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通信直埋光缆线路工程建设初探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通信直埋光缆线路工程建设初探

一、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通信直埋光缆线路工程的施工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文[1](2021)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引领冻土工程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文中认为从早期青藏铁路、青藏公路、格拉输油管线建设,到青藏高原兵站和输油管线泵站及生活设施建设;从热水、木里和土门煤矿开采、南水北调西线工程、214国道、兰西拉光缆通信工程多年冻土研究,到新藏公路、黑北公路等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从青藏铁路工程、青藏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俄输油管线工程,到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柴木地方铁路工程、哈大高速铁路工程……一项项高寒区冻土工程的建设和西部经济的一步步发展离不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几代科研人员的艰苦奋斗。面对国家重大冻土工程的需求,他们厚积薄发、

祁航[2](2019)在《西藏阿里地区国道219线区界至日土段冻土层研究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文中指出国道219线,也称新藏公路,是我国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公路。它是现阶段连接新疆和西藏的唯一通道,也是为西藏阿里地区进行物资运输的重要道路。本论文以国道219线(西藏境)区界至日土段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资料搜集、整理,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等综合勘探方法,对沿线冻土进行勘察,查明沿线冻土发育特征及不良地质和道路病害分布,并对该冻土路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提出对应的工程措施建议。国道219线(西藏境)区界至日土段北起K649+200,南至K926+480.135。其中路线起点K649+200至K773+450段分布连续片状多年冻土,K773+450至K930+000段分布季节冻土。本区段多年冻土按含冰量划分,其冻土类型以少冰、多冰、富冰冻土为主,局部路段为饱冰冻土,而含土冰层很少出现。本区段多年冻土的年平均地温Tcp=-2.0℃-3.5℃,属于低温多年冻土。研究区总体上越往南,冻土含冰量越少,K649+200至K758+750冻土类型多为多冰或富冰冻土,从K760+000至K773+450冻土类型以少冰冻土多冰冻土为主。该路段冻土天然上限一般1.52.5米之间;由于该路段冻土层总厚度较大,本次钻探深度内未见冻土下限。国道219线(西藏境)区界至日土段沿线冻土对公路造成的道路病害主要有冻胀、融沉、翻浆。其中冻土层上水发育的细颗粒土路段、富冰、饱冰冻土路段冻胀融沉现象比较严重;K871+200K872+800、K874+200K874+600、K891+900K892+600段翻浆较为严重。其他道路病害有雪害、水毁等。根据《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勘察暂行规定》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对沿线冻土进行定性工程地质评价,总体来说全线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其中红山湖湖盆区连续多年冻土、龙木错湖盆区连续多年冻土、多玛曲及其支流宽浅河谷区连续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一般;泉水湖湖盆区连续多年冻土、松西(索玛)草甸宽滩区连续多年冻土、红土达坂山岭区连续多年冻土为不良工程地质地段。由于研究区冻土属于低温多年冻土,设计时考虑尽量采用填土高度满足保护冻土的临界高度要求,对于富冰、饱冰冻土及含土冰层路段,需要处理好冻胀、融沉两大难题,对于地下水发育路段还需完善地下水防截排工程。水毁和雪害路段主要建议抬高路基,对不同路段做针对性处理。根据沿线冻土勘察、道路病害发育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建议,为后期道路整治提供了非常有建设意义的方案。

