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伦堡综合征综合治疗36例观察

瓦伦堡综合征综合治疗36例观察

一、综合治疗瓦伦伯氏综合征36例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谭雅彬[1](2021)在《中药治疗大肠癌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及目的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病例中一直都居高不下。临床上治疗CRC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方法之一,辅以化疗、放疗和中医药治疗等,其中手术最为广泛且疗效更确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肠道微生物与CRC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手术治疗也会明显改变患者的肠道微生态,术后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也与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变有关。中医药治疗往往能减轻患者术后相关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疗效。且近来研究发现中医药与肠道菌群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经过临床观察以及文献研究发现临床上不少CRC术后患者中医辨证属于脾肾阳虚证,采用中药干预后临床效果突出。本研究拟探讨中药干预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相关症状变化情况,以及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者中药干预前后的肠道菌群结构进行分析,并与正常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结构作比较,以期找到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证明中药干预在改善患者相关症状的同时能够改善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微生态,进一步说明中药干预的疗效与肠道微生态之间具有相关性。并尝试找出肠道菌群中与CRC治疗有关的有益菌、有害菌和关键菌,从而为中医药抗肿瘤的研究提供新证据、新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共40例,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试验,使用中药制剂持续干预2周,对患者中药干预前后的相关症状和体征通过症状积分法进行评价,分析中药干预对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疗效。对40名患者用药前后以及10名正常健康人共90份粪便标本进行采集,然后使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别检测出健康正常志愿者(作为研究基线)、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以及中药干预后的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信息,然后进行一系列深入的群落结构的统计学及可视化分析比较三组样本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得到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特殊变化,证明中药干预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疗效及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并尝试找出肠道菌群中与CRC治疗有关的有益菌、有害菌及关键菌。研究结果1.40名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中药干预后评价为痊愈者2名,显效者16名,有效者22名,无效者0名,中医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100%。其中中药干预前中医症状总积分为13.65±2.65,中药干预1周后为9.00±2.15,中药干预2周后为4.58±2.29。三个时间点互相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中药干预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后的相关症状获得了明显的改善。2.OTU分类鉴定结果显示中药干预前后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药干预在改善患者相关症状的同时使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具有比干预前有更多样的肠道微生物。3.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健康人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而中药干预使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较用药前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使之接近于正常健康人群。4.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与正常健康人相比存在显着差异,处于失调状态,而中药干预使患者的肠道菌群微生态得到改善,且中药干预后患者的肠道菌群组内差异性变小,说明中药干预CRC术后患者能改善其肠道微生态。5.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和相对丰度与正常健康者相比无显着(P<0.05)减少物种,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和相对丰度与正常健康者相比存在显着增高(P<0.05)的物种,尤其是克雷伯氏菌属(gKlebsiella)、埃希氏菌属(gEscherichia)、gLachnoclostridium菌。可见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问题是共生菌和致病菌失衡,条件致病菌异常增多,这与CRC术后脾肾阳虚患者出现的相关症状具有相关性。6.中药干预前后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的结构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均发生了改变,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中药干预后组成和相对丰度存在显着减少(P<0.05)的物种,尤其是gLachnoclostridium、埃希氏菌属(gEscherichia)、克雷伯氏菌属(gKlebsiella)、肠球菌属(gEnterococcus)。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中药干预后组成和相对丰度显着增多(P<0.05)的物种普雷沃氏菌科(fPrevotellaceae),尤其是 gPrevotella9、柔嫩梭菌属(gFaecalibacterium)、罗姆布茨菌(gRombotusia)。中药干预能抑制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微生物中条件致病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生长,这与中药干预改善了 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相关症状具有相关性。7.本研究通过组成及丰度检测发现在不同组别存在某些特定菌,这些物种可以作为监测不同治疗阶段的疾病活动性和治疗反应性的指标。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组区别于别组的特定菌为乳杆菌目(oLactobacillales)、克雷伯氏菌属(gKlebsiella)、gRuminococcusgnavusgroup,中药干预后组为:罗姆布茨菌(gRombotusia)、gAnaerostipes,中药干预前组为乳杆菌目(oLactobacillales)、克雷伯氏菌属(gKlebsiella)、gRuminococcusgnavusgroup,正常健康组为巨单胞菌属(gMegamonas)、柔嫩梭菌属(gFaecalibacterium)、gSubdoligranulum、gEnorma、gRoseburia、gAlistipes、萨特氏菌属(gSutterella)、gRuminococcaceaeUCG002。8.在人体肠道微生物所有样本绝对丰度前20的属水平范围内,本研究发现不存在相互拮抗的菌群,而gPrevotella9和巨单胞菌属(gMegamonas)之间均存在相互协同作用。研究结论本研究证实了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与正常健康人相比处于失调状态,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问题是共生菌和致病菌失衡,致病菌异常增多,这与CRC术后脾肾阳虚患者出现的相关症状具有相关性。中药干预可以改善术后患者相关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还发现中药干预能够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生长,主要使普雷沃氏菌科(fPrevotellaceae)的相对丰富度增加,而肠杆菌科(fenterobacteriaceae)、肠球菌科(fEnterococcaceae)的相对丰富度减少,改善了 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肠道微生态,使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增加,有助于CRC术后患者肠道菌群结构恢复正常健康状态,这与中药干预改善了 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相关症状具有相关性。并且CRC术后脾肾阳虚证中药干预前后的患者和正常健康者的肠道菌群均有其特定的关键菌。中药干预改善CRC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相关症状的作用机制与其改善患者的肠道微生态有关。

