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DNA促旋酶B亚基为靶点的抗结核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以DNA促旋酶B亚基为靶点的抗结核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一、以DNA回旋酶B亚基为靶点的抗结核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博学[1](2021)在《藏木香的抗结核病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藏木香具有治疗结核病的传统功效,但是作用机理不清楚,通过文献调研和分析,提出猜想:藏木香发挥抗结核活性可能是由于其中的倍半萜内酯类成分抑制了结核杆菌肽聚糖层合成关键酶Ldt Mt2的活性,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1)筛选出藏木香中抗结核活性的化学成分,2)确定活性成分其对Ldt Mt2的抑制活性和作用模式;3)得到活性成分与靶标蛋白的晶体结构。方法:1)基于结核杆菌弱毒株,以体外抑菌实验筛选藏木香中抗结核杆菌活性成分;2)通过质粒转化,蛋白纯化的方法纯化Ldt Mt2(131-408)蛋白,用于和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结合实验;3)通过Ellman实验和质谱验证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共价结合Ldt Mt2(131-408)蛋白的原理;4)通过结构生物学方法验证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结合Ldt Mt2(131-408)的结合位点。结果:1)倍半萜内酯类中含有α-亚甲基-γ-丁内酯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抑菌作用;2)可以得出Ldt Mt2(131-408)蛋白半胱氨酸的巯基可以和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α-亚甲基-γ-丁内酯官能团发生共价结合;3)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α-亚甲基-γ-丁内酯官能团结合在Ldt Mt2(131-408)蛋白的活性位点Cys354的巯基上。结论:1)倍半萜类化合物中的主要活性官能团是α-亚甲基-γ-丁内酯基团,易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共价结合于蛋白半胱氨酸的巯基而产生活性。在研究中我们已经通过质谱和Ellman反应确定了来自藏木香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共价结合于Ldt Mt2(131-408)活性位点Cys354的巯基。晶体结构解析结果证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异土木香内酯可以和Ldt Mt2(131-408)的活性位点Cys354共价结合,减弱结核杆菌毒力,从而抑制结核杆菌活性;2)藏木香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在抗结核靶标Ldt Mt2(131-408)蛋白上具有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类似的作用位点和作用模式,但是不具有能够被结核杆菌内表达的β-内酰胺酶水解的内酰胺环,不易产生抗药性。因此,Ldt Mt2(131-408)抑制剂的开发不管是作为直接杀死结核杆菌药物还是结合其他β-内酰胺抗生素的联合用药,都具有光明前景。

宋家蕊[2](2019)在《针对三个靶点的抗耐药结核先导化合物的虚拟筛选》文中研究说明结核病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被发现以来,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药物使用而产生的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和超级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使得现有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遭遇了严重挑战。目前,对于抗耐药性结核病药物的研发重点之一是获得新的药物靶点以及针对于该靶点的特异性先导化合物。在本研究中,我们以异柠檬酸裂解酶(Isocitrate Lyase,ICL)、胸苷酸激酶(Thymidylate kinase,TMK)和泛酸合成酶(Pantothenate Synthetase,PS)为靶标,通过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以期发现异柠檬酸裂解酶ICL、胸苷酸激酶TMK和泛酸合成酶PS的抑制剂,获得有发展潜力的可用于耐药性结核病治疗的先导化合物。在第一部分工作中,我们通过基于靶标结构的虚拟筛选,以分子对接为主要手段,评价了Maybrige数据库中53399个化合物与异柠檬酸裂解酶ICL、胸苷酸激酶TMK和泛酸合成酶PS的结合能力。对于每一个靶点,保留打分最高的10个候选化合物,讨论了化合物与靶标的结合模式。在第二部分工作中,我们分别选择了在异柠檬酸裂解酶ICL、胸苷酸激酶TMK和泛酸合成酶PS虚拟筛选结果中综合打分最优的3个候选化合物(Marbrige ID:Compound19257、Compound11701、Compound22558)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合自由能计算,从能量和结构的角度分别阐明上述化合物与靶标的相互作用模式及其机理。结果表明,Compound19257、Compound11701、Compound22558与靶标的氢键作用、π-π共轭、π-δ共轭均有利于与靶标的稳定结合。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对于以异柠檬酸裂解酶ICL、胸苷酸激酶TMK和泛酸合成酶PS为靶点的抗耐药性结核药物的设计和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仉蕊,徐威,孙铁民,徐慰倬[3](2016)在《靶点特异性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构建靶点特异性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筛选模型。方法通过诱变剂和诱变条件的考察,确定筛选新生霉素特异性超敏感菌株和超耐药菌株的最佳方案。利用野生株、超敏感菌株与超耐药菌株的活性差异,建立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筛选模型,并对175个化学合成拟抗结核分枝杆菌化合物进行初筛。结果通过UV-Li Cl、微波等诱变方法处理后,得到新生霉素特异性超敏感菌株和超耐药菌株,其MIC值分别为0.4和200 mg·L-1。应用所构建的模型筛选获得一个阳性先导化合物CZQ-06+。结论成功构建了靶点特异性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筛选模型。

