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TNFHis温度诱导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通用TNFHis温度诱导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一、一个通用的TNFHis温度诱导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论文文献综述)

何凤明[1](2021)在《灯盏花EbUBGAT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低温、干旱条件下表达模式分析》文中提出类黄酮是植物中一类较为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并在植物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自然界,类黄酮多以苷类化合物的方式存在,其中由糖基转移酶所催化的糖基化是主要苷化形式。药用植物灯盏花的主要成分-灯盏乙素,就是由野黄芩素经葡萄糖醛酸糖基化而成的一类黄酮苷类化合物。为探讨灯盏乙素体外糖基化的可行性,研究糖基化酶在灯盏花受环境胁迫下时是否发挥作用。本实验利用RACE方法就灯盏花的黄芩素7-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进行了克隆,构建了其原核表达载体,同时就该基因在温度、干旱模拟条件下的表达进行了测定,并结合叶绿素荧光成像参数对该基因是否参与环境胁迫的响应进行了研究。具体得到以下结论:1、利用RACE方法克隆到了一条长度为1416bp的灯盏花黄芩素7-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并将其命名为EbUBGAT,系统树显示该基因属于UGT78D1家族,且其催化底物和糖供体可能存在多样化。2、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为载体,以Xho I和Eco RI为插入位点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大肠杆菌E.coli Rosetta菌株为较好表达受体菌。表达优化实验表明该基因表达的最优诱导培养条件为IPTG终浓度1mmol/L,培养温度37℃。3、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结果显示,在PEG水培干旱模拟下,在所试验的48h内,处理浓度为10%PEG时,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对稳定;同时,EbUBGAT基因表量较为稳定。而在PEG浓度为15%-25%时,叶绿素荧光各项参数有显着性变化,且EbUBGAT基因表达量上调。表明在灯盏花的水培干旱模拟实验中,PEG的最适浓度在10%左右,EbUBGAT参与到灯盏花干旱胁迫模拟的响应。4、在0℃、4℃和20℃土壤栽培条件下,灯盏花叶绿素荧光参数和EbUBGAT基因表达的测定结果表明,4℃环境对灯盏花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最大,且与处理时间密切相关。同时,EbUBGAT基因下调表达,并随处理时间延长,表达量持续下调,表明EbUBGAT可能并不参与灯盏花对低温的响应。本次实验克隆了一条可能参与到灯盏花类黄酮多种组分糖基化的一条全长cDNA EbUBGAT基因,构建了其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分别利用PEG6000水培干旱模拟和土壤栽培条件的温度处理就该基因是否参与干旱胁迫和低温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论对以后研究类黄酮的糖基化修饰和灯盏花干旱、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卫倩鹤[2](2021)在《紫芝倍半萜合酶GsSTPS1和GsSTPS2的克隆及功能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灵芝是中国的传统中药,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目前灵芝有效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萜成分和多糖成分,关于灵芝中倍半萜类成分的研究比较少。药用灵芝的两个基源,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和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已经完成了基因组和转录组的测序和注释工作。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基于紫芝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筛选并克隆紫芝倍半萜合酶的c DNA序列,再将其转入宿主菌中完成异源表达,进行紫芝倍半萜合酶功能特性的分析和紫芝体内倍半萜化合物的开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比对紫芝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发现Gs STPS1的c DNA序列除了比Gs STPS2的c DNA序列在5’端少42 bp外,其他序列完全一致。Gs STPS1和Gs STPS2的开放阅读框分别为1029 bp和1071 bp,编码生成包含342个和356个氨基酸的多肽。两者均具有倍半萜合酶的保守基序D(D/E/N)XX(D/E)和NSE/DTE基序,符合倍半萜合酶的基本特征。Gs STPS1和Gs STPS2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均不相同,表明Gs STPS1和Gs STPS2的活性与功能可能不同。(2)将Gs STPS1和Gs STPS2构建在p ET28a载体上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中不表达蛋白,构建在p ET32a载体上并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DE3)细胞中实现了蛋白的异源表达。这一结果表明基因的异源表达受载体和菌株的影响。Gs STPS1和Gs STPS2的可溶性蛋白表达量不同,Gs STPS1的可溶性表达远低于Gs STPS2。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蛋白表达条件,使Gs STPS1的可溶性蛋白表达量从9.87%增加到13.12%,Gs STPS2的可溶性蛋白表达量从17.62%增加到28.07%。其中Gs STPS1的最佳诱导培养条件为:初始菌液OD600值0.8,诱导温度18℃,诱导时间16 h,IPTG终浓度0.7 m M。Gs STPS2的最佳诱导培养条件为:初始菌液OD600值0.8,诱导温度18℃,诱导时间12 h,IPTG终浓度1 m M。(3)通过蛋白纯化步骤获得Gs STPS1和Gs STPS2的纯酶溶液,而后加入底物FPP(焦磷酸法尼酯)进行体外酶活性实验,鉴定两者的体外功能。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气质联用技术(GC-MS)相结合分析Gs STPS1和Gs STPS2的酶产物,结果显示两者催化生成的产物不同,Gs STPS2的催化活性远大于Gs STPS1。Gs STPS1催化生成倍半萜烃类化合物β-bourbenene,β-copaene,cis-muurola-4(15)5-diene,γ-muurolene和germacrene D。Gs STPS2催化生成倍半萜烃类化合物α-cubebene,trans-β-copaene,β-copaene,cadina-3,5-diene,cis-muurola-4(15),5-diene,germacrene D,α-muurolene,γ-cadinene,δ-cadinene和倍半萜含氧衍生物gleenol,epicubenol,τ-muurolol。通过对Gs STPS1和Gs STPS2的大肠杆菌培养物进行HS-SPME-GC-MS分析,鉴定两者在大肠杆菌体内的功能。结果显示,Gs STPS1在大肠杆菌体内没有催化活性,Gs STPS2催化生成倍半萜含氧衍生物gleenol,epicubenol,τ-muurolol。(4)通过将Gs STPS1和Gs STPS2亚克隆到p YES2/CT表达载体上并转入酿酒酵母细胞INVSc1中,鉴定两者在酵母体内的功能。酿酒酵母培养物的HS-SPME-GC-MS分析结果显示,Gs STPS1在酿酒酵母体内促进了α-nerolidol的合成,Gs STPS2在酿酒酵母体内催化生成了倍半萜cubenene及倍半萜含氧衍生物gleenol,epicubenol,τ-muurolol。Gs STPS1和Gs STPS2的体外酶产物、大肠杆菌体内产物、酿酒酵母体内产物在种类和数量上均有一定的区别,表明酶反应的微环境对酶活性和产物特异性具有一定影响。(5)通过将Gs STPS1和Gs STPS2与绿色荧光蛋白m GFP5融合表达,并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位置,分析两者在紫芝菌丝体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显示,Gs STPS1和Gs STPS2在紫芝菌丝体中的亚细胞定位不同,主要的区别是Gs STPS2-m GFP5共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没有定位在细胞核内,而Gs STPS1-m GFP5共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能够定位在细胞核内。蛋白的定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蛋白的功能,Gs STPS1和Gs STPS2定位的不同表明其在紫芝菌丝体内可能执行不同的功能。

