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选择建库方式

合理选择建库方式

一、合理选择建库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谢玉斌[1](2021)在《黄金峡湿地植被群落修复研究》文中提出引汉济渭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水资源配置系统工程,工程难度极大,牵涉面广,影响因素诸多。如此规模宏大的工程,必然对环境和生物带来一系列的影响。黄金峡水库在建成运行后,由于水库拦蓄及运行调度方式发生改变使得河道中水位、流速、污染物浓度等因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将会影响库区湿地两岸的植被群落的生长状况,甚至导致一些对水淹、水质变化敏感的植被群落出现死亡现象,从而造成水土流失、水质恶化、植被群落生态系统退化等负面影响,对两岸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格局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分析水流和植被间的关系就尤为重要,植被群落生态修复对于维护当地物种、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托陕西省水利科技计划项目基金,采用实地调查研究、MIKE模拟、水工模型试验、Meta分析及理论分析的方法,对黄金峡湿地植被群落修复进行研究,旨在将减少由黄金峡水库建库后水动力、水质变化对植被群落的影响,起到固土育水、净化水体、减缓流速、维持研究区物种多样性平衡,保护朱鹮等珍惜鸟类的栖息地等多项功能。本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使用MIKE模型分析黄金峡建库前后对上游洋县段河道内的水位、流速、淹没范围、水质指标(氮、磷、化学需氧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由于水位、水质变化对植被带来的负面影响。(2)基于水工试验模拟不同流量、密度下挺水植物群落的缓流效果,发现当挺水植被密度为108株/m2时的缓流效果优于202株/m2、54株/m2;基于Meta分析研究6种挺水植物的净水去污能力,发现净水能力较好的挺水植物为芦苇、香蒲、美人蕉。并将其两种研究结果应用于黄金峡湿地植被群落生态修复设计中。(3)针对黄金峡库区湿地目前存在的问题加之建库后水流变化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挺水植物群落+陆生植物群落的配置方式;提出了 3种类型的驳岸设计型式和竖直+水平的空间配置方案,将研究区按受水流影响的程度划分为朱鹮栖息地湿地植被群落修复设计、河流湍落修复设计、普通河漫滩植被群落修复设计、水库库湾段植被群落修复设计4种不同区域的植被群落修复设计方案,并根据不同时期提出了植被群落管理方案。确保将因建库后对湿地植被群落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也更好的发挥涵养水土、净化水体、保护朱鹮栖息地、维持物种多样性等多项功能。

张仁[2](2021)在《玉石水库对碧流河流域洪水预报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洪涝灾害对社会发展的危害变得越来越显着,洪水预报已经成为有效应对洪水灾害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有效缓解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河道上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对流域天然径流的影响越来越强烈,在洪水预报当中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上游中小型水库运行资料和水文数据缺测的情况普遍存在,预报中无法准确考虑水利工程影响,造成洪水预报精度降低,这仍是洪水预报的难点。碧流河上游于2001年修建了玉石水库,玉石水库长期以来缺少水文数据记录,因此,其对流域洪水的影响难以评判。本文针对玉石水库在碧流河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影响展开研究,并提出考虑玉石水库影响的碧流河流域洪水预报方法。本文研究内容总结为以下三点:(1)利用HEC-HMS模型和新安江模型对玉石水库建库前后流域洪水进行预报,定性分析玉石水库对下游洪水预报的影响。分别利用HEC-HMS模型和新安江模型对流域天然条件下(玉石水库建库前)的16场洪水进行预报,得到两个模型在流域天然条件下的洪水预报模型参数。经分析,碧流河流域多年土地利用变化微小,玉石水库的建造是流域主要人类活动。运用流域天然条件下的模型参数对建库后的洪水进行预报,根据洪水预报结果,定性分析上游玉石水库在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影响。(2)利用多源遥感信息定量分析玉石水库在流域场次洪水中的拦蓄影响及拦蓄规律。首先运用多源遥感信息对玉石水库长期的水位、水面面积进行提取,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公式推导后,合理构建玉石水库的水位-面积-库容关系。接着运用多源遥感信息对场次洪水前后玉石水库的水位或水面面积进行提取,结合玉石水库水位-面积-库容关系,估算出了玉石水库在场次洪水中的拦洪量,拦洪量大小即表示玉石水库对流域洪水的拦蓄影响大小。最后分析了各场次洪水的前期土壤含水量、玉石水库子流域累积降雨量与玉石水库拦洪量的关系,推求出了玉石水库在场次洪水中的拦洪规律。(3)基于上文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两种考虑玉石水库影响的碧流河流域洪水预报方法。第一种方法,在HEC-HMS模型中添加玉石水库单元模拟其影响过程,结合玉石水库的蓄泄规则、水位-库容关系等信息对模型中水库单元参数进行设置,从而有效模拟玉石水库对洪水的拦蓄过程。第二种方法,利用玉石水库在场次洪水中的拦洪规律对新安江模型的预报结果进行实时校正。分析两种方法的洪水预报结果,预报精度均取得了一定的提升,从而为玉石水库影响下的碧流河流域洪水预报提供了有效指导。

张金冬[3](2021)在《低渗透气藏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渗流理论及模拟研究》文中认为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是满足天然气市场调峰需求,保证城镇连续供气的最佳途径。改建为地下储气库最理想的气藏条件是单一砂岩孔隙结构的枯竭气藏。但我国现有的枯竭油气藏多分布在西北部等偏远地区,在亟需用气量的中东部地区鲜有适合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地质条件,多为渗透率较低的非常规储层。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低渗透气藏改建为地下储气库的研究工作。为了满足我国中东部地区城市调峰需求,需对低渗透气藏改建为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注采特征和优化运行方案的制定,在理论与实验方面开展研究。本课题从低渗透气藏的成因着手,通过分析低渗透气藏的地质特征,研究了低渗透气藏改建为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以及存在的技术问题,为开展低渗透气藏改建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首先通过实验测试了低渗透气藏基质系统和裂缝系统的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测试结果表明基质系统和裂缝系统的渗透率压力敏感效应不同,在固定实验围压为12MPa,孔隙压力由2MPa升高到10.8MPa时,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渗透率的变化率分别为52.97%和65.21%,基质系统的压力敏感效应高于裂缝系统。基质系统岩心的启动压力梯度远大于裂缝系统,最大可相差14.28倍。因此建立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天然气注采模型时需分别考虑储层裂缝和基质的特征,而且需分别考虑渗透率压力敏感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针对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强注强采运行过程特性,基于数学反演理论,建立了低渗透气藏储层物性参数反演模型。通过求解地层压力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率,利用共轭梯度法实现了储层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反演。