弹性恢复性能,掺入地聚合物后沥青的硬度、稠度、刚度以及脆度均增大,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能增强。(2)通过布氏旋转粘度试验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研究地聚合物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布氏旋转黏度试验结果表明:沥青中掺入地聚合物具有增粘效果,同时能有效改善沥青的感温性能。DSR试验结果表明:掺入地聚合物能有效提升沥青的抗变形能力、弹性恢复能力以及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有助于改善沥青的应力敏感性,采用指数函数模型分析沥青复数模量与温度的关系可知改性沥青具有较高的温度敏感性。(3)从微观角度出发,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荧光显微镜探究地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微观机理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掺加地聚合物主要是物理混溶,同时有微弱的化学反应,改性沥青中地聚合物均匀分散,微观相态稳定,掺量的变化不会影响微观形态。(4)从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能三个方面研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表明:掺入地聚合物后,动稳定度明显升高,车辙深度减小,动稳定度变异系数降低,高温稳定性能提升;残留稳定度与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增大,抗水损害能力增强,水稳定性能提升;混合料破坏时最大弯拉应变值减小,弯曲劲度模量值增大,低温柔韧性减弱,低温抗裂性能降低。此外相关性分析表明:车辙因子和平均不可恢复蠕变柔量能较好的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延度能较好的反映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5)地聚合物固化成型时间对地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性能没有显着影响,综合考虑地聚合物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确定地聚合物的最佳掺量为5%。

田源[6](2020)在《华南地区SMA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与施工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大省,公路交通量大且重载比例高,在南方地区高温多雨天气较多而且分布集中的条件下,传统的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路面显出诸多不足,早期病害如水损害、车辙、裂缝与抗滑性能衰减过快等问题时有出现。而骨架密实型的沥青玛蹄脂碎石(SMA)由于较大的油膜厚度以及纤维的加入使其具有比传统的悬浮密实型AC级配混合料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以及粗糙耐磨等表面功能特性,是解决AC性能不足的一个可行方案。但SMA混合料对优质粗集料、级配设计、拌和、摊铺、碾压等施工工艺的要求较高,一旦施工过程没有控制好则极易出现泛油、初期抗滑性能快速下降等问题。首先,通过对华南地区各省份代表性石场调研,发现目前优质石料较为匮乏,各省局部区域蕴藏的优质玄武岩与辉绿岩是目前新建高速上面层的主要料源。依据广东省高速公路规划图,在对高速公路沿线分布的岩石情况及石料加工厂开展大量调研并取得试验资料的基础上,汇总广东省岩矿资源分布,可对今后高速公路建设、养护等集料的选取提供参考。然后,根据CAVF法(主骨架空隙填充)设计粗、中、细三种SMA-13沥青混合料,采用数字图像技术对混合料试件的切片图像进行处理,基于大津法(OTSU)提取混合料切片图像中的粗集料颗粒,提出数字图像法计算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骨架间隙率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骨架结构。借助压力胶片的界面评价技术,并基于室内的搓揉试验模拟磨耗层构造在行车作用下的抗滑衰减行为,试验研究发现混合料的粗集料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其表面构造的抗滑耐久性能变化不大,适度的粗集料与细集料组合有助于改善混合料的和易性与施工均匀性,辅助于高粘度改性沥青胶结料,也能达到类似的骨架嵌挤约束效果,能够进一步改善路面表层构造的稳定性与抗滑耐久性。最后,依托实体工程开展沥青用量、纤维种类、纤维掺量、碾压工艺、沥青类型对SMA-13路面初期抗滑性能的影响,通过铺筑不同试验段,根据验评标准分别对构造深度和横向力系数指标进行比对分析,并采用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计算抗滑性能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指标,为提高SMA路面的早期抗滑性能提供材料设计与施工工艺优化指导依据。对两种改性沥青的SMA路段抗滑性能进行跟踪观测,进一步验证了高性能沥青胶结料的粘结约束作用也可以明显延长磨耗层的长期抗滑性能。

胡超,包惠明,迟恩涛,叶腾飞,徐伟[7](2020)在《高岭土尾矿沥青混合料抗腐性能试验与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拓宽改性材料的选择、解决高岭土矿矿选后产生的固体废弃料难题;为了加强对实际工程的指导、控制实际生产中高岭土的用量、提高资源再利用率、延伸产业链等方面提供参考;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本文采用"干法改性",利用高岭土尾矿等质量代替沥青混合料中的石灰岩矿粉制成高岭土沥青胶浆和高岭土沥青混合料,通过高岭土尾矿沥青吸持性能试验以及高岭土尾矿沥青混合料的标准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循环劈裂试验来测试不同替代量高岭土沥青胶浆的粘附性能和高岭土尾矿沥青混合料的抗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岭土尾矿替代沥青混合料中的石灰岩矿粉能有效地改善沥青胶浆的粘附性能和沥青混合料的抗腐蚀性能。同时,通过对高岭土尾矿沥青胶浆粘附性能和沥青混合料抗腐性能的机理分析,揭示了高岭土尾矿替代量影响沥青胶浆粘附性能和沥青混合料抗腐性能变化的原因、得出了能够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抗腐蚀性能的最佳高岭土尾矿替代量为75%时沥青混合料性能最佳的结论。

