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附8例报告)

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附8例报告)

一、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附8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姚忠琦[1](2020)在《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是研究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通过其临床及实验室验证评价该技术应用于临床进行精准诊断的价值。方法:留取入组患者脑脊液1ml存入脑脊液试管中,并在30min内将样本保存于-20℃冰箱进行冷冻。取冷冻后脑脊液样本300ul,使用DNA提取试剂盒(BGI,华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武汉)提取DNA。提取的DNA经超声打破至200~300 bp大小的片段,加上接头序列,环化形成单链环状DNA,再滚环扩增2-3个数量级,生成DNA纳米球。使用BGISEQ-50测序平台(中国华大基因)构建DNA文库。应用 Agilent2100生物分析仪(Agilent Technologies,美国Santa Clara公司)质控文库插入片段大小,使用定量PCR(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质控DNA文库浓度。应用BGISEQ-50的测序平台(天津华大研究所)进行测序。结果:最后入组的53例患者中,通过脑脊液NGS测得阳性24例,其中测得1例伪狂犬病毒致病引起的脑炎,这是世界首次发现并报道人罹患伪狂犬病毒脑炎;临床及实验室验证11例,用χ2检验对脑脊液NGS结果及临床实验室验证进行统计学分析,用McNemar检验进行验证,得到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脑脊液NGS技术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在诊断病毒性脑炎方面,脑脊液NGS技术较传统实验室方法更有优势。2.脑脊液NGS技术可以发现一些新的或罕见的致病病原微生物。

范佳[2](2020)在《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诊断的临床一致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2019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送检脑脊液二代测序检出病毒序列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现病史、既往史、送检时间、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腰椎穿刺结果、治疗方案、转归等,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中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与传统临床诊断的一致性。结果: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送检脑脊液二代测序检出病毒序列者共44人,男性占29例,女性占15例,男女比例1.93:1,年龄范围为15-85岁,年龄中位数为46岁。44例中检出病毒种类主要为人类疱疹病毒,其中检出排名前五位的病毒依次为: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类a疱疹病毒1型、巨细胞病毒和人类疱疹病毒6A。44例患者中,诊断相一致组中占18例,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为40.9%。18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但以大脑半球受累及脑膜刺激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头痛12例(66.7%),发热12例(66.7%),意识不清2例(11.1%),头晕3例(16.7%),恶心呕吐2例(11.1%),癫痫发作1例(5.5%);也可出现精神症状4例(22.2%),包括胡言乱语2例,烦躁2例;还可表现为小脑受累症状,如行走不稳1例(5.5%)。诊断不一致组26例中,其中最终临床确诊结核性脑膜炎10例,隐球菌脑膜炎4例,自身免疫性脑炎2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1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例,神经性布氏杆菌病1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1例,脑梗死1例,癫痫1例,周围神经病1例。结论:1.病毒性脑炎多见于中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大脑半球受累及脑膜刺激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2.传统诊断方法如腰椎穿刺、脑脊液细胞学、PCR等在临床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3.脑脊液二代测序具有协助临床明确病原体,发现新病原体,获得更多病原体信息等优势。4.脑脊液二代测序灵敏性及特异性可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报告解读有待进一步优化。5.脑脊液二代测序结果病毒特意序列数越高,其置信度可能越高,必要时可行PCR、Sanger测序等方法进一步验证。

