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晶粒Y型分子筛的催化性能

小晶粒Y型分子筛的催化性能

一、小晶粒Y型分子筛的催化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凯[1](2021)在《高岭土合成高硅铝比小晶粒Y及催化裂化性能》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石油资源日益重质、劣质化,流化催化裂化(FCC)作为重油轻质化的核心工艺,其使用的FCC催化剂在石油炼制工艺催化剂中占有很大比重。Y分子筛作为FCC催化剂的核心组分,目前主要的合成工艺有两种。相较于采用传统化工原料的凝胶工艺合成的产品,高岭土合成的Y分子筛拥有生产成本低、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等优势。本文分别以普通高岭土和细化高岭土为原料,合成了高硅铝比小晶粒的NaY分子筛,考察了投料硅铝比、高岭土粒径等合成条件对产品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合成样品骨架硅铝比、高岭土粒径和高土/偏土质量比例因素对FCC催化剂酸性及催化裂化性能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喷雾成型工艺制备了高岭土微球母体,考察了不同种类高岭土微球、投料硅铝比等合成条件对产品性质的影响,以及Y分子筛在高岭土微球上的晶化过程,并研究了合成样品骨架硅铝比、高土球/偏土球质量比例等因素对FCC催化剂酸性及催化裂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以普通高岭土为原料,合成了中位粒径尺寸在450 nm左右、骨架硅铝比在5.7~6.4的NaY分子筛,比表面积为~694 m2·g-1,骨架破坏温度均在920℃以上;在高土/偏土质量比为1合成的骨架硅铝比为6.1的样品所制备的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最佳。(2)以细化高岭土为原料,合成了骨架硅铝比为6.1,中位晶粒尺寸在310 nm左右的NaY分子筛,其比表面积提高至738 m2·g-1以上。其制备的催化剂酸中心数量以及催化裂化性能均大幅度提升。以原料高土/偏土质量比为0.5,骨架硅铝比为6.1的样品制备的催化剂具有高重油催化裂化活性和高汽油收率的特点,去柴重油转化率高达85.4wt%,汽油收率高达64.2wt%。(3)以不同质量比例的高土微球和偏土微球为原料,分别在两种不同粘结剂配比的高岭土微球表面合成了中位粒径尺寸在~400 nm、骨架硅铝比在6.0~6.4的原位晶化型NaY分子筛。以高土球/偏土球质量比为2合成的骨架硅铝比为6.2的原位晶化样品制备的催化剂,去柴重油转化率高达87.1wt%,同时具有高达63.0wt%和14.9wt%的汽油和液化气收率。(4)以单一的高土微球或偏土微球为原料,合成了骨架硅铝比为5.0~6.4,相对结晶度(≥55%)的原位晶化型NaY分子筛,中位粒径在320~360 nm。在偏土球表面原位晶化生长的NaY样品的相对结晶度和骨架硅铝比更高。以骨架硅铝比为6.2的原位晶化样品制备的催化剂去柴重油转化率为87.0wt%,汽油收率高达64.6wt%,柴油收率仅为3.9wt%。

王家信[2](2021)在《金属掺杂Y分子筛阴极材料的制备及MEC电催化析氢性能》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世界各地化石能源由于被大量消耗,余量不足,环境污染加剧,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等状况,让绿色能源的寻求变得更加迫切。绿色氢能由于其本身的诸多优势赢得了很多研究者的重视。氢气制取方式有很多,其中微生物电解池由于其绿色友好的制氢特点备受关注。微生物电解池(MEC)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潜在的可持续性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分解多种有机物转化为氢气,从而回收电能或氢能。阴极催化剂的选择是MEC体系重要的一部分,理想的阴极催化剂应具有高催化活性、低成本等优点。交联网状Y分子筛比表面积较高、孔道短、含有一定的空腔结构,负载催化剂时利于金属活性组分的分散与有效负载,并且可以提高局部反应物浓度,达到快速反应效果。本论文结合软硬模板的优势,以碳微球为核、PVP为胶粘剂、纳米Y分子筛为外部壳层制备出了交联网状Y分子筛(Ya)。结果表明,当m(PVP):m(CSs)=16%,m(CSs@PVP@Y):V(gel)=1:20,晶化时间为12 h时,合成的交联网状Y分子筛结晶度最好,形貌为球状结构且高度分散,内部有交联网状的空腔,孔径尺寸主要分布在3.8 nm和8-10 nm。利用后浸渍法,以交联网状Y分子筛为载体,Cu-Ce双金属为活性组分,制备了Cu-Ce-Ya复合材料,通过系列电化学表征表明,当铈含量为总金属活性物含量36%时,(Cu-Ce-Ya-2)的LSV电流响应值(36.2 A·m-2)远大于CP(碳纸)阴极(25.2A·m-2),稍逊于Pt/C(42.7 A·m-2)阴极,其Tafel斜率(46.60 m V·dec-1)远小于CP阴极,表明Cu-Ce-Ya-2复合材料有较快的电荷传递速率;当样品用于MEC时,电流密度16.73 A·m-2,所产气体中H2占比71.05%,产氢效率0.264±0.01 m3·m-3·d-1,远超CP阴极。虽稍逊于Pt/C阴极产氢,但显示了较好的催化析氢性能。为简化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原料浪费,提高复合材料的制备的成功率。采用原位合成法得到了Ni-Y分子筛复合材料和Cex-Niy-Y分子筛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MEC产氢。结果表明:当晶化时间为12 h时,硅铝比n(Si O2):n(Al2O3)=16,镍添加量为n(Si O2):n(Ni O)=15时,得到的Ni-Y分子筛结晶度最高,形貌为球状颗粒,均匀分散;总比表面积为467.7 m2·g-1,总孔体积为0.255 cm3·g-1。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Ni-Y分子筛催化剂表现出较优的析氢活性,塔菲尔斜率为44.40 m V·dec-1,MEC的产气量为23.5±1.12 m L,氢气含量占比为70.72%。由于双金属催化剂中两种金属的相互影响,其电子结构及化学性质异于单金属催化剂,将表现出较单金属催化剂更优越的性能。故在此基础上添加金属铈,制备了Cex-Niy-Y分子筛复合材料。并对Ni、Ce摩尔比探讨,当n(Ce):n(Ni)=0.1时制备得到的Ce0.1-Ni-Y分子筛结晶度最高,金属Ni在Ce的作用下更为分散,电催化活性最优。与相同方法制备的Ni-Y(最高电流密度35.0 A·m-2、Tafel斜率44.4 m V·dec-1和电化学活性面积32.75 cm-2)相比,Ce的引入使得Ce0.1-Ni-Y阴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峰值电流密度为39.8 A·m-2,Tafel斜率为40.81 m V·dec-1,ECSA为51.5 cm-2。为了揭示Ce对析氢活性的影响,通过对样品的电化学表征和物理化学性质表征进行分析。发现铈的引入使镍和铈之间产生了强烈的电子相互作用,并使电化学活性位点增多。此外,分子筛的多维孔结构为分子的扩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有利于分子筛的整体析氢性能。MEC催化析氢结果表明,Ce0.1-Ni-Y阴极材料的产气量为31.2±1.51 m L,氢产率为0.312±0.013 m3·m-3·d-1,氢气含量占比为76.14%,优于Ni-Y分子筛阴极析氢(70.72%),与Pt/C析氢结果相近,进一步说明Ce0.1-Ni-Y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同时,Ce0.1-Ni-Y的甲烷生成速率较慢,在长时间的运行中保持了稳定的氢气产率和纯度。这种以Y分子筛为载体,添加Ni-Ce为活性组分来调节催化剂的电子和结构性质的简便合成方法,有望为MEC废水制氢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任晓宇[3](2020)在《粉煤灰基沸石的合成、生长机理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煤炭占据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但副产物粉煤灰(Coal fly ash,CFA)排放量巨大,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因此,粉煤灰的处置与利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粉煤灰的利用途径较为广泛,但主要局限于低端领域,使得有效且高附加值循环利用粉煤灰资源,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将粉煤灰合成沸石是一种兼具经济与环境效益,拓宽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的途径。目前粉煤灰合成沸石存在纯度低、结晶度低、晶型可控性差等技术难题,并且沸石生长机理十分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随着现代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和气体污染治理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开发廉价、高效的新型吸附材料是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所以,本文针对粉煤灰资源化利用与环境污染治理两个热点问题开展研究,采用不同方法合成了不同种类的粉煤灰基沸石,揭示了沸石的生长机理;建立了粉煤灰基沸石的结构特性与污染物特性的构效关系,阐明了污染物在粉煤灰基沸石上的吸附机理,为高效利用粉煤灰,开发廉价且高性能的吸附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全文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粉煤灰预处理对沸石结构优化的研究。