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的发展前景及养殖技术

小龙虾的发展前景及养殖技术

一、克氏螯虾的开发前景与养殖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陶红梅[1](2020)在《贵州草海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种群分布特征及防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作为世界性的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经济虾类,让大多数人只看到它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是,克氏原螯虾本身作为一种入侵物种,对入侵地带来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随着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人类活动的多元化、复杂化,很多重要的淡水资源湖泊被引入了克氏原螯虾。贵州省内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草海,就在20 12年以放生的形式引入大量克氏原螯虾。本研究是在草海湿地被克氏原螯虾入侵,且入侵后的克氏原螯虾大量捕食本地鱼虾、在草海边沿肆意掘洞危害草海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上,以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监测、诱捕、调查及打捞等手段、进行室内培养观察、解剖统计及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5种普通诱捕剂对草海克氏原螯虾的诱捕效果、目前草海湿地入侵克氏原螯虾的种群数量分布状况及其活动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5种不同诱捕剂对克氏原螯虾的诱捕效果的探究。用新鲜猪肝、猪心、猪血、菜籽油渣和“虾鳝一锅端”鱼虾诱捕剂等5种普通诱捕剂对克氏原螯虾进行野外诱捕,经过长达12个月的诱捕对比,分析5种不同的普通诱捕剂中,平均诱捕量:油渣>猪肝>猪心>猪血>“虾鳝一锅端”引诱剂,最大诱捕量同样为:油渣>猪肝>猪心>猪血>“虾鳝一锅端”引诱剂;各种引诱剂的诱捕效果与水温、气温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其他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着。(2)草海湿地克氏原螯虾种群数量分布调查。经过长达12个月的时间对草海克氏原螯虾进行诱捕及打捞调查,发现吴家岩头、江家湾和西海码头克氏原螯虾种群数量分布较多,但多在沼泽湿地及潜水域,一般水深低于2m的区域分布较多,水深在22.5m的区域零星分布,水深大于2.5m的区域无分布现象;倮落山附近克氏原螯虾种群数量分布一般;而刘家巷、白家咀、朱家湾及胡叶林的岸边沼泽地有克氏原螯虾踪迹,但数量较少。(3)对草海水质的监测。经过一年时间,对应各种指标监测的国家标准,按月对草海水质进行监测,了解到草海水质的总体情况较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BOD5、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中,有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常处于Ⅲ类水的标准之内,BOD5、COD和总氮达到Ⅴ类甚至劣Ⅴ类。(4)对草海克氏原螯虾的个体大小、雌雄比例及分布状况等与水环境相关性研究。将草海克氏原螯虾的个体大小、雌雄比例及分布状况等与水质指标分别进行Pearson分析,得知草海克氏原螯虾个体大小与各水质指标均无显着相关关系;在水质溶解氧含量越高的水环境中,能诱捕到的雌性克氏原螯虾比例越大;克氏原螯虾分布状况与水温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氨氮、总磷、总氮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5)对草海克氏原螯虾活动规律的探究。经过对600只较健硕,且生命力比较旺盛的草海克氏原螯虾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得出草海克氏原螯虾的日活动规律为傍晚68点开始活动,到次日凌晨6点以前停止。而经过诱捕和打捞发现,草海克氏原螯虾的年活动规律为每年34月期间开始活动,到1011月期间活动逐渐减弱。然而从11月到次年三月期间,仍有活动迹象,只是比较弱。(6)繁殖策略的研究。经过长达一年的时间对所捕获的1072只雌性克氏原螯虾全部进行卵巢的解剖及其卵粒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草海克氏原螯虾繁殖季节为57月,抱卵数绝大多数位于100400粒之间,且雌性克氏原螯虾怀卵量与其个体大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