孙红敏,魏玉珍,方晓梅,余利岩,张玉琴[4](2016)在《蛇足石杉内生细菌多样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国家二级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蛇足石杉内生细菌的物种和生理活性多样性,发现并收集药用植物内生菌资源。【方法】分别从四川和福建等不同生态环境采集蛇足石杉植株,运用纯培养手段,对经过表面消毒处理的蛇足石杉样品进行内生菌的分离、培养;根据菌株16S r RNA基因信息,计算从蛇足石杉不同区系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间的Jaccard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等,分析内生菌物种多样性;应用6种筛选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内生菌进行生理活性测定,初步评价蛇足石杉内生细菌的生理活性多样性和药用价值。【结果】从12份蛇足石杉植物样品中分离获得356株内生菌菌株,菌株16S r RNA基因序列信息显示,分离得到的蛇足石杉内生细菌隶属于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等3个门的26个科、41个属,来源于蛇足石杉地上和地下部位的菌株数目、多样性指数等无明显差异。从中发现了分属于拟无枝酸菌属(Amycolatopsis)、Angustibacter、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Frondihabitans、Glaciihabitans、Jatrophihabitans、Luteimicrobium、Massilia、Naumannella和Tardiphaga等11个属的11个潜在新物种,以及皮生球菌科(Dermacoccaceae)的1个新属。在抗菌活性筛选中,356株纯培养物抗粪肠球菌、抗肺炎克雷伯菌、抗耻垢分枝杆菌以及抗水稻白叶枯病菌的阳性率分别是9.0%、1.4%、2.2%、0.8%;抑制SS04生长的降血脂药物筛选模型上的阳性率是8.1%;抗HIV-1的初筛阳性率为4.5%。共计74株菌在一个或多个筛选模型中显示出活性,初筛总阳性率为20.8%。【结论】蛇足石杉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理活性多样性,是进一步发掘新型天然产物的理想菌种资源。