以储气库中的某一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反演分析,结果表明储气库储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随着地层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地层压力由10MPa增加到38.2MPa时,储层的孔隙度增加了20%,渗透率增加了68.64%。在低渗透气藏储气库注采模拟时,储层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变化不可忽略。基于低渗透气藏储层裂缝和基质的特征,通过引入沃伦-茹特模型,研究建立了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天然气注采数学模型。在基质系统中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滑脱效应和渗透率压力敏感效应的耦合影响,在裂缝系统中考虑了渗透率压力敏感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并给出了求解方法,利用低渗透气藏的试井资料验证了注采模型的正确性。进一步借鉴我国某低渗透气藏的地质数据,分别对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单井和多井注气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单井连续注气的储气库平均地层压力随着注气时间呈现增长趋势,注气初期平均地层压力增长较快,这是由于渗透率压力敏感效应的存在,储层的渗透率随注气时间逐渐增大导致的。储层中的压力分布不均匀现象严重,存在明显的压力梯度,最大压力差可达5.224MPa。储层中最大地层压力点出现在注采井处,日注气量为35×104m3时,注气的第170d已经达到39.822MPa,超过最大允许压力。单井间歇注气,由于关井期气体的运移,储层压力分布的更加均匀,但仍存在着很大的压力梯度,其最大压力差仍可达到3.372MPa。这说明即使采用间歇注气的方式,注采井的地层压力仍然可能会超过最大允许压力,从而影响气体的继续注入。多井同时注气时,在相同的注气量条件下,由于各注采井不同的地层特性,地层压力变化并不相同,位于储层中间的注采井地层压力升高速度最快,最终的地层压力也最高,为38.51MPa。连续注气和间歇注气的对比结果表明在扩容建库时,间歇注气可以有效改善地层压力分布的不均匀性。在满足天然气调峰需求时,提出了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单井和多井优化运行模型及约束条件,并利用顺序求解方法对建立的双目标函数进行求解。与以各注采井井底压力标准差最小为单目标的优化注气相比,双目标优化注气后功耗减小了5.41%,井底压力标准差增加了0.064MPa。通过双目标优化的耦合求解给出了低渗透气藏储气库的最优注气方案。随着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城镇天然气的调峰需求将逐年增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天然气调峰需求,我国需加大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建设的步伐。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将来低渗透气藏地下储气库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刘小红[4](2021)在《数据驱动的药物筛选化学空间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化学空间囊括所有可能存在的小分子,其数量是巨大的,如何高效地从化学空间中找到治疗疾病的药物分子,是药物研究者们一直努力的方向。然而,一个小分子能否成为药物受太多因素影响,这决定了药物研发是一项具有挑战的工作。周期长、花费高、风险大是药物研发过程给人的普遍印象,因此,开发并利用新技术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减少药物研发成本十分重要。回顾现有上市药物的发现历程,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上市药物的前身(即初始活性化合物)是通过筛选获得。筛选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体化合物库,另一种是虚拟化合物库。实体化合物库中的每个化合物已经预先通过化学技术被真实提取或合成过,典型代表有常用筛选库、片段库和天然产物库等;虚拟化合物库中的化合物尚未被真实合成过,经筛选后仅有少部分会被合成验证,典型代表有虚拟枚举库以及通过等排体规则构建的虚拟库等。从化学空间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实体化合物库还是虚拟化合物库,都仅是化学空间中的一个子集。通过合理地利用靶标信息,可以对子集进行挑选、设计,从而能更快地发现靶标的活性化合物。在本论文的第一章中,我们分别调研了当前实体库筛选和虚拟库筛选中的典型技术,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DELT)和生成模型算法。DELT通过给化合物加上特定序列的DNA标签,利用组合化学原理能够在短时间内合成数量巨大的实体化合物库,该技术无需制备纯态化合物,使得对混合库的筛选变为了可能。生成模型算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化合物的结构映射到低维连续隐空间,并通过在隐空间抽样生成新的分子结构。两种技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化学空间进行探索。作为两种前沿技术,DELT和生成模型算法仍然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在第二章中,针对DELT建库过程中高产率砌块分子挑选难而导致库的质量降低的问题,我们在Pictet-Spengler反应体系上通过机器学习方法辅助挑选砌块分子,结果发现机器学习方法挑选高产率砌块分子的成功率为79.4%,远高于当下广泛采用的暴力盲选方法(18.4%)和随机挑选方法(11.8%),该方法能显着降低DELT建库的成本,保证库的质量。在第三章中,针对DELT数据分析算法缺乏而导致库的设计与数据分析难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与DELT契合的虚拟库枚举算法、解码算法和数据分析算法,结果发现,虚拟库枚举算法能高效地对拟构建的实体库进行分析与设计,解码算法能快速地对DELT的测序文件进行解码,数据分析算法能直观地反映DELT对特定靶点的筛选结果,这些算法极大地简化了库的设计与数据分析的难度,能显着提高利用DELT进行药物筛选的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在BRD4-BD1体系上检测了改进后的DELT的有效性。通过枚举算法,我们对两个候选DEL进行了枚举,根据BRD4-BD1的靶点信息,我们对候选库进行了评估,并最终选择了以苯并咪唑为母核的DEL对BRD4-BD1进行筛选,并成功找到了 BRD4-BD1的抑制剂,其活性值为229.7 nM。在第四章中,针对生成模型发现的活性化合物与已知活性配体相似性高的问题,我们尝试将物理原理整合到生成模型中,并用于ALK5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通过训练,我们发现生成模型能逐渐学到ALK5的口袋信息并从化学空间中采样出一些针对ALK5 口袋的化合物,最终我们挑选了化合物DC-ALK5003进行合成及生物活性验证,结果发现该化合物对ALK5的抑制活性为3.3μM,且该化合物与已报道的ALK5小分子抑制剂具有较低的相似性。在第五章中,针对生成模型领域候选分子挑选困难的问题,我们构建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分子挑选方法MolFilterGAN,结果发现其表现优于生成模型领域常用的指标如QED、SA、Fsp3、MCE-18和BNN,并且,MolFilterGAN能在真实场景中显着简化候选化合物的挑选流程。此外,我们还在无偏高通量生物活性数据集LIT-PCBA上对MolFilterGAN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即使在训练过程中未引入靶标信息,MolFilterGAN仍能在各个靶标体系上富集活性分子。综上所述,本论文从化学空间的角度对两种前沿技术DELT和生成模型算法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无论是对实体化合物库进行筛选还是对虚拟化学空间进行探索,利用靶点的相关数据合理地对拟探索的化学空间进行挑选和设计,均有利于针对特定的靶标体系快速获取活性小分子。