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研究成果并设置微波化学实验

介绍研究成果并设置微波化学实验

一、引入研究成果 开设微波化学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刘莎莎,唐钢锋,李会香,雷杰[1](2021)在《科研成果转化的教学实验:气相色谱法测定野菊花中樟脑和龙脑的含量》文中提出介绍了一个适用于本科教学的仪器分析实验——气相色谱法测定野菊花中樟脑和龙脑的含量。实验从笔者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并在教学过程中逐年优化,展示了一个实际样品的完整分析流程。首先采用水蒸馏同时溶剂萃取法提取野菊花中的挥发油,然后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挥发油中的樟脑和龙脑进行定性和定量。在掌握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内标标准曲线法及气相色谱仪的原理和使用的基础上,通过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自主选择合理的实验条件对实验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赵俭波,马小燕,夏旭东,姜建辉[2](2019)在《绿色化学理念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上的应用探索》文中研究指明以绿色化学理念指导有机化学实验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很有意义的工作。我们从原子经济性和"5R"原则出发建设绿色的化学实验室,以减少实验产生的污染。

尹红梅,金辉,齐庆蓉,何菱,吴勇,简锡贤[3](2018)在《微波化学在药学实验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微波可快速促进一类化学合成反应,操作简便、收率高、副反应和污染少、工作环境友善。通过自主研制和改装微波实验装置、更新实验内容及改进实验工艺,不断拓展微波化学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将微波化学应用于药学本科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亦有利于推动药学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陶友荣,吴兴才[4](2017)在《CuInS2/ZnS量子点的微波水热合成与表征——推荐一个研究型综合实验》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一个研究型综合实验——简易微波水热合成CuInS2/ZnS复合量子点及其表征。实验通过Cu2+、In3+、Zn2+和S2-离子为原料,以谷胱甘肽作为稳定剂,两步微波水热合成水溶性的CuInS2/ZnS复合量子点。用X射线衍射法和透射电镜表征它的结构和形貌,用紫外-可见光吸收、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荧光照片等表征光学性质,并探究温度、时间、成份对荧光性质的影响。通过该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能力。

韩杰[5](2016)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丰富实验内容、改进基本操作实验,改善实验条件、完善实验内容和将有机化学学科发展前沿研究成果用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3方面介绍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方法。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方法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郝新奇,朱新举,杨贯羽,宋毛平[6](2016)在《绿色化学在高校化学实验中的认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阐述了"绿色化学"和"绿色化学实验"概念,指出了现阶段高校实验室教学绿色化的必要性,紧紧根据绿色化学原则,针对高校化学实验室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可行的绿色化解决方案。