黄晶晶[5](2014)在《定向固定化β2-肾上腺素受体色谱的建立及应用》文中提出高效药物是人类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主要途径,其活性成分筛选方法的建立一直是医学、药学和化学等领域的前沿研究问题。本论文以药物活性成分高效筛选为目的,建立了定向固定化β-肾上腺素受体(β2-AR)亲和色谱,并将其应用于麻黄活性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以模式动物斑马鱼为模型,研究了丹参素异丙酯促血管新生作用。全文共分四章,作者的主要贡献如下:1.以β2-AR为例,建立了基于定向固定化β2-AR亲和色谱的麻黄活性成分高效筛选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方法将组氨酸标签重组至受体结构中,利用融合蛋白质标签中高密度的咪唑基,通过重氮盐反应将其定向固定在大孔硅胶表面,建立定向固定化β2-AR亲和色谱。结果表明,重氮盐法蛋白键合量为200.17+7.47pmol/g,麻黄中与β2-AR有特异性作用的活性成分为麻黄碱。与传统随意固定化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有效减少固定化过程蛋白质活性位点损失,统一蛋白质取向及构象,有望为中药活性成分的高效筛选提供新方法。2.以定向固定化β2-AR亲和色谱为模型,利用竞争置换方法研究了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与β2-AR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在固定化受体表面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朗格谬尔模型,在β2-AR生物色谱柱只存在一类结合位点。37℃时,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结合常数分别为(5.94±0.05)×103/M和(3.80±0.02)×103/M,结合位点数均为(8.92±0.06)×10-4M。热力学研究表明,两种药物与β2-AR的结合是自发放热过程,静电作用是药物与β2-AR之间作用的主要推动力,为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新方法。3.以模式动物血管荧光转基因斑马鱼TG (VEGFR2:GFP)为模型,研究丹参素异丙酯的促血管生成作用。用PTK787(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制造血管损伤模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丹参素异丙酯在0.01-1.0μM范围内对PTK787诱导的斑马鱼血管损伤具有显着的拮抗作用,血管相对生成率分别为32.0±0.6%,41.1±5.6%,52.4±0.7%,证明丹参素异丙酯具有良好的促血管生成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甘茂罗,关艳,郝雪秦,肖春玲[6](2010)在《链霉菌I03A00601代谢产物中抗分枝杆菌活性成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链霉菌I03A00601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抗分枝杆菌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活性追踪,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活性成分,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确定为土霉素(1)和黄豆苷元(2)。结论土霉素为该菌株发酵液抗分枝杆菌活性成分。通过2D NMR实验准确归属了土霉素游离碱在溶液中的NMR数据,由13C-NMR数据证实土霉素游离碱在非水溶液中为非离子型构象。

魏玉珍,张玉琴,赵莉莉,李秋萍,苏静,刘红宇,孙承航,余利岩[7](2010)在《广西山口红树林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初步鉴定》文中认为从广西山口国家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采集8种真红树植物和5种半红树植物的根、茎、叶及胚轴等组织样品共计41份。经过表面消毒后粉碎,分别以几丁质、腐殖酸、木聚糖等作为主要营养及能量来源设计了8种分离培养基,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得到118株放线菌。使用6种新药筛选模型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生理活性筛选,77株放线菌的发酵液样品在一个或多个药物筛选模型中显示为阳性,初筛阳性率为65.3%。对77株筛选阳性菌株进行的初步分类研究结果显示,其中44株属于链霉菌属,25株为小单孢属的菌株,3株属于糖丝菌属,3株为诺卡氏属菌株,1株是拟诺卡氏属菌株,1株是伦茨氏菌属的菌株。对一株在抗多重耐药检定菌HH22和降血脂模型上都显示出良好活性的菌株I07A-01824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确定I07A-01824为黄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菌株。该研究显示,红树植物内生环境不仅仅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内生放线菌,而且红树植物内生放线菌也是新型天然生理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有效来源。

