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月经失调的治疗体会

慢性乙型肝炎月经失调的治疗体会

一、慢性乙型肝炎月经紊乱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许海芹[1](2020)在《益气解毒通络法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我国为慢性HBV感染的高发区,占全世界慢性HBV感染总数的1/3。乙肝后肝硬化是我国肝硬化人群的主要构成部分,病情进展至失代偿阶段5年病死率在70%以上。控制HBV病毒的复制及抗纤维化是目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主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观察西医治疗联合益气解毒通络法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探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与络病理论的相关性。探讨肝病中血络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肝硬化中肝血窦毛细血管化的相关性。评价益气解毒通络法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HBV相关肝病疾病提供临床辩证用药思路。方法:对124例,2016年至2019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感染科就诊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从初诊至治疗6个月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接受益气解毒通络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3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61例,采用西医治疗+益气解毒通络法。分别观察患者初诊时、3个月、6个月中医证侯总积分,中医症状、体征,肝功能,血凝,血小板,肝脏B超影像学指标变化,对结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综合疗效:治疗组有效率70%,对照组有效率29%,两组综合疗效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2)中医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能明显改善胸胁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口臭、失眠/多梦、皮肤瘙痒、两目干涩、面色晦暗(P<0.01)。治疗组身目黄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在改善倦怠乏力、排便不尽感症状方面较对照组优(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尿黄症状无改善。而对照组在尿黄、头身困重、便秘、身目黄、肌肤甲错方面无改善。(3)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肝功能方面:治疗3、6月时,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3月时TBIL、GGT、ALT、A/G,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6月时治疗组各项肝功能指标疗效均优于对照组。(5)血凝:治疗3、6月时,两组PT、PTA均明显改善。3月治疗组在PT方面优于对照组,6月治疗组PT、PTA疗效均优于对照组。(5)PLT:治疗3、6月时,两组PLT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6)肝脏B超影像学指标方面:治疗6月后两组门静脉直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6月时两组对门静脉直径均无明显改善。两组门静脉直径稳定不变,说明两组在延缓病情进展方面起到一定作用。(7)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大便稀水样,次数增多,临床化验结果无异常,后自行缓解,考虑胃肠道调整过程中的排毒反应,1例患者出现药后头晕,测量血压无异常,休息后缓解,后无再发,考虑药中病邪,正邪相争所致。对照组无不良反应。结论益气解毒通络法对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是明确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症状、体征。益气解毒通络法对于化验指标的改善也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对降低门静脉直径与对照组无差异,也可能因观察治疗时间较短所致。

王辉[2](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差异表达miRNA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课题组前期基于高通量筛选技术,获得慢性乙型肝炎多个典型中医证候间差异表达miRNAs谱,为中医证候客观化及中药作用靶点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本研究对前期筛选出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特有的差异表达miRNAs(miR-129-2-3p、miR-762、miR-21-5p、miR-22-3p、miR-30d-5p、miR-1304-3p)进行初步临床验证研究,以期获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显着差异的miRNAs,在此基础上予小样本药物干预,探索药物干预后miRNA表达改变及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从miRNA角度初步探索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本质,为研究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本质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纳入标准纳入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30例并设置健康对照组10例,采集外周静脉血,运用qPCR技术检测上述差异表达miRNAs在两组外周血样本中表达水平,获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显着差异表达的miRNA,并进行相关靶基因预测和富集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前述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10例进行小样本干预,患者继续西医抗病毒(恩替卡韦胶囊)基础上,予中医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4周,干预前后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肝功能、HBV-DNA载量检测,同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运用qPCR技术检测显着差异表达的miRNA,获得药物干预后显着差异表达mi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iR-129-2-3p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课题组前期实验结果一致;miR-762、miR-21-5p、miR-22-3p、miR-30d-5p、miR-1304-3p 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小样本药物干预后,miR-129-2-3p表达较干预前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小样本药物干预后,胁肋胀痛、食少纳呆中医症状较干预前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29-2-3p是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显着差异表达的miRNA,功能及调控通路涉及TRP炎症调控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癌症相关通路等,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存在慢性炎性肝脏损害密切相关,初步推测miR-129-2-3p是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特征性的miRNA,为从miRNA转录后表达调控层面揭示病证结合生物学本质提供了方向。