资文华[7](2015)在《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生物质烟梗作为烟草工业的副产品,主要用于制备膨胀梗丝、再造烟叶,掺配到卷烟中起到了良好的减害降焦效果,但由于受烟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落后的影响,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烟梗,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微波膨化烟梗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发展,为烟梗资源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应用方向。该技术的核心是烟梗微波膨化,但目前的固体介质预热-隧道式微波膨梗工艺存在能耗高、产能低、产品纯度低等弊端,并缺乏高效微波膨梗反应器的研制,制约了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因此,论文提出了介质气体预热—滚筒式微波膨梗工艺技术的开发,将滚筒式微波冶金反应器进行技术转化,围绕烟梗基础特性研究、关键设备设计开发、主要配套工序参数优化及梗颗粒材料应用评价等方面,系统开展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微波电场作用下烟梗原料的膨胀特性、介电特性研究,阐释了云南典型烟区烟梗微波膨胀特性差异,建立了物料含水率和温度与其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的函数关系式,并基于介电特性、理论计算及“非相干功率组合”原则,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进行电磁场的数据模拟和物理建模,设计开发了微波功率源由56套频率2450MHz、功率1.5kW水冷磁控管组成的84kW大功率滚筒式微波连续膨梗装备,解决了固体介质预热-隧道式微波膨梗工艺中存在的弊端,并成功应用于产能1200吨/年的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产业化示范线,填补了国内大功率滚筒式微波反应器用于制备梗颗粒材料的工艺和技术空白。通过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关键工序的参数优化,构建了多项式回归方程对微波膨化烟梗、干燥梗颗粒材料的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测,阐释了影响微波膨胀烟梗和干燥梗颗粒材料的主要因素及变化规律,并确定了 84kW大功率微波膨梗较佳的工艺条件为蒸汽压力0.8MPa、微波功率56kW、滚筒转动频率28Hz左右,膨胀烟梗适宜的自然陈化时间为7d~14d,微波干燥梗颗粒材料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5kW、物料含水率30%、物料厚度30mm、干燥时间150s左右,优化后梗颗粒材料的填充性能和得率分别可达7.58cm3/g、61.82%。经连续流动分析仪、SEM、GC-MS和氮气吸附分析表明,微波膨胀烟梗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着降低,梗颗粒为介孔材料,干燥后平均孔径由4.5426nm增大到6.2246nm,挥发性香味物质成分总量由94.15μg/g增到109.80μg/g,说明了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和填充性能。通过梗颗粒材料的热解特性及其对卷烟燃烧温度和减害降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梗颗粒材料热解失重过程与卷烟配方烟丝、再造烟叶相似,热裂解的产物种类和含量(包括一些苯系化合物、稠环芳烃类化合物)随热裂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在试验范围内,随梗颗粒材料搀兑比例的增加,卷烟样品的燃烧温度和主流烟气中的焦油、烟碱、总粒相物、一氧化碳、氰化氢、亚硝胺、氨、苯并[a]芘、苯酚、巴豆醛、铬、镉、镍、铅等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及危害性指数丹均明显降低,并呈良好的线性负相关;当梗颗粒添加比例为6%、8%时,卷烟危害性指数H分别降低了 25.46%、38.53%,阐明在卷烟配方中搀兑一定量的梗颗粒材料能有效间接降低吸烟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总之,论文的研究形成了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为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原料选取、设备研发、工艺参数的设置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实现了大功率滚筒式微波反应器在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产业化及其产品在卷烟减害降焦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烟梗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刘小宝[8](2013)在《论“跨学科”的谱系》文中认为文献综述是规范的学术研究的起点。然而,跨学科研究领域尽管近年来着述不断,却没有一篇规范的文献综述,“跨学科”一词的基本含义至今没有达成共识。由于“跨学科”一词的含义多样性和词语使用的混乱性,跨学科相关的研究中确定关键词、查阅文献和梳理脉络都很困难。“什么是跨学科”由此成为跨学科理论研究和跨学科实践操作都不可回避且亟需回答的一个问题。跨学科现象的普遍性吸引了众多学术领域的目光,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对“跨学科”做出了各种各样甚至相互矛盾的解读。针对论文数量不断增加,词语含义却长期含糊的现状,本文把“跨学科”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把“跨学科”看作“跨”和“学科”的组合,也不是先入为主地将其归属到某个学科领域,进而考察它在学术文献中的演变历程,用谱系学的方法考察“跨学科”一词的含义。文章以跨学科领域的主要获奖成果和题目中包含“跨学科”一词的国内外文献为基础构建“跨学科”的学术谱系。根据跨学科文献的分布特征和“跨学科”一词的使用状况,以作者为中心梳理跨学科文献,找出发表跨学科文献较多且被引用次数较多的作者。按照某位作者发表的全部跨学科文献的总被引次数排序把跨学科文献进行归类,由此发现跨学科研究的出现在文献引用关系上具有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变、科学研究方法的转变和情境学习的发展等学术背景;跨学科研究的核心是整合。以作者为中心的文献梳理也发现“跨学科”一词的用法尽管混杂多样,但是仍然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研究工具的跨学科,表示一项具体的知识生产活动,多见于自然科学领域;另一类是把跨学科作为研究对象,是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即跨学科问题研究,也是考察“跨学科”的基本含义和进行跨学科元研究需要重点参照的内容。跨学科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揭示出诸多关于“跨学科”的重要事实,即跨学科活动的出现源于学科之间的隔阂,这种隔阂表现在语言差异、知识差异和学科差异等多个方面;跨学科概念的出现受到经典力学世界观向量子力学世界观的转变以及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转变等因素的影响;跨学科之所以可能在于学科之间的多样性联系,即学科间性,学科间性和跨学科互为基因型和基因表现型;跨学科的一般性特征是工具借用,跨学科的表现形式按照所涉及学科之间的关系分为多学科、交叉学科和超学科等;跨学科理论的构建来自二战后教育和科研领域跨学科实践的推动;跨学科问题研究是一个建构中的新兴学术领域,在命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学科。理解跨学科的关键是理解学科间性,然而学科分类的非标准化和学科的动态性使得学科间性不易明确阐述,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由于学科世界观的差异对学科间性的理解千差万别,因而对跨学科的表述各执一词、模棱两可,跨学科的含义长期以来含糊不清。科学知识的迅速分化使得身在某个学科的研究人员并不可能对该领域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大量出现的“跨学科”不是指跨出学科的边界,而是指跳出自己的己知领域。由于长期受到学科分类基础上的学科世界观的影响,作为对学科间性世界观的回应和理论思考,应建立一种在本体论上重视学科间性知识,在认识论上以现实问题解决为主,在方法论上注重知识整合过程的跨学科哲学。跨学科哲学的构建在内容上引入了学科间性,澄清了“跨学科”一词的含义长期模糊的原因;在方法上,应该借鉴多种哲学的思路和方法,尤其是不仅要延续和深化科学哲学的思维方式,还要注重中国哲学的理论价值。科学哲学和中国哲学在跨学科问题的解释和回应上各有所长,应当注重两种哲学的对话。特别是应该重新认识中国文化,重视中国哲学的学术和思想价值,发挥其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周先波,王永红,毛红雷,魏旻晖[9](2013)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思考与设计》文中提出结合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从提高安全环保意识;实现反应原料、溶剂、催化剂绿色化;实验试剂减量化;加强三废及实验产物循环利用,实现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

