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吸水性树脂 - 淀粉-丙烯腈

高吸水性树脂 - 淀粉-丙烯腈

一、超级吸水树脂——淀粉-丙烯腈(论文文献综述)

张明[1](2015)在《P(AA-AM)/层状矿物复合髙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其表面交联改性》文中认为高吸水树脂是一类具有特殊吸水功能的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主要由适当交联密度的三维网络状结构组成。结构中通常含有羧基(-COOH)、磺酸基(-S03H)、羟基(-OH)等离子型强亲水性官能团。高吸水树脂特殊的性能主要包括高吸水性和高保水性,可以在常压下吸收自身质量数百倍的水,而且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如今已被普遍应用在卫生产品、农业、医疗、环保等领域。层状矿物材料的表面通常含有较多的羟基和活性点,矿物颗粒的比表面积较大,而且层间的阳离子可以被交换。添加层状矿物材料合成P(AA-AM)/层状矿物复合高吸水树脂,可以提高复合树脂的综合性能,如吸液倍率、吸液速率、热稳定性和吸水后的凝胶强度,同时还可以拓宽层状矿物材料的应用范围,并降低生产成本。本实验以过硫酸钾(K2S208)-亚硫酸钠(Na2SO3)作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主要有机反应物,分别添加绢云母(Sericite)、皂土(Bentonite)和蒙脱土(Montmorillonite)三种层状矿物材料,采用快速水溶液聚合法,除去氮气保护的条件,制备P(AA-AM)/层状矿物复合高吸水树脂。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单体配比、层状矿物材料添加量等实验反应条件对吸液倍率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TG)和X射线衍射(XRD)等研究手段对复合高吸水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探讨了P(AA-AM)/层状矿物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反应机理。最后,采用甘油、三氯化铝、乙醇和水组成的表面交联改性液,在170℃的条件下,对合成的P(AA-AM)/层状矿物复合高吸水树脂进行表面交联改性。采用FTIR和SEM对表面交联改性后的复合树脂进行结构表征,测定改性后的吸水速率和保水性能,初步探讨了表面交联改性机理。经过表面交联改性后的树脂吸水倍率比未改性前低,但是吸液速度变快,吸液后的凝胶体积蓬松,表面更加干爽。

