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对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的影响

百草枯对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的影响

一、百草枯对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韩英杰[1](2021)在《人参皂苷Rg3对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小鼠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文中提出人参是药食同源植物,使用历史悠久,主要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人参皂苷Rg3是从人参中提取的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及保护神经等作用。鱼藤酮天然存在于金银花属和鱼腥草属植物根部,是一种常用杀虫剂,脂溶性强,可自由透过生物膜及血脑屏障。研究表明,啮齿类动物长期暴露于鱼藤酮出现了与帕金森病相似的运动功能障碍、病理特征。帕金森病是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并且生活于农村比生活于城市的人患帕金森病的风险更高,可能与包括杀虫剂在内的环境因素有关。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的当下,发现治疗或预防帕金森病的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明确人参皂苷Rg3对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小鼠的神经功能是否具有保护作用。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3 5 mg/kg组、人参皂苷Rg3 10 mg/kg组、人参皂苷Rg3 20 mg/kg组。每天早上8:00,人参皂苷Rg3干预组小鼠灌胃给予相应浓度的人参皂苷Rg3,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0.5%CMC-Na。1小时后,除对照组(灌胃给予0.5%CMC-Na)外,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3干预组小鼠灌胃给予鱼藤酮(30 mg/kg),连续6周。每周进行1次行为学测试,包括爬杆、转棒以及旷场实验(鱼藤酮给予2小时后开始),记录小鼠运动能力的变化。末次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及多巴胺神经纤维的损伤;液相-质谱联用测定小鼠纹状体多巴胺神经递质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黑质总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黑质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CLM)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给予鱼藤酮1周,模型组小鼠运动总路程缩短,平均运动速度降低(P<0.01);给予鱼藤酮2周,模型组小鼠爬杆时间明显延长(P<0.01);给予鱼藤酮4周,模型组小鼠在棒停留时间显着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予人参皂苷Rg3 2周,人参皂苷Rg3干预组小鼠爬杆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给予人参皂苷Rg3 5周,人参皂苷Rg3干预组小鼠在棒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给予人参皂苷Rg3 4周,人参皂苷Rg3干预(10、20 mg/kg)组小鼠运动总路程显着增加,平均运动速度显着升高(P<0.05或P<0.01);给予人参皂苷Rg3 6周,人参皂苷Rg3 5 mg/kg组小鼠运动总路程显着增加,平均运动速度显着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量显着减少(P<0.01);纹状体内多巴胺神经纤维密度显着降低(P<0.01);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显着减少(P<0.01);黑质活性氧水平明显增高(P<0.01);黑质GCLC,GCLM蛋白表达显着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3干预组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量明显增高(P<0.01);纹状体内多巴胺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增高(P<0.01);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明显增加(P<0.01);黑质活性氧水平显着降低(P<0.01);黑质GCLC,GCLM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人参皂苷Rg3可改善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小鼠的运动功能障碍,减轻中枢多巴胺能神经系统损伤,保护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而抗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李大伟[2](2021)在《人参皂苷Rb1抑制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患者以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及姿势障碍为主要运动症状,并伴有睡眠行为异常、抑郁、便秘、嗅觉减退等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以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 compacta,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及死亡为主要病理表现,并伴有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递质降低的生化改变。近年来,小胶质细胞所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在PD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研究证实多巴胺能神经元容易受到炎症反应的侵袭,帕金森病患者的尸检结果和PET影像结果均显示黑质(substantianigra,SN)区有大量反应性小胶质细胞,提示帕金森病的发病和炎症反应关系密切。因此通过药物抑制炎症反应实现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新策略。人参皂苷Rb1(GRb1)是人参的主要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营养和保护作用。研究发现,GRb1能对抗Aβ淀粉样肽和α-突触核蛋白导致的神经元损伤以及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引起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这些研究提示GRb1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神经保护剂,包括帕金森病。而且最近的研究证明GRb1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部分归因于其抗炎作用。体外实验证实,GRb1可以减轻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N9小胶质细胞、RAW264.7巨噬细胞、EOC20小胶质细胞和BV2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体内研究发现,GRb1可抑制LPS诱导的小鼠皮质和海马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明显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但在帕金森病炎症模型中,GRb1能否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保护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目前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第一部分将LPS注射于Wistar雄性大鼠的一侧黑质区,制备PD大鼠炎症模型,从整体水平探讨GRb1能否通过其抗炎作用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另外,GRb1其抗炎作用的靶点,目前也尚不明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receptor,IGF-1R)在大脑皮层、海马、中脑等脑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上广泛表达。研究表明,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阶段,IGF-1R介导的信号途径不仅促进神经生长发育、细胞的增殖分化,还参与抑制神经炎症,修复神经再生。而且研究证明,与GRb1有相似化学结构的人参皂苷Rg1可以通过IGF-1R抑制BV2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由此我们提出,GRb1是否也能够通过IGF-1R抑制BV2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本研究第二部分应用LPS作用于BV2小胶质细胞建立炎症模型,从离体细胞水平探讨IGF-1R在GRb1抗炎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本研究以期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有益的思路,并为帕金森病发掘具有潜在临床价值的前药。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人参皂苷Rb1抑制脂多糖诱导的PD大鼠炎症反应保护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将Wistar雄性大鼠分为4组:(1)对照组(Control);(2)GRb1组;(3)LPS模型组;(4)GRb1+LPS组,采用LPS单侧注射于黑质部建立PD大鼠炎症模型。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腹腔注射,注射后5 min开始记录大鼠旋转的总圈数;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大鼠纹状体(striatum,Str)内DA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和二羟基苯乙酸(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的含量变化;免疫组化实验观察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受损情况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黑质内炎症介质TNF-α、IL-1β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黑质内TH蛋白、Iba蛋白表达的变化;炎性因子COX-2、iNOS的表达以及炎症相关NF-κB信号通路中IκB、磷酸化IκB,IKK p65、磷酸化IKK p65的表达。第二部分人参皂苷Rb1通过IGF-1R对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常规培养BV2小胶质细胞,当细胞融合度达80%~90%时,人参皂苷Rb1(1,10,20,50 μM)预处理BV2细胞1 h,加入LPS共同作用6h,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113 mRNA的表达,筛选人参皂苷Rb1的最佳作用浓度。在有或无JB-1(1μg/ml)作用的情况下,人参皂苷Rb1(10μM)预处理BV2细胞1 h,再加入LPS共同作用0.5 h,6h或24 h,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炎性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探究GRb1通过IGF-1R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研究结果第一部分人参皂苷Rb1抑制脂多糖诱导的PD大鼠炎症反应保护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1.LPS组,APO诱导的大鼠旋转圈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GRb1保护组(20 mg/kg,腹腔注射)大鼠旋转圈数与LPS组相比明显减少(P<0.001);GRb1单用组大鼠无明显的旋转行为。