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壁庄水库加固工程爆破振动效果分析

黄壁庄水库加固工程爆破振动效果分析

一、黄壁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爆破振动效应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蒙彦[1](2020)在《广花盆地岩溶塌陷多参数监测预警与风险防控》文中研究说明广花盆地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北部核心位置,是我国典型的浅覆盖型岩溶区,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和极端气候变化,岩溶塌陷已成为该地区最为突出的地质环境问题之一,是地方国土空间规划布局、重大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迫切需要解决的地质灾害问题。纵观国内外的岩溶塌陷研究,“成因机制、识别评价、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风险管理”五位一体的技术理论框架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到目前为止,“在哪塌,何时塌,如何塌”的问题依然没有很好解决,岩溶塌陷的防治依然是当前地球科学领域的一项世界级技术难题,主要表现在成因机制量化程度不够、隐患识别评价方法精度不足,监测预警技术方法单一、阈值难于获取等方面。论文在对广花盆地岩溶塌陷形成地质背景、岩溶塌陷时空分布现状和发育规律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作用方式、力学机制和形成过程组合的思路建立了潜蚀-断裂-坍塌、潜蚀-吸压-陷落、贯穿-抽吸-流漏和振动-液化-垮塌四种岩溶塌陷发育模式。从岩溶塌陷关键触发因素出发,运用地下水水位变幅、地下水流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地下水浑浊度四个指标组合进行了岩溶塌陷多参数监测预警研究,发现并证明了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土洞发育的关系,运用“异常数据分析法”实现了岩溶塌陷发生时间的预测预报,通过地下水浑浊度土壤流失累积曲线反映了土洞形成发育的过程与阶段,采取能量物质转化守恒思路将四种方法进行组合的方式进行了岩溶塌陷多参数监测预警综合分析,结果可大幅度提高广花盆地岩溶塌陷预警精度和水平,利于实际推广应用。在岩溶塌陷风险评价区划中,考虑了防控措施对岩溶塌陷危险性的影响,选用了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块GDP分布指标对岩溶塌陷易损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基于地下水水位降深安全开采控制的岩溶塌陷防控思路,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论文取得如下主要认识:一是广花盆地的地质条件非常利于岩溶塌陷发育,是开展岩溶塌陷综合研究的理想场所。广花盆地为浅覆盖型岩溶区,标高负35米-负80米岩溶发育最强,以大中型溶洞为主,岩溶发育最深可达地下427米,岩溶地下水丰富,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后波动幅度巨大,极易导致岩溶塌陷。岩溶塌陷的形成演化对应着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85%以上与地下工程开挖、石灰石矿山开采、水源地抽水和基础工程施等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按照作用方式、力学机制和形成过程组合思路建立的潜蚀-断裂-坍塌、潜蚀-吸压-陷落、贯穿-抽吸-流漏和振动-液化-垮塌四种发育模式利于全面认识广花盆地岩溶塌陷的触发因素和形成机制,便于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二是通过多参数监测可以大幅度提高广花盆地的岩溶塌陷预警精度和水平。从岩溶塌陷关键触发因素出发,运用地下水水位变幅、地下水流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地下水浑浊度四个指标组合进行了岩溶塌陷多参数监测预警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监测预警能够反映土洞区域发育情况,地下水水位变幅和地下水流速监测预警能够预判岩溶塌陷发生的时间,地下水浑浊度监测预警能够动态反映岩溶塌陷的形成演化过程,可以用于岩溶塌陷发生区域和形成时间的预警,通过能量物质转化守恒思路将四种方法组合可以大幅度提高岩溶塌陷监测预警精度和水平,且利于实际推广应用。三是广花盆地岩溶塌陷高风险区比重大,需加强防控工作。从易发性、危险性和易损性三个层次对广花盆地岩溶塌陷进行了风险区划研究,在指标运用上综合考虑了岩土水相互作用、触发因素、防控措施、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块GDP等参数,结果表明广花盆地岩溶塌陷高风险区面积为416.18 km2,占可溶岩总面积的58.15%,主要分布在广州市的花都区、白云区和佛山市的南海区。针对触发因素因子中,水源开采水位降深因子权重最大的评估结果,通过野外和室内试验结合的方法,得出了广花盆地预防岩溶塌陷发生的地下水安全开采降深为9米,地下水禁采区范围划分半径为700米的结论,该结果可以宏观上指导广花盆地岩溶塌陷防控。同时提出了控制水位降深、改变抽水方式、划定禁采区范围等有针对性的岩溶塌陷防控措施和建议。