赵轩[8](2020)在《改性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中面层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因为其100%利用旧料、低碳环保等技术优势,和室内研究的大量开展、施工工艺的成熟等条件,近些年开始在高等级公路的下面层和基层大规模使用,但设计方法的不足和材料本身的性能限制其在高速公路中面层的应用推广。因此,本文从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提升和配比设计的关键因素研究出发,对比冷热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开展实体工程研究,分析改性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中面层的适用性。首先,对比了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确定了室内试验和工程生产的制备工艺;通过对不同胶乳掺量的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进行常规物理性能、Superpave体系流变性能和微观形态研究,结合评价指标分析,综合考虑经济性和改性效率,确定胶乳最佳掺量。其次,通过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和最佳含水率研究,确定了施工时冷再生机械的铣刨速度,建立了最佳含水量与温度的线性拟合方程;基于压实特性分析,确定室内冷再生混合料的压实次数,得到了施工时再生和摊铺机组的最佳间距;对比了不同成型方式和养生温度,为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施工质量检验的成型方法提供参考;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确定了两种冷再生混合料水泥和乳化沥青的最佳掺量。然后,基于comsol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汾灌高速冷再生路面结构冬夏两季路面温度场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与实际更为贴近的冷再生混合料高温蠕变和低温断裂的试验温度;通过多序列重复分层蠕变和全厚式蠕变试验对比了四种冷热混合料和七种整体路面结构的高温蠕变性能;采用半圆弯曲断裂试验,比较了两种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中低温条件下的抗裂性能,分析了不同加载速率下的断裂参数变化规律;通过半圆弯曲疲劳试验,建立了基于应力比和应力幅值的疲劳方程,并从能量角度评价四种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最后,通过汾灌高速改性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项目,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体工程,通过路面结构验算、试验段性能跟踪观测等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在高速公路中面层的适用性,并结合经济环境效益定量分析了汾灌高速冷再生项目减少的资金成本和能源消耗。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改性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结构性修复提供了新的工程实践案例。

张曼[9](2020)在《欧洲岩沥青与废食用油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为全面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复合改性沥青技术产生并得到推广。欧洲岩沥青(European Rock Asphalt,ERA),产自欧洲巴尔干半岛,因性质稳定、储量丰富及与沥青相容性好的特点,常被作为一种天然沥青改性剂掺入石油沥青中,不仅可以改善沥青路面的高温性能,还能提高其抗水损害的能力。然而ERA掺入后会显着降低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这极大地限制了ERA的推广应用。废食用油(Waste Cooking Oil,WCO)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酸等轻质组分,将其加入石油沥青中可以有效提升沥青低温性能的同时,还能实现废弃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基于ERA和WCO在改性沥青中表现出的不同特性,本文提出将ERA和WCO复合掺配以发挥两者的优势,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复合改性沥青。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ERA/WCO复合改性沥青的常规性能、流变性能、老化性能及储存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CO可有效弥补ERA在沥青低温性能方面的不足,显着改善沥青材料的低温抗裂性,并且能提升其中温区疲劳性能。ERA和WCO进行复合改性后,沥青的感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有了显着增强。ERA/WCO复合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良好。综合考虑ERA、WCO的改性效果和经济效益,建议ERA和WCO的掺量分别不宜高于18%、4%。其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ERA、WCO和基质沥青改性前后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以研究ERA和WCO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ERA的化学组成与基质沥青十分相似。WCO主要由多种不饱和长链烷烃、羧酸和脂肪酸等化学成分构成。ERA、WCO与基质沥青进行物理混合的同时,发生了化学反应。最后,选取4组性能较优的ERA/WCO复合改性沥青作为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试验组,以70#基质沥青混合料为参照,对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水稳性能及抗老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适宜的ERA和WCO掺量对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综合使用性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从高低温性能、水稳性能、耐老化性能和经济效益方面综合考虑,4%WCO+18%ERA是本研究中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掺配方案。

