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芪康注射液过敏1例报告

思芪康注射液过敏1例报告

一、斯奇康注射液过敏反应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李翔飞[1](2017)在《龙胆合剂联合硝矾散治疗湿热下注型肛门瘙痒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龙胆合剂联合硝矾散治疗湿热下注型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就诊,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龙胆合剂口服并配合硝矾散外洗,对照组给予除湿止痒洗液外洗肛周,观察比较临床效果,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临床结果表明龙胆合剂联合硝矾散在改善瘙痒程度、瘙痒持续时间、皮损情况等方面有良好效果,对于治疗湿热下注型肛门瘙痒症临床疗效明确。与对照组相比,在临床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复发率方面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有较好的长期疗效。结论:龙胆合剂联合硝矾散治疗湿热下注型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复发率相对较低。

郭静[2](2012)在《当归饮子加减方对慢性荨麻疹抗过敏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当归饮子加减方干预荨麻疹慢性期动物气血两虚症模型,观察养血活血通络法预防荨麻疹复发的作用,并探讨其抗过敏机制,为养血活血通络法的应用以防治慢性皮肤病复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腹侧皮下注射0.3m1·kg-1利血平生理盐水溶液和皮下注射2%乙酰苯肼制作动物气血两虚模型。气血两虚模型制作成功后,结合Ⅰ-Ⅳ型变态反应模拟慢性荨麻疹发病,以KM小鼠或SD大鼠为受试对象,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玉屏风组、祛风止痒口服液组、当归饮子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研究:(1)尾静脉注射1%卵清蛋白合卡介菌疫苗稀释剂致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测定每组动物蓝斑直径、蓝斑光密度(OD)及蓝斑抑制率,分析当归饮子加减方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的影响。(2)小鼠背部皮下注射组胺,尾静脉注射1%伊文思兰生理盐水溶液,通过测定蓝斑光密度及蓝斑抑制率,分析当归饮子加减方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3)尾静脉注射1%卵蛋白生理盐水溶液致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测定各组动物颅顶皮下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其抑制率,并对肥大细胞形态进行显微分析,分析当归饮子加减方对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4)尾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致小鼠全身瘙瘁,记录注射后30min内小鼠搔抓潜伏期、搔抓次数和瘙痒持续总时间,计算瘙痒抑制率;搔抓反应结束后,采用Elisa法测定每只动物血清组胺水平,分析当归饮子加减方对低分子右旋糖酐致小鼠全身瘙瘁的影响。(5)采用DNCB致小鼠耳廓超敏反应,测定每组动物耳廓肿胀度及其抑制率,分析当归饮子加减方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6)采用卵蛋白+氢氧化铝合百日咳疫苗致小鼠变态反应,光镜计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变化;采用Elisa法测试血清IgE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壁组织中IL-4、IFN-γ表达量;RT-PCR检测血管壁组织IL-4mRNA、IFN-γ mRNA表达情况;血管壁组织的病理切片显微镜检测,研究当归饮子对慢性荨麻疹治疗作用机理。实验数据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Dunnett 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结果:当归饮子加减方可显着减小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蓝斑直径(P<0.01),降低蓝斑光密度吸收值(P<0.01);显着抑制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1);显着抑制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P<0.01);显着延长低分子右旋糖酐致小鼠瘙痒搔抓潜伏期(P<0.01),减少小鼠搔抓次数(P<0.01),缩短搔抓持续时间(P<0.01),降低动物血清组胺水平(P<0.01);显着对抗DNCB致小鼠迟发型耳廓变态炎症反应(P<0.01);显着降低致敏动物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P<0.01),降低动物血清IgE水平(P<0.01),降低致敏动物血管壁组织IL-4水平(P<0.01),升高IFN-γ(P<0.01)水平,下调致敏动物血管壁组织IL-4mRNA(P<0.01)表达,升高IFN-γ mRNA表达(P<0.01),显着降低荨麻疹动物血管壁组织水肿、淋巴滤泡增生及炎细胞浸润。且效果显着优于同等剂量的玉屏风口服液(P<0.05)和祛风止痒口服液(P<0.05);结论:当归饮子加减方可显着干预荨麻疹慢性期动物气血两虚症模型,主要表现在:当归饮子加减方可显着对抗气血两虚证动物变态反应,能有效抵抗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肥大细胞脱颗粒;有效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耳廓肿胀及低分子右旋糖酐致全身瘙痒反应;显着减少致敏动物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降低动物血清IgE水平,下调致敏动物血管壁组织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下调致敏动物血管壁组织IL-4mRNA表达,升高IFN-γ mRNA表达,对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疹具有显着对抗作用。