陈俊伶[3](2019)在《广东省某市三级综合医院医生门诊工作量测算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分析广东省某市三级综合医院医生门诊工作量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各临床专家咨询,借助模型测算相关科室各类医生的门诊适宜工作量标准,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医生门诊接诊量标准提供参考,为后续分级诊疗的开展以及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文献调查法:总结我国医生工作量标准。2.采用专家咨询法:首先明确心内科、骨科、妇科、儿内科这四个科室的诊治范围,再将各科室的门诊诊断信息按临床分类相似、诊治难度、医生所花费的时间相近的的原则进行合并,建立各科室病种框架,并通过专家咨询结果和三点估算法计算得到各病种的适宜诊治时间。3.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模型,分别测算医生门诊全天工作量和每小时工作量现状,采用两水平线性回归模型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医生门诊工作量的影响因素;通过适宜工作量预测模型测算符合各专科特点(病种框架及其适宜诊治间)的医生门诊适宜工作量值,并借助旋风图对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1.医生门诊全天工作量两水平线性回归中的空模型结果发现数据具有嵌套结构特征,在医院科室水平存在聚集性;多水平结果显示,医生的职称对门诊全天工作量有影响。2.医生每小时门诊工作量:应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发现上午和下午每小时工作量差异有显着性,上午和下午每小时工作量分别用两水平线性回归中的空模型发现数据均具有嵌套结构特征,在医院科室水平存在聚集性;加入水平1变量后,结果显示医生的职称对上午和下午半天每小时工作量均有影响。3.适宜工作量:根据影响因素分析结构分科室、分职称预测医生适宜工作量,通过专家咨询确定得到各科室病种框架及各病种适宜诊治时间,并由此测算得到医生门诊适宜工作量的预测值。各科室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每小时工作量标准区间分别为:心内科6-10、6-11、6-12人次/小时,骨科2-4、3-5、3-5人次/小时,妇科4-7、4-7、4-7人次/小时,儿内科7-12、7-12、7-12人次/小时。敏感性分析中,各科室病种适宜诊治时间对适宜工作量影响最大的几类病种,心内科: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胸痛胸闷胸部不适、高脂血症等,骨科:颈肩腰腿痛、软组织劳损、脊柱骨关节病、骨关节炎等,妇科:阴道炎/妇科检查、AUB(异常子宫出血)、人工流产等,儿科:上呼吸道疾病、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结论】制定三级医院医生门诊标准量有现实意义并需要重新测算。选择“每名医生每小时工作量”作为医生门诊工作量的衡量单位比“每医生日均工作量”更科学合理。不同科室医生工作量不同,制定工作量标准需区分科室。医生上午和下午工作量有差异,上午大于下午。医生职称会影响医生门诊工作量的大小,而由于现实差异小,分职称建立的适宜工作量值差异性不大。三级医院应实行符合专科特点(病种框架及其适宜诊治间)的医生门诊适宜工作量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各个专科医生工作量的上限,而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医生工作量标准的区间范围,再由医生根据自身过往经验确定半天工作量标准。适宜诊治时间对适宜工作量影响最大的病种大类中常见病和多发病占比大,分级诊疗的推进会改变三级医院病种构成,影响门诊工作量标准,需要根据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制定“病种负面清单”,未来医生门诊适宜工作量标准应剔除负面清单上的病种后定期更新测算。

