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低分子肝素治疗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一、低分子肝素治疗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邱雪,薛素芳,宋海庆[1](2021)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出院时口服抗凝药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出院时口服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登记研究(NCT04080830)中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NVAF的住院患者702例,CHA2DS2-VASc评分[NVAF卒中风险评分:C为充血性心力衰竭,H为高血压,A2为年龄≥75岁计2分,D为糖尿病,S2为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计2分,V为血管性疾病,A为年龄65~74岁,Sc为性别(女性)]≥2分,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史[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急性期下肢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心功能不全、脑梗死和(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肝病史和(或)肝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相关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0 g/L、血肌酐≥200μmol/L等)、量表评分[NVAF卒中风险评分、出血风险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出院时抗栓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有无大面积脑梗死、梗死后出血转化、共存颅内外血管狭窄、急性期非主要出血、急性期大出血、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等。依据年份分层,即2016、2017、2018、2019、2020年,对各年份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NVAF患者出院时抗栓药物使用占比及趋势进行比较。根据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纳入医疗保险系统分为医保前(2016—2017年)组与医保后(2018—2020年)组,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NVAF患者出院时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并分析NOCAs进入医疗保险系统后,对影响出院时口服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因素。比较不同抗凝药物出血事件发生率。医疗保险范围包括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城镇医疗保险报销和职工医疗保险报销。抗栓治疗包括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CHA2DS2-VASc评分≥2分者均首选抗凝治疗,包括口服华法林、NOACs及低分子肝素;对于应首选抗凝治疗,但因年龄>80岁、出血风险高的患者,经与其沟通表示拒绝抗凝治疗或对抗凝药物过敏者则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包括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经沟通拒绝抗栓治疗、对抗栓药物过敏、出院时仍有症状性出血转化、致命性出血等以上症状之一者,不予抗栓治疗。结果 (1)2016、2017、2018、2019、2020年抗栓药物治疗使用占比分别为66.1%(74/112)、75.3%(113/150)、84.9%(107/126)、83.9%(161/192)、77.9%(95/122),不同年份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NVAF患者出院时抗栓药物使用占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3,P<0.05)。抗凝药物的使用率大幅度上升,从2016年22.3%(25/112)至2018年50.0%(63/126),之后趋于平稳;无抗栓药物使用占比呈下降趋势;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趋于平稳状态。(2)2016、2017、2018、2019、2020年抗凝药物使用占比分别为22.3%(25/112)、40.7%(61/150)、50.0%(63/126)、47.9%(92/192)、44.3%(54/122),5年间不同抗凝药物的使用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66.87,P<0.05),2016年至2018年NOACs呈大幅上升,从2016年的36.0%(9/25)至2018年的88.9%(56/63),之后趋于平稳;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的使用呈大幅下降,2018年后均处于平稳状态。(3)2018年NOACS进入医疗保险,对比医疗保险前后抗栓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7,P<0.01),抗凝药物从32.8%(86/262)提高到47.5%(209/440);抗凝药物种类占比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2.90,P<0.01),NOACS在由39.5%(34/86)提高到83.3%(174/20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OR=2.315,P<0.01)、共存颅内外血管狭窄(OR=1.674,P=0.016)、大面积梗死比例(OR=1.914,P=0.014)、梗死后出血转化(OR=3.374,P<0.01)和急性期非主要出血(OR=2.872,P=0.020)是出院时使用抗凝药物的独立影响因素。3种抗凝药物应用后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2018年NOACs进入医疗保险后,NOACs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NVAF患者出院时的抗凝药物使用率及NOACs在抗凝药物中的占比。高龄、共存颅内外血管狭窄、大面积梗死比例、梗死后出血转化及急性期非主要出血是不利于出院时抗凝药物使用的主要因素,加强出院患者随访是将来提升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NVAF患者的二级预防管理的重要因素。

杨丹[2](2021)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选取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3%,高于对照组的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高于对照组的5.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1,P>0.05)。结论在奥扎格雷钠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提高治疗效果,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三七总皂苷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3](2021)在《三七总皂苷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1前言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相关文字记载首见于明代异远真人的《救伤秘旨跌损妙方》[1],其中记载"参三七"组方40条,广泛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等疾病。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2]中指出三七具有"止血、散血、定痛"的功效,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3]中补充记载了三七的补益作用,认为"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目前已从三七中分离、提取、鉴定出了百余种化合物,基本阐明了三七中主要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其中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