黄智伟[2](2019)在《红螯螯虾养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红螯螯虾又名澳洲淡水龙虾,是高端淡水养殖虾类。由于红螯螯虾个体间较强的争斗习性使以及养殖技术等的制约,其养殖产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本研究在室外水泥池流水养殖和室内循环水养殖条件下比较了庇护所种类、数量对红螯螯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分析了眼柄摘除与红螯螯虾生长、存活等的关系,并观察研究了不同庇护所下红螯螯虾的行为,为提高红螯螯虾养殖密度、建立完善相关养殖技术,促进红螯螯虾养殖产业的发展。实验主要结果如下:一、室外水泥池流水养殖模式下不同庇护所(PVC管、砖窝、遮阳网、水草、火山岩材料)对红螯螯虾的生长与存活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增设不同的庇护所均能促进红螯螯虾的生长,提高红螯螯虾养殖存活率;相比于对照组红螯螯虾体长特定生长率1.13±0.17,遮阳网组的体长特定生长率最高达到2.63±0.11。(2)投放PVC管、砖窝、遮阳网、水草、火山岩材料这5种不同庇护所养殖的红螯螯虾的最终体重分别为 6.32g±0.46g、6.45g±0.53g、7.21g±0.87g、6.57g±0.46g、6.12g±1.5g,彼此间差异不显着性(P>0.05)。(3)对于存活率,相比于没有庇护所组,增设不同的庇护所能提高红螯螯虾的存活率;相比于对照组红螯螯虾的存活率32%,遮阳网组的存活率最高达到72%,二者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投放PVC管、砖窝、遮阳网、水草、火山岩材料这5种不同庇护所养殖的红螯螯虾彼此间存活率存在显着差异性(P<0.05),其中以遮阳网庇护所组红螯螯虾的存活率最高,为69g±8.4g。因此,在室外露天流水水泥池中进行红螯螯虾养殖生产以采用遮阳网作为庇护为佳。二、室内循环水养殖模式下不同种类庇护环境(PVC管、遮阳网束、人工水草、珊瑚石、沙子材料)和不同庇护密度对红螯螯虾的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类庇护环境中,增设人工庇护所均能促进红螯螯虾的生长,实验结束后平均体重:珊瑚石组>沙底组>PVC管组>遮阳网>人工水草组>对照组。其中以珊瑚石组具有最高生长速率(2)不同庇护所(空白对照组、PVC管、遮阳网束、人工水草、珊瑚石、沙子材料)之间存活率分别为(35±4.3、56±3.7、57±4.2、58±3.1、55±2.7、47±4.8)存在差异性(P<0.05)。(3)对于不同密度的人工水草(0%、25%、50%、75%、100%)作为红螯螯虾的庇护所其体重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06±0.09、1.53±0.11、1.97±0.08、2.60±0.15、1.98±0.09,存活率为 34±5.2、46±4.3、48±6.1、52±4.6、55±4.8,随着遮蔽面积增大红螯螯虾的生长速率和存活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以75%的庇护所密度具有较高生长速度和存活率。(4)考虑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室内循环水中红螯螯虾养殖建议采用PVC管,庇护所密度为75%作为庇护所具有较好生长速度和存活率。三、摘除红螯螯虾眼柄研究结果显示:(1)摘除双侧眼柄后能明显提高红螯螯虾生长,其中不摘除眼柄组、摘除单侧眼柄组、摘除双侧眼柄组其体重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3±0.03、0.20±0.04、1.97±0.37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摘除眼柄能够影响红螯螯虾存活率,其中摘除双侧眼柄4周后存活率为60%,低于不摘除眼柄组存活率94.4%。(3)摘除双侧侧眼柄组能够促进性腺发育,其中摘除双侧眼柄组其性腺指数为1.23±0.06,显着高于不摘除眼柄组0.20±0.05(P<0.05)(4)摘除双侧眼柄会影响红螯螯虾体色变化,其中摘除双侧眼柄虾体偏蓝。因而在生产上可以采取在销售前两周进行眼柄摘除,放置于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强化培养等方式以获得大规格红螯螯虾,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四、实验通过研究红螯螯虾对不同庇护所选择(PVC管、遮阳网束、人工水草、石头、沙底),结果表明:(1)红螯螯虾养殖在5种不同庇护所中,其优先选择PVC管作为庇护所.(2)在PVC管已经被其他红螯螯虾占领的情况下后面的虾主动选择未被占领隐蔽所。(3)在庇护所数量有限的条件下才,红螯螯虾会通过斗争来获取自己领地。通过实验研究其运动的规律及行为特性,启示我们在红螯螯虾养殖生产中为保证红螯螯虾的存活率,必须设置足够的庇护所,且以管状隐蔽所为最适选择。