王亮,姜艳,何明阳,陈群[10](2012)在《化学实验“绿色化”理念的培养及实践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球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绿色化学"理念日渐成为了全球发展的共识。传统化学实验存在着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等缺点。本文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指导,从意识培养、实验试剂、实验设计、微量实验、新技术应用、仿真实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化学实验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二、引入研究成果 开设微波化学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引入研究成果 开设微波化学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1)科研成果转化的教学实验:气相色谱法测定野菊花中樟脑和龙脑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原理
3 仪器与试剂
4 实验步骤
    4.1 野菊花挥发油的提取
    4.2 毛细管气相色谱仪的调试和操作
    4.3 绘制樟脑和龙脑的标准曲线
    4.4 野菊花中龙脑、樟脑含量的测定
5 实验结果和讨论
    5.1 记录色谱操作条件
    5.2 分别测量和绘制樟脑和龙脑的标准曲线
    5.3 测量并计算野菊花中樟脑和龙脑的含量
6 实验安排及成效
7 总结

(2)绿色化学理念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上的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建设绿色的化学实验室
    1.1 硬件建设方面
    1.2 软件建设方面
2 科学安排实验内容
    2.1 优化实验内容
    2.2 开展微量、半微量实验
    2.3 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
3 应用绿色化学实验技术开展实验
    3.1 微波加热技术
    3.2 超声合成技术

(3)微波化学在药学实验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微波的基本原理
2 微波辅助藜芦醛合成实验
    2.1 微波实验的教学组织
    2.2 微波法合成藜芦醛实验原理及操作
    2.3 微波法合成藜芦醛实验结果及优势
3 微波化学在药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3.1 实验内容不断更新与拓展
    3.2 实验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3.3 对学生合成思路拓展的影响
4 微波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效及特色