针对酸浸粉煤灰除杂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酸浸条件下粉煤灰中杂质的溶出规律。结果表明,在HCl浓度为5.0%,液固比为20,酸浸温度为85℃,酸浸时间为2 h的条件下,除杂效率较高。主要杂质Fe2O3含量由8.97%下降到5.11%,Ca O含量由10.36%下降至2.41%,其他杂质也都有所下降。针对不同活化方式处理粉煤灰对合成沸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熔融活化粉煤灰可以将惰性组分完全转化为可溶性物质,提高了粉煤灰的利用率,而碱液活化方式不能完全转化惰性组分。在碱液活化粉煤灰的基础上,优化合成条件,获得P型沸石,相对结晶度达80%,比表面积为55.9m2·g-1,总孔容为0.0933 cm3·g-1。在碱熔融活化粉煤灰的基础上,探究制备参数对沸石结构的调控规律。研究发现,前驱体的硅铝比对合成沸石的晶型具有显着的影响;在仅以粉煤灰为原料提供硅铝源的条件下,合成产物为A-X型沸石,且A型沸石在较低温度、较短时间内优先生成,Na OH含量的增加有利于A型沸石的形成;焙烧温度、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的增加均有利于X型沸石的合成;比表面积随X型沸石相对百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产物中同时存在代表A型沸石的立方体和代表X型沸石的八面体形貌,平均粒径为3.26μm。外加铝源,调节硅铝比约为1,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即可获得单一晶相的粉煤灰基A型沸石,平均粒径为1.53μm,相对结晶度为95%,比表面积为43.7 m2·g-1,总孔容为0.0568cm3·g-1。(2)粉煤灰基小晶粒沸石合成的研究。在不添加任何模板剂及有机添加剂的前提下,通过晶种辅助水热法合成了小晶粒的X型和Y型沸石。结果表明晶种配方为18Na2O:Al2O3:14Si O2:370H2O,陈化时间为4 d时,导向作用最佳。晶种的添加可大幅加快沸石合成的晶化速率,抑制杂晶的生成;起到导向作用的活性单元可能是促进八面沸石晶核形成的Si/Al=3的四元环。以优化后的晶种作为导向剂,在仅以粉煤灰提供硅铝源和外加硅源的条件下,分别优化合成了单一晶相的粉煤灰基小晶粒X型和Y型沸石,平均粒径由1.49μm分别降至0.17μm和0.12μm,两种沸石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3)粉煤灰基沸石生长机理的研究。通过对沸石合成过程中原子连接方式及周围配位状态的分析探究了沸石骨架结构的演变机制。结果表明沸石形成的初期凝胶中都含有大量的四元环,但四元环组成不同:A型沸石为Si/Al=1的四元环;X型和Y型同时含有Si/Al=3和Si/Al=1的四元环,区别在于构成次级结构单元时比例的不同。A型沸石生长过程为:四元环→β笼→α笼→A型沸石晶体;八面沸石生长过程为:四元环→六元环→β笼→八面沸石笼→八面沸石晶体。(4)粉煤灰基沸石的吸附性能研究。对不同种类粉煤灰基沸石与污染物吸附的匹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基A型沸石对氨氮溶液吸附性能最好,粉煤灰基X型和Y型沸石分别对甲苯和苯的吸附效果最好,这是因为沸石孔径、硅铝比及吸附质的空间构型、分子大小和极性等对吸附性能均产生了影响。准二阶动力学模型更能反映氨氮在粉煤灰基A型沸石上的吸附行为,Bangham模型能更好的描述X型和Y型沸石对甲苯和苯的吸附过程;Weber-Morris模型拟合发现吸附过程由内扩散和外扩散共同控制;Langmuir模型对吸附平衡等温线具有较高的拟合度;D-R模型计算得到粉煤灰基A型、X型和Y型沸石吸附氨氮、甲苯和苯的平均自由能分别为25.24 k J·mol-1、6.940 k J·mol-1和7.955 k J·mol-1。基于上述模型的推断,粉煤灰基A型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是以离子交换为主;粉煤灰基X型和Y型沸石对甲苯和苯的吸附是以物理吸附为主。

周彦妮[4](2020)在《ZSM-5分子筛骨架铝分布及孔结构性质的调变》文中认为ZSM-5分子筛由于具有独特的择形催化功能、适中的酸性、良好的热和水热稳定性等诸多优点,成为现代石油加工及石油化工工业中重要的催化材料。ZSM-5分子筛的酸性质和孔结构是决定其催化性能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中,取决于分子筛骨架铝分布的Br(?)nsted(B)酸位的分布会影响催化反应路径,改变反应产物分布;另一方面,构建具有复合孔道的等级孔ZSM-5分子筛可以有效缓解大分子反应的空间位阻和扩散限制。因此,本论文通过采用特殊的硅铝原料和调控模板剂的使用等手段实现了ZSM-5分子筛骨架铝分布及其等级孔结构的调变,并建立了ZSM-5分子筛合成—结构—效果的关联,为ZSM-5分子筛的合成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首先,本文以亚熔盐(Submolten salt,SMS)活化累托土为原料、在不添加有机模板剂的条件下制备出了ZSM-5分子筛,系统的表征及评价实验发现:(1)SMS活化累托土在晶化过程中扮演着“异质晶种”的角色,其所含的环状和链状的寡聚态硅铝物种可以诱导分子筛晶核的形成;(2)寡聚态硅铝物种含有丰富的Al-O-(Si-O)1,2-Al序列,其随成核前驱物的重排进入到产物分子筛骨架中,从而提高了分子筛骨架中配对铝(Al pairs,Al-O-(Si-O)1,2-Al in a five-or six-membered ring)的含量;(3)与以硫酸铝为铝源所合成的ZSM-5分子筛相比,以SMS活化累托土为铝源所合成的ZSM-5分子筛具有较多择优分布于十元环直孔道和Z型孔道交叉口处的骨架配对铝,因而在甲醇制芳烃(Methanol to aromatics,MTA)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芳烃选择性。其次,本文系统考察了以SMS活化累托土为原料、无介孔模板剂的合成体系之合成参数对产物织构性质的影响规律,发现合成具有晶间次级孔等级孔ZSM-5分子筛的关键是四丙基溴化铵(Tetrapropylammonium bromide,TPABr)的添加和充分老化,其与作为“异质晶种”的SMS活化累托土共同促进成核,所形成的晶核在生长成为棒状纳米晶之后发生堆积形成了晶间堆积孔;对不同ZSM-5分子筛基催化剂进行了正辛烷临氢异构化性能评价,发现增加ZSM-5分子筛的次级孔含量和外比表面积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剂对C8异构烷烃的选择性。最后,为在进一步提高ZSM-5分子筛次级孔含量的同时保持其良好的水热稳定性,借助甲阶酚醛树脂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热固化性以及焙烧无卤素和氨氮排放的特点,创新提出了一条以酚醛树脂为模板剂合成富含晶内次级孔的等级孔ZSM-5分子筛的新途径,结果表明:与常规ZSM-5分子筛相比,以酚醛树脂为模板剂合成的等级孔ZSM-5分子筛的总比表面积、总孔容、外比表面积和介孔体积分别高0.23、1、1.3和4.2倍,且拥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和较少的强B酸量;兼具晶内次级孔和较少强B酸量的等级孔ZSM-5分子筛在正辛烷临氢异构化反应中表现出了更高的单、双支链C8异构烷烃选择性和更低的裂化产物选择性,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杨克琳[5](2020)在《以改性HSY分子筛为活性组分的新型RFCC催化剂的制备和成型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流化催化裂化(FCC)工艺被普遍应用于石油加工过程中,而受原油品质重质化、劣质化影响,各大炼厂逐渐提高了FCC原料油中的掺渣比,着重于重油高效转化的RFCC工艺在FCC中的占比也随之提高。以高硅铝比小晶粒的Y型分子筛(HSY)作为RFCC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可以显着提高催化剂的重油催化裂化活性。为了保证在高重油转化率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产物分布,本文采用直接磷改性和铵交换复合磷改性两种路线对基于高硅铝比小晶粒Y型分子筛制备的HSY-LaY样品进行了改性处理,利用XRD、XRF、NH3-TPD和Py-I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重油微反装置上对其催化裂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然后经工业放大制备了DUT系列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粘结剂配比对DUT催化剂重油催化裂化性能的影响以及DUT催化剂复配P1助剂的增产丙烯性能;最后对DUT催化剂进行了活性稳定性实验,以期达到工业催化剂要求。实验结果表明:(1)与以HSY-LaY分子筛为活性组分制备的L-A催化剂相比,进一步铵交换处理制备的L-B催化剂的表面L酸量降低,B酸量提高,因此其液化气收率和汽油收率分别提高了4.9 wt%和4.7 wt%。(2)磷改性进一步改善了HSY-LaY催化剂的酸性分布,提高了反应活性。其中1%P/L-A样品的重油转化率达93.8 wt%,汽油收率高达54.1 wt%,液化气收率达11.2wt%,柴汽比低至0.3。(3)分别以L-A和L-B样品为基础,采用不同粘结剂配比工业放大制备了DUT系列微球催化剂。其中,以L-B样品为基础,经工业放大制备的DUT-B4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裂化性能,其汽油收率和液化气收率分别达53.2 wt%和14.8 wt%,去柴去焦重油转化率高达69.3 wt%。对其进行活性稳定性实验,经30h水热处理后,仍保持了较高的重油转化率(88.2 wt%)和汽油+液化气收率(59.1 wt%),达到了工业催化剂稳定性的要求。(4)对DUT-B4催化剂复配5 wt%P1助剂后,增产丙烯效果显着。其丙烯和液化气收率分别达到了7.8 wt%和27.5 wt%,此外,其重油转化率高达96.9 wt%,汽油收率达48.3 wt%;经不同水热老化时间处理后,其重油转化率、丙烯收率、汽油+液化气收率均高于工业参比剂。