任信林[3](2016)在《滁州市鳜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文中认为本文以鳜鱼为研究对象,对鳜鱼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及水体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对鳜鱼养殖技术方面的研究探索和技术要点。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鳜鱼高效养殖技术、EM菌简易培养及应用、专用捕捞网具制作研究及应用以及HACCP体系在鳜鱼养殖中的应用等内容的研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进行集成整合,形成系统的滁州市鳜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并进行大规模示范推广应用,以促进滁州市鳜鱼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如下:1、鳜鱼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开展了以鲮鱼为鳜鱼的主饵料鱼,鳜鱼池塘中先养殖克氏螯虾,后养殖鳜鱼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养殖模式中克氏螯虾产量达到了40.0-46.7kg/667m2,收入为 1600-1733 元/667m2;鲮鱼产量为 720.2-770.8kg/667m2,是传统的鲢、鳙鱼养殖产量的2.4-3.8倍;鳜鱼产量为122.3-127.4kg/667m2,经济纯效益为2415-2554元/667m2,较采用鲢、鳙鱼为饵料鱼的鳜鱼产量提高了 75%-155%,经济纯效益增加了 61%-70%。2、EM菌简易培养及应用研究在特定条件下,将EM菌培养基、EM菌种及溶质(水)按照一定比例在容器中混合均匀,经过一定时间的自行发酵后,以培养能够运用于生产实践的微生态制剂EM菌培养液,并将此培养液在鲮鱼养殖中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培养温度在25-35℃和培养时间为5-7d时,能够获得pH值在3.6-4.6之间,呈褐红色或暗红色的简易EM菌培养液,此培养液在鲮鱼养殖过程中的使用,能够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使养殖生产的饵料系数降低了 0.14-0.17,每千克鲮鱼生产成本降低了 0.56-0.68元,每投入1元的EM菌能够提高鲮鱼养殖产量1.94-2.45kg。3、鳜鱼专用捕捞网具制作研究及应用根据生产实践需要,针对鳜鱼这种淡水底层鱼的捕捞特点,设计一套专用捕捞网具,以解决传统捕捞网具带来的费时耗力、劳动力成本高、捕捞率低、捕捞效果不理想等缺点。应用结果表明:该专用捕捞网具3-4人即可拉网操作,头网捕捞率85%以上,三网捕捞率可达95%,每次可为渔民节省劳动力成本100-200元,与传统的捕捞网具相比,具有方便、实用、经济、高效等优点。4、HACCP体系在鳜鱼养殖中的应用对鳜鱼养殖生产环节中产生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并提出预防措施,初步建立了以HACCP体系为主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并在滁州市的鳜鱼池塘养殖中大力示范和推广应用,做到鳜鱼生产的无公害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鳜鱼质量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促进鳜鱼养殖业可持续性发展。