李志刚[2](2017)在《堵河流域变质岩工程特性与地质灾害成生关系研究》文中指出堵河是汉江第一大支流,流域内山高坡陡、河谷纵横、构造断裂发育;地层岩性复杂,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松散破碎;水系发育且侧蚀严重,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质环境条件,是湖北省地质灾害多发的山区之一。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山区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类对自然的需求不断扩大,人类活动日趋频繁,尤其是各种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工程活动对区域地质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致使流域内地质灾害的暴发频率、规模和危害逐渐増大。地质灾害的频发不仅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堵河流域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以片岩、板岩、千枚岩为主的变质岩区域,为了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就必须要对变质岩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规律以及变质岩的工程特性进行研究,揭示变质岩工程特性与地质灾害孕育和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以便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鉴于此,本文在充分收集堵河流域内既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研究区进行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全面调查,揭示区内孕灾环境及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并重点研究变质岩区地质灾害类型、形态规模特征、变形破坏模式、影响因素及其致灾作用。然后通过对从典型地质灾害点采取的多种不同风化程度的变质岩岩样进行现场和室内试验,从岩石微观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水理性质四个方面出发,揭示变质岩工程特性。接着选取两处不同地层岩性、不同破坏模式的典型变质岩滑坡灾害,结合变质岩工程特性研究其成因机理。最后基于以上研究基础,揭示变质岩工程特性与地质灾害之间的成生关系。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和结论:(1)通过对堵河流域进行地质环境调查,结合区内相关资料,总结了堵河流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并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灾害调查、影响因素及其致灾作用的分析,得出结论:区内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层岩性复杂多变,变质岩岩体风化强烈、软弱破碎等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基础条件,且区内降雨期集中、降雨强度大,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从而导致地质灾害分布广、数量多、频率高。(2)通过对研究区内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总结了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地质灾害爆发与雨季尤其是暴雨季同期,空间上主要分布于软弱变质岩分布区,构造断裂、河谷阶地、交通干线两侧。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变质岩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滑坡平面形态主要为纵长式的舌形、半圆形,剖面形态为阶梯形和凸形,崩塌平面形态以不规则形为主,坡面形态绝大部分为直线形;滑坡、崩塌的规模都以小型为主,随着规模增大灾害分布数量逐渐减少,并在特定范围内集中分布;变质岩滑坡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顺层滑动破坏和切层滑动破坏两种,崩塌主要表现为滑移式崩塌、坠落式崩塌、倾倒式崩塌以及剥落式崩塌四种。(3)对多种不同岩性的变质岩进行微观性质测试,测得变质岩中含大量云母、绿泥石、伊利石等质软、易风化的片状矿物,多呈层理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板状、千枚状构造以及平行片(板)理的微裂隙发育。变质岩孔隙率较大,平行片(板)理方向的波速远大于垂直片(板)理方向的,且受风化程度影响较大。根据现场针贯入、点荷载试验判断区内强风化变质岩大多属于极软岩较软岩,且软化性较强。通过室内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巴西劈裂试验以及单轴压缩数值试验,测得变质岩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力学参数以及变形破坏模式均与变质岩内片(板)理倾角有关,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通过测试变质岩水理性质得到:变质岩片(板)理水解性较强,具有一定的膨胀性,耐崩解能力较差,吸水速度较快、吸水率较大、软化性较强;变质岩所表现出的水理性质主要因为片(板)理发育为水进入岩石内部提供良好的通道,绿泥石、云母、伊利石等粘土矿物质软、易风化且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和膨胀性;在自然条件下,变质岩的风化速度较快。(4)通过对典型变质岩滑坡成因机理研究,得出变质岩滑坡顺层滑动破坏的成因机理为:变质岩片(板)理面平直光滑、抗剪强度较低,且易风化、易软化,并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在坡角大于片(板)理倾角的顺向边坡中,降雨使得坡体自重增加、下滑力增加,而片(板)理面的抗滑力下降,从而发生顺片(板)理面的滑动破坏;切层滑动破坏的成因机理为:变质岩片(板)理易风化开裂,将岩体切割成层状或板状,当边坡为逆向坡时,坡脚遭到侵蚀形成临空面后,岩体在自重或其他外力作用下,被片(板)理面切割后的岩体易自下而上逐层折断,逐渐形成连续的软弱面,在地震或降雨的诱发下,折断后的岩体沿该软弱面滑动破坏。(5)堵河流域变质岩工程特性与地质灾害成生关系可以概括为:1)变质岩特殊的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和构造构成变质岩风化的基础,同时使其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软化性、膨胀性和较差的耐崩解性,从而加快了岩石风化速度;加之该区的构造活动强烈,使得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在冷热交替、干湿循环、冻融循环的自然条件下,该区变质岩风化严重,形成了大量的松散破碎危岩体和松散风化物堆积层边坡,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堵河流域变质岩存在密集的光滑片(板)理面,摩擦力小、抗滑力低、遇水易软化,因此存在大量的顺片(板)理面滑动破坏的滑坡,并呈现出“大雨大滑,小雨小滑”的特点;3)堵河流域变质岩松散破碎、强度低、易软化是造成区内岩质滑坡、岩质崩塌多发的主要原因;4)变质岩片(板)理面的分布影响地质灾害破坏模式,片(板)理面产状与坡度、坡向以及其它节理裂隙的不同组合关系和特征使得变质岩滑坡和崩塌表现出不同的破坏模式。