王玮[3](2021)在《DAP-seq技术在新番茄粉孢菌中的探索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16世纪时,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从拉丁美洲进口到欧洲。现在,番茄已在世界范围内种植,是最受欢迎的蔬菜作物之一,也是研究植物发育的重要模式生物。番茄遗传资源丰富,研究背景深厚,在生产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易受各种病原菌的侵染。这使得番茄成为研究病原菌-植物相互作用的良好模式作物。新番茄粉孢菌Pseudoidium neolycopersici(Pnl)是专性寄生真菌,近年来持续危害保护地番茄植株,限制宿主的防御反应,消弱植物的生长,降低植株有效叶面积,使植株叶片光合作用下降,使保护地番茄的品质和产量下降,但是,新番茄粉孢菌在致病过程中的转录调控机制鲜有报道。DNA亲和纯化测序(DNA affinity purification sequencing,DAP-seq)是一种低成本、高通量、用于定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体外试验方法。与ChIP-seq相比,DAP-seq不需要稳定的转化体系,是研究非模式生物(如Pnl)的很好选择。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转录激活因子HAC1参与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通路,识别和结合UPR元件,促进蛋白质折叠所需内质网内蛋白质以及分泌途径组分的合成。新番茄粉孢菌的转录激活因子PmHAC1与HAC1高度同源,二者各有一个b ZIP结构域。在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中,基因敲除突变体△Cfhac1对油茶的致病力显着下降。PmHAC1可能参与致病因子的分泌途径,但现阶段对其研究较少。课题组前期对新番茄粉孢菌-番茄早期互作时的新番茄粉孢菌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到43个编码基因被激活的转录因子。在这里,我们选取新番茄粉孢菌的转录激活因子PmHAC1,探索使用DAP-seq方法来预测与其直接结合的下游靶基因。通过DAP-seq技术富集与转录因子结合的DNA片段,测序后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位点的富集区域,结果显示检测到16098个峰。在与新番茄粉孢菌早期侵染过程中有表达的基因交互参照后,最终找到309个基因,从中预测到3个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和1个效应因子编码基因。本实验对DAP-seq方案进行了一些改进,使这一方法更适应国内试剂和降低成本。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能够在体外有效捕获转录因子结合的DNA片段,可用于进一步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建立新番茄粉孢菌与番茄植株的早期侵染机制;(2)建立新番茄粉孢菌在早期侵染过程的基因表达谱;(3)利用拟南芥已知的转录因子和靶基因对DAP-seq系统进行2次验证;(4)完成转录激活因子PmHAC1的表达、检测与验证;(5)建立新番茄粉孢菌基因组DNA文库;(6)进行PmHAC1与新番茄粉孢菌基因组DNA文库体外结合试验;(7)分析找到PmHAC1直接结合的3个转录因子靶基因与1个效应因子靶基因。

杨进[4](2021)在《CoMAPKs基因对油茶自交不亲和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油茶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属于后期自交不亲和性树种,因此,在种植主栽品种时需要配置相应的授粉品种。为解析油茶后期自交不亲和的分子机理,本课题组构建了油茶自交和异交雌蕊的组学数据库,并在前期的组学研究中发现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与自交不亲和性密切相关。为深入探讨CoMAPKs基因对油茶自交不亲和性的影响,以油茶主栽品种‘华硕’和‘华金’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油茶CoMAPKs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模式、原核表达、亚细胞定位、过表达以及MAPKs抑制剂apigenin对油茶花粉离体培养的研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MAPKs抑制剂对油茶花粉离体培养的抑制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MAPKs抑制剂处理油茶‘华硕’花粉,经离体培养后观察。结果显示,随着MAPKs抑制剂浓度的增加,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的抑制效果越明显。2.油茶CoMAPKs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油茶主栽品种‘华硕’为试验材料,通过RT-RCR的方法克隆了 8个油茶CoMAPKs基因。其中,MAPKs类5个,MAPKKs 类 2 个和 MAPKKKs 类 1 个,分别命名为:CoMPK1、CoMPK2、CoMPK 3、CoMPK6、CoMPK9、CoMKK3、CoMKK5 和 CoMEKK1。油茶 CoMAPKs基因的全长 CDS 序列长度分别为:1119 bp、1119 bp、1098 bp、1197 bp、1764 bp、1554 bp、1093 bp和1737 bp;相应蛋白质编码的氨基酸数量分别为:372 aa、371 aa、365 aa、398 aa、587 aa、518 aa、363 aa 和 578 aa。油茶 CoMAPKs 与茶树(Came llia sinensis)CsMAPKs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达到98.07%~100%。系统进化树分析得知,CoMPK1、CoMPK2、CoMPK3、CoMPK6、CoMPK9、CoMKK3、CoMKK5 和 CoMEKK1 分别与 AtMPK1 和 AtMPK2、AtMPK3、AtMPK6、AtMPK15和AtMPK18、AtMKK3、AtMKK4和AtMKK5和AtMEKK1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保守结构域分析得知,油茶CoMAPKs类蛋白均含有11个保守结构域(Ⅰ~Ⅺ),在Ⅶ和Ⅷ保守结构域之间含有TxY基序,CoMAPKKs和CoMAPKKKs类蛋白均有相应的保守结构域,与MAPKs信号转导途径的结构特点一致。3.油茶CoMAPKs基因的表达模式。利用qPCR技术对油茶CoMAPKs基因在不同部位、不同处理下不同时间段的花柱和子房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其中,在不同部位中,CoMPK1、CoMPK6、CoMPK9和CoMKK5基因在花粉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CoMPK2基因在子房和花粉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CoMPK3、CoMKK5和CoMEKK1基因在子房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花柱和子房中,CoMPK6、CoMPK9和CoMEKKK 1基因在自交24 h花柱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异交和未授粉。CoMPK9基因在自交48 h子房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着高于异交和未授粉,CoMKK5基因在异交2 h和24 h子房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着高于自交和未授粉。4.油茶CoMAPKs基因的原核表达。利用同源重组的原理构建了这8个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Cold-CoMAPKs,分别转化至E.coli(DE3)感受态细胞。经SDS-PA GE电泳分析,重组载体pCold-CoMAPKs在IPTG不同终浓度下都诱导出了一条相应的目的蛋白条带,与理论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一致。5.油茶CoMAPKs基因的亚细胞定位。构建了这8个基因的亚细胞定位载体pC AMIB1300-CoMAPKs,利用瞬时表达的方法转化至本式烟草叶片中。观察结果显示:CoMPK1、CoMPK3、CoMKK5 和 CoMEKK1 蛋白在叶绿体中表达,CoMPK2、CoM PK6、CoMPK9和CoMKK3蛋白在内质网中表达。6.油茶CoMAPKs基因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构建了这8个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CAMIB1304-CoMAPKs。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化至野生型拟南芥中,获得了这8个基因的T3代纯合子。这8个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表型无明显差异。采集野生型拟南芥和T3代转基因CoMPK6、CoMPK9、CoMKK5和CoMEKK1拟南芥植株的花蕾作为试验材料,在波长450 nm的多功能酶标仪下进行植物内源激素(乙烯合成酶(ACCS)、水杨酸(SA)、茉莉酸(JA)、脱落酸(ABA)和吲哚乙酸(IAA)的测定。分析发现,转基因CoMPK6拟南芥植株的SA含量低于野生型拟南芥,转基因CoMPK9拟南芥植株的SA含量高于野生型拟南芥,转基因CoMPK6拟南芥植株的ABA含量高于野生型拟南芥,转基因CoMPK6、CoMPK9、CoMKK5和CoMEKK1拟南芥植株的ACCS含量显着高于野生型拟南芥。

郑仰辉[5](2021)在《蜡梅冷适应基因Cpcor413pm1的原核蛋白表达及拟南芥超表达的特性研究》文中指出低温伤害对世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植物在抵抗低温的过程中体内会有多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相关蛋白得到表达。其中COR(cold-regulation)类基因是植物冷调节基因,编码亲水性的多肽,通过形成α-螺旋的二级结构对产生脱水的细胞脂膜起到稳定作用从而使植物能够抵御一定的寒冷。已有研究表明Cpcor413pm1蛋白与植物的抗非生物胁迫能力有关。为了明确蜡梅Cpcor413pm1基因在蜡梅抗寒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体功能,本实验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蜡梅Cpcor413pm1体外重组蛋白,并对超表达Cpcor413pm1基因的大肠杆菌进行抗逆性分析;同时,通过体外酶活实验验证Cpcor413pm1蛋白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保护作用。另外,通过构建植物超表达载体转入拟南芥进行非生物胁迫功能分析。最终,希望通过对Cpcor413pm1基因功能的研究,加深对COR413基因家族功能的认识。研究结果如下:(1)在构建的蜡梅花c DNA文库的基础上,通过PCR技术扩增出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ORF(Open Reading Frame)的蜡梅冷适应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Cpcor413pm1(GenBank accession number:DQ359747)。