2.HPLC显示,LPS组大鼠损伤侧纹状体内的DA及其代谢产物HVA、DOPAC含量比对照组含量显着减少(P<0.001);GRb1保护组大鼠Str损伤侧DA、HVA和DOPAC含量均显着增高,与LPS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GRb1单用组上述三种物质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3.LPS注射于黑质导致大鼠损伤侧黑质内TH阳性神经元数目与未损伤侧相比明显减少;同时损伤侧TH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降低(P<0.001);GRb1保护组大鼠黑质损伤侧TH阳性神经元数目及TH蛋白含量与LPS组损伤侧相比均明显升高(P<0.001);而GRb1单用药组大鼠TH阳性神经元数目、TH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同时LPS组大鼠黑质损伤侧的小胶质细胞表现为过度激活状态,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较数目显着增多(P<0.001);GRb1给药保护能明显减轻黑质损伤侧被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数目及活化的程度(P<0.01);GRb1单用对小胶质细胞无明显激活作用(P>0.05)。4.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显示,LPS组大鼠损伤侧黑质内TNF-α和IL-1β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GRb1能显着抑制LPS组大鼠损伤侧黑质内TNF-α和IL-1β的表达(P<0.01);单用GRb1组TNF-α和IL-1β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LPS组大鼠损伤侧黑质内iNOS和COX-2蛋白表达均显着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GRbl保护组大鼠损伤侧黑质内iNOS、COX-2蛋白表达与LPS组损伤侧相比显着降低(P<0.05)。LPS组损伤侧黑质内IκB和IK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升高(P<0.001);给予GRb1处理后,可拮抗LPS诱导的上述两种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升高(P<0.05)。第二部分人参皂苷Rb1通过IGF-1R对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1.LPS组TNF-α、IL-1β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P<0.001)。不同浓度的GRb1(1、10、20、50μM)能降低LPS诱导的TNFα IL-1βmRNA水平的升高,10μM GRb1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P<0.05,P<0.01),在后续实验中用10μM GRb1进行机制研究。2.GRb1在基因水平能显着抑制LPS诱导的TNF-α、IL-1β表达水平的升高(P<0.01),JB-1可阻断GRb1的此保护作用(P<0.05)。3.GRb1能显着抑制LPS诱导的COX-2、iNOS炎性蛋白表达的增加(P<0.01),JB-1可阻断GRb1的此保护作用(P<0.05)。4.LPS组IκB、IK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亦明显增加(P<0.01);GRb1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IκB、IKK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升高(P<0.01);JB-1可阻断GRb1的此保护作用(P<0.05,P<0.01)。结论GRb1通过抑制以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为特征的神经炎症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GRb1通过IGF-1R减少NF-κB信号通路激活导致的促炎介质释放对神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起抑制作用。这些数据为GRb1在帕金森病(PD)的前瞻性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孟卓[3](2021)在《DDC在MPTP/p诱导的进行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中脑黑质中的表达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丧失为特征的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会导致脑内合成的多巴胺大量减少,从而致使机体出现一系列的运动和非运动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DDC)作为多巴胺合成过程中重要的限速酶,在PD的发病和治疗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目的:通过建立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丙磺舒(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probenecid,MPTP/p)诱导的进行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探究、验证DDC在进行性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中的动态表达变化,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帕金森病的致病机制,探索出临床诊断和治疗帕金森病更加快捷高效的方法。方法:1.选用12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PTP/p模型组,MPTP/p模型组小鼠按照100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丙磺舒溶液,半小时后按照25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MPTP,每3.5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10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在造模过程中,我们选取造模前、造模第3、6、10次四个时间点分别对两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嗅觉和平衡木贯穿实验),用以评价小鼠的运动与非运动功能变化。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小鼠黑质中TH蛋白的表达量变化,评估模型制备情况。2.根据实验前期对特定时间点(0、3、6、10次后)小鼠中脑黑质组织进行的转录组测序[1],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模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趋势分析,筛选出在多巴胺合成与转运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DDC基因,结合其上下游差异基因的表达变化,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揭示DDC在PD模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并进一步利用STRING(https://www.string-db.org/)构建蛋白网络互作关系。最后我们基于已发表的小鼠黑质区单细胞转录组数据(DropViz,http://dropviz.org/),对这些基因所在的细胞群进行了定位。3.选取造模前、造模第3、6、10次4个时间点,分别获取对照组小鼠及MPTP/p模型组小鼠的中脑黑质组织,利用qRT-PCR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DDC在黑质中mRNA的表达变化。利用免疫荧光双标检测不同时间点两组小鼠TH和DDC在中脑黑质中的定位及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不同时间点两组小鼠DDC在纹状体中的动态表达变化。结果:1.通过行为学结果分析显示,随着造模次数的增加,小鼠非运动和运动症状,即嗅觉和平衡协调能力均逐渐降低,且在造模3、6、10次后PD小鼠行为学指标显着性下降(p<0.05)。2.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随着造模次数的增加,TH蛋白的表达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且在造模10次后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均表明MPTP/p诱导的进行性PD小鼠模型的成功建立。3.通过前期对小鼠中脑黑质测序结果中模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进一步挖掘,功能富集、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涉及多巴胺合成、转运、代谢相关的基因,如DDC、TH、DAT、VMAT2,表达变化趋势呈现先上调(造模3次)再逐渐下调(造模6、10次)。其中DDC作为多巴胺合成过程中重要的限速酶,与以上基因协同引起PD模型小鼠的神经退变过程。小鼠黑质区单细胞数据分析结果显示,Ddc主要分布在多巴胺能神经元中。4.通过qRT-PCR检测并验证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中Ddc与正常组小鼠对比,在造模的6次和10次后出现了显着性的下降,该结果与前期测序结果基本一致。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在黑质中DDC与TH主要表达于神经元的胞质和突起中,且二者之间存在共定位,在造模过程中,DDC与TH的阳性细胞数量均逐渐减少,且在造模的6次和10次后与对照组小鼠对比有显着性差异。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在造模过程中,纹状体内DDC阳性信号逐渐减少,在造模的6次、10次后出现显着性差异。结论:1.建立了可靠的MPTP/p诱导的进行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2.通过qRT-PCR、免疫荧光染色对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的DDC、TH表达验证,与测序变化趋势结果相符;免疫荧光染色和单细胞数据显示,DDC在小鼠中脑黑质中主要分布于多巴胺神经元中。3.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验证DDC在纹状体的表达随造模次数增加逐渐减少。其通过黑质-纹状体通路最终影响多巴胺的合成转运,导致运动功能受损,是出现PD样症状的关键因素。4.DDC通过影响中脑多巴胺的合成、转运、代谢,与TH、DAT、VMAT2等协同参与PD模型小鼠的神经退变过程。

田甜[4](2021)在《百草枯通过α-synuclein介导CD11b/PI3K/NOX2通路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百草枯(PQ)腹腔注射小鼠构建PD样模型,首先观察PQ对小鼠神经行为学及DA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其次探讨α-Synuclein通过CD11b/PI3K通路调控NOX2在PQ诱导小胶质细胞异常激活中的作用机制。最后讨论牛磺酸(Tau)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对PQ诱导的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为环境化学物PQ诱导的PD分子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PD样小鼠模型建立:选用48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PQ染毒组(n=36)。染毒组小鼠每周腹腔注射15 mg/kg PQ两次,对照组注射同等容量0.9%Saline,连续注射8周。2.Tau保护模型建立:选用48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腹腔注射等容量0.9%Saline;Tau对照组(Tau):腹腔注射150 mg/kg Tau;PQ染毒组(PQ):腹腔注射15 mg/kg PQ;Tau干预组(Tau+PQ):注射PQ前1 h腹腔注射150mg/kg Tau。每组12只小鼠,每周注射2次,连续注射8周。3.神经行为学观察:每周记录一次小鼠体重。观察各组小鼠的精神状态等一般行为变化。于末次给药后第二天取各组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测试。首先采用爬杆实验和步态测量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和步态改变,然后采用旷场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测试各组小鼠的认知和学习记忆能力,最后采用悬尾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各组小鼠的抑郁和焦虑样行为。4.尼氏染色分析:制备中脑组织石蜡切片,检测黑质区神经元尼氏体数量及形态变化。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分析:观察黑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元核Neu N、DA能神经元TH的形态及数量变化;检测小胶质细胞Iba-1的活化水平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表达水平。6.