蒋艳敏[3](2012)在《耳穴疗法配合当归饮子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耳穴疗法配合当归饮子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耳穴疗法配合当归饮子和当归饮子治疗,两组均14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病情。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疗法配合当归饮子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有效,且优于单纯口服当归饮子。

姚荣[4](2011)在《观察加味过敏煎治疗慢性荨麻疹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1目的观察加味过敏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肝郁脾虚证型的临床疗效及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影响2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加味过敏煎组(30例)、西替利嗪组(30例),疗程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两周、治疗四周、停药一周观察两组的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大小、风团持续时间的积分和其下降指数(SSRl)以及不良反应、复发率等情况。在治疗组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采用碳13-尿素呼气试验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指标。3结果3.1加味过敏煎组总有效率(86.7%)与西替利嗪组(总有效率为73.3%),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3.2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组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停药1周时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3.3两组间在治疗4周后的瘙痒程度、发作频率及皮肤化痕症三项观察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均有显着性差异;其他客观症状组间比较均无差异。3.4治疗1月后随访,加味过敏煎组复发率低,与西替利嗪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5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3.6治疗组30例患者中有20例测得HP阳性,阳性率66.67%,经加味过敏煎治疗后8例HP转阴性,治愈率40%。4结论4.1加味过敏煎和盐酸西替利嗪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荨麻疹均有效,前者在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4.2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具有相关性。