这说明对数据的合理使用能显着加速药物研发的进程,并且随着新一代技术的出现,数据驱动的药物设计方法必将在药物研发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赵春光[5](2021)在《煤粉燃烧中NO生成的小火焰/过程变量模型研究》文中指出煤粉燃烧会释放出大量氮氧化物(NOx),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十分有害的影响。然而,煤粉燃烧及NO生成特性极其复杂,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随着计算效率的提高和数值理论的发展,数值模拟已成为研究煤粉燃烧过程的一种重要手段。数值模拟结果可为发展高效、安全和低污染的煤粉燃烧新技术提供参考和指导。本文旨在开发高精度的煤粉燃烧模型,以提高煤粉燃烧过程中NO生成的预测准确性,进而对工业尺度的煤粉燃烧及NO生成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在层流工况下采用先验分析和后验分析的方法评估了不同形式的过程变量预测主要热化学量及NO的能力。研究工况的复杂性逐渐增加,从气相燃烧向真实煤粉燃烧过渡。基于分析结果,发展了一套煤粉燃烧混合小火焰/过程变量模型。新模型采用基于主要组分定义的过程变量和基于主要组分及一定比例NO定义的过程变量分别构建小火焰库,分别用于主要热化学量和NO的预测,并在不同煤粉燃烧工况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模型在准确预测主要组分的基础上,可以大幅提高NO的预测精度。随后,评估了焓和过程变量对NO预测的重要性。结果表明,选用合理的过程变量对NO变化趋势的预测至关重要。另外,考虑焓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对气体温度进行预测,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NO的预测精度。其次,发展了一种可合理考虑燃料N在挥发分和焦炭中分配方式的小火焰建库方法,并开展了实验室尺度湍流煤粉射流火焰的大涡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及后处理方法的NO预测结果进行对比。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探究了两种燃料N分配方式对颗粒弥散、颗粒速度、温度、主要组分以及NO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燃料N分配方式整体上不会明显改变煤粉的燃烧特征。当燃料N的分配方式更加合理时,NO的模拟结果更加接近实验结果。相比后处理方法,新方法在NO的预测上显示出更大的潜力。此外,讨论了湍流煤粉射流火焰中的燃烧及NO生成特征。最后,基于新发展的煤粉燃烧混合小火焰/过程变量模型开展了工业尺度燃煤锅炉的大涡模拟研究。模型合理考虑了燃料N在挥发分和焦炭中的分配方式。选取超临界CO2锅炉的典型模化燃烧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了区域内不同位置处煤粉颗粒和流体的燃烧状态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一次风和二次风的混合、高温壁面及相邻火焰都会促进煤粉燃烧及NO生成。此外,还探究了壁面温度变化及引入烟气再循环对典型模化燃烧区域内煤粉燃烧及NO生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超临界H2O锅炉,具有较高壁面温度的超临界CO2锅炉的炉内温度和NO生成量均相对较高;引入烟气再循环可以有效降低超临界CO2锅炉的NO生成量。

武青[6](2021)在《基于指纹库和无线测量报告的用户定位系统》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显着进步使得基于无线定位的位置服务(LBS)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相较于GPS等卫星定位系统,基于无线网络的终端无线定位具有成本低、方便快捷的优势,并且在紧急救助、网络优化等领域以及疫情防控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表现。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指纹库和无线测量报告(MR)的室外用户定位问题,并设计开发出一个用户定位系统。具体地,本文针对指纹库定位中离线阶段指纹库的快速高效建立和在线阶段更加合理准确的匹配算法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提出基于改进的泛克里金(UK)插值室外指纹库构建方法。本文对传统的克里金插值算法中的拟合函数模型进行了改进,使整个泛克里金算法更精准且鲁棒性更好。通过仿真模拟少量路测点采集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强度(RSRP)和基站的位置工参等信息,使用其他插值算法和所提出的基于改进的泛克里金插值法分别构建出完整的室外指纹库,并比较了各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提高了整个指纹数据库的准确性,同时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2、在线阶段使用改进的加权K近邻方法进行匹配。本论文分析了 RSRP相似度与位置距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RSRP相似度与空间位置的加权K近邻算法。该算法通过充分利用参考点(RP)之间的位置距离和加权欧氏距离(WED)来获得近似位置距离(APD),通过基于近似位置距离的加权K近邻算法(APD-WKNN)来估计用户的位置。此外,本文比较了常用的匹配算法和APD-WKNN算法的定位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匹配准确性更高。3、完成基于指纹库和无线测量报告的用户定位系统。该系统通过基站侧采集的MR数据和改进的指纹库定位算法建立室外用户定位平台。本系统的流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是通过MR数据及信令数据对用户信息进行关联;二是离线阶段通过少量实地测量的数据完成指纹库的建立;三是在线阶段通过输入的MR数据关联到用户后在指纹库中进行匹配,从而完成对用户的定位。本系统可实现多数用户定位误差小于等于50米,并能通过卡尔曼滤波完成用户轨迹的刻画。

刘毅[7](2021)在《应用于超大规模电路可靠性签核的功耗仿真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5G、AI、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芯片设计的功耗、可靠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集成电路工艺制程走向纳米级,芯片的可靠性面临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对芯片设计进行精确的可靠性签核。芯片可靠性签核需要考虑芯片的功耗、电源完整性、热影响等许多因素。其中,功耗仿真是极其关键的环节:一方面芯片功耗是可靠性签核中的关键指标,另一方面电源完整性仿真和热仿真都依赖于功耗仿真的结果,功耗仿真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可靠性签核结果的准确性。但是,目前在功耗仿真领域仍然没有标准的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现有的解决方案存在策略不匹配、结果不统一的现象。此外,由于国内半导体行业正面临着国外的技术封锁,产业界急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DA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本文综合分析现有的功耗仿真解决方案,结合实际产业需求,提出一种应用于超大规模电路可靠性签核的功耗仿真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对主流功耗仿真解决方案静态分析模式的研究,本文设计了一种针对门级物理设计稳态功耗的静态仿真方法。考虑应用场景、门级设计的信号路径特点和纳米级工艺库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全局翻转率和静态概率的路径驱动型传播方法和基于翻转率、静态概率的门级功耗计算方法。该方法可根据电路路径关系、单元逻辑功能,将全局活动信息传播至电路的每个基本单元,并基于基本单元的活动信息准确计算出电路的稳态功耗。最后,基于该方法设计了软件架构流程,完成代码开发,并对3个不同工艺下的芯片设计进行仿真,与主流解决方案的偏差最小仅为-0.82%。(2)根据对主流功耗仿真解决方案的动态分析模式的研究,本文设计一种针对门级物理设计瞬态功耗的动态仿真方法。首先,为实现对非零延迟仿真波形的能量计算,提出一种非零延迟事件驱动的门级功耗计算方法。然后,考虑到动态电源完整性仿真需要门单元翻转过程中功耗的瞬态变化过程,本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静态时序信息的开关电流模型。该模型利用门级时序数据对单元瞬态功耗进行建模,实现对瞬态功耗的线性近似。最后,完成相应的代码开发,通过仿真测试对比,本文的总功耗偏差为-6.55%,瞬态功耗波形和晶体管级仿真结果接近,仿真效率提升284.58倍。