王妍[3](2012)在《水库大坝的防恐安全风险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水库大坝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因其目标明显、保护难度大、破坏后果严重,易成为恐怖分子或不法分子袭击的对象。因此,开展水库大坝的防恐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分析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提出系统的安全评价方法,可防止水库大坝的安全破坏事件发生。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学的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其关键是在于以一定的标度把人的主观感觉数量化。层次分析最关键的是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是问题被概化后的各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目标层为水库大坝安全风险等级,作为系统要评价的总目标,是本文要分析的主要问题。中间层即子准则层,包括水库大坝概况、恐怖袭击相关因素及溃坝后果,它们是作为影响水库大坝安全风险等级的重要因素。第三层即具体评价指标,即水库大坝概况、恐怖袭击相关因素及溃坝后果的具体包含因素细化。根据水库大坝防恐安全风险等级排序层次结构和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建立层次结构构造矩阵,得出权重:生命损失>自身防御能力>社会与环境影响>受袭必要性>经济损失>结构>破坏方式>位置>功能。评价水库大坝防恐的安全风险评价可邀请若干名同行专家进行,由课题组提供充分、详实的资料,并对整个水库大坝的概况,恐怖袭击相关因素以及溃坝后果进行综合汇报,有评议专家根据统一的验收评议表进行打分,将分值分别与权重值相乘,再乘以扩大系数,得出大坝总的评议分值。以陕西省西安地区石砭峪水库为例,运用基于AHP的大坝防恐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得到石砭峪水库属于中风险等级水库。结果较符合实际,证实了水库大坝防恐安全风险评价方法是可行的。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相比,层次分析法更适用于对无结构特性的系统评价以及多目标、多准则、多时期等的系统评价。该方法可以更好的将专家知识集成到决策过程中,从而更加实际和更有灵活性。