免疫荧光双标染色(IF)分析:检测黑质区α-syn与TH的共表达情况以及黑质区Iba-1与TH的共表达情况。7.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测定中脑神经元核Neu N、DA能神经元TH、Iba-1、α-syn、纹状体区DA转运蛋白DAT、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HMGB1、i NOS)和信号通路关键蛋白CD11b、PI3K、PDK1、AKT、p-AKT以及细胞质和细胞膜中P47phox的蛋白表达变化。8.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HE)分析:测定黑质区ROS的表达水平。结果(一)百草枯通过α-Synuclein介导CD11b/PI3K通路调控NOX2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机制1.各组小鼠体重及一般行为变化:对照组小鼠在实验过程中一般情况良好。染毒组小鼠腹腔注射PQ后未立即出现明显行为学变化。但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出现毛发干燥杂乱、逃避反应慢。个别小鼠出现歪头、后背上弓、静止性震颤等症状。各组小鼠体重均呈稳步上升趋势,变化无明显差异。2.PQ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步态分析结果显示,PQ染毒组小鼠的步长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但步距逐渐减小,尤其染毒8周组变化最为明显(P<0.05)。爬杆实验结果显示,6周和8周染毒组小鼠的爬杆时间较对照组有增加趋势(P<0.05)。3.PQ对小鼠认知、记忆能力的影响:旷场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小鼠的移动距离减少,中央区域停留时间降低(P<0.05)。新物体识别实验中,随着染毒时间和剂量的增加,染毒组小鼠对新物体的触碰时间和次数均呈时间依赖性减少(P<0.05)。4.PQ对小鼠情绪的影响:悬尾实验结果显示,小鼠悬尾不动时间较对照组呈逐渐增加趋势(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PQ染毒组小鼠进入开放臂的时间和次数较对照组呈逐渐减少趋势(P<0.05)。5.PQ对小鼠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的损伤效应:尼氏染色结果显示,PQ染毒组黑质区尼氏体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IHC显示,PQ染毒组黑质区神经元胞体缩小、轴突纤维散乱、突起末端出现断裂,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纹状体中DA神经元的轴突纤维阳性表达量也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小鼠中脑神经元核Neu N、DA能神经元TH以及纹状体DA转运蛋白DAT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随PQ染毒时间的增加而降低(P<0.05)。6.PQ对α-synuclein表达水平的影响:IHC结果显示,PQ染毒组小鼠黑质区出现α-syn逐渐聚集增多,阳性染色呈棕黄色,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呈增高趋势,尤其在染毒8周时最为明显。IF观察到PQ染组小鼠黑质区仅可见少量、稀疏的TH神经元(红色),染色强度明显减弱并伴随α-syn沉积(绿色),且α-syn荧光强度明显增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Q染毒组小鼠中脑组织中二聚体和寡聚体形式的α-syn及S129-p-α-syn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0.05)。7.PQ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和M1极化的影响:IHC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小鼠黑质区和纹状体区小胶质细胞Iba-1随染毒时间增加呈胞体增大,突触变短、增粗,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IF观察到,PQ染毒组小鼠神经元TH明显丢失(绿色),分布稀疏散乱,荧光信号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同时,小胶质细胞Iba-1的荧光信号逐渐增强(红色)。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Q染毒组小胶质细胞Iba-1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HMGB1、i NOS的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8.PQ对CD11b/PI3K/NOX2通路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Q染毒组信号通路中的膜识别受体CD11b以及信号传递的关键蛋白PI3K、PDK1、p-AKT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表现在PQ染毒8周组升高最为明显;而PQ染毒后,胞膜中的P47phox蛋白相对表达较对照组增高,而胞质中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DHE结果显示,PQ染毒组黑质区ROS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牛磺酸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在百草枯介导的神经炎症中的保护作用1.各组小鼠体重及一般行为变化:PQ染毒组小鼠毛发干燥杂乱、行动减少、对外界刺激不自主竖毛、逃避反应慢,个别小鼠出现歪头、竖尾等症状。对照组及Tau干预组小鼠未见明显行为变化。各组小鼠平均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2.Tau对PQ诱导的PD样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步态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小鼠步距减少(P<0.05);Tau干预组小鼠较PQ染毒组步距明显增加(P<0.05)。爬杆实验结果显示,PQ染毒组小鼠的爬杆时间较对照组增加(P<0.05);Tau干预组小鼠爬杆时间较PQ染毒组减少(P<0.05)。3.Tau对PQ诱导的PD样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旷场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小鼠的移动距离降低,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减少(P<0.05);与PQ染毒组比较,Tau干预组小鼠移动距离和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新物体识别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小鼠识别新物体时间出现减少的趋势(P<0.05),而Tau干预组小鼠识别新物体的时间较染毒组明显增加(P<0.05)。4.Tau对PQ诱导的PD样小鼠情绪的影响:悬尾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小鼠的悬尾不动时间增加,Tau干预组小鼠的悬尾不动时间较染毒组减少。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PQ染毒组小鼠开放臂停留时间及次数较对照组均减少(P<0.05)。Tau干预组小鼠开放臂停留时间和次数较染毒组均增加(P<0.05)。5.Tau对PQ诱导的PD样小鼠黑质、纹状体神经元的影响:IHC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小鼠黑质区大部分神经元胞体轮廓不清晰、轴突消失,Neu N和TH阳性细胞数量及轴突纤维阳性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与PQ染毒组比较,Tau干预组小鼠黑质区神经元形态较为完整,呈椭圆或锥体型、胞质染色明显、胞体较大、突起明显、分布密集,Neu N和TH阳性细胞数目及轴突纤维阳性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染毒组小鼠中脑TH、Neu N与纹状体DAT的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Tau干预组TH、Neu N和DAT的蛋白相对表达量较PQ染毒组明显增多(P<0.05)。6.Tau对PQ诱导的PD样小鼠中脑α-synuclein影响:IHC结果显示,PQ染毒组小鼠黑质区出现大量α-syn,阳性染色呈棕黄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PQ染毒组比较,Tau干预组小鼠黑质区α-syn阳性染色明显减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Q染毒组二聚体、寡聚体和S129-p-α-syn的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au干预组二聚体、寡聚体和S129-p-α-syn的蛋白相对表达量较PQ染毒组明显降低(P<0.05)。7.Tau对PQ诱导的PD样小鼠小胶质细胞的影响:IHC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Iba-1阳性染色的小胶质细胞胞体增大、突触增粗,数量增多。而Tau干预组Iba-1阳性染色细胞胞体较小、分布稀疏,阳性细胞数较少(P<0.05)。IF结果与IHC一致,表现为PQ染毒组黑质区神经元核Neu N阳性数量减少、荧光信号降低(绿色),同时,Iba-1荧光信号明显增强(红色)。而Tau干预组Neu N荧光信号较PQ染毒组增强,Iba-1的荧光信号减弱。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小鼠中脑Iba-1蛋白相对表达量增高,而Tau干预组Iba-1的表达较PQ染毒组明显降低(P<0.05)。8.Tau对PQ诱导的PD样小鼠中脑炎症因子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Q染毒组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HMGB1和i NOS的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而Tau干预组IL-6、IL-1β、TNF-α、HMGB1和i NOS的蛋白相对表达量较PQ染毒组均明显降低(P<0.05)。9.Tau对PQ诱导的CD11b/PI3K/NOX2通路激活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Q染毒组CD11b、PI3K、PDK1、p-AKT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高。细胞质中的P47phox表达量降低,细胞膜中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而Tau干预组中CD11b、PI3K、PDK-1、p-AK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PQ染毒组均明显降低,同时胞质中的P47phox表达量升高,胞膜中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DHE显示,PQ染毒组ROS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呈增高趋势,而Tau干预组ROS表达较PQ染毒组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1.PQ通过诱导病理性α-synuclein聚集激活CD11b/PI3K/NOX2通路,介导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引发活性氧和炎性因子释放失控,损伤DA能神经元,诱导小鼠出现抑郁、焦虑、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2.Tau通过抑制CD11b/PI3K/NOX2通路的激活,下调小胶质细胞M1型标志蛋白,有效减少PQ诱导的DA能神经元损伤和α-syn聚集,改善了PD样小鼠的情绪、运动及认知功能。