张林艳,李智文,陈杰,陈梅根,陈海亮[3](2019)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98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9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资料,对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96例(97.96%),颈强直87例(88.78%),发热85例(86.73%),恶心呕吐81例(82.65%)。误诊58例,误诊率为59.18%。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颅压增高94例,占95.92%;白细胞>10×106/L 95例,占96.94%。生化检验结果显示,蛋白含量增高93例,占94.90%。33例采用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治疗,死亡、自动出院16例,占48.48%;65例采用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氟康唑或两性霉素+伏立康唑+氟康唑治疗,死亡、自动出院7例,占10.77%。结论: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情况,单一用药治疗效果较差,需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陈敏[4](2019)在《肺隐球菌病69例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影像等特点,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确诊方式、治疗及预后。结果:共收集肺隐球菌病69例,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21~76岁,平均(51.47±12.56岁)。有25例(36.2%)患者因症状就诊,常见症状有咳嗽(34.8%,24/69)、咳痰(20.3%,14/69)、发热(15.9%,11/69)、胸痛(8.7%,6/69)、胸闷(4.3%,4/69),少部分患者因头痛(4.3%,3/69)就诊。而 63.7%(44/69)的患者因常规体检时发现肺部病变入院行进一步鉴别诊断,后经外科手术确诊,与免疫正常组相比,免疫缺陷组患者更易出现肺部湿啰音(p=0.002)。隐球菌感染肺部CT影像分为单一结节或肿块型(20例)、多发结节或肿块型(34例)、肺炎型(8例)及混合型(7例),免疫缺陷患者易合并胸腔积液(p=0.017)。有18例患者行隐球菌抗原检测和(或)乳胶凝集试验定性(或)定量均为阳性,其中5例患者依据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后诊断性用药后好转。有10例患者行脑脊液检查,3例患者脑脊液中培养出新型隐球菌,免疫缺陷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较多(p=0.013)。本研究患者经外科手术确诊有49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确诊6例,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1例经内科胸腔镜确诊,1例血液培养出新型隐球菌,9例为临床诊断。对于本病的治疗,有49例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中位随访10个月,2位失访;药物抗真菌治疗20例,中位随访18个月,5位失访,二者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特异性,疾病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明确;对于疾病的筛查可选用灵敏度较高且操作简单、迅速的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因该疾病肺部病灶分布有一定特点,针对临床高度疑诊患者,及时行隐球菌血清抗原检查,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从而减少外科手术治疗;规范抗真菌治疗是肺隐球菌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康涛[5](2013)在《449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特点及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文中研究说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Infection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ICNS)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中最常见的有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脑炎,此外,近年来隐球菌性脑膜炎罹患率呈明显增长趋势。以上各类疾病可遗留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在病程中存在过强的免疫病理反应造成的免疫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预后。为了降低以上各种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其关键在于早期明确诊断,而后按照不同疾病选择特异性的治疗方案。此外,还有必要针对感染中的免疫病理损伤恰当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调节治疗以促进并改善疾病的转归。目的:本实验通过通过比较结核性脑膜脑炎、隐球菌性脑膜脑炎、化脓性脑膜脑炎与病毒性脑膜脑炎四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腰穿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以及预后的特点,探讨归纳四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特点,从而能够及早判断及时进行针对性检查及治疗。此外,还通过对以上4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动态检测,了解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病程中脑膜局部免疫病理状态及特点,为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疾病过程中免疫病理机制的的判断及应用免疫调节治疗的时机及早做出预后评估寻找一种有效手段。方法:本实验首先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检索449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包括89例结核性脑膜炎、27例化脓性脑膜炎及以及1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315例病毒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预后等。而后归纳统计,建立相关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同时,运用Luminex液相芯片系统检测7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27例结核性脑膜炎、1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9例化脓性脑膜炎、22例病毒性脑膜炎)及15例非中枢神经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炎性细胞因子GM-CSF、IFN-γ、IL-1β、IL-4、IL-6、IL-8、IL-10、IL-12、IL-13、IL-15、MCP-1、TNF-α的浓度,再按其临床资料行分组。所得数据用采用GraphPad Prism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结核性脑膜脑炎与隐球菌脑膜脑炎组患者均大多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结核性脑膜脑炎合并基础疾病多为结核(包括肺部及其他部位)与肝炎,其临床症状以发热表现相对较突出,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多合并的基础疾病的有肝炎、结核、自身免疫疾病、淋巴瘤、HIV感染以及需要长期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疾病,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头痛,脑脊液压力增高明显,而发热表现不甚突出。2.改良抗酸染色及脑脊液单核细胞内ESAT-6检测对于结核性脑膜脑炎诊断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MGG染色/墨汁染色阳性是隐球菌脑膜脑炎诊断金标准。对拟诊断化脓性脑膜脑炎者应尽量在使用抗生素前行血培养提高其细菌学检查阳性率。3.整体来讲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预后较差,治疗预后不佳多系未及时早期诊断所致,隐球菌脑膜脑炎所共患基础疾病是影响隐脑预后的重要因素。病毒性脑炎和化脓性脑膜脑炎预后整体相对较理想,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系早期出现脑干损伤症状造成生命体征不能维持以及难以控制的癫痫持续状态所致。4.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中IFN-γ水平较其他组明显升高,而隐球菌脑膜脑炎组中脑脊液IL-4水平较其他组明显升高;5.在结核性脑膜脑炎、隐球菌脑膜脑炎、化脓性脑膜脑炎组患者中脑脊液中IFN-γ及TNF-α浓度在重症组中明显高于轻症组,脑脊液中IL-8、IL-10在隐球菌脑膜脑炎及化脓性脑膜脑炎重症组浓度明显高于轻症组;6.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脑脊液中GM-CSF、IFN-γ、IL-10、IL-13、TNF-α浓度水平在预后良好、预后较差及死亡组依次增高,并且随着有效的治疗其脑脊液中浓度亦明显下降。7.众多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并且能够被很多因素所调节。有些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程反应中不仅能够保护宿主,而且有加重宿主损伤的作用。结论: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细胞学、生化及病原学方面)及头颅影像学综合做出早期诊断。将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菌素抗原检测和脑脊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4含量测定联合会大大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及隐球菌脑膜脑炎临床诊断的敏感性。脑脊液中IFN-γ、TNF-α、IL-8及IL-10水平的监测对于病情轻重判断具有一定的客观评估价值。联合检测脑脊液中GM-CSF、IFN-γ、IL-10、IL-13、TNF-α等多重细胞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病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而动态检测脑脊液中IL-10、TNF-α水平动态变化不仅可对治疗效果的判读提供一定的客观指标,而且对于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调节治疗的切入时机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陈裕充,顾菊林,陈江汉,温海,廖万清[6](2011)在《中国大陆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感染临床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生和格特隐球菌是临床重要的机会致病真菌,感染多发生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在国外主要见于AIDS人群,如在非洲的AIDS人群中,隐球菌病的发病率高达30%,且有隐球菌病暴发流行的报道。在我国,隐球菌病呈散发性,多数仍为外观健康的人群。近年来,随着AIDS、移植和肿瘤患者的增多,隐球菌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根据2009年卫生部公布的数据,估计中国大陆目前存活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约