戚玥[4](2015)在《水稻与克氏原螯虾共生种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稻田养虾是一种动植物共栖,生态互利的养殖技术。我国稻田面积广阔,水域资源丰富,稻田养殖螯虾发展潜力巨大。有研究表明,稻田养虾有利于农民的增产增收,提高了产品质量,也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因为稻田养虾模式充分利用了水体资源,克氏原螯虾可以为水稻捕食害虫,有助于稻田松土、活水,它们的粪便和残饵能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代替了水稻施用化肥的过程,确保了水稻的安全和品质。同时,水稻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为克氏原螯虾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实现稻虾互惠共生。本研究对比分析了水稻种植环境和非水稻种植环境下温度和光照的差异和螯虾养殖效果的不同,研究水稻的栽种对螯虾养殖环境中物理因子的影响并验证稻田养虾的互惠共生性;进一步比较不同种植密度的水稻环境中温度和光照的差异以及螯虾养殖结果的不同,探寻最适合螯虾生存的水稻种植密度;在生产性试验中对比分析了杂交水水稻田养殖螯虾和高杆水稻池养殖螯虾以及当地单种水稻和单养虾的生产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记录有稻池和无稻池的水温、泥温和光照强度,进行均值比较和差异性分析,发现夏季有稻池里的平均水温33.2℃和平均泥温32.5℃均显着低于无稻池的34.6℃和34.2℃;将收获的螯虾进行计数称重,发现有稻池螯虾的平均存活数为17.8只,高于无稻池的1 1只;有稻池的平均螯虾产量为414g,也高于无稻池的316g。2)记录不同密度有稻池的水温、泥温和光照强度,发现不同密度水稻对温度光照等物理因子的影响无显着差异,低密度有稻池收获的螯虾平均规格最大,达到31只/kg,平均整池生物量为1021g,两项数值均为实验组别最高。3)杂交稻田和高杆水稻池中水稻的产量和螯虾的产量均比当地单种水稻及单养螯虾的产量低,两种稻田环境相比,杂交水稻稻田养殖收获的螯虾数量多,而高杆水稻池塘养殖收获的螯虾规格大。通过研究水稻种植对环境中温度及光照的影响以及对螯虾养殖结果的影响,发现在螯虾养殖过程中,水稻具有改善环境,遮阴降温的作用,低密度水稻种植对螯虾养殖环境的优化作用最明显;杂交稻和高杆水稻两种种植环境养殖螯虾的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环境中养殖的螯虾产量高,高杆水稻环境中养殖的螯虾规格大。这对分析稻田养虾模式的优点和进一步推广稻田养虾起到理论支撑的作用,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文斌[5](2013)在《克氏螯虾的营养需求研究及饲料应用展望》文中指出克氏螯虾来自美洲,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由于它的生物学和经济学价值,对克氏螯虾营养需求及饲养方面的研究已逐步开展。文中就克氏螯虾对蛋白质、脂肪、糖类、氨基酸、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素需求及相关的摄食量、消化利用率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比较分析,并对克氏螯虾人工配合饲料的应用进行前景展望。

徐加涛,阎斌伦,徐国成[6](2011)在《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背景、现状与展望》文中指出综述了在我国克氏原螯虾的分布情况、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贸易状况。对2010年江苏南京等地发生的"龙虾门"事件进行了原因分析,指出我国克氏原螯虾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展望了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的前景。

洪峰[7](2010)在《江湖浅滩血吸虫生态控制技术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吸虫的危害以及造成的心理恐惧严重制约了水资源的利用与湖区经济的发展。针对我国血防目前的形势以及钉螺出现的反弹趋势,在药物杀灭受到环保限制的情况下,按照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生态理念,通过加大钉螺天敌—青鱼的投放增殖与保护以及江湖浅滩中的克氏螯虾的生态开发利用,可弥补水生态系统中鱼类资源衰退、渔业结构失衡等生态功能障碍;通过生态食物链的完善,降低钉螺的生存空间;在血吸虫严重的湖区,通过加快青鱼的苗种培育、增殖及克氏螯虾生态产业的发展,率先开展生态控螺的技术示范,有望长效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

周恒芝,卞晓庆[8](2010)在《克氏螯虾养殖技术及其模式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介绍对克氏螯虾主要养殖模式和技术,为进一步提高克氏螯虾养殖产量和效益提供技术支持。

叶建生,熊良伟[9](2009)在《克氏原螯虾Cambarus clakii(Girard)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文中提出本文主要介绍了克氏原螯虾的形态、生态、生长和生殖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养殖技术。

王树刚[10](2009)在《“上农下渔”池塘克氏原螯虾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表明

二、克氏螯虾的开发前景与养殖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克氏螯虾的开发前景与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草海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种群分布特征及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内容及目的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研究目的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采样点设置与采样时间
        2.2.2 样品采集
        2.2.3 实验方法与分析
        2.2.4 数据统计与处理
        2.2.5 技术路线
3 草海克氏原螯虾种群数量的分布状况
    3.1 对草海克氏原螯虾分布的诱捕调查
    3.2 5种诱捕剂对克氏原螯虾的诱捕效果分析
    3.3 草海克氏原螯虾的打捞调查
4 草海克氏原螯虾分布特征及特征分析
    4.1 草海水质情况对克氏原螯虾分布的影响
    4.2 草海克氏原螯虾个体大小与水质等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4.3 草海克氏原螯虾雌雄比例与水质等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4.4 草海克氏原螯虾怀卵量与草海水质情况的关系
    4.5 小结
5 根据草海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性探究相应防控对策
    5.1 草海克氏原螯虾的日活动规律
    5.2 草海克氏原螯虾的年活动规律
        5.2.1 对克氏原螯虾卵巢解剖及怀卵量统计分析
        5.2.2 草海克氏原螯虾抱卵量及抱卵季节
        5.2.3 克氏原螯虾个体大小与怀卵量关系探究
        5.2.4 草海克氏原螯虾的繁殖季节
    5.3 草海克氏原螯虾的防控对策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相关图版
致谢
本研究课题受资助项目
研究生期间取得的成果

