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23、p21~(ras)、VEGF、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nm23、p21~(ras)、VEGF、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一、nm23、p21~(ras)、VEGF及ER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赵倩[1](2021)在《转录因子AP-1与三阴型乳腺癌的关系及其抑制剂T5224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缺乏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的一类乳腺癌(Breast Cancer,BC),占全部BC患者的12–17%。与其他BC亚型相比,TNBC患者肿瘤体积更大,组织学分级更高,侵袭能力更强。然而由于其缺乏ER、PR、HER2靶向受体的表达,临床治疗以化疗为主,预后在所有BC患者中最差。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发现转录因子AP-1(Activator Protein 1)家族成员Fra-1在TNBC患者中高表达,与肿瘤的高侵袭性和患者的无远处转移生存密切相关。且沉默TNBC细胞内高表达的AP-1家族成员Fra-1或c-Jun后TNB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被抑制。AP-1抑制剂T5224,特异地抑制AP-1(c-Fos/cJun)与DNA的结合活性,在关节炎治疗方面进入Ⅱ期临床试验,但在BC治疗中的运用尚不明确。目的:本研究采用特异的AP-1抑制剂T5224作用于TNBC细胞,在抑制剂的角度,从生物信息层面、细胞层面和分子层面进一步明确AP-1是否是TNBC患者的治疗靶点,并明确T5224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TNBC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和UCSC数据库明确转录因子AP-1家族成员Fra-1在不同PAM50分型B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BC患者生存的关系。RT-qPCR及Western-blot技术明确AP-1家族成员Fra-1和c-Jun在BC细胞系中的m RNA及蛋白水平。细胞增殖实验确定T5224对TNBC细胞的剂量反应关系以及对TNBC细胞增殖的影响。RT-qPCR及Western-blot技术明确T5224对Fra-1和c-Jun的m RNA及蛋白水平的影响。划痕实验、穿孔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明确T5224对TNB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使用Illumina Hiseq Xten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基因表达检测;R语言4.0.3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分析,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并绘制火山图、聚类热图及染色体分布图;GSEA 4.1.0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结合沉默c-Jun(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沉默Fra-1(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及使用T5224的全基因组数据、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及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筛选AP-1靶基因,Ch IP-qPCR技术进行靶基因验证。细胞增殖实验、划痕实验、穿孔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明确AP-1靶基因在TNBC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1、Fra-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 plotter和UCSC数据库基因表达数据显示Fra-1在Basal-like型BC患者实体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BC亚型,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在BC患者或Luminal型BC患者中,Fra-1低表达者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时间长[BC:HR=1.24(1.03,1.50),P=0.024;Luminal:HR=1.30(1.03,1.64),P=0.028],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ce Metastasis Free Survival,DMFS)时间长[BC:HR=1.70(1.27,2.26),P<0.001;Luminal:HR=1.85(1.30,2.64),P=0.001];在HER2-阳性型BC患者中Fra-1低表达者DMFS时间长[HR:2.61(1.21,5.67);P=0.031],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短[HR:0.35(0.12,1.00);P=0.022]。UCSC数据库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在BC患者或Luminal型BC患者中Fra-1低表达者DMFS时间长[BC:HR=1.42(1.08,1.86),P=0.008;Luminal:HR=1.61(1.10,2.35),P=0.007]。2、T5224对三阴型乳腺癌的作用效果研究1)T5224对转录因子AP-1表达水平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blot技术证实Fra-1和c-Jun在TNBC细胞株(BT549和HS578T)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非TNBC细胞株(T47D、MCF-7和LCC2)。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使用15μM T5224作用BT549细胞48h后增殖抑制率为43.56%;40μM T5224作用HS578T细胞48h后增殖抑制率为48.42%。RT-qPCR和westernblot技术进一步证实在15μM T5224的作用下BT549细胞中Fra-1和c-Jun的m RNA在48h时呈下调状态、蛋白在72h时呈下调状态;40μM T5224的作用下HS578T细胞中c-Jun的m RNA在48h时呈下调状态、蛋白在72h时呈下调状态,Fra-1的m RNA和蛋白在72h时呈下调状态。2)T5224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以15μM T5224作用BT549细胞48h、40μM T5224作用HS578T细胞48h为T5224作用剂量探究T5224对TNB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BT549细胞T5224组凋亡的细胞数是对照组的1.79倍,HS578T细胞T5224组凋亡的细胞数是对照组的1.29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TNBC细胞在划痕48h后T5224组的空白区域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TNBC细胞使用T5224后穿过小室的细胞数明显比对照组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T5224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全基因组基因表达的影响GO富集分析显示5136个DEGs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血管形态发生、细胞-基质粘附、对拓扑结构有误的蛋白质的应答、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等;涉及的细胞成分主要包括粘着斑、蛋白质类细胞外基质、细胞间粘附连接等;涉及的分子功能主要包括细胞粘附分子结合、钙粘蛋白结合、生长因子结合等。GSEA分析显示使用T5224后BT549细胞GO富集分析中蛋白质的从头折叠过程、对拓扑结构有误的蛋白质的应答过程、蛋白质折叠的分子伴侣功能增强;先天免疫反应过程、对I型干扰素的应答过程、脉管系统发育过程、细胞外基质结合能力、生长因子结合能力等减弱。KEGG通路分析显示5136个DEGs参与的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粘着斑、钙信号通路等。GSEA分析显示使用T5224后BT549细胞内KEGG信号通路中粘着斑、钙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RIG-1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减弱。3、AP-1靶基因筛选及功能验证1)AP-1靶基因的筛选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显示OLFML2A的表达量与c-Jun正相关,且Basallike型BC患者中OLFML2A低表达者DMFS时间长[HR:3.04(1.40,6.61);P=0.029]。Ch IP-qPCR进一步证实OLFML2A与转录因子AP-1显着富集。2)OLFML2A在三阴型乳腺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细胞增殖实验显示沉默OLFML2A 5天后,沉默组光密度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在BT549细胞中沉默OLFML2A 48h后凋亡的细胞数是对照组的1.53倍,在HS578T细胞中沉默OLFML2A 48h后凋亡的细胞数是对照组的1.15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划痕实验显示划痕24h后沉默OLFML2A组的空白区域面积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显示沉默OLFML2A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比对照组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Fra-1在TNBC患者及TNBC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非TNBC患者及非TNBC细胞;c-Jun在TNBC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非TNBC细胞。2、在BC患者或Luminal型BC患者中Fra-1低表达者RFS时间长、DMFS时间长。3、T5224抑制c-Jun和Fra-1的m RNA及蛋白水平。4、T5224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并促进TNBC细胞的凋亡能力,抑制TNB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5、在Basal-like型BC患者中OLFML2A低表达者DMFS时间长。6、沉默OLFML2A后TNB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被抑制,凋亡能力被促进。7、OLFML2A是转录因子AP-1调控的靶基因,T5224通过调控AP-1/OLFML2A轴,参与TNBC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过程。

