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游离TDI聚醚二异氰酸酯预聚物的制备

低游离TDI聚醚二异氰酸酯预聚物的制备

一、低游离TDI聚醚二异氰酸酯预聚物的制备(论文文献综述)

李玲玲[1](2021)在《基于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文中指出聚氨酯是由软硬段交替形成的线型嵌段共聚物,是一种独特的高分子材料,其硬度可调控范围宽、原料品种多,已被用于如泡沫、涂料、粘合剂和热塑性弹性体等多种领域。本文采用一种脂肪族异氰酸酯—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制备不黄变的XDI型聚氨酯弹性体,研究扩链剂和低聚物二元醇的类型以及异氰酸酯指数(R)的变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期获得基于XDI聚氨酯弹性体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其产品的开发奠定研究基础。为简化生产工艺,以XDI为原料,以1,4-丁二醇(BDO)或对苯二酚二羟乙基醚(HQEE)为扩链剂,调控R值分别为1.01或1.03,分别与聚碳酸酯二醇(PCD-2000)、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1000)和聚己内酯二醇(PCL-2000)采用分批加料的一步法制备得到了8种XDI型聚氨酯弹性体。研究表明所制备聚氨酯的分子量受低聚物二醇的种类、扩链剂种类及R值的影响。当采用PCD-2000,HQEE扩链且R=1.01时,样品的分子量最高,数均分子量为4.82万,重均分子量为13.13万,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72;HQEE扩链的XDI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高于BDO扩链的材料;由PCD-2000、PTMEG-1000和PCL-2000三种不同的二醇制备的聚氨酯弹性体,PCD-2000二醇制备的XDI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储能模量和Tg最高,PCL-2000的样品次之,PTMEG-1000二醇制备的样品的储能模量和Tg最低。使用PCD-2000制备的XDI型聚氨酯弹性体失重5%的温度在320℃以上;使用PTMEG-1000或PCL-2000制备的XDI型聚氨酯弹性体的样品失重5%的温度在338℃以上,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流变分析表明XDI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复数粘度(η*)均随温度或频率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聚氨酯样品的储能模量(G’)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而G’均随频率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以XDI、PCD-2000和PTMEG-1000为原料,采用分子蒸馏技术,研究了XDI型低游离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工艺,探讨了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蒸馏温度等条件对产物-NCO值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旋转粘度计对预聚体的结构与动态粘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三乙酸甘油酯作为溶剂,投料摩尔比为4:1,反应温度为60℃,蒸馏温度为100℃时,由PCD-2000和PTMEG-1000所制备的预聚体的-NCO值分别为3.35%和5.87%最接近理论值(3.53%和6.10%)。粘度分析表明预聚体的粘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由PTMEG-1000制备的预聚体在50℃和90℃的粘度分别为783 cp和168 cp,具有优良的加工性。采用预聚体法,以所制备的低游离聚氨酯预聚体为原料,分别以BDO和HQEE为扩链剂制备了8种聚氨酯弹性体,研究表明:当采用低游离XDI-PTMEG-1000型的聚氨酯预聚体制备聚氨酯,HQEE扩链且R=1.03时,样品的分子量最高,数均分子量为4.9万,重均分子量为10.08万,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06;XDI型低游离聚氨酯预聚体所制备的聚氨酯弹性体的分子量分布更窄;HQEE扩链的XDI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储能模量和Tg比BDO扩链的样品高。使用低游离XDI-PCD-2000聚氨酯预聚体所制备的聚氨酯失重5%的温度都在320℃以上。使用低游离XDI-PTMEG-1000聚氨酯预聚体所制备的聚氨酯失重5%的温度在335℃以上,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蒋树会[2](2020)在《多种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聚氨酯预聚体合成的基本方法,对不同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原料选择、工艺要点、性能及其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概述,其中重点列举了其在泡沫及其它方面应用的配方实例。

房鑫[3](2020)在《喷涂型聚脲树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脲是国内外近十几年来随着聚氨酯材料实际应用、施工环保要求提高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绿色友好、性能突出的新型应用材料。喷涂型聚脲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具备了反应速度快、施工界面不流挂、不受环境温湿度影响等诸多优势,突破了传统喷涂技术的局限性,当前在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现代以来,德国最先研制出喷涂型聚脲的产品,随后喷涂型聚脲工艺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使喷涂型聚脲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与商业上的贸易应用。当下,聚脲的市场主要分布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随着我国的发展近些年来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在国内喷涂型聚脲材料主要应用在船舶防腐、航空航天、铁路修建以及重要设施的建设上面。本论文使用半聚物的制备方法,先将甲苯二异氰酸酯与氨基聚醚进行预聚反应,聚合生成异氰酸酯部分;然后调试与异氰酸酯浓度匹配的不同种类聚醚氨混合物作为氨基化合物使用,最后将两组份加入到美国GUSMER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H20/35型高压无气喷涂机中,根据实验条件调节仪器参数,通过快速喷涂的混合方式使之迅速反应完全,得到对异氰酸酯预聚物进行扩链合成目标的产物---喷涂型聚脲树脂。本文中对预聚生成异氰酸的过程以及合成不同种类聚醚氨的氨基化合物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合成异氰酸酯预聚物的最优条件、异氰酸酯浓度对聚脲树脂产物的反应时间和树脂性能进行了研究。论文中通过红外光谱对反应合成的聚脲特征峰进行表征,确定目标树脂的生成;通过电化学(Tafel、EIS)腐蚀实验研究了其耐腐蚀的性能;使用扫描电镜对聚脲涂层表面形貌进行了测试,能够得到其结构平整度表征图片;通过热重分析对反应生成的聚脲进行耐温性能测试,可得到其耐热分解曲线;同时使用JM-Ⅳ型磨耗、LX-D型邵氏硬度计和CMT4204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反应生成的聚脲进行力学性能测定。论文着重研究了喷涂型聚脲树脂不同种类原料合成异氰酸酯对聚脲产物反应时间和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采用了不同种类原料合成异氰酸酯与一定浓度聚醚氨通过喷涂的方式快速混合反应形成聚脲材料。经研究发现,当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与氨基聚醚(Mw2000),聚合生成的异氰酸酯预聚物与环氧树脂固化剂,聚醚多元氨,二乙基甲苯二氨,N,N-二烷基甲基二氨调试相应浓度的氨基化合物得到的喷涂聚脲树脂反应速度快、热稳定性好、耐腐蚀性好,漆膜连续平整光滑,测得邵氏硬度较高,断裂伸长率大于230%,拉伸强度大于20MPa,撕裂强度大于70/KN·m-1,强于其它组份反应生成的聚脲。

