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散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双黄连散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一、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冰,冯亚楠,刘欣欣,赵俐[1](2021)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呼吸道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0年8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按Cochrane 5.1.0手册推荐的RCT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RCT,涉及患者3 197例。单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单用对照药品[RR=1.13,95%CI(1.07,1.19), P <0.000 01],双黄连注射剂联合对照药品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单用对照药品[RR=1.16,95%CI(1.08,1.24), P <0.000 1];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退热时间显着短于对照药品[MD=-0.92,95%CI(-1.08,-0.77), P <0.000 01];单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药品[RR=6.05,95%CI(2.94,12.46), P <0.000 01],以5%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剂的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药品[RR=4.94,95%CI(2.15,11.39), P=0.000 2]。结论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优于常规治疗方法,但应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

李城[2](2020)在《双黄连组分中药干预结肠癌增殖和转移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肠癌(colon cancer,CC)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在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临床观察发现,结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属于晚期,现有的治疗方案,预后和结局均较差。因此,探究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预防及早期干预措施,是结肠癌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ysyloxidase-like2,LOXL2)参与肿瘤的发生及演进过程,并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LOXL2最初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分泌蛋白,分布于细胞外,主要功能是催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共价交联,对生理上维持ECM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以及病理上促进纤维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研究发现,LOXL2也参与了细胞内的反应,可以调控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影响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缺氧等,在肿瘤进程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但是目前LOXL2在结肠癌的研究还比较少,为了进一步确认LOXL2在临床结肠癌样本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结肠癌演进过程中所发挥的确切作用与具体机制,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我们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LOXL2在结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使用结肠癌组织微阵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显示,LOXL2在结肠癌患者的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通过LOGpc在线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提示,LOXL2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不良预后相关,其表达水平可用于对处于Ⅱ期~Ⅲ期的患者进行临床分级。接下来,我们对LOXL2与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肠癌组织微阵列IHC检测和公共数据库分析显示,结肠癌组织中LOXL2与CAFs的表达分布呈正相关;应用肿瘤细胞或重组LOXL2蛋白(rLOXL2)刺激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观察发现,普通成纤维细胞被激活为CAFs;同时Transwell结果提示,肿瘤细胞或rLOXL2激活的CAFs可以进一步促进结肠癌CT26细胞在体外的迁移和侵袭。在结肠癌防治方面,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发现双黄连所含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与抗肿瘤密切相关,最终筛选得到“黄芩苷、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三个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最强,并配伍组成双黄连组分中药。在本研究中,我们以此为研究基础,先是基于均匀设计试验法,应用CCK-8实验、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对双黄连组分中药各组分进行剂量和比例的优化,得到抗肿瘤活性最强的配方;然后通过肿瘤小鼠模型,进一步证实双黄连组分中药的抗肿瘤活性。双黄连组分中药抗结肠癌作用机制方面,我们制备皮下荷瘤小鼠和肺损伤合并肿瘤血转移小鼠模型,通过对皮下肿瘤组织和肺转移灶的Western Blotting和IHC染色发现,双黄连组分中药可以抑制肿瘤微环境中CAFs的表达;我们收集双黄连组分中药孵育的CAFs的培养上清,将其制备条件培养基用于培养CT26细胞,通过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发现,双黄连组分中药能够显着抑制CAFs诱导的CT26细胞迁移和侵袭;应用分子对接技术,我们发现双黄连组分中药与LOXL2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在体内实验中,对荷瘤小鼠皮下移植瘤的IHC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也提示,双黄连组分中药能够显着抑制肿瘤组织中LOXL2的蛋白表达;在体外细胞水平,双黄连组分中药对与CAFs共培养的结肠癌细胞中LOXL2蛋白表达水平也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LOXL2在结肠癌中呈阳性表达,并与肿瘤生长增殖及不良预后相关;肿瘤细胞来源的LOXL2能够激活CAFs,活化的CAFs又可以反馈作用于结肠癌细胞,显着促进其迁移和侵袭能力。而双黄连组分中药不仅可以在体内、外直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还可以通过干预肿瘤微环境中CAFs的活化间接地影响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LOXL2表达有关。本研究的结果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和新思路。