刘自华[5](2020)在《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对帕金森病保护效应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神经炎症、神经兴奋性毒性、基因突变和错误的蛋白折叠等多种因素可以引起PD。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是其典型的病理特征,然而,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引发PD的主要因素,因此,抗氧化是治疗PD的重要方法之一。硫氧还蛋白系统是由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组成,是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系统,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1)是硫氧还蛋白系统的主要成员。因此,本论文过表达TR1,研究其对PD的保护效应。方法:采用PD的动物和细胞模型,构建过表达TR1载体。采用转录组测序、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抗氧化活性、western blotting、行为学、实时定量PCR检测过表达TR1对PD的保护效应。动物试验:A53T小鼠(3月龄)在黑质致密部每侧注射2μl连接有TR1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饲养7个月后,通过行为学测试,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在麻醉条件下,脱臼处死小鼠,取中脑组织通过转录组测序、实时定量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β-gal染色方法检测基因、蛋白表达或水平变化。检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或含量的变化。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和MPTP处理组。MPTP组采用腹腔注射MPTP盐酸盐造模(连续注射4次,每次间隔3 h)。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MPTP诱导的PD小鼠中,测定小鼠行为学的变化,以及黑质、纹状体部位氧化损伤的变化。细胞试验:N2a细胞或者PC12细胞过表达TR1(N2a细胞载体是慢病毒,PC12细胞载体是质粒)24 h后,再用MPP+处理48 h,观察细胞的生存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PCR试验检测细胞凋亡、老化、DNA损伤以及信号通路相对应物质的表达变化。结果:根据KEGG富集分析,与WT相比,A53T小鼠抗氧化活性、线粒体相关复合体、细胞损伤、生长、复制、信号传导、酶调节活性、大脑皮层区域、神经元发育和分化调控基因均受到影响。本论文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A53T小鼠与A53T-TR1小鼠比较,氧化还原过程、酶活性调节、细胞死亡、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都有变化。过表达TR1后,小鼠饲养到第10个月,与PD模型A53T小鼠比较,A53T-TR1小鼠抗氧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增加补体水平、增加钙调蛋白数量、减少钙离子在细胞内的蓄积和减少对细胞所造成毒性效应等等,使PD的症状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本论文研究表明,PD模型小鼠中脑部位SNc氧化应激增加,TR1和TH表达减少。PD模型组与WT组(正常组)或者NS组(正常组)比较:小鼠认知能力、嗅觉功能和肌张力下降。TR1在多巴胺能神经元中起着重要的抗氧化作用。因此,在MPP+诱导的细胞模型和A53T转基因小鼠PD动物模型中过表达TR1后,PD小鼠黑质部位神经元细胞凋亡减少,黑质部位细胞生存能力增强;DNA损伤、细胞衰老、ROS和MDA产生减少;T-SOD、GSH的活性或含量增加;TH表达增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嗅觉能力提高。通过N2a细胞模型的免疫荧光染色和电镜结果发现,在PD的细胞模型中,自噬小体出现,线粒体膜电位受到损伤,过表达TR1后,细胞自噬减少,线粒体膜电位有一定程度恢复。TR1过表达可作为PD治疗过程中的一种新的神经保护物质,通过调节GSK-3β、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本研究为P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结论:过表达TR1对PD动物和细胞模型具有保护效应。TR1未来可能成为治疗PD的一种新的靶向蛋白。

闫文勇[6](2020)在《杜仲水提物对百草枯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人们对农作物产量以及害虫防治的需求不断增加,农药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多,但农药、除草剂的使用不当,如过量使用、投毒、误食等,会危害环境生态体系和人们的生命健康。百草枯(paraquat,PQ),学名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是一种由硫酸二甲酯、金属钠、吡啶反应而成的快速非选择性的除草剂,由于其除草范围广,效果好,被誉为农药之王。但是,百草枯对人和动物是具有毒性的,既可以经口进入人体,也可以经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常作为自杀药物使用。百草枯进入人体后会迅速扩散到全身,穿过血脑屏障,损害神经系统,造成神经毒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百草枯长期暴露会增加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在科研上常被用于小鼠帕金森模型的建模。由于百草枯神经中毒机制并不明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百草枯的特效解毒药,百草枯中毒有非常高的致死率。因此,研究百草枯的神经毒性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杜仲(Eucommia ulmoides,EU)又称木棉、石思仙等,是中国特有的药材,具有补肝肾的功效。杜仲提取物含有多种成分,如绿原酸、木质素、黄酮类和环烯醚萜类等成分,在降血压、降血脂、抗骨质疏松以及抗菌抗病毒等方面也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是,尚不清楚杜仲是否具有治疗百草枯神经毒性的功能。本研究首先建立小鼠百草枯中毒模型,然后对小鼠进行杜仲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Bark,WEE)灌胃治疗,并通过Morris水迷宫、Masson染色、免疫荧光染色、Brd U标记、蛋白质印迹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等一系列技术和方法,研究百草枯对小鼠不同脑部区域的神经毒性,以及杜仲水提物对其的保护作用,结果如下:(1)百草枯攻毒后,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通过服用杜仲水提物可以明显缓解这种由百草枯引起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百草枯攻毒导致小鼠的肺部出现炎症、出血和纤维化等症状,进行杜仲水提物治疗后,染毒小鼠的肺部损伤明显好转,出血、炎症等症状均减轻。(2)百草枯神经毒性模型小鼠中,大脑海马区增殖细胞、中间神经元以及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发生明显改变,通过服用杜仲水提物可以提高海马新生细胞、中间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数量。(3)百草枯攻毒后,小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如spinophilin、synaptophysin和PSD95等表达出现异常,服用杜仲水提物后,这些与突触相关的蛋白表达水平趋向正常。(4)百草枯攻毒模型小鼠海马区的炎症和凋亡相关蛋白如NF-κB、ERK、p38和Caspase3等出现表达异常,服用杜仲水提物后,这些异常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挽救。(5)百草枯攻毒后,对小鼠的脑干和纹状体区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该区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和胆碱能神经元收到损伤,神经递质相关蛋白如TH、TPH2、CHAT等均出现表达异常,杜仲水提物治疗后,多巴胺能神经元和胆碱能神经元得到明显的挽救,相关蛋白的含量也得到改善。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发现杜仲水提物对百草枯神经毒性具有治疗作用。

邱朝阳[7](2020)在《水木和宁方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的分析及基于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水木和宁方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对不同亚型患者的疗效差异,同时基于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探讨其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性研究的方法,根据暴露因素(是否接受水木和宁方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为水木和宁方联合美多芭规范治疗,对照组为美多芭规范治疗。根据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将患者分为AR亚型、TD亚型及混合型。收集患者基线一般资料、安全性指标及治疗前后疗效性量表指标包括UPDRS量表、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进行总体疗效评定。实验研究:C57BL/6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建立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帕金森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芭组、水木和宁方15 g/kg、30 g/kg、60 g/kg组。治疗组每天灌胃给药早晚各1次,溶剂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次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后,观察小鼠行为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中脑黑质α-syn、TH表达;WB和RT-PCR方法检测中脑黑质α-syn、TH及UPS相关蛋白E1、Parkin、UCH-L1、ubiquitin蛋白及m RNA表达。结果:临床研究:1.治疗组和对照组纳入病例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疾病病程、伴随疾病、文化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基线特征一致。2.UPDRS评分:两组患者规范治疗后UPD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R亚型治疗组患者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TD亚型患者UPD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AR亚型及TD亚型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总体疗效评定,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AR亚型及TD亚型治疗组患者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5.服用药物治疗期间安全性良好。实验研究:1.模型评价:C57BL/6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中脑黑质TH阳性细胞数降低(P<0.01)伴α-syn阳性表达升高(P<0.01),模型小鼠出现帕金森病运动症状。2.行为学:干预治疗后,水木和宁方15 g/kg、30g/kg、60 g/kg组小鼠行为学较模型组改善(P<0.01)。3.病理:干预治疗后,免疫组化结果示中药各治疗组中脑黑质α-syn蛋白及m RNA表达较模型组减少(P<0.01),TH阳性细胞数及m 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4.UPS通路:水木和宁方治疗后,WB、PCR结果示中药各治疗组中脑黑质TH、UPS相关蛋白E1、Parkin、UCH-L1及ubiquitin蛋白及m 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α-syn蛋白及m 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1.水木和宁方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可以降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而且安全性良好。2.水木和宁方可通过调节UPS功能,促进α-syn的降解,减轻异常聚集的α-syn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改善帕金森病小鼠的运动功能。