王天[4](2019)在《中医药膳防治肝郁气滞型乳癖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中外文献运用中医药膳治疗肝气郁滞证型疾病的挖掘整理,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理,分析中医药膳防治乳癖的可行性研究。总结中医药膳防治肝气郁滞证型乳癖的机理,并采用citespace5.0可视化聚类分析肝郁气滞证相关网络,指导疏肝解郁药膳的研制,为临床实践提供可行性参考。方法:选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大量翻阅古籍《黄帝内经》、《饮膳正要》、《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搜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中外文献数据库中相关论文。对此进行整理分析,首先研究和探讨乳癖的研究背景、病因病机、中医分型及中医治疗和中医药膳的历史演变过程、特点、分类、常用药材、制作方法、药膳的作用和优势、运用原则及禁忌;然后采用citespace5.0可视化软件分析肝郁气滞证的相关网络,主要是其常见疾病和方药等;最后探讨中医药膳对肝郁气滞型乳癖治疗的可行性研究,探讨在异病同治理论基础上中医药膳防治肝气郁滞证型乳癖的理论体系,并以此研制出药膳成品用于试验,为投入临床使用奠定基础,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理论基础。结果:1.乳癖是由情志异常、饮食失宜和劳倦内伤所致,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的乳房疾病,该病在乳腺病中发病率居首位。现代研究认为,该病与人体内分泌紊乱和精神因素有关。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冲任失调,而肝郁气滞是首要。其治疗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包括内治法、外治法和情志疗法,但该疾病存在周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需长期服药,患者容易出现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临床急需更加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膳理论的形成历经先秦、秦汉、隋唐、宋元及清时期等五个阶段。药膳特点:(1)注重整体,辨证施膳;(2)防治兼宜,效果显着;(3)良药可口,服用方便。药膳的形态主要分为菜肴、粥食、面点、膏滋、饮料等五个类别;主要的制作方法有炖、焖、爆、蒸、煮、熬、炒、煨、熘、炸、炝、腌等。历代医家研究表明药膳因能够预防和治疗疾病在临床得到推广,且在施膳过程中,遵循辨证施膳、辨病施膳、因人施膳、因时施膳、因地施膳等原则,还应当注意药材与食材的配伍禁忌。2.肝郁气滞证为中医临床高发证候之一,可导致多种疾病。数据表明1999年至2018年国内关于肝郁气滞发文量逐年上升,说明该证在本科学领域是研究热点。采用citespace5.0可视化聚类分析,表明肝郁气滞引起常见疾病有乳腺增生病、黄褐斑、功能性消化不良、抑郁症、产后缺乳、乳腺癌、失眠、慢性乙型肝炎、急性胰腺炎和不孕症等;其主要表现的证候有不寐、带下、腹痛、乳岩、胁痛、症瘕、月经不调、疝气等,主要治疗方剂为柴胡疏肝散(加减)、逍遥散(丸)、四逆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疏肝解郁汤,主要治疗药物有柴胡、白芍、陈皮、延胡索和香附等。同时,中医药膳对肝郁气滞证的治疗已有大量基础研究及临床经验,说明药膳能够克服目前的治疗困难,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3.中医药膳疗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辨体施膳的方法,引导人们的个性化药膳调养,在治疗和保健养生中具有独特优势。它既有药物的治疗作用,又有食物的鲜美,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易被广大患者接受。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理和肝郁气滞型疾病的特点,分析了中医药膳治疗该疾病的可行性因此,总结中医药膳对肝郁气滞型乳癖的治疗的机理,为临床药膳治疗实践提供可行性参考。同时,在研究基础上,总结肝郁气滞型乳癖的治疗原则及临床常用治疗药物,按照辨证论治的理论,研制逍遥猪肝汤、陈皮香菇鸡翅、陈皮玫瑰饼干和香附养颜汤等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药膳用于试验研究,为临床药膳治疗该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论:乳癖的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其中该病又以肝郁气滞证型最多见。该疾病存在周期性和反复性的问题,临床治疗十分困难。中医药膳把饮食和中药科学结合,以防治疾病且无副作用,而且操作简单,患者易接受,也能够长期坚持,从饮食上预防和治疗疾病,防止愈后复发的可能。因此,结合临床上药膳对肝郁气滞型疾病的治疗研究和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理,我们分析了中医药膳防治乳癖的可行性研究,总结中医药膳防治肝气郁滞型乳癖的机理,并在辨证论治理论基础下配制逍遥猪肝汤、陈皮香菇鸡翅、陈皮玫瑰饼干和香附养颜汤等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药膳用于试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理论基础。