(4)CuInS2/ZnS量子点的微波水热合成与表征——推荐一个研究型综合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原理
3 实验部分
    3.1 试剂
    3.2 仪器
    3.3 Cu In S2/Zn S量子点的制备
4 表征
    4.1 X射线粉末衍射 (XRD) 表征
    4.2 透射电镜 (TEM) 的形貌观察
    4.3 量子点溶液在紫外光照射下的荧光观察
    4.4 量子点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和荧光光谱
    4.5 荧光寿命
5 量子产率 (QYs) 测量[9]
6 影响Cu In S2/Zn S量子点合成的因素
    6.1 微波功率对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影响
    6.2 微波时间对量子点荧光的影响
    6.3 Cu/In比例对量子点荧光的影响
7 思考题
8 实验拓展
9 结语

(5)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丰富实验内容,改进基本操作实验
    1.1 液体折光率的测定
    1.2 校园植物叶绿素的薄层色谱分析
2 改善实验条件,完善实验内容
    2.1 注重新方法,开发新实验
    2.2 强化实验结果分析,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3 跟踪有机化学学科发展前沿,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4 结语

(6)绿色化学在高校化学实验中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绿色化学及其原则
    (一)“绿色化学”定义
    (二)“绿色化学”原则
二、高校开设“绿色化学实验”重要性
    (一)绿色化学实验
    (二)高校开设“绿色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三、高校开设非绿色化学实验的原因
    (一)资金投入不足和管理者思想认识不到位
    (二)实验有效指导缺乏、安排不合理
四、高校化学实验如何实现绿色化
    (一)培养实验人员的绿色化学意识
    (二)废除污染、毒性大的化学实验
    (三)寻找有毒有害试剂、溶剂、催化剂的替代品
    (四)推广减量、半微量或微量化学实验
    (五)开展串联实验
    (六)开设微波、超声等先进技术实验
    (七)建立虚拟仿真化学实验室
    (八)处理化学实验中的三废