羡策,毛以朝,龙湘云,杨平,杨清河[6](2020)在《Y型分子筛应用于双环芳烃加氢裂化多产轻芳烃过程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催化柴油富含双环芳烃,可通过加氢裂化过程选择性多产高价值轻质芳烃(BTX)产物,现有研究已对此过程所需的工艺条件和催化剂性质进行了大量考察。工业应用中催化剂的酸性组分以Y型分子筛为主,研究分子筛性质和反应结果的关系成为重点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双环芳烃多产BTX产物经历加氢饱和、开环、断侧链等主要反应过程,金属组分及其与分子筛的协同作用;总结了Y型分子筛的性质如孔道性质、小晶粒、酸性质、核壳结构等因素对上述反应过程的影响。初步表明分子筛孔性质、酸性质直接影响目标反应选择性,通过对分子筛性质进行调变,可以达到促进反应物有效转化及提高BTX产物收率的目的。

郭路路[7](2020)在《离子液体中CHA型分子筛的合成》文中认为具有CHA拓扑结构的SAPO-34分子筛,由于其规整的孔道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以及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的优点,广泛应用在催化、吸附、离子交换、分离等领域。SAPO-34分子筛的应用性能与其晶体形貌密不可分。因此,发展控制分子筛晶体形貌的合成策略变得很重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和节能的重视,一些新的合成方式陆续出现,离子热合成法因其反应过程中不需要水的添加,减少了废水的产生和高压带来的隐患,有利于绿色节能化生产。然而,目前离子热调控合成SAPO-34分子筛的研究较少。本论文在离子液体中成功合成了多级孔SAPO-34分子筛,详细考察了各因素对分子筛形貌和性能影响,揭示了离子液体中多级孔SAPO-34分子筛的形成机理。本论文首先在1-乙基-3-甲基咪唑氯盐([EMIm]Cl)体系中成功制备出多级孔三斜晶系SAPO-34分子筛。考察了晶化温度、晶化时间、三乙胺、[EMIm]Cl、氢氟酸和硅源对三斜晶系SAPO-34分子筛合成及形貌结构的影响。确定制备多级孔三斜晶系SAPO-34分子筛的最佳条件,各组分摩尔比为:39IL:1TEA:1Al:3P:0.73HF:0.1Si,反应温度:180°C,晶化时间:48 h。对离子液体中多级孔三斜晶系SAPO-34分子筛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究,发现其形成机理符合奥斯特瓦尔德熟化理论。分子筛晶化过程中,较小晶粒因曲率较大及含有较高的能量,会逐渐溶解到周围的介质中,随后在较大的晶粒表面析出,形成由小晶粒堆积的球形聚集体,随着晶化时间的延长晶体继续生长,最终形成热力学较稳定的立方晶体堆积的多级孔SAPO-34分子筛,晶粒的堆积构成了介孔和大孔的存在。本论文进一步探究了离子液体种类对SAPO-34分子筛合成的影响,详细研究了离子液体的结构导向性。在[EMIm]Br、[BMIm]Br和[BMIm]Cl体系中分别成功合成了三斜晶系SAPO-34分子筛。离子液体阳离子尺寸越大,越有利于大孔径分子筛生成。短碳链取代基阳离子的电荷密度较高,与分子筛骨架相互作用较强,强的相互作用促进了{111}晶面的生长,得到大尺寸的立方晶体。Cl-体系提供了弱配位和强极性的环境,加快有离子液体阳离子参加的反应,进而对其形貌产生影响。论文详细考察了[BMIm]Cl体系中磷酸、TEA、模板剂种类、离子液体对三斜晶系SAPO-34分子筛的合成及形貌影响。通过调节模板剂的种类,在模板剂为二乙胺或吗啡啉下,制备出纳米级SAPO-34分子筛,在模板剂为N-甲基咪唑下,制备出片层形貌的SAPO-34分子筛。最后,本论文采用离子热法成功制备出具有CHA拓扑结构的Me APO-34(Me=Mg,Mn,Zn,Co)分子筛。不同的Me APO-34分子筛的形貌、金属含量及酸性都存在明显差别。另外,本文还考察了不同方法制备的SAPO-34分子筛的形貌结构以及催化性能的差异性。相比常规水热法合成的SAPO-34分子筛,离子热法合成的SAPO-34分子筛的外比表面积、介孔孔容和平均孔径显着增加,晶体尺寸明显减小。由于样品弱/强酸性位点比的差异,在甲醇催化转化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离子热法合成的SAPO-34分子筛弱酸含量高,而强酸含量较少,使得反应主要发生在第一阶段生成二甲醚。

刘春滋[8](2020)在《微孔-介孔EU-1分子筛的合成与工业化基础研究》文中指出EU-1分子筛是一种EUO型沸石分子筛,在[100]晶面方向具有一维十元环孔道结构(0.58×0.41 nm),在其十元环孔道侧边还含有空旷的十二元环(0.68×0.58 nm)支袋,它连接着[001]方向的主孔道,且分别位于该主孔道的两侧。EU-1分子筛独特的孔道维数和侧支袋使其成为了苯异丙基化和二甲苯异构化等择形反应方面优异的催化剂,特别是在二甲苯异构化反应中具有非常高的活性和选择性。但是,EU-1分子筛的微孔通道结构限制了一些反应大分子在其孔中的扩散,从而影响了催化性能。论文作者所在课题组多年研究及生产实践发现,小晶粒EU-1分子筛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活性,以及具有扩散路径短、可以构筑丰富的晶间介孔等优点;尤其对于以扩散为控制步骤的二甲苯异构化反应,合成小晶粒EU-1分子筛成为提高其催化性能的重要途径。此外,由于合成EU-1分子筛受分离、洗涤工艺所限,残留在晶粒间隙的无定型硅铝物种不能彻底清除,进而堵塞孔道,影响催化性能。本研究通过有机碱后处理改性,溶解去除晶间无定型硅铝物种、及腐蚀部分分子筛骨架,使其在保持一定结晶度的前提下产生部分介孔;通过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辅助有机碱后改性,在一定条件下,将上述无定型物种原位重新组装为介孔,合成具有微孔-介孔结构的复合EU-1分子筛。具体工作分为三部分:1.使用导向剂法合成小晶粒EU-1分子筛:以液态硅溶胶为硅源,溴化六甲双铵为模板剂,偏铝酸钠为铝源。采用水热法合成非自发成核体系的液态晶种,进而合成小晶粒EU-1分子筛。使用XRD和SEM表征合成的样品,详细考察了导向剂的碱硅比、硅铝比和导向剂合成温度、时间及添加量等对晶化产物的影响,确定并优化了实验室合成条件:导向剂的Na2O/Si O2=0.13~0.16、Si O2/Al2O3=60~120、导向剂添加量30~50%、导向剂合成温度373~393 K、导向剂合成时间18~36 h;2.使用CTAB辅助的EU-1分子筛后处理:使用CTAB为介孔模板剂,辅助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后处理EU-1分子筛,使部分硅铝物种重新组装,合成具有微孔-介孔多孔级的复合EU-1分子筛,从而提高其二甲苯异构化催化性能。用XRD、SEM、NH3-TPD和N2吸附等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对样品进行二甲苯异构化反应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CTAB辅助后处理法所得到的样品,其比表面积和介孔均有较大提高,其比表面积最高达到455.50 m2/g,介孔体积由最初的介孔体积由0.067 m3/g增加至0.198 m3/g,并且在二甲苯异构化催化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其二甲苯异构化活性和C8芳烃选择性为23.63%、87.18%;3.EU-1分子筛的工业化放大实验:首先以实验室导向剂法合成分子筛合成条件为基础,进行了2 L、10 L放大实验,并根据结果改进了配方;然后在改进的基础上进行中试100 L工业放大实验,并优化了工艺配方。使用XRD、SEM、N2吸附等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表征;最后将传统水热法合成的EU-1分子筛作为对比,进行了二甲苯异构化反应评价,结果表明采用100 L中试合成的样品结晶度高,晶粒呈椭球纳米堆积态,二甲苯异构化催化反应中其活性和C8芳烃选择性分别为23.68%、88.40%。总之,本研究采用导向剂法合成小晶粒EU-1分子筛,以及采用CTAB辅助有机碱在一定条件下处理后制备微孔-介孔复合EU-1分子筛,最后以实验室小试结果为基础,进行了100 L中试放大。本研究选题来源于实际生产,同时又服务于实际生产,是一项重要的工业化基础研究工作。