赵宏艳[8](2010)在《1.棒曲霉菌3277代谢产物3277-3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内外抗结核活性研究 2.靶向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抗持留结核杆菌药物筛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论文主要包括两部分工作,第一部分中,对通过以DNA回旋酶B亚基为靶点的抗结核药物筛选模筛选得到的阳性菌株3277进行大量发酵,发酵菌丝体经有机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了1个活性化合物3277-3,经过NMR、MS、X-Ray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其结构确定为二甲基黄青霉素。3277-3的体外抗结核活性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对结核杆菌H37Rv的MIC为0.5μg/ml,对MDR结核杆菌(编号330)和XDR结核杆菌(编号926)的MIC为≤0.125μg/ml;并采用小鼠急性气溶胶感染结核杆菌模型测定3277-3的体内抗结核活性,结果表明:3277-3可有效的降低小鼠肺脏内结核杆菌的菌荷量。3277-3的急性毒性研究表明:3277-3具有较低的毒性且对小鼠的最大致死量>2000mg/kg。第二部分工作为,通过确定最佳反应时间、最佳底物浓度、加酶量优化了靶向异柠檬酸裂解酶药物筛选模型,提高了模型的特异性和稳定性;通过信号/背景比值(S/B)、信号/噪音比值(S/N)、信号本底变异系数(CV)和Z’因子这四个定量技术参数,评价了筛选模型的质量,确定其完全符合高通量筛选模型要求;并应用该模型从2960个化合物样品中筛选得到9个有ICL抑制活性的阳性化合物。目前正在建立模拟细胞水平的靶向结核杆菌持留状态药物的评价模型,以对阳性化合物进行细胞水平的验证,已经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ICL-EGFP和单独表达EGFP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以用于感染巨噬细胞,进一步工作正在进行中。

张勇忠,赵宏艳,郝雪琴,关燕,肖春玲[9](2009)在《曲霉3277次级代谢产物中抗结核活性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曲霉3277次级代谢产物中抗结核活性成分。方法通过DIAION HP20大孔树脂吸附、Toyoperal HW-40F凝胶以及硅胶柱层析,结合生物自显影,对曲霉3277发酵液中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采用NMR、ESI-MS技术鉴定其结构,并采用MABA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最低抑制浓度(MIC)进行测定。结果分离得到了3个化合物,分别命名为3277-1、3277-2、3277-3。其中的一个化合物3277-2的结构为:4-((1Z,3Z)-2,3-二异腈基-4-(4-甲氧基苯基)1,3-丁二烯)硫酸苯酯钠。3277-2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MIC为8μg/ml。结论3277-2为新化合物,体外具有明显的抗结核活性。

张章,高鹏,关艳,肖春玲,郝雪秦[10](2009)在《抗结核化合物9005B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为研究放线菌9005发酵液中的抗结核活性成分,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活性化合物9005B。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的分析,确定化合物9005B的结构为放线菌素X2。采用定量微孔板快速显色法(MABA)测定出化合物9005B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M IC为64μg/m l,具有较强的抗结核活性,属首次报道。