常杏芝,李若瑜,王欲琦,王爽,熊晖,吴晔,包新华,张月华,秦炯[7](2011)在《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在儿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在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表现,结合脑脊液墨汁染色、乳胶凝集试验与真菌培养,确诊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随访2~4年抗真菌治疗的效果和乳胶凝集试验滴度变化。结果 10例患儿中,首次脑脊液检查乳胶凝聚试验和/或墨汁染色阳性者8例(乳胶凝集试验滴度1∶64~1∶1024);另2例中1例在第4次检查时始出现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滴度1∶256),1例在第11次检查时墨汁染色阳性而确诊。经正规抗真菌治疗后,6例痊愈,2例死亡,2例失访。治疗后6个月、1年、2年和4年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仍阳性(滴度1∶2~1∶16)者分别有6例、3例、2例和1例。结论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对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不宜作为停止抗真菌治疗的依据。

陈裕充,雷文知,都琳,杨雅骊,陈江汉,顾菊林,温海[8](2010)在《伏立康唑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伏立康唑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分析2例采用伏立康唑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经治疗后头痛等症状消失,颅内压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脑脊液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并稳定。结论伏立康唑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可作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诱导治疗的一种选择。

顾菊林,温海,廖万清[9](2002)在《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附8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顾菊林[10](2002)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旨在发展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疗效监测指标和确立合适的治疗方案。研究工作包括:1、应用NCCLS M27-A微量稀释法检测了19株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三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并与各自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参试菌株对AmB的MIC值范围在0.5~2(g/ml,对5-FC的MIC值范围在0.25~8(g/ml,对FCA的MIC值范围在2~32(g/ml,其中AmB的MIC范围最为狭窄,现有资料尚不能确定MIC值与临床效果间的相关性。2、建立了流式细胞仪法快速检测新生隐球菌药物敏感性,与微量稀释法结果相比符合率为87.5%,实验时间由72小时缩短为4~5小时。3、电镜观察、动物接种和菌体直接染色方法鉴定脑脊液菌体活性,作为隐脑临床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4、通过对隐脑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免疫指标进行分析,发现隐脑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及CD4+/CD8+均显着下降。5、对35例隐脑回顾分析表明采用分期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隐脑,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案;AmB鞘内注射应成为常规治疗,在静滴AmB出现副作用时仍可继续使用;脑脊液真菌培养可作为初期治疗结束的指标,脑脊液隐球菌菌体计数作为疗效监测的主要指标是合适的;7例经治疗痊愈的儿童隐脑中4例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及时有效地进行抗真菌治疗、必要时应用外科手段降颅压是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二、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附8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附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二代测序技术简介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测序结果解读
    2.4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患者临床特征
    3.2 脑脊液二代测序结果
4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现状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
    细菌性脑炎
    结核性脑膜炎
    神经型布鲁氏菌病
    真菌性脑炎
    脑寄生虫病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诊断的临床一致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与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病毒性脑炎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9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误诊情况
    2.3 检查结果
    2.4 治疗结果
3 讨论