唐薇[2](2019)在《戒烟的中西医方法概述》文中指出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致力于如何帮助人们戒烟,并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本文通过两部分介绍各种中西医戒烟方法。第一部分针对中枢性成瘾治疗,包括中医针灸及按摩等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多种可以改善戒断症状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药、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等。综合多种疗法得出结论,联合的戒烟方法比较单一的戒烟方法更容易帮助人们戒烟。传统中医药因为伤害小、治疗便利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中药的治疗需要根据人们的个体情况进行,难以进行广泛推广。中医针灸推拿等治疗因为其操作简便,可以重复,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而其治疗效果也颇为显着。

闫晓玲[3](2018)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中医体质与视功能的关系及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一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体质与视功能预后的关系目的: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中医体质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所有入组的LHON患者均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进行体质判定,接受眼科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进一步分析LHON病人中医体质与视功能的关系。结果:(1)不同类型体质的LHON患者的病程及年龄有一定差异。(2)所观察LHON患者中,除平和质外,八种偏颇体质中,气郁质居多(28.71%),其次为气虚质(15.84%)。(3)对于样本量较大的三组比较,最佳矫正视力(BCVA)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平和质患者发病后,视力预后相对较好,而气郁质的视力预后相对较差。(4)视力≥4.0的LHON患者中,不同类型体质LHON的视野预后具有差异。对于样本量较大的三组进一步比较,发现视野平均视敏感度(MS)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平和质的视野平均视敏感度优于气郁质者。另外,视野平均缺损(MD)由高到低,依次为气郁质、气虚质、平和质;平和质的视野平均缺损低于气郁质者。但是,对于低视力(<4.0)LHON患者,不同类型体质LHON的视野预后差异不明显。(5)不同体质LHON患者的RNFL平均厚度具有差异。气虚质的RNFL平均厚度薄变不明显(91.44±34.45),其它七种体质类型LHON的RNFL厚度均有不同程度薄变。结论:体质与年龄及病程关系密切。八种偏颇体质中,气郁质LHON者较多;结合最佳矫正视力及视野发现平和质LHON具有较好的视功能。因此,对于已经发病明确诊断LHON的患者,将体质作为个体化诊疗的一部分,对其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研究二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磁共振功能成像临床观察目的: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变化特征。方法:本课题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通过对观察组(LHON组)和对照组(健康组)分别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检查,获得其DTI中的冠状位眶内段近眼球端处视神经的定量参数平均弥散系数(MD)、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以及BOLD-FMRI中的大脑低频振幅(ALFF)。结合眼科最佳矫正视力、视野、视觉诱发电位(VEP)及OCT,探讨LHON的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变化特征。结果:(1)LHON组的最佳矫正视力、视野(MS、MD)、VEP(峰潜时及振幅)及OCT(RNFL平均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通过DTI检查,分析视神经部位DTI参数FA值与MD值。LHON组的FA均值为0.28±0.04,对照组的FA均值为0.37±0.09;LHON 组的 MD 均值为(789.06±118.26)× 10-6mm2s-1,对照组的 MD 均值为(725.85±110.03)×10-6mm2s-1。(3)LHON组与对照组比较,LHON组的FA值低于对照组,而MD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LHON组视神经部位DTI参数FA值与MD值呈负相关(P<0.05,r=-0.360/-0.481)。(5)通过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BOLD-FMRI)检查,与对照组比较,LHON组的初级视觉皮层区ALFF降低,但是其大脑皮层的其他脑区存在ALFF异常激活区域。(6)尚没有充足证据提示视神经部位DTI的参数值与眼科相关检查参数值具有相关性。结论:通过DTI技术,发现LHON视神经纤维髓鞘及轴索的方向一致性被破坏,视神经纤维束受损。通过BOLD-fMRI分析发现LHON患者初级视觉皮层区域神经元活动减弱;而其他大脑皮层区存在神经元活动适应性增强。DTI联合BOLD-fMRI技术具有安全无创性,可指导视神经疾病的诊治、预防及预后转归,该技术在视神经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信[4](2014)在《轻中度抑郁症伴焦虑有效方药的筛选与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具有发病率高、病情重、临床症状复杂、治疗反应差、社会功能损害重、致残率及自杀危险度高、容易复发和迁延、医疗资源耗费多等特点。目前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一线治疗药物虽然疗效较好,但仍然存在副反应多、撤药症状明显、合并用药存在风险、价格昂贵等缺点。中医历代医家在抑郁、焦虑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造了大量有效方剂。因而,本研究针对抑郁症伴焦虑,挖掘中医古代方剂的组方思路,据此筛选中医有效的治疗方剂并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予以检验,以发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简、便、廉、验的优势。