侯刚栋[8](2021)在《怀来县村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对改善性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住房、土地利用的管控和规划,尤其是对农村土地的规划和居民住房的合理统筹与设计。而使用传统方式对地籍信息进行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地籍管理工作的需求,因而国家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地籍的自动化管理。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地籍资料而采取的一系列的地政措施。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更科学、全面的管理土地信息服务。本文围绕河北省怀来县农村宅基地的外业测量、数据处理、图形绘制和数据库建设,首先是通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项目,描述在建设怀来县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时所采用的方式与方法,以及在此过程中针对一些问题所进行的创新尝试。在本项目外业测量中,使用了全站仪与RTK相结合使用的方式。其次,针对怀来县的地形、地理状况,制成了与该县相对应的入库软件即河北省村镇地籍数据库建库系统。再基于CASS工具汇总所有地籍信息与数据制成地籍图,并利用所成地籍图制成宗地电子信息表、索引图、分幅图和公示图。本文主要工作是在制成电子表格后,由于公示图需要增加宗地面积与建筑面积的面积单位,且不同宗地、不同房屋面积不同,只能在需要修改的文字注记内容中进行修改。故利用Python语言编写程序,自动添加面积单位,提高了作业效率。而对于地籍区与地籍子区代码的变动,重新制成表格有些费时、费力,所以利用Python语言基于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将地籍区与地籍子区编码进行了改动,节省了手动打开每一个地籍图,挨家挨户修改编码的时间,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白建华[9](2020)在《地下水封洞库稳定性分析 ——以青岛某丙烷洞库为例》文中指出地下水封洞库具有安全性能高、经济效益好的优点,已成为国内外石油和液化气的首选储备手段。但我国地下水封洞库发展时间短,一些核心建设技术尚未完全掌握,因此对地下水封洞库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本文以“青岛某地下水封丙烷洞库工程”为依托,对其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在考虑洞库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应力以及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存储介质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Q法系统”分级评价方法建立数值计算模型。以数值模拟结果中的位移、应力、塑性区等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工况下的洞室轴向、洞室埋深、洞室截面形状及洞室间距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最优洞室轴线方向为NW350°,最优埋深高程为-125m,椭圆形洞室稳定性优于直墙圆拱洞室,最优洞室间距为42m(2.1倍洞跨)。通过对以上布置方案下洞室群开挖之后的整体稳定性和竖井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洞室开挖后,洞室群处于稳定状态,未出现大面积的破坏区域。但主洞室3和4尾端(300~370m范围内)边墙位移值为11.7~15.7mm,需加强支护和监测;洞室顶部压应力值较大,为10MPa~17MPa。在分步开挖的情况下,竖井的整体稳定性较好,但顶部20m深度范围内岩体在开挖后出现了大面积的塑性区,需加强支护;竖井与主洞室连接部位压应力值为23.3MPa,在施工时应注意该部位的安全。

李鹏峰[10](2020)在《东庄水库水环境数值模拟及水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东庄水利工程作为陕西重要的能源战略措施之一,在缓解泾、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减缓泾、渭河河道泥沙淤积,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引起了大坝阻隔鱼类回游、河道生态需水量等水文情势的调整以及库区水环境的改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模拟了整个库区在不同水文年的水动力变化情况;确定了库区水质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的份额占比,解析了各污染因子对库区污染物成分的贡献程度;探究了水环境要素(CODMn、DO、TN、TP、NH3-N、Chla)随水动力过程的演变特征及污染物的时空输移规律,揭示了入库污染源与水库水动力的响应关系,评价库区水环境健康状况。旨在评估东庄水利枢纽对当地水环境的影响程度,为东庄水库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水污染防治及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论文主要取得的结论有:1)基于MIKE21-HD构建了东庄水库水动力数值模型,在拟定的东庄水库典型年调度运行水位下,模拟得出了不同水平年,不同时期的库区水动力特性,模拟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水库在高水位时水平淹没影响至距坝址80km处,该区域水深及水面宽度变化大;距坝址80km到库尾区域主要是水位“翘尾巴”影响,水库对该区域的水深及水面宽度影响较小。从时间分布来看,典型年内随着枢纽运行水位及天然河道来流状况的变化,年内水位变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改变了原天然河道的水域形态,由于水库自身调度调节和北线供水的影响,导致坝址处年内流量过程整体小于天然河道流量过程。2)基于MIKE21-ECO Lab构建了东庄水库水环境数值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主要污染因子总体呈现出由库尾至坝前沿程降低趋势。水库沿线分布有多个库区污染源,污染源水量较小但在特定时段内,库区局部范围内依然造成短时间污染物浓度上升现象。对库尾浅水区域影响较大的分布源来自旬邑县及彬州市,淳化县、永寿县及礼泉县位于库中和坝前区域,对坝前水质造成明显影响。水库库区(特别是坝前)污染物浓度在汛后的平水期及枯水期高于丰水期,汛期时(7、8月)入库流量及坝址下泄流量迅速增加,库区水体流动速度加快,污染源汛后到达坝前,形成水库前部区域水体汛后污染物浓度上升现象。3)按照《地表水质量环境标准》,基于BP神经网络探索了水质评价研究,得出了东庄水库建库后库区不同水平年,不同时期的水质状态,分析了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及营养化特性。研究表明:特枯水年水质结果有Ⅰ类水质、Ⅱ类水质、Ⅲ类水质及Ⅳ类水质。水库在1-3月份主要为Ⅱ类水质,在4月份为Ⅳ类水质,5-7月份为Ⅲ类水质,8-12月份水库通过自净作用,变为Ⅰ类水质。东庄水库蓄水后库区水质基本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

二、合理选择建库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合理选择建库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1)黄金峡湿地植被群落修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位变化扰动对湿地植被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2.2 湿地群落结构与水流相互作用的生态水力学机制研究