朱鑫焱[5](2016)在《乙肝解毒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安全性评价观察吕老的经验方乙肝解毒方联合拉米夫定片(贺普丁)对于湿热中阻证型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对西药组和联合组在治疗前后的生化肝功能,HBV-DNA定量检测,PT时间,中医症候积分等指标,探讨该经验方的中西药联用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中阻型)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并深入研究总结吕美农主任中医师治疗肝病的经验。方法: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脏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有关内容,将68例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联合组两组,每组各34例,联合组予以乙肝解毒方联合拉米夫定片处理,煎药取浓汁200ml,早晚分服,另加服口服拉米夫定片,100mg/次,每日1次。西药组仅予以拉米夫定片100mg顿服,每日1次,疗程均为24周,分别在治疗第4周、8周、12周、24周时观察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PT时间、乙肝-DNA(HBV—DNA)定量等指标。结果:(1)临床疗效评估:吕老经验方乙肝解毒方联合拉米夫定片对于湿热中阻证型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总有效率94%;优于西药组,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差异(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优于对照组(P<0.01)。(2)疗效性指标评估:1)肝功能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S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在第12周之前经统计学检验,指标差异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但随着疗程的延长,24周时观察的指标改善无显着统计学差异。2)凝血时间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PT时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周经t检验,两组统计学指标差异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别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但随着疗程的延长,24周时观察的PT时间指标两组之间改善无显着性差异(p>0.05)。3)HBV-DNA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HBV-DNA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周之前检测HBV-DNA基线值下降水平及HBV-DNA检测不到人数,联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但随着疗程的延长,24周时观察的指标改善差异不大。4)安全性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均未见异常。吕老经验方乙肝解毒方的形成,是吕美农老师长期临床应用、摸索积累的结果。这是一张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的经验方。吕老认为,慢乙肝病人虽然有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湿热毒邪蕴结肝胆,未能被及时清除,余邪未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大多是病程较长,长时间的肝损,导致肝郁脾虚、气虚血瘀、正虚恋邪、虚实夹杂,所以在组方时坚持清热解毒这一治疗原则不放松,除邪务尽。该方主要功用是清热解毒利湿、调肝健脾、益气活血,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该方对于慢乙肝的湿热中阻证型患者有较好的效果。结论:1、吕老经验方乙肝解毒方联合拉米夫定片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慢乙肝(湿热中阻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能起到更强的病毒抑制作用,且对患者的肝功能、PT时间、症状改善方面有着更好的疗效。2、在12周之前中西药联用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但远期疗效接近,考虑治疗经济费用方面,建议在12周之前采取联合治疗方案。

公培强,薛博瑜[6](2012)在《疏肝化瘀解毒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类具有全球流行性的传染性疾病,中医多将其归于"胁痛"、"黄疸"、"郁证"、"症积"等范畴。笔者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瘀毒互结,而疏肝化瘀解毒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法则。文章以四逆散和犀角地黄汤随证加减,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