王明航[4](2020)在《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由于百分之百固含,无溶剂挥发,环保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软包装材料,尤其是速溶食品领域。其存在复合膜热封强度低、摩擦系数大以及游离单体高等问题,正是目前软包装行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本论文通过导热系数的测定并使用红外谱图定量分析复合膜热封强度低的原因,得出了游离单体过高引起迁移是造成热封强度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低游离单体的聚氨酯预聚物以及其相应的固化剂。本论文采用熔融缩聚法制备聚酯多元醇,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了合成聚酯多元醇的最佳工艺以及低色度,并且以聚酯多元醇为软段,设计合成了相应的主剂,分别采用聚酯多元醇与生物基蓖麻油作为固化剂,研究了复膜聚氨酯胶粘剂的各项性能,探究了生物基多元醇蓖麻油直接作为固化剂的可行性,并且与目前使用的产品作为对比。首先通过对胶粘剂层进行红外定量分析的方法检测出聚乙烯热封强度下降的原因-胶粘剂中游离单体析出至PE内层形成聚脲结构,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为主剂中游离单体过多,并且提出开发低游离单体无溶剂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接着以二甘醇、己二酸、异壬醇以及对苯二甲酸为原料制备低粘度的聚酯多元醇,该聚酯多元醇用作下一章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主剂的合成以及固化剂的使用。合成聚酯的最佳工艺,最终产物的羟值达到 136.64mgKOH/g,相应粘度为327.6Pa,酸值为2.09mgKOH/g。其次使用自制的聚酯多元醇与PPG联用作为OH组分,使用TDI与MDI作为NCO组分,合成了低游离单体聚氨酯预聚物。探索出其最佳反应温度为75℃,最佳反应时间为2.5h,此时NCO%达到了10.81%,游离单体TDI%为0.02%,游离单体MDI%为12.07%。同时进行放大实验。最后将聚氨酯预聚物分别与聚酯多元醇与蓖麻油复配,CO链段的引入极大地改善了聚氨酯的热稳定性,,T5%提高了 15℃,T50%从358℃提高了 385℃。在PET/AL/PE的复合结构上,剥离强度均达到了 5N/15mm。在 BOPA/PE,剥离强度均达到了 4N/15mm。PET/AL/PE结构经过高温耐蒸煮测试后地剥离强度依旧达到4N/15mm以上。在PA/PE结构上,摩擦系数达到了 0.224。PET/AL/PE结构上摩擦系数达到了 0.222。

陈雨[5](2020)在《用于亮光木器漆无毒级低粘度TDI三聚体固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三聚体固化剂可作为异氰酸酯组份添加,搭配主漆组份应用于聚氨酯双组份涂料中,添加后能够改善漆膜干燥速率并起到提高漆膜硬度与耐磨性质等性能。目前国内厂家生产的TDI三聚体产品普遍存在游离单体含量高、相容性差等特点,而如今市场供应的TDI固化剂大多是进口或将其复配再包装的产品,生产成本比化学合成法有显着的增加。由此本文旨在对能够满足市售标准的TDI三聚体固化剂进行产品研发,并对施工应用进行研究,具体工作如下:第一,通过选用不同催化剂得到的固化剂产品指标进行对比,筛选出最合适的催化剂。其结果表明:通过Mannich方法合成的叔胺类催化剂应用于三聚反应时,合成的产品指标最优,相同条件下,在NCO转化率达到65%时,产品TDI游离值可达到2.01%,粘度达到325cp。第二,在使用该催化剂的基础上,对TDI三聚体合成条件进行探究。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减缓三聚反应速率的条件,并在反应过程中提高体系的固含有利于得到更低TDI游离值和粘度的产品,而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催化剂投入量、增加催化剂投入次数有利于控制并减缓三聚反应速率,提高反应体系固含有助于提高合成过程中TDI单体的利用率和促进低聚物生成。第三,掌握反应条件规律后,对合成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为采用5%的十八醇改性,控制反应温度50℃,催化剂单次添加量0.06%,阶段固含递减8%,每阶段间隔75min,T-100在第4阶段补加,其用量占TDI总量的30%。得到产品的NCO值为7.48%、粘度为235cp,容忍度为3.57,TDI游离值为0.35%。第四,对最佳条件下合成的固化剂与市售固化剂进行施工应用对比。其结果表明自合成固化剂在产品指标、贮存稳定性和漆膜性能上能够达到市售标准,产品具有一定竞争力。

郑梦凯[6](2019)在《耐热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是一种(AB)n型线性嵌段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存在着许多物理交联构成的氢键,可溶、可熔。具有高模量、高强度,优良耐磨性等优异的性能,且加工方便,废弃物料能回收利用,应用较为广泛。然TPU的低耐热性限制了其在高温领域的应用。目前,普通TPU使用温度为80℃左右,短期使用温度可达120℃,无法满足某些特殊领域的应用需求。本文通过对TPU的扩链剂、硬段、和软段进行改性,从而得到力学性能和热性能优异的耐热型TPU,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包括:(1)以聚四氢呋喃二元醇(PTMG-2000)为软段,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分别与1,2,4,5-苯四甲羧酸二酐(PMDA),3,3’,4,4’-苯甲酮四羧酸酐(BTDA),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和1,4-丁二醇(BDO)反应形成的链段为硬段,经预聚体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硬段种类和含量的TPU,考察了它们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含芳基酰亚胺基团的引入能较好的提高产品的初始分解温度,BPDA-MDI为硬段的TPU初始分解温度约为350℃,优于以BTDA-MDI和PMDA-MDI为硬段的TPU,更远优于常规的以BDO-MDI为硬段的TPU(270℃)。当硬段含量为40wt%时,在25℃常温环境中,含芳基酰亚胺型TPU邵氏硬度>92A,拉伸强度在36MPa~40MPa,断裂伸长率>500%,均较相同硬段含量的BDO-MDI型TPU高;且80℃下,含芳基酰亚胺型TPU仍有较高的杨氏模量、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与BDO-MDI硬段含量为40wt%的TPU相比,25℃和80℃下,相同硬段含量的BPDA-MDI型TPU的杨氏模量分别是前者的3.8倍和18倍,拉伸强度是前者的2.1倍和3.4倍,断裂伸长率是前者的1.03倍和2.5倍。