陆俊龙[5](2011)在《从心胆论治针灸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从心胆论治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其生存质量的评价,探讨其理论依据,以便更好地在临床上推广。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符合设立的病例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80例受试者以1∶1的比例分配至治疗组(西药治疗+针灸治疗)和对照组(西药组),每组各40例,对二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中西医诊断标准做卡方检验或T检验,要求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方面无差异,然后进行治疗观察。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口服zyrtec 10mg每次1粒,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至疗程结束;急性期加用dexamethasone 0.75mg每次1粒,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外用clobetasol cream(每公克含clobetasol propionate 0.5mg)每日早晚涂抹2次,以4周为1疗程。治疗组除上述西药外,另加针刺加刺络治疗。针刺穴位:百会,印堂,内关,血海,阳陵泉。湿热浸淫加大肠经合穴曲池;血虚风燥,加肝俞;以毫针常规针刺,留针30分钟;针刺结束后给予刺络放血,取心俞、胆俞、委中均双侧。两组都经过2疗程8周的疗程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同时详细记录所有受试者试验前后的症状与体征情况,运用设立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各组的试验效果。对所纳入的对象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价,结合中医学理论,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和非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the shor form-36 health survey, SF-36)对符合设立的病例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80例受试者进行生活质量行为等进行量化评估,并比较两种方法评价差异性。数据处理方法:统计方法:分类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两样本比较采用Ridit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采用Epi Data3.0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Graph Pad Prism4.03软件进行统计图形绘制。对生存质量评价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对DLQI指数、SF-36结果进行t检验,用多元逐步回归法进一步分析生活质量影响因素,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有合格受试者例80例,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与治疗组(西药治疗+针灸治疗)各40例,对照组年龄为:29.7±12.0岁,治疗组年龄为:30.4±12.8岁,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T=-0.252(p=0.802),两组年龄比较没有显着性区别。对照组,男性有16人,女性有24人。治疗组,男性有21人,女性有19人。经过卡方检验,X2=6;p=0.112。两组比较性别没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病期均数为:1.3500±0.48305;治疗组病期均数为:1.2750±0.45220。通过独立T检验,p=0.476,p>0.05。两组在治疗前病期没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属于湿热证有21人,脾虚证8人,血虚证11人;治疗组属于湿热证有18人,脾虚证9人,血虚证13人;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0.456,p=0.796,两组试验前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中属于急性湿疹的有16人,亚急性6人,慢性18人;治疗组中属于急性湿疹的有19人,亚急性10人,慢性11人。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2.9467,p=0.2291,两组试验前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治疗前对照组体征总积分为:10.3500±4.64399;治疗组体征总积分为:10.4250±4.36118;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T=-O.074(p=0.941),由于p>0.05,因此两组比较,体征总积分没有显着性区别。因此在试验前两组排除了年龄、性别、病程、中西医诊断类型以及体征总积分的差异,两组在试验前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疗效结果比较如下:试验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瘙痒程度方面两者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着减少皮疹面积(p<0.05);在改善皮疹形态方面,两组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在总体疗效方面,两者总体疗效具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总体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使患者进入缓解期的作用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没有显着性差异。试验过程中对照组与治疗组都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试验对象的生存质量评价,以80例湿疹患者的生活指数DLQI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家族史、病程、湿疹面积、复发情况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知,病程(<8月=1,≥8月=2)、湿疹面积(<20% =1,≥20% =2)、复发情况(初次发病=1,复发=2)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对生活指数DLQI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性别(男=1,女=2)、年龄(<45岁=1,t>45岁=2)、家族史(阴性=1,阳性=2)则未进入回归方程。经检验,建立的回归模型有意义(F=14.068,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湿疹面积、复发情况的t值对应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病程、湿疹面积、复发情况为影响生活指数DLQI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作用。因为病程、湿疹面积、复发情况的标准回归系数均大于0,说明各因素与DLQI为正相关关系,即病程越长,湿疹面积越大,复发的患者其生活指数DLQI越高,即生活质量越差。SF-36量表评分评价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3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评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家族史、病程、湿疹面积、复发情况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由表6可知,病程(<8=1,>8月=2)、湿疹面积(<20%=1,≥20%=2)、复发情况(初次发病=1,复发=2)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对生活指数DLQI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性别、年龄、家族史则未进入回归方程。经检验,建立的回归模型有意义(F=8.067,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湿疹面积、复发情况的t值对应的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病程、湿疹面积、复发情况为影响SF-36分值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作用,因为病程、湿疹面积、复发情况的标准回归系数均<0,说明各因素与SF-36分值为负相关关系,即病程越长,湿疹面积越大,复发的患者其SF-36分值越低,生活质量也越差。结论1.在改善瘙痒程度方面,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2.在减少皮疹面积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着减少皮疹面积。3.在改善皮疹形态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没有显着性差异。4.对照组与试验组在总体疗效方面,两者总体疗效具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总体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5.在使患者进入缓解期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没有显着性差异。6.湿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应积极治疗;DLQI量表和SF-36量表适用于湿疹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病程越长,湿疹面积越大,复发的患者DLQI越高、SF-36越低,生活质量越差。通过针灸加刺络放血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出现改善,生活质量出现提高。

鲍希静[6](2009)在《黄甘颗粒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12水平的影响及抗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黄甘颗粒剂和斯奇康注射液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研究,观察患者复发情况及患者外周血清IL-12水平变化,以判断黄甘颗粒剂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防治尖锐湿疣复发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黄甘颗粒,对照组给予斯奇康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30天为一个疗程,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中IL-12的含量及同时观察局部皮损的复发情况。结果:黄甘颗粒能显着提高患者血清中的IL-12水平,其作用优于斯奇康注射液(P<0.05);黄甘颗粒能显着降低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率(P<0.05)。结论:黄甘颗粒明显地减少了尖锐湿疣患者的复发次数,其疗效优于斯奇康。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清中IL-12水平,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防止尖锐湿疣复发。

李淑霞[7](2007)在《斯奇康致过敏反应3例的急救及护理》文中提出目的临床使用斯奇康过程中,应注意过敏反应,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注射斯奇康后致过敏反应的急救过程。结果3例患者在注射免疫调节剂斯奇康后,相继出现心慌、胸闷、气紧等过敏反应症状,经一系列抗过敏急救处理,无1例死亡。结论抗过敏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密切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临床具有实用意义。