王诗涵[9](2019)在《高硅铝比小晶粒NaY分子筛的原位合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流化催化裂化(FCC)过程是石油炼制工艺中的核心部分,随着世界石油加工能力的提高,FCC催化剂已成为全球炼油工业中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催化剂产品。以高岭土为原料原位合成的Y分子筛作为活性组分的FCC催化剂具有合成成本低、稳定性高和抗重金属污染能力强等优势。但是在无模板剂和助剂条件下,采用原位晶化法合成骨架硅铝比大于6.0的小晶粒NaY分子筛的技术鲜有报道。本文以苏州高岭土粉末为原料原位合成了高硅铝比小晶粒NaY分子筛,考察了合成条件、不同高土/偏土比例对晶化过程和产物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备了机械性能良好的高岭土微球,研究了在微球上原位合成NaY分子筛的晶化过程、液相活性组分含量的变化及合成条件的影响,为新型全白土型FCC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苏州高岭土的主要成分是高岭石相及少量石英相。经焙烧活化的偏土(750℃)和高土(950℃)中活性氧化铝含量分别为42.50wt%和1.42wt%,活性氧化硅含量分别为1.64wt%和39.81wt%。(2)以普通高岭土为原料原位合成的NaY样品的相对结晶度可达80%,骨架硅铝比为5.76.4,平均粒径500 nm。以细化高岭土为原料合成的NaY分子筛(445 nm)粒径小于普通高岭土合成的样品。调整原料中高土/偏土比例,可以控制原位晶化样品中的分子筛含量。(3)在高土/偏土比例为1条件下,合成了不同骨架硅铝比的NaY样品,比表面积约680 m2·g-1;提高高土/偏土比例,合成样品的比表面积随分子筛含量下降而略有降低。重油催化裂化微反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以高岭土合成NaY样品制备的催化剂DUT-E,具有优异的重油催化裂化活性(93.6%),高汽油收率(56.8%)及很低的焦炭产率(3.1%)。(4)以焙烧高岭土微球为原料原位合成了NaY分子筛,相对结晶度可达55%,骨架硅铝比为5.86.3,平均粒径320 nm,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在470 m2·g-1和0.36 cm3·g-1左右。原位晶化NaY样品的水热稳定性高于商品NaY分子筛,并且随骨架硅铝比的增加,其水热稳定性增强。

辛利[10](2018)在《富芳组分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过程高效转化应用基础研究》文中认为催化裂化(FCC)是炼厂重油轻质化的重要手段,承担着以重质原料油生产轻质油品和化工原料的重任。近年来,随着原油的劣质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生产需求的改变,FCC工艺不得不面对富芳组分的加工。相比于常规催化料,富芳原料中以多环芳烃为核心的芳香组分裂化性能差,转化率低,轻质产品收率低,生焦倾向严重。因此,实现富芳组分的高效转化是目前催化裂化工艺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的工艺过程,通过对富芳组分中难以裂化的多环芳烃结构进行加氢处理,降低其芳香度,而后进行催化裂化,以促进芳烃结构的转化,获得更高的目标产物收率。本文对富芳组分在该组合过程中的催化转化行为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催化新策略,合成了催化新材料,提出了利用新路径,力求达到促进富芳组分的高效转化的目的。首先选用富芳重油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组合过程中的转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直接催化裂化,富芳重油加氢后再催化裂化其催化裂化性能得到显着提升,转化率以及液收率显着提高,同时降低干气、焦炭收率,汽油产品烃类族组成得到改善、硫含量大幅降低。催化裂化催化剂中的活性基质能够显着促进加氢重油的转化,提高汽油、液化气等轻质产品收率;催化剂中ZSM-5分子筛的引入降低了加氢重油的转化率以及汽油收率,但能够抑制焦炭生成,并且显着提高低碳烯烃收率。针对目前炼厂降低柴汽比的生产需求以及富含多环芳烃的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利用困难的问题,本文对LCO进行了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工艺的转化研究,将LCO转化为富含单环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和液化气产品。实验结果显示,LCO中的多环芳烃在加氢过程中主要发生部分饱和反应生成环烷芳烃。LCO加氢后,其催化裂化性能大幅改善,转化率提高22.14 wt.%,汽油收率提高近20个百分点,焦炭收率明显下降,组合过程初步实现了LCO的高效转化。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增大剂油比以及保持催化剂适中活性有利于加氢LCO的转化。分析表明,环烷芳烃在催化裂化中除发生裂化反应外,其发生脱氢反应重新生成多环芳烃的过程是制约LCO进一步高效转化的关键因素。以四氢萘为环烷芳烃模型化合物,对其在催化裂化行为进行研究。实验发现,环烷芳烃在具有开阔孔道结构和高酸密度的Y型分子筛上转化率高,但氢转移反应剧烈,脱氢选择性高,而开环选择性低;而ZSM-5孔道限制作用使得环烷芳烃转化率低,但是氢转移反应发生程度低,开环选择性高。基于此,本文制备了介孔以及纳米ZSM-5分子筛。评价结果表明,ZSM-5分子筛酸位可接近性的改善能够在维持环烷芳烃高开环选择性的同时显着提高环烷芳烃的催化裂化转化率。鉴于介孔以及纳米ZSM-5分子筛存在难以大规模工业制备以及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文成功合成了结晶度高、水热稳定性好、易于生产的纳米团聚状ZSM-5分子筛。相比于常规ZSM-5分子筛,合成的新形貌分子筛有着显着增加的外比表面积及可暴露的酸性位。将ZSM-5纳米团聚体分子筛作为助剂加入到Y型主剂中用于加氢LCO的催化裂化后,加氢LCO中的环烷芳烃的开环裂化反应获得明显促进,加氢LCO转化率得到提高,产物分布获得优化。最后,本文尝试了对LCO进行深度加氢而后催化裂化的转化路线。结果表明,此方案可以实现LCO的深度转化,转化率超过90 wt.%,液化气及汽油收率分别大于30 wt.%及50 wt.%;汽油产品中芳烃组分占76 wt.%以上,并且主要为甲苯及C8芳烃,从组分上看,该汽油产品适合作为芳烃抽提原料。将深度加氢LCO催化裂化汽油产品同工业芳烃抽提装置DCC汽油抽提原料进行性质比较,发现其主要指标优于工业DCC汽油抽提料,阐明了深度加氢LCO汽油产品作为芳烃抽提原料的可行性。

二、小晶粒Y型分子筛的催化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晶粒Y型分子筛的催化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高岭土合成高硅铝比小晶粒Y及催化裂化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高岭土合成沸石沸石分子筛概述
        1.1.1 高岭土利用现状及工艺进展
        1.1.2 高岭土合成A沸石分子筛
        1.1.3 高岭土合成ZSM-5 沸石分子筛
        1.1.4 高岭土合成Y沸石分子筛
    1.2 NaY沸石分子筛合成技术及进展概述
        1.2.1 水热合成法合成NaY沸石分子筛
        1.2.2 微波合成法合成NaY沸石分子筛
        1.2.3 原位晶化法合成NaY沸石分子筛
    1.3 原位晶化技术及FCC催化剂概述
        1.3.1 FCC催化剂的发展历程
        1.3.2 FCC催化剂的组成
        1.3.3 催化裂化反应机理
    1.4 原位晶化技术发展概况
        1.4.1 Engelhard公司原位晶化型催化剂
        1.4.2 兰州炼化公司原位晶化型催化剂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NaY分子筛的合成
        2.2.1 晶种胶配制
        2.2.2 高岭土细化及活化
        2.2.3 高岭土微球母体制备及活化
        2.2.4 分子筛合成
        2.2.5 催化剂制备
    2.3 样品的表征与分析
        2.3.1 X射线粉末衍射
        2.3.2 纳米粒度分析
        2.3.3 氮气物理吸附
        2.3.4 扫描电镜
        2.3.5 差热分析
        2.3.6 磨损指数分析
        2.3.7 氨吸附-程序升温脱附
        2.3.8 催化剂活性评价
3 高岭土合成NaY分子筛及其催化裂化性能研究
    3.1 高岭土合成高硅铝比小晶粒NaY分子筛
    3.2 合成样品的表征
        3.2.1 SEM及粒度分析
        3.2.2 结构稳定性表征
        3.2.3 织构性质分析
    3.3 高岭土合成Y分子筛催化剂的酸性和催化裂化性能
        3.3.1 骨架硅铝比的影响
        3.3.2 原料高岭土粒径的影响
        3.3.3 原料高/偏土比例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高岭土微球原位合成NaY分子筛及其催化裂化性能研究
    4.1 原位合成高硅铝比小晶粒NaY分子筛
        4.1.1 高岭土微球制备
        4.1.2 混合高岭土微球原位生长高硅铝比小晶粒NaY分子筛
        4.1.3 高土微球或偏土微球上原位生长高硅铝比小晶粒NaY分子筛
    4.2 原位晶化样品的表征
        4.2.1 SEM
        4.2.2 稳定性表征
        4.2.3 织构性质分析
    4.3 微球原位晶化Y分子筛催化剂的酸性和催化裂化性能
        4.3.1 高岭土微球原位合成不同骨架硅铝比Y分子筛催化剂的酸性和催化裂化性能
        4.3.2 混合高土球、偏土球原位晶化Y分子筛催化剂的酸性和催化裂化性能
        4.3.3 单一高土球或偏土球原位晶化Y分子筛催化剂的酸性和催化裂化性能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金属掺杂Y分子筛阴极材料的制备及MEC电催化析氢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微生物电解池