此外,含芳基酰亚胺型TPU弹性恢复能力并未随着它们的硬度和刚性的增加而降低,还略优于BDO-MDI型TPU,在100%应变条件下,弹性恢复率均大于81%。(2)通过将MDI和PMDA在低温条件下合成一系列不同聚合度的齐聚物,引入含芳基酰亚胺结构的同时实现硬段具有一定的长度,进而将齐聚物与PTMG-2000反应,制备一系列嵌段规整的TPU(PI法)。研究表明:PTMG-PMDA-TPU初始分解温度约为320℃~350℃之间,高于常规预聚体法合成的TPU约15℃,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TPU样品在170℃~190℃范围内出现较为明显的熔融吸收峰,是由于分子链段的排列更加规整,从而促进了 TPU硬段的聚集、结晶,形成形成硬段微区。PI法合成的TPU的刚性、弹性、韧性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相同硬段含量下,PTMG-PMDA-37%的杨氏模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在25℃和80℃分别是PMDA-37%的1.32倍和2.56倍,1.36倍和1.91倍,1.32倍和1.85倍,这些都是因为作为硬段的齐聚物具有一定的长度,且TPU分子链中(AB)n嵌段规整,利于硬、软两相的聚集,促进微相分离。PI法合成中,当齐聚物聚合度n=2或3时候,力学性能兼顾弹性和强度,硬且韧。(3)以高顺式端羟基聚丁二烯为原料,将PMDA和MDI按照一定比例合成的齐聚物为硬段,溶液两步法合成丁羟型HTPB-TPU,研究表明:引入含芳基酰亚胺基团能够提高HTPB-TPU的热稳定性,其初始分解温度在350℃左右,且作为原料的软段HTPB相对分子质量越高,其耐热性越好。DSC显示,HTPB-TPU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至-105℃,具有极好的低温柔顺性,拓宽了低温使用的限度,得益于HTPB具有较高的顺式1,4-结构,约为95%。对HTPB-TPU在不同温度环境下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含芳基酰亚胺结构的引入大幅改善了HTPB-TPU的力学强度,且HTPB分子量和TPU的硬段含量越高时,所合成的HTPB-TPU在较高温度下具有更好的耐热性,低温下仍保持较为柔软弹性态,更加柔顺。当软段HTPB分子量为3500时,硬段含量为45wt%时,综合性能最优。且HTPB-3500-45%-TPU在100%固定应变下仍保持80.3%的弹性恢复能力。

胡天科[7](2019)在《无毒级哑光TDI三聚体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TDI三聚体固化剂因其优异的性能而运用于双组份聚氨酯涂料,虽然市场上种类繁多,但国内的产品普遍存在各类问题,大多性能优良产品来自国外,价格昂贵。因此本文旨在研发一款性能较好的无毒级哑光TDI三聚体,针对催化剂、改性剂、合成配方与工艺以及配漆性能作了研究,具体的工作如下:首先用最简单的合成配方探究了不同的催化剂的种类、用量及反应温度下对应的催化活性,发现DMP-30催化速率最平稳,TDBA前5个小时催化活性最好后期反应活性较弱,且DMP-30在80℃条件下添加0.45 wt%的量,TDBA在70℃条件下添加0.30 wt%的量时,产物平均分子量和游离TDI单体含量更低;探究了不同改性醇对产物容忍度的影响,发现正十二醇按照NCO与OH摩尔比为18投入反应改性时,TDI三聚体容忍度最高。然后对合成配方进行了优化,采用DMP-30与TDBA复配催化剂,控制反应前五小时70℃后升温至80℃,待NCO含量降至12%再加入十二醇改性,并利用正交实验找到DMP-30添加0.23 wt%与TDBA添加0.17 wt%复配且第一阶段反应5 h时,产品有最佳指标。以最佳工艺方案制备的产物其指标为NCO值8.07%,固含量51.25%、容忍度2.56、粘度1260 cp、游离TDI单体含量0.40%,符合无毒哑光TDI三聚体的要求。将自合成TDI三聚体与同类型产品拜耳L1351、三井D268进行了应用性能对比,发现基础物化指标基本一致且都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对比研究了这三款不同TDI三聚体不同用量时对漆膜性能的影响,发现它们都能显着提高漆膜性能并且每个指标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在干燥速度与硬度上达到了同一水平,但柔韧性与光泽度上稍有不足。而且当TDI三聚体加入量30%时,自合成TDI三聚体与L1351、D268所制漆膜性能相当。另外也对比研究了自合成产品与外加消光粉对涂膜性能的影响,发现其消光性能略好于外加消光粉的漆膜实现自消光,除了漆膜手感上有待改善外,在柔韧性和清晰度上优势明显,综合性能表现良好。

赵忠强,张炜强,刘洪娟,李丹,李静静[8](2018)在《聚氨酯材料面对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文中研究表明聚氨酯是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唯一一种可以通过化学组成及形态变化来调节其热塑性、粘弹性和热固性等性能的聚合物。除了致密型聚氨酯外,发泡型聚氨酯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并且可以在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条件下获得相应的性能。与其他材料相比,聚氨酯的关键技术特征是具备三维物理交联网络和一步法加工成型工艺。随着能源和资源的紧缺,材料结构日益要求轻量化,聚氨酯在复合材料和柔性复合胶粘剂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在高品质装饰涂料或各种材料装饰保护方面,聚氨酯也是不可或缺的材料。在一些特殊应用领域,聚氨酯也显示出极强的适应能力,并且可以持续地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王旭[9](2018)在《硬脂酸型聚氨酯涂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固化剂作为聚氨酯涂料的重要组成成分,对涂料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耐水性、耐腐蚀性等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随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和日益增加的环境问题,追求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方向。本论文以此研究方向为基础,选用生物质衣康酸(IA)和天然植物油亚油酸(LA)为主要原料,从根源上取代了部分石油基聚合物。主要利用羟基化反应和酯化缩聚反应分别制备了硬脂酸型聚氨酯固化剂和不饱和聚酯,并应用到双组分聚氨酯涂料中,对膜性能进行探究。9,10,12,13-四羟基硬脂酸(THSA)是将LA和甲酸经H2O2氧化水解制得,此中间产物再进一步与多异氰酸酯合成硬脂酸型聚氨酯固化剂(THSA-TDI型固化剂和THSA-HDI型固化剂)。主要探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摩尔比和异氰酸酯种类对固化剂NCO含量、黏度和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FT-IR对两种固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THSA-TDI型固化剂适宜反应条件:N2保护,nTDI:n THSA=2.5:1,恒温50℃缓慢滴加TDI,后升温至70℃继续反应2 h,冷却密封保存;THSA-HDI型固化剂适宜反应条件:N2保护,nHDI:nTHSA=2:1,恒温50℃缓慢滴加HDI,后升温至70℃继续反应2 h,冷却密封保存。然后分别考察并比较了两种固化剂的NCO含量、黏度、固含量、储存时间、色泽及状态和热性能。结果表明:THSA-TDI型固化剂NCO含量较低,黏度较大,易黄变,耐热性有限,储存时间较短;THSA-HDI型固化剂NCO含量相比较高,黏度较小,不易黄变,耐热性好,储存时间相比较长。通过混合二元酸和二元醇的酯化缩聚反应,将IA、丁二酸(SA)和乙二醇(EG)同时引入到聚酯结构中,制备出端羟基聚衣康酸丁二酸乙二醇酯(PEIS),并通过甲醇-水溶剂萃取对PEIS粗产品进行提纯。