目的:1挖掘古代并治抑郁症、焦虑症核心症状的方剂的组方思路。2调查抑郁症伴焦虑常见的中医证型,为中药科研的临床定位提供依据。3针对抑郁症伴焦虑的一个常见证型筛选其治疗方药并检验其疗效和安全性。4针对抑郁症伴焦虑的目标证型,筛选在处方目标方剂时能导向病、证识别以及能较好反应疗效变化的主要证候指标,以辅助药品说明书为医生或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帮助。方法:1通过R型聚类挖掘的方法挖掘古代并治抑郁症、焦虑症核心症状的方剂的组方思路。2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调查抑郁症伴焦虑的常见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3针对抑郁症伴焦虑的气郁化火证,依据数据挖掘得到的古代并治抑郁症、焦虑症核心症状的方剂的组方思路及文献资料筛选治疗方剂;并通过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将加味逍遥散与舍曲林对比验证其对抑郁症伴焦虑(气郁化火证)的疗效和安全性。4针抑郁症伴焦虑的气郁化火证,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筛选在处方目标方剂时能导向病、证识别以及能较好反应疗效变化的主要证候指标。结果:1通过数据清理,本研究共纳入151个方剂,包括270味中药,整个数据库共41374个数据。共得到苍术、香附、栀子、川芎、神曲;黄芩、柴胡、当归、白芍、丹皮;槟榔、木香、陈皮、厚朴、紫苏、木通、青皮、枳壳、半夏、生姜;柏子仁、酸枣仁、黄芪、人参、麦冬;附子、细辛、干姜、肉桂;冰片、麝香、牛黄、阿胶、菖蒲、朱砂、龙齿;肉苁蓉、鹿茸、牛膝、五味子、熟地、山药等7个聚类方和肉苁蓉、鹿茸,肉苁蓉、牛膝,冰片、麝香,牡蛎、龙骨,冰片、牛黄,槟榔、木香,紫苏、木通,当归、白芍,紫苏、青皮,五味子、熟地,苍术、香附,紫苏、枳壳,苍术、栀子,冰片、阿胶等14对中等相关程度的聚类对药(聚类相关系数>0.4)。2第一轮调查共入选25名专家,应答率为96%,专家对证候和量化研究的熟悉程度、专家学术水平、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5、0.767、0.808;有10个证型的权重系数超过平均权重系数,但专家对各个证型常见程度的意见的协调程度不够(CV>0.25),专家之间总体意见的一致程度较低(W=0.202,P<0.05)因而进行第二轮调查。第二轮调查共发出24份问卷,应答率为87.5%,专家对证候和量化研究的熟悉程度、专家学术水平、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6、0.79、0.82;有9个证型的权重系数超过平均权重系数,并且专家对各个证型的常见程度的协调度好(CV<0.25),专家之间意见较为一致(W=0.610,P<0.05)。3加味逍遥散对轻中度抑郁症伴焦虑(气郁火化证)的研究共纳入210例患者,191例完成本研究,其中主组(全部患者)中中药组95例、西药组96例,亚组(HAMA入组评分≥14分者)中中药组62例、西药组69例。两组基线资料均一致(P>0.05)。治疗期末,主组和亚组中中药组的抑郁症疗效、焦虑症疗效、中医证候疗效、CGI-EI均略优于西药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对CGI-SI改善程度则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因子分析表明,中药组对主组和亚组的HAMD-睡眠障碍因子疗效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另外中药还能明显降低亚组的HAMD-焦虑/躯体化症状因子积分(P<0.05)。随访期末,主组和亚组中中药组的CGI-EI、HAMA减分值、HAMA-躯体性焦虑因子、HAMA-精神性焦虑因子疗效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均<0.05)。两组安全性比较,中药组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除亚组中第一次随访西药组不良反应多于中药组外(P<0.05),其余访视点无论主组还是亚组,中药组的不良反应虽略少于西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中、西药人均花费分别约4.73元/天、7.14元/天。4第一轮调查共入选34名专家,应答率为100%,专家对证候和量化研究的熟悉程度、专家学术水平、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35、0.724、0.780;在重要病类、证类、疗效证候指标调查中,分别有5、7、17个证候指标的权重系数超过平均权重系数;三个调查中,虽然专家对大部分指标重要程度的意见的协调程度均较高(CV=0.12~0.30),但专家之间总体意见的一致程度均较低(W=0.202、0.355、0.230,P<0.05),因而进行第二轮调查。第二轮调查共入选34名专家,应答率为85.3%,专家对证候和量化研究的熟悉程度、专家学术水平、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34、0.721、0.778;在重要病类、证类、疗效证候指标调查中,分别有5、7、16个证候指标的权重系数超过平均权重系数,并且三个调查中,专家对各个证候指标重要程度的意见的协调度均较高(大部分证候指标的CV<0.25),专家之间总体意见的一致程度也较高(W=0.527、0.420、0.504,P<0.05)。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显示古代并治抑郁症、焦虑症核心症状的方剂的方药药性以温性居多,寒凉、平性次之,热性最少;药味以甘味略多,苦、辛次之;药物归经以五脏及胃腑经为主,其中脾经略多;药物归类药以补虚药居多,理气、安神、清热药次之,开窍、温里药、活血化瘀、化痰药,化湿、利水渗湿、平肝熄风、收涩等药应用较少。古代并治抑郁症、焦虑症核心症状的方剂组方思路为调理气机为先,治在调肝理脾,方药偏重辛燥,兼顾苦辛凉润;审因论治,兼顾祛痰开窍、养心安神,择用醒神、安神之品;审势论治,调补先天之本,施以肾命水火之品。2抑郁症伴焦虑的常见证型以次为肝郁气滞证,气郁化火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肝气郁结、心神不宁证,忧郁伤神证,心肾不交证,心神失养证,阴虚火旺证,以虚性证候居多。3加味逍遥散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伴焦虑(气郁化火证)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效应持续时间长;对焦虑症的起效快、疗效好,更适合焦虑症状较重的患者;安全性高并且较为经济。4抑郁症伴焦虑重要病类识别指标为忧郁、失眠、易怒、常叹息、精神不振;气郁化火证的重要证类识别指标心烦、急躁、易怒、舌质红、脉弦、口苦、胁部胀痛;急躁、忧郁、失眠、精神不振、易怒、心烦、多梦、常叹息、苔黄、口苦、舌质红、易哭、胁部胀痛、担忧、咽中异物感、脉弦等指标的改善则较其他指标更能提示疾病状态的变化。