李雪莲[8](2020)在《Nesfatin-1抗体诱导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PD)是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症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substantia nigra,SN)致密带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损伤引起的纹状体(striatum,Str)分泌DA的减少。已有研究证明多个脑肠肽与中枢DA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Nesfatin-1是2006年由日本学者Shinsuke Oh-I发现的一种新的脑肠肽,nesfatin-1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抑制进食和调节能量代谢,我们前期研究发现nesfatin-1能拮抗鱼藤酮引起的MES 23.5细胞损伤。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中,nesfatin-1能拮抗1-甲基-4-苯基吡啶阳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llium ion,MPP+)诱导的MES 23.5多巴胺能细胞损伤和MPTP引起的小鼠中脑黑质DA能神经元的损伤,上述作用与nesfatin-1通过C-Raf-ERK信号通路发挥的保护线粒体功能、拮抗细胞凋亡作用有关。研究目的:以上研究证明了外源性nesfatin-1对黑质DA能神经元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文献报道在PD病人血液中nesfatin-1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那么,当中枢神经系统内缺乏nesfatin-1时,是否会引起中脑黑质多巴胺-纹状体系统的损伤呢?研究方法:为阐明nesfatin-1在维持中脑黑质DA能系统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了在小鼠侧脑室注射nesfatin-1抗体引起脑室内nesfatin-1含量下降时,中脑黑质多巴胺-纹状体系统的改变。我们采用8周龄C57BL/6雄鼠,对其实施侧脑室埋管术,再将已埋好管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1)对照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2)Anti-nesfatin-1组:侧脑室注射0.12 mg/m L的nesfatin-1抗体;(3)IgG抗体对照组:侧脑室注射小鼠单克隆IgG1κ抗体,MAB 201;(4)MC4R受体抑制剂组:侧脑室注射黑皮质素4受体(Melanocortin 4 Receptor,MC4R)抑制剂,SHU9119;以上各组小鼠均侧脑室药物注射14天。之后应用爬杆实验检测小鼠的平衡调节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SN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阳性细胞数目的变化;应用辣根过氧化氢酶DAB显色法来检测Str区TH阳性细胞神经纤维数量的变化;应用透射电镜来检测DA能神经元内线粒体数目、长轴长度以及神经元内细胞核形态变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Str区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基苯乙酸(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和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含量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N区caspase-3及p-ERK/GAPDH蛋白比值变化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S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含量。研究结果:1.小鼠侧脑室注射药物前与药物注射14天后比较各组小鼠实验前后体重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Anti-nesfatin-1组、IgG抗体对照组和MC4R受体抑制剂组内小鼠实验前后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2.小鼠侧脑室持续给药14天后,采用爬杆实验来检测各组小鼠平衡调节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的变化,对照组、Anti-nesfatin-1组、IgG抗体对照组、MC4R受体抑制剂组小鼠从杆顶到杆底所用平均时间分别为4.9s、5.2s、5.6s、5.2s,结果显示各组小鼠运动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侧脑室注射nesfatin-1抗体未引起小鼠出现运动障碍。3.小鼠侧脑室持续给药14天后,Anti-nesfatin-1组小鼠SN区TH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与对照组、IgG抗体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23%和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nesfatin-1抗体能够导致小鼠SN区DA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4.通过对Str进行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观察黑质DA神经细胞投射到Str的神经末梢数量是否发生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小鼠侧脑室注射0.12mg/ml Anti-nesfatin-1 14天后,TH+神经末梢纤维的数量明显减少。提示侧脑室注射nesfatin-1抗体能够导致小鼠黑质DA神经细胞投射到Str的神经末梢数量明显减少。5.小鼠侧脑室持续给药14天后,HPLC结果显示,Anti-nesfatin-1组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28%;与IgG抗体对照组相比下降了22%;与MC4R受体抑制剂组相比下降了2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12 mg/mL Anti-nesfatin-1组HV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27%;与IgG抗体对照组相比下降了22%;与MC4R受体抑制剂组相比下降了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nti-nesfatin-1组、IgG抗体对照组和MC4R受体抑制剂组内DOPAC含量之间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显示当中枢神经系统内nesfatin-1含量减少时能够导致小鼠Str区DA及其代谢产物HVA含量明显减少。6.小鼠侧脑室持续给药14天后,通过透射电镜来观察SN区DA能神经元内线粒体数目、长轴长度以及其神经元内细胞核形态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nti-nesfatin-1组线粒体数目下降了54%,线粒体长轴长度减少了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nti-nesfatin-1组DA能神经元内细胞核发生明显皱缩。以上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nesfatin-1抗体能够导致小鼠DA能神经元内线粒体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7.小鼠侧脑室持续给药14天后,与对照组和IgG抗体对照组相比,Anti-nesfatin-1组SN中caspase-3蛋白含量分别升高了57%和1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侧脑室注射nesfatin-1抗体能够导致小鼠SN区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的含量升高,诱发细胞凋亡。8.小鼠侧脑室持续给药14天后,Anti-nesfatin-1组与对照组相比p-ERK/GAPDH的水平升高44%,与IgG抗体对照组相比升高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nesfatin-1抗体能够导致小鼠SN区p-ERK的含量升高。9.小鼠侧脑室持续给药14天后,Anti-nesfatin-1组SN区BDNF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升高了89%,与IgG抗体对照组相比升高了41%,与MC4R受体抑制剂组相比升高了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侧脑室注射nesfatin-1抗体能够导致小鼠SN区BDNF的含量升高,对细胞损伤产生部分代偿反应。结论:与我们前期已发表的研究显示的外部给予nesfatin-1对MPP+和MPTP造成的DA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一致,当侧脑室给予Anti-nesfatin-1,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内nesfatin-1含量降低时,能够诱导小鼠黑质纹状体DA系统的损伤,提示nesfatin-1对维持黑质纹状体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且nesfatin-1可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干预药物之一,对预防和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王艳秋[9](2020)在《淫羊藿苷的控释温敏凝胶经鼻给药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慢性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是继阿尔兹海默症后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缓慢、进行性退化,导致持续的认知和行为障碍。PD是一种家族性和散发性的特异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但具体的发病原因和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左旋多巴仍然是临床上治疗PD的主流药物,主要是通过补充多巴胺的缺乏来改善症状,但不会延缓疾病的进展且长期服用会导致药物疗效降低,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淫羊藿苷(ICAR)是一种从中药淫羊藿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ICAR对PD有效,其机制是对PD动物模型中多巴胺(DA)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其水溶性差,口服利用率低,体内清除速率快,从而制约了ICAR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因此设计新型给药系统十分重要。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新颖的淫羊藿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ICAR/HP-β-CD)给药系统,既可改善ICAR的水溶性,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又能达到药物控释的目的;采用经鼻给药方式,将淫羊藿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组装温度敏感型原位水凝胶(ICAR/HP-β-CD-ATG),可使药物缓慢释放,经鼻入脑达到治疗的靶部位,充分地发挥治疗PD的作用。第一部分,采用饱和水溶液的包合方法,制备ICAR/HP-β-CD,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主-客体分子间的包合比和包合常数,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核磁共振波普分析(1H-NMR)、薄层色谱分析(TLC)方法对包合物的化学和材料学特征进行表征。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制备ICAR/HP-β-CD最优处方为:HP-β-CD浓度为6%、包合时间是4 h,包合温度3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ICAR/HP-β-CD载药率最高为7.99%。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ICAR能够包合于HP-β-CD分子空腔中。第二部分,利用泊洛沙姆的温敏特性,冷法磁力搅拌制备ICAR/HP-β-CD-ATG,通过正交实验,以鼻腔的生理温度为指标,筛选出具有最佳胶凝温度的处方,用与鼻腔环境p H值相同的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进行药物的体外释放研究,通过药物的累积释放量来评价该体系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在温敏自组装的水凝胶(ATG)的处方研究中,根据凝胶的流变学特性确定最优凝胶处方: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的比例为16%:2%。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到24 h时,凝胶的累积释放率可达到98.64±1.08%,表明泊洛沙姆可作为ICAR的良好释放载体。第三部分,实验通过鼻腔给予百草枯(PQ)温敏凝胶建立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通过罗丹明B(RB)标记的ICAR/HP-β-CD-ATG考察温敏凝胶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其代谢情况,分析经鼻给药的药物体内过程。