费巧玲[3](2020)在《双黄连治疗实验性过敏性哮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过敏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气道高反应状态下出现的广泛而可逆的气道狭窄性疾病。最新发表在《柳叶刀》上关于“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成人哮喘的患病率为4.2%。过敏性哮喘是哮喘中最常见的亚型,占成人哮喘50%以上。过敏性哮喘以2型T辅助细胞(T helper cell 2,Th2)免疫应答引起的嗜酸性炎症和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为特征。双黄连是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复方,由金银花、黄芩和连翘三味药组成。双黄连有多种剂型,包括口服液、注射剂、颗粒剂、雾化剂等。尽管临床有将双黄连粉针剂/注射液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报道,但其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本研究系统地评价了双黄连粉针剂/注射液(以下简称“双黄连”)对过敏性哮喘的作用并探究相关机制。我们采用自制的强致敏性的虾蛋白(shrimp protein,SP)作为致敏原,通过腹腔注射4周加雾化攻击1周的方法建立了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在该模型上,全程每天灌胃给予双黄连粉针剂(150 mg/kg,300 mg/kg,600 mg/kg),考察其对过敏性哮喘的作用。结果显示,双黄连能够明显缓解SP诱导的气道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的增加,改善气道平滑肌的增厚和炎性细胞的浸润。同时,双黄连还能够减轻嗜酸性气道炎症,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流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和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eosinophil peroxidase,EPO)水平。不仅如此,双黄连可显着降低过敏性哮喘小鼠血清总IgE(total IgE,tIgE),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及BALF中tIgE的水平,减少BALF以及纵隔淋巴结细胞培养上清中Th2细胞因子(IL-4,IL-5和IL-13)的含量。这些结果高度提示双黄连具有抑制Th2免疫的作用。考虑到嗜碱性粒细胞分泌的早期IL-4在Th2免疫启动阶段的关键作用,我们采用磁珠分选结合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分离得到了富含嗜碱性粒细胞的脾细胞。结果显示,SP能够强烈地刺激该细胞分泌大量IL-4,而双黄连则能够显着抑制IL-4的分泌,从而抑制Th2细胞分化和Th2免疫反应。小鼠肥大细胞蛋白酶(mouse mast cell protease-1,mMCP-1)是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标志物之一,而双黄连能够显着降低过敏性哮喘小鼠BALF中的mMCP-1水平,提示双黄连还可能具有直接稳定肥大细胞膜的作用。结果显示,无论是在体外模型(Compound 48/80或IgE-FcεRI活化的肥大细胞),还是体内模型(Compound48/80诱导的过敏性休克小鼠,以及IgE-FcεRI介导主动和被动全身过敏小鼠)上,双黄连均能够显着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双黄连能够快速、可逆地降低肥大细胞的胞质游离钙水平,而该作用则是通过直接提高线粒体的钙摄取能力来实现的,且该作用还能被线粒体钙单向转运蛋白(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MCU)的特异性抑制剂钌红所阻断。相应地,在MCU缺陷的肥大细胞和小鼠上,双黄连的稳定肥大细胞膜的作用及降低胞质钙的作用均消失了。这些结果均表明,双黄连是通过直接活化MCU来增加肥大细胞线粒体的钙摄取能力,从而降低细胞质中的游离钙离子水平,发挥稳定肥大细胞膜的作用。综上,本研究首次系统地揭示了双黄连的抗过敏作用。一方面,长期给予双黄连能够减少嗜碱粒细胞早期IL-4的分泌,阻止Th0细胞向Th2型分化,抑制Th2细胞因子释放,减少IgE生成;同时,单次给予双黄连就能够通过直接活化MCU来增强线粒体钙摄取能力,降低细胞质中游离钙水平,从而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由此可见,双黄连无论是在过敏反应的早期(Th2分化及IgE生成阶段),还是晚期(肥大细胞脱颗粒阶段),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展现出对I型过敏反应较为全面的作用,尤其是突出的阻释作用,显示其在肥大细胞活化相关病症上也可能存在巨大的应用价值。

孙启慧[4](2019)在《双黄连制剂抑菌抗病毒药效物质基础和组方结构配伍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双黄连制剂的化学成分表征、指纹图谱建立、体内外药效学实验、大数据谱效相关分析以及多组学联合等研究,阐明双黄连制剂抑菌抗病毒的药效物质基础,揭示其组方配伍规律,探寻该药物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理,进而,建立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系统,并对组方进行优化加减,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1.收集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双黄连口服液共计50批,不同产地、厂家和批次的金银花、黄芩和连翘各10批,原药材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双黄连口服液制备方法,分别制备双黄连制剂复方、拆方以及各单味药制剂共计70批。在课题组前期对双黄连口服液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双黄连制剂的LC-QTOF/MS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筛选共有峰并对其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研究对象,进行体内外抗RSV和体外抑菌的药效学实验。体内抗RSV以小鼠体重、脏器指数、肺组织病理切片以及不同的炎性因子为检测指标;体外抗RSV以治疗指数(TI)为指标;体外抑菌以抑菌率为指标,判断双黄连制剂的体内外药效。3.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对不同配伍方式的双黄连制剂中药效物质进行敏感度和贡献度分析,探寻双黄连制剂中针对不同药理实验发挥关键作用的化学成分,从而推断该复方的君、臣配伍关系。另外,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法建立双黄连制剂的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系统。4.采用LC-MS/MS技术分别对小鼠的肺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使用R语言、XCMS、SPSS以及SIMCA-P等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小鼠肺组织中蛋白质和内源性代谢物的差异性变化,筛选差异性蛋白以及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探寻双黄连制剂体内抗RSV的作用靶点和机理。结果:1.通过标准品对照,一级和二级质谱信息解析以及结合文献报道,对双黄连制剂复方制剂中的93个成分进行了初步定性,其中45个来源于金银花,26个来源于黄芩,22个来源于连翘,明确了双黄连制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并对双黄连制剂中的48个出峰稳定、线性良好的物质峰进行了相对定量。2.采用PLS建模综合评价不同双黄连制剂体内抗RSV的药效结果显示,RSV小鼠模型复制成功,体重、脏器指数、肺组织病理切片、炎性因子等各项药理指标显示模型组小鼠病变严重,经不同配伍的双黄连制剂干预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状态,其中购买的双黄连口服液和制备的双黄连口服液整体药效最好,在其他各拆方和单味药中连翘表现出相对较好的体内抗RSV的效果。体外抗病毒和抑菌实验结果显示:购买的50批双黄连口服液体外抗RSV效果差别较大,TI值在4-40之间;原型药2倍稀释液体外抑菌效果在60%-95%之间;实验室制备的双黄连制剂复方治疗效果显着,其他拆方和单味药均未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RSV的效果,体外抑菌结果显示双黄连制剂复方以及单味药连翘效果十分显着均达到85%以上。3.