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丙酮渣代替铁粉在竖窑中煅烧水泥熟料

用丙酮渣代替铁粉在竖窑中煅烧水泥熟料

一、用丙酮渣代替铁粉配料在立窑煅烧水泥熟料(论文文献综述)

马腾飞[1](2013)在《HF水泥厂原料对熟料煅烧及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依据HF水泥厂生产实际,研究了不同原料、配料以及煅烧温度对硅酸盐水泥熟料煅烧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一线石灰石为原料烧制水泥熟料时,熟料的f-CaO含量较低,各龄期强度较高;而当采用二线石灰石时,由于熟料中MgO含量较高,影响C3S矿物的形成,比采用一线石灰石烧制熟料的各龄期强度有5%10%的降低;当将两种品质的石灰石进行平均搭配时,相应的调节了原料中的杂质含量,烧制熟料中的MgO含量降低至2%以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C3S矿物的形成,从而使熟料的强度较单独使用二线石灰石烧制的熟料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8d强度甚至高于采用一线石灰石烧制的熟料,适宜的MgO含量有利于熟料的煅烧及其强度的提高;当采用HF砂岩为原料配料烧制水泥熟料时,由于HF砂岩SiO2含量较高,结晶程度较好,高温反应性较差,不利于C3S矿物的形成,因此较采用中硅砂岩(DC砂岩)烧制的熟料的各龄期强度要低;当采用黄河淤沙为硅质原料烧制熟料时,由于黄河淤沙中SiO2的结晶程度非常好,并且其中含有较多的有害杂质成分,使得各龄期强度较采用中硅和高硅砂岩烧制的熟料有15%20%的降低。通过改变熟料的率值,研究了相应原料下率值对熟料煅烧及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石灰饱和系数KH增大,熟料中f-CaO的含量增大,水泥的强度随之增大;SM值增大,熟料中f-CaO的含量增大,水泥的强度增大;在KH=0.90时,采用一线石灰石和平均石灰石为钙质原料的熟料强度较高;当采用二线石灰石为钙质原料时,适当提高KH和SM,将有利于熟料强度的提高;当采用HF和DC砂岩为硅质原料时,KH=0.90较为合适,熟料整体强度较高;当采用黄河淤沙为硅质原料时,应适当提高SM,以保证得到较高的熟料强度。在1400℃,1450℃,1470℃下煅烧熟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矿物形成越来越好,f-CaO的含量逐渐降低,各龄期强度逐渐增大;采用二线石灰石煅烧熟料时,应适当提高煅烧温度,早期强度可以达到在1450℃下一线石灰石制备的熟料的早期强度。

高建荣[2](2007)在《利用工业废弃物制备高胶凝性水泥熟料的研究》文中指出利用工业废弃物制备高胶凝性水泥熟料可以消纳大量的工业废弃物,降低水泥工业环境负荷。本文从改善水泥生料易烧性入手,研究了利用工业废渣配料煅烧高胶凝性水泥熟料的可行性。借助反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采用活性钙、低热值、晶种矿化剂和微量元素等四条技术路线,研究了磷渣、镁渣、高钙灰、煤矸石、氟石膏、磷石膏以及微量元素等对水泥生料易烧性、熟料组成和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煅烧制度和冷却方式对高胶凝性熟料形成过程的作用,对煅烧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所用各种工业废弃物均可不同程度促进f-CaO的吸收,改善生料易烧性,加速固相反应;磷渣、镁渣和高钙灰等含钙工业废渣中活性CaO组分可以相对减少CaCO3分解所需能量,降低熟料热耗,减少配煤量,节约能源;掺入7%磷渣的熟料后期强度可达70MPa以上,大大提高了水泥熟料的胶凝性;以磷渣为主要组分的熟料形成促进剂和稀土类的微量元素,能显着增加C3S的含量和活性,提高熟料的质量和产量。通过在实验室中煅烧熟料大样,探讨煅烧高胶凝性水泥熟料的烧成制度。发现:采用传统升温方式煅烧,达到1450℃后未保温熟料的f-CaO含量较高,而保温30分钟可以烧成优质熟料;不同升温速率对熟料矿物组成影响不大,但升温速率越快,矿物晶粒越细小;快速烧成的高胶凝性熟料,其矿物晶体致密;高温烧成时间越长,f-CaO含量越少;急冷方式可以避免C3S的分解,获得高质量水泥熟料;熟料中C3S含量多,晶体尺寸细小、发育完整,有利于水泥熟料水化活性的提高。以镁渣配料为例,对煅烧过程动力学参数的研究显示:煅烧试样形成反应动力学较好地满足金斯特林格方程,反应速度主要由离子的扩散速度控制;镁渣的掺入并未改变硅酸盐水泥熟料形成反应的动力学控制机制,但是可显着降低熟料形成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降低反应温度和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许婵娟[3](2005)在《低环境负荷水泥熟料体系设计》文中提出水泥工业资源、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量巨大。随着社会发展,水泥需求量越来越大,资源不断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越来越多,使水泥工业变成严重污染的行业。因此,研究和生产高性能、低环境负荷的水泥熟料,并进行有效评价至关重要。 目前,绝大部分水泥厂仍然使用天然原料,其中天然石灰石消耗量最大,是熟料产量的1.2倍;石灰石分解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约占熟料总煤耗66%以上;分解排放的CO2约占熟料产量的55%,要从配料方面降低环境负荷需要减少石灰石用量。然而,要提高熟料性能必须提高C3S和C2S的含量和活性,也即需要提高原料中CaO相对含量,这与降低环境负荷的要求相矛盾。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从原料配料方面建立既提高熟料质量,又降低环境负荷的水泥熟料配料体系。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熟料体系设计、实验研究和专家系统设计。 在熟料体系设计方面,提出了环境负荷最低化、熟料性能最优化的原则,并建立了同时采用高活性钙、低燃值、矿化晶种和微量元素等技术路线的低环境负荷水泥熟料体系。 通过计算和大量系统实验研究,验证了四条不同技术路线在熟料烧成过程中实现低环境负荷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各种工业废弃物均可降低环境负荷,不同程度改善生料易烧性,加速固相反应;钢渣、镁渣、磷渣和稀土均具有诱导结晶作用,可提高C3S形成速度、结晶程度、含量和活性。 配料体系的环境评价结果表明:电石渣、镁渣、磷渣和钢渣等高、中钙工业废渣可以取代8%~50%石灰石,分解热减少8%~20%,熟料理论热耗减少180~230kJ/kg,煤耗减少6%~14%,CO2排放减少7%~43%。 研制了以磷渣为主要组分的高活性水泥熟料形成促进剂,其晶种和矿化作用更显着,能改善烧成制度,提高C3S的含量和活性,降低环境