林彬[10](2020)在《钢桥面浇注式沥青铺装材料及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为改善钢桥面铺装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对山东胜利黄河公路大桥、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等六座国内典型钢桥铺装调研的基础上,对钢桥面铺装层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及层间粘结性能等展开了试验研究,最后在依托工程上实施了钢桥面铺筑技术的应用。GA10配比设计中粉胶比相同的情况下,关键筛孔(0.075mm、2.36mm和4.75mm)通过率对GA10性能的影响较大:0.075mm、2.36mm筛孔通过率越低,则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越好;4.75mm筛孔通过率越高,则高温和低温性能都比较好。粉胶比相同的情况下,GA10沥青混合料的流动性和贯入度增量主要受沥青胶浆比例的影响。0.075mm筛孔通过率越低,则流动性越差,贯入度增量越小。集料棱角性对GA10贯入度增量和低温破坏应变影响较大,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不宜采用棱角性过强的集料。防水粘结材料类型对钢桥面铺装防水粘结体系影响显着。本文采用的TOPEVER材料在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力学等方面均优于Eliminator。根据东南沿海某跨海大桥桥面铺装施工及营运结果,本文研究成果在依托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二、广西南友公路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南友公路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研究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超薄磨耗层性能研究现状
        1.2.2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原材料性能试验与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2.1 原材料性能试验
        2.1.1 集料和矿粉
        2.1.2 沥青
        2.1.3 纤维
    2.2 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
        2.2.1 AC-10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2.2.2 SMA-10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2.3 掺玄武岩纤维AC-10、SMA-10体积参数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3.1 高温稳定性能
        3.1.1 车辙试验
        3.1.2 单轴贯入试验
    3.2 抗开裂性能
        3.2.1 低温抗裂性能
        3.2.2 抗疲劳开裂性能
    3.3 水稳定性能
    3.4 抗松散性能
    3.5 抗滑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玄武岩纤维超薄磨耗层层间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4.1 原材料确定
        4.1.1 粘层油
        4.1.2 试验级配
    4.2 试验设备与试件制作
        4.2.1 试件制备与成型
        4.2.2 试验因素设定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乳化沥青洒布量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4.3.2 温度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4.3.3 粘层油类型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路线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路线
        1.3.2 研究内容
2 木焦油基再生剂与再生沥青的制备
    2.1 原样沥青
    2.2 老化沥青的制备
    2.3 木焦油基再生剂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2.3.1 原材料
        2.3.2 正交试验
        2.3.3 再生剂施工安全性
        2.3.4 再生剂热稳定性
    2.4 再生沥青的制备
    2.5 本章小结
3 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储存稳定性
    3.1 试样制备
    3.2 试验方法
        3.2.1 软化点试验
        3.2.2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
        3.2.3 组分分析试验(SARA)
        3.2.4 红外光谱试验(FTIR)
    3.3 储存稳定性测试结果
        3.3.1 软化点试验
        3.3.2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3.3.3 组分分析试验
        3.3.4 红外光谱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结合料性能表征与作用机制
    4.1 试验方法
        4.1.1 物理性能
        4.1.2 流变性能
        4.1.3 化学特性
        4.1.4 微观特性
    4.2 测试结果分析
        4.2.1 物理性能
        4.2.2 流变性能
        4.2.3 化学特性