蒋喜娟[5](2012)在《中医药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对中医药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报道的总体水平作出全面、系统评估,了解现存问题;系统分析中医药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对其有效性、客观可信性进行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证据。研究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02~2011年期间中医药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文献,依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纳入文献,并根据临床流行病学/DME原则和方法,制定《中医药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文献质量系统评价表》,从各方面计算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进而评价文献质量。在系统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利用RevMan5.0软件对11篇最终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对中医药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在2594篇入库文献中,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有38篇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纳入。21篇应用西医诊断标准(55.26%);12篇共同采用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31.58%);3篇未叙述诊断标准(7.89%);2篇自拟标准(5.26%)。17篇有明确纳入标准(44.73%);18篇纳入标准不明确(47.37%);3篇无纳入标准(7.89%)。17篇有明确排除标准(44.73%);5篇有提及排除标准(13.16%);16篇没有描述排除标准(42.11%)。25篇采用国家或学会疗效判定标准(65.79%);6篇采用教科书或权威学术书籍中的疗效判定标准(15.79%);7篇未标明疗效判定标准来源(18.42%)。10篇未描述病例来源(26.3%)。25篇(65.79%)组间均衡性良好;8篇(21.05%)仅提及组间均衡性;5篇(13.16%)未述组间均衡性。随机分配法,5篇(13.16%)采用SAS软件建立随机表,2篇(5.26%)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完全随机法,1篇(2.63%)采用密封信封随机分配法。36篇(94.74%)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其中26篇(68.42%)对统计学方法进行明确说明。6篇文献报告有不良反应,但均未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38篇文献中仅6篇(15.79%)提及不良反应的观察问题,仅有3篇(7.89%)提及退出、失访与脱落病例。38篇文献均未提及盲法的运用。对11篇组间均衡性良好且以西药干预为对照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疗效观察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对照组相比,无论中成药还是中药干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目前关于中医药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文献较多,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数量仍较少,且存在不少问题。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医药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优于西药干预,且益气养血、温肾健脾疏肝法更为有效,但本次纳入文献的质量偏低且存在发表性偏倚等问题,对结果可靠性及真实性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为求更有力的循证依据,希望将来有更多更高质量的完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献报道。