(2)红螯螯虾养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红螯螯虾简介
        1.1 红螯螯虾的生物学特征
        1.2 红螯螯虾养殖与研究现状
    2 生物庇护所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室外流水条件下不同遮蔽所对红螯螯虾养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和设备设施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生物
        1.4 实验场地
        1.5 实验用水
    2 实验方法
        2.1 养殖场地与基本条件
        2.2 实验设置
        2.3 养殖管理
        2.4 测量与计算方法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
        3.1 红螯螯虾的生长指标比较
        3.2 红螯螯虾的存活率
        3.3 红螯螯虾的行为反应
    4 讨论
        4.1 不同隐蔽所对红螯螯虾生长的影响
        4.2 不同隐蔽所与红螯螯虾的存活的关系
        4.3 不同庇护所下红螯螯虾的行为反应
第三章 室内循环水条件下不同庇护所对红螯螯虾养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和设施
        1.2 试剂
        1.3 实验生物
        1.4 实验用水
    2 实验方法
        2.1 养殖环境设置
        2.2 实验养殖系统
        2.3 实验设置
        2.4 养殖管理
        2.5 数据测量
    3 实验结果
        3.1 不同庇护所下红螯螯虾的生长与存活情况
        3.2 不同密度下红螯螯虾的生长与存活情况
    4 讨论
        4.1 不同隐蔽所下红螯螯虾的生长与存活情况
        4.2 不同密度庇护所下红螯螯虾的生长与存活情况
第四章 眼柄摘除养殖模式对红螯螯虾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生物
    2 实验方法
        2.1 眼柄摘除手术
        2.2 养殖管理
        2.3 测量和计算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眼柄摘除对红螯螯虾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3.2 眼柄摘除对红螯螯虾脱壳率及性腺指数的影响
        3.3 眼柄摘除对红螯螯虾体色的影响
    4 讨论
        4.1 眼柄摘除对红螯螯虾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4.2 眼柄摘除对红螯螯虾性腺发育的影响
        4.3 眼柄摘除对于红螯螯虾体色的影响
第五章 不同庇护所下红螯螯虾的行为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与设备设施
        1.2 实验生物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装置
        2.2 庇护所设置
        2.3 实验处理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红螯螯虾对不同庇护所的选择性
        3.2 红螯螯虾不同庇护下的斗争行为反应
    4 讨论
        4.1 庇护所的选择行为
        4.2 不同庇护所下的行为斗争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论文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滁州市鳜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鳜鱼的地理分布
    2 鳜鱼的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特征
        2.2 生活习性
        2.3 食性特征
        2.4 生长特性
        2.5 繁殖习性
    3 水体环境的适应性
        3.1 水温
        3.2 溶解氧
        3.3 pH
        3.4 氨氮
        3.5 亚硝酸盐
    4 鳜鱼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4.1 养殖模式
        4.1.1 池塘养殖
        4.1.2 湖泊、水库等养殖
        4.2 鳜鱼饵料
        4.2.1 鲜活饵料
        4.2.2 配合饲料
        4.3 养殖环境
        4.3.1 池塘条件
        4.3.2 清整消毒
        4.4 水质调控
        4.4.1 水位调节
        4.4.2 水质调节
        4.4.3 微生物制剂应用
        4.5 疾病防治
        4.5.1 预防措施