付春丽,王孟坤,王俊海[4](2021)在《替罗非班治疗高复发风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高复发风险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通过前瞻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3月在国药同煤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ABCD2评分≥4分的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共156例,有8例脱落,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经微量泵泵入负荷量替罗非班,并静脉持续泵入维持量48 h)及强化降脂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氢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强化降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短期卒中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治愈57例,有效14例,无效7例;短期7 d内卒中(脑梗死) 6例(7.69%),30 d内7例(8.97%)发生卒中,90 d内7例(8.97%)发生卒中;对照组中显效39例,有效15例,无效16例;对照组短期7 d内发生卒中(脑梗死) 13例(18.57%),30 d内15例(21.43%)发生卒中,90 d内16例(22.86%)发生卒中。90 d内两组均未发生脑出血。两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短期7 d、30 d、90 d发生卒中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8 h两组的凝血、血小板、肝功肾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复发风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替罗非班治疗可有效控制TIA发作,但在此研究中并未发现其可减少发生卒中的风险。

高新[5](2021)在《氯吡格雷联和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比较。方法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中给药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低分子钙素钙和阿司匹林)与试验组(42例: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试验组患者持续给药1周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等相关凝血数值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数值、总有效率(97.62%)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治疗效果。

刘文东[6](2021)在《辛伐他汀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冠心病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辅助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IMT、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辅助治疗临床疗效显着,可降低血脂水平,缩小斑块面积。