该基因c DNA包括一个含有606碱基对,编码201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的预测分子量为22.69 kDa。含101个疏水氨基酸,占氨基酸总数的50.25%,41个极性氨基酸,19个碱性氨基酸,12个酸性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22.69 kDa,预测等电点为9.55,半衰期为30h,不稳定系数23.59,可以推测其为稳定的蛋白质。(2)将蜡梅Cpcor413pm1基因成功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并转化到宿主大肠杆菌BL21(DE3)Chemically Cell中进行表达,用温度为37℃,诱导剂IPTG的诱导浓度为1.0mM,诱导时间为6 h的条件表达融合蛋白。其经过SDS-PAGE电泳检测证明该融合蛋白为可溶性蛋白,且蛋白分子量值为41 kDa,与预期值大小一致。(3)运用Ni2+亲和层析柱技术纯化Cpcor413pm1蛋白,经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显示纯化的特异条带约在41 kDa处。(4)通过体外测定蜡梅Cpcor413pm1蛋白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保护作用,证实了SOD酶在蜡梅Cpcor413pm1蛋白保护下能够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保持酶的活性。(5)对转入Cpcor413pm1基因的大肠杆菌进行点板实验和的生长曲线分析,其实验结果表明,Cpcor413pm1蛋白能够响应低温、高温、高盐、干旱胁迫,该蛋白的过表达能提高大肠杆菌在低温、高温、高盐、干旱等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耐受性。(6)构建pCAMBIA2301G-Cpcor413pm1植物超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株系。通过qRT-PCR检测选出表达量高、中、低三个株系进行表型观察和非生物胁迫实验。各表型指标显示,Cpcor413pm1基因过表达并未显着影响拟南芥植株生长发育的过程。在逆境胁迫中,通过观察植株的生长状况及测量植株的叶绿素、丙二醛含量,证明了Cpcor413pm1转基因拟南芥的抗寒、抗干旱、抗高盐能力强于野生型拟南芥。综上所述,Cpcor413pm1基因能在植物的抗寒、抗旱、抗高盐等非生物胁迫方面起作用。

王一帆,陈子茵,贾新蕾,黄增朝,吕静,黄郁葱[6](2021)在《红笛鲷SR-BⅠ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条件优化》文中指出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红笛鲷SR-BⅠ基因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该基因胞外段序列,然后将该基因胞外段序列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进行IPTG诱导表达,并对重组表达菌株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R-BI,并能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50.0ku。融合蛋白的最佳诱导表达温度、IPTG浓度和时间分别为16℃、0.05mmol/L和8h。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R-BI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张莉莉[7](2020)在《酪蛋白激酶CK2B1调控榨菜瘤状茎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文中研究表明榨菜(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是十字花科芥菜中茎芥菜变种,其肉质的瘤状茎是加工榨菜的原料。瘤状茎的形成是榨菜产量的决定因素,8~15℃的低温积累是瘤状茎形成的关键环境因子。然而,瘤状茎形成的遗传及其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控制瘤状茎形成的关键基因仍未定位。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基因功能验证、蛋白互作分析等方法定位了瘤状茎形成的重要基因CK2B1,发现CK2B1通过影响细胞数目调控瘤状茎的形成,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到瘤状茎形成基因CK2B1。我们首先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到瘤状茎形成相关的基因CK2B1,编码酪蛋白激酶(Casein Kinase 2)的β亚基。有/无瘤状茎形成芥菜的茎部组织不同发育时期CK2B1表达量表明,CK2B1表达量与瘤状茎形成显着相关,此外,CK2B1在有瘤状茎形成的芥菜种质中茎部组织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无瘤状茎形成的芥菜种质。因此,我们推测CK2B1参与了瘤状茎的形成。2)CK2B1启动子变异及活性影响瘤状茎形成。基因分型分析表明CK2B1启动子变异与瘤状茎形成相关,我们鉴定到芥菜中存在两种CK2B1启动子基因型,在瘤状茎形成芥菜中CK2B1启动子为纯合型,在无瘤状茎形成的芥菜中CK2B1启动子为杂合型。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表明瘤状茎形成的芥菜CK2B1启动子活性显着高于无瘤状茎形成的基因型,并受低温诱导。同时,亚细胞定位表明CK2B1定位于细胞核中,组织表达分析发现CK2B1在苗期、叶脉、茎节等组织中表达量较高。3)CK2B1通过影响髓部组织细胞数目调控瘤状茎的形成。通过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GS)发现在CK2B1沉默的植株中,瘤状茎形成被抑制,在CK2B1沉默表达群体中,CK2B1的表达与瘤状茎形成关联。同时,有/无瘤状茎的回交群体BC4F1((STZ×VC029)×STZ)表现出明显的瘤状茎表型,CK2B1的表达量显着升高。石蜡切片结果表明,髓部细胞数目增加是瘤状茎形成的主要原因,CK2B1的表达被抑制后茎横切面上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细胞分裂在瘤状茎形成过程中被显着抑制。据此,我们认为CK2B1通过影响细胞数目来调控瘤状茎的形成。4)CK2B1通过磷酸化E2Fa调控细胞周期调控。酵母双杂和双荧光互补分析表明CK2B1可以与调控细胞周期的转录因子E2Fa互作,体外磷酸化实验表明CK2全酶可磷酸化E2Fa的Tyr54、Tyr464,Thr63,Ser431这4个氨基酸位点。综上,我们定位到了调控芥菜瘤状茎形成的重要基因CK2B1,并发现CK2B1通过影响CK2磷酸化细胞周期相关转录因子E2Fa来调控瘤状茎的形成,初步绘制了CK2B1控制瘤状茎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可为早熟、高产榨菜种质创制提供基因资源,同时,可为研究蔬菜作物中以根/茎膨大等营养器官为产品器官形成机制提供借鉴。

庄玲玲[8](2020)在《关于卵巢癌相关融合蛋白IP10-CDR3-scFv构建及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和T细胞受体互补决定区3(CDR3)与针对间皮素的单链可变片段(scFv)融合在一起,构建融合蛋白IP10-CDR3-scFv,并检测融合蛋白在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的表达。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融合蛋白IP10-CDR3-scFv的表达,并对表达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实现目的蛋白的大量制备,在体外验证其与SKOV3细胞的结合能力,为融合蛋白的抗肿瘤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1、通过人工合成法将IP10和CDR3与scFv基因通过Linker连接,用双酶切法将构建的IP10-CDR3-scFv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并验证重组表达载体的准确性。2、pcDNA3.1-IP10-CDR3-scFv质粒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用实时定量PCR检测IP10、CDR3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3、构建IP10-CDR3-scFv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IP10-CDR3-scFv,并对重组载体双酶切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宿主菌,使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并对IPTG诱导表达的条件进行优化,SDS-PAGE分析表达蛋白的可溶性情况。融合蛋白经纯7化和复性后,用Western Blot对融合蛋白进行鉴定分析。4、将FITC标记的融合蛋白与SKOV3作用后,流式细胞术检测融合蛋白与SKOV3细胞的结合能力。结果:1、pcDNA3.1-IP10-CDR3-scFv质粒经HindIII及Eco RI酶切后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目的条带位置与预期基本一致,经测序正确,表明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是正确的。2、IP10-CDR3-scFv质粒转染SKOV3细胞48h后,检测IP10、CDR3的转录水平和带His标签的融合蛋白的表达:(1)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组和仅pcDNA3.1(+)转染组相比,pcDNA3.1-IP10-CDR3-scFv转染组的IP10、CDR3的转录水平明显升高,且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pcDNA3.1-IP10-CDR3-scFv转染组有融合蛋白的表达,分子量约为45kD。