        1.2.3 湿地植被群落修复与保护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试验方案和技术路线
        1.4.1 试验方案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黄金峡水利枢纽
    2.2 径流
    2.3 洪水
    2.4 土壤概况
    2.5 植被概况
        2.5.1 植物区系
        2.5.2 植被类型
    2.6 朱鹮自然保护区概况
    2.7 本章小结
3 研究区洋县段水动力及水质模拟
    3.1 模型选择
    3.2 基础模型的构建方法
        3.2.1 水动力模型模拟方法
        3.2.2 水质模型的模拟方法
    3.3 模型工况及计算区域选择
    3.4 网格划分
    3.5 模型率定及验证
        3.5.1 水动力模型率定及验证
        3.5.2 水质模型率定及验证
    3.6 研究区水动力模拟
        3.6.1 水位、淹没情况变化特征
        3.6.2 流速变化特征
    3.7 研究区水质模拟
        3.7.1 COD变化特征
        3.7.2 TN变化特征
        3.7.3 TP变化特征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水工试验和Meta分析探究挺水植物和水流关系
    4.1 基于水工试验探究挺水植物群落对水流结构的影响
        4.1.1 生态水力学机制方程确立及理论分析
        4.1.2 室内试验设置
        4.1.3 室内实验结果分析
        4.1.4 研究区实地测量结果分析
    4.2 基于Meta分析探究最佳净水植物组合
        4.2.1 研究方法:META分析
        4.2.2 数据收集
        4.2.3 挺水植物对不同水质处理效果
        4.2.4 不同入流浓度条件下的处理效果
        4.2.5 结果与说明
    4.3 本章小结
5 构建植被群落修复设计方案
    5.1 黄金峡现有植被群落存在的问题
    5.2 植被配置原则
    5.3 陆生植物群落种类选择
    5.4 相关驳岸设计
    5.5 植被群落空间配置
    5.6 植被群落生态修复设计
    5.7 植被群落管理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玉石水库对碧流河流域洪水预报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洪水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1.2.2 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洪水预报研究进展
        1.2.3 基于遥感信息的湖库水文资料获取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框架
2 流域基本情况与洪水预报模型介绍
    2.1 流域基本情况
        2.1.1 流域概况
        2.1.2 流域水文资料
    2.2 HEC-HMS模型介绍
        2.2.1 模型概述
        2.2.2 模型原理
    2.3 新安江模型介绍
        2.3.1 模型概述
        2.3.2 模型原理
3 基于HEC-HMS模型和新安江模型的碧流河流域洪水预报研究
    3.1 引言
    3.2 HEC-HMS模型在碧流河流域的搭建
        3.2.1 数字流域的提取
        3.2.2 土地利用数据统计分析
        3.2.3 土壤类型分析
        3.2.4 气象数据整理计算
    3.3 HEC-HMS模型参数率定
        3.3.1 参数优化率定方法
        3.3.2 参数率定过程
    3.4 HEC-HMS模型洪水预报结果
        3.4.1 洪水预报精度评价标准
        3.4.2 玉石水库建库前洪水预报结果
        3.4.3 玉石水库建库后洪水预报结果
    3.5 新安江模型在碧流河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3.5.1 模型参数率定
        3.5.2 玉石水库建库前洪水预报结果
        3.5.3 玉石水库建库后洪水预报结果
    3.6 HEC-HMS模型与新安江模型洪水预报结果对比分析
        3.6.1 洪水预报过程对比
        3.6.2 玉石水库建库后洪水预报结果分析
    3.7 小结
4 基于多源遥感信息的玉石水库对流域洪水影响分析
    4.1 引言
    4.2 基于jason卫星的玉石水库水位提取
        4.2.1 卫星监测水位原理介绍
        4.2.2 jason测高卫星介绍
        4.2.3 jason卫星测高水位的可用性分析
        4.2.4 玉石水库测高水位提取
    4.3 玉石水库水面面积提取与水位-面积-库容关系的构建
        4.3.1 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的玉石水库水面面积提取
        4.3.2 玉石水库水位-面积-库容关系的构建
    4.4 玉石水库拦洪影响及拦洪规律分析
        4.4.1 场次洪水中玉石水库拦洪影响
        4.4.2 场次洪水特征分析
        4.4.3 场次洪水中玉石水库拦洪规律分析
    4.5 小结
5 考虑上游玉石水库影响的碧流河流域洪水预报
    5.1 引言
    5.2 基于HEC-HMS—玉石水库模型的洪水预报
        5.2.1 玉石水库蓄泄规则推断
        5.2.2 HEC-HMS—玉石水库模型的搭建
        5.2.3 洪水预报结果
    5.3 基于玉石水库拦洪规律的洪水预报实时校正
        5.3.1 基于玉石水库拦洪规律的洪水预报实时校正流程结构
        5.3.2 洪水预报结果
    5.4 洪水预报结果分析与两种方法评价
        5.4.1 洪水预报结果分析
        5.4.2 对两种方法的评价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低渗透气藏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渗流理论及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课题背景
        1.2.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地下储气库应用研究现状
        1.3.1 国外地下储气库应用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建设及应用现状
    1.4 地下储气库理论研究现状
        1.4.1 枯竭油气藏地下储气库理论研究现状
        1.4.2 含水层型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理论研究现状
    1.5 低渗透气藏渗流理论与实验研究现状
        1.5.1 低渗透气藏渗流理论研究现状
        1.5.2 低渗透气藏渗流实验研究现状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7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低渗透气藏改建为地下储气库可行性分析
    2.1 引言
    2.2 低渗透气藏地质特征分析
        2.2.1 低渗透气藏划分标准及成因
        2.2.2 低渗透气藏地质特征
    2.3 低渗透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可行性
    2.4 低渗透气藏改建为储气库存在的技术问题
        2.4.1 强注强采对储层物性参数的影响
        2.4.2 气体注入受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2.4.3 渗透率压力敏感效应对气体注入的影响
    2.5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气体运移特性分析
        2.5.1 气体在低渗透气藏储气库中运移形式
        2.5.2 气体在低渗透气藏储气库中的渗流流态的判定
        2.5.3 考虑粘性流动和滑移作用的运移特性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储层岩心渗流特性实验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原理与实验装置
        3.2.1 实验目的和原理