张笑颜[7](2021)在《通督调神针刺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通督调神针刺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为降低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率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收集60例在安徽省针灸医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针药联合组各30例,西药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2粒/次,1次/d;针药联合组在同西药组处理的基础上,予通督调神针刺,6次/周,两组均连续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纳入的TIA患者进行中风先兆证的中医症候评分,测定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rouse斑块积分、血脂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汇总评分及各项数值,观察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1)IMT及Crouse斑块积分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进行IMT及Crouse斑块积分测定,具有可比性(P>0.05)。1疗程后,两组患者IMT及Crouse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对颈动脉IMT及斑块形态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针药联合组患者IMT数值及Crouse斑块积分与西药组相比,下降更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药联合组对颈动脉IMT和斑块形态的干预效果更佳。(2)FIB治疗前,两组TIA患者FIB水平具有可比性(P>0.05)。1疗程后,两组患者FIB数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针药联合组对比西药组FIB数值下降更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药联合组对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干预效果更佳。(3)Hcy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进行Hcy检测,具有可比性(P>0.05)。1疗程后,两组患者Hcy数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针药联合组对比西药组Hcy数值下降更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药联合组对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干预效果更佳。(4)血脂水平治疗前,两组TIA患者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1疗程后,两组患者TC、TG、LDL-C数值下降明显,HDL-C数值上升明显(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血脂水平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针药联合组对比西药组TC、TG、LDL-C数值下降更明显,HDL-C数值上升更显着(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药联合组对患者的血脂水平干预效果更佳。(5)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前,两组TIA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1疗程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均下降明显(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均有良好的干预作用。且针药联合组中医症候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药联合组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更佳。(6)总疗效1疗程后,对两组TIA患者总疗效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6.67%,针药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针药联合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差异显着。结论:1、通督调神针刺能够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产生良性干预。2、通督调神针刺能够有效改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良性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张俊莲[8](2021)在《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桥接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桥接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背景:缺血性卒中在发病超早期时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是恢复脑组织血流的重要措施,但溶栓后24h内不宜使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得“溶栓后24小时内”形成了溶栓后抗栓治疗盲区。部分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此期间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探索盲区内用药,避免患者病情进展加重是目前临床上的研究热点。基于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方面成熟且应用广泛和国内专家共识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桥接替罗非班的治疗相关推荐,我们假设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桥接替罗非班治疗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的:评估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桥接替罗非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入组2019-01至2020-09在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发病时间在4.5h之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阿替普酶溶栓后桥接替罗非班维持治疗;对照组予阿替普酶溶栓后常规补液扩容治疗;24h后复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转化后,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3周,其中试验组患者替罗非班需要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重叠4h治疗。溶栓后24h NIHSS评分下降>18%及以上表示有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24h、90d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溶栓后桥接替罗非班的有效性,了解是否能明显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脑出血转化、不良事件、90d内脑梗死复发及死亡的百分比,进一步评估其溶栓后桥接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数据处理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试验组溶栓后24小时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溶栓前基线NIHSS评分(3.83±1.34)、溶栓后1h NIHSS评分(2.48±1.73)、溶栓后24h NIHSS评分(1.67±1.37);对照组溶栓前基线NIHSS评分(3.27±1.40)、溶栓后1h NIHSS评分(2.38±2.46)、溶栓后24h NIHSS评分(2.38±3.67);试验组与对照组溶栓前基线、溶栓后1h NIHSS评分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溶栓后24h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溶栓后24h mRS评分(1.55±1.11)、90d mRS评分(0.63±0.83);对照组溶栓后24h mRS评分(2.30±1.41)、90d mRS评分(1.12±1.27);试验组溶栓后24h、90d 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患者脑出血转化率(0)、不良事件发生率(8.3%)、90d内脑梗死再发率(5.0%)、死亡率(1.7%);对照组患者脑出血转化率(3.3%)、不良事件发生率(10,0%)、90d内脑梗死再发率(8.3%)、死亡率(3.3%);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增加脑出血转化、不良事件、90d脑梗死再发及死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桥接替罗非班治疗可以取得更明显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残率,改善近期预后。本研究结论在临床上对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桥接替罗非班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第二部分: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背景: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与脑动脉管壁和管腔内各种理化因子的改变相关。目前静脉溶栓是超急性脑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不同的轻型缺血性卒中(Mild Ischemic Stroke,MIS)患者溶栓病情预后存在差异;寻找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预测和评估MIS患者从静脉溶栓治疗中的获益与风险,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措施。目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IS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在本研究第一部分对照组(纯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病例资料基础上继续收集2019-01至2020-09期间在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共160例为研究对象,在溶栓时间窗(<4.5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24h复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转化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3周,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血液学指标进行比较,进行90天的随访;进一步分析影响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数据处理方法: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标准P=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入组受试者经随访确认预后不良(m RS:3-5分)者共29例(18.12%)。2.通过对研究对象影响预后的多种相关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发病前未服用抗栓药物,溶栓时间窗3-4.5小时,基线NIHSS评分≥3分,Glu>6.1 mmol/L对MIS患者溶栓后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说明此类指标是影响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无服用抗栓药物史、溶栓时间窗3-4.5h、基线NIHSS评分≥3分、Glu>6.1mmol/L、HCY>20umol/L是影响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这项研究可能提示临床医师可以从独立的危险因素出发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措施及健康宣教内容,尽最大限度的改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

郭建波[9](2021)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的变化》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与分析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90名同龄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指标(血小板参数与血小板活化指标),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患者的检测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指标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LT显着低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其他血小板指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发作频率较高及发作时间较长患者PLT均显着低于发作频率较低及发作时间较短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其他血小板指标显着高于发作频率较低及发作时间较短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指标均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P<0.05)。结论: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指标均呈现显着异常的状态,且不同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患者的差异显着,因此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

