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制种技术“石901”制种成功

改良制种技术“石901”制种成功

一、改进制种技术“石901”制种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刘良峰[1](2015)在《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活力QTL动态分析与耐脱水生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子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水稻生产。种子活力是衡量种子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培育高活力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种子活力对于我国水稻生产和种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对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活力相关QTL及种子耐脱水生理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种子活力有显着差异的籼稻IR26、粳稻韭菜青和以其为亲本杂交构建的一个由150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F2:10)为材料,对抽穗后第4(早)、5(中)和6(晚)周三个发育阶段收获的种子进行活力评价,包括发芽势(GP)、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以及发芽至50%所需时间(T50)四个指标,并进行相关QTL动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韭菜青种子在发育早期具有较高活力,而IR26种子在中、后期具有较高活力;RIL家系间种子活力存在显着差异。2012年,利用单一发育阶段种子活力相关指标的表型,共检测到24个具有加性效应QTLs;分别在种子发育早、中和晚期检测到16、4和8个QTLs,有6、7、8和7个QTLs分别控制GP、GR、GI和T50,2个QTLs qGP4.1和qT503.2在两个发育阶段同时被检测到,1个QTL qGI7在三个发育阶段同时被检测到。对三个发育阶段种子活力进行联合分析,共检测到9对上位性QTL,其中各有3对控制GR、GI和T50。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活力形成同时受QTL加性、上位性以及QTL与发育阶段互作效应的影响,其分别能解释5.86%~40.67%、4.64%~11.28%和0.01%~1.17%的表型变异。2013年,进一步利用组群分离混池法(BSA)验证加性效应QTL定位的结果,共检测到32个与种子活力性状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其中分别在种子发育早、中和晚期检测到11、10和13个与种子活力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SR标记RM3555和RM3362在两个发育阶段同时被检测到。比较两年QTL定位结果,共有20个加性效应QTLs稳定表达,可能对水稻种子活力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其中15个QTLs位置与以往报道的控制水稻籽粒大小、低温萌发和种子休眠等QTL或基因位置一致,5个QTLs可能是新的基因位点。结合种子活力表型值和QTL定位结果,筛选出4个优异RILs,预测了3个最佳杂交组合,每个杂交后代能聚合19个控制水稻种子活力的优异等位基因,为今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培育高活力水稻优良品种提供基础。2、利用武运粳7号和韭菜青两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抽穗后弟18~42 d期间,每隔4 d收种一次,共收种7次。测定各批次干燥种子的GP、GR、GI和成苗率(SP)四个性状,以评价种子耐脱水性;同时,测定不同发育阶段种子粒重(GW)、含水量(MC)、电导率(EC)、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结果表明,种子在发育过程中逐步获得种子耐脱水性,在抽穗后38 d达到最高水平。种子中的MC和EC呈逐步下降趋势,而GW则逐步增加。在种子发育早期(抽穗后18~30 d),新鲜种子、干燥种子与吸胀种子中MDA和H2O2含量,以及新鲜种子与吸胀种子中SOD、CAT和GR活性都表现出快速下降趋势,在种子发育后期(抽穗后30~42 d)其变化逐渐趋于平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种子中H202含量和吸胀种子中SOD的活性对种子耐脱水性影响最为重要;新鲜种子中H202含量分别与GP、GR、GI和SP呈负相关,而吸胀种子中SOD活性分别与GP、GI和SP呈正相关,这两个指标可以较好地应用于水稻种子耐脱水性评价。通过建立的回归方程,利用生理指标可以对水稻发育过程中种子耐脱水性进行有效的预测。3、利用不同浓度敌草快(Diquat)、百草枯(Paraquat)和乙烯利(Ethephon)配制的脱水剂,对抽穗后第4周的杂交籼稻盐两优88和抽穗后第6周的常规粳稻武运粳7号分别进行喷施,测定种子MC、GW、GR、GI和SP等指标。2013年试验结果表明,喷施12种不同脱水剂2d和4d后,种子MC显着降低;脱水剂处理后未显着影响种子GW、GR和GI,显着降低了种子SP。随着脱水剂浓度的增加以及处理到收获时间的延长,种子脱水效果有所提升。与单独喷施敌草快、百草枯相比,添加乙烯利后在短时间内未能显着提高敌草快、百草枯对种子脱水的效果。与对照相比,经不同脱水剂处理后,种子MC、GR和SP分别下降了0~6.4%、0~3.3%和13.3%~100%。2014年对上一年表现较好的120 g/ha的敌草快处理进行验证,处理后水稻种子MC降低明显,但GW、GR和GI变化不显着。结合2013和2014年试验结果,喷施120 g/ha的敌草快具有较好的脱水干燥效果,喷施对种子粒重和发芽等指标影响较小,可以作为水稻种子收获前田间调控脱水剂,具有潜在的广泛推广利用价值。本研究鉴定到了5个控制水稻发育过程中种子活力形成的新QTLs,初步阐明了影响水稻种子耐脱水性形成的生理基础,筛选出适宜于水稻繁制种的种子脱水剂敌草快,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将来通过遗传改良和种子生产等方法提高水稻种子活力。