刘超英,葛双成[4](2011)在《水库溢洪道改建工程爆破振动对大坝安全影响的监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王大坑水库溢洪道改建工程开挖施工时爆破产生的振动对大坝安全的影响。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部位,采用原位质点振速测试的方法对整个爆破振动对大坝安全影响进行了全过程监测。实测结果分析表明,爆破振动对大坝未产生明显的危害。监测成果为溢洪道改建工程爆破振动安全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叶思源[5](2011)在《重大城市引水工程地质灾害及环境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北京PCCP段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末端重要组成部分,其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沿线地质灾害分布点多、面广、成因复杂,灾害的发生既与自然条件相关,又与城市工程施工人为因素密不可分。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沿线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和缓变型地质环境变化进行研究,以达到兴利除害,科学防灾减灾的目的;同时探索重大城市线状“生命线”工程地质灾害与环境效应研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研究了国内外跨流域远距离调水的资料的基础上,以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PCCP工程为例,从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条件入手,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如数值模拟计算、突变理论等对工程沿线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和缓变型地质环境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研,探索重大城市线性工程地质灾害与环境的互馈机理,取得下列成果和认识:1、在揭示南水北调北京PCCP段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致灾机理的基础上,探索重大城市线性工程设施、工程岩体、水体、人类活动、自然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机理,进而提出线性工程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措施方法,针对典型地质灾害和跨河、穿路及不良地质条件等处理归纳提出了防治策略和处理措施,为工程安全施工和运营维护提供依据;2、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如典型地质灾害数值模拟和突变理论分析等,对线性工程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灾害、暴雨、洪灾、冻融、砂土液化、爆破震动等方面的工程危害性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应用FLAC3D及GeoStudio模拟软件对施工土质、岩质边坡在负重、暴雨条件下的工况做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稳定系数较高,不考虑边坡其余的失稳因素,在车载管道运输加载条件下是稳定的。通过在暴雨情况下的模拟,结果表明土质边坡安全系数降低,处于失稳边界。这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处理方法,达到除害兴利、防灾减灾的目的;3、利用水、岩相互耦合作用及其变形破坏力学效应分析原理,研究分析工程区域许多不良地质条件和城市先存工程条件对引水工程的影响和相互作用,重点研究管道通过软土、黄土、砂土液化、地面沉降、铁路、公路、河流、地下管道等区域,引发水岩类型、速度或规模的改变,导致岩土体失去与其周围环境的平衡,发生灾变的可能性和潜在危害性,特别是岩土风化、施工降水、水土流失、地下水浸没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影响和危害性,进而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防治方法,为引水工程管道施工和安全运营保驾护航;4、研究分析引水工程岩质隧洞和第四系松散层隧洞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问题,对岩质隧洞施工存在的坍塌、突水突泥和松散层隧洞存在的掌子面坍塌、渗水等地质灾害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治理措施;5、研究分析在城市郊区及市区工程施工,遭遇大量的地面建构筑物及地下设施,特别是城市供水、暖、电、信、污、热、油、煤气等管网及地铁等地下设施,对工程安全施工和运营的影响,重点分析评价地下设施的受力状况发生改变,结构受到影响,地下管线受力状况发生改变,可能潜在产生断裂、扭曲等现象的地段和采取的防护措施,探索重大城市线性工程施工与城市地面构筑物、交叉物、埋地管线、文物保护的相互关系及其安全性和社会影响,为大城市类似工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蒋国澄[6](2008)在《岩土工程研究50年回顾》文中提出简要介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50年来学科领域的发展变化及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包括土力学及工程、土的动力特性和土工抗震、渗流控制、地基处理、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爆破工程、燃煤电厂灰渣性质及其贮放、岩石力学和工程等方面。研究的手段包括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原体观测、数值计算、设备研制等。50年来,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家重点建设任务和学科方向,致力于试验室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和行业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解决了数以百计的工程技术难题。