        3.2.2 实验装置、样品与准备
    3.3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岩心渗透率测试实验
        3.3.1 岩心渗透率测试实验结果
        3.3.2 岩心渗透率压力敏感效应分析
    3.4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岩心渗流压力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地层物性参数反演分析
    4.1 引言
    4.2 地层物性参数反演求解方法
    4.3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物性参数初始分布的确定
    4.4 地层压力与储层渗透率和孔隙度敏感系数的关联式及求解
        4.4.1 渗流微分方程在空间域上的离散
        4.4.2 渗流微分方程在时间域上的离散
    4.5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注采渗流反问题的建立及模型验证
        4.5.1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渗流反问题的建立及求解
        4.5.2 渗流反问题的求解步骤
        4.5.3 渗流反问题的模型验证
    4.6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反演算例分析
        4.6.1 低渗透储层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的计算
        4.6.2 反演模型和传统模型的比较
        4.6.3 渗透率和孔隙度随地层压力变化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天然气注采模型建立及求解
    5.1 引言
    5.2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渗流微分方程组的推导
        5.2.1 物理模型
        5.2.2 数学模型
        5.2.3 定解条件
    5.3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渗流微分方程组的求解
        5.3.1 渗流微分方程组的简化
        5.3.2 渗流微分方程组的离散
        5.3.3 渗流微分方程组的求解
    5.4 网格无关性验证及模型的验证
        5.4.1 网格无关性验证
        5.4.2 模型的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天然气注采模拟与分析
    6.1 引言
    6.2 储气库约束压力的确定
    6.3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储层参数对注气量的影响
        6.3.1 渗透率压力敏感效应对储气库注气量的影响
        6.3.2 启动压力梯度对储气库注气量的影响
        6.3.3 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效应的耦合作用
    6.4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建库的模拟分析
        6.4.1 单井注气过程模拟分析
        6.4.2 多井注气过程模拟分析
    6.5 渗透率压力敏感效应的影响
    6.6 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6.7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注气峰值分析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注采过程优化研究
    7.1 引言
    7.2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单井注气的分析与优化
        7.2.1 节点分析法确定单井注气量
        7.2.2 单井注气优化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7.3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多井注气的分析与优化
        7.3.1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多井注气目标函数的建立
        7.3.2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多井注气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
        7.3.3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多井注气目标函数的求解
    7.4 低渗透气藏储气库最优注气方案的确定
        7.4.1 单井最优注气方案的确定
        7.4.2 多井最优注气方案的确定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数据驱动的药物筛选化学空间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化学空间简述
    1.2 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
    1.3 生成模型算法
    1.4 本章小结及论文总体安排
第2章 机器学习辅助DELT高产率砌块分子的挑选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方法
        2.2.1 化学试剂
        2.2.2 反应产率测定方法
        2.2.3 数据集的收集、预处理与划分
        2.2.4 分子表示
        2.2.5 K-邻近算法
        2.2.6 神经网络算法
        2.2.7 模型评价
    2.3 研究结果与讨论
        2.3.1 DNA兼容的Pictet-Spengler反应开发
        2.3.2 数据集分析
        2.3.3 模型选择
        2.3.4 模型分析
        2.3.5 模型外部验证
        2.3.6 结构多样性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DELT高性能数据分析算法的研究及应用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方法
        3.2.1 DELT之虚拟库枚举算法
        3.2.2 DELT之解码算法
        3.2.3 DELT之数据分析算法
        3.2.4 BRD4-BD1对接细节
        3.2.5 化学试剂
        3.2.6 苯并咪唑母核DEL的构建
        3.2.7 BRD4-BD1亲和筛选、测序和解码
        3.2.8 化学合成
        3.2.9 BRD4生物活性验证
    3.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3.1 虚拟库枚举算法性能比较
        3.3.2 DELKit快速高效地解码二代测序数据
        3.3.3 DELANA简化数据分析流程
        3.3.4 BRD4-BD1筛选库的设计
        3.3.5 筛选数据分析与解读
        3.3.6 化合物活性验证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深度生成模型的ALK5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
    4.1 研究背景
    4.2 研究方法
        4.2.1 数据集的构建及预处理
        4.2.2 生成模型
        4.2.3 目标导向的分子生成
        4.2.4 对接流程
        4.2.5 化学合成
        4.2.6 生物活性验证
    4.3 研究结果与讨论
        4.3.1 受体的选择
        4.3.2 初始生成模型分析
        4.3.3 目标导向生成的结果分析
        4.3.4 化合物的挑选、合成与生物活性评价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候选分子挑选的研究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方法