3、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诱导了融合蛋白表达,并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和Western blot鉴定:(1)原核表达载体pET28a-IP10-CDR3-scFv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成功。(2)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DE3)表达菌株,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以未诱导组为对照,发现在45kD处诱导表达出融合蛋白。(3)通过温度(37℃与15℃)和IPTG浓度(终浓度为0.2mM和1.0mM)的不同条件进行诱导,经SDS-PAGE分析,IPTG在37℃0.2mM诱导条件下,融合蛋白表达量最大,且各诱导条件下目的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4)用37℃0.2mM IPTG诱导条件进行大量诱导表达,包涵体清洗后经Ni柱纯化复性得到高纯度融合蛋白,WB鉴定分析证明IPTG诱导表达的蛋白为IP10-CDR3-scFv融合蛋白。4、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与SKOV3组(0.20±0.01%)相比,SKOV3+IP10-CDR3-scFv组FITC标记的融合蛋白与SKOV3细胞的结合率为6.54±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IP10-CDR3-scFv重组表达载体,融合蛋白IP10-CDR3-scFv可在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获得表达。通过原核诱导表达实现了融合蛋白的大量制备,Western blot验证诱导和纯化的蛋白为IP10-CDR3-scFv融合蛋白,并且该蛋白可与SKOV3细胞结合。

撒世娟[9](2020)在《CP24介导转录因子St904调控叶绿素积累》文中提出光照周期是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以往研究已识别并特化了部分光照周期响应成花基因;光合作用同样受到光照影响,尽管有众多研究识别了 PSⅠ和PSⅡ组成蛋白,如CP24和CSS等,但这些蛋白表达的上游调控基因有哪些、它们如何响应光照周期调控光合作用却有待确定。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识别了马铃薯光照响应基因St904(DMG400033904),依据其氨基酸序列组成,基因组注释预测St904属于单MYB转录因子家族;文献和基因组数据库检索,未见St904及其同源物功能的研究报道。依据St904 cDNA序列,本研究运用重组基因设计和合成、体内转化、过量和抑制表达及其表型测定、相关基因表达测定和凝胶电泳迁移(EMSA,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等方法,确定了St904参与形成的表型及其形成原因。主要结果如下:1.合成35S-St904和His-St904基因cDNA,亚克隆35S-St904获得重组载体后,转化农杆菌GV3101,筛选获得旨在体内过量和抑制St904表达的阳性重组根癌农杆菌菌株GV3101-pC-35S-St904+/-和 GV3101-pC-35S-His-St904,转化重组基因于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和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体内,筛选得到阳性转化植株;诱导His-St904基因原核细胞内表达,分离和纯化后,得到His-St904。2.普通烟草内抑制St904表达,叶片绿色加深,叶片增厚,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 14%和23%;花期提前;过量表达株系,叶色浅淡,叶片薄且嫩,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减少了 11%和9%,未见开花。结果表明,St904参与叶绿素积累代谢和花期调控。3.8个叶绿素积累相关基因随光照周期表达变化的RT-PCR结果显示,光照诱导St904及CP24(叶绿素结合蛋白)和CSS(叶绿素合成酶)上调表达,黑暗抑制两者表达;St904组成型过量表达中,黑暗下St904表达增加,黑暗下CP24和CSS随St904表达增加而上调表达。结果表明,光照和黑暗分别诱导St904开启和停止表达。4.用His-St904进行的EMSA实验结果显示,His-St904蛋白与CSS和CP24启动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结合,其中,CP24启动子与不同浓度处理的His-St904蛋白孵育后都出现明显的滞后带。结果表明,His-St904蛋白能够与CP24基因的启动子直接结合。光照响应转录因子St904正向调控CP24表达,继而改变叶绿素积累;光照诱导St904上调表达,调控CP24积累增加,CP24结合更多光保护色素,叶绿素积累相对减少;随光照减弱St904表达减少,降低了CP24积累,CP24结合更多叶绿素,叶绿素积累增加。结果意味着St904响应光照调控CP24表达,平衡叶绿素与CP24结合。

赵振伯[10](2020)在《以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为载体的结直肠癌治疗性疫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于CRC的临床治疗手段仍局限于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尤其是以新抗原(neoantigen)为靶点的免疫治疗在癌症治疗中备受关注。新抗原是一种肿瘤特异性抗原,由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产生,在正常细胞中无表达。与自身性抗原不同,新抗原作为一种“非我”的抗原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进而激发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高效且安全的免疫应答。较多的研究表明,靶向新抗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是杀伤肿瘤细胞的主要T细胞群体。然而,正常情况下,由于新抗原在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低或是抗原提呈效率较低,所以病人体内靶向新抗原的特异性CTLs数量很少。因此,通过设计以新抗原为靶点的癌症疫苗来增强机体对新抗原的免疫应答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首先通过融合PCR将新抗原Adpgk编码基因插入到截短型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1-149aa)第78、79位氨基酸编码序列之间,并将融合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融合蛋白进行表达。经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SDS-PAGE与Western-blot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SDS-PAGE结果显示,在插入位点C端引入RD序列后,融合蛋白HBc-RD-Adpgk的可溶性表达;未引入RD序列的融合蛋白HBc-Adpgk为难溶性表达。说明RD序列可以改变HBc-Adpgk的理化性质,提高其溶解度。诱导表达后的目的蛋白利用亲和层析与超滤法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HBc-RDAdpgk蛋白可以正确组装成直径约为30nm的病毒样颗粒,说明新抗原Adpgk与RD序列插入HBcAg后未改变其自组装特性。本研究成功制备重组新抗原Adpgk的HBcAg VLP,为靶向新抗原的重组VLP癌症疫苗研究奠定基础。为了提高HBcAg重组新抗原的数量以增加疫苗的治疗靶点,本研究将新抗原Adpgk,Reps1与Dpagt1的编码基因串联插入至截短型HBcAg第78、79位氨基酸编码序列之间并在插入位点两侧辅以柔性氨基酸序列,对全长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后,全基因合成HBc-neoantigens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融合蛋白进行表达。对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目的蛋白于0.1m M IPTG37℃、30℃与16℃诱导条件下均为包涵体表达。本研究为重组多表位的VLP癌症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一个通用的TNFHis温度诱导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个通用的TNFHis温度诱导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灯盏花EbUBGAT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低温、干旱条件下表达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植物类黄酮研究概述
    1.2 类黄酮苷类化合物研究
        1.2.1 类黄酮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1.2.2 类黄酮苷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3 灯盏乙素
    1.4 植物糖基转移酶研究概述
        1.4.1 糖基转移酶的分类
        1.4.2 植物糖基转移酶的生物学功能
    1.5 微生物合成黄酮苷类研究进展
    1.6 叶绿素荧光检测
        1.6.1 叶绿素荧光参数应用
        1.6.2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检测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灯盏花EbUBGAT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1 试验材料
        2.1.1 活体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参考基因的筛选工作
        2.2.2 灯盏花EbUBGAT基因c DNA克隆
        2.2.3 灯盏花EbUBGAT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候选基因的筛选及其验证