        4.5.2 常见病害治疗
        4.6 捕捞工具
        4.7 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4.7.1 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4.7.2 HACCP体系的应用
    5 研究背景、内容和意义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
        5.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鳜鱼高效养殖技术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池塘条件
        1.1.1 鳜鱼池塘
        1.1.2 鳜鱼池塘
        1.2 清塘施肥
        1.2.1 鳜鱼池塘
        1.2.2 鳜鱼池塘
        1.3 苗种放养
        1.3.1 克氏螯虾苗种放养
        1.3.2 常规饵料鱼投放
        1.3.3 鲮鱼苗放养
        1.3.4 鳜鱼苗投放
    2 日常管理
        2.1 饲养投喂
        2.1.1 克氏鳌虾养殖
        2.1.2 鲮鱼饲养
        2.1.3 鳜鱼饲养
        2.2 水质管理
        2.2.1 鳜鱼池塘
        2.2.2 鲮鱼池塘
        2.3 病害防治
        2.3.1 鳜鱼
        2.3.2 鲮鱼
    3 试验结果
        3.1 2014年试验情况
        3.2 2015年试验情况
    4 分析与讨论
        4.1 技术可行性分析
        4.2 疫病预防措施总结
        4.3 鲮鱼为主饵料鱼的优与劣
        4.4 捕捞工具的选择
    5 小结
第三章 EM菌简易培养及在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1 EM菌简易培养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设计
        1.2 培养方法
        1.2.1 水体除氯
        1.2.2 接种培养
        1.3 实验结果
        1.4 分析与讨论
    2 EM菌培养液应用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池塘条件
        2.1.2 清塘施肥
        2.1.3 鱼苗放养
        2.1.4 试验管理
        2.1.5 试验设计
        2.2 试验结果
        2.2.1 水质测定结果
        2.2.2 池塘底质比较
        2.2.3 投入成本
        2.2.4 饵料系数
        2.2.5 养殖产量
    3 分析与讨论
        3.1 EM菌的生态效益
        3.2 EM菌的经济效益
        3.3 EM菌的社会效益
    4 小结
第四章 鳜鱼专用捕捞网具制作研究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网具结构
        1.2 盛鱼网箱
        1.2.1 材质选择
        1.2.2 网目大小
        1.2.3 网箱规格
        1.2.4 舌头网大小
        1.3 赶鱼连网
        1.3.1 材质选择
        1.3.2 网目大小
        1.3.3 网片形状
        1.3.4 上纲浮子
        1.3.5 下纲沉子
        1.3.6 网套作用
    2 应用研究
        2.1 网具安装
        2.2 网具操作
        2.3 应用结果
    3 分析与小结
    4 注意事项
第五章 HACCP体系在鳜鱼养殖中的应用
    1 前期准备工作
        1.1 试验基地描述
        1.2 成立HACCP小组
        1.3 产品特性描述
        1.4 养殖过程流程图制定
    2 危害分析
        2.1 生物性危害
        2.1.1 寄生虫危害
        2.1.2 病毒性危害
        2.1.3 致病菌危害
        2.2 化学性危害
        2.2.1 重金属危害
        2.2.2 药物残留危害
        2.2.3 饲料添加剂危害
        2.3 物理性危害
    3 确定关键控制点
        3.1 池塘环境
        3.2 苗种选择
        3.3 养殖水质
        3.4 渔药使用
        3.5 饵料管理
    4 建立预防措施和监控体系
        4.1 池塘环境的监控
        4.2 苗种选择的监控
        4.3 养殖水质的监控
        4.4 渔药使用的监控
        4.5 饵料管理的监控
    5 建立验证程序和记录保持
        5.1 应用验证效果
        5.2 做好记录保存
    6 小结
展望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目录