刘睿[8](2009)在《消水方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多数为疾病进展或复发的结果,也可作为肿瘤患者首发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一旦出现,已无手术和放疗指征,即使给予全身化疗、免疫及中西药结合治疗,疗效仍不理想。大量的胸水可引起呼吸、循环机能不全或衰竭,反复抽液可导致蛋白质丧失,使病情恶化而加速死亡,如何有效地控制始终是治疗的难点之一。文献报道国内外治疗本病的方法不少,但疗效并不十分满意,常规胸腔内灌注化疗药物,副作用大,体虚、年老患者往往难以承受。中医药治疗本病是中医治疗肿瘤并发症的一大特色,既往较多文献报道,中医药参与恶性胸腔积液治疗,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化疗完成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本研究首次采用临床症状积分标准量表,以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定量数据,等级资料的疗效评价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方差分析,从中医减毒增效,及与现代医学协同作用的角度,给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2007年3月—2009年3月间收治的8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治疗组42例,基础治疗+顺铂胸腔灌注+口服中药消水方;对照组39例,基础治疗+顺铂胸腔灌注)前瞻性临床干预,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为中药消水方单纯应用于临床,以及配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提供临床依据,为临床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前期基础。研究结果表明:①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恶性胸腔积液量、病情、中医症候、KPS评分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②近期疗效评估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71.43%和64.10%,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103)。③生活质量评估结果,两组临床获益率(提高+稳定)分别为90.1%和53.8%,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1)。④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前后症状积分差值为2.95±2.871,对照组前后症状积分差值为0.1±3.21,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⑤不良反应,两组均无Ⅲ度以上不良反应,未见肾脏毒性。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中药消水方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虽然近期疗效未有明显提高(P>0.05),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有现实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廖若莎[9](2009)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证候特点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文献研究:系统评价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infection RRTI)中医药治疗性文献,评估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评价中医药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现中医药研究存在问题,确定本课题主要研究思路及方法。临床研究:确定广州地区RRTI患儿非急性感染期中医证型分类及其证候基本特征;阐明中医证型与病情、中医四诊、西医症状体征、免疫指标之间的关系,提高临床辨证水平,为拟定证候诊断标准以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为研究本病提供科学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文献研究:以儿童RRTI中医药治疗性文献为评价对象,根据流行病学/DME方法学的原则与方法制定《中医药治疗儿童RRTI文献系统评价及信息采集表》,对中医药治疗RRTI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分析科研设计、实施以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把中西药疗法对照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临床研究:本研究选择广州地区417例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前瞻性追踪收集患儿一般信息,中医四诊,西医临床症状体征,以及部分患儿免疫球蛋白,补体和T细胞亚群等资料,录入数据建成数据库。对所有指标进行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分析归纳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确定其基本证候类型及其证候特征。针对不同样本类型,用Kruskal-WallisTest、Cochran-Mantel-Haenszel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证型与病情分级、中医四诊、西医症状体征以及免疫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文献研究:1.共检出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141篇,进行Jadad质量记分,1篇为3分,27篇为2分,其余113篇文献均为1分。文献质量低下表现为:(1)缺乏明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尤其是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缺乏公认的疗效判定标准。