陈俊田,郝明,王炳恒,张戈平[7](2007)在《王快水库溢洪道开挖结合堆石坝石料开采技术》文中指出王快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的施工项目就是将原溢洪道向两岸扩挖,并对拦河大坝进行加厚加高填筑,而且是把溢洪道开挖出的新鲜石渣直接用于大坝填筑。为既能满足溢洪道开挖进度的要求,又能使爆破出的石渣符合大坝填筑石料级配的要求,采取合理的爆破技术是关键。通过对溢洪道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和大坝填筑技术要求的认真分析研究论证,并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从爆破技术的方案设计、爆破参数设计、爆破安全论证等方面进行总结,采用深孔台阶微差积压爆破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开挖和填筑的问题。

张世宝,刘东国,刘桂梅[8](2007)在《东石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溢流堰面拆除及质量控制》文中研究表明东石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溢流堰面拆除借鉴国内多个工程采用爆破方法拆除堰面的成功经验,采用了小孔径、小孔网参数、浅孔多循环的爆破拆除总体方案。通过爆破试验和振动观测结果表明,爆破试验采用的设计方案是合理可行的,能够确保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刘治峰,吕兴波,张永哲[9](2005)在《溢洪道堰面爆破拆除技术》文中认为溢洪道堰面受水流长期冲刷出现裂缝,为此需用爆破方法剥离40cm厚的一层钢筋混凝土。通过试验,取得了合理的爆破参数。对于飞石,采取了覆盖、挡墙、包裹等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爆破震动,采取了控制单响药量、开挖先锋槽、孔底柔性垫层以及设置隔震孔等减震技术措施,将质点峰值振速控制在3cm/s以下,保证了闸墩、闸门、启闭机操作系统的安全。

刘治峰,郭永为,张永哲[10](2004)在《黄壁庄水库溢洪道开挖爆破震动影响分析》文中指出非常溢洪道开挖过程中进行了爆破震动观测试验 ,以认识爆破地震波衰减规律 ,同时了解需重点保护的原闸室对爆破震动的动力响应。通过对测震数据的回归分析 ,得出了能描述该现场地震波衰减规律的表达式 ,并确定了相邻建筑物的安全控制标准。考虑到闸墩的动力放大作用 ,建议按 5cm/s控制闸墩基础的振动。该工程完工多年 ,运行至今未发现任何问题

二、黄壁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爆破振动效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壁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爆破振动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广花盆地岩溶塌陷多参数监测预警与风险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趋势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与方法
    1.4 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岩溶塌陷发育背景研究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社会发展
        2.1.1 自然地理
        2.1.2 社会经济发展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
    2.4 岩溶水文地质概况
        2.4.1 主要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
        2.4.2 地下水补迳排条件
        2.4.3 地下水动态特征
    2.5 工程地质概况
        2.5.1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2.5.2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
    2.6 岩溶发育特征
        2.6.1 可溶岩层组类型
        2.6.2 可溶岩分布
        2.6.3 可溶岩埋藏类型
        2.6.4 岩溶发育规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岩溶塌陷发育特征与模式分析
    3.1 岩溶塌陷分布特征
        3.1.1 空间分布
        3.1.2 时间分布
    3.2 岩溶塌陷属性特征
        3.2.1 塌陷分类
        3.2.2 塌陷规模
        3.2.3 触发因素
        3.2.4 危害损失
    3.3 岩溶塌陷发育模式
        3.3.1 潜蚀-断裂-坍塌模式
        3.3.2 潜蚀-吸压-陷落模式
        3.3.3 贯穿-抽吸-流漏模式
        3.3.4 振动-液化-垮塌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岩溶塌陷多参数监测预警
    4.1 多参数监测预警思路
    4.2 多参数监测预警原理
        4.2.1 黑箱方法简介
        4.2.2 岩溶塌陷多参数监测黑箱模型
        4.2.3 控制变量和状态变量的选取
    4.3 状态变量预警分析
        4.3.1 研究案例概况
        4.3.2 基于地下水水位变幅的预警分析
        4.3.3 基于地下水流速的预警分析
        4.3.4 基于地下水化学特征的预警分析
        4.3.5 基于地下水浑浊度的预警分析
    4.4 多参数综合预警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岩溶塌陷风险评价与防控对策
    5.1 易发及危险性评价
        5.1.1 评价方法
        5.1.2 评价模型
        5.1.3 评价过程与结果
    5.2 易损性及风险评价
        5.2.1 评价方法
        5.2.2 评价模型
        5.2.3 评价过程与结果
    5.3 防控措施与建议
        5.3.1 控制水位波动,划定禁采范围
        5.3.2 .跟踪工程进度,做好应急预案
        5.3.3 .加强科学研究,重视前兆识别
        5.3.4 .进行规范治理,杜绝塌陷复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认识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1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1.1.1 发表的学术论文
        1.1.2 获得(申请)的专利
        1.1.3 获得奖项
    1.2 主持参加的科研项目
        1.2.1 科研项目
        1.2.2 地调项目
致谢