房建宏[3](2017)在《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建设适应性对策研究》文中认为2010年共和至玉树高等级公路(共玉高速)正式启动,在多年冻土区该线路与214国道基本平行,勘察结果表明214国道沿线与新建共玉高速沿线多年冻土分布格局基本相似。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对道路的修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多年冻土无疑也成为共玉高速建设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虽然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并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建设的高标准要求。本研究通过总结与分析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以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建设适应性的对策研究为目的,以共玉高速沿线多年冻土问题及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为研究背景,以冻土路基的稳定技术为研究主线,采用现场病害调查、现场试验与观测、工程实际应用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调查研究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东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工程问题,分析了共玉高速多年冻土分布和变化趋势,评价了共玉高速沿线冻土工程地质情况,建设了多年冻土面向高速公路建设的综合试验系统,通过试验分析了高速公路多年冻土区综合路基结构的服役性能,并针对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区特殊地质情况提出了6种具体路基实施方案,用于指导多年冻土地区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工作。本文研究成果对于评价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地质、指导该类似地区类似工程的设计、建设、养护与维修的工程实际意义重大,可以带来非常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及研究结论:(1)新建共玉高速和214国道沿线冻土分布、类型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共玉高速和214国道沿线多年冻土分布基本一致。共玉高速沿线多年冻土地区,气候继续变暖,冻土地温升高,冻土上限下移,部分冻土甚至消失。该地区还存在大量的冻土不良地质现象,这对拟建的共玉高速稳定性造成了巨大威胁,产生的主要工程问题包括:寒冻风化作用、季节性冻胀丘、多年生冻胀丘、冻融草丘、冰椎(又称涎流冰)、融冻泥流、热融湖塘、热融滑塌、热融侵蚀和不同区域的不同程度冻土退化。(2)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地区年均气温从1982年开始快速升温,升温速率约0.069℃/a。2003至2014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姜路岭段、醉马滩、红土坡段、花石峡镇附近、长石头山段、多格蓉段冻土地温升温速率分别为:0.013℃/a、0.012℃/a、0.010℃/a、0.016℃/a、0.007℃/a、0.082℃/a。共玉高速花石峡段K414+580处冻土上限下移速率约为0.06m/a。姜路岭、醉马滩、醉马滩、红土坡、花石峡、多格蓉段和清水河段冻土地温处于吸热状态,长石头山段冻土观测点地温处于放热状态,查拉坪段属于放热稳定冻土。花石峡冻土段冻土厚度退化减薄速率为0.53m/a。基于典型断面的温度监测数据,通过修正Stefan公式得到K369+100和K391+100两处地表冻结指数。计算得到了用于融化深度计算的预测公式。(3)根据冻土条件和自然条件两个准则,建立了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冻土地质评价模型。并对共玉高速沿线4种典型多年冻土含冰类型、三种地温状态进行了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分析。评价结果与沿线历年来的工程实际情况比较吻合。(4)建立了不同路面条件下地气热交换规律长期试验系统、堆石体路基降温机制长期试验系统、热管降温机制长期试验系统、通风管降温机制长期试验系统、高温冻土蠕变规律长期试验系统、坡向对路基边坡温度场影响试验系统和桩基承载力及桩土相互作用长期试验系统,配套了先进的长期监测设备,获取了冻土与工程稳定性的长序列基础数据,为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修筑技术和病害治理技术的工程效果及设计优化研究提供可靠的试验资料。(5)基于野外试验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路面条件下地气热交换规律、堆石体路基降温机制、热管降温机制、通风管降温机制、高温冻土蠕变规律、坡向对路基边坡温度场影响和桩基承载力及桩土相互作用的工程效果,为进一步优化各类设计参数提供了科学依据。(6)针对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区特殊地质情况,提出了 6种具体路基实施方案,包括通风管路基、块石路基、隔热层路基、块石—通风管复合路基、热棒路基、热棒—隔热层复合路基,并对其工作原理、适用范围、设计原则、和路基设计以及施工技术及方法进行详细描述,用于指导多年冻土地区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工作。

陈黎明,胡古月,陈浩,刘骋[4](2013)在《最高海拔地区的光缆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该地区气温变化大、日照辐射强、常年冻土,在这里进行的光缆传输工程不但对光缆质量要求高,而且敷设难度大。本文介绍了2011年,烽火光缆在中国联通青藏干线格尔木-拉萨段的应用情况,重点讲述在光缆的结构、材料设计方面的产品改进方案。