通过探究酯化温度、酯化时间、缩聚温度、催化剂种类和二元酸摩尔比,得出最适宜的合成条件:nIA:nSA:nEG=2:1:3.75,N2保护下,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阻聚剂为对苯二酚,酯化温度为140℃,反应7h;缩聚阶段在真空度0.1 MPa的条件下,温度为170℃,反应4 h。并通过FT-IR和1H-NMR分析产物结构,GPC研究产物数均分子质量,TG研究产物热性能。此条件下合成出的PEIS的酸值为21.5 mgKOH·g-1,羟值为87.68 mgKOH·g-1,分子量分布集中,数均分子量为2067,耐热性也明显提高。将硬脂酸型聚氨酯固化剂用于制备涂料,分别与自制聚酯PEIS和工业品聚醚DL2000D混合,室温下交联固化成膜。主要探究了两组分NCO/OH摩尔比对成膜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并结合SEM分析观察其表观形态。得出结论:聚酯PEIS与THSA-TDI型固化剂混合涂料存在易收缩的缺陷,聚醚DL2000D与THSA-HDI型固化剂混合涂料慢干不适合应用,聚酯PEIS与THSA-HDI固化剂混合涂料(PEIS-PU涂料)和聚醚DL2000D与THSA-TDI固化剂混合涂料(DL2000D-PU涂料)性能较好。两种涂料随NCO/OH摩尔比的减小,干燥时间逐渐延长,硬度随之减小,冲击强度呈现先增大后保持稳定的趋势,拉伸强度减小而断裂伸长率增大;SEM分析可知两组分混溶性好,结构致密。热性能分析PEIS-PU涂料耐热性要优于DL2000D-PU涂料,DL2000D-PU涂料耐寒性更好。

刘小敏[10](2018)在《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体的合成及其中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三聚体因其具有多官能度、高硬度、热稳定性好、耐腐蚀性强等优良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双组份聚氨酯涂料中。目前,国内市场的TDI三聚体产品普遍存在粘度大、游离TDI含量高且与树脂的相容性较差等缺点;而国外的TDI三聚体产品游离单体含量很低,性能很好,但是价格昂贵。因此本论文通过对TDI三聚体的合成研究,合成出一款低游离单体低粘度高相容性的TDI三聚体,并且在小试实验成熟的基础上,进行中试研究,其具体的实验内容如下:在经验配方的基础上,探究催化剂种类以及不同反应温度下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DMP-30以及自制催化剂M-01的催化效果较好,且M-01在高温下出现逆温度效应;然后对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这三因素进行正交实验,探究出最佳的反应温度为70℃、催化剂为M-01及其用量为0.20wt%;再在以上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改性剂的种类以及改性量进行探究,其结果显示改性剂为正十八醇且按照n(-NCO):n(-OH)的值为16加入改性剂量时产品的容忍度能达到3.7。通过以上实验的探究,在小试实验中获得了固含为50.63%、NCO值为7.05%、容忍度为3.7、粘度为360cp、游离TDI含量为0.38%的TDI三聚体。中试反应过程中出现了反应体系粘度过大导致搅拌不均匀、体系温度波动幅度太大、反应速度相较于小试实验时过快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产品的物性指标不能达到预期值,且产品性能较差。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对设备及其工艺进行改进,其改进措施有以下这些:对搅拌器类型的选择以及搅拌速度的调整;通过降低冷凝水的温度来合理化控制反应体系中的温度;调整改性剂的添加顺序使反应体系的粘度大大减小;对整个反应装置以及反应物料进行除水处理,并在反应过程中通入氮气保护。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最终所获得的中试产品基本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值。对自制亮光TDI三聚体的基本物化指标、储存稳定性及其应用性能进行测试,并将其与市售同类型的优质产品进行比较。实验表明,自制TDI三聚体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并且测试用TDI三聚体所配制的漆膜性能,发现用自制TDI三聚体所制漆膜的性能与拜耳L1451和AC510所制漆膜的性能非常接近;另外,在漆膜的表干时间、指压干时间以及耐黄变性能上都要优于G07B和W6856F。

二、低游离TDI聚醚二异氰酸酯预聚物的制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游离TDI聚醚二异氰酸酯预聚物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简介
    1.2 聚氨酯弹性体
        1.2.1 聚氨酯弹性体概述
        1.2.2 聚氨酯的合成原料
        1.2.3 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方法
        1.2.4 聚氨酯弹性体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2.5 聚氨酯的黄变问题
    1.3 聚氨酯预聚体
        1.3.1 聚氨酯预聚体概述
        1.3.2 低游离聚氨酯预聚体概述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
2 XDI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原料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XDI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FT-IR分析
        2.3.2 GPC分析
        2.3.3 DMA分析
        2.3.4 TGA分析
        2.3.5 动态流变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XDI型低游离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原料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XDI型低游离聚氨酯预聚制备过程中溶剂的选择
        3.2.4 XDI型低游离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
        3.2.5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反应温度和投料比的影响
        3.3.2 低游离预聚体的结构表征
        3.3.3 低游离预聚体的粘度分析
        3.3.4 低游离预聚体异氰酸酯基团含量的测定
    3.4 本章小结
4 预聚体法制备聚氨酯弹性体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原料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3 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FT-IR分析
        4.3.2 GPC分析
        4.3.3 DMA分析
        4.3.4 TGA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多种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与基本特点
    1.1 常用不同异氰酸酯单体的化学反应活性比较
    1.2 多元醇相对分子质量、R对体系黏度的影响
    1.3 不同类型异氰酸酯与各种多元醇反应体系黏度特点(表4)
    1.4 不同用途预聚体R的选择