(2)堵河流域变质岩工程特性与地质灾害成生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堵河流域地质研究现状
        1.2.2 变质岩工程性质研究现状
        1.2.3 变质岩区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堵河流域地质灾害孕灾背景
    2.1 地形地貌
    2.2 气象水文
    2.3 地质构造
    2.4 地层岩性与工程地质岩组
    2.5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6 水文地质条件
    2.7 人类工程活动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堵河流域地质灾害分布发育规律研究
    3.1 研究区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
        3.1.1 地质灾害时间分布规律
        3.1.2 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
    3.2 变质岩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
        3.2.1 变质岩区地质灾害类型
        3.2.2 变质岩区地质灾害发育形态规模特征
        3.2.3 变质岩区地质灾害破坏模式
    3.3 变质岩区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3.3.1 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3.3.2 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类型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3.3.3 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3.3.4 坡体结构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3.3.5 气象水文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3.3.6 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变质岩工程特性研究
    4.1 变质岩微观性质研究
        4.1.1 薄片鉴定
        4.1.2 粉晶X射线衍射试验
        4.1.3 电镜扫描
    4.2 变质岩物理性质研究
        4.2.1 变质岩基本物理性质
        4.2.2 变质岩波速特征
    4.3 变质岩力学性质和破坏机理研究
        4.3.1 现场针贯入试验
        4.3.2 现场点荷载试验
        4.3.3 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
        4.3.4 巴西劈裂试验
    4.4 变质岩水理性质研究
        4.4.1 水解试验
        4.4.2 膨胀性试验
        4.4.3 耐崩解性试验
        4.4.4 吸水软化性试验
        4.4.5 自然条件下变质岩强度劣化试验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典型变质岩滑坡灾害成因机理研究
    5.1 顺层滑动破坏滑坡:谷竹高速公路滑坡
        5.1.1 地理位置
        5.1.2 地质环境
        5.1.3 滑坡特征
        5.1.4 变形特征
        5.1.5 成因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5.2 切层滑动破坏滑坡:桃子垭滑坡
        5.2.1 地理位置
        5.2.2 地质环境
        5.2.3 滑坡特征
        5.2.4 变形特征
        5.2.5 成因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5.3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变质岩工程特性与地质灾害成生关系分析
    6.1 变质岩易风化为地质灾害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6.1.1 变质岩工程特性与风化机理分析
        6.1.2 风化作用对变质岩边坡的影响
        6.1.3 变质岩风化层边坡地质灾害多发
    6.2 变质岩光滑的片(板)理面导致顺层滑坡高易发
    6.3 变质岩强度低易软化导致岩质滑坡崩塌多发
    6.4 变质岩片(板)理面分布影响地质灾害破坏模式
    6.5 本章小节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水库大坝的防恐安全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项目背景
        1.1.1 大坝安全防护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水库大坝安全研究现状
        1.2.1 新形势下恐怖活动、新式武器对水库大坝安全的威胁
        1.2.2 战时水库大坝的安全防护问题
        1.2.3 水库大坝的反恐安全问题
    1.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国内外水库大坝反恐安全措施调研
    2.1 国外水库大坝的反恐安全措施调研(美国)
        2.1.1 美国大坝安全管理法规
        2.1.2 FEMA水库大坝安全防护管理
        2.1.3 FERC水库大坝安全防护管理
        2.1.4 USACE水库大坝安全防护管理
        2.1.5 美国对危险品的运输管理
        2.1.6 MORRIS SHEPPARD大坝保安系统
    2.2 国内水库大坝反恐安全进展
    2.3 综合分析比较与建议
第三章 非自然因素下水库大坝安全风险与易损性分级方法研究
    3.1 概述
    3.2 大坝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3.3 非自然因素下水库大坝安全风险与易损性等级划分
        3.3.1 水库大坝的安全等级划分
        3.3.2 大坝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3.4 层次分析法
    3.5 RAM-D法
    3.6 FERC DAMSVR法
    3.7 风险与易损性等级方法评述与建议
第四章 层次分析法评价大坝安全风险
    4.1 层次分析法
    4.2 评价水库大坝安全风险等级的因素
        4.2.1. 水库大坝概况
        4.2.2 恐怖袭击相关因素
        4.2.3 溃坝后果
    4.3 层次分析法分析水库大坝的安全风险
        4.3.1 水库大坝防恐安全风险评价结构图
        4.3.2 构造判断矩阵
第五章 工程实例
    5.1 水库概况
    5.2 对各因素分析打分
        5.2.1 水库大坝概况
        5.2.2 恐怖袭击相关因素
        5.2.3 溃坝后果
    5.3 层次分析法评价石砭峪水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水库溢洪道改建工程爆破振动对大坝安全影响的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爆破参数
3 测试系统及设备
4 测点布置
5 监测成果
6 爆破振动效应影响分析
    6.1 振动历程及峰值分析[4]
    6.2 振动频率分析
7 结 论