        2.3.2 灯盏花 EbUBGAT 基因 cDNA 克隆
        2.3.3 灯盏花EbUBGAT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灯盏花EbUBGAT蛋白原核表达
    3.1 材料
        3.1.1 菌株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1.4 常用培养基
        3.1.5 常用试剂溶液
    3.2 方法
        3.2.1 载体构建
        3.2.2 重组EbUBGAT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和E.coli Rosetta中的诱导表达
        3.2.3 不同IPTG浓度对EbUBGAT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3.2.4 不同诱导温度对EbUBGAT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3.2.5 EbUBGAT蛋白纯化
        3.2.6 纯化效果的验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灯盏花EbUBGAT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3.3.2 重组蛋白EbUBGAT在大肠杆菌BL21 中的诱导表达
        3.3.3 重组蛋白EbUBGAT在大肠杆菌E.coli Rosetta中的诱导表达
        3.3.4 IPTG浓度对EbUBGAT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3.3.5 温度对EbUBGAT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3.3.6 EbUBGAT蛋白纯化
    3.4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干旱胁迫对灯盏花幼苗的叶绿素参数及EbUBGAT基因表达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主要试剂
        4.1.2 灯盏花种苗培育
        4.1.3 主要仪器
        4.1.4 主要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灯盏花的干旱模拟
        4.2.2 干旱胁迫的灯盏花叶绿素荧光测定
        4.2.3 干旱胁迫的灯盏花EbUBGAT在转录组表达的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干旱胁迫对灯盏花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3.2 干旱胁迫对灯盏花幼苗EbUBGAT基因表达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低温胁迫对灯盏花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EbUBGAT基因表达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主要试剂
        5.1.2 主要仪器
        5.1.3 主要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灯盏花的低温处理
        5.2.2 低温胁迫的灯盏花叶绿素荧光测定
        5.2.3 低温胁迫的灯盏花EbUBGAT基因表达的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低温胁迫对灯盏花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5.3.2 低温胁迫对灯盏花幼苗EbUBGAT基因表达影响
    5.4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讨论
    6.1 灯盏花EbUBGAT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6.2 灯盏花EbUBGAT蛋白原核表达
    6.3 干旱胁迫对灯盏花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EbUBGAT基因表达的影响
    6.4 低温胁迫对灯盏花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EbUBGAT基因表达的影响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EbUBGAT基因的验证与表达载体的克隆
        7.1.2 EbUBGAT蛋白的体外表达与纯化
        7.1.3 干旱胁迫对灯盏花 EbUBGAT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7.1.4 低温胁迫对EbUBGAT基因在灯盏花内表达量的影响
    7.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紫芝倍半萜合酶GsSTPS1和GsSTPS2的克隆及功能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一 GsSTPS1和GsSTPS2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研究内容二 GsSTPS1和GsSTPS2 在大肠杆菌体内的活性分析和体外酶活性分析
    实验一 GsSTPS1和GsSTPS2 的基因克隆和蛋白表达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实验二 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实验三 GsSTPS1和GsSTPS2 的体外酶产物分析和体内大肠杆菌培养物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研究内容三 GsSTPS1和GsSTPS2 在酿酒酵母体内的活性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研究内容四 GsSTPS1和GsSTPS2 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讨论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担子菌倍半萜合酶的功能验证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DAP-seq技术在新番茄粉孢菌中的探索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新番茄粉孢菌
        1.1.1 番茄白粉菌的分类
        1.1.2 新番茄粉孢菌的生活史及发育
        1.1.3 新番茄粉孢菌对番茄植株的危害
    1.2 新番茄粉孢菌研究的可行性
    1.3 转录因子与DNA互作研究方法
        1.3.1 单个转录因子与DNA互作研究方法
        1.3.2 ChIP-seq技术原理
        1.3.3 ChIP-seq的局限性
        1.3.4 DAP-seq技术原理
        1.3.5 DAP-seq的优势
        1.3.6 DAP-seq的局限性
        1.3.7 DAP-seq的应用范围
    1.4 二代测序DNA文库制备步骤和原理
        1.4.1 DNA文库制备步骤
        1.4.2 DNA文库制备原理
        1.4.2.1 DNA片段化
        1.4.2.2 接头连接
        1.4.2.3 测序前扩增
    1.5 转录调控机制研究概述
        1.5.1 转录因子的概念
        1.5.2 转录因子调控机制
    1.6 HAC1 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1.7 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概述
        1.7.1 第一代测序技术
        1.7.2 第二代测序技术
        1.7.3 第三代测序技术
        1.7.4 混样测序技术
    1.8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
        2.1.3 常用试剂及酶
        2.1.4 实验仪器
        2.1.5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2.1.6 常用试剂的配制
        2.1.7 常用抗生素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植物培养
        2.2.2 新番茄粉孢菌的纯化、培养与收集
        2.2.3 表达载体构建
        2.2.3.1 反转录
        2.2.3.2 片段扩增
        2.2.3.3 酶切表达载体
        2.2.3.4 琼脂糖凝胶DNA的回收
        2.2.3.5 酶切质粒与PCR产物的连接
        2.2.3.6 大肠杆菌的转化
        2.2.3.7 阳性单菌落的筛选与鉴定
        2.2.3.8 测序验证与菌液保存
        2.2.3.9 质粒提取
        2.2.4 原核表达及验证
        2.2.4.1 融合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宿主菌
        2.2.4.2 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与蛋白提取
        2.2.4.3 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融合蛋白
        2.2.4.4 电转膜仪转膜
        2.2.4.5 GST标签融合蛋白的纯化
        2.2.4.6 使用后的磁珠的清洗
        2.2.5 新番茄粉孢菌基因组DNA建库
        2.2.5.1 CTAB法提取新番茄粉孢菌基因组DNA
        2.2.5.2 新番茄粉孢菌基因组DNA的纯化与破碎
        2.2.5.3 新番茄粉孢菌基因组DNA建库
        2.2.6 转录因子与DNA片段的体外结合
        2.2.6.1 转录因子ARR1与靶基因PCR产物的体外结合
        2.2.6.2 转录因子ARR1与拟南芥基因组DNA片段的体外结合