徐志灵[2](2011)在《杂交稻“Ⅱ优明86”繁育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文中认为本文以三系超级稻“Ⅱ优明86"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及繁殖种技术要点,初步总结了两个不同生态区高产栽培技术,全面分析了新型营销模式和多种营销举措的实施效果,必将为品种推广和营销创新带来新的启迪。“Ⅱ优明86"是三明市农科所于1996年用“Ⅱ-32A"与自选新株型恢复系“明恢86"配制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中熟超级杂交稻。2001年8月通过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安徽隆平高科买断品种全国独占权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作者与运作单位重点研究了该品种的制种关键技术,并通过多点多年示范总结了不同生态区栽培技术,技术筹备充分。在品种推广方面运作单位深度分析了当时大陆品种多家操作价格低、利润薄等多种市场因素,原创性的实施了“产品独家代理,网络内封闭运营”的新型推广模式,该种营销模式既解决了科研单位、企业及代理商之间的利益分配,盘活了整个产业链,全面推动了产业发展。同时多种营销措施并举,如在网络内通过立体广告、举办高产擂台赛、万村干乡培训活动、10万斤良种献爱心活动、征文与送科技下乡活动等新型推广手段,使商品种子利润提高了200%以上,5年累计推广种了1.50×104吨,累计推广1.33×106公顷,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永泰[3](2004)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影响因素及推广途径研究 ——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推广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及推广途径的研究,分析不同推广途径下成果转化效率。以扬州市三个村为样本,在实地调查得到的横截面数据的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该技术推广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进行实证分析。 不同的推广方法对农民接受和采用新技术的效果不同,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推广途径中,现场示范最受农民欢迎,其次是技术承包,定期咨询培训也受部分农民欢迎,信息服务、农业投保效果不太理想。实行合理的行政干预有利于推广目标的实现。 运用Probit模型对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亩增收节本、亩增产量、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时间、非农收入、是否干部、离镇距离、媒介频率、与农技人员接触次数对该技术的推广有显着影响。对各因素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分析表明,农民追求效益最大化是采用新技术的最主要动力。农民与推广人员的接触并不能弥补信息取得方面的不足,大众传播媒介在该技术推广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推广方法上应以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时间和农民一年内非农收入作为区分目标类群的依据,根据他们的差异,选择适宜的推广方法。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建立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推广模式,建立健全农业风险机制,改善行为环境,引导行为主体,改变传播方式,有效促进农户积极采用新技术。

茹仙古,班晗[4](2002)在《改进制种技术“石901”制种成功》文中提出泽普县自1998年引进推广玉米早熟品种石901”,因成熟早、产量高、品质好,适宜和小麦倒茬复播,加之“石901”籽粒黄色,深受农民欢迎。我们改进制种技术,就地制种获得成功。

段东霞[5](2002)在《He-Ne激光诱变香菇原生质体选育速生高产菌株及香菇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激光技术与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香菇速生高产新菌株。并研究了所选育的新菌株在深层培养条件下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香菇工业化生产液体菌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验结果表明,香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为:采用对数生长期的菌体,2%溶壁酶,在32℃下酶解2.5—3hr,原生质体产率达到2.81×106个/mL;制备的原生质体,在含0.6mol/1MgSO4的高渗培养基上培养,再生率为3.24%。 采用波长为632.8nm的He-Ne激光,以不同剂量辐照香菇135原生质体,所选的变异株经酯酶同工酶谱分析,其酶带条纹数,迁移率等均发生了显着变化;斜面培养,液体培养分析表明变异株与对照相比生长速率和生物量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且不同剂量的He-Ne激光对香菇原生质体的诱变效果有差异。表明激光对香菇是一种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诱变剂。 本文从工业化角度出发,研究了香菇的液体深层培养情况,考察了培养过程中还原糖,氨基氮,pH等参数随菌丝生长的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不同接种方式,对菌丝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培养基配方,发酵工艺条件。

