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组织再生治疗Ⅱ度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

引导组织再生治疗Ⅱ度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

一、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梅,邹高峰,常靓,曹桂君[1](2021)在《下颌磨牙牙体严重缺损伴Ⅱ度根分叉病变的综合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通过浓缩生长因子+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植骨术+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系统修复下颌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伴Ⅱ度根分叉病变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符合实验条件的40颗下颌磨牙,随机分为实验组(CGF+GBR+植骨术)和对照组(GBR+植骨术),6周复诊行CAD/CAM高嵌体修复。术后6个月,12个月对患牙进行修复体评价(参照USPHS标准)及临床牙周检查。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时,两组的临床指标与基线时比较均有显着改善(P<0.05),6个月时实验组的垂直附着和水平附着获得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除6个月的牙龈反应(52.5%)和12个月的牙龈反应(72.5%)和颜色反应(97.5%)外,A级率均达到100%。结论 CGF可以促进GBR+植骨术在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而CGF+GBR+植骨术联合CAD/CAM瓷高嵌体修复严重缺损伴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磨牙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陈佳锐,陈邦俊,郑相淮[2](2021)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Bio-oss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可吸收骨材料(Bio-oss)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60例下颌第一磨牙Ⅱ度根分叉患者,按奇偶数分组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各治疗30颗牙。联合组使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Bio-oss治疗,对照组使用翻瓣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牙周指标、牙槽骨密度。结果:术后1年,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探诊深度、牙龈退缩、临床附着丧失均低于对照组,牙槽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Bio-oss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牙周指标,提高其牙槽骨密度。

王志涛,苏瑞[3](2020)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牙周炎是以菌斑为始动因子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牙周软硬组织的渐进性破坏是其重要的临床特征,在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病率,是导致成年人牙列缺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牙周炎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仅出现刷牙出血和轻度的牙龈退缩等症状,极易被忽视。Ⅱ度根分叉病变是牙周炎发展至较重时出现的伴发病变,由于后牙根分叉部位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属于牙周治疗的隐匿部位,器械不易进入,根分叉区一旦发生骨吸收和附着丧失,

戴明远[4](2021)在《生长因子用于治疗根分叉病变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搜集关于生长因子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系统评价,评估生长因子在根分叉病变治疗中所发挥的改善根分叉区组织缺损的作用,从而为临床治疗根分叉病变提供更合理的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自199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录于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等文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生长因子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中英文文献,检索词为“根分叉病变,根分叉病损,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物,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浓缩生长因子,牙釉质蛋白,牙釉质基质蛋白衍生物”,初步检索到文献后,由2位独立的研究员使用End Note针对计算机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人工检索。根据既定的标准筛选纳入文献,进而对文献进行再次筛选。使用Rev 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的检验水准为P=0.05。结果:经过最终筛选,纳入本研究的文献共19篇。其中一篇由于测量数据不全,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从定性分析来看,其使用的生长因子牙釉质基质衍生物EMD联合翻瓣术相较于单纯翻瓣术来说,水平附着以及分叉区的骨缺损有明显的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18篇定量分析中,对于本研究涉及的结局指标,均为连续型变量。在第一个研究中,均为翻瓣术联合生长因子与单纯翻瓣术做的对照试验(OFD+GF与OFD),其中探诊深度PD减少量具有统计学意义[MD=1.36,95%CI(0.95,1.99),P<0.00001],垂直附着丧失的增益具有统计学意义[MD=1.32,95%CI(0.99,1.65),P<0.00001],水平附着丧失的增益具有统计学意义[MD=1.07,95%CI(0.75,1.38),P<0.00001],牙龈退缩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D=-0.00,95%CI(-0.32,0.31),P=0.98],分叉区骨缺损的减少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第二个研究中,均为翻瓣植骨术联合生长因子与单纯翻板植骨术做的对照试验(OFD+BG+GF与OFD+BG),其中探诊深度PD减少量具有统计学意义[MD=0.45,95%CI(0.03,0.87),P=0.04,],垂直附着丧失的增益具有统计学意义[MD=0.57,95%CI(0.17,0.97),P=0.005],水平附着丧失的增益具有统计学意义[MD=0.97,95%CI(0.57,1.37),P<0.00001],牙龈退缩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D=-0.16,95%CI(-0.36,0.05),P=0.13]。结论:(1)翻瓣术联合应用生长因子相较于单纯使用翻瓣术,其牙周探诊深度、附着水平、根分叉骨缺损的再生均得到有效改善;(2)翻瓣植骨术联合应用生长因子相较于单纯的翻瓣植骨术,其牙周探诊深度、附着水平、根分叉骨缺损的再生亦得到改善;(3)生长因子的应用对于牙龈退缩未见到明显改善;