        1.4.1 R变化对预聚体黏度的影响
        1.4.2 常用典型聚氨酯制品对应预聚体的R
    1.5 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时间与温度控制
2 预聚体主要应用及其原料选择[3]
    2.1 不同应用领域预聚体所用聚合多元醇的选择
        2.1.1 CPU弹性体预聚体常用多元醇类型及其相对分子质量
        2.1.2 涂料类预聚体用多元醇类型
        2.1.3 黏合剂类预聚体用多元醇类型
        2.1.4 海绵与微孔类弹性体(发泡类)预聚体用多元醇
        2.1.5 密封胶预聚体用多元醇类型
    2.2 不同应用领域预聚体对异氰酸酯的选择
    2.3 预聚体常用催化剂的选择[4]
        2.3.1 催化剂用量
        2.3.2 催化剂的加入时机
    2.4 常用稳定剂的选择[5]
    2.5 抗黄变剂(抗氧剂)的选择
3 TDI型预聚体的后处理方法
    3.1 化学方法降低预聚体中游离单体含量[6]
    3.2 物理方法降低预聚体中游离TDI单体含量[10]
        ①X分子筛吸附法
        ②氮气汽提法
        ③减压共沸蒸馏法
        ④薄膜蒸发法
        ⑤汽提–薄膜蒸发法
        ⑥分子蒸馏法
4 典型预聚体合成工艺及配方实例
    4.1 预聚体合成基本工艺要点
    4.2 预聚体的合成实例

(3)喷涂型聚脲树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脲树脂的发展史
        1.1.1 国外聚脲树脂概述
        1.1.2 国内聚脲树脂概述
    1.2 喷涂型聚脲树脂
        1.2.1 聚脲树脂反应原理
        1.2.2 物料配比计算
        1.2.3 扩链剂的选择
        a-扩链剂的作用
        b-扩链剂的种类
        C-扩链剂的确定
        1.2.4 预聚物组成选择
    1.3 聚脲树脂的应用领域
        1.3.1 聚脲树脂在建筑方面的应用
        1.3.2 聚脲在防腐蚀方面的应用
        1.3.3 聚脲在汽车方面的应用
        1.3.4 聚脲在道路方面的应用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设想和内容创新
        1.4.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1.4.2 本课题研究的设想
        1.4.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创新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仪器设备
    2.2 实验原料的准备
        2.2.1 聚丙二醇(PPG)脱水
        2.2.2 TDI的脱水
        2.2.3 端氨基聚醚(D2000)脱水
        2.2.4 异氰酸酯预聚物的合成
        2.2.5 氨基化合物的配置
    2.3 预聚物NCO含量的测定
        2.3.1 指示剂的配制
        2.3.2 测定NCO含量
    2.4 甲苯二异氰酸酯型喷涂聚脲树脂的制备
        2.4.1 喷涂基板的处理
        2.4.2 型喷涂聚脲树脂的制备
    2.5 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2.5.1 FT-IR红外光谱表征
        2.5.2 扫描电镜表征(SEM)
        2.5.3 热重分析(TGA)
        2.5.4 电化学分析
        2.5.5 耐磨擦性测试
        2.5.6 拉伸性能测定
        2.5.7 硬度测试
        2.5.8 冲击强度测试
        2.5.9 粘度的测定
        2.5.10 固体含量的测定
        2.5.11 凝胶时间的测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红外测试结果分析
    3.2 扫描电镜测试结果分析
    3.3 热失重测试结果分析
    3.4 电化学测试结果分析
    3.5 耐磨擦测试结果分析
    3.6 拉伸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3.7 硬度测试结果分析
    3.8 冲击强度测试结果分析
    3.9 粘度测定结果分析
    3.10 固体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3.11 胶时间测定结果分析
    3.12 聚脲树脂浓度的确定
    3.13 聚脲树脂当量比的确定
    3.14 聚脲树脂喷涂体积比的确定
    3.15 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4)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聚氨酯胶粘剂
        1.2.1 聚氨酯胶粘剂简介
        1.2.2 聚氨酯胶粘剂的发展
        1.2.3 聚氨酯胶粘剂的应用
        1.2.4 聚氨酯胶粘剂的分类
    1.3 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
        1.3.1 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的简介
        1.3.2 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3.3 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的固化粘接机理
        1.3.4 无溶剂型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的优点与缺点
        1.3.5 无溶剂胶粘剂发展历程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创新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及相关测试设备
    2.3 性能测试及表征
        2.3.1 酸值的测定
        2.3.2 羟值的测定
        2.3.3 粘度的测定
        2.3.4 酯化率的测定
        2.3.5 NCO含量的测定
        2.3.6 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
        2.3.7 复合膜摩擦系数的测定
        2.3.8 导热系数的测定
        2.3.9 热失重分析
        2.3.10 红外曲线积分面积的计算
        2.3.11 FT-IR表征
    2.4 聚酯多元醇的合成
    2.5 无溶剂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
第三章 热封强度下降的原因探究
    3.1 前言
    3.2 热封强度下降原因的探索
    3.3 复合膜热封强度的测试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聚酯多元醇的合成
    4.1 前言
    4.2 聚酯多元醇合成条件对转化率的影响
        4.2.1 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
        4.2.2 保温时间对酸值的影响
        4.2.3 最高反应温度对于酸值以及转化率的影响
        4.2.4 醇酸比对合成产物的影响
    4.3 聚酯多元醇的结构分析
        4.3.1 聚酯多元醇的红外谱图分析
    4.4 聚酯合成颜色控制
        4.4.1 催化剂
        4.4.2 抗氧剂
        4.4.3 反应温度
        4.4.4 设备密封性