        1.2.1 微生物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1.2.2 微生物电解池的优越性
    1.3 微生物电解池阴极析氢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分子筛简介
        1.4.1 分子筛概述
        1.4.2 Y分子筛合成方法
        1.4.3 Y分子筛改性方法
    1.5 选题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仪器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溶液配制
        2.2.1 微量元素液
        2.2.2 阳极液
    2.3 样品表征及测试方法
        2.3.1 X-Ray衍射(XRD)分析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2.3.4 微电泳仪分析
        2.3.5 N_2吸附-脱附分析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
        2.3.7 电化学性能分析
        2.3.8 气体分析
    2.4 计算公式
        2.4.1 相对结晶度计算
        2.4.2 MEC性能评价参数计算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交联网状Y分子筛的制备及合成因素分析
    3.1 引言
    3.2 交联网状Y分子筛的制备
    3.3 交联网状Y分子筛的表征
        3.3.1 XRD表征
        3.3.2 形貌表征
        3.3.3 N_2吸附-脱附分析
    3.4 交联网状Y分子筛的合成因素分析
        3.4.1 晶化时间对纳米Y分子筛的影响
        3.4.2 碳微球添加量对交联网状Y分子筛的影响
        3.4.3 CSs@PVP@Y添加量对交联网状Y分子筛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Cu-Ce金属掺杂交联网状Y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MEC电催化析氢性能
    4.1 引言
    4.2 Cu-Ce-Ya复合材料的制备
    4.3 Cu-Ce-Ya复合材料的表征
        4.3.1 XRD表征
        4.3.2 形貌表征
        4.3.3 XPS表征
        4.3.4 Cu-Ce-Ya复合材料的合成因素分析
    4.4 Cu-Ce-Ya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性能分析
        4.4.1 线性扫描分析
        4.4.2 塔菲尔分析
        4.4.3 电化学活性面积及稳定性分析
        4.4.4 产氢性能评价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Ce-Ni金属掺杂Y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MEC电催化析氢性能
    5.1 引言
    5.2 Ni-Y及 Ce_x-Ni_y-Y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5.2.1 Ni-Y及 Ce_x-Ni_y-Y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
        5.2.2 XRD表征
        5.2.3 形貌表征
        5.2.4 N_2吸附-脱附分析
        5.2.5 XPS表征
    5.3 Ni-Y及 Ce_x-Ni_y-Y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合成因素分析
        5.3.1 合成时间的影响
        5.3.2 硅铝比的影响
        5.3.3 Ni添加量的影响
        5.3.4 Ce添加量的影响
    5.4 Ni-Y及 Ce_x-Ni_y-Y分子筛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性能评价
        5.4.1 线性扫描分析
        5.4.2 塔菲尔分析
        5.4.3 电化学活性面积及稳定性分析
        5.4.4 产氢性能评价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粉煤灰基沸石的合成、生长机理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煤炭消费现状
        1.1.2 粉煤灰的矿物组成及特性
        1.1.3 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现状
    1.2 粉煤灰合成沸石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1.2.1 沸石的种类及结构
        1.2.2 粉煤灰基沸石的合成方法
        1.2.3 粉煤灰基沸石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2.4 粉煤灰基沸石的生长机理
    1.3 沸石在环境污染物处理方面的应用
        1.3.1 沸石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1.3.2 沸石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1.4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系统与表征方法
    2.1 主要原料及实验仪器
        2.1.1 试剂和气体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分析测试方法
        2.2.1 物相分析
        2.2.2 表面形貌分析
        2.2.3 表面化学与元素分析
        2.2.4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2.2.5 骨架结构分析
        2.2.6 沸石热稳定性分析
    2.3 吸附剂性能评价方法
        2.3.1 沸石吸附氨氮的实验方法
        2.3.2 沸石吸附苯系物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第3章 水热法制备粉煤灰基沸石的结构调控
    3.1 引言
    3.2 酸浸粉煤灰脱除杂质规律研究
        3.2.1 粉煤灰的化学元素及物相组成分析
        3.2.2 粉煤灰形貌分析
        3.2.3 酸浸方法
        3.2.4 酸浸参数对杂质去除率的影响
    3.3 粉煤灰活化方式对沸石的结构优化
        3.3.1 沸石制备方法
        3.3.2 碱液活化对沸石结构的调控规律
        3.3.3 碱熔融活化对粉煤灰结构及形貌的影响
        3.3.4 碱熔融活化对沸石结构的调控规律
        3.3.5 不同活化方法产物的结构分析与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晶种辅助水热法制备粉煤灰基小晶粒沸石的结构调控
    4.1 引言
    4.2 晶种的合成
        4.2.1 晶种配比的影响
        4.2.2 晶种陈化时间的影响
        4.2.3 晶种的导向作用机理
    4.3 晶种辅助水热法对粉煤灰基小晶粒沸石的结构优化
        4.3.1 粉煤灰基小晶粒沸石的制备方法
        4.3.2 制备参数对粉煤灰基小晶粒沸石结构的调控规律
        4.3.3 粉煤灰基小晶粒沸石产物的结构分析与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粉煤灰基沸石的生长机理
    5.1 引言
    5.2 粉煤灰基沸石的晶体生长动力学分析
        5.2.1 沸石生长过程中的物相结构变化
        5.2.2 沸石生长过程中的微观形貌变化
    5.3 粉煤灰基沸石生长过程中骨架结构的演变机制
        5.3.1 沸石生长过程中原子连接方式的分析
        5.3.2 沸石生长过程中原子周围配位状态的分析
    5.4 粉煤灰基沸石的生长过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粉煤灰基沸石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6.1 引言
    6.2 粉煤灰基沸石对氨氮水溶液的吸附性能
        6.2.1 沸石结构与氨氮吸附的构效关系
        6.2.2 吸附过程参数的影响
        6.2.3 吸附动力学及吸附平衡分析
        6.2.4 粉煤灰基沸石的氨氮水溶液吸附机理分析
    6.3 粉煤灰基沸石对苯系物气体的吸附性能
        6.3.1 沸石结构与苯系物吸附的构效关系
        6.3.2 吸附过程参数的影响
        6.3.3 热脱附再生次数的影响
        6.3.4 粉煤灰基沸石的苯系物气体吸附机理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ZSM-5分子筛骨架铝分布及孔结构性质的调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ZSM-5 分子筛