李菲,乔静,段晋瑜,张勇,王秀婧[5](2020)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浓缩生长因子联合植骨术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临床效果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评价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是否能够增进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联合植骨术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根分叉病变的再生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纳入需进行牙周手术的35例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GTR+CGF+植骨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CGF+植骨术进行治疗。在术前和术后1年时分别对患牙进行临床检查,并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临床和CBCT数据的变化。结果:基线时两组的探诊深度、垂直附着丧失和水平附着丧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年时,两组的临床指标较基线时均有显着改善(P <0. 001),其中试验组的垂直附着获得和水平附着获得分别为(4. 11±1. 98)mm和(3. 84±1. 68) mm,改善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01)。基线时两组的CBCT显示的垂直骨丧失和水平骨丧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年时,试验组的垂直骨缺损和水平骨缺损较基线时和对照组均有显着改善(P <0. 001),分别减少(3. 84±1. 68) mm和(3. 88±2. 12) mm。结论: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观察1年的结果显示,GTR可以促进CGF+植骨术在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中的治疗效果。

俞媛媛[6](2019)在《3D打印牙槽骨缺损模型联合APRF/IPRF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背景:牙周炎是成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其治疗的最大难点在于牙周组织的重建和再生。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和牙周植骨术是目前获得牙周组织再生最主要的手术方法,然而仍存在适应证有限、疗效欠佳、再生活性不足等缺陷,在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上尚未达到期望的临床目标。近年来,自体血液提取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因安全无免疫原性、富含生长因子、再生活性高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同时,随着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三维打印技术(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三维重建、导板打印等手段使得精确手术设计、缺损修复和疗效评估成为可能。目的:本文将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 platelet rich fibrin,APRF)和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 ective platelet rich fibrin,IPRF),与3 D打印骨缺损模型联合应用于牙周再生性手术,并采用CBCT对其促牙周病损修复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该技术在牙周再生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牙周再生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7月到2017年3月期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牙周病专科的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复诊再评估后存在骨内缺损,需行牙周再生性手术。确定手术方案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拍摄术前CBCT制备牙槽骨缺损模型,收集治疗前后各项临床和影像学数据,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影像学骨缺损底部位置(radiographic bone level,RBL)及骨内缺损深度(intrabony component,IC)等临床指数和影像学数值的变化,计算骨内缺损充填率(defect fill,DF;defect resolution,DR),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牙周状况趋于稳定,牙龈呈粉红色、质地坚韧贴于牙面,牙周临床指数PD和CAL均获得了明显改善,CBCT中可观察到骨缺损底部高度的增加和骨内缺损的充填。结论:3D 打印牙槽骨缺损模型引导下GTR联合植骨术和APRF/IPRF治疗牙周骨内缺损可收获良好的临床效果,提升了常规再生手术的效率。CBCT可用于牙周再生性治疗后量化观察骨替代材料充填骨缺损区域的情况,以客观评价再生性治疗效果。后续仍需大样本的长期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韩佳吟[7](2019)在《1.具动态降解速率的双相生物陶瓷微球对成骨细胞和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2.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个性化牙周综合治疗病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具有波动性降解特征的高生物活性双相多孔陶瓷微球对原代成骨细胞、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化活动的影响,以此初步评估该类陶瓷微球的促成骨和促成血管作用。方法:优化制备以掺镁硅酸钙(10%magnesium-doped calcium silicate,CSi-Mg10)粉体和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TCP)粉体为前躯体的3种双相陶瓷微球:机械混合式微球(TCP/CSi-Mg10)、TCP@CSi-Mg10(核壳结构,核层 TCP@壳层 CSi-Mg10)和 TCP@CSi-Mg1Op(在 TCP@CSi-Mg10 微球的基础上,用(?)5um的聚苯乙烯微球对壳层造孔)。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小鼠原代颅骨成骨细胞并以成骨诱导液进行诱导,再分别与三组微球共培养,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不同时间点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分布情况;三组微球分别浸泡于成骨诱导液中制备材料浸提液,再以其培养成骨细胞,同时设置完全培养基阴性对照和成骨诱导液阳性对照。CCK-8试剂盒检测1天、3天和5天时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试剂盒检测第7天、14天时成骨细胞的早期分化情况;茜素红染色及半定量分析检测成骨细胞与浸提液共培养14天、21天时的矿化情况。以完全培养基浸泡上述三组微球获得浸提液并处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CCK-8试剂盒检测1天、3天、5天时HUVECs的增殖活性,real-time PCR检测培养5天,10天时各组细胞成血管相关标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mRNA表达;同时以低血清浓度的DMEM培养基浸泡材料获得浸提液处理HUVECs进行划痕实验,在第Oh、12h、24h时分别于镜下观察划痕恢复情况并记录。结果:SEM示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呈多角形伸展,并伸出板状伪足和丝状伪足,微球表面可见明显的羟基磷灰石沉积层。材料浸提液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在早期(1天)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加,且与浸提液浓度呈正相关(p<0.05);而高浓度微球浸提液(60颗球/ml)对HUVECs的增殖活性存在明显抑制作用(p<0.05),中浓度(30颗球/ml)、低浓度(15颗球/ml)的浸提液对HUVECs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小。ALP活性检测和茜素红染色分析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双层核壳结构微球组细胞在第14天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着增高(p<0.05),第21天时,TCP@CSi-Mg10p组在茜素红半定量分析中较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显示出明显升高的吸光度(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随时间变化,三组微球浸提液对HUVECs迁移活动的促进作用均逐渐增加;而作用24小时后,TCP@CSi-Mg1Op组细胞的相对迁移率更是显着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PCR结果显示,三种材料增强了 HUVECs成血管标志物VEGF mRNA的表达(p<0.05),其中TCP@CSi-Mg10组在第5天时表达VEGF较其他实验组增高明显(p<0.05)。结论:以CSi-Mg10和TCP为组分的双相微球生物相容性好,成骨细胞在其表面黏附良好,双相微球短期内对成骨细胞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相较于机械混合微球,核壳结构双层微球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及矿化活动及对HUVECs成血管标志物VEGF表达的促进作用更为显着。壳层的贯通性孔道结构则进一步提升微球的促成骨活性,且有利于HUVECs的迁移活动。本研究为双层核壳结构和贯通性多孔结构在细胞学层面的初步探索,仍需进一步实验明确。目的:根据3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牙周综合治疗方案,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3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综合考虑每位患者的危险因素,定期进行牙周复查和再评估,对个别预后较差或预后无望患牙进行个性化治疗。此后通过长期牙周维护治疗对患者牙周的整体及局部情况进行控制。结果:3例患者经过1-3年的牙周综合治疗后,炎症情况得到明显控制,预后极差或预后无望的个别患牙得以保存。结论:以菌斑控制为导向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是控制牙周炎症的有力手段。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牙周炎程度、局部牙周支持组织破坏情况、全身因素、环境因素等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及风险评估,为不同患者、不同病变位点制定准确的牙周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个别Ⅲ度松动或Ⅱ度、Ⅲ度根分叉病变患牙的预后。