        4.4.5 其他因素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氨酯预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5.1 前言
    5.2 聚氨酯预聚物合成工艺对NCO%的影响
        5.2.1 反应温度对于NCO%的影响
        5.2.2 反应时间对于NCO%的影响
    5.3 聚氨酯预聚物的表征与测试
        5.3.1 聚氨酯预聚物的红外谱图分析
        5.3.2 聚氨酯预聚物游离单体的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与测试
    6.1 前言
    6.2 不同因素对于聚氨酯胶粘剂剥离强度的影响
        6.2.1 不同R值对于剥离强度的影响
        6.2.2 不同熟化温度对于剥离强度的影响
    6.3 固化产物的测试与分析
        6.3.1 固化产物的红外谱图分析
        6.3.2 固化产物的热失重测试
    6.4 胶粘剂的性能分析
        6.4.1 剥离强度测试
        6.4.2 摩擦系数的测试
        6.4.3 胶粘剂的耐蒸煮测试
        6.4.4 复合膜热封强度的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致谢
附件

(5)用于亮光木器漆无毒级低粘度TDI三聚体固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氨酯涂料概述
        1.2.1 聚氨酯涂料特性
        1.2.2 聚氨酯涂料分类
        1.2.3 双组份聚氨酯涂料
    1.3 异氰酸酯化学
        1.3.1 异氰酸酯与活泼氢化合物反应
        1.3.1.1 异氰酸酯与羟基反应
        1.3.1.2 异氰酸酯与胺反应
        1.3.1.3 异氰酸酯与水反应
        1.3.1.4 异氰酸酯与羧酸反应
        1.3.2 异氰酸酯自聚反应
        1.3.2.1 异氰酸酯二聚反应
        1.3.2.2 异氰酸酯三聚反应
        1.3.2.3 异氰酸酯均聚反应
    1.4 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催化反应
        1.4.1 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反应机理
        1.4.2 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反应催化剂
        1.4.2.1 叔胺类催化剂
        1.4.2.2 季铵类催化剂
        1.4.2.3 金属类催化剂
        1.4.2.4 有机膦类催化剂
    1.5 游离TDI单体检测与降低
        1.5.1 游离TDI单体的定量检测
        1.5.2 降低游离TDI单体的技术方法
    1.6 TDI三聚体固化剂产品研究进展
    1.7 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及创新点
        1.7.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7.2 课题研究的内容
        1.7.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仪器原料及分析测试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和药品
        2.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2 实验化学药品
    2.3 分析测试方法
        2.3.1 NCO含量和NCO三聚转化率测定
        2.3.2 TDI单体游离含量
        2.3.3 粘度的测定
        2.3.4 固含量的测定
        2.3.5 二甲苯容忍度的测定
        2.3.6 红外光谱表征
        2.3.7 核磁表征
        2.3.8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第三章 TDI三聚体固化剂合成条件探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TDI三聚催化剂制备
        3.2.2 TDI三聚实验条件基础探究反应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催化剂类型筛选
        3.3.2 催化剂一次性投入量
        3.3.3 反应温度控制
        3.3.4 催化剂分批添加
        3.3.5 溶剂加入方式
        3.3.6 合成催化剂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DI三聚体固化剂制备工艺优化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混加T-100实验对比探究
        4.2.2 产品容忍度调整实验
        4.2.3 正交试验设计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混加T-100优化产品单体游离值
        4.3.2 改性醇对产品容忍度调整
        4.3.2.1 改性剂选型及指标影响
        4.3.2.2 改性剂添加量
        4.3.3 工艺参数正交试验优化
        4.3.4 最佳工艺条件下产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合成固化剂施工应用及市售对比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和药品
        5.2.1.1 实验仪器及设备
        5.2.1.2 实验化学药品
        5.2.2 分析测试方法
        5.2.2.1 贮存稳定性测试
        5.2.2.2 产品颜色测定
        5.2.2.3 漆膜柔韧性测试
        5.2.2.4 漆膜耐磨性测定
        5.2.2.5 漆膜硬度测试
        5.2.2.6 漆膜附着力测试
        5.2.2.7 漆膜光泽度测试
        5.2.2.8 漆膜耐液体性测试
        5.2.3 双组份羟基固化型涂料配制与施工
        5.2.3.1 羟基树脂组份
        5.2.3.2 异氰酸酯组份
        5.2.3.3 稀释剂与助剂
        5.2.3.4 主漆与固化剂调配比例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自合成固化剂与市售同类固化剂评价指标对比
        5.3.2 不同固化剂贮存稳定性比较
        5.3.3 不同固化剂使用量对漆膜干燥速率影响比较
        5.3.4 不同固化剂对漆膜柔韧性影响比较
        5.3.5 不同固化剂对漆膜耐磨性影响
        5.3.6 不同固化剂对漆膜硬度影响比较
        5.3.7 自合成固化剂上漆效果对比
        5.3.8 自合成固化剂与市售固化剂所制漆膜综合性能对比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耐热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聚氨酯(PU)的发展概况
    2.2 聚氨酯弹性体
    2.3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2.3.1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概述
        2.3.2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主要原料
        2.3.3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方法