(2)不重视中医药疗法的标准化,稳定性以及不良反应监测。(3)方法学水平有待提高,如:正确运用随机化原则,盲法,统计学方法。2.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中药组,中成药组,中药加载西药组,中成药加载西药组与西药组的优势比均位于95%可信区间内,说明以上的中医药治疗措施对疗效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研究:1.广州地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证候类型以及基本特征:(1)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证,共103例,占24.7%。主要证候为咳声低弱,喘促气短,恶风,畏寒肢冷,自汗,肠鸣,口干,面白无华,舌淡白,弱脉。(2)肺脾气虚夹滞证,共145例,占34.8%。主要证候为久咳不愈,恶风,乏力,食少,纳呆,腹胀闷,腹痛,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夜眠不安,横形山根,口干欲饮,白苔,厚苔,滑脉,细脉。(3)脾虚肝旺证,共87例,占20.9%。主要证候为面色萎黄,纳呆,山根色青,夜眠不安,易发脾气,口干欲饮,五心烦热,唇淡白,舌红,脉弦。(4)肺肾气虚夹痰证,共82例,占19.7%。主要证候为久咳不愈,咳声低弱,痰声重浊,喘促气短,自汗,面色无华,食少纳呆,眼眶黧黑,毛发无光泽,夜尿遗尿,夜眠不安,滑脉,弱脉。2.各种证候类型的临床资料比较(1)各证型年龄分段,总病程,发病次数,发病病种,发病病程,免疫球蛋白,补体,T细胞亚群以及久咳不愈,咯痰,喘促气短,乏力,面色改变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证型咳声低弱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脾虚肝旺证与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证、肺肾气虚夹痰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证型恶风,出汗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证与脾虚肝旺证、肺肾气虚夹痰证,肺脾气虚夹滞证与脾虚肝旺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证型山根色泽、形状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证与肺脾气虚夹滞证、脾虚肝旺证,肺肾气虚夹痰证与肺脾气虚夹滞证、脾虚肝旺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各证型眼眶黧黑、夜尿遗尿、畏寒肢冷比较,肺肾气虚夹痰证与其他三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发情况比较,肺脾气虚夹滞证与脾虚肝旺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各证型形体消瘦、食少纳呆、腹胀腹痛、肠鸣比较,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证与其他三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比较,肺肾气虚夹痰证与肺脾气虚夹滞证、脾虚肝旺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干结比较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证与肺肾气虚夹痰证、肺脾气虚夹滞证与脾虚肝旺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各证型五心烦热、口干咽噪、夜眠不安比较,脾虚肝旺证与其他三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肾气虚夹痰证与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证、肺脾气虚夹滞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舌色比较,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证与其余三证、脾虚肝旺证与肺肾气虚夹痰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苔比较,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证与脾虚肝旺证、肺肾气虚夹痰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象比较,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证与脾虚肝旺证、肺肾气虚夹痰证,肺脾气虚夹滞证与脾虚肝旺证、肺肾气虚夹痰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献研究:1.Meta分析显示中医药治疗儿童RRTI有一定疗效,但不排除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与实验方法学质量低下有关。2.文献质量分析显示目前中医药治疗儿童RRTI的随机对照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现有结论缺乏足够说服力。临床部分:1.广州地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证候类型分为四种: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证、肺脾气虚夹滞证、脾虚肝旺证和肺肾气虚夹痰证。主要证型是肺脾气虚夹滞证。2.年龄分段,总病程,病情分级,免疫指标,久咳不愈,咯痰,喘促气短以及乏力对于中医辨证价值不大。3.虽然面色改变各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辨证意义应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论证。4.咳声低弱,恶风,出汗情况与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证和肺脾气虚夹滞证关系密切。山根望诊,形瘦纳呆,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则是肺脾气虚夹滞证与脾虚肝旺证主要辨证指标。五心烦热,口干咽噪,夜眠不安对于脾虚肝旺证辨证价值较大;眼眶黧黑,毛发色黄干枯,夜尿遗尿,畏寒肢冷在肺肾气虚夹痰证辨证占重要地位。舌象、脉象综合反映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轻重以及转化,其辨证作用无可替代。