灰色关联度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外抑菌结果影响显着的成分包括槲皮素、金丝桃苷、连翘苷等物质大多来自于连翘药材,说明双黄连制剂在体外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作用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来自连翘,组方中连翘发挥了主要的药效作用。双黄连制剂体外抗RSV的主要化学成分来自金银花,分析结果显示金银花中的咖啡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断氧马钱子苷等成分与抗RSV关联度大,影响显着,组方中发挥主要药效作用的为金银花。采用LS-SVM法分别构建了60批双黄连复方制剂体外抑菌和抗RSV的谱-效关系数学模型,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对每批样品的拟合药效结果偏差均在0.35%以内,验证样本的相对偏差均在5%以内。4.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了38个与该模型以及药物干预密切相关的差异性蛋白,包括Cd81,Oas3,Rock1等这些差异性蛋白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免疫系统过程,防御反应过程,花生四烯酸结合过程,Toll样受体结合过程等。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多种内源性代谢物代谢异常包括:牛磺酸、葡萄糖、氨基酸、甘油磷脂等物质,给药组小鼠中以上多种代谢异常的物质趋于正常,主要涉及TCA循环、氨基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泛酸和Co A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结论:1.双黄连复方制剂中含有多种药效成分,体外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内外抗RSV均有显着的治疗作用。2.指纹图谱与药效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双黄连制剂体外抑菌起主要作用的成分主要来自连翘,体外抗RSV起主要作用的成分主要来自金银花;该结果量化分析了双黄连组方中主要药效成分及其归属,科学阐释了双黄连组方的配伍规律,为复方中药配伍及组分新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3.双黄连制剂复方构建的数学模型不仅可以单纯根据指纹图谱信息对药物进行质量评价,而且能够做到根据指纹图谱预测药效结果,可以为双黄连口服液谱效相关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进一步实现药物评价的全面性、合理性和准确性。4.多组学联合实验发现双黄连复方制剂治疗RSV感染的小鼠模型作用靶点与炎症过程和免疫过程密切相关;小鼠在感染RSV以后机体多种内源性物质发生代谢紊乱,包括牛磺酸、苯丙氨酸、葡萄糖、甘油磷脂等;双黄连复方制剂能够在氨基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TCA循环等多个代谢通路上对RSV感染引起的代谢紊乱进行一定的正向调节作用,使机体紊乱的代谢水平逐步恢复正常,为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段笑娇[5](2019)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呼吸系统疾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在全球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排名中居第三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对全球人民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中药注射剂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其疗效已被众多学者通过循证医学理念,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证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且缺乏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直接对比的临床研究来证明中药注射剂间疗效的优劣,这就使得临床医务人员无法快速甄选出疗效更好、更适合的优势中药注射剂品种。鉴于此,探索新的方法来评价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学术意义。网状Meta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对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证据的综合分析,得出不同干预措施成为最佳方案的概率,从而得到各干预措施的疗效排序。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小儿支原体肺炎、小儿支气管肺炎、疱疹性咽峡炎为切入点,评价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网状Meta分析方法。根据国际公认的PICOS原则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全面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来收集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根据制定好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纳入分析的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基于贝叶斯理论采用WinBUG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用Stata软件调用WinBUGS结果得出曲线下面积概率值,并绘制网状关系图、比较-校正漏斗图、不一致性检验图、聚类分析图,以预测干预措施的优劣排序,甄别最优干预措施。研究结果(1)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结果纳入了 155个RCTs,涉及12种中药注射剂(川芎嗪注射剂、喘可治注射剂、丹红注射剂、黄芪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生脉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以及9个不同的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所有的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都比仅用西医常规疗法效果好,且丹红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比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效果好;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方面,与仅用西医常规相比,参麦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可以提高患者FEV1%,痰热清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可以提高患者FEV1/FVC,此外,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较喜炎平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FEV1%;对于血气分析指标来说,与仅用西医常规疗法相比,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降低患者PaCO2的效果更明显,痰热清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提高患者Pa02的能力更好。曲线下面积概率值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的疗效均优于仅用西医常规疗法;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丹红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热毒宁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在FEV1/FVC、酸碱度、白细胞总数方面疗效最好;参麦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生脉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喘可治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分别是FEV1%、Pa02、PaC02、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最佳干预措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综合考虑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和FEV1%、临床总有效率和C反应蛋白,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效更好:针对临床总有效率和Pa02,细辛脑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更好。