        4.2.4 微观特性
    4.3 本章小结
5 木焦油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5.1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1.1 沥青
        5.1.2 集料和矿粉
        5.1.3 混合料配合比
    5.2 试验方法
        5.2.1 高温性能
        5.2.2 低温性能
        5.2.3 水稳定性
        5.2.4 抗老化性能
    5.3 测试结果分析
        5.3.1 高温性能
        5.3.2 低温性能
        5.3.3 水稳定性
        5.3.4 抗老化性能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创新点
        6.1.1 结论
        6.1.2 创新点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3)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在隧道路面抗滑处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孔排水沥青路面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1.2.2 高黏改性沥青的研究现状
        1.2.3 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总结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1 高黏改性沥青的制备及性能试验
        1.4.2 玉米秸秆纤维的制备和分析
        1.4.3 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的设计与试验
        1.4.4 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试验段工程应用及评价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黏改性沥青的研究
    2.1 高黏改性沥青试验原材料
        2.1.1 SBS改性沥青
        2.1.2 高黏度添加剂
    2.2 高黏改性沥青的制备和性能试验
        2.2.1 制备
        2.2.2 基本性能试验
        2.2.3 流变性能研究
        2.2.4 微观机理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玉米秸秆纤维的研究
    3.1 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作用
    3.2 玉米秸秆纤维的制备
        3.2.1 玉米秸秆的预处理
        3.2.2 玉米秸秆纤维制取
    3.3 秸秆纤维的微观机理
        3.3.1 试验原理及流程
        3.3.2 试验结果
    3.4 纤维的性能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的分析与设计
    4.1 原材料技术要求
        4.1.1 高黏改性沥青
        4.1.2 粗集料
        4.1.3 细集料
        4.1.4 矿粉
        4.1.5 矿料筛分试验结果
        4.1.6 玉米秸秆纤维
    4.2 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的设计
        4.2.1 目标空隙率的选择
        4.2.2 矿料级配的设计
        4.2.3 最佳油石比确定
    4.3 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的路用性能检验
        4.3.1 高温稳定性试验
        4.3.2 水稳定性试验
        4.3.3 抗滑性能验证与对比
        4.3.4 透水性能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体工程应用及评价
    5.1 工程应用
        5.1.1 工程具体情况
        5.1.2 原路面处理
        5.1.3 生产配合比的确定
        5.1.4 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试验段施工
    5.2 抗滑性能评价
        5.2.1 构造深度试验
        5.2.2 摩擦系数试验
        5.2.3 横向力检测
    5.3 技术经济性分析
        5.3.1 技术特点
        5.3.2 经济效益分析
        5.3.3 社会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4)广西湿热光耦合环境对橡胶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橡胶改性沥青技术研究
        1.2.2 湿热光耦合环境对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1.2.3 湿热光耦合环境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湿热光耦合室内模拟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沥青
        2.1.2 橡胶沥青制备
        2.1.3 橡胶沥青混合料制备
    2.2 湿热光耦合室内模拟方法研究
        2.2.1 水影响模拟方法研究
        2.2.2 光老化模拟方法研究
        2.2.3 湿热光耦合影响模拟方法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湿热光耦合对橡胶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3.1 常规指标试验
        3.1.1 试验方法
        3.1.2 水影响分析
        3.1.3 光影响分析
        3.1.4 湿热光耦合影响分析
    3.2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
        3.2.1 试验方法
        3.2.2 水影响分析
        3.2.3 光影响分析
        3.2.4 湿热光耦合影响分析
    3.3 低温弯曲流变试验(BBR)
        3.3.1 试验方法
        3.3.2 水影响分析