        5.2.1 数据预处理流程
        5.2.2 基准数据集的构建
        5.2.3 构建MolFilterGAN的数据集的收集、清洗与划分
        5.2.4 生成对抗模型简介
        5.2.5 对接流程
    5.3 研究结果与讨论
        5.3.1 常用指标在基准数据集上的评估
        5.3.2 MolFilterGAN的训练
        5.3.3 MolFilterGAN在基准数据集上的评估
        5.3.4 MolFilterGAN简化候选化合物挑选过程
        5.3.5 MolFilterGAN在无偏高通量数据集上的评估
    5.4 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煤粉燃烧中NO生成的小火焰/过程变量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前言
摘要
Abstract
术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煤粉燃烧的研究现状
        1.2.1 实验测量方法
        1.2.2 数值模拟方法
    1.3 基于小火焰模型的煤粉燃烧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煤粉燃烧及NO生成数值模拟方法
    2.1 煤粉燃烧子模型
        2.1.1 热解模型
        2.1.2 焦炭氧化模型
        2.1.3 辐射模型
    2.2 固相控制方程
    2.3 气相控制方程
        2.3.1 详细化学反应模拟
        2.3.2 煤粉燃烧混合小火焰/过程变量模型
    2.4 煤粉燃烧混合小火焰/过程变量模型建库
        2.4.1 小火焰方程边界条件
        2.4.2 构建小火焰库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层流煤粉燃烧及NO生成研究
    3.1 研究方法
    3.2 忽略燃料N的煤粉燃烧及NO生成
        3.2.1 模型细节
        3.2.2 工况设置
        3.2.3 先验分析
    3.3 考虑燃料N的煤粉燃烧及NO生成
        3.3.1 工况设置
        3.3.2 先验分析
        3.3.3 后验分析
        3.3.4 焓和过程变量重要性的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湍流煤粉燃烧及NO生成研究
    4.1 模型细节
    4.2 实验条件及模拟设置
        4.2.1 实验条件
        4.2.2 模拟设置
    4.3 定性对比
    4.4 定量对比
    4.5 煤粉燃烧及NO生成特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业尺度燃煤锅炉煤粉燃烧及NO生成研究
    5.1 典型燃烧区域的选取及模化方案
        5.1.1 典型燃烧区域选取
        5.1.2 典型燃烧区域模化
    5.2 模型及边界条件设置
        5.2.1 模型细节
        5.2.2 边界条件设置
    5.3 煤粉燃烧及NO生成特性分析
        5.3.1 定性分析
        5.3.2 定量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壁面温度及烟气再循环对工业尺度燃煤锅炉的影响规律
    6.1 模型细节及边界条件设置
        6.1.1 壁面温度
        6.1.2 烟气再循环
    6.2 壁面温度对煤粉燃烧及NO生成的影响
    6.3 烟气再循环对煤粉燃烧及NO生成的影响
        6.3.1 定性分析
        6.3.2 定量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归纳
    7.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基于指纹库和无线测量报告的用户定位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
        1.2.1 指纹库构建方法
        1.2.2 指纹库匹配方法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室外定位技术理论
        2.1.1 无线定位方式
        2.1.2 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
    2.2 无线测量报告
    2.3 LTE信令数据
    2.4 地理信息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离线阶段构建指纹库算法
    3.1 构建指纹库
    3.2 构建指纹库算法
        3.2.1 线性插值
        3.2.2 反距离插值
        3.2.3 普通克里金插值的方法
    3.3 基于改进泛克里金插值的建库算法
    3.4 算法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在线阶段匹配算法
    4.1 KNN和WKNN算法
    4.2 基于SVR与BPNN的匹配算法
    4.3 匹配算法性能比较
    4.4 基于近似位置距离的WKNN(APD-WKNN)匹配算法
        4.4.1 不同距离之间的关系分析
        4.4.2 RSRP的加权欧式距离
        4.4.3 基于近似位置距离的WKNN算法
    4.5 算法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指纹库和无线测量报告用户定位系统
    5.1 系统需求分析
    5.2 系统架构设计
    5.3 系统模块划分
    5.4 系统运行结果
        5.4.1 指纹库的建立
        5.4.2 导入数据
        5.4.3 打开地图
        5.4.4 定位查询
        5.4.5 轨迹查询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应用于超大规模电路可靠性签核的功耗仿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芯片可靠性签核软件现状
        1.2.1 芯片可靠性签核软件的基本工作流程和组成模块
        1.2.2 功耗仿真方法的研究意义
    1.3 解决的挑战和难点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2章 主流门级功耗仿真技术
    2.1 门级功耗估计基础原理
        2.1.1 CMOS电路功耗基本内容
        2.1.2 门级电路功耗估计
    2.2 Redhawk功耗仿真工具基本工作原理
        2.2.1 基于翻转率的功耗仿真模式
        2.2.2 基于VCD的功耗仿真模式
        2.2.3 Apache Power Library基本内容
    2.3 Prime Power基本工作原理
        2.3.1 平均功耗分析模式
        2.3.2 基于时间的功耗分析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针对门级物理设计稳态功耗的静态仿真方法
    3.1 基于全局翻转率和静态概率的路径驱动型传播方法
        3.1.1 全局翻转率和全局静态概率
        3.1.2 基于翻转率和静态概率的门级SDPD传播模型
        3.1.3 路径驱动的传播方法
    3.2 基于翻转率和静态概率计算稳态功耗
        3.2.1 泄漏功耗计算
        3.2.2 内部功耗计算
        3.2.3 开关功耗计算
    3.3 静态仿真架构实现
        3.3.1 门级物理设计功耗仿真输入数据解析
        3.3.2 静态仿真流程架构设计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仿真准确度对比和分析
        3.4.2 仿真效率对比和分析
        3.4.3 实验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针对门级物理设计瞬态功耗的动态仿真方法
    4.1 非零延迟事件驱动的门级功耗计算方法
        4.1.1 非零延迟事件
        4.1.2 泄漏功耗计算
        4.1.3 内部功耗计算
        4.1.4 开关功耗计算
        4.1.5 glitch功耗计算
    4.2 基于静态时序信息的开关电流模型
        4.2.1 门单元的静态时序信息