沈敏华,黄远亮,厉祯,张迎娣,何燕萍,王磊[8](2018)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 PRF)联合Bio-oss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临床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患者30例,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采用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术中PRF联合Bio-oss植入骨缺损区并覆盖PRF膜;对照组仅采用单纯牙周翻瓣术。术后6个月回访,通过临床牙周指数检查及锥形束CT(CBCT)检查评价临床疗效。采用SPSS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后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orizontal probing depth,HPD)均较术前显着改善(P<0.05),且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根分叉区骨增量与对照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PRF联合Bio-oss明显促进牙周Ⅱ度根分叉病变区成骨,改善牙周状况,临床效果显着。

胡晔,于向华,韩祥永,王永策[9](2018)在《浓缩生长因子(CGF)为屏障膜的改良引导骨再生在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中的初步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浓缩生长因子(CGF)为屏障膜的改良引导骨再生与传统改良引导骨再生(GBR)在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部位的疗效对比观察。方法选取已完成牙周基础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0名中的30只存在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磨牙,将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浓缩生长因子(CGF)为屏障膜的改良引导骨再生进行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对照组采用瑞士盖氏公司的Bio-Guid膜为屏障膜的引导骨再生进行治疗。术后1年通过牙周探查比较牙周组织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基线时两组的探诊深度、垂直向及水平向附着丧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各临床指标的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浓缩生长因子(CGF)为屏障膜的改良引导骨再生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治疗有效,可以替代传统GBR,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陈欣,刘伟淞,徐会[10](2017)在《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合并Ⅲ度根分叉病变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合并Ⅲ度根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6例慢性牙周炎合并Ⅲ度根分叉病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各33例。对照组施行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治疗,观察组施行牙龈切除术+根向复位瓣术治疗。术后3个月,观察统计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牙周相关指标[垂直探诊深度(VPD)、角化龈宽度(WKG)、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临床附着水平(CAL)、牙龈出血指数(SBI)]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90.91%远高于对照组的66.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6%远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VPD、PLI及SBI水平均较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牙龈切除术、根向复位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合并Ⅲ度根分叉病变,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显着降低垂直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及牙龈出血指数,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二、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下颌磨牙牙体严重缺损伴Ⅱ度根分叉病变的综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材料与设备
    3. CGF制备
    4. 牙周手术方法和步骤
    5. CAD/CAM制备
    6. 观察指标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2)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Bio-oss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牙周指标对比
    2.3 两组手术前后牙槽骨密度对比
3 讨论