朱正[2](2014)在《耐盐性丙烯酸系列高吸水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提高丙烯酸系列高吸水树脂的耐盐性能为目的,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对影响高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两个主要因素——共聚单体和交联剂——进行考察。制备了三种吸水速率快、吸水倍率高、保水(盐水)率高以及重复吸水倍率高性能较好的耐盐性丙烯酸系列高吸水树脂。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考察了多种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共聚单体,在不同交联剂交联的条件下,与部分中和后的丙烯酸进行共聚,合成了三种性能优异的二元共聚高吸水树脂。再在二元共聚反应体系中加入第二共聚单体APEG,进行三元共聚,合成了后期处理简单,耐盐保水性能较好的三元共聚高吸水树脂。(2)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以部分中和的丙烯酸和季戊四醇烯丙基醚为聚合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了P(AA-co-PTAE)二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通过单因素分析,研究了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以及各聚合单体投料配比等各反应条件,并运用L16(44)正交实验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最佳条件下所得的树脂产物,常压下在蒸馏水中的吸水倍率为968.5g/g,在0.9wt%的NaCl水溶液中的吸盐水倍率为90.87g/g。(3)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以二甲基丙烯酸甘油脂(GDA)为交联剂,以部分中和的丙烯酸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聚合单体,制备了P(AA-co-AMPS)二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并运用L16(44)正交实验对实验工艺进行了优化。最佳条件下所得的树脂产物,常压下在蒸馏水中的吸水倍率为1730.2g/g,在0.9wt%的NaCl水溶液中的吸盐水倍率为189.64g/g。(4)在本实验室之前合成聚丙烯酸-马来酸高吸水性树脂(P(AA-co-MA))的工艺基础之上,引入第三种共聚单体,丙烯醇聚氧乙烯醚(APEG),制备了P(AA-co-MA/APEG)三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所得产物在后期处理阶段比单纯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所得树脂更易于处理。最佳条件下所得的树脂产物,常压下,在蒸馏水中的吸水倍率为1163.3g/g,在0.9wt%的NaCl水溶液中的吸盐水倍率为100.82g/g;且耐盐保水性能最为优异。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TG-DTG)和扫描电镜(SEM)等检测手段对所得产物的内部结构、表面形貌以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三种耐盐性丙烯酸系列高吸水树脂吸水后的凝胶强度、分散性、表面干爽性、弹性、均匀性和透过性等性能均较好。与本实验室之前所得产物相比,耐盐性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陈士龙[3](2012)在《拟用于牙种植软组织增量的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牙种植修复中,口腔软组织量不足会影响种植体的功能及美观,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借鉴皮肤扩张器的原理,拟将吸水膨胀材料置于口腔软组织下方以使其增量。实验制备了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研究了该凝胶的吸水膨胀性能特点及其细胞毒性,进而为其应用于口腔软组织增量提供实验依据。[材料和方法]1.利用冷冻解冻法对PVA水溶液进行物理交联,从而制得PVA水凝胶;以PVA水凝胶浸泡48h的含水率为评价指标,探索PVA水凝胶在去离子水中溶胀影响因素。2.将冷冻干燥后的PVA水凝胶浸泡于模拟体液(SBF)中再溶胀,观察不同浓度PVA水凝胶随时间的再溶胀规律;不同规格的PVA干凝胶浸泡于SBF中,比较尺寸及形状对吸水速率的影响;干凝胶试样置于容器中,预先压上不同质量的砝码,使之产生一定的外界压力,测试凝胶在压力下的吸水溶胀变化;把充分浸泡的PVA水凝胶放入100ml含107u/1溶菌酶PBS缓冲液中,37℃的振荡浸泡,分别于第1、2、4、8w测其降解率:观察常温干燥的PVA凝胶再溶胀性能。3.选取原代培养的胎鼠颅骨成骨细胞,用MTT法检测PVA水凝胶对成骨细胞的毒性。[结果]1.以PVA水凝胶的含水率为评价指标,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分子量水凝胶的含水率:高分子量组>中分子量组>低分子量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冷冻循环1次的PVA水凝胶含水率47%,而冷冻循环3次、5次、7次组含水率均大于80%,3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浓度水凝胶的含水率测试结果为:10wt%组>15wt%组>20wt%组>25wt%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2.在37℃模拟体液中,PVA水凝胶试样在浸泡初始72h内体积增加达3倍以上,浓度为25%的PVA凝胶初期吸水最快,15%PVA凝胶吸水最慢,在浸泡8d后,所有试样的体积均达最大体积的95%以上,约10d时试样体积趋于稳定,60d内试样无明显溶解现象;薄片形PVA水凝胶在3天内便大量吸水,而正方体PVA水凝胶吸水的速率最慢,长方体及圆柱状凝胶吸水速率无明显差别;在压力条件下,凝胶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吸水速率减慢,但体积溶胀度并无明显减小;常温放置的PVA水凝胶初期质量下降较快,约放置10d后质量逐渐稳定,此时凝胶再溶胀的体积溶胀度较低;第1、2、4、8w测定PVA凝胶的降解率分别为1.43%、2.56%、3.57%、3.93%,差异无显着性。3.与PVA水凝胶直接接触的成骨细胞第1、2天的相对增殖率接近99%,毒性分级为1级;第5天的相对增殖率在99%以上,毒性分级为0级:第8、10d的相对增殖率在90%以上,毒性分级为1级。统计分析显示,PVA水凝胶组与阴性对照组间吸光度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PVA水凝胶组与空白对照组或阳性对照组的吸光度值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在本实验条件下,分子量高的PVA水凝胶的含水率较高,PVA浓度高的PVA水凝胶的含水率较低,经3-7次冷冻循环的PVA水凝胶具有高含水率。2.PVA凝胶在37℃模拟体液中初始溶胀较快,10d内体积溶胀率可达5倍;比表面积越大的PVA水凝胶达到平衡的速率越快;5kp以内的压力对PVA凝胶的溶胀性能无显着差异;常温放置的PVA凝胶再溶胀倍率较低;PVA凝胶降解率低。3.高分子量PVA水凝胶对成骨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为0级或1级,提示该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口腔软组织增量。

王强[4](2012)在《智能堵漏剂室内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钻井过程中,井漏是最普遍的问题之一。由于井漏会导致钻井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所以人们一直关注井漏问题。高分子吸水性树脂是最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较新型高分子堵漏材料,在吸水膨胀后变成了具有一定粘弹性、强度的凝胶体,同时还有较强的保水性能、抗盐性和稳定性等等。高分子吸水性树脂材料能够用于钻井堵漏的关键是控制吸水的速度,但是一般的高分子吸水性树脂吸水的速度都非常快,并且吸水速度难以控制。所以,针对吸水速度难以控制的特点,在本文中制备了一种高分子吸水性树脂,并且利用了微胶囊技术对高分子水树脂进行了包覆,从而抑制了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控制了其吸水速度。该堵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在钻井过程中用于堵漏作业。本文研究的堵漏剂是以壳聚糖(CTS),丙烯酸钠(SA)为基本原料,进行接枝共聚合成的高分子吸水性树脂。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单体浓度为10%,CTS/SA质量比为1:11,引发剂过硫酸钾(KPS)用量为0.28%,交联剂NMBA用量为0.15%,反应最佳温度为60℃。实验表明:吸水树脂最大吸水率为216倍,在浓度为1%的NaCl溶液中最大吸液率可以达到48倍。高分子吸水树脂凝胶体在常温条件下几周之后保水率依然可以维持在60%左右,在75℃的条件下,28天后仍然可以保持40%左右的保水率,在100℃的条件下,14天以后仍保持着50%左右的保水率。为了实现堵漏剂对吸水速度的智能性,将微胶囊技术应用到了对堵漏剂的改性实验中去。把智能堵漏剂在与其未包覆之前做了一系列的对比试验,得出结论在石蜡熔点温度以下的范围内,堵漏剂的吸液能力明显减弱,吸液速率也明显变小,实现了堵漏剂的智能性。