(7)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烟梗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1.1.1 制备膨胀梗丝
        1.1.2 制备再造烟叶
        1.1.3 制备颗粒状梗丝
        1.1.4 提取化学成分
        1.1.5 其它方面的利用
    1.2 微波技术及原理
        1.2.1 微波技术简介
        1.2.2 微波技术基本原理
    1.3 微波技术的应用进展
        1.3.1 微波技术在冶金中的应用
        1.3.2 微波技术在烟草中的应用
        1.3.3 微波技术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料与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方法
        2.2.1 研究方法
        2.2.2 表征与检测方法
        2.2.2.1 物理指标的测定及计算
        2.2.2.2 化学成分的测定及计算
        2.2.2.3 介电特性的测定
        2.2.2.4 扫描电镜分析
        2.2.2.5 比表面积与孔结构表征
        2.2.2.6 差热—热重分析
        2.2.2.7 卷烟燃烧温度的测定
        2.2.2.8 感官质量评价
第三章 烟梗原料基础特性研究
    3.1 烟梗原料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3.1.1 烟梗的组织结构及其化学成分
        3.1.2 云南典型烟区烟梗原料主要常规化学成分差异
    3.2 云南典型烟区烟梗原料的微波膨胀特性差异
        3.2.1 试验设计
        3.2.2 产地及部位对烟梗膨胀特性的影响
        3.2.3 产地及品种对烟梗膨胀特性的影响
        3.2.4 部位及品种对烟梗膨胀特性的影响
        3.2.5 产地、品种及部位对烟梗膨胀特性影响的方差分析
        3.2.6 云南典型烟区烟梗微波膨胀特性的聚类分析
    3.3 烟梗原料的介电特性研究
        3.3.1 测试原理
        3.3.2 试验设计
        3.3.3 体积密度对烟梗介电特性的影响
        3.3.4 含水率对烟梗介电特性的影响
        3.3.5 温度对烟梗介电特性的影响
        3.3.6 穿透深度
    3.4 小结
第四章 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关键设备设计开发
    4.1 微波加热烟草物料的基础理论
        4.1.1 微波多模谐振腔应用理论与工程化
        4.1.2 微波加热烟草物料特性
        4.1.3 微波谐振腔容积与加热物料体积的关系
        4.1.4 微波加热烟草物料的穿透深度
    4.2 微波膨胀烟梗小试设备的研制
        4.2.1 预热装置
        4.2.2 微波膨梗装置
        4.2.2.1 谐振腔的设计
        4.2.2.2 冷却设计
        4.2.2.3 测温设计
        4.2.2.4 设备操作与控制
        4.2.2.5 微波膨梗小试设备应用测试及效能评估
    4.3 微波膨胀烟梗工艺的响应曲面法优化
        4.3.1 影响烟梗膨胀效果的因素试验
        4.3.1.1 蒸汽压力对烟梗膨胀率的影响
        4.3.1.2 微波功率对烟梗膨胀率的影响
        4.3.1.3 滚筒转动频率对烟梗膨胀率的影响
        4.3.2 工艺参数的响应曲面法优化
        4.3.2.1 试验设计
        4.3.2.2 回归模型建立及显着性检验
        4.3.2.3 模型检验
        4.3.2.4 响应曲面分析
        4.3.2.5 优化及验证
        4.3.2.6 常规化学成分分析
        4.3.2.7 微观结构分析
        4.3.2.8 挥发性物质分析
    4.4 大功率微波膨梗设备的设计与开发
        4.4.1 谐振腔的设计
        4.4.1.1 烟梗微波膨胀的理论功率计算
        4.4.1.2 腔体尺寸理论计算
        4.4.1.3 谐振腔馈口设计与能力分布模拟
        4.4.2 微波源工程设计
        4.4.3 防泄漏设计
        4.4.4 设备控制
        4.4.5 生产应用测试
    4.5 小结
第五章 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过程配套工序优化
    5.1 微波膨梗陈化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5.1.1 试验设计
        5.1.2 膨梗陈化时间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5.1.2.1 膨梗自然陈化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
        5.1.2.2 膨梗陈化时间对其体积变化率的影响
        5.1.2.3 膨梗陈化时间对梗颗粒填充值及得率的影响
        5.1.3 膨梗原料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5.1.3.1 膨梗原料对其体积变化率的影响
        5.1.3.2 膨梗原料对梗颗粒填充值及得率的影响
    5.2 微波膨梗造粒对梗颗粒产品质量的影响
        5.2.1 试验设计
        5.2.2 造粒方式对过程物料水分损失的影响
        5.2.3 造粒方式对过程生产能力及耗电量的影响
        5.2.4 造粒生产过程设备运行状态及梗颗粒外观对比
        5.2.5 造粒过程的正交试验优化
        5.2.5.1 试验结果及直观分析
        5.2.5.2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5.2.5.3 试验结果贡献率分析
    5.3 微波干燥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响应曲面优化
        5.3.1 试验设计
        5.3.2 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制备
        5.3.3 回归模型建立及显着性检验
        5.3.4 响应曲面分析
        5.3.5 优化及验证
        5.3.6 微观结构分析
        5.3.7 孔结构分析
        5.3.8 挥发性物质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微波法制备的生物质梗颗粒材料应用评价
    6.1 梗颗粒材料的热解特性及产物
        6.1.1 热解特性
        6.1.2 燃烧温度对热解产物的影响
    6.2 梗颗粒材料对卷烟燃烧温度的影响
        6.2.1 卷烟抽吸过程中燃烧锥固相温度的变化
        6.2.2 梗颗粒材料掺配比例对卷烟燃烧锥固相温度的影响
    6.3 梗颗粒材料在卷烟配方中的减害降焦效果评价
        6.3.1 卷烟样品的制备
        6.3.2 梗颗粒材料的理化成分及重金属含量
        6.3.3 梗颗粒在卷烟配方中减害降焦的效果评价
        6.3.3.1 主流烟气中常规化学成分释放量变化
        6.3.3.2 主流烟气中七项有害化学成分释放量变化
        6.3.3.3 主流烟气中重金属释放量变化
        6.3.4 梗颗粒对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论“跨学科”的谱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第2章 还原论与谱系学
    2.1 观点的冲突
    2.2 逻辑起点之争
    2.3 超越还原论
第3章 跨学科谱系的构建
    3.1 基于获奖成果的谱系
        3.1.1 1990年博尔丁奖得主
        3.1.2 1993年博尔丁奖得主
        3.1.3 2003年博尔丁奖得主
        3.1.4 2008年博尔丁奖得主
        3.1.5 2012年博尔丁奖得主
    3.2 基于学术文献的谱系
        3.2.1 基于国外文献的谱系
        3.2.2 基于国内文献的谱系
    3.3 基于主要学者的谱系
第4章 跨学科的演化
    4.1 跨学科产生的根源
    4.2 跨学科的基本内涵
    4.3 学科间性的形成背景
    4.4 学科间性的演化过程
        4.4.1 学科间性的实践演化
        4.4.2 学科间性的理论演化
    4.5 跨学科的表现形式
        4.5.1 工具借用
        4.5.2 多学科
        4.5.3 交叉学科
        4.5.4 超学科
第5章 跨学科的余韵
    5.1 科学哲学对学科间性的回应
    5.2 中国哲学对学科间性的阐释
    5.3 对学科间性讨论的余味悠长
参考文献
附录1 跨学科大事记
附录2 跨学科专业术语
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思考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环保、安全意识的宣传与教育, 深化绿色化思想
    1.1 加强师生环保、安全教育
    1.2 加强对化学品、化学危险品、易制毒品的管理
2 减少源头上的污染, 实现反应原料、溶剂、催化剂的绿色化
3 减少实验试剂的用量, 使实验减量化、小型化和微型化
4 加强“三废”及实验产物循坏利用, 使实验过程绿色化
    4.1 加强“三废”的处理, 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1) 加强废气的处理
        (2) 加强废液的处理
        (3) 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4.2 打破各实验室之间的壁垒, 建立实验室的纽带连接关系
5 引进微波、超声波等实验技术, 使实验手段绿色化
6 结束语