        2.2.6.3 转录因子PmHAC1与新番茄粉孢菌基因组DNA文库的体外结合
        2.2.7 引物
3 结果与分析
    3.1 建立新番茄粉孢菌与番茄植株的早期侵染机制
    3.2 建立新番茄粉孢菌在早期侵染过程的基因表达谱
    3.3 利用已知的转录因子及其靶基因对系统进行验证
        3.3.1 利用已知的转录因子与靶基因PCR产物对系统进行验证
        3.3.2 利用已知的转录因子与拟南芥基因组DNA片段对系统进行验证
    3.4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
    3.5 GST-PmHAC1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
    3.6 建立新番茄粉孢菌基因组DNA文库
    3.7 GST-PmHAC1与新番茄粉孢菌基因组DNA文库的体外结合
    3.8 DAP-seq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白粉菌早期侵染机制研究的障碍
    4.2 利用已知的转录因子及其靶基因对系统进行验证
    4.3 转录因子PmHAC1与新番茄粉孢菌基因组DNA文库的体外结合
    4.4 DAP-seq结果分析
    4.5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CoMAPKs基因对油茶自交不亲和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植物MAPKs信号转导途径
        1.1.1 植物MAPKs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1.1.2 植物MAPKs信号转导途径各组分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1.2 植物MAPKs信号转导途径的功能
        1.2.1 植物MAPKs信号转导途径参与生长发育
        1.2.2 植物MAPKs信号转导途径参与非生物胁迫
        1.2.3 植物MAPKs信号转导途径参与生物胁迫
        1.2.4 植物MAPKs信号转导途径与植物激素
    1.3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
    1.4 油茶概述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1.5.1 目的意义
        1.5.2 技术路线
2 油茶CoMAPK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载体与菌株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油茶CoMAPKs目的基因的筛选
        2.2.2 MAPKs抑制剂对花粉生长的影响
        2.2.3 油茶雌蕊总RNA的提取
        2.2.4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
        2.2.5 引物设计与目的基因的克隆
        2.2.6 PCR产物的检测与回收
        2.2.7 PCR产物的连接转化与测序
        2.2.8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9 实时荧光定量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油茶CoMAPKs基因的鉴定与分类
        2.3.2 MAPKs抑制剂对油茶花粉萌发及花粉管长度的影响
        2.3.3 油茶雌蕊总RNA的提取
        2.3.4 油茶CoMAPKs基因的全长PCR扩增
        2.3.5 油茶CoMAPK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6 油茶CoMAPKs基因的表达模式
    2.4 讨论
3 油茶CoMAPKs基因的原核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3.1 试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载体与菌株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引物设计及目的片段的扩增
        3.2.2 重组载体的构建
        3.2.3 亚细胞定位重组载体的农杆菌转化
        3.2.4 蛋白诱导表达及电泳检测
        3.2.5 本式烟草的培养
        3.2.6 烟草表皮瞬时表达和观察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重组载体的构建
        3.3.2 油茶CoMAPKs基因的蛋白表达分析
        3.3.3 油茶CoMAPKs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3.4 讨论
        3.4.1 油茶CoMAPKs基因的原核表达
        3.4.2 油茶CoMAPKs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4 油茶CoMAPKs基因的过表达
    4.1 试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载体与菌株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引物设计及目的片段的扩增
        4.2.2 重组载体的构建
        4.2.3 野生型拟南芥的培养
        4.2.4 拟南芥侵染
        4.2.5 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的检测
        4.2.6 转基因植株内源激素的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重组载体的构建
        4.3.2 油茶CoMAPKs基因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4.3.3 油茶CoMAPKs转基因植物内源激素的测定
    4.4 讨论
5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5)蜡梅冷适应基因Cpcor413pm1的原核蛋白表达及拟南芥超表达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COR蛋白概述
        1.1.1 .COR蛋白的功能
        1.1.2 植物COR413蛋白的研究进展
        1.1.3 COR413蛋白的结构特征
    1.2 原核表达系统概述
        1.2.1 pET表达系统简介
        1.2.2 pET表达载体
        1.2.3 原核表达宿主菌株
        1.2.4 COR蛋白家族的原核表达
    1.3 蜡梅研究进展
        1.3.1 蜡梅形态与分布
        1.3.2 蜡梅品种分类
        1.3.3 蜡梅开发与应用
        1.3.4 蜡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技术路线
第3章 蜡梅CPCOR413PM1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蜡梅植物材料
        3.1.2 菌株与载体
        3.1.3 主要试剂
        3.1.4 主要仪器设备
        3.1.5 主要自配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Cpcor413pm1基因的克隆
        3.2.2 Cpcor413pm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3.2.3 Cpcor413pm1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3.2.4 Cpcor413pm1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Cpcor413pm1基因的克隆
        3.3.2 Cpcor413pm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3.3.3 Cpcor413pm1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3.3.4 Cpcor413pm1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3.4 讨论
第4章 低温和高温胁迫下蜡梅CPCOR413PM1蛋白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保护作用分析
    4.1 实验材料
        4.1.1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4.1.2 主要自配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Cpcor413pm1融合蛋白的纯化
        4.2.2 Cpcor413pm1蛋白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作用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Cpcor413pm1重组蛋白的纯化
        4.3.2 Cpcor413pm1蛋白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对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保护作用分析
    4.4 讨论
第5章 超表达蜡梅CPCOR413PM1基因大肠杆菌的抗逆性分析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蜡梅Cpcor413pm1蛋白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对大肠杆菌的作用
        5.2.2 蜡梅Cpcor413pm1蛋白在高盐、干旱、高渗透胁迫下对大肠杆菌的作用
    5.3 实验结果
        5.3.1 点板试验鉴定超表达Cpcor413pm1基因大肠杆菌的抗低温、高温、干旱、高盐、高渗透能力
        5.3.2 生长曲线法分析超表达Cpcor413pm1基因大肠杆菌的抗低温、高温、高盐、干旱、高渗透能力
    5.4 讨论