吕鹏[2](2020)在《龙贝逍遥散调控miR-145/c-Myc/TP53信号通路抗乳腺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乳腺癌是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乳腺癌的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预计,在2030年我国乳腺癌发病数可达到23.4万例。目前,紫杉类药物及蒽环类药物仍是治疗乳腺癌单药有效的化疗药物。然而,临床实践证实仍有30%~50%的乳腺癌患者对其不敏感。中医药在乳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具有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优势。乳腺癌属于中医学“乳岩”及“乳石痈”等范畴。根据乳腺癌“肝郁脾虚、痰瘀互阻”的病机特点,课题组提出乳腺癌的基本治则是“疏肝健脾,活血化痰”。逍遥散具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为疏肝健脾的经典古方。加入具有活血化痰功效的穿山龙、浙贝母组成的龙贝逍遥散辨证加减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机制研究发现逍遥散类方剂抗乳腺癌癌作用可能与调控凋亡相关基因及靶蛋白表达有关。乳腺癌是一个多基因、多因素、多阶段及多途径的复杂过程,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包括遗传改变和表观遗传的改变。从遗传及表观遗传方面综合深入探索其靶点及作用机制,为临床验方龙贝逍遥散推广应用于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1.在明确龙贝逍遥散对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及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作用,以及miR-145甲基化及低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前提下,明确龙贝逍遥散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2.明确龙贝逍遥散对体内乳腺癌移植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1.体外实验观察龙贝逍遥散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①龙贝逍遥散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功能实验:CCK-8法筛选龙贝逍遥散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浓度;根据IC50值的药物浓度进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龙贝逍遥散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的作用;②慢病毒转染miR-145入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CCK8法及划痕实验检测miR-145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作用,qPCR法检测miR-145对miR-145/c-Myc/TP53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及Bax表达的影响;③BSP及qPCR法检测龙贝逍遥散冻干粉乳腺癌细胞miR-145启动子甲基化及miR-145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龙贝逍遥散冻干粉对miR-145/c-Myc/TP53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及Bax表达的影响。2.体内移植瘤实验观察龙贝逍遥散对乳腺癌移植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构建MDA-MB-231及高表达miR-145的MDA-MB-231的乳腺癌移植瘤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肿瘤模型组、高表达miR-145移植瘤组、龙贝逍遥散冻干粉组、紫杉醇组、联合用药组(龙贝逍遥散冻干粉联合紫杉醇)进行药物干预,观察裸鼠一般状态;给药结束后剥离瘤体,测量移植瘤长短径,计算瘤体积、移植瘤瘤重和抑瘤率;观察裸鼠生存期;BSP及qPCR方法检测龙贝逍遥散对移植瘤组织miR-145启动子甲基化及miR-145表达的影响,以及龙贝逍遥散对miR-145/c-Myc/TP53通路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及B ax表达的影响。结果1.体外实验龙贝逍遥散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作用及作用机制:①龙贝逍遥散冻干粉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IC50值,48h为0.7613mg/ml,72h为0.7664mg/ml。龙贝逍遥散冻干粉对ER阳性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IC50值,48h为1.261mg/ml,72h为1.095mg/ml。龙贝逍遥散冻干粉对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 MCF-10A 的 IC50 值,48h 为 2.891mg/ml,72h 为 2.423mg/ml。MDA-MB-231细胞IC50值最小,对中药最为敏感,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IC50值最大,表明该细胞对中药处理最为耐受;且龙贝逍遥散冻干粉在MCF-7及MDA-MB-231的IC50值内对MCF-10A无明显抑制作用甚至促增殖作用。相同条件培养48h后,根据MDA-MB-231及MCF-7的IC50值浓度,龙贝逍遥散冻干粉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P<0.05),而对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迁移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②荟萃分析结果表明,miR-14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SMD为-2.90(95%CI=-3.11,-2.70)。此外,ER阳性和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iR-145表达明显低于ER及HER-2阴性乳腺癌组织。miR-145在淋巴结转移阴性或直径小于2cm的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或直径大于2cm的乳腺癌患者(P<0.001)。MCF-7及MDA-MB-231乳腺癌细胞miR-145启动子处于高甲基化状态,其miR-145表达明显低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慢病毒转染miR-145入MDA-MB-231细胞后,发现miR-145能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过表达miR-145可上调MDA-MB-231细胞Bax及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P<0.01),下调c-Myc及Bcl-2的mRNA表达水平(P<0.01;P<0.001),但对TP53无显着影响(P>0.05)。③龙贝逍遥散冻干粉0.8mg/ml干预MDA-MB-231细胞24h后,可部分下调MDA-MB-231细胞miR-145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并可上调MDA-MB-231细胞miR-145、TP53、Bax 及 caspase3 mRNA 表达水平(P<0.01),下调 c-Myc 及 Bcl-2 的mRNA表达水平(P<0.05;P<0.01)。2.龙贝逍遥散对体内乳腺癌移植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①miR-145高表达移植瘤组、龙贝逍遥散冻干粉组、联合用药组及正常对照组裸鼠状态较好,反应灵敏,活动及饮食、饮水量正常,皮肤红润;模型对照组及紫杉醇组裸鼠一般状态较差。②各组裸鼠腋下移植瘤持续增长,模型对照组裸鼠瘤块生长速度从给药后第4天开始明显快于miR-145高表达移植瘤组、紫杉醇组、龙贝逍遥散冻干粉组、联合用药组。药物干预10天后取材,肿瘤模型组、高表达miR-145移植瘤组、龙贝逍遥散冻干粉组、PTX组及联合用药组瘤重分别为1.01±0.20g、0.73±0.13g、0.55±0.10g、0.53±0.10g及0.42±0.04g。高表达miR-145移植瘤组、龙贝逍遥散冻干粉组、PTX组及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7.72%、45.54%、47.52%及58.42%,联合用药组对三阴性乳腺癌移植瘤的抑瘤率最高。③利用Log-rank(Mantel-Cox)test(conservative)统计分析生存期,龙贝逍遥散组生存期优于联合用药组优于高表达miR-145移植瘤组优于PTX组优于肿瘤模型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体内机制研究表明,经过药物干预后,龙贝逍遥散冻干粉分及联合用药组移植瘤组织细胞miR-145表达较肿瘤模型组比较明显上升(P<0.01),PTX组较肿瘤模型组具有上升趋势(P>0.05)。与肿瘤模型组比较,龙贝逍遥散冻干粉组、PTX组及联合用药组TP53、caspase3及BAX相对表达量不同程度上升,c-Myc及BCL-2相对表达量呈现不同程度下调,且龙贝逍遥散冻干粉联合应用PTX较单纯应用PTX比较,在TP53、c-Myc及BCL-2mRNA相对表达量上具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1.龙贝逍遥散能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及MDA-MB-231的增殖与迁移,在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有效剂量内对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无明显增殖抑制作用,显示出一定的靶向性,尤其对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最为敏感;2.基于文献荟萃分析及细胞实验证实miR-145启动子甲基化及低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145可通过调节miR-145/c-Myc/TP53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3.龙贝逍遥散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机制可能与通过miR-145启动子去甲基化调控miR-145/c-Myc/TP53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及Bax等表达有关;4.龙贝逍遥散可改善乳腺癌移植瘤小鼠的一般状态,提高小鼠生存质量,延长小鼠生存期,抑制小鼠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与紫杉醇联合应用能提高紫杉醇的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miR-145启动子去甲基化调控miR-145/c-Myc/TP53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及Bax等发挥抗小鼠移植瘤作用。

赵梓彤[3](2020)在《转录下调的miR-4306和基因组扩增的lncRNA-712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亚型,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三阴性乳腺癌具有发病年龄早、恶性程度高、治疗手段少等特点。因其对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不敏感,化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三阴性乳腺癌易发生化疗耐药,导致化疗无效、肿瘤复发,其转移和死亡风险较其他亚型乳腺癌更高。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耐药机制尚不明确,这也极大的阻碍了其分子靶向治疗和化疗药物的研究进程。因此,阐明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耐药的分子机制,成为乳腺癌研究的热点。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是指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在过去,非编码RNA被认为是基因组中的“垃圾RNA”,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学信息学的发展,特别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兴起,人们发现非编码RNA在众多生命活动和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非编码RNA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研究非编码RNA在肿瘤中作用的分子机制,不仅可从新的角度认识肿瘤的发病机理,也可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拓展了新方向。本论文的第一部分以miR-4306为研究对象,研究转录下调的miR-4306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非编码小RNA(microRNA,mi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参与生物体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它高度保守,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组织和血中稳定性高,分子量小,检测手段灵活方便,易制成核酸药物,是极具临床应用潜力的肿瘤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都是类固醇激素受体,它们作为转录因子诱导特定基因转录表达,影响靶细胞的生命活动。