        3.3.3 光影响分析
        3.3.4 湿热光耦合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湿热光耦合对橡胶改性沥青影响机理研究
    4.1 红外光谱试验
        4.1.1 试验方法
        4.1.2 水影响分析
        4.1.3 光影响分析
        4.1.4 湿热光耦合影响分析
    4.2 凝胶色谱试验
        4.2.1 试验方法
        4.2.2 水影响分析
        4.2.3 光影响分析
        4.2.4 湿热光耦合影响分析
    4.3 接触角试验
        4.3.1 试验方法
        4.3.2 水影响分析
        4.3.3 光影响分析
        4.3.4 湿热光耦合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湿热光耦合对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
    5.1 橡胶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研究
        5.1.1 水影响分析
        5.1.2 光影响分析
        5.1.3 湿热光耦合影响分析
    5.2 橡胶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研究
        5.2.1 水影响分析
        5.2.2 光影响分析
        5.2.3 湿热光耦合影响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地聚合物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改性沥青研究现状
        1.2.2 地聚合物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地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制备及基本性能
    2.1 试验原材料
        2.1.1 沥青
        2.1.2 地聚合物原材料
    2.2 地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制备
        2.2.1 地聚合物的配制
        2.2.2 地聚合物的基本性质
        2.2.3 地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制备
    2.3 地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基本性能
        2.3.1 针入度
        2.3.2 软化点
        2.3.3 延度
        2.3.4 弹性恢复
        2.3.5 储存稳定性
        2.3.6 改性沥青与粗集料的黏附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聚合物改性沥青中高温流变性能研究
    3.1 试验原理及试验方法
        3.1.1 试验原理
        3.1.2 试验仪器及样品制备
        3.1.3 试验方法
    3.2 地聚合物改性沥青动态剪切粘弹参数研究
        3.2.1 复数剪切模量
        3.2.2 地聚合物改性沥青温度敏感性研究
        3.2.3 相位角
        3.2.4 车辙因子
    3.3 地聚合物改性沥青模量主曲线研究
        3.3.1 时温等效原理
        3.3.2 模量主曲线研究
    3.4 多重应力蠕变恢复(MSCR)试验研究
        3.4.1 MSCR试验高温性能评价指标
        3.4.2 地聚合物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研究
    3.5 地聚合物改性沥青流动特性研究
        3.5.1 地聚合物改性沥青粘度分析
        3.5.2 地聚合物改性沥青感温性能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微观机理研究
    4.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4.1.1 试验原理
        4.1.2 试验仪器及样品制备
        4.1.3 试验观测及结果分析
    4.2 荧光显微镜试验
        4.2.1 试验原理
        4.2.2 试验方法及样品制备
        4.2.3 试验观测及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5.1 试验方案及试验材料
        5.1.1 试验原材料
        5.1.2 试验方案
        5.1.3 混合料试件的制作
    5.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2.1 矿料级配
        5.2.2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5.3 高温稳定性分析
        5.3.1 车辙试验分析
        5.3.2 改性沥青与混合料高温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5.4 水稳定性分析
        5.4.1 浸水马歇尔试验
        5.4.2 冻融劈裂试验
    5.5 低温性能研究
        5.5.1 低温性能
        5.5.2 改性沥青与混合料低温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华南地区SMA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与施工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SMA路面的发展
        1.2.2 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
        1.2.3 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评价方法
        1.2.4 SMA路面的抗滑性能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技术要点与创新点
第二章 华南地区沥青路面集料资源分布与技术性能调研
    2.1 各省岩石地质分布概况
        2.1.1 广东省岩石分布概况
        2.1.2 广西地区岩石分布概况