王建彬,马奎军,杨顺利[6](2001)在《综合治疗瓦伦伯氏综合征36例观察》文中指出

杨传瑞,张卡琳,郭霞[7](1999)在《《重庆医学》1999年第28卷卷终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表明

廖国亮,叶文,廖彦宁[8](2011)在《腹腔镜在外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腹腔镜技术开展早期,急腹症中感染性、出血性疾病被列为腹腔镜手术的相对禁忌症甚至绝对禁忌症,但随着腹腔镜设备的改进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经过临床外科医生的实践,一些相对禁忌症已变成适应证,绝对禁忌症已

王烁[9](2009)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及祛风化痰法对其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分型,为中医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提供指导,并观察祛风化痰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拟定证候评分表,对12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辨证,统计证候分型。从中选择60例风痰上扰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祛风化痰定眩汤合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用氟桂利嗪合灯盏花素治疗,7天为一疗程,在治疗第1、3、7天分别观察其对眩晕症状、综合症状、中医证候的疗效,并观察疗程前后TCD改善情况。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总例数的95.08%符合风痰上扰证。治疗组在所有观察时点眩晕症状、总体疗效以及对中医证候的风、痰证改善上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P<0.01或P<0.05),TCD结果显示,祛风化痰定眩汤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P<0.05),与血管扩张剂氟桂利嗪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以风痰上扰为主要证候,祛风化痰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疗效显着。