(4)水稻与克氏原螯虾共生种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农业现状及发展
    1.1.1 农业现状
    1.1.2 农业发展
1.2 稻田生态养殖
    1.2.1 稻田资源
    1.2.2 稻田生态养殖
1.3 克氏原螯虾概况
    1.3.1 基本情况
    1.3.2 生活习性
1.4 克氏原螯虾养殖现状
    1.4.1 国外养殖现状
    1.4.2 国内养殖现状 第二章 研究背景及目的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 第三章 夏季稻田养虾模式中水稻的庇护作用及种植密度初探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水稻种植密度对水温、泥温及光照的影响
    3.2.2 不同水稻种植密度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
    3.2.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杂交稻和高杆水稻两种环境养殖螯虾的探究
4.1 试验过程
    4.1.1 杂交水稻稻田养虾试验
    4.1.2 高杆水稻稻田养虾试验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实验结果
    4.2.2 分析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经历 致谢 附录
1 螯虾规格
2 螯虾形态数据
3 温度
4 水稻产量

(5)克氏螯虾的营养需求研究及饲料应用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克氏螯虾对三大营养素需求的研究
2 克氏螯虾对氨基酸需求的研究
3 克氏螯虾对矿物质、维生素等微量营养需求的研究
4 国内外对克氏螯虾营养素研究存在的问题
5 克氏螯虾的饲料应用前景展望

(6)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背景、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克氏原螯虾的开发利用状况
    1.1 国外螯虾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3-6]
    1.2 国内克氏原螯虾的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
    1.3 淡水螯虾的消费、贸易状况
2 我国克氏原螯虾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捕捞不当、水域环境污染严重
    2.2 克氏原螯虾优良性状退化
    2.3 没有充分考虑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习性
    2.4 养殖方式粗放
    2.5 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没有突破
    2.6 优质专用饲料有待进一步研究
    2.7 病害研究空白
    2.8 加工企业的无序发展
    2.9 “龙虾门”事件的影响
        2.9.1 “龙虾门”事件的起始
        2.9.2 “龙虾门”事件的初步原因
        2.9.3 目前“龙虾门”事件的调查结果
3 对策
    3.1 选育良种和引进开发新品种, 加强基础研究
    3.2 积极探索有效养殖模式, 推动螯虾养殖较好较快发展
        3.2.1 开展人工无公害生态养殖
        3.2.2 加强对克氏原螯虾精养模式的研究
    3.3 提高人工繁殖技术, 解决苗种问题
    3.4 饲料研究
    3.5 开发利用软壳克氏原螯虾, 实行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3.6 亟须建立食品生产溯源体系
4 展望

(7)江湖浅滩血吸虫生态控制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血吸虫的状况和生态控制意义
2 血防历史的回顾
3 生态控螺技术与可行性
4 前景展望

(8)克氏螯虾养殖技术及其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养殖模式
    1.1 池塘养殖
        1.1.1 池塘条件
        1.1.2 放养前准备
        1.1.3 苗种放养
    1.2 稻田养殖
        1.2.1 稻田的选择
        1.2.2 亲虾放养
2 饲料投喂与管理
    2.1 供足饵料
    2.2 日常管理
    2.3 稻田施药
    2.4 清除敌害
    2.5 捕捞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养殖苗种供应困难
    3.2 单位面积产量普遍较低
    3.3 克氏螯虾养殖群体增重倍数低
    3.4 病害问题

(9)克氏原螯虾Cambarus clakii(Girard)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1.2 生活习性
    1.3 摄食习性
    1.4 繁殖习性
2 养殖技术
    2.1 池塘准备
        2.1.1 池塘条件
        2.1.2 加设防逃设施
        2.1.3 清塘消毒
        2.1.4 施肥种草
    2.2 投放与搭养
        2.2.1 投放时间和数量
        2.2.2 搭养鱼
3 饲养管理
    3.1 科学投饲
    3.2 日常管理
        3.2.1 巡塘
        3.2.2 水质管理
        3.2.3 水位调控

四、克氏螯虾的开发前景与养殖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草海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种群分布特征及防控技术研究[D]. 陶红梅. 贵州师范大学, 2020
  • [2]红螯螯虾养殖技术研究[D]. 黄智伟. 海南大学, 2019(06)
  • [3]滁州市鳜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D]. 任信林.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4]水稻与克氏原螯虾共生种养模式研究[D]. 戚玥. 南京大学, 2015(05)
  • [5]克氏螯虾的营养需求研究及饲料应用展望[J]. 刘文斌. 经济动物学报, 2013(01)
  • [6]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背景、现状与展望[J]. 徐加涛,阎斌伦,徐国成. 水产科技情报, 2011(04)
  • [7]江湖浅滩血吸虫生态控制技术探讨[J]. 洪峰. 人民长江, 2010(12)
  • [8]克氏螯虾养殖技术及其模式探讨[J]. 周恒芝,卞晓庆.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0(04)
  • [9]克氏原螯虾Cambarus clakii(Girard)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J]. 叶建生,熊良伟. 现代渔业信息, 2009(04)
  • [10]“上农下渔”池塘克氏原螯虾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J]. 王树刚. 河北渔业, 2009(02)

标签:;  ;  ;  ;  ;  

小龙虾的发展前景及养殖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