陈靖雯[7](2012)在《李赛美柴胡类方临床运用多媒体数据库建立与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伤寒论》作为中医课程的“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经方长久以来都是中医的闪光点,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具有无穷的魅力,不断掀起研究经方的热潮。柴胡类方作为《伤寒论》的重要方剂,近年来对该方的研究文献数量也相当可观,对该类方进行整理及临床运用观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导师李赛美教授在临床上大量运用柴胡类方加减,根据病机灵活化裁,发挥经方特色,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均获良效。建立门诊病案多媒体数据库,以此作为导师使用柴胡类方经验的整理工具,从而整理导师学术思想,具有一定价值。本数据库以患者个人信息、基本病证(包含视频内容)、诊断信息、使用方剂、方药等为检索要点,一方面将门诊病人情况作为电子档案而便于管理和查询,更重要的是,以此达到分析诊断病证与使用方药的规律,从客观角度整理导师学术思想。成果:(1)选择C#程序语言,它是一种精确、简单、类型安全、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ACCESS作为数据库管理软件,建立多媒体数据库;可以把需要记录的内容完整的保存下来,在以后查询相关数据的时候大大提高了效率。(2)通过整理导师临床使用柴胡类方经验分析发现,使用柴胡类方一是针对脏腑气机不和;二是针对外感荣卫不和、血弱气尽之病机。外感类:病邪兼夹较多,重心以实为主,但多有素体受邪的背景;内伤杂病类:以肝胆不和为主,邪气兼夹较少,多见于肝胆气郁较甚,而脾胃偏虚,复因外感风寒湿引发,而致气滞不畅,木郁侮土,气郁生热,血因气滞,致使病发杂状。结论: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临床病案,使文字上晦涩的条文成为鲜活的医案,也使学生增加临床的感性认识,大大提高学习兴趣。通过门诊多媒体数据库的建立,引入导师在临床上使用柴胡类方的临床病案,成为案例式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为理论与临床架起一座桥梁,改善理论与临床脱离状况,从而增加学生的辨证论治的临床技能。通过多媒体数据库的建立,为理论与临床统整出更有系统性的医学研究,提升学生对此有更完善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公培强,薛博瑜[8](2011)在《疏肝化瘀解毒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探析》文中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类具有全球流行性的传染性疾病,中医多将其归于"胁痛"、"黄疸"、"郁证"、"症积"等范畴,笔者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瘀毒互结,而疏肝化瘀解毒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法则。我们以四逆散和犀角地黄汤随证加减,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

李一兵[9](2010)在《养肝解郁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慢性肝炎通常指的是慢性乙、丙型肝炎,其传染性强,病程漫长,容易反复,预后较差,常伴有躯体不适,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由于此病带来的长期社会、经济与精神等压力,致使很多慢性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即陷入一种极度的精神痛苦和心理折磨中,甚至出现典型的焦虑、抑郁症状,我们称之为慢性肝炎合并抑郁症。本人将通过临床观察养肝解郁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肝郁化火证)的疗效及安全性,以证实中医中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肝郁化火证上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目的: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为法,临床观察养肝解郁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肝郁化火证)的疗效及安全性,以进一步明确其临床疗效,并为其提供科学依据,以证实中医中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肝郁化火证)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肝郁化火证)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养肝解郁颗粒治疗组30例,乙肝益气解郁颗粒对照组30例,疗程12周。治疗前后观察病人的中医证侯、体征、肝功能、HMED结果分析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肝解郁颗粒能较好的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肝郁化火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是治疗本病的有效经方。

郝小鹰[10](2008)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规律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方法,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归纳其证候类型。将所有原始资料录入计算机,在Excel软件支持下建立数据库,对临床症状、体征及证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表现为正虚与邪实并存,邪实以血瘀、湿热为主,正虚以气虚为主。聚类分析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证候主要为湿热困脾,血热血瘀和湿热困脾,脾胃气虚,血瘀水停两大类。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致病因素为湿、热、瘀、虚,病位在脾胃、肝肾和血分,证候以复合证候为多见,早期肝硬化(代偿期)主要为湿热困脾,血热血瘀;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为湿热困脾,脾胃气虚,血瘀水停,部分表现为肝肾阴虚。