冯金花[10](2009)在《扶土抑木、泻火安神法联合心理教育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心肝火旺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采用扶土抑木、泻火安神法联合心理教育疗法对30例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心肝火旺型)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发病机理。方法:将30例入选病例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心理教育治疗。药物治疗以扶土抑木、泻火安神法为指导原则,自拟中药汤剂,并随证加减,联合心理教育疗法。1个月为一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6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扶土抑木、泻火安神法联合心理教育疗法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心肝火旺型)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二、综合治疗瓦伦伯氏综合征36例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合治疗瓦伦伯氏综合征36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治疗大肠癌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大肠癌的中医治疗进展
        1 中医对大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2 大肠癌中医证候研究
        3 中医药对大肠癌的治疗
        4 小结
    第二节 大肠癌的发生及相关治疗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1 肠道菌群概述
        2 肠道菌群与大肠癌的发生
        3 肿瘤相关治疗对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
        4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研究成果

(2)戒烟的中西医方法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中枢性成瘾治疗
    1.1 中医针刺治疗
    1.2 中医耳穴治疗
    1.3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1.4 穴位埋线
    1.5 穴位指针疗法
    1.6 尼古丁制剂
2 改善戒断症状
    2.1 口服中药治疗
    2.2 非尼古丁制剂
    2.3 运动治疗
    2.4 营养疗法
    2.5 心理干预治疗
3 结语

(3)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中医体质与视功能的关系及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1 线粒体DNA突变的相关生物学基础
        2 LHON的生化机制
        3 遗传相关因素
        4 动物模型
        5 治疗
        6 并发症
        7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Leber遗传视神经病变的中医认识和中医体质学研究现状
        1 Leber遗传视神经病变的中医认识
        2 中医体质学研究现状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三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眼科的应用研究
        1 DTI的基本原理
        2 BOLD-FMRI的基本原理
        3 DTI与FMRI在眼科应用研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体质与视功能预后的关系
        前言
        对象
        方法
        结果
        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磁共振功能成像临床观察
        前言
        对象
        方法
        结果
        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存在问题与不足
附录 1
附录 2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轻中度抑郁症伴焦虑有效方药的筛选与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抑郁症伴焦虑的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研究
    2 抑郁症伴焦虑的相关因素
    3 抑郁症伴焦虑的危害
    4 抑郁症伴焦虑治疗手段
    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轻中度抑郁症伴焦虑的有效方药的筛选与疗效评价概述
    一、古代并治抑郁症、焦虑症核心症状方剂组方思路的数据挖掘
        1 资料纳入标准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数据分析
        5 总结
        参考文献
    二、抑郁症伴焦虑中医证型的德尔菲问卷调查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分析
        4 统计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三、轻中度抑郁症伴焦虑(气郁化火证)的方药筛选
        1 加味逍遥散浅探
        2 本研究选用加味逍遥散的依据
        3 总结
        参考文献
    四、加味逍遥散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伴焦虑(气郁化火证)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可行性
        3. 试验设计
        4 病例选择标准
        5 合并用药的规定
        6 观察指标
        7 紧急揭盲的规定
        8 质量控制
        9 数据管理
        10 数据保存及统计
        11 统计结果
        12 讨论
        13 结论
        参考文献
    五、导向临床用药及疗效判断的抑郁症伴焦虑(气郁化火证)重要证候指标的筛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分析
        4 统计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本研究的创新点
附件
    附表1 方剂资料
    附表2 R型聚类树状图
    附表3 第一轮抑郁症伴焦虑中医证型的德尔菲问卷调查表
    附表4 第二轮抑郁症伴焦虑证型的德尔菲问卷调查表
    附表5 纳入标准
    附表6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附表7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附表8 中医症侯观察表及评分标准
    附表9 LES(生活事件量表)
    附表10 TESS(副反应量表)
    附表11 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附表12 实验室检查
    附表13 第一轮导向临床用药及疗效判断的抑郁症伴焦虑气郁化火证重要证候指标调查
    附表14 第二轮导向临床用药及疗效判断的抑郁症伴焦虑气郁化火证重要证候指标调查
致谢
附录