人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最为人熟知的功能是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受体,但也有研究表明,它可入核发挥转录因子的作用。目前,已有很多针对microRNA参与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但是否存在某个/些microRNA,可同时被上述三个因子转录调控,并且由于这三个因子的缺失,导致其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特异性的低表达,从而参与三阴性乳腺癌恶性进展的过程,尚不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利用microRNA芯片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可能同时被ER、PR、HER2调控的非编码小RNA;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DNA免疫共沉淀等实验验证了miR-4306可被ER、PR、HER2转录调控。因此,ER、PR、HER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缺失是miR-4306特异性低表达的主要原因。我们在325例乳腺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检测miR-4306的表达,结果显示miR-430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低于癌旁组织,且其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低于luminal型和HER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分析miR-4306的表达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iR-4306的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负相关。细胞功能实验表明,miR-4306抑制三阴性乳腺癌恶性表型的形成(特别是与转移密切相关的淋巴管和血管的生成),同时,miR-4306可促进顺铂诱导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裸鼠相关的动物实验表明,miR-4306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淋巴结转移和肺转移。鸡胚尿囊膜实验结果显示,miR-4306可明显抑制微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研究发现,miR-4306可通过靶向SIX1影响VEGFC的表达,从而抑制淋巴管的生成和淋巴内皮细胞的迁移,最终导致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可通过靶向SIX1、Cdc42影响它们下游基因CyclinD1、E-caherin等的变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可通过靶向血管生成因子VEGFA抑制血管生成。综上所述,miR-4306有望成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靶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虽易发生化疗耐药,但对铂类药物较为敏感,可选择有顺铂、卡铂药物的化疗方案。我们构建了三阴性乳腺癌的原位模型,利用经过特殊化学修饰的miR-4306激动剂联合顺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显着地提高了抗肿瘤治疗效率。miR-4306联合顺铂靶向治疗为三阴性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方案。本论文的第二部分以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712为研究对象,研究因基因扩增而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异常高表达的lncRNA-712诱导三阴性乳腺癌自噬和转移的分子机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长度大于200nt,不具备蛋白编码能力的RNA,可从表观修饰、转录和转录后等水平参与基因的调控与修饰。长链非编码RNA广泛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Inc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lncRNA芯片结合TCGA数据库中的拷贝数扩增数据筛选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异常高表达的lncRNAs,结果表明,lncRNA-712、lncRNA-836、lncRNA-246基因所在区域在三阴性乳腺癌基因组中明显扩增。我们进一步选择在三阴性乳腺癌基因组扩增最明显的lncRNA-712进行后续研究。在125例乳腺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组织中检测lncRNA-712的表达,结果显示,lncRNA-712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癌旁组织,且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正相关;lncRNA-712在luminal型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在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别。通过RACE实验鉴定了 lncRNA-712在乳腺癌中的全长为1108nt。核浆分提实验表明LncRNA-712在细胞核和细胞浆均有分布。细胞功能实验显示,LncRNA-712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以及自噬。蛋白芯片筛选与lncRNA-712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并对这些蛋白进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富集到细胞自噬相关的吞噬小体形成的信号通路。在这些蛋白中,吞噬小体形成相关的VPS34和USP14与lncRNA-712结合的评分也很高。RNA免疫共沉淀、RNA pulldown实验验证了 lncRNA-712与自噬相关蛋白VPS34和USP14的结合。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lncRNA-712通过结合USP14增加其蛋白稳定性,导致去泛素化酶USP14的下游分子Beclin1表达上调,引发细胞自噬;lncRNA-712通过结合VPS34抑制其乙酰化,增强其脂激酶活性,引发细胞自噬;lncRNA-712可被外泌体包裹,释放至正常乳腺上皮,诱发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发生自噬。以上研究表明,lncRNA-71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异常上调,可通过结合并调控自噬相关蛋白USP14和VPS34诱发细胞自噬,进而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恶性进程。我们后续将进一步完善lncRNA-71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诱导自噬和转移的具体分子机制,并针对lncRNA-712进行药物筛选,利用类器官模型和PDX模型探讨针对lncRNA-712的药物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期待为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和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夏露花[4](2020)在《nm23表达在NSCLC中的研究及PET/CT对其分期与放疗计划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和探讨nm23基因与其他基因(EGFR,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为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疾病选取最有效的药物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靶向逆转nm23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在放疗敏感性中的影响研究,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探讨使用PET/CT与增强CT两种检查方法对nm23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及对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1)选取180例nm23表达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将其列为研究组。选取上述研究组中的53例非小细胞癌标本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nm23和EGFR、VEGF基因的表达,对比其差异。对上述1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在不同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方面nm23、EGFR、VEGF三者表达的差异及其相关性。2)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细胞株H1299中nm23 mRNA中表达水平;对照组细胞株A549给予照射处理,实验组则将过表达nm23重组质粒转染A549后给予照射处理;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集落形成情况;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各组nm23 mRNA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PI3K和AKT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的差异。3)选取213例nm23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图像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PET/CT组与增强CT组。在PET/CT组中,对比nm23表达强阳性(>++)组nm23表达阳性(≤++)组的SUVmax及GTVPET/CT。观察对比PET/CT组与增强CT组两组图像下,肿瘤分期改变情况、靶区勾画的体积大小、危及器官靶区的照射剂量,评估其对放疗靶区勾画的差异,对分期及放疗计划的影响。结果:1)EGFR、VEGF和nm23在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非小细胞癌组中的EGFR、VEGF阳性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而nm23阳性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GFR、VEGF和nm2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1)在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方面:EGFR、VEGF、nm23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病理类型方面:腺癌组EGFR阳性表达率高于鳞癌组;VEGF、nm23阳性表达率在腺癌、鳞癌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肿瘤分期方面:EGFR阳性表达率在肿瘤分期为Ⅲ—Ⅳ期组高于肿瘤分期为Ⅰ—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nm23在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淋巴结转移方面:EGFR、VEGF阳性表达率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高于无淋巴转移组;nm23的阳性表达率有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非小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EGFR不存在明显相关性;VEGF和nm23之间也不存在明显相关性,但EGFR与nm23与之间呈负相关性。