二、以DNA回旋酶B亚基为靶点的抗结核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DNA回旋酶B亚基为靶点的抗结核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藏木香的抗结核病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引言
第一篇 藏木香化学成分抗菌活性的筛选
    1.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抗菌活性的筛选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2 菌株
        1.1.3 药液的制备
        1.1.4 含药培养基的制备
        1.1.5 操作步骤
        1.2 结果
        1.2.1 倍半萜化合物对结核杆菌的抑菌作用
        1.3 讨论
第二篇 蛋白质Ldt_(MT2)的纯化与晶体培养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器材
        1.1.3 质粒和TEV酶来源
        1.2 实验方法
        1.2.1 质粒的转化
        1.2.2 菌种的扩大培养
        1.2.3 镍柱纯化
        1.2.4 AKTA pure蛋白质纯化仪纯化
        1.2.5 晶体培养实验
    2.结果
        2.1 Ldt Mt2(131-408)纯化结果
        2.1.1 电泳结果
        2.1.2 AKTA纯化结果
        2.2 晶体培养
    3.讨论
第三篇 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与Ldt_(Mt2) 蛋白的共价结合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器材
        1.1.3 Ldt Mt2 蛋白
        1.2 方法
        1.2.1 Ellman反应
        1.2.2 质谱实验
    2.结果
        2.1 Ellman反应
        2.2 质谱实验
    3.讨论
第四篇 晶体结构解析
    1.数据处理方法
        1.1 Integrate
        1.2 Reduction
        1.3 分子置换
        1.4 结构优化
    2.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结核病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针对三个靶点的抗耐药结核先导化合物的虚拟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耐药性结核病概述
        1.1.1 结核分枝杆菌
        1.1.2 结核病
        1.1.3 耐药性结核病及作用机制
    1.2 抗耐药性结核病药物的发展
    1.3 抗耐药性结核病药物的靶点及先导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1.4 抗耐药性结核病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高通量筛选
        1.4.1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1.4.2 虚拟筛选技术及小分子数据库的获得
    1.5 研究思路及目标
第二章 三个靶点的抗耐药结核药物先导化合物的虚拟筛选
    2.1 引言
    2.2 研究方法
        2.2.1 虚拟筛选流程
        2.2.2 受体蛋白结构的准备
        2.2.3 配体小分子数据库的准备
        2.2.4 分子对接
        2.2.5 打分和排序
    2.3 虚拟筛选结果的分析
        2.3.1 异柠檬酸裂解酶虚拟筛选的结果分析
        2.3.2 胸苷酸激酶虚拟筛选的结果分析
        2.3.3 泛酸合成酶虚拟筛选的结果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三个靶点与先导化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
    3.3 Compound19257 与异柠檬酸裂解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
        3.3.1 均方根偏差值分析(Root-Mean-Square Deviation,RMSD)
        3.3.2 结合模式分析
        3.3.3 疏水作用分析
        3.3.4 静电作用分析
        3.3.5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3.4 Compound11701 与胸苷酸激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
        3.4.1 均方根偏差值分析(Root-Mean-Square Deviation,RMSD)
        3.4.2 结合模式分析
        3.4.3 疏水作用分析
        3.4.4 静电作用分析
        3.4.5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3.5 Compound22558 与泛酸合成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
    3.6 讨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靶点特异性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
    2.1 菌种选育
        2.1.1 菌悬液的制备
        2.1.2 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处理
        2.1.3 微波诱变处理
    2.2 新生霉素超敏感菌株和超耐药菌株的筛选
    2.3 新生霉素超敏感菌株和超耐药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测定
    2.4 新生霉素超敏感菌株和超耐药菌株的稳定性考察
    2.5 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
    2.6 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筛选模型可行性验证
    2.7 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筛选模型的应用
3 结果
    3.1 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结果
    3.2 微波诱变结果
    3.3 超敏感菌株和超耐药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考察
    3.4 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筛选模型可行性验证
    3.5 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筛选模型的应用
4 结论

(5)定向固定化β2-肾上腺素受体色谱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新药筛选模型的研究现状
        1.2.1 细胞、分子水平筛选模型
        1.2.2 整体动物模型
        1.2.3 分子生物色谱技术
    1.3 β_2-AR受体色谱模型
        1.3.1 β_2-AR简介
        1.3.2 蛋白质固定化模型选择
    1.4 斑马鱼模型动物研究概述
        1.4.1 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简介
        1.4.2 斑马鱼血管系统发育
        1.4.3 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的优势及研究进展
    1.5 研究对象简介
        1.5.1 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
        1.5.2 丹参素异丙酯(IDHP)
    1.6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定向固定化受体色谱筛药模型的建立
    2.1 仪器与材料
        2.1.1 仪器
        2.1.2 材料
    2.2 β_2-AR的提取
        2.2.1 β_2-肾上腺素受体的诱导表达
        2.2.2 蛋白质的纯化
    2.3 β_2-AR生物色谱柱的制备
    2.4 利用β_2-AR生物色谱柱筛选麻黄提取液
        2.4.1 麻黄提取液及标准品制备
        2.4.2 色谱条件
        2.4.3 β_2-AR色谱柱与标准品及麻黄提取液相互作用
    2.5 小结
第三章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与β_2-AR相互作用的研究
    3.1 仪器与材料
        3.1.1 仪器
        3.1.2 材料
    3.2 理论模型
        3.2.1 竞争置换法的理论基础
        3.2.2 热力学研究
        3.2.3 自身竞争置换法研究定向固定化β_2-AR与盐酸麻黄碱的相互作用
        3.2.4 直接竞争置换法研究定向固定化β_2-AR与盐酸伪麻黄碱的相互作用
        3.2.5 热力学研究定向固定化β_2-AR与盐酸伪麻黄碱和盐酸麻黄碱的相互作用
    3.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斑马鱼模型
    3.1 仪器与材料
        3.1.1 仪器
        3.1.2 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斑马鱼胚胎获取
        3.2.2 PTK787制作损伤模型
        3.2.3 PTK787对斑马鱼血管生成的影响
        3.2.4 分组及给药
        3.2.5 数据处理
    3.3 实验结果
        3.3.1 IDHP对斑马鱼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3.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链霉菌I03A00601代谢产物中抗分枝杆菌活性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与试剂
    1.2 菌株
    1.3 培养基
2 方法
    2.1 活性测定
    2.2 菌种发酵
    2.3 分离与纯化
3 结果
    3.1 结构解析
        3.1.1 化合物1的结构解析
        3.1.2 化合物2的结构解析
    3.2 抑菌活性
4 讨论