钱伯章[5](2010)在《丙烯酸及酯的国内外市场分析(上)》文中研究指明丙烯酸主要用于生产水溶性涂料和胶粘剂用的共聚单体丙烯酸丁酯和乙酯,以及用于生产高吸水性树脂(超级吸水剂聚合物,SAP)。生产丙烯酸酯占总需求量55%。粗(未精制)丙烯酸几乎都用于生产丙烯酸酯(最重要的有丁酯、甲酯、乙酯和2-乙基己基酯),以及涂料、造纸、纺化、粘结剂和油墨工业用其他衍生物。

郭俊峰[6](2010)在《马铃薯淀粉的改性及在调湿涂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所以涂料正向着节能、省资源、无污染的方向发展。涂料的出发点也不仅仅限于保护性、装饰性,而是逐步朝着生态、智能方向发展。将改性淀粉作为涂料中的基料使用,制备淀粉涂料,在降低涂料成本的同时可以提高涂料的环境友好性能。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为世界第一,是世界上马铃薯的生产大国,而甘肃省又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产地之一,马铃薯淀粉资源丰富。将其应用于高档的功能性内墙涂料,是马铃薯深加工的方向之一。本文在论述了淀粉的改性(即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及其应用(即造纸工业、日用化工、纺织工业、石油工业、水处理、食品、建材、印染、皮革等众多领域)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研究:1)以马铃薯淀粉为接枝骨架,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进行接枝共聚,制备马铃薯淀粉接枝乳液,考察其不同反应条件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将制得的马铃薯淀粉接枝乳液与多孔层的颜填料复配,得到调湿涂料,对其调湿性能进行测定。淀粉接枝共聚乳液基调湿涂料中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马铃薯淀粉是天然可食性原料,因此该调湿涂料对环境安全、无毒,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调湿涂料。2)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接枝单体,与马铃薯淀粉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室温自交联马铃薯淀粉接枝乳液,考察其不同反应条件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室温自交联马铃薯淀粉接枝乳液可与己二酰肼(ADH)在室温下发生交联,以提高乳液性能。交联后乳液与多孔层的颜填料复配,得到调湿涂料,室温自交联马铃薯淀粉接枝乳液基调湿涂料能达到国家的内墙涂料标准,说明可以用于建筑物室内墙壁涂装,且具有一定的调湿性能,可应用于内墙调湿涂料。3)通过α-淀粉酶作用于马铃薯淀粉制备马铃薯多孔淀粉,将其作为填料,应用于苯丙乳液基调湿涂料中,该涂料的基本性能达到了内墙涂料的国家标准,且具有一定的调湿能力,可用于建筑物室内墙壁涂装。