郭欣,张海渤[10](2021)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七十九集团军医院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8例TIA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实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脂、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及观察组患者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显着降低,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TIA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低分子肝素钙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二、低分子肝素治疗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分子肝素治疗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出院时口服抗凝药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研究方法及评价标准
        1.2.1 研究方法:
        1.2.2 评价方法及标准:
    1.3 抗栓治疗策略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NVAF患者总体情况
    2.2 出院时不同年份抗栓药物使用占比及变化趋势
    2.3 纳入医疗保险系统前后抗栓药物使用占比比较
    2.4 出院时不同年份不同抗凝药物种类使用占比及变化趋势
    2.5 纳入医疗保险系统前后抗凝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2.6 纳入医疗保险系统后影响出院时口服抗凝药物使用的单因素分析
    2.7 NOACs进入医疗保险系统后影响出院时口服抗凝治疗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8 不同抗凝药物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2)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3)三七总皂苷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三七总皂苷制剂的物质基础及药代动力学特征
3 三七总皂苷制剂的作用机制研究
    3.1 改善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
        3.1.1 保护血管内皮
        3.1.2 促进血管新生与抑制血管重构
        3.1.3 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
        3.1.4 抗心肌缺血缺氧及缺血再灌注损伤
        3.1.5 抑制心肌肥厚
        3.1.6 调节血脂
    3.2 保护脑组织和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
        3.2.1 抗脑缺血缺氧及缺血再灌注损伤
        3.2.2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3.2.3 促进神经细胞再生
    3.3 保护肾组织的作用机制
    3.4 其他
4 三七总皂苷制剂的临床研究
    4.1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4.1.1 冠心病心绞痛
        4.1.2 急性心肌梗死
    4.2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4.2.1 缺血性脑卒中
        4.2.2 出血性脑卒中
        4.2.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3 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4.3.1 2型糖尿病
        4.3.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3.3 糖尿病肾病
    4.4 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4.4.1 视网膜静脉阻塞
        4.4.2 下肢深静脉血栓
        4.4.3 动脉硬化闭塞症
    4.5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4.5.1 慢性阻塞性肺病
        4.5.2 慢性呼吸衰竭
        4.5.3 急性肺栓塞
    4.6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4.6.1 急性胰腺炎
        4.6.2 肝纤维化
        4.6.3 消化性溃疡
    4.7 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4.7.1 肾病综合征
        4.7.2 慢性肾衰竭
    4.8 其他
5 三七总皂苷制剂的安全性证据
6 三七总皂苷制剂的临床应用推荐意见
    6.1 推荐应用三七总皂苷制剂治疗心血管疾病
    6.2 推荐应用三七总皂苷制剂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6.3 推荐应用三七总皂苷制剂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
    6.4 推荐应用三七总皂苷制剂治疗周围血管疾病
    6.5 推荐应用三七总皂苷制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6.6 推荐应用三七总皂苷制剂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6.7 推荐应用三七总皂苷制剂治疗泌尿系统疾病
    6.8 三七总皂苷制剂对癌性贫血、骨折、重型
7 使用注意

(4)替罗非班治疗高复发风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一般资料收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统计结果
3 讨论

(5)氯吡格雷联和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凝血数值变化情况
    2.2 两组患者相关神经递质数值变化情况
    2.3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单位时间预后情况
3 讨论

(6)辛伐他汀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7)通督调神针刺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传统医学对中风先兆的认识
        1.1 病名及发展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药治疗中风先兆
    2 现代医学对TIA的认识
        2.1 危险因素
        2.2 西医治疗TIA
    3 颈动脉粥样硬化
        3.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TIA
        3.2 针刺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案
        2.2 针具选取及疗程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标准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基线比较
        3.2 治疗结果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 研究结果
        1.1 安全性分析
        1.2 观察指标分析
        1.3 评价量表及总疗效分析
    2 通督调神
        2.1 选择通督调神的意义
        2.2 通督调神的应用
        2.3 选穴依据
        2.4 通督调神对CAS的意义
    3 药物选取分析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8)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桥接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第一部分 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桥接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针对急性脑梗死再灌注后出现再闭塞的防治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与观察组中不同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
    2.3 两组与观察组中不同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
    2.4 两组与观察组中不同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
    2.5 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指标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10)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血流变指标水平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四、低分子肝素治疗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出院时口服抗凝药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邱雪,薛素芳,宋海庆.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1(11)
  • [2]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分析[J]. 杨丹.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1(11)
  • [3]三七总皂苷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 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三七总皂苷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10)
  • [4]替罗非班治疗高复发风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分析[J]. 付春丽,王孟坤,王俊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06)
  • [5]氯吡格雷联和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比较[J]. 高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21(17)
  • [6]辛伐他汀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分析[J]. 刘文东. 中国社区医师, 2021(10)
  • [7]通督调神针刺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研究[D]. 张笑颜.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
  • [8]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桥接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D]. 张俊莲.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9]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的变化[J]. 郭建波. 中国医学创新, 2021(03)
  • [10]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郭欣,张海渤.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01)

标签:;  ;  ;  ;  ;  

低分子肝素治疗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