(5)重大城市引水工程地质灾害及环境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与方法
第二章 南水北调北京PCCP段环境地质条件
    2.1 工程概况
        2.1.1 工程简介
        2.1.2 工程的意义及难度
    2.2 研究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状况
    2.3 区域地质概况
        2.3.1 区域地貌特征
        2.3.2 地层岩性
        2.3.3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2.3.4 活动断裂及稳定性
        2.3.5 新构造与地震
        2.3.6 区域地质灾害与不良地质现象
    2.4 工程地质条件
        2.4.1 地形地貌
        2.4.2 岩土体类型及工程特性
        2.4.3 水文地质条件
    2.5 人类工程活动
    2.6 小结
第三章 线性引水工程地质灾害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3.1 地质灾害研究的基础理论
        3.1.1 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3.1.2 地质灾害的基本特性
        3.1.3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3.2 评价的依据与技术标准
    3.3 地质灾害评价方法
    3.4 线性引水工程地质灾害评价体系
        3.4.1 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3.4.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3.5 GIS集成开发环境
        3.5.1 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3.5.2 GIS集成开发过程及方法
    3.6 GIS评价机理方法
    3.7 小结
第四章 沿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4.1 地质灾害的分布区域
    4.2 线性工程地质灾害的特点与发育规律
        4.2.1 线性工程地质灾害的特点
        4.2.2 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
    4.3 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特征
        4.3.1 施工沿线主要地质灾害及物理地质现象
        4.3.2 典型地质灾害特征
    4.4 形成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
        4.4.1 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
        4.4.2 典型地质灾害主要制约影响因素
    4.5 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危害
        4.5.1 地质灾害对线性工程的危害
        4.5.2 对本工程的危害
    4.6 小结
第五章 水岩相互作用下地质灾害致灾机制与环境效应
    5.1 水岩相互作用耦合力学机制及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5.1.1 水岩相互作用耦合力学机制
        5.1.2 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5.2 施工沿线不同灾害体致灾机制
    5.3 边坡破坏致灾机理及数值模拟
        5.3.1 边坡变形破坏的机理
        5.3.2 突变理论对边坡稳定适用分析
        5.3.3 边坡稳定数值模拟分析
        5.3.4 水对边坡破坏的数值模拟分析
    5.4 水、土的腐蚀性分析
        5.4.1 管道防腐蚀机理
        5.4.2 水的腐蚀性
        5.4.3 土的腐蚀性
    5.5 城市引水隧洞不良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
        5.5.1 岩质隧洞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5.5.2 城市松散层大口径引水隧洞的工程地质问题
        5.5.3 隧洞施工超前地质预报
    5.6 城市地面构筑物和埋地设施的安全
        5.6.1 地面构筑物的安全
        5.6.2 与拟建管道交叉建构筑物的处理
        5.6.3 埋地设施的安全保护
    5.7 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5.7.1 施工降水引起的地质问题
        5.7.2 水土流失
        5.7.3 施工爆破
        5.7.4 文物古迹的保护
        5.7.5 城市受水综合环境效应
    5.8 小结
第六章 南水北调北京PCCP段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与防治对策
    6.1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概述
        6.1.1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概念
        6.1.2 我国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情况
    6.2 线性引水工程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6.2.1 灾害风险鉴别评价
        6.2.2 引水渠道“三道防线”防范管理
        6.2.3 水源工程保护区及防范
    6.3 施工沿线典型地质灾害的防治
        6.3.1 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
        6.3.2 边坡破坏防治
        6.3.3 地面塌陷变形防治
        6.3.4 岩溶塌陷防治
        6.3.5 泥石流灾害防治
        6.3.6 隧洞坍塌及突水的防治
    6.4 沿线不良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环境问题的处理
        6.4.1 工程管道基础的保护处理
        6.4.2 软弱地基处理
        6.4.3 特殊土地基的处理
        6.4.4 工程环境地质问题处理
    6.5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建设
        6.5.1 灾害防治管理阶段
        6.5.2 防灾减灾综合体系建设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与认识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着作
相关获奖项目