李晓霞[10](2009)在《经络生物共振技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风团及剧烈瘙痒,常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祖国医学认为风、湿、热、虚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根据导师提出的经络细胞生物场假说,我们选择近年来兴起的经络生物共振技术与祛风、清热、健脾、除湿类中药结合起来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荨麻疹,观察其临床疗效,以探索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新途径,并为经络细胞生物场理论的验证及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客观的临床资料。方法: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患者,共收集脾胃湿热型慢性荨麻疹患者72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经络生物共振技术筛选中药治疗,对照组口服防风通圣丸,两组疗程均为一个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40例中痊愈9(22.5%)例,显效22(55.5%)例,总有效率77.5%,对照组32例中痊愈2(6.25%)例,显效14(43.75%)例,总有效率5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络生物共振技术筛选中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经络细胞生物场假说得到初步验证。

二、斯奇康注射液过敏反应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斯奇康注射液过敏反应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龙胆合剂联合硝矾散治疗湿热下注型肛门瘙痒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排除及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及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和记录方法
        2.4 疗效判定
        2.5 统计学处理
        2.6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7 治疗结果
        2.8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病因病机
        1.1 祖国传统医学关于肛门瘙痒症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关于肛门瘙痒症的认识
    2.临床治疗
        2.1 中医治疗
        2.2 西医治疗
    3.方药分析
        3.1 硝矾散
        3.2 龙胆合剂
    4.结果分析
        4.1 瘙痒程度
        4.2 肛门瘙痒持续时间
        4.3 皮损情况
        4.4 临床疗效
        4.5 复发情况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2)当归饮子加减方对慢性荨麻疹抗过敏作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验用药品
        1.3 主要材料与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统计方法
    3. 实验技术路线图
    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4.1 当归饮子加减方对气血两虚模型大鼠被动皮肤过敏的影响实验研究
        4.2 当归饮子加减方对气血两虚模型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实验研究
        4.3 当归饮子加减方对气血两虚模型大鼠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的影响实验研究
        4.4 当归饮子对气血两虚模型小鼠全身皮肤瘙痒和血清组胺的影响实验研究
        4.5 当归饮子加减方对气血两虚模型小鼠耳廓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实验研究
        4.6 当归饮子加减方对气血两虚模型小鼠变态反应的影响机理研究
实验小结
实验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荨麻疹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荨麻疹的认识
    3. 当归饮子加减方的选方依据
    4. 久病入络理论与慢性荨麻疹
    5. 实验结果解析
实验结论
参考文献
问题与展望
    1. 本研究的优势
    2. 本研究的不足
    3. 未来研究展望
附件
    附件一:西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参考文献
    附件二: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参考文献
    附件三:国外文献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References
    附件四: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耳穴疗法配合当归饮子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耳穴疗法治疗皮肤瘙痒症的研究概况
        1.1 古医籍对皮肤瘙痒症的认识
        1.2 现代医家对皮肤瘙痒症的认识
        1.3 古医籍对耳穴疗法的认识
        1.4 现代医家对耳穴疗法的认识
        1.5 中医药治疗皮肤瘙痒症的研究概述
    2 西医学对皮肤瘙痒症的研究概述
        2.1 西医学对皮肤瘙痒症病因的认识
        2.2 西医学对皮肤瘙痒症发病机理的认识
        2.3 西医学对皮肤瘙痒症临床表现的认识
        2.4 西医学对皮肤瘙痒症治疗的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和排除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评价标准及方法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4)观察加味过敏煎治疗慢性荨麻疹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荨麻疹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1 病名的认识
        2 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荨麻疹的认识
        1 病因的认识
        2 发病机制的认识
        3 临床表现及分型
        4 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研究方法
    2 临床资料及分析部分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从心胆论治针灸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治疗湿疹的文献综述
        1.1 中医学对湿疹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湿疹的中医治疗
    2 湿疹证治用药规律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文献调研的步骤
        2.3 结果
        2.4 讨论
    3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3.1 病因病机
        3.2 湿疹的现代医学诊断要点
        3.3 现代医学治疗湿疹概况
        3.4 讨论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试验对象
        1.1 病例选择标准
        1.2 病例资料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疗程确定
        2.4 安全性、疗效指标和方法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试验记录
        2.7 统计方法
    3 试验结果
        3.1 病例治疗前差异检验
        3.2 不良反应
        3.3 对照组与治疗组疗效比较
    4 试验结论
    5 讨论
第三章 生存质量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可比性分析
        2.2 DLQI研究结果
        2.3 影响湿疹患者DLQI指数的多因素分析
        2.4 SF-36量表评分
        2.5 影响湿疹患者SF-36分值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针灸方方解
结语
    1 理论依据
    2 处方与对照原则
    3 评价指标
    4 结果与分析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6)黄甘颗粒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12水平的影响及抗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对象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辫证标准
    3. 病例纳入标准
    4. 病例排除标准
    5. 病例分组
    6. 治疗方法
    7. 观察指标
    8. 疗效评定标准
    9.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
    2. 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2的水平
    3.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4. 安全性观察结果
    5.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2. 西医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3. 中医正气与免疫学的关系
    4. 黄甘颗粒的组方依据
    5. 黄甘颗粒对尖锐湿疣治疗结果分析及机理探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附表