        2.3.4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
    2.4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国内外工业化现状
    2.5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研究进展
        2.5.1 引入聚酰亚胺环
        2.5.2 引入恶唑烷酮
        2.5.3 引入脲键
        2.5.4 耐热性二元醇
        2.5.5 异氰酸酯
    2.6 课题的提出
第三章 扩链剂对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及原料
        3.2.2 实验步骤
        3.2.3 分析与测试
    3.3 结果讨论
        3.3.1 含芳基酰亚胺型TPU扩链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3.3.2 热性能
        3.3.3 力学性能
        3.3.4 弹性恢复能力
        3.3.5 各样品综合性能比较
    3.4 结论
第四章 不同硬段长度的耐热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及原料
        4.2.2 实验步骤
        4.2.3 分析与测试
    4.3 结果讨论
        4.3.1 产物结构的验证
        4.3.2 热性能
        4.3.3 力学性能
        4.3.4 弹性恢复能力
        4.3.5 各样品综合性能比较
    4.4 小结
第五章 高顺式丁羟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及原料
        5.2.2 实验步骤
        5.2.3 分析与测试
    5.3 结果讨论
        5.3.1 HTPB的结构表征
        5.3.2 高顺式丁羟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
        5.3.3 产物结构的验证
        5.3.4 热性能
        5.3.5 力学性能
        5.3.6 弹性恢复能力
        5.3.7 HTPB-TPU水接触角测试
        5.3.8 各样品综合性能比较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7)无毒级哑光TDI三聚体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异氰酸酯的简介
    1.3 异氰酸酯的化学特性
    1.4 异氰酸酯的基本反应
        1.4.1 异氰酸酯与活泼氢化合物反应
        1.4.2 异氰酸酯的自聚反应
        1.4.3 异氰酸酯的封闭反应
    1.5 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催化机理及催化剂
        1.5.1 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催化剂
        1.5.2 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催化机理
    1.6 甲苯二异氰酸酯游离单体的检测及除去方法
        1.6.1 甲苯二异氰酸酯游离单体的检测
        1.6.2 甲苯二异氰酸酯游离单体的除去方法
    1.7 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和创新点
        1.7.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7.2 课题研究的内容
        1.7.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样品分析测试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测试方法
        2.2.4 配漆漆膜性能测试方法
第三章 无毒级哑光TDI三聚体合成研究
    3.1 引言
    3.2 TDI三聚体合成条件探究
        3.2.1 初步合成方案
        3.2.2 结果与讨论
        3.2.2.1 催化剂种类选择
        3.2.2.2 催化剂投入量
        3.2.2.3 催化剂最佳温度的选择
        3.2.2.4 改性醇类的选择
        3.2.2.5 改性醇类的用量
    3.3 TDI三聚体合成工艺优化
    3.4 TDI三聚体合成工艺确定
    3.5 TDI三聚体合成样品红外表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毒级哑光TDI三聚体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自合成及同类型TDI三聚体基本性能对比
        4.3.1.1 储存稳定性的对比
        4.3.1.2 基础物化指标的对比
        4.3.2 TDI三聚体用量对配漆漆膜性能的影响
        4.3.2.1 TDI三聚体用量对漆膜干速的影响
        4.3.2.2 TDI三聚体用量对漆膜柔韧性的影响
        4.3.2.3 TDI三聚体用量对漆膜硬度的影响
        4.3.2.4 TDI三聚体用量对漆膜光泽度的影响
    4.4 自合成哑光TDI三聚体与外加消光粉的配漆性能对比
    4.5 自合成及同类型TDI三聚体所制漆膜的综合性能对比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聚氨酯材料面对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聚氨酯泡沫材料
    1.1 柔性聚氨酯泡沫
    1.2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1.2.1 硬质聚氨酯泡沫在建筑中的应用
        1.2.2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技术
    1.3 聚氨酯材料对噪声的控制
2 聚氨酯弹性体
    2.1 浇注弹性体
    2.2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发展趋势
3 基于聚氨酯纤维复合材料的轻质结构
4 油漆和涂料
    4.1 汽车面漆
    4.2 金属涂层
    4.3 木器漆
    4.4 塑料漆
    4.5 纺织涂料
5 聚氨酯胶黏剂
    5.1 鞋用胶黏剂
    5.2 软包装胶黏剂
    5.3 建筑和家具方面的应用
    5.4 运输用胶黏剂
6 结语

(9)硬脂酸型聚氨酯涂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概述
        1.1.1 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的组成和特点
        1.1.2 聚氨酯涂料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1.2 聚氨酯固化剂的合成及应用
        1.2.1 聚氨酯固化剂组分的合成方法
        1.2.2 异氰酸酯的反应性
    1.3 聚酯多元醇概述
        1.3.1 聚酯多元醇的合成
        1.3.2 改性聚酯多元醇
    1.4 聚醚多元醇概述
        1.4.1 聚醚多元醇的合成
        1.4.2 改性聚醚多元醇
    1.5 聚氨酯涂料催化剂概述
    1.6 聚氨酯涂料消泡剂概述
    1.7 研究意义及内容