        2.1.3 海南省岩石分布概况
        2.1.4 福建岩石分布概况
        2.1.5 江西岩石分布概况
    2.2 各省典型上面层石场调研
        2.2.1 广东河源芙蓉石场
        2.2.2 广西贵港石牛岭石场
        2.2.3 海南福岭玄武岩石场
        2.2.4 江西玄武岩石场
    2.3 不同岩石集料的技术特性
        2.3.1 广东省集料供应
        2.3.2 岩石分类及特性
        2.3.3 不同岩石集料的技术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MA混合料级配设计与混合料骨架评价
    3.1 原材料的选择
        3.1.1 沥青材料的选择
        3.1.2 粗集料的选择
        3.1.3 细集料的选择
        3.1.4 填料的选择
        3.1.5 纤维稳定剂的选择
    3.2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3.2.1 体积法设计理论
        3.2.2 级配设计方案
        3.2.3 路用性能试验分析
    3.3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SMA沥青混合料骨架评价
        3.3.1 骨架的定义
        3.3.2 数字图像处理过程
        3.3.3 粗集料骨架评价
        3.3.4 粗集料分布均匀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MA路面抗滑性能评价与衰减试验研究
    4.1 沥青路面的抗滑机理与评价方法
        4.1.1 路面摩擦作用机理
        4.1.2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
        4.1.3 常规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方法
        4.1.4 基于压力胶片技术的抗滑界面评价方法
    4.2 SMA路面的抗滑耐久性试验设计
        4.2.1 搓揉试验装置
        4.2.2 试验步骤
    4.3 SMA路面的抗滑性能衰减规律研究
        4.3.1 混合料级配的影响
        4.3.2 沥青种类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应用与跟踪观测
    5.1 依托工程概况
    5.2 施工准备
        5.2.1 原材料
        5.2.2 配合比设计
    5.3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5.3.1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5.3.2 混合料运输
        5.3.3 混合料的摊铺
        5.3.4 混合料的碾压成型
        5.3.5 施工过程的温度控制
    5.4 试验段设计与抗滑性能影响分析
        5.4.1 沥青用量的影响
        5.4.2 纤维的影响
        5.4.3 碾压工艺的影响
        5.4.4 沥青类型的影响
    5.5 SMA路面抗滑特性敏感性分析
        5.5.1 敏感性分析方法
        5.5.2 抗滑性能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5.6 抗滑性能跟踪评价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高岭土尾矿沥青混合料抗腐性能试验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较佳沥青用量确定
    1.1 试验材料
        1.1.1基质沥青
        1.1.2集料
    1.2 矿料级配设计
    1.3 沥青胶浆配合比的确定
    1.4 较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2 高岭土尾矿胶浆的粘附性能
    2.1 吸吸持性能试验
    2.2 高岭土尾矿提高沥青胶浆的粘附性能机理
3 高岭土尾矿沥青混合料的抗腐蚀性
    3.1 高岭土尾矿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
    3.2 高岭土尾矿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
4 高岭土尾矿对提高路面抗腐蚀性的机理分析
    4.1 电镜扫描分析
    4.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5 结 论

(8)改性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中面层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冷再生国内外发展概况
        1.2.2 改性乳化沥青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3.2 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比设计关键因素研究
        1.3.3 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室内研究
        1.3.4 改性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实体工程应用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原材料
        2.1.1 基质沥青
        2.1.2 丁苯橡胶乳液
        2.1.3 乳化剂
    2.2 SBR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
        2.2.1 制备方式
        2.2.2 SBR改性乳化沥青实验室制备
    2.3 SBR改性乳化沥青物理性能研究
        2.3.1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获取方法
        2.3.2 软化点
        2.3.3 针入度
        2.3.4 延度
        2.3.5 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试验
        2.3.6 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
    2.4 SBR改性乳化沥青流变性能研究