2)A549和H1299非小细胞癌细胞株中nm23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549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m23表达水平较低;实验组与对照组MLD值和SF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放疗剂量下,细胞存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放疗剂量下,nm23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放疗剂量下,PI3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PET/CT组中,nm23表达强阳性组SUVmax与GTVPET/CT均低于nm23表达阳性组。PET/CT组与增强CT组两组图像相比,两组在非小细胞癌分期改变、大体靶区体积(GTV)、危及器官的放疗照射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nm23、EGFR和VEGF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临床了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变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及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靶向逆转nm23可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3)了解nm2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能够为放疗靶区的制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有助于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使患者获益。

王翀[5](2020)在《尤文肉瘤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尤文肉瘤(Ewing’s sarcoma;ES)差异蛋白质谱,试图从分子水平寻找治疗ES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目前较为热门的同位素相对标记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进行尤文肉瘤患者血液的蛋白组学研究,分析研究尤文肉瘤相关的特异性蛋白分子,进而协助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法:第一步:筛选出2016年1月-2019年1月就诊于本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尤文肉瘤患者4例,年龄范围8-35岁。收集该4例尤文肉瘤患者化疗前全血标本8份(每位患者两份全血标本)、化疗后的全血标本4份及正常人的血标本4份。化疗后的患者为已行4个周期VAC/IE的患者,运用iTRAQ技术分析尤文肉瘤患者的差异蛋白质;第二步:运用Western Blotting对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进行蛋白组学验证;第三步:通过观察尤文肉瘤患者化疗后的血清乳酸脱氢酶指标、瘤体径线测量值、三维重建后肿瘤体积的大小的变化及肿瘤坏死率,进一步验证目标蛋白的特异性。结果:第一部分:运用iTRAQ技术,基于尤文肉瘤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群的全血标本,我们共鉴定出了差异蛋白127个。其中上调蛋白数量为91个,下调蛋白数量为36个。对于尤文肉瘤患者化疗前后的全血标本,我们共鉴定出了差异蛋白136个。其中上调的蛋白数量为101个,下调蛋白数量为35个;第二部分:运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验证,我们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L1α1、SOD1在尤文肉瘤化疗前组中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与尤文肉瘤化疗前组相比,COL1α1、SOD1在尤文肉瘤化疗后组中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L1α1及SOD1的表达在尤文肉瘤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第三部分:通过对尤文肉瘤化疗前后血清LDH、瘤体径线测量值、三维重建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及肿瘤坏死率的分析,该四例尤文肉瘤患者经VAC/IE的化疗方案治疗后疗效较好,进一步验证了目标蛋白(COL1α1及SOD1)与尤文肉瘤的相关性。结论:运用iTRAQ技术鉴定尤文肉瘤患者全血样本,获得的了其差异蛋白表达谱,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VAC/IE化疗方案进一步验证了目标蛋白(COL1α1、SOD1)的特异性,为尤文肉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疾病进展动态监测及预后评价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牛李敏[6](2020)在《长链非编码RNA NRON对三阴性乳腺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与其他分子病理类型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具有侵袭性高、发病年龄早、复发迁移率高、生存期短、临床预后差等特点。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5年生存明显改善,但中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治疗尚未获得更为明显进展。而由于其分子特异性,到目前为止,靶向治疗并没有显着提高TNBC患者的生存率,化疗仍然是治疗的标准。虽然许多TNBC早期患者可以通过化疗治愈,但在那些已经发生迁移的患者中,目前治疗方案的中位总生存期仅为13至18个月。LncRNA NRON是一种长度约为2.7 kb,由3个外显子组成的长链非编码RNA,可选择性剪接产生大小从0.8 kb到3.7 kb不等的转录,其富集于肌肉(包括心肌)、胎盘、脾脏、胸腺和淋巴结,由于其可通过影响活化T细胞的核转运,被认为是活化T细胞核因子的抑制因子,经鉴定为调控T细胞的核转运,被认为在肝癌、前列腺癌、淋巴瘤细胞侵袭、迁移和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敲除LncRNANRON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能力明显增强。但LncRNA NRO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尚未在国内外研究中报道。我们前期研究发现LncRNA NRON在三阴性乳腺癌中低表达,本研究尝试通过从临床分析、实验验证、机制研究三部分,验证LncRNA NRON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内在的可能机制,为临床诊疗三阴性乳腺癌提供参考依据。目的1.检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LncRNANRON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对总生存期的影响及其与影响预后的因素的关系,明确LncRNA NRON的表达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意义;2.上调LncRNANRON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3.上调LncRNANRON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作用机制的初步分析。第一部分 LncRNANRON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1.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穿刺后患者病理标本及癌旁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筛选三阴性乳腺癌病理标本;2.应用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方法检测LncRNANRON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3.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COX风险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明确LncRNANRON与影响预后的因素的关系及其对总生存的影响,探讨其对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预测意义。结果:1.通过HE染色鉴别出良、恶性肿瘤,应用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Ki67 的表达情况,筛选出ER<1%、PR<1%、HER2(-)的患者共70例;2.应用RT-qPCR方法对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检测结果显示,与癌旁乳腺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LncRNA NRON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入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9.5月(1-54月),随访结束后共有21例患者死亡(均因乳腺癌去世),49例存活;三阴乳腺癌患者总生存与临床分期、是否内脏转移、LncRNA NRON有关;三阴性乳腺癌患者LncRNA NRON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且表现出随肿瘤临床分期增高而表达降低;LncRNA NRON表达越高的TNBC患者,生存时间越长。第二部分 上调LncRNA NRON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构建LncRNANRON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纯化得到LncRNANRON表达的慢病毒;2.建立上调LncRNA NRON乳腺癌细胞株;RT-qPCR检测LncRNA NRON的表达水平,鉴定上调LncRNANRON乳腺癌细胞株成功;3.CCK-8实验测定上调LncRNANRON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4.Transwell实验检测上调LncRNA NRON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5.Western-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基质金属蛋白酶 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水平,测定上调LncRNA NRON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6.裸鼠移植瘤实验,测定体内上调LncRNANRON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行RT-qPCR检测移植瘤中LncRNANRON表达水平。结果:1.提取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用设定引物行PCR扩增,克隆入慢病毒表达载体LV6。测序分析显示插入片段序列结果与目的基因一致;2.通过转染方法构建LncRNA NRON过表达细胞系;通过RT-qPCR检测LncRNANRON表达情况,在Hs578T、BT-549细胞系过表达组中LncRNA NRON表达量明显升高(P<0.001),提示LncRNA NRON稳定过表达细胞系构建成功;3.CCK-8结果显示在Hs578T、BT-549细胞系中LncRNA NRON过表达明显抑制了细胞增殖(P<0.001);4.Transwell实验显示Hs578T、BT-549细胞系中LncRNA NRON过表达明显抑制了细胞侵袭、迁移(P<0.001);5.Western blot 实验显示在 Hs578T、BT-549 细胞系中,LncRNANRON 表达组细胞中TIMP2水平明显增高(P<0.05),同时伴随MMP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提示,LncRNANRON过表达抑制了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6.