    1.2 ZSM-5 分子筛的骨架铝分布
        1.2.1 ZSM-5 分子筛骨架铝分布的表征
        1.2.2 ZSM-5 分子筛骨架铝分布的调变
        1.2.3 ZSM-5 分子筛骨架铝分布对反应的影响
    1.3 微孔ZSM-5 分子筛的应用限制
    1.4 等级孔分子筛
        1.4.1 后处理法制备等级孔分子筛
        1.4.2 模板法制备等级孔分子筛
    1.5 分子筛的绿色合成
        1.5.1 无模板剂合成分子筛
        1.5.2 从天然矿物合成分子筛
    1.6 课题选择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试剂及原料
    2.2 合成产物的表征方法
        2.2.1 X射线衍射(XRD)
        2.2.2 N_2吸附-脱附
        2.2.3 FESEM
        2.2.4 NH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2.2.5 吡啶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Py-FTIR)
        2.2.6 TEM
        2.2.7 X射线荧光光谱(XRF)
        2.2.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元素分析(ICP)
        2.2.9 MAS NMR
        2.2.10 热重分析(TG-DTA)
        2.2.1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2.12 紫外-拉曼光谱(UV-Raman)
        2.2.13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
        2.2.14 粒径分布(PSD)
    2.3 催化性能评价
        2.3.1 反应评价装置
        2.3.2 水热评价装置
        2.3.3 产物分析方法
        2.3.4 催化性能评价指标
第3章 从天然矿物无模板剂合成具有特定骨架铝分布的ZSM-5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ZSM-5 分子筛的合成
        3.2.2 甲醇转化催化剂的制备
        3.2.3 分析及表征方法
        3.2.4 催化剂性能评价
    3.3 结果与讨论
        3.3.1 XRD
        3.3.2 FESEM
        3.3.3 N_2吸附-脱附
        3.3.4 产物组成
        3.3.5 酸性
        3.3.6 27Al MAS NMR
        3.3.7 配对铝和孤立铝
    3.4 异质晶种对分子筛产品骨架铝分布的影响
    3.5 ZSM-5 分子筛催化剂的MTA催化性能评价
    3.6 小结
第4章 从天然矿物无介孔模板剂合成具有晶间次级孔的等级孔ZSM-5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等级孔ZSM-5 分子筛的合成
        4.2.2 正辛烷临氢异构化催化剂的制备
        4.2.3 分析及表征方法
        4.2.4 催化剂性能评价
    4.3 合成体系参数对合成产物织构性质的影响
        4.3.1 微孔模板剂用量
        4.3.2 碱度
        4.3.3 老化时间
        4.3.4 晶化温度
    4.4 晶间次级孔产生的机理
    4.5 具有晶间次级孔的等级孔ZSM-5 分子筛的物化性质
    4.6 ZSM-5 分子筛催化剂的正辛烷临氢异构化性能评价
    4.7 小结
第5章 酚醛树脂辅助合成富含晶内次级孔的等级孔ZSM-5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富含晶内次级孔的等级孔ZSM-5 分子筛的合成
        5.2.2 正辛烷临氢异构化催化剂的制备
        5.2.3 分析及表征方法
        5.2.4 催化剂性能评价
    5.3 结果与讨论
        5.3.1 FESEM
        5.3.2 TEM
        5.3.3 N_2吸附-脱附
        5.3.4 XRD
        5.3.5 水热稳定性
        5.3.6 ~(29)Si MAS NMR
        5.3.7 ~(27)Al MAS NMR
        5.3.8 FTIR
        5.3.9 NH_3-TPD
        5.3.10 Py-FTIR
    5.4 ZSM-5 分子筛催化剂的正辛烷临氢异构化性能评价
    5.5 酚醛树脂辅助合成晶内次级孔的合成原理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以改性HSY分子筛为活性组分的新型RFCC催化剂的制备和成型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k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重油加工工艺
        1.1.1 延迟焦化工艺
        1.1.2 渣油加氢工艺
        1.1.3 渣油催化裂化工艺
    1.2 RFCC催化剂的发展和产品需求
        1.2.1 FCC催化剂的发展现状
        1.2.2 RFCC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和工业应用
        1.2.3 RFCC主要产品和需求趋势
    1.3 催化裂化反应机理
        1.3.1 正碳离子反应
        1.3.2 氢转移反应
        1.3.3 B酸和L酸的生成和作用
    1.4 Y型分子筛的改性研究
        1.4.1 稀土改性Y型分子筛
        1.4.2 磷改性Y型分子筛
    1.5 增产丙烯助剂的研究
        1.5.1 丙烯助剂的发展和工业应用
        1.5.2 用于丙烯助剂的ZSM-5型分子筛的元素改性研究进展
    1.6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2 催化剂样品的来源和制备
        2.2.1 催化剂样品来源
        2.2.2 参比剂和HSY-LaY催化剂压片成型制备
        2.2.3 催化剂的放大制备
    2.3 样品的表征
        2.3.1 X射线衍射(XRD)
        2.3.2 荧光元素分析(XRF)
        2.3.3 氨吸附-程序升温脱附(NH3-TDP)
        2.3.4 吡啶红外(Py-IR)
        2.3.5 氮气物理吸附
        2.3.6 扫描电镜测试(SEM)
        2.3.7 催化剂样品的反应性能评价
3 磷改性HSY-LaY催化剂及其重油催化裂化性能
    3.1 HSY-LaY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重油催化裂化性能
        3.1.1 HSY-LaY催化剂的制备和酸性质研究
        3.1.2 HSY-LaY催化剂的重油微反活性评价
    3.2 P/HSY-LaY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裂化性能
        3.2.1 磷改性对P/HSY-LaY晶相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3.2.2 磷改性对P/HSY-LaY酸性质的调变
        3.2.3 磷改性对P/HSY-LaY催化裂化性能的影响
    3.3 1%P/L-A催化剂与工业剂的重油催化裂化性能横评
    3.4 本章小结
4 RFCC催化剂的放大制备及其催化裂化性能
    4.1 粘结剂配比和成型方式对L-A催化剂催化裂化性能的影响
    4.2 粘结剂配比和成型方式对L-B及其催化裂化性能的影响
    4.3 DUT催化剂复配丙烯助剂增产丙烯性能研究
    4.4 DUT系列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实验
        4.4.1 工业参比剂的活性稳定性
        4.4.2 DUT-B4催化剂活性稳定性评价
        4.4.3 DUT-B4+P1复配剂的活性稳定性评价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Y型分子筛应用于双环芳烃加氢裂化多产轻芳烃过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双环芳烃加氢裂化反应途径及催化剂作用
    1.1 双环芳烃多产BTX的反应路径进展
    1.2 金属组分及其与分子筛的协同作用
2 Y型分子筛性质的影响
    2.1 分子筛孔道性质的影响
    2.2 小晶粒分子筛的影响
    2.3 分子筛酸性质的影响
    2.4 核壳结构分子筛的影响
3 结语

(7)离子液体中CHA型分子筛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沸石分子筛材料概述
        1.2.1 沸石分子筛发展
        1.2.2 沸石分子筛的结构
        1.2.3 SAPO-34分子筛
        1.2.4 分子筛的合成和晶化机理
    1.3 分子筛的晶貌控制研究
        1.3.1 结构、形貌对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1.3.2 纳米级SAPO-34分子筛的研究
        1.3.3 片层形貌SAPO-34的研究
        1.3.4 多级孔结构SAPO-34分子筛的研究