(5)中医药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医药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文献质量系统评价
    一、 数据与方法目的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 评价方法及内容
    二、 研究结果
        (一) 文献检出情况
        (二) 文献一般情况
        (三) 研究方案设计的质量
第二章 中医药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一、 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纳入、排除标准
        (三)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结果
        (一) 文献概况
        (二) 临床疗效评价
讨论
    一、 文献治疗分析结果讨论
        (一) 样本量的确立依据不明确
        (二) 随机化操作欠佳
        (三) 盲法应用不足
        (四) 疗效判断标准不一致
        (五) 统计分析方法描述简单
        (六) 失访和退出未提及
    二、 META分析结果讨论
        (一) 偏倚性分析
        (二) 异质性分析
    三、 慢性疲劳综合征干预措施的探讨
        (一) 祖国医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辨证治疗
        (二) 现代医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
        (三) 我们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
    四、 中医药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8)腹腔镜在外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结果
2 讨 论
    2.1 诊断
    2.2 手术技巧
        2.2.1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2.2.2 阑尾炎
        2.2.3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2.2.4 卵巢囊肿 (蒂扭转)
        2.2.5 输卵管异位妊娠

(9)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及祛风化痰法对其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眩晕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概况
        一 古代中医对眩晕的研究概况
        1 眩晕的病名和定义沿革
        2 眩晕的病位
        3 病因病机
        4 眩晕的治法方药
        二 当代中医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概况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组方遣药
        三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概况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概念的提出和演变
        2 发病机制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及伴发症状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标准
        6 西医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证候调查
        一 一般资料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辨证标准
        2.4 病例纳入标准
        2.5 病例排除标准
        二 调查结果
        1 一般情况
        2 中医证候
        2.1 证型及轻重程度
        2.2 证候组合情况
        2.3 外感风邪的证候调查
        三 讨论与分析
        四 结论
    祛风化痰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一 一般资料
        二 研究方法
        三 两组治疗前资料分析
        四 治疗结果
        五 讨论与分析
        六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辨证标准

(10)扶土抑木、泻火安神法联合心理教育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心肝火旺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认识及药物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药物研究
    2 祖国医学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认识及药物研究
        2.1 祖国医学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认识
        2.2 中医辨证治疗及方药
        2.3 心理、行为治疗
        2.4 其他疗法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标准
        1.1 诊断标准
        1.2 试验病例标准
    2 临床试验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疾病轻重程度评定标准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处理方法
    3 一般资料
    4 结果与分析
        4.1 总疗效
        4.2 相关资料分析
    5 不良反应
    6 典型病例
讨论与体会
    1 病因病机
    2 立法思想
    3 方药分析
    4 体会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综合治疗瓦伦伯氏综合征36例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治疗大肠癌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D]. 谭雅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戒烟的中西医方法概述[J]. 唐薇. 环球中医药, 2019(03)
  • [3]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中医体质与视功能的关系及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D]. 闫晓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4]轻中度抑郁症伴焦虑有效方药的筛选与疗效评价[D]. 马克信.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5]中医药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系统评价[D]. 蒋喜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6]综合治疗瓦伦伯氏综合征36例观察[J]. 王建彬,马奎军,杨顺利.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1(01)
  • [7]《重庆医学》1999年第28卷卷终主题词索引[J]. 杨传瑞,张卡琳,郭霞. 重庆医学, 1999(06)
  • [8]腹腔镜在外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J]. 廖国亮,叶文,廖彦宁.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06)
  • [9]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及祛风化痰法对其的疗效观察[D]. 王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
  • [10]扶土抑木、泻火安神法联合心理教育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心肝火旺型)的临床观察[D]. 冯金花.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瓦伦堡综合征综合治疗36例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