通过开场实验,悬挂实验、爬杆实验、游泳实验研究ICAR对PD小鼠行为能力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考察小鼠脑组织纹状体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运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PD小鼠纹状体中炎症、凋亡、氧化应激相关基因及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情况,运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纹状体中线粒体复合体I的酶活性,运用免疫荧光法考察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情况,运用TUNEL荧光染色法考察PD小鼠黑质中细胞凋亡,探讨ICAR/HP-β-CD-ATG经鼻给药对P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小鼠荧光示踪结果表明ICAR/HP-β-CD-ATG经鼻给药可使药物快速分布于脑组织,并经肝脏和肾脏代谢后排泄出体外。行为学实验表明药物对PD模型小鼠运动能力及认知能力改善具有一定的效果,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表明药物可提高纹状体中DA的浓度,其代谢产物HVA、DOPAC的浓度也相应变化,Real-time RT-PCR实验结果表明药物可通过下调纹状体中炎性因子IL-1β及MCP-1 m RNA表达降低小鼠纹状体中炎症反应,通过上调抗凋亡因子Bcl-2、Bcl-x L m RNA表达及下调促凋亡因子Caspase-3、Bax m RNA表达抑制纹状体中细胞凋亡,通过下调CAT、HO-1 m RNA表达减少PD小鼠模型中氧化应激反应,通过上调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 m RNA表达启动神经重塑。线粒体复合体I酶活性检测表明ICAR可通过增加线粒体复合体I酶的活性缓解PD症状,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表明药物可通过增加TH阳性细胞数量,增加DA分泌改善小鼠PD症状,而阳性对照药L-DOPA可直接增加脑内DA含量,不能增加黑质中TH阳性细胞数量;TUNEL染色实验结果表明药物可通过减少黑质中凋亡细胞数量改善PD模型小鼠症状,而阳性对照药左旋多巴可增加黑质中的细胞凋亡数量。上述结果提示ICAR/HP-β-CD-ATG能够控释淫羊藿苷,并通过经鼻给药的方式将其靶向输送至脑组织,提高了ICAR的生物利用度,发挥较好的PD治疗优势。

张睿[10](2020)在《(R)-左旋沙丁胺醇经鼻给药在大鼠帕金森疾病模型的治疗作用》文中研究指明帕金森病疾病PD为中枢神经性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及原因较多,主要为其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从而造成多巴胺分泌减少。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减退严重,如行走困难并伴有四肢僵直及肌肉震颤,且有反应迟缓、站立不稳等。其病理学特征主要为一种黑质中路易小体的形成。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其致病因素复杂,与环境,有毒物质接触,遗传因素,外部创伤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有关。到目前为止,帕金森的治疗手段较少,主要以口服左旋多巴药物为主。然而,这种疗法长期使用效果将大幅降低,副作用也较大。2017年Mittal等研究人员发现β2受体激动剂可调节α-突出核蛋白,进而抑制路易小体的产生。基于此发现,本团队初步探究了沙丁胺醇优映体左旋沙丁胺醇鼻滴剂用于治疗帕金森疾病的可能性。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建立左旋沙丁胺醇鼻滴剂有关物质及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验证其相关指标:专属性、定量限及检测限、耐用性、线性、回收率等。随后配制左旋沙丁胺醇滴鼻剂并对其进行有关物质及含量的考察。结果均表明两种方法可以准确测量左旋沙丁胺醇鼻滴剂的有关物质及含量,且新配制的三批左旋沙丁胺醇滴鼻剂处方的有关物质及含量检测结果均符合制定的标准。2.使用了新型质谱成像技术DESI-MS研究了经鼻腔和静脉给药的大鼠脑中(R)-沙丁胺醇的空间分布图。鼻腔给药左旋沙丁胺醇的脑部递送效率明显高于静脉注射组。此外,实验表明,DESI-MS是比较和分析不同给药途径给药效果的有效工具。3.本研究所用鱼藤酮诱导的大鼠帕金森模型较为可行,造模组与不造模组有明显的行为学差异,且造模成功的大鼠运动障碍症状基本模拟了帕金森临床特征。运用网格、悬挂、跨步、旷场及斜板实验考察大鼠行为学运动能力。左旋沙丁胺醇表现出对造模成功大鼠的治疗作用,使其运动能力得到改善。此外,鼻腔给药左旋沙丁胺醇的给药途径要优于雾化给药。4.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GFAP、TH及α-Synuclein表达,从病理学角度判断左旋沙丁胺醇对帕金森的潜在治疗作用。并且除了证实沙丁胺醇可以影响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表达来治疗帕金森疾病以外,还发现了其对GFAP和TH的抑制和促进作用。5.通过细胞毒性、蟾蜍粘膜毒性及心率实验,发现左旋沙丁胺醇在3个实验方面皆没有毒性,右旋沙丁胺醇在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在蟾蜍粘膜实验方面则没有表现出毒性。综上所述,左旋沙丁胺醇鼻腔给药相比于静脉注射及雾化给药,具有更好的脑部靶向效率,以及更好的治疗效果。行为学及病理学结果说明左旋沙丁胺醇鼻滴剂对鱼藤酮诱导的大鼠帕金森模型具有治疗作用。细胞、粘膜及心率毒性实验表明,左旋沙丁胺醇鼻滴剂的毒性及刺激性较低。

二、百草枯对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百草枯对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人参皂苷Rg3对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小鼠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前言
    1.1 人参
        1.1.1 人参皂苷Rg3及其生物活性
    1.2 帕金森病
        1.2.1 农药与帕金森病
        1.2.2 帕金森病病理病机
        1.2.3 帕金森病模型
    1.3 实验目的及意义
2 人参皂苷Rg3对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小鼠运动能力的改善作用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实验药品与试剂
        2.1.3 主要实验仪器
        2.1.4 主要药品及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分组及给药
        2.2.2 爬杆实验
        2.2.3 转棒实验
        2.2.4 旷场实验
        2.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人参皂苷Rg3对鱼藤酮诱导PD小鼠体重的影响
        2.3.2 人参皂苷Rg3对鱼藤酮诱导PD小鼠爬杆时间的影响
        2.3.3 人参皂苷Rg3对鱼藤酮诱导PD小鼠在棒时间的影响
        2.3.4 人参皂苷Rg3对鱼藤酮诱导PD小鼠自主活动能力的影响
3 人参皂苷Rg3对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小鼠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机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主要实验仪器
        3.1.3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损伤
        3.2.2 液相-质谱联用检测纹状体多巴胺神经递质含量
        3.2.3 流式细胞术检测黑质总活性氧水平
        3.2.4 Western blot检测黑质GCLC、GCLM表达
        3.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人参皂苷Rg3对鱼藤酮诱导PD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量的影响
        3.3.2 人参皂苷Rg3对鱼藤酮诱导PD小鼠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纤维密度的影响
        3.3.3 人参皂苷Rg3对鱼藤酮诱导PD小鼠纹状体多巴胺水平的影响
        3.3.4 人参皂苷Rg3对鱼藤酮诱导PD小鼠黑质活性氧水平的影响
        3.3.5 人参皂苷Rg3对鱼藤酮诱导PD小鼠黑质GCLC、GCLM表达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2)人参皂苷Rb1抑制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人参皂苷Rb1抑制脂多糖诱导的PD大鼠炎症反应保护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人参皂苷Rbl通过IGF-1R对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帕金森病的神经炎症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英文论文1
英文论文2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DDC在MPTP/p诱导的进行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中脑黑质中的表达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试剂及耗材
        2.1.3 试剂配制
        2.1.4 主要实验仪器
        2.1.5 引物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及PD动物模型的建立
        2.2.2 行为学观察
        2.2.3 行为学测试
        2.2.3.1 小鼠嗅觉行为学测试
        2.2.3.2 小鼠平衡木贯穿测试
        2.2.4 Western blot实验
        2.2.4.1 蛋白质的提取
        2.2.4.2 SDS-PAGE凝胶电泳
        2.2.5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实验
        2.2.5.1 组织获取前准备
        2.2.5.2 小鼠脑组织的获取
        2.2.5.3 组织总RNA的提取
        2.2.5.4 RNA逆转录为cDNA
        2.2.5.5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2.2.6 灌注取脑制备冰冻切片
        2.2.7 免疫荧光染色
        2.2.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2.9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10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行为学观察与测试
        3.1.1 小鼠行为学观察
        3.1.2 小鼠行为学测试
        3.1.2.1 小鼠嗅觉测试实验结果
        3.1.2.2 小鼠平衡木贯穿实验结果
    3.2 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黑质中TH蛋白的表达结果
    3.3 组织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3.4 qRT-PCR验证DDC在黑质中mRNA的表达
    3.5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H与DDC在黑质中的表达定位
    3.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DC在纹状体中的表达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DDC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百草枯通过α-synuclein介导CD11b/PI3K/NOX2通路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PQ通过α-synuclein介导CD11b/PI3K/NOX2 通路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PQ腹腔注射小鼠构建PD样模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节 PQ诱导病理性α-synuclein异常聚集激活小胶质细胞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节 CD11b/PI3K/NOX2 通路在PQ诱导的神经炎症中扮演重要角色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Tau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对PQ诱导的PD样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第一节 Tau对 PQ诱导的PD样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节 Tau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保护DA能神经元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节 Tau通过CD11b/PI3K/NOX2 通路对PQ诱导的神经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α-synuclein 介导的神经炎症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5)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对帕金森病保护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PD的临床症状