马巍,牛富俊,穆彦虎[5](2012)在《青藏高原重大冻土工程的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高海拔多年冻土区的典型代表。伴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西藏自治区迎来了新一轮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新建高速公路、输变电线路、输油气管道工程等。这些拟建工程与已建的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格拉输油管道、兰西拉光缆等工程均聚集于宽度不足10km范围内的青藏工程走廊。在这狭长的冻土工程走廊内,已修建或拟建的各种冻土构筑物相互影响,多因素耦合叠加,加速区域内的冻土退化,而冻土融化必将影响到工程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退化。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变化程度更加剧烈。面对国家需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青藏高原重大冻土工程的基础研究"于2012年4月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揭示气候变化与人类工程活动加剧背景下冻土变化及灾害时空演化规律,建立冻土工程稳定性和服役性能评价体系,提出冻土工程灾害防治理论与控制对策,为冻土构筑物群灾害应急预案和重大冻土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陈黎明,胡古月,陈浩,刘骋[6](2012)在《最高海拔地区的光缆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该地区气温变化大、日照辐射强、常年冻土,在这里进行的光缆传输工程不但对光缆质量要求高,而且敷设难度大。本文介绍了2011年,烽火光缆在中国联通青藏干线格尔木—拉萨段的应用情况,重点讲述在光缆的结构、材料设计方面的产品改进方案。

陈黎明,胡古月,陈浩,刘骋[7](2012)在《最高海拔地区的光缆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该地区气温变化大、日照辐射强、常年冻土,在这里进行的光缆传输工程不但对光缆质量要求高,而且敷设难度大。本文介绍了2011年,烽火光缆在中国联通青藏干线格尔木-拉萨段的应用情况,重点讲述在光缆的结构、材料设计方面的产品改进方案。

陈游东[8](2012)在《中天山地区冰缘作用与公路灾害防治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地质情况相对较为复杂,种类繁多。冻土区域内的道路常常由于冷生地质的影响,产生各种病害,严重影响道路的建设以及后期使用性能和寿命。针对冻土区域的各类冷生地质进行调查研究对道路工程的设计建设以及道路使用期间对各类灾害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本文着重探讨研究了中天山冻土区域的冰缘作用相关地形地貌。首先以冰的积聚为主导的冷生作用形成的冻胀丘、冰锥以及冻融湿地等地质类型作为首要探讨的内容,采取了实地勘察的方法获取实地数据以及该区域的航片影像识别统计数据。该区域的冻土湿地在季节冻土区主要分布于沿河阶地或坡脚缓坡处,多年冻土区则在沿河两侧阶地、坡体缓坡处以及坡顶平缓或沟谷处。冻胀丘和湿地呈伴生状态,季节冻土区冻胀丘呈退化状态,多年冻土区则处于稳定状态或发育状态。其次,针对以冰的融化为主导的土质斜坡地带冷生作用形成的冻融滑塌、冻融阶地以及热融湖塘等地质类型进行相关的分析。调查区域的冻融滑塌规模较小,一般和融冻泥流阶地相伴生。冻融泥流阶地分布于调查区域的多年冻土区段,其规模较大。冻融泥流阶地主要分布在1030°的坡体上,和湿地多呈伴生状态。再次,探讨了岩质斜坡地带冷生作用形成的岩屑坡在该区域的分布、成因。岩屑坡主要分布于古冰川作用区,海拔在2500m以上。在3000m以下的岩屑坡基本上是为散发状分布。岩屑坡在上侧分布阳坡多于阴坡,岩屑坡所处坡体坡度均在3040°之间。最后,就上述所提及的三类冷生作用所形成的各冷生地质对道路所产生的灾害效应进行分析,并且针对其各自特点提出预防以及后期整治措施。冻胀丘冬季产生不均匀冻胀,形成冰裂缝,局部形成路基滑塌,桥梁承台破裂。融冻泥流和热融滑塌形成的泥流状物质,掩埋道路,壅塞桥涵,加速路基的软化湿陷。岩屑坡碎石向坡体下侧滑动或滚落形成落石或边坡滑塌等灾害。整治冻胀丘等冻胀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切断水源补给,加强其排水能力。热融滑塌和冻融泥流的防治的基本出发点是尽量避免扰动厚层地下冰和融沉性较强的多年冻土,其防治原则就是“以防为主,及时治理”。散粒体边坡的防治根据当地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将挡、排和固三种工程措施综合使用。