(4)肺隐球菌病69例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目的及方法
第一部分 肺隐球菌病69例临床特点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肺隐球菌病临床特点综述
    前言
    隐球菌
    隐球菌全球流行病学
    肺隐球菌病发病机制
    肺隐球菌病的危险因素
    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
    肺隐球菌病影像学表现
        肺隐球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组织病理学
    抗原检测试验
    肺隐球菌病的治疗
    肺隐球菌病的预后
    预防肺隐球菌病
    总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5)449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特点及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各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病史资料
        2.2 临床症状体征资料
        2.3 辅助检查
        2.4 预后表现
    3. 讨论与分析
第二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特点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实验分组
    2 主要试剂及来源
    3 主要仪器及设备
    4 实验方法
        4.1 标本的收集
        4.2 Luminex 液相芯片技术检测
        4.3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
        5.1 .CNS 感染患者中不同疾病组治疗前首次脑脊液中的 GM-GSF、IFN-γ、IL-1β、IL-4、IL-6、IL-8、IL-10、IL-12、IL-13、IL-15、MCP-1、TNF-α水平比较
        5.2 轻症患者组和重症患者组的 GM-GSF、IFN-γ、IL-1β、IL-4、IL-6、IL-8、IL-10、IL-12、IL-13、IL-15、MCP-1、TNF-α水平比较
    6 讨论和分析
第三部分 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脑脊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同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实验分组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TBM 组中预后良好、预后较差及死亡组组脑脊液中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2 TBM 组治疗前后脑脊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2.3 TBM 组脑脊液中各种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3. 讨论
    4. 结论
    5. 存在问题及不足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7)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在儿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乳胶凝集试验
    1.3 治疗与随访
2 结果
    2.1 症状与体征
    2.2 辅助检查
    2.3 治疗与随访
3 讨论

(8)伏立康唑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 论

(9)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附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辅助检查
        1.3.1 脑脊液 (CSF) 检查
        1.3.2 头颅CT检查
    1.4 治疗经过
    1.5 预后
2 讨 论

(10)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微量稀释法测定新生隐球菌MIC的实验研究
    Ⅰ实验材料
    Ⅱ实验方法
    Ⅲ结果
    Ⅳ讨论
第二部分 流式细胞仪用于新生隐球菌的快速药敏试验
    Ⅰ实验材料
    Ⅱ实验方法
    Ⅲ结果
    Ⅳ讨论
第三部分 隐脑患者脑脊液隐球菌活性的研究
    Ⅰ实验材料
    Ⅱ实验方法
    Ⅲ结果
    Ⅳ讨论
第四部分 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免疫指标分析
    Ⅰ临床资料
    Ⅱ实验方法
    Ⅲ结果
    Ⅳ讨论
第五部分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资料分析
    Ⅰ病例和方法
    Ⅱ结果
    Ⅲ讨论
附录1
附录2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研究现状
致谢

四、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附8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D]. 姚忠琦.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2]脑脊液二代测序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诊断的临床一致性分析[D]. 范佳.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3]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98例临床分析[J]. 张林艳,李智文,陈杰,陈梅根,陈海亮. 中外医学研究, 2019(21)
  • [4]肺隐球菌病69例临床特点分析[D]. 陈敏. 苏州大学, 2019(02)
  • [5]449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特点及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D]. 康涛. 第四军医大学, 2013(04)
  • [6]中国大陆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感染临床Meta分析[J]. 陈裕充,顾菊林,陈江汉,温海,廖万清.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1(12)
  • [7]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在儿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 常杏芝,李若瑜,王欲琦,王爽,熊晖,吴晔,包新华,张月华,秦炯.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1(02)
  • [8]伏立康唑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陈裕充,雷文知,都琳,杨雅骊,陈江汉,顾菊林,温海.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0(04)
  • [9]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附8例报告)[J]. 顾菊林,温海,廖万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2(12)
  • [10]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顾菊林. 第二军医大学, 2002(01)

标签:;  ;  ;  ;  ;  

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附8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