(7)广西山口红树林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初步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植物样品:
        1.1.2 培养基: (1)
        1.1.3 抑制剂 (mg/L) :
        1.1.4 检定菌:
    1.2 方法
        1.2.1 菌种分离和保藏:
        1.2.2 菌株发酵液生理活性测定:
        1.2.3 菌种鉴定:
2 结果
    2.1 菌种分离结果
    2.2 菌株发酵液生理活性筛选结果
    2.3 菌种鉴定结果
3 讨论

(8)1.棒曲霉菌3277代谢产物3277-3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内外抗结核活性研究 2.靶向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抗持留结核杆菌药物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棒曲霉菌3277代谢产物3277-3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内外抗结核活性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靶向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筛选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文献综述
致谢
附图
缩略语表

(10)抗结核化合物9005B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1.1 菌株
    1.2 活性检定用培养基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活性检定方法
    2.2 分离提取
    2.3 抗结核活性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分离纯化
    3.2 结构鉴定
    3.3 生物学活性
4 讨论

四、以DNA回旋酶B亚基为靶点的抗结核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藏木香的抗结核病机理研究[D]. 刘博学. 青海大学, 2021(01)
  • [2]针对三个靶点的抗耐药结核先导化合物的虚拟筛选[D]. 宋家蕊. 兰州大学, 2019(08)
  • [3]靶点特异性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 仉蕊,徐威,孙铁民,徐慰倬.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6(08)
  • [4]蛇足石杉内生细菌多样性[J]. 孙红敏,魏玉珍,方晓梅,余利岩,张玉琴. 微生物学报, 2016(04)
  • [5]定向固定化β2-肾上腺素受体色谱的建立及应用[D]. 黄晶晶. 西北大学, 2014(09)
  • [6]链霉菌I03A00601代谢产物中抗分枝杆菌活性成分研究[J]. 甘茂罗,关艳,郝雪秦,肖春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0(06)
  • [7]广西山口红树林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初步鉴定[J]. 魏玉珍,张玉琴,赵莉莉,李秋萍,苏静,刘红宇,孙承航,余利岩. 微生物学通报, 2010(06)
  • [8]1.棒曲霉菌3277代谢产物3277-3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内外抗结核活性研究 2.靶向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抗持留结核杆菌药物筛选研究[D]. 赵宏艳.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10(04)
  • [9]曲霉3277次级代谢产物中抗结核活性成分研究[J]. 张勇忠,赵宏艳,郝雪琴,关燕,肖春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9(10)
  • [10]抗结核化合物9005B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及生物活性研究[J]. 张章,高鹏,关艳,肖春玲,郝雪秦.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9(07)

标签:;  ;  ;  ;  ;  

以DNA促旋酶B亚基为靶点的抗结核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