    1.4 离子液体
        1.4.1 离子液体概述
        1.4.2 离子液体中分子筛的合成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2 [EMIm]Cl中三斜晶系SAPO-34 分子筛的合成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2.1.2 SAPO-34分子筛的制备
        2.1.3 样品表征
    2.2 实验结果讨论
        2.2.1 晶化温度对三斜晶系SAPO-34分子筛的影响
        2.2.2 晶化时间对三斜晶系SAPO-34分子筛的影响
        2.2.3 HF对三斜晶系SAPO-34 分子筛的影响
        2.2.4 有机胺对三斜晶系SAPO-34分子筛的影响
        2.2.5 离子液体对三斜晶系SAPO-34分子筛的影响
        2.2.6 硅源对三斜晶系SAPO-34分子筛的影响
        2.2.7 多级孔三斜晶系SAPO-34分子筛的合成
    2.3 小结
3 不同离子液体中三斜晶系SAPO-34分子筛的合成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3.1.2 不同离子液体中SAPO-34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3.1.3 样品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初步探索[BMIm]Cl中 SAPO-34 分子筛的合成
        3.2.2 离子液体的结构导向作用
        3.2.3 [BMIm]Cl中三斜晶系SAPO-34 分子筛的合成
    3.3 小结
4 CHA型分子筛及其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
        4.1.2 离子液体中CHA分子筛的合成
        4.1.3 样品表征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离子热法合成MeAPO-34分子筛
        4.2.2 不同方法制备的CHA型分子筛催化性能
    4.3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微孔-介孔EU-1分子筛的合成与工业化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选题
    1.1 沸石分子筛简介
        1.1.1 沸石分子筛的概念及发展过程
        1.1.2 分子筛的分类
    1.2 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研究概述
        1.2.1 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概述
        1.2.2 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1.2.3 有工业应用潜力的微孔分子筛介孔化新方法
    1.3 EU-1分子筛研究概述
        1.3.1 EU-1分子筛的结构特征与用途
        1.3.2 EU-1分子筛的合成方法与机理
        1.3.3 EU-1分子筛的介孔化研究
    1.4 导向剂法合成分子筛简述
        1.4.1 导向剂法合成分子筛特点
        1.4.2 导向剂法合成分子筛影响因素
    1.5 二甲苯异构化反应简介
    1.6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2 EU-1分子筛合成
    2.3 EU-1分子筛的表征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2.3.3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分析
        2.3.4 N_2吸附-脱附分析
        2.3.5 FT-IR分析
    2.4 催化剂制备和催化性能评价
        2.4.1 催化剂的制备
        2.4.2 催化剂的评价
第三章 导向剂法合成EU-1分子筛
    3.1 EU-1分子筛的合成
        3.1.1 导向剂的制备
        3.1.2 EU-1分子筛的合成
    3.2 EU-1分子筛的表征
        3.2.1 X射线衍射分析
        3.2.2 SEM电镜分析
    3.3 导向剂的表征
        3.3.1 FT-IR分析
        3.3.2 X射线衍射分析
    3.4 导向剂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导向剂的Na_2O/SiO_2 比对合成样品的影响
        3.4.2 导向剂的SiO_2/Al_2O_3 比对合成样品的影响
        3.4.3 导向剂合成温度对合成样品的影响
        3.4.4 导向剂合成时间对合成样品的影响
        3.4.5 导向剂添加量的影响
    3.5 催化评价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TAB辅助后处理EU-1 分子筛
    4.1 后处理EU-1分子筛所用有机碱的选择
    4.2 CTAB辅助后处理的制备
    4.3 后处理EU-1分子筛的表征
        4.3.1 X射线衍射分析
        4.3.2 SEM电镜分析
        4.3.3 N_2吸附-脱附表征
        4.3.4 NH_3-TPD表征分析
    4.4 催化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EU-1分子筛工业化放大
    5.1 实验室小试与研究
        5.1.1 实验部分
        5.1.2 结果与讨论
    5.2 2L、10L放大实验
    5.3 中试100L放大试验
        5.3.1 EU-1分子筛的合成
        5.3.2 试验结果
    5.4 中试过程中遇到的工程问题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创新点
    6.1 结论
    6.2 研究特色与创新
    6.3 今后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高硅铝比小晶粒NaY分子筛的原位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文献综述
    1.1 天然矿物原料合成沸石分子筛
        1.1.1 硅藻土合成沸石分子筛
        1.1.2 海泡石合成沸石分子筛
        1.1.3 凹凸棒土合成沸石分子筛
        1.1.4 高岭土合成沸石分子筛
    1.2 高岭土原位晶化合成NaY分子筛的研究进展
        1.2.1 高岭土的活化研究
        1.2.2 高岭土粉末原位晶化合成NaY分子筛
        1.2.3 高岭土微球原位晶化合成NaY分子筛
    1.3 原位晶化型FCC催化剂技术进展
        1.3.1 国内外现有原位晶化型FCC催化剂技术
        1.3.2 原位晶化型FCC催化剂的制备
        1.3.3 原位晶化型FCC催化剂的特点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2.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焙烧高岭土粉末和微球的活性组分测定
        2.2.1 活性SiO_2含量的滴定分析
        2.2.2 活性Al_2O_3 含量的滴定分析
    2.3 NaY分子筛的合成
        2.3.1 晶种胶配制
        2.3.2 高岭土焙烧活化
        2.3.3 NaY分子筛的合成
    2.4 样品的表征与分析
        2.4.1 X射线衍射(XRD)
        2.4.2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2.4.3 氮气物理吸附(N2-absorption)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4.5 差热分析(DTA)
        2.4.6 磨损指数分析
        2.4.7 催化剂活性评价
3.高岭土粉末原位合成NaY分子筛
    3.1 苏州高岭土的焙烧活化
    3.2 高岭土粉末原位合成NaY分子筛的合成条件研究
        3.2.1 晶种胶添加量的影响
        3.2.2 陈化温度和晶化温度的影响
        3.2.3 投料硅铝比的影响
    3.3 以不同高土/偏土比例合成高硅铝比小晶粒NaY分子筛
        3.3.1 不同高土/偏土比例原料的活性硅、铝含量测定
        3.3.2 不同高土/偏土比例原位合成NaY分子筛晶化过程研究
        3.3.3 以细化高岭土原位合成高硅铝比小晶粒NaY分子筛
    3.4 高岭土原位晶化产物的物性分析及催化裂化性能评价
        3.4.1 高岭土原位晶化产物的物性分析
        3.4.2 高岭土原位晶化产物的催化裂化性能评价
    3.5 小结
4.高岭土微球原位合成NaY分子筛
    4.1 高岭土微球母体的制备
    4.2 高岭土微球原位合成高硅铝比小晶粒NaY分子筛
        4.2.1 高岭土微球原位合成NaY分子筛晶化过程的研究
        4.2.2 高岭土微球原位合成NaY分子筛液相组分含量变化研究
    4.3 高岭土微球原位合成NaY分子筛的合成条件研究