高鹏[9](2010)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通信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技术探讨》文中认为以青藏铁路通信工程为例,从施工组织、径路选择、敷设、防护等几方面,对高原多年冻土区通信直埋光缆线路工程的施工做了探讨,对高原多年冻土区通信光缆线路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何瑞霞,金会军,吕兰芝,常晓丽,王绍令,杨思忠,姚志祥,王安平,刘伶俐,高晓飞,陈友昌,翟镇远[10](2010)在《格尔木-拉萨成品油管道沿线冻土工程和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文中认为格尔木拉萨成品油管线穿越青藏高原腹地多年冻土区,沿线气候严寒、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已经对管道沿线的冻土环境产生了显着影响.总结了自运营以来格拉管道出现的冻土工程问题及管道沿线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就各种问题给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同时,提出了该区管道建设和寒区环境研究的方向应包括加强管道内外检测、对管道进行风险评价、提高管道自动化管理水平、建立冻土长期监测体系以及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等.

二、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通信直埋光缆线路工程的施工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通信直埋光缆线路工程的施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引领冻土工程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寒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瓶颈,瞄准冻土工程稳扎稳打
围绕国家重大冻土工程,引领核心技术突破创新

(2)西藏阿里地区国道219线区界至日土段冻土层研究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冻土研究现状
        1.2.2 国道219 线沿线冻土及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论文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象、气候
        2.1.4 水文
        2.1.5 植被生态
    2.2 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层岩性
        2.2.2 水文地质
    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2.3.1 地质构造
        2.3.2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第三章 国道219线(区界-日土段)沿线冻土特征
    3.1 冻土调查
        3.1.1 工程地质调绘
        3.1.2 地球物理探测
        3.1.3 钻探与取样
        3.1.4 室内试验
    3.2 季节冻土
    3.3 多年冻土
        3.3.1 沿线多年冻土发育条件
        3.3.2 多年冻土类型及冻土构造
        3.3.3 冻土地温
        3.3.4 多年冻土分布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沿线冻土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4.1 沿线冻土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4.1.1 冻胀
        4.1.2 融沉
        4.1.3 路面翻浆
        4.1.4 其他病害
    4.2 沿线冻土工程地质评价
        4.2.1 冻土工程地质评价原则
        4.2.2 沿线冻土工程地质评价
    4.3 工程措施建议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建设适应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自然地理概括
        1.2.2 多年冻土变化趋势
        1.2.3 冻土工程地质评价
        1.2.4 多年冻土与道路工程建设
    1.3 国内外研究缺陷总结和深入研究分析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区工程走廊内冻土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
    2.1 高速公路概况
    2.2 冻土分布、类型
        2.2.1 214国道沿线冻土分布、类型
        2.2.2 新建共玉高速和214国道沿线冻土分布、类型的对比研究
        2.2.3 214国道沿线冷生灾害
    2.3 214国道沿线多年冻土变化趋势
        2.3.1 地表温度的变化
        2.3.2 冻土地温变化
        2.3.3 活动层和上限的变化
        2.3.4 地温曲线形态变化
        2.3.5 多年冻土厚度变化
    2.4 214线典型断面观测资料分析
        2.4.1 典型断面冻结指数计算
        2.4.2 stefan解
    2.5 冻土工程地质评价研究
        2.5.1 评价指标体系
        2.5.2 评价指标分级
        2.5.3 评价标准
        2.5.4 评价结果及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面向高速公路建设的多年冻土区综合试验系统建设
    3.1 试验内容
    3.2 主要目标
    3.3 试验场地的选址论证
    3.4 试验设计
        3.4.1 不同路面条件下地气热交换规律长期试验系统
        3.4.2 堆石体路基降温机制长期试验系统
        3.4.3 热管降温机制长期试验系统
        3.4.4 通风管降温机制长期试验系统
        3.4.5 高温冻土蠕变规律长期试验系统
        3.4.6 坡向对路基边坡温度场影响试验系统
        3.4.7 桩基承载力及桩土相互作用长期试验系统
    3.5 本章小结
4 面向高速公路建设的多年冻土区综合路基结构试验分析
    4.1 不同路面条件下地气热交换规律
        4.1.1 监测数据分析
        4.1.2 结论与建议
    4.2 堆石体路基降温机制
        4.2.1 监测数据分析
        4.2.2 结论与建议
    4.3 热管降温机制
        4.3.1 监测数据分析
        4.3.2 结论与建议
    4.4 通风管降温机制
        4.4.1 监测数据分析
        4.4.2 结论与建议
    4.5 高温冻土蠕变规律
        4.5.1 监测数据分析
        4.5.2 结论与建议
    4.6 坡向对路基边坡温度场影响
        4.6.1 监测数据分析
        4.6.2 结论与建议
    4.7 桩基承载力及桩土相互作用
        4.7.1 监测数据分析
        4.7.2 结论与建议
    4.8 本章小结
5 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措施研究
    5.1 多年冻土区通风管路基技术规范
        5.1.1 工作原理
        5.1.2 适用范围
        5.1.3 设计原则
        5.1.4 路基设计与施工
    5.2 多年冻土区块石路基技术规范
        5.2.1 工作原理
        5.2.2 适用范围
        5.2.3 设计原则
        5.2.4 路基设计与施工
    5.3 多年冻土区隔热层路基技术规范
        5.3.1 工作原理
        5.3.2 适用范围
        5.3.3 设计原则
        5.3.4 路基设计与施工
    5.4 多年冻土区块石-通风管复合路基
        5.4.1 工作原理
        5.4.2 适用范围
        5.4.3 设计原则
        5.4.4 路基设计与施工
    5.5 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技术规范
        5.5.1 工作原理
        5.5.2 适用范围
        5.5.3 设计原则
        5.5.4 路基设计与施工
    5.6 多年冻土区热棒-隔热层复合路基技术规范
        5.6.1 工作原理
        5.6.2 适用范围
        5.6.3 设计原则
        5.6.4 路基设计与施工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青藏高原重大冻土工程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科学问题的提出
    2.1 国家需求
        2.1.1 确保已建工程的安全运营
        2.1.2 拟建重大冻土工程的理论需要
        2.1.3 冻土工程走廊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的需要
    2.2 科学意义
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4 主要科学目标
    4.1 总体目标
    4.2 预期目标