张吉平[4](2003)在《用丙酮渣代替铁粉配料在立窑煅烧水泥熟料》文中研究表明

二、用丙酮渣代替铁粉配料在立窑煅烧水泥熟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丙酮渣代替铁粉配料在立窑煅烧水泥熟料(论文提纲范文)

(1)HF水泥厂原料对熟料煅烧及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硅酸盐水泥各种原料对水泥熟料性能的影响
        1.2.1 石灰石对水泥熟料煅烧及性能的影响
        1.2.2 黏土质原料对水泥熟料煅烧及性能的影响
        1.2.3 校正原料对水泥熟料煅烧及性能的影响
        1.2.4 杂质成分对水泥熟料煅烧及性能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原料与方法
    2.1 原料与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3 性能测试
第三章 原料及配料对熟料煅烧及水泥性能的影响
    3.1 原料的性能测试
        3.1.1 原料不溶物的测定
        3.1.2 原料的 XRD 分析
        3.1.3 原料的差热分析
    3.2 石灰石对熟料煅烧及性能的影响
        3.2.1 组成设计与配料
        3.2.2 熟料煅烧及矿物形成
        3.2.3 水泥性能
    3.3 硅质原料对熟料煅烧及性能的影响
        3.3.1 组成设计与配料
        3.3.2 熟料煅烧及矿物形成
        3.3.3 水泥性能
    3.4 饱和比对熟料煅烧及性能的影响
        3.4.1 KH=0.87 时原料对熟料煅烧及性能的影响
        3.4.2 KH=0.90 时原料对熟料煅烧及性能的影响
        3.4.3 KH=0.93 时原料对熟料煅烧及性能的影响
    3.5 硅率对熟料煅烧及性能的影响
        3.5.1 组成设计与配料
        3.5.2 熟料煅烧及矿物形成
        3.5.3 水泥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煅烧温度对熟料性能的影响
    4.1 组成设计与配料
    4.2 熟料煅烧及矿物形成
        4.2.1 熟料中 f-CaO 的含量
        4.2.2 熟料的反光显微镜分析
        4.2.3 熟料的 XRD 分析
    4.3 水泥性能
        4.3.1 水化试样偏光显微镜分析
        4.3.2 物理力学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利用工业废弃物制备高胶凝性水泥熟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水泥工业面临的环境问题
    1.4 工业废弃物的利用现状
        1.4.1 含钙废渣
        1.4.2 煤研石
        1.4.3 矿化剂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案
2 高胶凝性水泥熟料体系设计理论基础
    2.1 熟料矿相体系选择依据和原则
    2.2 高活性钙理论
    2.3 低燃值理论
    2.4 矿化晶种理论
    2.5 微量元素理论
    2.6 高胶凝性水泥熟料配料体系
        2.6.1 工业废弃物品质分析
        2.6.2 配料体系形成
    2.7 本章小结
3 试验设计和实验方法
    3.1 实验原材料
        3.1.1 原材料的化学成分
        3.1.2 原材料的预处理
    3.2 配料设计
        3.2.1 熟料率值的确定
        3.2.2 计算原理
        3.2.3 数学模型
        3.2.4 计算程序
    3.3 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
        3.3.1 易烧性实验
        3.3.2 物理力学性能检测
        3.3.3 微观结构特征测试
        3.3.4 烧成制度的确定
        3.3.5 熟料烧成动力学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4.1 高活性钙废渣实验
        4.1.1 磷渣实验
        4.1.2 镁渣实验
        4.1.3 高钙灰实验
    4.2 煤研石实验
        4.2.1 原材料
        4.2.2 实验方案
        4.2.3 实验结果分析
        4.2.4 熟料 XRD 定性分析
        4.2.5 小结
    4.3 晶种和矿化剂实验
        4.3.1 原材料和实验方案
        4.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3 机理分析
        4.3.4 小结
    4.4 水泥熟料形成促进剂
        4.4.1 实验方案
        4.4.2 熟料的易烧性实验
        4.4.3 熟料 XRD 定性分析
        4.4.4 熟料 SEM 分析
        4.4.5 小结
    4.5 微量元素实验
        4.5.1 原料及其化学组成
        4.5.2 实验方案
        4.5.3 易烧性实验结果
        4.5.4 熟料物理性能
        4.5.5 熟料 SEM 分析
        4.5.6 小结
    4.6 本章小结
5 高胶凝性熟料的锻烧和动力学研究
    5.1 不同废渣锻烧熟料大样的综合比较
        5.1.1 熟料大样的制备