王磊[7](2010)在《提高采收率用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制备与评价》文中提出聚丙烯酰胺微球调驱体系由于受到聚合物有效含量和乳化剂成本的限制而无法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从聚合工艺和超低界面张力乳化体系两方面开展研究。借助电导率仪,通过绘制柴油、乳化体系和高浓度丙烯酰胺水溶液的拟三元相图界定了反相微乳液区,合成了两类不同乳化体系的聚丙烯酰胺微球。对于质量比为3/1的Span80/Tween80复配乳化体系,反相微乳液中柴油占43.0wt%,乳化剂占17.4wt%,水相占39.6wt%;对于质量比为5/3/2的LA/Span20/Tween60复配乳化体系,反相微乳液中柴油占46.0wt%,乳化剂占16.0wt%,水相占38.0wt%;反应温度均为30.0℃,搅拌速度400700rpm,水相中丙烯酰胺浓度为62.0wt%,APS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098%,SHS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041%,MBA用量可根据需要调整。两次聚合工艺可将微球体系中聚丙烯酰胺含量提高10%以上,将乳化剂用量降低5%左右。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流变仪对微球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原始粒径小于100nm,吸水膨胀后粒径可达几百微米,其水溶液为膨胀型流体。测定油水动态界面张力发现:Span80/Tween80乳化体系分别与碱和表面活性剂复配后可以将桩西稠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10-2mN/m);LA/Span20/Tween60经碱中和后即表现出超低界面张力特性。填砂管调驱结果表明:水驱后注微球调驱可将桩西稠油采收率提高20%以上;微观驱油实验证明:中和后的LA/Span20/Tween60乳化体系具有比Span80/Tween80乳化体系更高的洗油效率。可见,两次聚合工艺可以有效提高微球体系中的聚丙烯酰胺含量;将二元乳化体系复配使用或采用三元乳化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洗油效率,使微球体系兼具增大波及系数和提高洗油效率的双重功能,对于聚合物微球体系在油田提高采收率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冯志鑫[8](2009)在《向日葵髓的再利用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综述了我国木材资源非常贫乏,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供需矛盾尤为严重的现状。指出我国植物资源的利用趋势是研究植物资源作为燃料的同时,开始将研究重点转向化工原料。作为木材的替代物,向日葵秸秆以其优越的物理性能和可塑性强的特点成为代替木材的优选物。向日葵髓的苯酚液化是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对液化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要是分别以浓硫酸和磷酸为催化剂,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向日葵髓进行液化试验。研究分析了温度、液比(苯酚质量/向日葵髓质量)、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液化时间和残渣率的影响,从而优选出向日葵髓液化的最佳配方:苯酚为液化剂、磷酸为催化剂、温度150℃、催化剂用量0.014mol/l、液比为2:1,并对液化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核磁共振(NMR)分析。同时,研究了以液化产物制备的酚醛树脂胶粘剂为粘合剂,以向日葵髓为原料的绿色缓冲包装材料的试验工艺,讨论了不同的秸秆添加量、不同的发泡剂与粘合剂用量的比值、不同的秸秆髓粒径对缓冲包装材料的压缩强度和密度的影响。从而对缓冲包装材料的的配方选择进行了优化:秸秆添加量为13%-15%,发泡剂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为40%-50%,秸秆髓粒径为4mm。论文还用向日葵髓与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得到高吸水树脂,通过四组单因素试验选择出吸水倍率最高的吸水树脂的配方:m单体总量(AA+AM)/m秸秆=7:1,m引发剂/m秸秆=0.04,m交联剂/m秸秆=0.008,反应温度为50℃。通过试验测定发现该配方的老化率、接枝率、凝胶强度等性能明显优于淀粉类吸水树脂。

罗旭辉[9](2008)在《荞麦淀粉接枝型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荞麦中淀粉的含量为70%,是一种特殊的淀粉资源。荞麦淀粉颗粒结构紧密,直链淀粉含量较高,支链淀粉具有更多的长链,淀粉持水能力强,其淀粉糊具有高的峰粘度、热粘度和最终冷粘度。淀粉接枝型高吸水性树脂具有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环境兼容性好、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为制备具有高吸水速度和一定耐盐性的高吸水性树脂,本试验在氮气的保护下,以荞麦淀粉为原料,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对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吸水性树脂及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酸乙酯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结构、吸水与保水性能进行了比较,取得如下结果:(1)在制备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与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的工艺过程中,各因素对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与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的影响次序依次为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淀粉用量>丙烯酰胺用量,其中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达极显着,淀粉用量与引发剂用量之间、引发剂用量与丙烯酰胺用量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交互作用。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适宜反应条件为,淀粉用量为单体用量的2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0.96%、交联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0.12%、丙烯酰胺用量占单体总量的10%、反应温度60℃、丙烯酸中和度8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为640g/g。(2)制备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酸乙酯的数学模型为:Y=524.121-14.112X1-75.952X2-73.832X12-26.102X32+47.500X1X2-25.000X1X3-17.500X2X3。各因素对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酸乙酯高吸水性树脂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次序依次为交联剂用量>淀粉用量>丙烯酸中和度,其中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极显着,淀粉用量与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之间存在显着交互作用。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酸乙酯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优化反应条件为:淀粉用量为丙烯酸用量的6.08%、引发剂用量为丙烯酸用量的0.48%、交联剂用量为丙烯酸用量的0.025‰、丙烯酸中和度为81.5%、反应温度为6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为680g/g。(3)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与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吸水速度快,最大吸水倍率为640g/g;树脂的吸水凝胶在自然条件下经过一个星期时间凝胶失水率为60%;树脂的吸水倍率随着重复吸水试验次数的增加逐步减少;吸收0.1%浓度的NaCl、CaCl2、MgSO4、KBr溶液的倍率分别为100、20、65、140g/g。相比之下,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酸乙酯树脂的吸水倍率更高,耐盐性和重复吸水性提高,其吸水凝胶的耐高温性能也更好。(4)不同的干燥工艺对树脂的吸水倍率影响较大。在其他制备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制备的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与丙烯酰胺树脂吸水倍率为640g/g,而采用电热烘箱干燥时,其吸水倍率只有400g/g;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酸乙酯高吸水性树脂在电热烘箱干燥的条件下,吸水倍率可达到680g/g左右,相比之下,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酸乙酯树脂吸水倍率比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树脂显着提高。