第6章 CPCOR413PM1基因植物超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拟南芥遗传转化研究
    6.1 实验材料
        6.1.1 植物材料
        6.1.2 载体及菌株
        6.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6.1.4 主要仪器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蜡梅Cpcor413pm1植物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6.2.2 转化拟南芥
        6.2.3 转基因拟南芥的检测
        6.2.4 转基因拟南芥的功能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6.3.2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
        6.3.3 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观察
        6.3.4 转Cpcor413pm1拟南芥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分析
    6.4 讨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蜡梅Cpcor413pm1基因的原核表达
        7.1.2 Cpcor413pm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拟南芥遗传转化研究
    7.2 下一步试验计划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6)红笛鲷SR-BⅠ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条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SR-BI基因的扩增
        1.2.2 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SR-BI的构建
        1.2.3 重组蛋白诱导表达
        1.2.4 原核表达的条件优化
        1.2.4. 1 温度
        1.2.4. 2 IPTG浓度
        1.2.4. 3 时间
        1.2.5 目的蛋白纯化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目的基因SR-BI的扩增和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2 大肠杆菌的诱导表达
    2.3 大肠杆菌诱导表达的最佳条件
        2.3.1 诱导温度
        2.3.2 诱导浓度
        2.3.3 诱导时间
    2.4 重组融合蛋白的纯化及鉴定
3讨论与结论

(7)酪蛋白激酶CK2B1调控榨菜瘤状茎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榨菜起源与其瘤状茎性状相关研究进展
        1.1.1 榨菜的起源
        1.1.2 内源激素与环境条件对瘤状茎的调控
        1.1.3 榨菜瘤状茎膨大的发育生物学及分子机制
    1.2 植物根/茎膨大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根/茎膨大性状的QTL定位
        1.2.2 根/茎膨大功能基因与调控机制
        1.2.3 细胞周期调控与根茎膨大的机制
    1.3 酪蛋白激酶亚单位CK2B1的研究进展
    1.4 转录因子E2Fa的研究进展
    1.5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5.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
        1.5.2 GWAS定位植物关键性状基因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榨菜瘤状茎形成相关基因定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连锁不平衡分析和群体亲缘关系系数分析
        2.1.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和GWAS群体分层分析
        2.1.4 转录组分析和候选基因功能注释
        2.1.5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2.2 结果分析
        2.2.1 连锁不平衡检测和亲缘关系分析
        2.2.2 芥菜瘤状茎膨大相关基因定位
        2.2.3 CK2B1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2.3 讨论
3 CK2B1调控瘤状茎形成的功能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1.4 CK2B1表达量分析
        3.1.5 亚细胞定位分析
        3.1.6 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3.1.7 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
        3.1.8 VIGS介导的基因沉默
        3.1.9 石蜡切片的制作和细胞数目大小测量
    3.2 结果分析
        3.2.1 茎瘤芥CK2B1基因定位和组织特异性表达
        3.2.2 芥菜不同发育时期CK2B1基因的表达量
        3.2.3 芥菜不同品种CK2B1基因的表达量
        3.2.4 芥菜CK2B1 基因CDS区基因型比较
        3.2.5 CK2B1的启动子类型和活性分析
        3.2.6 CK2B1的功能分析
        3.2.7 回交群体BC4F1表型
        3.2.8 瘤状茎横切面细胞数目和直径统计分析
    3.3 讨论
4 CK2B1调控瘤状茎形成的机制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设备
        4.1.4 酵母双杂分析
        4.1.5 双荧光素酶互补实验BiFc
        4.1.6 E2Fa的功能验证
        4.1.7 原核表达蛋白纯化与检测
        4.1.8 E2Fa蛋白体外磷酸化分析
    4.2 实验结果分析
        4.2.1 CK2B1与E2Fa的相互作用
        4.2.2 E2Fa的功能分析
        4.2.3 E2Fa蛋白纯化和检测
        4.2.4 E2Fa蛋白的体外磷酸化反应
    4.3 讨论
5 讨论与展望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
    5.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5.3 本论文后续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常用试剂配方
附录二 本研究所用载体图谱
    1 )PCR克隆载体p EASY?-Blunt Zero
    2 )VIGS载体p TY-S图谱
    3)植物过表达载体pMDC83
    4)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pMDC162
    5 )双荧光素酶载体p Green II0800-LUC图谱
    6 )酵母双杂交载体p B42AD和 p Lex A图谱
    7 )双荧光分子互补实验载体p2YN和 p2YC图谱
    8 )原核表达载体p Czn1和p ET-32a(+)图谱
附录三 109份芥菜种质
附录四 实验所用引物序列表

(8)关于卵巢癌相关融合蛋白IP10-CDR3-scFv构建及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细胞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真核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2.2.2 IP10-CDR3scfv质粒转染SKOV3 细胞
        2.2.3 实时定量PCR检测SKOV3 细胞中IP10和CDR3 mRNA的表达水平
        2.2.4 Western Blot检测IP10-CDR3-scFv融合蛋白的表达
    2.3 融合蛋白IP10-CDR3-scFv的原核表达
        2.3.1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
        2.3.2 融合蛋白小量诱导表达、表达条件优化和蛋白可溶性分析
        2.3.3 诱导融合蛋白的大量表达和亲和纯化
        2.3.4 融合蛋白的Western Blot鉴定分析
    2.4 流式检测融合蛋白与SKOV3 细胞的结合能力
    2.5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真核重组表达载体的鉴定
    3.2 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后IP10、CDR3 mRNA的表达
    3.3 转染后SKOV3 细胞中IP10-CDR3-sc Fv表达量的鉴定
    3.4 融合蛋白IP10-CDR3-scFv的原核表达
        3.4.1 构建pET28a-IP10-CDR3-scFv原核表达载体
        3.4.2 IP10-CDR3-scFv融合蛋白的小量诱导表达
        3.4.3 融合蛋白表达条件优化及可溶性分析
        3.4.4 IP10-CDR3-scFv融合蛋白纯化及Western blot鉴定
    3.5 融合蛋白与SKOV3 细胞结合能力检测
第4章 讨论
    4.1 卵巢癌的免疫微环境
    4.2 趋化因子和T细胞受体
    4.3 融合蛋白IP10-CDR3-scFv的构建及表达
    4.4 不足之处
    4.5 总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9)CP24介导转录因子St904调控叶绿素积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Abbreviation Table)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光照周期响应基因及其成花功能
    1.2 叶绿素代谢及其对光照的响应
        1.2.1 叶绿素代谢