    4.4 高岭土微球原位晶化NaY分子筛的物化性质表征与分析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富芳组分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过程高效转化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多环芳烃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转化行为研究
        1.2.1 多环芳烃自身转化行为
        1.2.2 多环芳烃对催化裂化反应的阻滞作用
    1.3 劣质催化料加氢预处理技术开发现状
        1.3.1 FRIPP的催化原料油加氢预处理技术
        1.3.2 RIPP的蜡油加氢预处理技术
    1.4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1.4.1 近年我国柴汽比的变化
        1.4.2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的一般性质
        1.4.3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加工利用途径
        1.4.4 轻循环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加工利用途径的优势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装置
        2.1.1 富芳组分加氢装置
        2.1.2 催化裂化微反评价装置
    2.2 实验方法
        2.2.1 馏分切割
        2.2.2 四组分测定
        2.2.3 元素分析
        2.2.4 红外光谱
        2.2.5 核磁共振
        2.2.6 催化剂制备
        2.2.7 催化剂水热老化
    2.3 反应产物分析
        2.3.1 气体产物分析
        2.3.2 液体产物分析
        2.3.3 催化剂焦炭分析
    2.4 催化材料性质主要表征方法
        2.4.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
        2.4.2 低温氮气吸脱附
        2.4.3 程序升温脱附分析(NH_3-TPD)
        2.4.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4.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4.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第三章 富芳重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富芳重油的主要性质
    3.3 富芳重油加氢前后催化裂化性能对比
        3.3.1 富芳重油加氢前后性质变化
        3.3.2 富芳重油加氢前后催化裂化产物分布对比
        3.3.3 富芳重油加氢前后催化裂化产品性质对比
    3.4 催化剂活性基质在加氢重油催化裂化中的作用
    3.5 催化剂分子筛组成对加氢重油催化裂化转化的影响
        3.5.1 分子筛活性组分对加氢重油产物分布的影响
        3.5.2 分子筛活性组分对加氢重油产品性质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转化规律研究
    4.1 引言
    4.2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及催化剂性质
    4.3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中多环芳烃加氢饱和规律研究
        4.3.1 反应温度对多环芳烃加氢饱和的影响
        4.3.2 反应压力对多环芳烃加氢饱和的影响
        4.3.3 空速对多环芳烃加氢饱和的影响
        4.3.4 氢油比对多环芳烃加氢饱和的影响
    4.4 轻循环油加氢前后催化裂化行为对比
        4.4.1 催化裂化产物分布对比
        4.4.2 催化裂化产品性质对比
    4.5 不同反应条件下加氢LCO的催化裂化行为
        4.5.1 不同反应温度下加氢LCO催化裂化行为
        4.5.2 不同剂油比下加氢LCO催化裂化行为
        4.5.3 催化剂活性衰减对加氢LCO催化裂化的影响
        4.5.4 催化剂焦炭污染对加氢LCO催化裂化的影响
    4.6 反应规律对轻循环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的启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环烷芳烃模型化合物催化裂化条件下反应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四氢萘在催化裂化温度条件下的热裂化反应
    5.3 四氢萘在USY及 ZSM-5 分子筛上的催化转化历程
        5.3.1 反应进度对四氢萘转化率的影响
        5.3.2 反应进度对四氢萘转化路径的影响
        5.3.3 反应进度对四氢萘产物分布的影响
    5.4 低转化率下四氢萘的催化裂化反应行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环烷芳烃催化裂化高性能催化剂的研究
    6.1 引言
    6.2 环烷芳烃在Y型催化裂化催化剂上的转化
        6.2.1 催化剂活性对环烷芳烃催化转化的影响
        6.2.2 温度对环烷芳烃催化转化的影响
        6.2.3 剂油比对环烷芳烃催化转化的影响
    6.3 环烷芳烃在介孔ZSM-5 催化剂上的转化性能
        6.3.1 介孔ZSM-5 分子筛的制备
        6.3.2 介孔ZSM-5 分子筛的表征
        6.3.3 介孔ZSM-5 分子筛的催化性能
        6.3.4 介孔ZSM-5 分子筛性质与催化性能的关联分析
    6.4 环烷芳烃在小晶粒ZSM-5 催化剂上的转化性能
        6.4.1 纳米ZSM-5 分子筛的制备
        6.4.2 纳米ZSM-5 分子筛的表征
        6.4.3 纳米ZSM-5 分子筛的催化性能
    6.5 环烷芳烃在ZSM-5 纳米团聚体上的转化性能
        6.5.1 ZSM-5 纳米团聚体形貌结构的提出思路
        6.5.2 ZSM-5 纳米团聚体的制备
        6.5.3 ZSM-5 纳米团聚体的表征
        6.5.4 ZSM-5 纳米团聚体的催化性能
    6.6 加氢LCO在 ZSM-5 纳米团聚体助催化剂下的转化性能
        6.6.1 催化裂化产物分布对比
        6.6.2 催化裂化产品性质对比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深度加氢轻循环油催化裂化生产芳烃及液化气的探索
    7.1 前言
    7.2 深度加氢LCO催化裂化反应行为特性
        7.2.1 深度加氢LCO催化裂化产物分布
        7.2.2 深度加氢LCO催化裂化汽油产物作为芳烃抽提原料的可行性
        7.2.3 汽油中非芳烃组分及液化气组分性质
    7.3 深度加氢LCO催化裂化汽油作为抽提料与DCC汽油抽提料的对比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小晶粒Y型分子筛的催化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岭土合成高硅铝比小晶粒Y及催化裂化性能[D]. 王文凯.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金属掺杂Y分子筛阴极材料的制备及MEC电催化析氢性能[D]. 王家信.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粉煤灰基沸石的合成、生长机理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D]. 任晓宇. 浙江大学, 2020(03)
  • [4]ZSM-5分子筛骨架铝分布及孔结构性质的调变[D]. 周彦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02)
  • [5]以改性HSY分子筛为活性组分的新型RFCC催化剂的制备和成型工艺研究[D]. 杨克琳.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6]Y型分子筛应用于双环芳烃加氢裂化多产轻芳烃过程研究进展[J]. 羡策,毛以朝,龙湘云,杨平,杨清河. 化工进展, 2020(S1)
  • [7]离子液体中CHA型分子筛的合成[D]. 郭路路. 郑州大学, 2020(02)
  • [8]微孔-介孔EU-1分子筛的合成与工业化基础研究[D]. 刘春滋.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9]高硅铝比小晶粒NaY分子筛的原位合成研究[D]. 王诗涵.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10]富芳组分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过程高效转化应用基础研究[D]. 辛利.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1)

标签:;  ;  ;  ;  ;  

小晶粒Y型分子筛的催化性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