陈展云[10](2008)在《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超强吸水树脂是一种轻度交联的聚合物,它能吸收和保持高于自身重量几百倍以上的水分。本论文主要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分别以过硫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亚硫酸钠为引发剂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考察了乳液浓度、单体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丙烯酸中和度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方法表征接技产物结构。具体内容如下:一、研究了木薯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试验了高锰酸钾、过硫酸钾及过氧化氢-亚硫酸钠三种引发剂的引发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引发效果最佳;并考察了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时,乳液浓度、单体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丙烯酸中和度对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接枝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1.11%,单体与淀粉的质量比10:1,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分别为6.3 mmol·L-1和9.0 mmol·L-1,反应温度为50℃,丙烯酸中和度为50%;该条件下的接枝产物对去离子水的吸收可达1600余倍,对自来水的吸收可达380倍。二、采用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产物具有羰基的特征吸收;热分析图谱表明产物比淀粉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X-射线衍射证明有木薯淀粉的半晶体结构变为无定形态;扫描电镜图谱表明木薯淀粉表面被丙烯酸破坏。以上表征证明在木薯淀粉链上接枝上丙烯酸。三、对接枝制备的超强吸水树脂的吸水速率、保水能力、热稳定性、抗盐性、恢复性等性能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1)实验证明超强吸水树脂保水性能非常优越。(2)超强吸水树脂在蒸馏水中的吸液速率相当快,吸液后150min达到饱和,这表明吸水树脂在蒸馏水中的吸液速率比较快。(3)在电解质溶液中,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树脂吸水性能下降,对于相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金属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大,树脂的吸收性能越低。(4)超强吸水树脂对有机溶剂几乎不具有吸液能力,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有机水溶液中具有一定的吸液能力,并出现吸液临界点。(5)超强吸水树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能力。(6)超强吸水树脂的吸收性能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可以在较宽温度范围内使用。(7)树脂在中性范围内使用,能发挥较高吸水性能,而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条件下,吸水性能下降。

二、超级吸水树脂——淀粉-丙烯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级吸水树脂——淀粉-丙烯腈(论文提纲范文)

(1)P(AA-AM)/层状矿物复合髙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其表面交联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高吸水树脂的发展概况
        2.1.1 国外发展概况
        2.1.2 国内发展概况
        2.1.3 全球最新发展概况
    2.2 层状矿物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2.2.1 绢云母的结构与性质
        2.2.2 皂土的结构与性质
        2.2.3 蒙脱土的结构与性质
    2.3 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机理
        2.3.1 吸水机理的结构角度分析
        2.3.2 吸水机理的理论分析
    2.4 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2.4.1 水溶液聚合法
        2.4.2 反相悬浮聚合
        2.4.3 反相乳液聚合
        2.4.4 辐射交联聚合法
    2.5 高吸水树脂的应用
        2.5.1 在卫生用品中的应用
        2.5.2 在农业中的应用
        2.5.3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3章 P(AA-AM)/层状矿物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仪器
    3.3 实验试剂
    3.4 实验部分
        3.4.1 实验步骤
        3.4.2 实验工艺流程图
        3.4.3 实验主要反应过程
    3.5 性能测试
        3.5.1 吸液倍率测定
        3.5.2 吸液速率测定
        3.5.3 保水性能测定
    3.6 结果与讨论
        3.6.1 反应温度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3.6.2 引发剂用量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3.6.3 交联剂用量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3.6.4 丙烯酸中和度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3.6.5 丙烯酰胺用量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3.6.6 层状矿物用量对吸液倍率的影响
        3.6.7 吸液速率
        3.6.8 保水性能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P(AA-AM)/层状矿物的结构表征及反应机理探讨
    4.1 前言
    4.2 结构表征
        4.2.1 红外测定
        4.2.2 SEM测定
        4.2.3 XRD测定
        4.2.4 TG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FTIR分析
        4.3.2 SEM分析
        4.3.3 XRD分析
        4.3.4 TG分析
    4.4 P(AA-AM)/层状矿物反应机理探讨
        4.4.1 绢云母与合成云母的FTIR对比
        4.4.2 反应机理探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表面交联改性
    5.1 前言
    5.2 实验仪器
    5.3 实验试剂
    5.4 表面交联改性实验步骤
    5.5 结构与性能测试
        5.5.1 红外测定
        5.5.2 SEM测定
        5.5.3 吸水速率测定
        5.5.4 保水性测试
    5.6 结果与讨论
        5.6.1 甘油质量分数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
        5.6.2 氯化铝质量分数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
        5.6.3 表面改性液用量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
        5.6.4 温度对表面交联改性的影响
        5.6.5 表面改性液中水和乙醇的作用
        5.6.6 改性前后树脂吸水溶胀图
        5.6.7 FTIR分析
        5.6.8 SEM分析
        5.6.9 改性前后的吸水速率对比
        5.6.10 改性前后的保水性能对比
    5.7 表面交联改性机理探讨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耐盐性丙烯酸系列高吸水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高吸水树脂的性质
    1.2 高吸水树脂的分类
    1.3 高吸水树脂吸水理论及机理
        1.3.1 高吸水树脂吸水热力学机理
        1.3.2 高吸水树脂吸水动力学理论
        1.3.3 高吸水树脂柔性分子链吸水机理
    1.4 高吸水树脂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
    1.5 高吸水树脂的发展趋势
    1.6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
        1.6.1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发展
        1.6.2 提高吸水树脂耐盐性能的方法
        1.6.3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结构表征
    1.7 论文立题指导思想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共聚单体和交联剂的选择
    2.1 引言
    2.2 合成方法简介
    2.3 实验部分
        2.3.1 试剂与仪器
        2.3.2 实验步骤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交联剂的选择
        2.4.2 合成三元共聚高吸水树脂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AA-co-PTAE)二元共聚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步骤
        3.2.2 树脂结构形貌表征
        3.2.3 树脂性能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结构形貌
        3.3.2 性能测试
        3.3.3 合成 P(AA-co-PTAE)工艺条件的优化
        3.3.4 单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AA-co-AMPS)二元共聚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步骤
        4.2.3 树脂形貌结构表征
        4.2.4 树脂性能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形貌结构
        4.3.2 性能测试
        4.3.3 单因素分析
        4.3.4 合成 P(AA-co-AMPS)工艺条件的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AA-co-MA/APEG)三元共聚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实验步骤
        5.2.3 树脂形貌结构表征
        5.2.4 树脂性能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形貌结构
        5.3.2 性能测试
        5.3.3 单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3)拟用于牙种植软组织增量的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一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实验二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致谢