    1.2 PD的患病机制
    1.3 PD的模型
    1.4 PD的治疗
    1.5 PD伴随症状
    1.6 硫氧还蛋白系统
    1.7 TR1与PD关系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仪器与设备
    2.3 试剂配制
    2.4 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基因型鉴定
    3.2 转录组测序质控和结果
    3.3 转录组结果分析(A53T组与WT组比较)
    3.4 PD 小鼠模型和细胞模型中 TR1 表达的下调和氧化应激的增加
    3.5 体内外PD模型中TR1 成功过表达
    3.6 转录组结果分析(A53T组与A53T-TR1 组比较)
    3.7 过表达TR1 对PD模型氧化损伤、内质网应激、线粒体自噬和膜电位影响
    3.8 过表达TR1 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3.9 过表达TR1 对PD动物模型的行为学保护效应
    3.10 过表达TR1对PD模型DNA损伤的保护效应
    3.11 过表达TR1 对PD模型老化的影响
    3.12 过表达TR1 通过GSK-3β、NF-κB和 AKT信号通路对PD的保护效应
    3.13 过表达TR1对A53T小鼠和N2a细胞在MPP~+的作用下导致的炎症因子变化的保护效应
    3.14 过表达TR1 对A53T小鼠免疫反应的保护效应
    3.15 过表达TR1对A53T小鼠和N2a细胞在MPP~+的作用下ATP变化的保护效应
    3.16 过表达TR1 对A53T小鼠导致L-钙通道变化的保护效应
    3.17 过表达TR1 对A53T小鼠己糖激酶变化的保护效应
    3.18 转录组分析:PD的动物模型与过表达TR1 比较,UBCH7/8 基因表达增加
    3.19 转录组分析:PD小鼠模型与A53T-TR1 模型比较NADPH表达量下降
    3.20 转录组分析:PD的动物模型与过表达TR1 比较,PLA基因表达降低.
    3.21 N2a细胞过表达TR1 后,蛋白PRM试验部分结果
    3.22 PD的体内外模型中,过表达TR1 前后作用的网络图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过表达TR1对PD模型氧化损伤的影响
    4.2 过表达TR1对PD模型DNA损伤的影响
    4.3 过表达TR1 对PD模型行为变化的影响
    4.4 过表达TR1 对PD模型老化的影响
    4.5 过表达TR1 对PD模型凋亡的影响
    4.6 过表达TR1 对PD模型炎症和补体相关因子影响
    4.7 过表达TR1对PD模型ATP合成和NADPH的影响
    4.8 过表达TR1 对PD模型糖代谢的影响
    4.9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杜仲水提物对百草枯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百草枯简介与神经系统疾病
        1.1 百草枯流行病学及药动学
        1.2 百草枯的中毒机制
        1.3 百草枯的临床治疗研究
        1.3.1 体外清除
        1.3.2 抗氧化治疗
        1.3.3 铁螯合疗法
        1.3.4 支持疗法
        1.3.5 免疫抑制剂疗法
        1.3.6 其它疗法研究
        1.4 百草枯的神经毒性
        1.5 百草枯与帕金森氏病
    第二章 杜仲的成分及药用价值研究
        2.1 杜仲的主要成分
        2.2 杜仲的药用价值
实验研究
    第三章 杜仲水提物对百草枯攻毒小鼠学习记忆的保护作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化学试剂及试剂盒
        3.1.2 仪器设备
        3.1.3 实验动物
        3.1.4 实验设计
        3.1.5 H&E染色
        3.1.6 Masson染色
        3.1.7 Morris水迷宫实验
        3.1.8 数据处理分析
        3.2 实验结果
        3.2.1 杜仲水提物对攻毒小鼠体重和脑重的影响研究
        3.2.2 杜仲水提物对百草枯攻毒小鼠肺部损伤的保护作用
        3.2.3 杜仲水提物对百草枯攻毒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仲水提物对百草枯造成的小鼠海马损伤的保护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化学试剂及试剂盒
        4.1.2 主要抗体
        4.1.3 实验动物
        4.1.4 BrdU注射
        4.1.5 动物组织取材处理
        4.1.6 免疫荧光化学染色
        4.1.7 蛋白质印迹实验
        4.1.8 GFAP+胶质细胞的分类统计
        4.1.9 数据处理分析
        4.2 实验结果分析
        4.2.1 杜仲水提物可以增加百草枯攻毒小鼠海马区增殖细胞的数量
        4.2.2 杜仲水提物对百草枯攻毒小鼠海马中间神经元的影响
        4.2.3 杜仲水提物对百草枯攻毒小鼠海马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
        4.2.4 杜仲水提物对百草枯攻毒小鼠海马神经突触的保护作用
        4.2.5 杜仲水提物对百草枯攻毒小鼠海马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4.2.6 杜仲水提物可以降低百草枯引起的小鼠海马炎性作用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杜仲水提物对百草枯攻毒小鼠脑干纹状体的治疗作用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化学试剂及试剂盒
        5.1.2 主要抗体
        5.1.3 仪器设备
        5.1.4 动物组织取材
        5.1.5 免疫组织荧光化学
        5.1.6 蛋白质印迹
        4.1.5 DAB染色
        4.1.4 实验动物
        5.2 实验结果分析
        5.2.1 杜仲水提物对百草枯攻毒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5.2.2 杜仲水提物对百草枯攻毒小鼠纹状体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5.3 讨论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水木和宁方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的分析及基于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水木和宁方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的分析
    资料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收集整理资料
        2.3 质量控制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 临床一般资料及基线特征
        1.1 性别
        1.2 年龄
        1.3 病程
        1.4 文化水平
        1.5 伴随疾病
        1.6 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
        1.7 运动亚型
        2 疗效评价
        2.1 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
        2.2 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
        2.3 总体疗效评定
        3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中医学对帕金森病的认识
        1.1 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
        2 导师辨治帕金森病的的学术思想
        2.1 病因病机
        2.2 治疗
        3 水木和宁方组方分析
        4 结果分析
        4.1 患者一般资料及基线特征比较
        4.2 水木和宁方临床疗效分析
        4.3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分析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水木和宁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影响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动物
        1.2 主要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帕金森病模型制备
        2.2 实验动物分组
        2.3 药物制备
        2.4 各组小鼠行为学检测
        2.5 免疫组化检测中脑黑质TH、α-syn
        2.6 Western Blot检测泛素化相关蛋白表达
        2.7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泛素化相关蛋白基因表达
        2.8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 模型小鼠死亡率、行为学观察
        2 鱼藤酮对C57BL/6 小鼠中脑黑质TH、α-syn表达的影响
        3 水木和宁方对PD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3.1 步态分析实验
        3.2 游泳实验
        4 水木和宁方对PD小鼠中脑黑质TH、α-syn的影响
        5 水木和宁方对PD小鼠α-syn、TH、UPS相关蛋白的影响
        6 水木和宁方对PD小鼠α-syn、TH、UPS相关分子mRNA的影响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帕金森病发病的认识
        1.1 病因学
        1.2 神经病理学
        1.3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
        2 帕金森病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关系
        2.1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2.2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帕金森病
        3 结果分析
        3.1 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C57BL/6 小鼠模型评价
        3.2 水木和宁方对帕金森病小鼠的作用机制分析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帕金森病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8)Nesfatin-1抗体诱导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2.爬杆实验
    3.免疫荧光实验
    4.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5.纹状体内DA、HVA和 DOPAC含量的测定(HPLC)
    6.黑质区ERK1/2及Caspase-3 含量的测定(Western blot)
    7.黑质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测定(ELISA)
    8.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侧脑室注射Anti-nesfatin-1 对小鼠体重无影响
    2.侧脑室注射Anti-nesfatin-1 对小鼠运动能力无影响
    3.侧脑室注射Anti-nesfatin-1 能够诱导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4.侧脑室注射Anti-nesfatin-1 能够诱导小鼠纹状体DA能神经纤维末梢数目减少
    5.侧脑室注射Anti-nesfatin-1 能够诱导小鼠纹状体DA及 DA代谢产物HVA含量下降
    6.侧脑室注射Anti-nesfatin-1 能够诱导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内线粒体损伤
    7.侧脑室注射0.12mg/m LAnti-nesfatin-1 能够诱导黑质区内Caspase-3 蛋白含量增加