茹仙古,班晗[6](2002)在《“石901”玉米改进制种技术》文中提出 2001年,泽普县良种场、种子站改进制种技术,再次开展"石901"的制种。在良种场制种33hm2,良种场濒临叶尔羌河,隔离条件好,土壤肥沃,制种田四周隔离区在1500m以上,本次制种采用常规制种技术和最新制种技术。

二、改进制种技术“石901”制种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进制种技术“石901”制种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1)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活力QTL动态分析与耐脱水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及英汉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种子活力遗传研究进展
        1 种子活力定义
        2 种子活力测定方法
        3 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
        3.1 遗传因素
        3.2 环境因素
        4 水稻种子活力QTL定位研究
        4.1 正常条件下
        4.2 非生物胁迫条件下
        4.3 劣变条件下
        5 QTL动态定位研究
        6 水稻种子活力研究前景
    第二章 种子耐脱水生理及脱水调控研究进展
        1 种子耐脱水性研究
        1.1 种子类型和脱水速率对种子耐脱水性的影响
        1.2 种子耐脱水性形成的生理机制
        1.3 种子耐脱水性的分子调控
        2 脱水剂调控研究
        2.1 乙烯利
        2.2 敌草快
        2.3 乙基黄原酸钠
        2.4 百草枯
        3 脱水剂作用机理
        4 脱水剂在水稻种子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第三章 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活力QTL动态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田间处理
        1.3 种子活力鉴定
        1.4 QTL位点分析
        1.5 BSA法验证
        1.6 优良杂交组合预测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种子活力表型
        2.2 QTL加性效应分析
        2.3 QTL上位性效应分析
        2.4 QTL与发育阶段的互作效应
        2.5 BSA法验证QTL
        2.6 种子活力QTL位置比较
        2.7 优异RIL家系利用
        3 讨论
        3.1 种子活力特性
        3.2 种子活力QTL动态变化
        3.3 种子活力遗传改良
    第四章 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耐脱水生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与田间种植
        1.2 千粒重测定
        1.3 含水量测定
        1.4 发芽试验
        1.5 电导率测定
        1.6 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1.7 酶活性测定
        1.8 数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千粒重和种子含水量变化
        2.2 种子耐脱水性变化
        2.3 电导率变化
        2.4 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变化
        2.5 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2.6 种子发芽性状与生理指标间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种子耐脱水性的获得
        3.2 活性氧自由基与种子耐脱水性
        3.3 抗氧化酶活性与种子耐脱水性
        3.4 种子耐脱水性预测
    第五章 脱水剂处理对水稻种子脱水和活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化学药剂
        1.3 田间处理
        1.4 种子含水量及千粒重测定
        1.5 种子发芽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2013年结果
        2.1.1 种子含水量变化
        2.1.2 种子千粒重变化
        2.1.3 种子发芽变化
        2.1.4 种子成苗率变化
        2.2 2014年敌草快重复验证结果
        3 讨论
        3.1 脱水剂脱水效果
        3.2 脱水剂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3.3 脱水剂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3.4 敌草快作为脱水剂的应用前景
全文结论
全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杂交稻“Ⅱ优明86”繁育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1 三系籼型杂交稻研究概况
    1.2 三系杂交水稻的选育途径
        1.2.1 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选育
        1.2.2 恢复系的选育
        1.2.3 三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关键技术
    1.3 我国种业发展概况
        1.3.1 世界种业发展趋势
        1.3.2 我国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引言
    1.1 选题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Ⅱ优明86”的选育过程与基本特性
    2.1 “Ⅱ-32A”的选育过程及特征
        2.1.1 “Ⅱ-32A”的选育过程
        2.1.2 “Ⅱ-32A”特征
    2.2 “明恢86”的选育过程及特征
        2.2.1 “明恢86”的选育过程
        2.2.2 “明恢86”的特征
    2.3 “Ⅱ优明86”选育过程及特征
        2.3.1 “Ⅱ优明86”的选育过程
        2.3.2 “Ⅱ优明86”品种特性
3 相关技术研究
    3.1 杂交种制种技术研究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地点
        3.1.3 试验方法
        3.1.4 试验结果分析
        3.1.5 高产制种技术研究总结
        3.1.6 高产制种技术实施效果
    3.2 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3.2.1 种植“Ⅱ优明86”益分析试验
        3.2.2 “Ⅱ优明86”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3.2.3 “Ⅱ优明86”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
4 试验示范与品种推广
    4.1 试验示范
        4.1.1 高产纪录试验示范
        4.1.2 建立百、千亩高产示范方
        4.1.3 采取点面结合的示范模式
    4.2 品种推广
        4.2.1 创新营销理念
        4.2.2 引入媒体广告,引领经销商营销新概念
        4.2.3 举办高产擂台赛,引爆种植大户强劲助推力
        4.2.4 万村千乡培训活动,强力拉动农户刚性需求
        4.2.5 10万斤良种献爱心活动
        4.2.6 征文与送科技下乡活动
    4.3 实施效果
5 总结与讨论
    5.1 关于繁育栽培技术研究
    5.2 关于品种示范推广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附件A
附件B
附件c
附件D
附件E
附图F
附图G