(4)智能堵漏剂室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井漏的地层类型
        1.2.1. 粘土岩
        1.2.2 砂、砾岩
        1.2.3 盐岩
        1.2.4 火成岩和变质岩
    1.3 漏层位置确定方法
        1.3.1 观察法判断漏层位置
        1.3.2 水动力学测试方法
        1.3.3 仪器测试法
    1.4 井漏的处理技术
        1.4.1 漏失测试
        1.4.2 常规井漏处理方法
        1.4.3 复杂井漏的处理方法
    1.5 堵漏材料的现状
        1.5.1 钻井用堵漏材料国内研究现状
        1.5.2 钻井用堵漏材料国外研究现状
        1.5.3 堵漏材料的发展趋势
    1.6 高分子吸水性树脂的研究现状
        1.6.1 高分子吸水性树脂的分类
        1.6.2 高分子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方法和原理:
    1.7 高分子吸水性树脂的应用
        1.7.1 医疗卫生和生理卫生方面
        1.7.2 农业园艺方面
        1.7.3 建筑方面
        1.7.4 日用化工
    1.8 选题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8.1 选题的目的意义
        1.8.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智能堵漏剂的室内研究
    2.1 引言
    2.2 智能堵漏剂的吸水原理
    2.3 实验部分
        2.3.1 药品
        2.3.2 仪器
        2.3.3 堵漏剂制备方法的确定和性能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单体浓度的影响
        2.4.2 不同 CTS/SA 质量比的选择
        2.4.3 交联剂质量浓度的影响
        2.4.4 引发剂质量浓度的影响
        2.4.5 反应温度的影响
    2.5 堵漏剂的性能评价
        2.5.1 吸水率
        2.5.2 在不同 PH 值下的吸水率
        2.5.3 在盐溶液下的吸水能力
        2.5.4 高分子吸水性树脂的保水性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胶囊化智能堵漏剂的制备
    3.1 堵漏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3.2 微胶囊简述
        3.2.1 微胶囊的囊芯与壁材
        3.2.2 几种微胶囊制备的方法
    3.3 确定微胶囊制备的方法
    3.4 影响实验的因素
    3.5 微胶囊的理想包覆实验
    3.6 测定石蜡和树脂最佳配比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胶囊化前后堵漏剂的性能测定和对比
    4.1 吸水率对比
    4.2 不同 PH 值吸水率对比
    4.3 不同温度下吸液速率的对比
    4.4 树脂的保水率测定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6)马铃薯淀粉的改性及在调湿涂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淀粉的结构分类及性质
    1.3 马铃薯淀粉
    1.4 淀粉的改性及应用
    1.5 淀粉在涂料中的应用
    1.6 课题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章 马铃薯淀粉接枝乳液的制备及在调湿涂料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和讨论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室温自交联马铃薯淀粉接枝乳液的制备及在调湿涂料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和讨论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马铃薯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在调湿涂料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和讨论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致谢