二、慢性乙型肝炎月经紊乱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乙型肝炎月经紊乱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益气解毒通络法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西医研究现状
        1 流行病学
        2 生理病理改变
        3 研究进展
        4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
        5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认识
        1.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中医病名归属
        2 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
        3 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方案
        2.3 疗效判断标准
    3 数据分析
    4 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疗效比较
    5 讨论
        5.1 络脉理论
        5.2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发展形成
        5.3 益气解毒通络法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理论分析
        5.4 疗效分析
        5.5 不良反应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差异表达miRNA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实验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一般情况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中止标准
    3. 研究方法与药物干预
        3.1 研究方法
        3.2 药物干预
    4. 实验材料
        4.1 试剂与生产商
        4.2 仪器设备
    5. 实验方法
        5.1 RNA提取
        5.2 miRNA逆转录为cDNA
        5.3 Real-time PC反应检测miRNA
        5.4 预扩增、溶解曲线
    6 研究结果
        6.1 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差异表达的miRNA验证
        6.2 小样本干预探索
        6.3 miR-129-2-3p生物学功能分析
讨论
    1. 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显着差异的miR-129-2-3p分析
    2. 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与miR-129-2-3p的相关分析
    3. 关于miR-762、miR-2-5p、miR-22-3p、miR-30d-5p、miR-1304-3p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3)广东省某市三级综合医院医生门诊工作量测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医生工作量测算的背景和意义
        1.1.2 制定门诊工作量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医生工作量定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2 医生工作量测算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3 医生门诊工作量的相关参考值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资料来源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医生门诊工作量现状
        2.1.1 门诊全天工作量
        2.1.2 每小时门诊工作量
    2.2 医生门诊工作量影响因素分析
        2.2.1 医生门诊全天工作量的多水平模型结果
        2.2.2 医生每小时门诊工作量的多水平模型结果
    2.3 医生门诊适宜工作量预测
        2.3.1 病种框架及其适宜诊治时长
        2.3.2 适宜工作量预测
        2.3.3 适宜工作量敏感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讨论及建议
    3.1 讨论
        3.1.1 门诊工作量标准重新测算的意义
        3.1.2 门诊工作量衡量单位比较分析
        3.1.3 门诊工作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4 门诊工作量标准预测方法分析
        3.1.5 门诊适宜工作量结果分析
    3.2 对策与建议
        3.2.1 卫生行政部门起指导性作用,制定门诊工作量标准
        3.2.2 以“每名医生每小时工作量”作为医生门诊工作衡量单位
        3.2.3 分专科制定医生工作量标准
        3.2.4 建立三级医院门诊“病种负面清单”,并定期重测工作量标准
        3.2.5 落实相关配套措施
4 结论
5 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综述 基于RBRVS测算医生工作量及薪酬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各科室诊治范围外疾病(剔除的门诊诊断)
附件3 各科室病种适宜诊治时间专家咨询调查表
附件4 医师门诊工作量现状异常值

(4)中医药膳防治肝郁气滞型乳癖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乳癖和药膳的概述
    1 乳癖
        1.1 概念
        1.2 病因病机
        1.3 临床表现
        1.4 治疗现状
        1.5 治疗展望
    2 药膳
        2.1 发展简史
        2.2 特点
        2.3 常用药材、分类及制作
        2.4 运用
二、药膳防治肝郁气滞型疾病的理论研究
    1 肝郁气滞证的概述
        1.1 概念
        1.2 病因病机
        1.3 症状
    2 文献研究方法
        2.1 聚类分析法
        2.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总体分析
        3.2 常见疾病分析
        3.3 常用方剂分析
        3.4 常用中药分析
    4 药膳对肝郁气滞型疾病的防治研究
        4.1 药膳防治的优势
        4.2 药膳防治的研究
三、中医药膳防治肝郁气滞型乳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 肝郁气滞型乳癖概述
    2 异病同治的概述
        2.1 异病同治的原理
        2.2 异病同治的运用
    3 药膳对肝郁气滞型乳癖的防治
        3.1 从病因病机论述
        3.2 从疾病特点论述
        3.3 从异病同治论述
    4 治疗肝郁气滞型乳癖的药膳配制
        4.1 功效相似方药的配制
        4.2 以药为主要功效的美食制作
        4.3 疏肝理气药膳的调查研究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5)乙肝解毒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1.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二部分 吕老学术渊源及经验总结
    1、肝病脾胃方面
    2、常见妇科疾病的诊疗方面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问题与展望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观察量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简介