        2.4.1 试验设备及准备工作
        2.4.2 温度扫描试验
        2.4.3 多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
        2.4.4 低温弯曲梁流变试验
        2.4.5 线性振幅扫描试验
    2.5 SBR改性乳化沥青微观形态研究
    2.6 SBR改性乳化沥青最佳掺量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比设计关键因素研究
    3.1 原材料与级配设计
        3.1.1 原材料
        3.1.2 级配设计
    3.2 最佳含水率
        3.2.1 不同材料掺量下的最佳含水率
        3.2.2 不同温度下的最佳含水率
    3.3 压实特性
        3.3.1 压实曲线
        3.3.2 压实参数
        3.3.3 试验结果分析
    3.4 成型方式
    3.5 养生条件
    3.6 最佳乳化沥青和水泥用量
    3.7 配合比设计性能验证
        3.7.1 冻融劈裂试验
        3.7.2 车辙试验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室内研究
    4.1 混合料试件制备
        4.1.1 冷再生混合料试件制备
        4.1.2 热拌沥青混合料试件制备
    4.2 温度场模拟
    4.3 高温性能
        4.3.1 多序列重复加载动态蠕变试验
        4.3.2 试验结果分析
    4.4 中低温抗裂性能
        4.4.1 半圆弯曲断裂试验
        4.4.2 试验结果分析
    4.5 疲劳性能
        4.5.1 半圆弯曲强度试验
        4.5.2 半圆弯曲疲劳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性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实体工程应用
    5.1 工程概况
    5.2 旧路评价
        5.2.1 交通状况
        5.2.2 路面性能状况
        5.2.3 芯样评价
    5.3 路面结构验算
        5.3.1 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及材料参数
        5.3.2 交通荷载参数
        5.3.3 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验算
        5.3.4 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验算
        5.3.5 验算结果
    5.4 施工工艺及试验段性能检测
        5.4.1 冷再生施工工艺
        5.4.2 试验段性能检测
    5.5 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5.5.1 经济性分析
        5.5.2 环境效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9)欧洲岩沥青与废食用油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沥青在沥青路面材料中的研究现状
        1.2.2 废食用油在沥青路面材料中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原材料性能参数
    2.1 试验原材料
        2.1.1 基质沥青
        2.1.2 集料
        2.1.3 改性剂
    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表征方法简介
    2.4 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
第3章 ERA/WCO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及机理研究
    3.1 ERA/WCO复合改性沥青常规性能分析
        3.1.1 针入度
        3.1.2 软化点
        3.1.3 延度
        3.1.4 旋转黏度
    3.2 ERA/WCO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分析
        3.2.1 中温及高温流变性能
        3.2.2 低温流变性能
        3.2.3 高低温PG分级及PG连续分级
    3.3 ERA/WCO复合改性沥青老化性能分析
        3.3.1 短期老化性能
        3.3.2 长期老化性能
    3.4 ERA/WCO复合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分析
    3.5 ERA/WCO复合改性沥青红外光谱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ERA/WCO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4.1 配合比设计
        4.1.1 矿料级配的确定
        4.1.2 拌和与压实温度的确定
        4.1.3 最佳油石比及体积参数的确定
    4.2 ERA/WCO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分析
        4.2.1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4.2.2 车辙试验
    4.3 ERA/WCO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分析
    4.4 ERA/WCO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分析
        4.4.1 浸水马歇尔试验
        4.4.2 冻融劈裂试验
    4.5 ERA/WCO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长期老化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钢桥面浇注式沥青铺装材料及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钢桥面铺装病害实例调查与分析
    2.1 山东胜利黄河公路大桥
        2.1.1 概述
        2.1.2 历史破坏、维修情况及使用现状
        2.1.3 桥面破坏原因