(7)提高采收率用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制备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水凝胶定义和分类
    1.2 水凝胶的吸水机理
    1.3 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1.3.1 本体聚合
        1.3.2 溶液聚合
        1.3.3 悬浮聚合
        1.3.4 反相悬浮聚合
        1.3.5 微乳液聚合
        1.3.6 反相微乳液聚合
    1.4 近年来水凝胶的新发展
        1.4.1 敏感性水凝胶
        1.4.2 淀粉基水凝胶
        1.4.3 丙烯酸系水凝胶
        1.4.4 丙烯酰胺系水凝胶
        1.4.5 聚乙烯醇系水凝胶
        1.4.6 水凝胶的合成新方法
    1.5 丙烯酰胺类反相微乳液聚合
        1.5.1 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的制备
        1.5.2 反相微乳液聚合
        1.5.3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5.4 当前存在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二章 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的制备
    2.1 仪器及试剂
        2.1.1 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2 反相微乳液的制备
        2.2.1 二元乳化体系的筛选
        2.2.2 三元乳化体系的设计
        2.2.3 反相微乳液组成的确定
    2.3 反相微乳液聚合
        2.3.1 实验装置
        2.3.2 反应机理
        2.3.3 反应条件的优化
        2.3.4 两次聚合工艺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纳米微球体系的评价
    3.1 仪器及试剂
        3.1.1 仪器
        3.1.2 主要试剂
    3.2 微球的红外光谱表征
        3.2.1 红外光谱测定
        3.2.2 红外谱图解释
    3.3 微球的粒度分析
        3.3.1 微球的原始形貌
        3.3.2 溶胀时间对膨胀性影响
        3.3.3 交联剂用量对膨胀性影响
    3.4 微球水溶液流变性的测定
        3.4.1 微球浓度对流变性的影响
        3.4.2 溶胀时间对流变性的影响
        3.4.3 不同温度下流变性比较
        3.4.4 交联剂用量对流变性影响
    3.5 乳化体系界面张力的测定
        3.5.1 界面张力测定方法
        3.5.2 Span80/Tween80 体系
        3.5.3 LA/Span20/Tween60 体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调剖和驱油实验
    4.1 仪器及试剂
        4.1.1 仪器
        4.1.2 主要试剂
    4.2 填砂管调驱实验
        4.2.1 调剖驱油流程
        4.2.2 调驱效果
    4.3 微观驱替实验
        4.3.1 微观驱替流程
        4.3.2 驱替效果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向日葵髓的再利用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物资源的液化研究
        1.2.2 植物秸秆髓作为缓冲包装材料的研究
        1.2.3 高吸水树脂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采用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特色和主要创新点
2 向日葵髓液化试验
    2.1 试验材料和试验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液化时间的测定方法
        2.2.2 残渣率的测定方法
        2.2.3 红外光谱(FTIR)分析方法测定液化产物结构
        2.2.4 核磁共振(NMR)分析方法测定液化产物结构
    2.3 试验结果与讨论
        2.3.1 三种水平因素的初步选择
        2.3.2 正交试验的设计与分析
        2.3.3 液化产物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
        2.3.4 液化产物的核磁共振(NMR)分析
    2.4 小结
3 酚醛树脂粘合剂的制备
    3.1 试验材料和试验仪器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酚醛树脂粘合剂的合成方法
        3.2.2 合成试验的设计数据
        3.2.3 性能测试
    3.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的液化产物的添加量对各项指标的影响
        3.3.2 不同的液化产物的添加量的红外光谱图
    3.4 小结
4 向日葵髓制备缓冲包装材料
    4.1 试验材料和试验仪器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向日葵髓缓冲包装材料的制备
        4.2.2 向日葵髓缓冲包装材料的制备的工艺流程图
        4.2.3 性能测试
    4.3 试验结果与讨论
        4.3.1 向日葵髓不同添加量对缓冲包装材料密度的影响
        4.3.2 向日葵髓不同添加量对缓冲包装材料压缩强度的影响
        4.3.3 不同发泡剂与粘合剂用量对密度的影响
        4.3.4 不同发泡剂与粘合剂用量对压缩强度的影响
        4.3.5 不同粒径对缓冲包装材料密度的影响
        4.3.6 不同粒径对缓冲包装材料压缩强度的影响
    4.4 小结
5 向日葵髓制备可降解高吸水树脂
    5.1 试验原料与试验仪器
        5.1.1 试验原料
        5.1.2 试验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5.2.2 性能测试
    5.3 试验结果与讨论
        5.3.1 单体(AA+AM)与向日葵髓质量比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5.3.2 引发剂与向日葵髓质量比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5.3.3 交联剂与向日葵髓质量比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5.3.4 反应温度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5.3.5 最优配方的各项指标的测定
    5.4 小结
6 结论
7 展望
8 参考文献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 致谢