(3)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疗效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生长因子用于治疗根分叉病变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第1章 前言 生长因子用于治疗根分叉病变的 meta 分析
第2章 文献综述 各类生长因子应用于根分叉病变的研究进展
    2.1 釉基质蛋白(EMP)和釉基质衍生物(EMD)
    2.2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 ,PRF)
    2.3 浓缩生长因子CGF
    2.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2.5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成蛋白(BMP)
    2.6 羊膜和绒毛膜(AM 和 CM)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纳入和排除标准
        3.1.1 文献入选标准
        3.1.2 文献排除标准
    3.2 文献检索
        3.2.1 检索策略
        3.2.2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3.3 系统评价和风险评估
    3.4 统计学分析
        3.4.1 敏感性分析
        3.4.2 亚组分析
        3.4.3 森林图及漏斗图解读
第4章 结果
    4.1 文献检索结果
    4.2 文献筛选流程
    4.3 纳入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学质量评价
        4.3.1 原始实验的描述
        4.3.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4.4 Meta分析结果
        4.4.1 OFD+GF与 OFD
        4.4.2 OFD+BG+GF与 OFD+BG
        4.4.3 发表偏倚
第5章 讨论
    5.1 翻瓣术联合生长因子
    5.2 翻瓣植骨术联合使用生长因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浓缩生长因子联合植骨术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临床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随机分组
    1.3 临床检查
    1.4 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
    1.5 CGF的制备
    1.6 手术方法
    1.7 术后护理
    1.8 术后随访
    1.9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检查者自身一致性检验
    2.2 基线时与术后1年时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指标的变化
    2.3 基线时与术后1年时试验组与对照组CBCT指标的变化
3 讨论

(6)3D打印牙槽骨缺损模型联合APRF/IPRF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7)1.具动态降解速率的双相生物陶瓷微球对成骨细胞和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2.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个性化牙周综合治疗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第一部分 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 英文摘要
第二部分 中文摘要
第二部分 英文摘要
缩写及符号清单
第一部分 具动态降解速率的双相生物陶瓷微球对成骨细胞和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牙周序列治疗病例报告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病例报告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8)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设备与材料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线时与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指标变化
    2.2 基线时与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CBCT比较
3 讨论

(9)浓缩生长因子(CGF)为屏障膜的改良引导骨再生在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中的初步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临床检查
    1.4 治疗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合并Ⅲ度根分叉病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基础治疗
        1.3.2 对照组
        1.3.3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判定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2.2 两组手术前后牙周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
3 讨论

四、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下颌磨牙牙体严重缺损伴Ⅱ度根分叉病变的综合治疗[J]. 张梅,邹高峰,常靓,曹桂君. 北京口腔医学, 2021(01)
  • [2]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Bio-oss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效果分析[J]. 陈佳锐,陈邦俊,郑相淮. 中外医学研究, 2021(04)
  • [3]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J]. 王志涛,苏瑞. 山西医药杂志, 2020(19)
  • [4]生长因子用于治疗根分叉病变的meta分析[D]. 戴明远. 吉林大学, 2021(01)
  • [5]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浓缩生长因子联合植骨术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临床效果的影响[J]. 李菲,乔静,段晋瑜,张勇,王秀婧.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2)
  • [6]3D打印牙槽骨缺损模型联合APRF/IPRF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应用[D]. 俞媛媛. 浙江大学, 2019(04)
  • [7]1.具动态降解速率的双相生物陶瓷微球对成骨细胞和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2.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个性化牙周综合治疗病例报告[D]. 韩佳吟. 浙江大学, 2019(03)
  • [8]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效果评价[J]. 沈敏华,黄远亮,厉祯,张迎娣,何燕萍,王磊. 上海口腔医学, 2018(05)
  • [9]浓缩生长因子(CGF)为屏障膜的改良引导骨再生在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中的初步疗效观察[J]. 胡晔,于向华,韩祥永,王永策.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25)
  • [10]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合并Ⅲ度根分叉病变疗效观察[J]. 陈欣,刘伟淞,徐会. 中国现代医生, 2017(32)

标签:;  ;  ;  ;  

引导组织再生治疗Ⅱ度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