上调LncRNA NRON表达可使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体积、重量明显降低(P<0.05),移植瘤中过表达组LncRNANRO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提示上调LncRNA NRON表达可显着抑制裸鼠移植瘤的成瘤能力。第三部分 上调LncRNA NRON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作用机制的初步分析方法:1.依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LncRNA NRON序列中存在与miR-3658结合的吸附位点”,应用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两者的结合,RT-qPCR检测上调LncRNA NRON表达对乳腺癌细胞株miR-3658表达影响;2.合成miR-3658 Inhibitor,转染乳腺癌细胞株(Hs578T、BT-549),应用CCK-8方法、Transwell方法检测下调miR-3658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3.用双荧光素酶实验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miR-3658对TIMP2表达的影响;4.合成si-TIMP2,应用CCK-8方法、Transwell方法检测沉默TIMP2表达对上调LncRNANRON和下调miR-3658导致效应的回复作用。结果:1.我们通过生物学信息预测LncRNA NRON与miR-3658存在潜在结合位点;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同时转染miR-3658和野生型LncRNA NRON潜在结合位点的细胞,荧光酶素表达活性下降(P<0.001);RT-qPCR检测在Hs578T、BT-549细胞系LncRNANRON过表达组中miR-3658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01),这部分实验共同说明:LncRNANRON可以通过其序列中片段与miR-3658结合位点结合,且对miR-3658表达水平起负调控作用,证实生物预测信息分析正确;2.CCK-8结果显示在Hs578T、BT-549细胞系中下调miR-3658表达明显抑制了细胞增殖能力(P<0.001);Transwell实验显示Hs578T、BT-549细胞系中下调miR-3658表达明显抑制了细胞侵袭、迁移能力(P<0.001);这提示下调miR-3658表达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3.生物学信息分析TIMP2存在与miR-3658的共同结合位点;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中,同时转染miR-3658和野生型TIMP2潜在结合位点的细胞,荧光酶素表达活性下降(P<0.001);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在Hs578T、BT-549细胞系中,下调miR-3658表达细胞中TIMP2水平明显增高(P<0.001);这部分实验共同证实了 TIMP2是受miR-3658调控的靶基因;4.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上调LncRNANRON同时沉默TIMP2,可部分解除对细胞增殖、侵袭的抑制作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下调miR-3658同时沉默TIMP2,可部分解除对细胞增殖、侵袭的抑制作用。这部分实验显示:上调LncRNANRON和下调miR-3658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能力都需通过TIMP2这个环节来发挥作用。结论:1.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LncRNANRON呈现低表达,LncRNANRON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且表现出随肿瘤临床分期增高而表达降低;LncRNANRON表达高的患者,生存时间较长;2.LncRNANRON过表达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可显着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3.LncRNA NRON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机制可能是通过ceRNA方式吸附miR-3658,进而调控TIMP2表达实现的:4.LncRNANRON过表达可抑制三阴性乳腺的发生发展,这可能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郭亚洁[7](2019)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OX2和ER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与卵巢癌、宫颈癌并称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子宫内膜癌已被证实具有激素依赖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迁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RY-related HMG box,SOX2)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干细胞标志蛋白,已经证实,它对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恶化、增殖、迁移和其他方面都有显着影响,对于生殖系统肿瘤,已有研究表明SOX2与宫颈癌、卵巢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相关。然而,国内外关于SOX2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文献很少。本实验探讨SOX2和E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为临床EC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69例子宫内膜癌石蜡组织标本,同时选取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3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OX2和ER的表达,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OX2和ER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结果:SOX2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有关(P<0.05)。SOX2阳性率随病理分级升高,而ER的表达率却逐渐降低。SOX2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中的SOX2和ER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682,P<0.01)。结论:SOX2和E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和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它们可能相互作用,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谢晓楠[8](2019)在《GFRα2和HER2影响乳腺癌的他莫昔芬敏感性等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GFRα2、HER2不同表达状况对乳腺癌细胞的他莫昔芬(TAM)敏感性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GFRα2和HER2表达状况的相关性,初步阐明GFRα2和HER2在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耐药等过程中的作用,为将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应用于乳腺癌个体化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一、GFRα2和HER2表达状况的相关性分析1、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亲本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前期研究中成功建立并稳传的他莫昔芬(TAM)耐药细胞株D14中GFRα2和HER2的表达水平。2、分别将含有GFRα2和HER2基因片段的慢病毒载体转染MCF-7细胞株,建立GFRα2过表达细胞株MCF-7/G和HER2过表达细胞株MCF-7/H;并设置含空载体病毒的阴性对照MCF-7/NC。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应细胞株中GFRα2和HER2的表达水平。3、使用iRNA干扰技术,分别构建沉默GFRα2和HER2的慢病毒载体,敲低GFRα2过表达细胞株MCF-7/G中GFRα2的表达,建立GFRα2低表达细胞株MCF-7/Gs;敲低HER2过表达细胞株MCF-7/H中HER2的表达,建立HER2低表达细胞株MCF-7/Hs;并设立阴性对照细胞株MCF-7/NC。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FRα2低表达细胞株和HER2低表达细胞株中GFRα2和HER2的表达水平。4、使用iRNA干扰技术,分别敲低他莫昔芬耐药细胞株D14中GFRα2和HER2的表达,获得低表达GFRα2的耐药细胞株D14/Gs和低表达HER2的耐药细胞株D14/Hs;并设立阴性对照细胞株D14/NC。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应细胞株中GFRα2和HER2的表达水平。通过上述实验,明确GFRα2和HER2表达状况的相关性。二、GFRα2、HER2不同表达状况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利用CCK8实验、平板克隆、Transwell小室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和方法,分析GFRα2、HER2不同表达状况对乳腺癌细胞对TAM的敏感性,以及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细胞周期和凋亡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一、GFRα2和HER2表达状况的相关性分析1、GFRα2、HER2在D14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MCF-7,提示GFRα2、HER2的表达水平与莫昔芬耐药相关。2、与阴性对照组相比,GFRα2过表达细胞株MCF-7/G中,GFRα2和HE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均P<0.05);同样的,HER2过表达细胞株MCF-7/H中,GFRα2和HE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显着升高(均P<0.05)。3、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沉默GFRα2表达的MCF-7/Gs细胞株中,GFRα2和HE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均P<0.05);同样的,MCF-7/Hs细胞株中,GFRα2和HE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显着降低(均P<0.05)。4、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低表达GFRα2的耐药细胞株D14/Gs中,GFRα2和HE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均P<0.05);同样的,低表达HER2的耐药细胞株D14/Hs中,GFRα2和HE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均P<0.05)。上述实验结果表明,GFRα2和HER2的表达状况存在显着相关性。