(9)荞麦淀粉接枝型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荞麦淀粉特性研究概述
        1.1.1 荞麦淀粉的组分构成
        1.1.2 荞麦淀粉的颗粒特性
        1.1.3 荞麦淀粉的糊化特性
        1.1.4 荞麦淀粉的溶解性和膨胀特性
        1.1.5 荞麦淀粉凝胶的脱水收缩性和冻融稳定性
    1.2 高吸水性树脂研发及应用概述
        1.2.1 国内外高吸水性树脂的发展现状
        1.2.2 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1.2.3 淀粉系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1.2.4 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与吸水理论
        1.2.5 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领域
        1.2.6 高吸水性树脂的研发的意义
    1.3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荞麦淀粉接枝型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及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2.3 试验方法
        2.2.4 试验设计及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影响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吸水剂吸水倍率的因素
        2.3.2 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与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制备条件的优化
        2.3.3 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吸水剂吸水倍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荞麦淀粉接枝型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能力的改进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及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2.3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影响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酸乙酯吸水性树脂的因素分析
        3.3.2 荞麦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酸乙酯高吸水性树脂制备条件优化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荞麦淀粉接枝型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分析与比较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接枝共聚物的表征
        4.3.2 用水量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
        4.3.3 树脂的吸水速率
        4.3.4 树脂的重复吸水性
        4.3.5 树脂的吸盐液倍率
        4.3.6 自然条件下树脂的失水率
        4.3.7 树脂的失水特性曲线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荞麦淀粉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
        5.1.2 不同干燥工艺条件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高吸水树脂概述
        1.1.1 高吸水树脂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1.1.2 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
        1.1.3 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
        1.1.4 高吸水性树脂的发展趋势
    1.2 淀粉及接枝淀粉
        1.2.1 淀粉的结构及性质
        1.2.2 淀粉接枝的引发方法
    1.3 反相乳液聚合技术
        1.3.1 反相乳液聚合简介
        1.3.2 反相乳液聚合中一些重要影响因素
        1.3.3 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在淀粉改性反应中的应用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淀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树脂的制备
    前言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路线及设计方案
        2.2.2 单因素实验方案
    2.3 产物的纯化和分析
        2.3.1 产物的纯化
        2.3.2 产物性能分析
    2.4 结果讨论
        2.4.1 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的单因素实验
        2.4.2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的单因素实验
        2.4.3 以硫酸亚铁-过氧化氢体系为引发剂的单因素实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淀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树脂的表征
    3.1 实验药品和仪器
        3.1.1 实验药品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付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析
        3.2.2 热重分析和示差扫描量热法(TG-DSC)分析
        3.2.3 X射线衍射(XRD)分析
        3.2.4 扫描电镜(SEM)分析
    3.3 淀粉丙烯酸二元接枝共聚物结构表征
        3.3.1 淀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树脂的红外光谱表征
        3.3.2 淀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剂的热重表征
        3.3.3 淀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剂的X-射线衍射表征
        3.3.4 淀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剂的扫描电镜表征
    3.4 小结
第四章 淀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树脂的性能研究及应用
    4.1 淀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树脂的保水性能研究
    4.2 淀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树脂的吸液速率
    4.3 各种离子对淀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树脂的影响
    4.4 各种有机溶剂对淀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树脂的影响
    4.5 淀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树脂的重复吸液能力
    4.6 温度对淀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树脂吸液能力的影响
    4.7 pH值对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
    4.8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超级吸水树脂——淀粉-丙烯腈(论文参考文献)

  • [1]P(AA-AM)/层状矿物复合髙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其表面交联改性[D]. 张明. 华东理工大学, 2015(12)
  • [2]耐盐性丙烯酸系列高吸水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朱正.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2)
  • [3]拟用于牙种植软组织增量的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陈士龙. 昆明医科大学, 2012(11)
  • [4]智能堵漏剂室内研究[D]. 王强. 东北石油大学, 2012(12)
  • [5]丙烯酸及酯的国内外市场分析(上)[J]. 钱伯章. 上海化工, 2010(10)
  • [6]马铃薯淀粉的改性及在调湿涂料中的应用[D]. 郭俊峰. 西北师范大学, 2010(06)
  • [7]提高采收率用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制备与评价[D]. 王磊. 中国石油大学, 2010(04)
  • [8]向日葵髓的再利用试验研究[D]. 冯志鑫. 天津科技大学, 2009(S1)
  • [9]荞麦淀粉接枝型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D]. 罗旭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10]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陈展云. 广西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高吸水性树脂 - 淀粉-丙烯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