(10)化学实验“绿色化”理念的培养及实践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实验“绿色化”改革的必要性
2 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2.1 教师要更新观念, 树立“绿色化学”意识
    2.2 对学生进行“绿色化”理念培养
3 “绿色”理念下化学实验的实践途径
    3.1 采用无毒的试剂、溶剂或催化剂实现实验中的绿色
    3.2 设计串联实验, 做好试剂的回收及重复利用
    3.3 推行微量化学实验, 从实验源头上做到“绿色”
    3.4 实验手段和技术的“绿色化”
    3.5 计算机辅助与仿真技术的应用
    3.6 废弃物的“绿色化”处理
    3.7 注重实验室的“绿色化”管理
4 结 论

四、引入研究成果 开设微波化学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 [1]科研成果转化的教学实验:气相色谱法测定野菊花中樟脑和龙脑的含量[J]. 刘莎莎,唐钢锋,李会香,雷杰.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22)
  • [2]绿色化学理念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上的应用探索[J]. 赵俭波,马小燕,夏旭东,姜建辉. 科技视界, 2019(21)
  • [3]微波化学在药学实验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J]. 尹红梅,金辉,齐庆蓉,何菱,吴勇,简锡贤.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09)
  • [4]CuInS2/ZnS量子点的微波水热合成与表征——推荐一个研究型综合实验[J]. 陶友荣,吴兴才. 大学化学, 2017(11)
  • [5]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 韩杰. 化学教育, 2016(16)
  • [6]绿色化学在高校化学实验中的认识[J]. 郝新奇,朱新举,杨贯羽,宋毛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6(33)
  • [7]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及应用[D]. 资文华.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1)
  • [8]论“跨学科”的谱系[D]. 刘小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10)
  • [9]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思考与设计[J]. 周先波,王永红,毛红雷,魏旻晖. 实验室科学, 2013(02)
  • [10]化学实验“绿色化”理念的培养及实践探讨[J]. 王亮,姜艳,何明阳,陈群. 广州化工, 2012(18)

标签:;  ;  ;  ;  ;  

介绍研究成果并设置微波化学实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