二、GFRα2、HER2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1)GFRα2和HER2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分别过表达GFRα2和HER2,均可显着促进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分别沉默GFRα2和HER2过表达细胞中的GFRα2和HER2,均可显着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耐药细胞的增殖能力显着高于MCF-7细胞;分别沉默耐药细胞中的GFRα2和HER2,均可显着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2)GFRα2和HER2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分别过表达GFRα2和HER2,均可显着促进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分别沉默GFRα2和HER2过表达细胞中的GFRα2和HER2,均可显着抑制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耐药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显着高于MCF-7细胞;分别沉默耐药细胞中的GFRα2和HER2,均可显着抑制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P<0.05)。(3)GFRα2和HER2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分别过表达GFRα2和HER2,均可显着促进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分别沉默GFRα2和HER2过表达细胞中的GFRα2和HER2,均可显着抑制癌细胞的侵袭能力;耐药细胞的侵袭能力显着高于MCF-7细胞;分别沉默耐药细胞中的GFRα2和HER2,均可显着抑制癌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4)GFRα2和HER2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分别过表达GFRα2和HER2,均可显着促进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分别沉默GFRα2和HER2过表达细胞中的GFRα2和HER2,均可显着抑制癌细胞的迁移能力;耐药细胞的侵袭能力显着高于MCF-7细胞;分别沉默耐药细胞中的GFRα2和HER2,均可显着抑制癌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5)GFRα2和HER2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细胞的TAM敏感性的影响:GFRα2过表达可显着降低MCF-7细胞对TAM的敏感性;沉默GFRα2过表达细胞中的GFRα2的表达可逆转癌细胞对TAM的敏感性(P<0.05)。(6)GFRα2和HER2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GFRα2、HER2过表达均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由G0/G1期进入S期/M期);分别沉默GFRα2、HER2,均可显着抑制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与MCF-7比较,耐药细胞株的细胞周期进程显着增强;分别沉默GFRα2、HER2,均可显着抑制耐药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P<0.05)。(7)GFRα2和HER2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GFRα2过表达和HER2过表达,均显着抑制MCF-7细胞的凋亡;分别沉默过表达细胞株中的GFRα2、HER2,均可促进癌细胞凋亡;耐药细胞株的凋亡显着少于MCF-7细胞株;沉默耐药细胞株中的GFRα2,均可显着促进癌细胞的凋亡(P<0.05)。结论:1、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中GFRα2和HER2的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性。2、分别过表达GFRα2和HER2能显着增强MCF-7等乳腺癌细胞株的体外增殖、克隆形成、侵袭和迁移能力,并促进细胞周期进程和减少凋亡,另外过表达GFRα2可显着降低细胞对TAM的敏感性;分别沉默GFRα2和HER2可逆转MCF-7等乳腺癌细胞株的上述生物学行为,尤其是沉默GFRα2可显着提高细胞对TAM的敏感性。

张义[9](2019)在《RNF5促进肝细胞癌增殖及侵袭转移的研究》文中提出实验第一部分RNF5在HCC中高表达与病人恶性预后密切相关目的:探讨RNF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肝癌病人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RNF5在m RNA水平(70对)和蛋白水平(67对)的表达,分析RNF5在癌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在m RNA水平癌组织RNF5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1);蛋白水平RNF5在癌组织内的表达也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2),且RNF5在癌内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肿瘤大小(p=0.030)、卫星灶(p=0.017)及AFP(p=0.030)密切相关。Kaplan–Meier模型分析显示肝癌组织中RNF5蛋白表达高生存短,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RNF5高表达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1)。结论:RNF5在肝癌中的异常高表达,与肝癌患者增殖及转移指标相关,其高表给患者带来更差的预后。故RNF5可作为一个肝癌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有望成为肝癌全身治疗的新靶点。实验第二部分RNF5促进肝细胞增殖及转移目的:研究RNF5对肝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探讨RNF5对HBV相关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构建稳定过表达和敲低RNF5的肝癌细胞系,进行CCK8、克隆形成、凋亡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研究RNF5对肝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利用质谱及CO-IP探讨RNF5的作用机制;通过构建动物模型、临床标本研究RNF5在HBV相关肝炎、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RNF5过表达促进SMMC-7721及SK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敲低内源性RNF5削弱PLC,Huh7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过表达RNF5后肝癌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的能力增强,反之则减弱。感染人HBV后树鼩肝脏组织RNF5轻度表达,阳性率为72%,未感染HBV的肝组织中RNF5少量表达,阳性率仅为28%,两组阳性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四氯化碳致肝硬化动物模型及肝纤维化患者肝穿标本中未检出到RNF5的表达。细胞实验表明RNF5可能通过稳定ATP1A1发挥促癌功能。结论:实验证实RNF5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及转移,抑制RNF5的表达可以达到抑制肝癌增殖及侵袭转移,故RNF5可成为肝细胞癌的治疗的新靶点。

孟丽丽[10](2019)在《胃泌素通过活化CCKBR/ERK/P65通路抑制ER阳性乳腺癌增殖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胃泌素主要由胃窦部中的G细胞产生,是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通过启动并上调其受体(胃泌素受体,CCKBR)来促进胃酸分泌和胃粘膜损伤的修复。此外,胃泌素也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胃泌素水平的变化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现在尚不清楚且未见有文献报道。目前,本课题针对胃泌素对乳腺癌的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收集93例乳腺癌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胃泌素水平,并用卡方检验法分析胃泌素水平与乳腺癌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细胞实验、分子实验及动物实验研究胃泌素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免疫组化(IHC)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CKBR/ERK/P65在乳腺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我们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乳腺癌患者尤其是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患者中血清胃泌素水平显着降低。细胞实验和分子实验结果表明,与癌旁组织相比,ER阳性乳腺癌的癌组织中CCKBR/p-ERK/p-P65的表达显着下调,这提示该通路失活与胃泌素的减少有关。我们发现血清胃泌素水平的降低和CCKBR/ERK/P65的低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胃泌素及ERK/P65激活剂具有活化ERK/P65通路并上调CCKBR表达进而抑制ER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临床使用的他莫昔芬也能够上调CCKBR/p-ERK/p-P65的表达水平。与单独使用他莫昔芬相比,胃泌素和他莫昔芬协同作用能够显着抑制ER阳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结论:低血清胃泌素水平是ER阳性乳腺癌发生的风险因素;CCKBR/ERK/P65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可以抑制ER阳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提示着这种类型乳腺癌的治疗可以采用激活CCKBR/ERK/P65通路的策略。

二、nm23、p21~(ras)、VEGF及ER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m23、p21~(ras)、VEGF及ER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转录因子AP-1与三阴型乳腺癌的关系及其抑制剂T5224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第1章 绪论
    1.1 乳腺癌
        1.1.1 流行病学特征
        1.1.2 乳腺癌分型
        1.1.3 乳腺癌治疗
        1.1.4 乳腺癌预后
        1.1.5 三阴型乳腺癌
    1.2 AP-1蛋白
        1.2.1 AP-1与炎症性疾病
        1.2.2 AP-1与肿瘤
    1.3 AP-1抑制剂
        1.3.1 SP100030
        1.3.2 Curcumin
        1.3.3 Momordin I
        1.3.4 T5224
    1.4 立题依据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细胞株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仪器
    2.5 细胞培养
    2.6 T5224配制
    2.7 RNA提取
    2.8 全基因组基因表达检测(RNA-Seq)
    2.9 实时荧光定量PCR
    2.10 Western-blot
    2.11 基因沉默
    2.12 增殖实验
    2.13 凋亡实验
    2.14 划痕实验
    2.15 侵袭实验
    2.16 ChIP-qPCR
    2.17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Fra-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3.1.1 Fra-1在乳腺癌患者组织内的表达水平
        3.1.2 Fra-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3.2 T5224 对三阴型乳腺癌的作用效果研究
        3.2.1 AP-1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3.2.2 三阴型乳腺癌细胞中T5224对AP-1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