    2.2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
        2.2.1 概述
        2.2.2 历史破坏、维修情况及使用现状
    2.3 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
        2.3.1 概述
        2.3.2 历史破坏、维修情况及使用现状
        2.3.3 桥面铺装影响因素
    2.4 安庆长江大桥
        2.4.1 概述
        2.4.2 历史破坏、维修情况及使用现状
        2.4.3 桥面病害原因
    2.5 南京第二长江大桥
        2.5.1 概述
        2.5.2 历史破坏、维修情况及使用现状
        2.5.3 桥面铺装影响因素
    2.6 润扬长江大桥
        2.6.1 概述
        2.6.2 历史破坏、维修情况及使用现状
        2.6.3 桥面病害原因
    2.7 钢桥面铺装主要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2.7.1 裂缝
        2.7.2 车辙
        2.7.3 脱层、推移
        2.7.4 鼓包
        2.7.5 坑槽
        2.7.6 其他破坏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桥面铺装层混合料级配优化
    3.1 钢桥面铺装用SMA混合料优化
        3.1.1 原材料选择
        3.1.2 SMA材料组成设计与优化
    3.2 基于体积设计法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3.2.1 原材料性能检测
        3.2.2 基于体积设计法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3.2.3 基于逐级填充理论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研究
        3.2.4 小结
    3.3 浇注式(GA)沥青混凝土优化
        3.3.1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
        3.3.2 浇注式沥青结合料性能试验
        3.3.3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GA10)性能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及其层间粘结性能研究
    4.1 影响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性能因素研究
        4.1.1 试件放置时间对贯入度的影响
        4.1.2 试验温度对贯入度的影响
        4.1.3 不同级配对贯入度的影响
        4.1.4 不同矿粉对贯入度的影响
    4.2 防水粘结层
        4.2.1 防水粘结层性能验证
        4.2.2 组合结构疲劳性能试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桥面铺装技术在东南沿海某跨海大桥中的应用
    5.1 工程背景
        5.1.1 气候条件
        5.1.2 交通条件
        5.1.3 桥面主要结构参数
        5.1.4 其他条件
    5.2 东南沿海某跨海大桥桥面铺装方案
    5.3 铺装材料技术要求
        5.3.1 行车道防水粘结层
        5.3.2 行车道沥青混合料铺装层
        5.3.3 排水管及填缝料
    5.4 东南沿海某跨海大桥桥面铺装施工技术要求
        5.4.1 铺装施工基本规定
        5.4.2 铺装层施工准备
        5.4.3 试验路铺装
        5.4.4 喷砂除锈及防腐层
        5.4.5 边缘防、排水处理
        5.4.6 改性沥青加工与贮存
        5.4.7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施工
        5.4.8 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5.4.9 SMA混合料施工
        5.4.10 施工缝设置与处理
        5.4.11 交通开放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广西南友公路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性能试验研究[D]. 沈钱超. 扬州大学, 2021(08)
  • [2]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制备与性能研究[D]. 张雪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3]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在隧道路面抗滑处治中的应用研究[D]. 梁若翔. 广西大学, 2021(12)
  • [4]广西湿热光耦合环境对橡胶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D]. 袁祖光. 广西大学, 2020(07)
  • [5]地聚合物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 张瑞杰. 广西大学, 2020(07)
  • [6]华南地区SMA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与施工应用研究[D]. 田源.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7]高岭土尾矿沥青混合料抗腐性能试验与机理研究[J]. 胡超,包惠明,迟恩涛,叶腾飞,徐伟. 矿产综合利用, 2020(05)
  • [8]改性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中面层的应用研究[D]. 赵轩. 东南大学, 2020(01)
  • [9]欧洲岩沥青与废食用油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 张曼. 湖南大学, 2020(07)
  • [10]钢桥面浇注式沥青铺装材料及施工技术研究[D]. 林彬.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广西南油公路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