        5.1.2 熟料强度的比较
        5.1.3 熟料大样岩相分析
        5.1.4 熟料大样 XRD 分析
    5.2 锻烧制度对高胶凝性水泥熟料形成的影响
        5.2.1 传统升温方式对高胶凝性熟料形成的影响
        5.2.2 快速烧成高胶凝性水泥熟料
    5.3 冷却方式对高胶凝性熟料形成的影响
        5.3.1 不同冷却方式对生料易烧性的影响
        5.3.2 不同冷却方式下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5.3.3 不同冷却方式对熟料形成影响的机理
    5.4 锻烧过程动力学研究
        5.4.1 实验方案
        5.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低环境负荷水泥熟料体系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水泥工业面临的环境问题
        1.2.2 工业废弃物利用现状
        1.2.3 配料计算和环境评价方法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低环境负荷水泥熟料体系设计理论基础
    2.1 设计依据和原则
    2.2 高活性钙理论
    2.3 低燃值理论
    2.4 矿化晶种理论
    2.5 微量元素理论
    2.6 低环境负荷水泥熟料配料体系
        2.6.1 工业废弃物品质分析
        2.6.2 配料体系形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比计算和研究方法
    3.1 实验原材料
    3.2 配比计算方法
        3.2.1 计算原理
        3.2.2 数学模型
        3.2.3 计算程序
    3.3 实验方法
        3.3.1 易烧性评价方法
        3.3.2 易烧性实验方法
        3.3.3 物理性能检测
        3.3.4 微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4.1 电石渣实验
        4.1.1 生料易烧性
        4.1.2 熟料物理性能
        4.1.3 熟料 XRD定性分析
        4.1.4 小结
    4.2 镁渣实验
        4.2.1 配料方案
        4.2.2 生料易烧性
        4.2.3 熟料物理性能
        4.2.4 熟料 XRD定性分析
        4.2.5 小结
    4.3 钢渣实验
        4.3.1 原材料分析
        4.3.2 配料方案
        4.3.3 易烧性实验
        4.3.4 熟料 XRD定性分析
        4.3.5 小结
    4.4 高钙灰实验
        4.4.1 实验方案
        4.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3 小结
    4.5 煤矸石实验
        4.5.1 原材料
        4.5.2 实验方案
        4.5.3 实验结果分析
        4.5.4 熟料 XRD定性分析
        4.5.5 小结
    4.6 晶种和矿化剂实验
        4.6.1 原材料和实验方案
        4.6.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6.3 机理分析
        4.6.4 小结
    4.7 水泥熟料形成促进剂
        4.7.1 实验方案
        4.7.2 熟料的易烧性实验
        4.7.3 熟料 XRD定性分析
        4.7.4 熟料 SEM分析
        4.7.5 小结
    4.8 微量元素实验
        4.8.1 原料及其化学组成
        4.8.2 实验方案
        4.8.3 易烧性实验结果
        4.8.4 熟料物理性能
        4.8.5 熟料 SEM分析
        4.8.4 小结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境负荷评价和专家系统设计
    5.1 环境负荷评价
        5.1.1 资源消耗和 CO_2减少率
        5.1.2 熟料理论热耗
        5.1.3 计算实例
    5.2 专家系统设计
        5.2.1 设计原理和思路
        5.2.2 专家系统总体框架
        5.2.3 系统功能模块
        5.2.4 系统实现
        5.2.5 部分运行界面截图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创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用丙酮渣代替铁粉配料在立窑煅烧水泥熟料(论文参考文献)

  • [1]HF水泥厂原料对熟料煅烧及性能影响的研究[D]. 马腾飞. 济南大学, 2013(05)
  • [2]利用工业废弃物制备高胶凝性水泥熟料的研究[D]. 高建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03)
  • [3]低环境负荷水泥熟料体系设计[D]. 许婵娟. 武汉理工大学, 2005(04)
  • [4]用丙酮渣代替铁粉配料在立窑煅烧水泥熟料[J]. 张吉平. 水泥, 2003(01)

标签:;  ;  ;  ;  

用丙酮渣代替铁粉在竖窑中煅烧水泥熟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