        3.2.3 T5224 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3.2.4 T5224 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全基因组基因表达的影响
    3.3 AP-1靶基因筛选及功能验证
        3.3.1 AP-1靶基因筛选
        3.3.2 OLFML2A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
第4章 讨论
    4.1 转录因子AP-1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
    4.2 T5224 的生物学作用
    4.3 T5224 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全基因组基因表达的影响
        4.3.1 血管形态发生对乳腺癌的影响
        4.3.2 粘着斑及细胞外基质对乳腺癌的影响
        4.3.3 免疫系统及干扰素对乳腺癌的影响
        4.3.4 PI3K-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的影响
        4.3.5 人乳头瘤病毒对乳腺癌的影响
        4.3.6 Hippo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的影响
        4.3.7 钙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的影响
    4.4 嗅素结构域蛋白家族与肿瘤
    4.5 AP-1相关信号传导途径与乳腺癌
    4.6 下一步研究计划
第5章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项目支撑和资金支持
致谢

(2)龙贝逍遥散调控miR-145/c-Myc/TP53信号通路抗乳腺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乳腺癌相关miRNA研究进展及miR-145临床病理的荟萃分析
        1 miRNA概述
        2 miRNA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研究
        3 miRNA在乳腺癌诊断治疗中作用研究
        4 miR-145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意义的荟萃评价
        5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单药及复方抗乳腺癌基础研究进展
        1 单味中药抗乳腺癌基础研究
        2 中药复方抗乳腺癌基础研究
        3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研究
    实验一 龙贝逍遥散冻干粉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龙贝逍遥散冻干粉对乳腺癌细胞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龙贝逍遥散对乳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与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转录下调的miR-4306和基因组扩增的lncRNA-712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菌种
        1.2 质粒
        1.3 细胞株及培养条件
        1.4 实验动物
        1.5 抗体
        1.6 主要试剂盒
        1.7 其他试剂
        1.8 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1.9 RNA的合成
        1.10 主要仪器设备
        1.11 生物学软件和网站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及处理
        2.1.1 细胞复苏
        2.1.2 细胞传代
        2.1.3 细胞冻存
        2.2 细胞转染
        2.2.1 短链RNA瞬时转染
        2.2.2 质粒瞬时转染
        2.3 miR-4306慢病毒载体的构建(本部分由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2.4 构建稳定转染细胞
        2.5 细胞增殖实验
        2.6 细胞周期检测
        2.7 细胞侵袭迁移实验
        2.8 细胞凋亡检测
        2.9 细胞总RNA提取、逆转录及RT-qPCR检测
        2.9.1 组织及细胞总RNA的提取
        2.9.2 RNA逆转录
        2.9.3 实时定量PCR(RT-qPCR)
        2.10 细胞总蛋白提取
        2.11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2.11.1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11.2 湿法电转膜
        2.11.3 PVDF膜的封闭及抗原抗体杂交
        2.12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2.1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Luciferase assay)
        2.14 裸鼠实验
        2.14.1 裸鼠移植瘤实验
        2.14.2 裸鼠肺转移实验
        2.14.3 裸鼠淋巴结转移实验
        2.14.4 三阴性乳腺癌原位模型
        2.15 鸡胚尿囊膜实验(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Assay,CAM)
        2.16 成管实验(Tube Formation)
        2.17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CMP)
        2.18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
        2.19 蛋白芯片(ProteinChip)
        2.20 RNA免疫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RIP)
        2.21 RNA pulldown
        2.22 细胞上清外泌体提取
        2.23 mRFP-GFP-LC3融合蛋白(上海汉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24 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
        2.25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
        2.26 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
    第一部分: 转录下调的miR-4306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1. ER-α/PR/HER2通过调控miR-4306基因的转录,影响miR-4306的表达
        1.1 miR-4306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中低表达
        1.2 ER-α/PR/HER2调控miR-4306的基因转录
        1.3 ER-α/HER2/PR激活miR-4306启动子区的转录活性
        1.4 ER-α/HER2/PR调控miR-4306的表达
        1.5 ER-α/HER2/PR共同调控miR-4306
        2. miR-4306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特异性低表达
        3. miR-4306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4. miR-4306通过靶向SIX1、Cdc42和VEGFA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发挥作用
        4.1 miR-4306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影响的信号通路
        4.2 miR-4306的靶基因SIX1、Cdc42和VEGFA
        4.3 在乳腺癌组织中,miR-4306与靶基因SIX1/Cdc42/VEGFA表达的相关性
        4.4 miR-4306通过靶基因SIX1/Cdc42/VEGFA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发挥作用
        4.5 miR-4306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发挥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
        5 miR-4306在体内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
        5.1 构建差异表达miR-4306的稳转细胞系
        5.2 差异表达miR-4306稳转细胞系的表型
        5.3 差异表达miR-4306稳转细胞系变化的信号通路
        5.4 差异表达miR-4306对三阴性乳腺癌在裸鼠皮下成瘤、肺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中的影响
        6. miR-4306药物联合顺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
        6.1 miR-4306 mimic可联合顺铂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细胞凋亡
        6.2 miR-4306药物联合顺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
    第二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712基因扩增诱导三阴性乳腺癌自噬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1. LncRNA-71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特异性高表达
        1.1 筛选因基因拷贝数扩增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特异性高表达的lncRNA
        1.2 lncRNA-71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特异性高表达
        1.3 lncRNA-712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血清中异常高表达
        2. LncRNA-712在体外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形成
        3. lncRNA-712的结合蛋白VPS34、USP14
        3.1 蛋白芯片筛选与lncRNA-712结合的蛋白
        3.2 lncRNA-712与VPS34和USP14结合
        4. lncRNA-712对VPS34、USP14的调控
        4.1 lncRNA-712对VPS34、USP14的调控
        4.2 lncRNA-712对USP14调控的分子机制
        4.3 lncRNA-712促进VSP34乙酰化
        4.4 lncRNA-712诱导三阴性乳腺癌中自噬流的形成
        5. 在外泌体中可检测到lncNA-712
        6. lncRNA-712诱导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发生自噬
讨论
小结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细胞自噬的概述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申请及授权专利
致谢

(4)nm23表达在NSCLC中的研究及PET/CT对其分期与放疗计划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nm23、EGFR、VEGF在 NSCL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仪器与试剂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靶向逆转nm23 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PET/CT对 nm23 表达的NSCLC分期和放疗计划的影响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实验观测指标