(6)疏肝化瘀解毒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肝郁气滞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重要病机
湿热疫毒之邪贯穿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全程
治疗法则
    1.疏肝法
    2.化瘀法
    3.解毒法
典型病例

(7)李赛美柴胡类方临床运用多媒体数据库建立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柴胡类方及多媒体数据库的文献研究
    一、既往研究思路、技术汇报和成果
        (一) 研究思路
        (二) 技术汇报
        (三) 成果
    二、柴胡类方方解
        (一) 类方的概念及柴胡类方条文考证
        (二) 柴胡类方的作用机制
        (三) 类方衍化规律
    三、柴胡类方中的代表方分析及现代治验
        (一) 小柴胡汤
        (二) 大柴胡汤
        (三) 柴胡桂枝汤
        (四) 柴胡桂枝干姜汤
        (五)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六) 四逆散
        (七) 消遥散
    四、多媒体数据库
        (一) 多媒体数据库的起源与发展
        (二) 多媒体数据库在国内的应用
第二部分 门诊病案多媒体数据库
    一、门诊医案多媒体数据库创建思路
        (一) 门诊病案多媒体数据库建立的概念以及目的与意义
        (二) 门诊病案多媒体数据库的设计思路
    二、门诊医案多媒体数据库整理要点
        (一) 门诊病例的采集
        (二) 系统使用要点
        (三) 系统操作程序
第三部分 李赛美教授柴胡类方的临床研究
    一、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
        (一) 小柴胡汤运用概要
        (二) 小柴胡汤案例举偶
    二、大柴胡汤的临床运用
        (一) 大柴胡汤运用概要
        (二) 大柴胡汤运用特点
        (三) 大柴胡汤案例举偶
    三、柴胡桂枝汤的临床运用
        (一) 柴胡桂枝汤运用概要
        (二) 柴胡桂枝汤运用特点
        (三) 柴胡桂枝汤案例举偶
    四、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运用
        (一) 柴胡桂枝干姜汤运用概要
        (二) 柴胡桂枝干姜汤运用特点
        (三) 柴胡桂枝干姜汤案例举偶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运用
        (一)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运用概要
        (二)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运用特点
        (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例举偶
    六、逍遥散的临床运用
        (一) 逍遥散运用概要
        (二) 逍遥散案例举偶
    七、四逆散的临床运用
        (一) 四逆散运用概要
        (二) 四逆散运用特点
        (三) 四逆散案例举偶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参编着作情况
致谢

(8)疏肝化瘀解毒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肝郁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重要病机
2 肝络血瘀是慢性乙型肝病病情发展的主要病机
3 湿热疫毒之邪贯穿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始末
4 立法思路
    4.1 疏肝法
    4.2 化瘀解毒法
5 典型病例

(9)养肝解郁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产生的机理
    3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的治疗
    4 结语与展望
临床实验研究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治疗方法
    4 治疗结果
    5 讨论与体会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10)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正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存在的问题
    6.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 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 西医治疗进展
    2. 中医治疗进展
    3. 评价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慢性乙型肝炎月经紊乱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益气解毒通络法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D]. 许海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差异表达miRNA的临床研究[D]. 王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广东省某市三级综合医院医生门诊工作量测算研究[D]. 陈俊伶.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4]中医药膳防治肝郁气滞型乳癖的理论研究[D]. 王天.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乙肝解毒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的研究[D]. 朱鑫焱.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03)
  • [6]疏肝化瘀解毒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J]. 公培强,薛博瑜.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07)
  • [7]李赛美柴胡类方临床运用多媒体数据库建立与研究[D]. 陈靖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8]疏肝化瘀解毒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探析[J]. 公培强,薛博瑜. 中医药通报, 2011(04)
  • [9]养肝解郁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研究[D]. 李一兵.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0(04)
  • [10]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规律探讨[D]. 郝小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07)

标签:;  ;  ;  ;  ;  

慢性乙型肝炎月经失调的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