        1.2.2 光照周期调控叶绿素积累
        1.2.3 光照调控叶绿素结合蛋白积累
    1.3 光照周期响应转录因子St904
    1.4 单MYB转录因子及其功能
        1.4.1 MYB基因家族及其功能
        1.4.2 单MYB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St904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菌种和质粒
        2.2.2 引物序列
        2.2.3 实验试剂
        2.2.4 主要设备及仪器
        2.2.5 实验相关培养基
    2.3 实验方法
        2.3.1 St904 cDNA的生物学信息分析
        2.3.2 St904 cDNA的获得
        2.3.3 St904基因亚克隆
        2.3.4 His-St904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4 结果与分析
        2.4.1 St904是马铃薯MYB家族中保守的成员
        2.4.2 St904基因核酸序列合成及测序
        2.4.3 过量和抑制表达载体的构建
        2.4.4 His-St904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t904体内转化及表达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植物材料
        3.2.2 菌种和质粒
        3.2.3 实验试剂
        3.2.4 主要设备及仪器
        3.2.5 实验相关培养基
        3.2.6 实验常用溶液
    3.3 实验方法
        3.3.1 重组质粒转化根癌农杆菌
        3.3.2 马铃薯St904基因的遗传转化
        3.3.3 转化株系的阳性鉴定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根癌农杆菌的转化及鉴定
        3.4.2 目的基因的遗传转化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t904抑制和过量表达决定的生理表型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植物材料
        4.2.2 主要设备及仪器
        4.2.3 实验常用溶液
    4.3 实验方法
        4.3.1 过量和抑制St904表达的RT-qPCR
        4.3.2 表型观察
        4.3.3 过量和抑制St904表达阳性株系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过量和抑制St904表达的RT-qPCR
        4.4.2 St904基因阳性转化株系形态表型观察
        4.4.3 过量和抑制St904表达阳性株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t904参与调控的基因识别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菌株及质粒
        5.2.2 引物设计及合成
        5.2.3 工具酶和生化试剂
        5.2.4 实验仪器及设备
        5.2.5 实验所用培养基
        5.2.6 实验相关溶液
    5.3 实验方法
        5.3.1 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的筛选
        5.3.2 重组载体pCzn1-904和pET-22b(+)-904的构建及转化
        5.3.3 目的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与Westemblot分析
        5.3.4 DNA探针制备
        5.3.5 目的蛋白与DNA探针结合反应
        5.3.6 EMSA检测反应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的筛选
        5.4.2 原核表达载体pCzn1-904和pET-22b(+)-904的构建及鉴定
        5.4.3 原核产物的表达
        5.4.4 融合蛋白的纯化和Westernblot分析
        5.4.5 EMSA试验验证CP24和CSS启动子与St904基因相结合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10)以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为载体的结直肠癌治疗性疫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写词
第1章 绪论
    1.1 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1.1.1 结直肠癌的发展现状
        1.1.2 结直肠癌的治疗现状
    1.2 结直肠癌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
        1.2.1 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生物级联效应
        1.2.2 DC疫苗
        1.2.3 多肽疫苗
        1.2.4 Onco VAX
        1.2.5 溶瘤病毒
    1.3 新抗原癌症疫苗研究进展
        1.3.1 新抗原的概念
        1.3.2 新抗原癌症疫苗发展现状
        1.3.3 MC-38鼠源结肠癌模型新抗原的鉴定
    1.4 病毒样颗粒作为疫苗载体的研究进展
        1.4.1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发展概况
        1.4.2 HBcAg的结构特点
    1.5 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2章 重组新抗原Adpgk的 HBcAg VLP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菌株
        2.2.2 试剂与耗材
        2.2.3 溶液配制
        2.2.4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HBc-Adpgk融合蛋白设计思路
        2.3.2 pET-22b(+)-HBc-Adpgk重组载体的构建
        2.3.3 HBc-(RD)-Adpgk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
        2.3.4 目的蛋白HBc-RD-Adpgk的的镍柱纯化
    2.4 实验结果
        2.4.1 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2b(+)-HBc-(RD)-Adpgk的构建
        2.4.2 目的蛋白HBc-(RD)-Adpgk的诱导表达与鉴定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组多种新抗原的HBcAg VLP的表达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菌株
        3.2.2 试剂与耗材
        3.2.3 溶液配制
        3.2.4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HBc-neoantigens融合蛋白设计思路
        3.3.2 pET-22b(+)-HBc-neoantigens的构建
        3.3.3 HBc-neoantigens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
    3.4 实验结果
        3.4.1 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2b(+)-HBc-neoantigens的构建
        3.4.2 目的蛋白HBc-neoantigens的诱导表达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一个通用的TNFHis温度诱导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论文参考文献)

  • [1]灯盏花EbUBGAT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低温、干旱条件下表达模式分析[D]. 何凤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紫芝倍半萜合酶GsSTPS1和GsSTPS2的克隆及功能验证[D]. 卫倩鹤.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DAP-seq技术在新番茄粉孢菌中的探索与应用[D]. 王玮.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4]CoMAPKs基因对油茶自交不亲和性的影响[D]. 杨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5]蜡梅冷适应基因Cpcor413pm1的原核蛋白表达及拟南芥超表达的特性研究[D]. 郑仰辉. 西南大学, 2021(01)
  • [6]红笛鲷SR-BⅠ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条件优化[J]. 王一帆,陈子茵,贾新蕾,黄增朝,吕静,黄郁葱. 安徽农学通报, 2021(03)
  • [7]酪蛋白激酶CK2B1调控榨菜瘤状茎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D]. 张莉莉. 浙江大学, 2020(07)
  • [8]关于卵巢癌相关融合蛋白IP10-CDR3-scFv构建及表达的研究[D]. 庄玲玲. 南昌大学, 2020(08)
  • [9]CP24介导转录因子St904调控叶绿素积累[D]. 撒世娟. 宁夏大学, 2020(03)
  • [10]以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为载体的结直肠癌治疗性疫苗研究[D]. 赵振伯.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通用TNFHis温度诱导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