        1.4 统计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nm23 基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5)尤文肉瘤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运用iTRAQ技术寻找差异蛋白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附技术路线图
        1.4 质量控制
        1.5 数据分析及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运用Western Blotting进行目标蛋白验证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附技术路线图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VAC/IE方案治疗尤文肉瘤的相关资料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6)长链非编码RNA NRON对三阴性乳腺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LncRNA NRON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1 标本及病例临床资料
    2 主要仪器及试剂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
    6 讨论
    7 小结
第二部分 上调LncRNA NRON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三部分 上调LncRNA NRON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作用机制的初步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OX2和ER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主要试剂
        1.1.3 仪器及耗材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ER和 SOX2 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与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2.2 ER在不同病理参数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2.3 SOX2 在不同病理参数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2.4 子宫内膜癌ER与 SOX2 表达的关系
第三章 讨论
    3.1 ER和 SOX2 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3.2 E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3.3 SOX2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3.4 子宫内膜癌ER与 SOX2 表达的关系
    3.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8)GFRα2和HER2影响乳腺癌的他莫昔芬敏感性等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设备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RNF5促进肝细胞癌增殖及侵袭转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原发性肝癌
        1.1.1 原发性肝癌的研究概况
        1.1.2 原发肝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研究及进展
    1.2 RNF-5
        1.2.1 RNF5基因的基本结构
        1.2.2 生物学功能
        1.2.3 RNF5与相关疾病
        1.2.4 RNF5与肿瘤
    1.3 本研究目的、内容、意义
第二章 RNF5在肝癌内高表达与病人恶性预后密切相关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主要仪器设备
        2.2.2 主要试剂材料
        2.2.3 病理组织标本
    2.3 实验方法
        2.3.1 qPCR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3.2 组织RNA抽提
        2.3.3 提取的RNA浓度和纯度检测
        2.3.4 cDNA合成
        2.3.5 RT-PCR扩增实验
        2.3.6 免疫组化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
        2.3.7 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2.3.8 HE及免疫组化结果判定方法及标准
        2.3.9 病例随访
        2.3.10 统计学分析方法
    2.4 实验结果
        2.4.1 RNA提取及质控
        2.4.2 肝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RNF5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
        2.4.3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RNF5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2.4.4 肝癌组织中RNF5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相关性分析
        2.4.5 肝癌组织中RNF5的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2.5 讨论
第三章 RNF5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主要仪器设备
        3.2.2 主要试剂材料
        3.2.3 菌株和质粒载体
    3.3 实验方法
        3.3.1 RNF5敲低肝癌细胞系的构建
        3.3.2 RNF5过表达肝癌细胞系的构建
        3.3.3 蛋白质免疫印迹
        3.3.4 CCK8 细胞增殖实验
        3.3.5 克隆形成实验
        3.3.6 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
        3.3.7 感染人乙肝病毒实验树鼩动物模型的建立
        3.3.8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3.3.9 裸鼠成瘤实验
    3.4 实验结果
        3.4.1 体外实验中RNF5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3.4.2 RNF5抑制细胞凋亡
        3.4.3 RNF5表达与乙肝病毒感染
        3.4.4 RNF5与肝纤维化
        3.4.5 RFN5可能通过作用于ATP1A1发挥其功能调节
        3.4.6 体内实验中RNF5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3.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泛素化连接酶RNF5与肝癌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0)胃泌素通过活化CCKBR/ERK/P65通路抑制ER阳性乳腺癌增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全文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1 绪论
    1.1 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因素、分子分型及治疗现状
    1.2 ER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及面临的挑战
    1.3 ERK1/2 的研究进展
    1.4 NF-κB的研究进展
    1.5 胃泌素及胃泌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设备
    2.2 主要试剂、耗材(商品化)
        2.2.1 细胞培养相关
        2.2.2 RNA相关试剂
        2.2.3 Western Blot相关试剂
        2.2.4 免疫组化相关试剂
        2.2.5 抗体
    2.3 主要试剂配制
    2.4 主要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低胃泌素/CCKBR/ERK/P65 水平与ER阳性乳腺癌亚型预后不良相关
    3.2 胃泌素通过CCKBR介导的p-ERK/p-P65 表达上调来抑制ER阳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3.3 ERK/P65 激动剂抑制ER阳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3.4 胃泌素和他莫昔芬协同抑制ER阳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4 讨论与结论
5 参考文献
6 附录
    附录一 :ER阳性乳腺癌组织基因突变的检测与9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统计
    附录二 :第一作者发表于BMC Cancer杂志全文
    附录三 :共同作者发表于J Exp Clin Cancer Res杂志全文
    附录四 :共同作者发表于J Cell Biochem杂志全文
7 已见刊学术论文及科研奖励
致谢

四、nm23、p21~(ras)、VEGF及ER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转录因子AP-1与三阴型乳腺癌的关系及其抑制剂T5224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的作用研究[D]. 赵倩. 吉林大学, 2021(01)
  • [2]龙贝逍遥散调控miR-145/c-Myc/TP53信号通路抗乳腺癌机制研究[D]. 吕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转录下调的miR-4306和基因组扩增的lncRNA-712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赵梓彤.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4]nm23表达在NSCLC中的研究及PET/CT对其分期与放疗计划的影响[D]. 夏露花.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5]尤文肉瘤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 王翀.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长链非编码RNA NRON对三阴性乳腺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牛李敏. 郑州大学, 2020(02)
  • [7]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OX2和ER的表达及意义[D]. 郭亚洁. 青岛大学, 2019(02)
  • [8]GFRα2和HER2影响乳腺癌的他莫昔芬敏感性等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D]. 谢晓楠.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9]RNF5促进肝细胞癌增殖及侵袭转移的研究[D]. 张义.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2)
  • [10]胃泌素通过活化CCKBR/ERK/P65通路抑制ER阳性乳腺癌增殖的研究[D]. 孟丽丽.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nm23、p21~(ras)、VEGF、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