(8)消水方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恶性胸腔积液的综合治疗现状
        1.局部治疗
        2.胸膜固
        3.胸腔镜治疗
        4.局部放疗
        5.热疗
        6.小结
    综述二 恶性胸腔积液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1.病因病机
        2.治疗
        3.口服中药汤剂治疗
        4.中药外治
        5.总结
    综述三 细菌性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现状及展望
        1.链球菌制剂
        2.红色诺卡菌制剂
        3.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剂
        4.卡介菌制剂
        5.假单胞菌制剂
        6.粘质沙雷菌制剂
        7.短小棒状杆菌制剂
        8.草分枝杆菌制剂
        9.小结
消水方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标准
        2.治疗方法
        3.疗效评价标准
        4.观察指标
        5.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一般资料
        2.结果
    讨论
        1.消水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理论基础
        2.消水方的组成及方义
        3.结果分析
        4.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证候特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一、中医药研究
        (一) 命名及历史沿革
        (二) 病因病机研究
        (三) 辨证论治研究
        (四) 证候规律研究
    二、现代医学研究
        (一) 流行病学资料
        (二) 发病机制的研究
        (三) 目前治疗趋势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四、展望与讨论
第二章 系统评价
    一、中医药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质量评价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
    二、中医药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
    三、讨论
        (一) 关于临床文献科研设计质量的评价
        (二) 关于Meta分析
        (三) 总结
第三章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证候特点的研究
    一、研究方案
        (一) 病例来源:
        (二) 病例选择
        (三) 研究方案:
    二、研究结果
        (一) 一般情况
        (二) 中医证候分类
        (三) 各证型间辨证及诊断指标的比较
    三、讨论与体会
        (一)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候特点研究的重要性、可行性和科学性
        (二) 广州地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中医证候类型的基本特征
        (三) 总结导师经验,结合证候特点,提出制订治疗方案的设想
        (四) 临床资料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辨证分型价值的探讨
        (五) 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编着作
在学期间参与课题及成果
致谢

(10)经络生物共振技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概况
        1.1 古代中医治疗
        1.2 现代中医治疗
    2. 慢性荨麻疹的西医治疗概况
        2.1 药物治疗
        2.2 非药物治疗
    3.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主要仪器和试剂
    4. 试验方法
        4.1 治疗组
        4.2 对照组
    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5.1 观察指标
        5.2 症状和体征评分标准
        5.3 疗效判定
    6. 统计方法
    7. 治疗结果
        7.1 两组间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7.2 二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比较
        7.3 两组疗效的相关因素研究
        7.4 两组疗程结束后随访情况
        7.5 安全性观察
第三章 讨论
    1、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 病因病理的认识
        1.2 治疗的认识
    2、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辨证治疗
        2.1 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辨证治疗与个体化治疗
    3、经络生物共振诊疗仪筛选中药技术应用于中医药
        3.1 经络生物共振技术原理
        3.2 经络生物共振技术与中医经络理论
        3.3 经络生物共振技术与经络生物细胞场理论
        3.4 经络生物共振技术应用于筛选药物的研究
        3.5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4、结果分析
    5、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斯奇康注射液过敏反应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龙胆合剂联合硝矾散治疗湿热下注型肛门瘙痒症的临床观察[D]. 李翔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4)
  • [2]当归饮子加减方对慢性荨麻疹抗过敏作用及机理研究[D]. 郭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4)
  • [3]耳穴疗法配合当归饮子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D]. 蒋艳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4]观察加味过敏煎治疗慢性荨麻疹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D]. 姚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5]从心胆论治针灸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D]. 陆俊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 [6]黄甘颗粒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12水平的影响及抗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D]. 鲍希静.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9(08)
  • [7]斯奇康致过敏反应3例的急救及护理[J]. 李淑霞.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7(03)
  • [8]消水方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D]. 刘睿.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9]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证候特点的研究[D]. 廖若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10]经络生物共振技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D]. 李晓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6)

标签:;  ;  ;  ;  ;  

思芪康注射液过敏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