    8.侧脑室注射0.12mg/m LAnti-nesfatin-1 能够诱导黑质区内磷酸化ERK蛋白含量增加
    9.侧脑室注射0.12mg/m L Anti-nesfatin-1 能够上调黑质区BDNF蛋白表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9)淫羊藿苷的控释温敏凝胶经鼻给药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淫羊藿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淫羊藿苷在不同温度及不同pH缓冲液中的溶解度
        2.2 ICAR/HP-β-CD包合物的制备
        2.3 相溶解度法
        2.4 淫羊藿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表征
        2.5 ICAR/HP-β-CD包合物载药率的测定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淫羊藿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在不同温度及不同pH的缓冲液中的溶解度
        3.2 正交实验结果
        3.3 相溶解度法
        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I-IR)
        3.5 差示扫描量热(DSC)图谱
        3.6 核磁共振波普分析(1H-NMR)
        3.7 薄层色谱法(TLC)
    4 小结
第二章 淫羊藿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温敏自组装凝胶体系的构建及体外研究
    1 实验仪器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淫羊藿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温敏自组装凝胶(ICAR/HP-β-CD-ATG)的制备
        2.2 凝胶流变性能考察
        2.3 凝胶的体外释放行为考察
        2.4 HPLC法测定淫羊藿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温敏自组装凝胶释放药物的含量
    3 实验结果
        3.1 淫羊藿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温敏自组装凝胶胶凝流变学数据
        3.2 淫羊藿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温敏自组装凝胶体外释放行为
    4 小结
第三章 控释淫羊藿苷的温敏凝胶对百草枯致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药品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淫羊藿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温敏自组装凝胶的制备
        2.2 罗丹明B-淫羊藿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温敏凝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研究
        2.3 动物PD模型的建立
        2.4 开放场试验
        2.5 爬杆试验
        2.6 悬挂实验
        2.7 游泳试验
        2.8 小鼠纹状体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含量的测量
        2.9 相关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的检测
        2.10 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检测
        2.11 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检测
        2.12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的mRNA表达的检测
        2.13 小鼠纹状体线粒体复合体I活性检测
        2.14 免疫荧光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量
        2.15 TUNEL染色
    3 实验结果
        3.1 小鼠经鼻给予罗丹明B-淫羊藿苷/β-羟丙基-环糊精包合物温敏自组装凝胶后组织分布结果
        3.2 开放场实验结果
        3.3 小鼠爬杆实验结果
        3.4 小鼠悬挂实验结果
        3.5 小鼠强迫游泳实验结果
        3.6 小鼠纹状体中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HVA的测定结果
        3.7 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
        3.8 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
        3.9 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
        3.10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的mRNA表达
        3.11 线粒体复合体I酶活性检测结果
        3.12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3.13 TUNEL染色
    4 小结
全文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雌激素及植物雌激素代替疗法对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R)-左旋沙丁胺醇经鼻给药在大鼠帕金森疾病模型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帕金森疾病
        1.1.1 帕金森疾病概述
        1.1.2 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1.2 动物模型
        1.2.1 毒素模型
        1.2.2 基因模型
        1.2.3 其他模型
    1.3 鼻腔给药
        1.3.1 鼻腔给药脑靶向研究现状
        1.3.2 鼻腔给药药物递送途径与机制
        1.3.3 影响鼻腔给药的因素
        1.3.4 鼻内给药的前景
    1.4 沙丁胺醇
        1.4.1 沙丁胺醇概述及左右旋疗效差异
        1.4.2 沙丁胺醇与帕金森疾病
    1.5 研究意义与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左旋硫酸沙丁胺醇滴鼻剂溶液质量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方法
        2.3.1 有关物质检测方法开发
        2.3.2 含量测定检测方法的研究与验证
        2.3.3 制备三批样品并考察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有关物质检测
        2.4.2 含量测定检测方法的研究与验证
        2.4.3 三批样品考察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DESI-MS研究(R)-沙丁胺醇经鼻和静脉给药后在SD大鼠脑内空间分布
    3.1 前言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试剂
        3.2.3 动物
    3.3 方法
        3.3.1 组织取样和制备
        3.3.2 数据采集与处理
        3.3.3 成像扫描
        3.3.4 (R)-沙丁胺醇在大鼠脑内的空间分布
        3.3.5 大鼠脑内(R)-沙丁胺醇子离子的空间分布图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成像步骤
        3.4.2 沙丁胺醇在大鼠脑内的空间分布
        3.4.3 大鼠脑内(R)-沙丁胺醇裂解分子的空间分布图
    3.5 小结
第四章 (R)-沙丁胺醇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SD大鼠的行为学改善作用
    4.1 前言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试剂
        4.2.3 动物
    4.3 方法
        4.3.1 实验动物分组
        4.3.2 溶液配制
        4.3.3 左旋沙丁胺醇给药剂量
        4.3.4 模型建立
        4.3.5 行为学药效评价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网格实验
        4.4.2 悬挂实验
        4.4.3 跨步实验
        4.4.4 旷场实验
        4.4.5 斜板实验
    4.5 小结
第五章 (R)-沙丁胺醇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SD大鼠的病理学改善作用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与试剂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试剂
    5.3 方法
        5.3.1 实验动物分组
        5.3.2 取材
        5.3.3 免疫组化主要配制及配制
        5.3.4 实验操作
    5.4 结果与讨论
        5.4.1 GFAP
        5.4.2 TH
        5.4.3 α-突触核蛋白
        5.4.4 显着性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左旋沙丁胺醇毒理实验
    6.1 引言
    6.2 实验仪器与试剂
        6.2.1 实验仪器
        6.2.2 实验试剂
    6.3 方法
        6.3.1 CCK8法细胞毒性实验
        6.3.2 蟾蜍粘膜毒性实验
        6.3.3 鼻腔给药左旋沙丁胺醇对SD大鼠心率影响
    6.4 结果与讨论
        6.4.1 细胞毒理实验
        6.4.2 左旋及右旋沙丁胺醇对蟾蜍上腭纤毛输送能力的影响
        6.4.3 鼻腔给药左旋沙丁胺醇对SD大鼠心率影响
    6.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百草枯对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参皂苷Rg3对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小鼠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D]. 韩英杰. 烟台大学, 2021(09)
  • [2]人参皂苷Rb1抑制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D]. 李大伟. 山东大学, 2021(11)
  • [3]DDC在MPTP/p诱导的进行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中脑黑质中的表达变化研究[D]. 孟卓.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百草枯通过α-synuclein介导CD11b/PI3K/NOX2通路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机制[D]. 田甜.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5]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对帕金森病保护效应的研究[D]. 刘自华. 兰州大学, 2020(09)
  • [6]杜仲水提物对百草枯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D]. 闫文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7]水木和宁方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的分析及基于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机制研究[D]. 邱朝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Nesfatin-1抗体诱导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探讨[D]. 李雪莲. 青岛大学, 2020(01)
  • [9]淫羊藿苷的控释温敏凝胶经鼻给药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研究[D]. 王艳秋.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R)-左旋沙丁胺醇经鼻给药在大鼠帕金森疾病模型的治疗作用[D]. 张睿.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百草枯对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