(8)中天山地区冰缘作用与公路灾害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现状
        1.2.2 冰缘作用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以冰、水的积聚为主导的冷生作用形成机制和区域分布特征
    2.1 以冰、水的积聚为主导的冷生作用现象的形成机制和区域分布特征
        2.1.1 以冰、水的积聚为主导的冷生作用的形成机制
        2.1.2 各地区以冰、水的积聚为主导的冷生作用分布与发育特征
    2.2 中天山调查区域冻胀丘发育状况调查研究
        2.2.1 中天山调查区域典型冻土沼泽勘察与剖析
        2.2.2 冻胀丘
    2.3 基于遥感解译的天山地区冻胀丘和冻土湿地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2.3.1 湿地航片影像识别
        2.3.2 冻胀丘和冻土沼泽分布规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冰的融化为主导的土质斜坡地带冷生作用形成机制和区域分布特征
    3.1 各典型冻土区域以冰的融化为主导的土质斜坡地带冷生作用的形成机制和分布特征
        3.1.1 以冰的融化为主导的土质斜坡地带冷生作用的形成机制
        3.1.2 各典型冻土区域以冰的融化为主导的土质斜坡地带冷生作用的分布特征
    3.2 中天山调查区域热融滑塌、融冻泥流阶地现象
        3.2.1 冻融滑塌
        3.2.2 融冻泥流阶地
    3.3 基于遥感解译的热融滑塌和融冻泥流现象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3.3.1 冻融阶地航片影像识别
        3.3.2 冻融阶地分布规律总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岩质斜坡地带冷生作用形成机制和区域分布特征
    4.1 岩质冷生现象的形成机制和区域分布特征
        4.1.1 岩质斜坡地带冷生作用的形成机制和类型
        4.1.2 各典型区域岩质斜坡地带冷生作用的分布及特征
    4.2 中天山调查区域岩质斜坡地带冷生作用冷生现象
        4.2.1 中天山调查区域几处典型岩屑坡现场勘察与剖析
        4.2.2 岩屑坡分析
    4.3 岩质冷生现象遥感解译及空间分布规律
        4.3.1 岩屑坡航片影像识别
        4.3.2 岩屑坡分布规律总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海拔冻土地区公路灾害防治对策
    5.1 冻胀丘对道路工程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5.1.1 冻胀丘对公路工程影响机制
        5.1.2 冻胀丘工程危害实例
        5.1.3 中天山调查区域冻胀丘影响预测
        5.1.4 土冻胀防治原则
        5.1.5 土冻胀防治措施
    5.2 热融滑塌、融冻泥流阶地对道路工程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5.2.1 热融滑塌、融冻泥流阶地对公路工程影响机制
        5.2.2 热融滑塌、融冻泥流阶地工程危害实例
        5.2.3 中天山调查区域热融滑塌、融冻泥流阶地影响预测
        5.2.4 热融滑塌、融冻泥流防治原则
        5.2.5 热融滑塌、融冻泥流防治措施
    5.3 岩屑坡对道路工程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5.3.1 岩屑坡对公路工程影响机制
        5.3.2 岩屑坡工程危害实例
        5.3.3 中天山调查区域岩屑坡对道路工程影响预测
        5.3.4 岩屑坡防治原则
        5.3.5 岩屑坡防治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格尔木-拉萨成品油管道沿线冻土工程和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格拉输油管道沿线环境概况
2 格拉管道沿线的冻土特征
    2.1 冻土分布、 厚度及含冰量情况
    2.2 冻土的热稳定性
    2.3 冻融作用及冻土不良地质现象
3 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冻土变化
4 管道存在的冻土工程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4.1 管道存在的冻土工程问题
        4.1.1 冻胀与融沉
        4.1.2 冰堵事件
    4.2 解决方案和建议
        4.2.1 对于管道的冻胀问题
        4.2.2 对于冰堵问题
    4.3 管道沿线的环境问题
        4.3.1 植被破坏
        4.3.2 沙漠化加剧
        4.3.3 冻害现象增多
        4.3.4 油品泄露带来环境污染
    4.4 沿线环境管理、 保护措施
5 讨论
    5.1 加强管道内外的检测研究
    5.2 对管道进行风险评价
    5.3 提高管道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5.4 建立管道沿线多年冻土长期监测体系
    5.5 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