(9)溢洪道堰面爆破拆除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简介
2 施工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3 爆破试验参数
4 安全防护措施
    4.1 对飞石的防护
    4.2 降低爆破震动的措施
5 安全控制标准
6 测试结果与分析
7 结 论

四、黄壁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爆破振动效应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花盆地岩溶塌陷多参数监测预警与风险防控[D]. 蒙彦. 中国地质大学, 2020(03)
  • [2]堵河流域变质岩工程特性与地质灾害成生关系研究[D]. 李志刚. 中国地质大学, 2017(01)
  • [3]水库大坝的防恐安全风险评价[D]. 王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10)
  • [4]水库溢洪道改建工程爆破振动对大坝安全影响的监测分析[J]. 刘超英,葛双成. 浙江水利科技, 2011(03)
  • [5]重大城市引水工程地质灾害及环境效应研究[D]. 叶思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1(01)
  • [6]岩土工程研究50年回顾[J]. 蒋国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8(04)
  • [7]王快水库溢洪道开挖结合堆石坝石料开采技术[J]. 陈俊田,郝明,王炳恒,张戈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7(05)
  • [8]东石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溢流堰面拆除及质量控制[J]. 张世宝,刘东国,刘桂梅.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7(03)
  • [9]溢洪道堰面爆破拆除技术[J]. 刘治峰,吕兴波,张永哲. 工程爆破, 2005(01)
  • [10]黄壁庄水库溢洪道开挖爆破震动影响分析[J]. 刘治峰,郭永为,张永哲. 工程爆破, 2004(04)

标签:;  ;  ;  ;  ;  

黄壁庄水库加固工程爆破振动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