        1.7.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7.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硬脂酸型聚氨酯固化剂的合成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主要试剂
        2.1.2 实验主要仪器
        2.1.3 实验方法
    2.2 分析与表征
        2.2.1 NCO含量
        2.2.2 黏度测定
        2.2.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2.2.4 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
        2.2.5 热重分析(TG)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THSA的结构分析
        2.3.2 THSA-TDI型固化剂的合成
        2.3.3 THSA-HDI型固化剂的合成
        2.3.4 固化剂的性能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聚衣康酸丁二酸乙二醇酯的合成与表征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主要试剂
        3.1.2 实验主要仪器
        3.1.3 实验方法
    3.2 分析与表征
        3.2.1 酸值的测定
        3.2.2 羟值的测定
        3.2.3 酯化率的测定
        3.2.4 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
        3.2.5 FT-IR分析
        3.2.6 ~1(H)-NMR分析
        3.2.7 TG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酯化阶段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3.3.2 缩聚阶段温度的影响
        3.3.3 催化剂种类的影响
        3.3.4 二元酸摩尔比的影响
        3.3.5 PEIS的结构分析
        3.3.6 PEI与PEIS的性能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硬脂酸型聚氨酯涂料的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主要试剂
        4.1.2 实验主要仪器
        4.1.3 实验方法
    4.2 分析与表征
        4.2.1 固含量
        4.2.2 干燥时间
        4.2.3 硬度
        4.2.4 附着力
        4.2.5 冲击强度
        4.2.6 拉伸性能
        4.2.7 TG分析
        4.2.8 DSC分析
        4.2.9 SEM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涂膜基本性能参数
        4.3.2 涂膜的拉伸性能
        4.3.3 涂膜的表观形态分析
        4.3.4 涂膜的热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体的合成及其中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异氰酸酯简介
    1.3 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
        1.3.1 异氰酸酯的反应活性
        1.3.2 异氰酸酯的亲核加成反应
        1.3.3 异氰酸酯的自聚反应
    1.4 甲苯二异氰酸酯的三聚催化反应
        1.4.1 三聚催化剂
        1.4.2 TDI三聚催化反应机理
    1.5 降低游离TDI的方法
        1.5.1 萃取法
        1.5.2 分子筛吸附法
        1.5.3 薄膜蒸发法
        1.5.4 化学反应法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创新点
第二章 TDI三聚体的小试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测试方法
        2.2.4 实验步骤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催化剂及反应温度的影响
        2.3.2 改性剂的影响
    2.4 TDI三聚体的小试配方及其合成工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DI三聚体的中试研究
    3.1 引言
    3.2 中试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其解决方案
    3.3 中试工艺流程及其中试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DI三聚体的性能测试及其应用
    4.1 引言
    4.2 性能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自制固化剂与同类型固化剂的各类指标的比较
        4.3.2 自制固化剂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4.4 自制固化剂与同类型固化剂所制漆膜的综合性能比较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低游离TDI聚醚二异氰酸酯预聚物的制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D]. 李玲玲.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多种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与应用[J]. 蒋树会.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20(05)
  • [3]喷涂型聚脲树脂的研究[D]. 房鑫. 大连工业大学, 2020(08)
  • [4]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王明航.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5]用于亮光木器漆无毒级低粘度TDI三聚体固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 陈雨.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耐热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郑梦凯. 浙江大学, 2019(02)
  • [7]无毒级哑光TDI三聚体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 胡天科.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8]聚氨酯材料面对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 赵忠强,张炜强,刘洪娟,李丹,李静静. 涂层与防护, 2018(09)
  • [9]硬脂酸型聚氨酯涂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王旭. 青岛科技大学, 2018(10)
  • [10]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体的合成及其中试研究[D]. 刘小敏.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低游离TDI聚醚二异氰酸酯预聚物的制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