四、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通信直埋光缆线路工程的施工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引领冻土工程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J]. 李晓文. 中国高新科技, 2021(17)
  • [2]西藏阿里地区国道219线区界至日土段冻土层研究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D]. 祁航. 长安大学, 2019(01)
  • [3]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建设适应性对策研究[D]. 房建宏. 北京交通大学, 2017(12)
  • [4]最高海拔地区的光缆设计与应用[J]. 陈黎明,胡古月,陈浩,刘骋. 现代传输, 2013(02)
  • [5]青藏高原重大冻土工程的基础研究[J]. 马巍,牛富俊,穆彦虎. 地球科学进展, 2012(11)
  • [6]最高海拔地区的光缆设计与应用[A]. 陈黎明,胡古月,陈浩,刘骋. 光纤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推进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2
  • [7]最高海拔地区的光缆设计与应用[A]. 陈黎明,胡古月,陈浩,刘骋. 201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
  • [8]中天山地区冰缘作用与公路灾害防治对策研究[D]. 陈游东. 长安大学, 2012(07)
  • [9]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通信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 高鹏. 铁道通信信号, 2010(03)
  • [10]格尔木-拉萨成品油管道沿线冻土工程和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 何瑞霞,金会军,吕兰芝,常晓丽,王绍令,杨思忠,姚志祥,王安平,刘伶俐,高晓飞,陈友昌,翟镇远. 冰川冻土, 2010(01)

标签:;  ;  ;  ;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通信直埋光缆线路工程建设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