(3)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影响因素及推广途径研究 ——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推广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4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推广途径实证分析
    2.1 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研究推广背景
    2.2 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推广的基本情况
    2.3 超高茬麦田套稻推广途径与方法
    2.4 超高茬麦田套稻推广方法的运用效果
第三章 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推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3.1 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推广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3.2 考察因素与变量选择
    3.3 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推广影响因素的模型估算
    3.4 农户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第四章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对策
    4.1 基本结论
    4.2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对策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5)He-Ne激光诱变香菇原生质体选育速生高产菌株及香菇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前言
二 文献回顾
    (一) 我国香菇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1. 香菇育种方法及成果回顾
        2. 香菇育种目标及前景展望
    (二) 激光诱变育种
        1. 激光生物学作用原理
        2. He-Ne激光的生物学效应
        3. 激光生物学在微生物领域的研究进展
    (三) 原生质体技术简介
        1. 基本概念
        2. 原生质体制备及融合技术的研究发展
        3. 食用菌原生质体制备及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4. 食用菌原生质体诱变系统
    (四) 同工酶技术
        1. 基本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2. 同工酶在微生物分类鉴定及育种工作种的应用
        3. 同工酶的分离
    (五) 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进展及展望
三 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1. 出发菌株
        2. 培养基
        3. 试剂及药品
        4. 主要仪器
    (二) 实验方法
        1. 原生质体制备
        2. 激光辐照诱变原生质体
        3. 酯酶同工酶分析
        4. 香菇液体深层培养
四 实验结果
    (一) 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影响因素
        1. 菌龄对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
        2. 释放原生质体的酶系统选择
        3. 溶壁酶浓度对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
        4. 酶解温度对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
        5. 酶解反应时间对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
        6. 不同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
        7. 不同浓度MgSO_4对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
    (二) 激光辐照诱变香菇原生质体
        1. 香菇原生质体诱变效应及诱变剂量的选择
        2. 诱变株的摇瓶复筛
        3. 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
    (三) 香菇液体深层培养
        1. 发酵过程中一系列变化的检测
        2. 不同化学因子对发酵过程中菌丝量的影响
        3. 最佳摇瓶培养基的确定
        4. 香菇液体深层培养工艺条件的研究
五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改进制种技术“石901”制种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活力QTL动态分析与耐脱水生理研究[D]. 刘良峰.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5)
  • [2]杂交稻“Ⅱ优明86”繁育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D]. 徐志灵. 安徽农业大学, 2011(07)
  • [3]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影响因素及推广途径研究 ——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推广的实证分析[D]. 张永泰.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4]改进制种技术“石901”制种成功[J]. 茹仙古,班晗. 新疆农业科技, 2002(S1)
  • [5]He-Ne激光诱变香菇原生质体选育速生高产菌株及香菇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研究[D]. 段东霞. 西北大学, 2002(02)
  • [6]“石901”玉米改进制种技术[J]. 茹仙古,班晗. 种子世界, 2002(04)

标签:;  ;  ;  ;  ;  

改良制种技术“石901”制种成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