        4.2.2 逻辑单元电源端瞬态电流的线性近似
        4.2.3 开关电流模型建模方式
        4.2.4 开关电流模型库的建立
    4.3 动态仿真架构实现
        4.3.1 动态仿真输入数据解析
        4.3.2 动态仿真流程架构设计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平均功耗仿真结果对比与分析
        4.4.2 瞬态功耗拟合结果对比
        4.4.3 实验总结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怀来县村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
2 怀来县地籍测量
    2.1 研究区概况
    2.2 测量的方式和方法
        2.2.1 测量的方式
        2.2.2 测量的方法
    2.3 数据处理
    2.4 本章小结
3 怀来县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3.1 已有系统分析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系统功能设计
        3.2.2 系统结构设计
    3.3 数据库设计与维护
        3.3.1 数据库设计依据
        3.3.2 数学基础
        3.3.3 要素分类与编码
        3.3.4 空间数据库设计
        3.3.5 空间要素属性结构设计
        3.3.6 数据库维护
    3.4 本章小结
4 数据入库与系统实现
    4.1 数据入库的操作流程
        4.1.1 资料预处理与数据导入
        4.1.2 数据检查
        4.1.3 数据编辑处理
        4.1.4 成果提交
    4.2 数据入库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4.3 系统的二次开发
    4.4 数据质量控制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地下水封洞库稳定性分析 ——以青岛某丙烷洞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
    2.1 气候类型及气象特征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
        2.4.1 次级断裂
        2.4.2 破碎带
        2.4.3 蚀变带
        2.4.4 接触带
        2.4.5 不良地质
        2.4.6 区域性节理
    2.5 地应力
    2.6 地温
    2.7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第三章 洞库岩体质量分级
    3.1 按GB50218—2014进行钻孔岩体质量分级
    3.2 按2002年修正的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进行钻孔岩体质量分级
    3.3 BQ法岩体质量分级与Q法的对比
    3.4 对比结果
    3.5 各级岩体的分布情况(施工巷道、水幕及主洞室)
第四章 岩体力学参数
    4.1 Hoek-Brown与 Mohr-Coulomb
    4.2 力学参数估算
    4.3 岩体参数取值
第五章 洞库稳定性分析
    5.1 洞室主轴线的确定
        5.1.1 主洞室轴线与地应力场关系
        5.1.2 主洞室轴线与结构面关系
        5.1.3 数值模拟确定主轴线方向
    5.2 洞库埋深的确定
        5.2.1 设计地下水位
        5.2.2 储存介质液化压力
        5.2.3 根据岩体质量确定拟建主洞室埋深
        5.2.4 数值模拟确定主洞室埋深
    5.3 主洞室截面形状比选
    5.4 洞室间距的确定
    5.5 整体稳定性
    5.6 竖井稳定性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10)东庄水库水环境数值模拟及水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利工程对水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1.2.2 水环境模型研究进展
        1.2.3 BP神经网络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2 东庄水库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泾河水系
    2.2 水库污染源调查
        2.2.1 流域污染源
    2.3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库区水动力特性研究
    3.1 水动力控制方程
    3.2 数值求解方法
        3.2.1 空间离散
        3.2.2 时间项积分
    3.3 计算工况设置
    3.4 水动力模型构建
    3.5 网格无关性检验及参数确定
        3.5.1 网格无关性检验
        3.5.2 参数选取及率定分析
    3.6 水动力结果分析
        3.6.1 水面宽度及水深变化分析
        3.6.2 水域形态及流速变化分析
        3.6.3 坝址断面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水环境状况模拟研究
    4.1 水环境模型构建
    4.2 水环境模型参数设置
        4.2.1 扩散系数
        4.2.2 降解率
    4.3 计算工况设置
        4.3.1 边界污染源设置
        4.3.2 流域分布源设置
    4.4 计算结果分析
        4.4.1 工况一结果分析
        4.4.2 工况二结果分析
        4.4.3 工况三结果分析
        4.4.4 工况四结果分析
    4.5 水质指标相关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水质评价研究
    5.1 BP神经网络原理简介
    5.2 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5.2.1 输入、输出层样本数据生成
        5.2.2 模型构建
    5.3 评价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合理选择建库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 [1]黄金峡湿地植被群落修复研究[D]. 谢玉斌.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玉石水库对碧流河流域洪水预报的影响研究[D]. 张仁.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低渗透气藏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渗流理论及模拟研究[D]. 张金冬.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
  • [4]数据驱动的药物筛选化学空间的设计与研究[D]. 刘小红.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2021(09)
  • [5]煤粉燃烧中NO生成的小火焰/过程变量模型研究[D]. 赵春光. 浙江大学, 2021(01)
  • [6]基于指纹库和无线测量报告的用户定位系统[D]. 武青.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7]应用于超大规模电路可靠性签核的功耗仿真方法研究[D]. 刘毅. 浙江大学, 2021(01)
  • [8]怀来县村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应用研究[D]. 侯刚栋.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9]地下水封洞库稳定性分析 ——以青岛某丙烷洞库为例[D]. 白建华.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10]东庄水库水环境数值模拟及水质评价研究[D]. 李鹏峰.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合理选择建库方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