(2)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67个RCTs,涉及5种中药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以及8个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中药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仅用阿奇霉素;除细辛脑注射剂之外的4种中药注射剂分别联合阿奇霉素,与仅用阿奇霉素相比,均可以更好地减少患者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热毒宁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较仅用阿奇霉素,可以减少患者X线体征恢复时间;热毒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与仅用阿奇霉素相比可以改善患者体内的TNF-α、IL-6水平;炎琥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与喜炎平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相比,可以更好地减少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其余四种中药注射剂分别联合阿奇霉素相比,可以减少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曲线下面积概率值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中药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的疗效均优于仅用阿奇霉素;痰热清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成为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热毒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在减短退热时间、改善TNF-α、IL-6水平方面效果最好;炎琥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为减少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X线体征恢复时间的最佳干预措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在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与退热时间、住院时间、TNF-α水平综合分析时,疗效较为明显。(3)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68个RCTs,涉及6种中药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和7个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结局指标中,大部分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优于仅用西医常规。曲线下面积概率值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效均优于仅用西医常规;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此外,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方面,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也是最好的;而在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炎琥宁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为最优干预措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与其余结局指标综合分析,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均为最优干预措施。(4)中药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研究结果共纳入72个RCTs,涉及5种中药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和3个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热毒宁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和炎琥宁注射剂的疗效均优于利巴韦林,并且在临床总有效率中,双黄连注射剂和痰热清注射剂的疗效较利巴韦林好。从曲线下面积排序结果可知,在所有结局指标中,热毒宁注射剂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可能性均排第一,且所有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均优于利巴韦林。在聚类分析中,不论临床总有效率与退热时间还是疱疹消失时间综合分析,热毒宁注射剂的疗效均最好。研究结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在西医常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注射剂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其中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时,丹红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值得关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时,痰热清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分别联合阿奇霉素的疗效相对突出;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时,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相对较好;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时,热毒宁注射剂的疗效优于其他干预措施。但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在不同结局指标方面疗效各有侧重,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身体需求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郭洁,宋殿荣[6](2017)在《双黄连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双黄连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等多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20余年,已开发出多种剂型,临床使用范围已由呼吸系统疾病扩展到消化、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且对妊娠妇女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显示出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着双黄连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加。本文就双黄连的药理学、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唐伟,石庆平,马涛,姜晓东,刘诗娴,王永新[7](2016)在《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系统评价双黄连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和WanFang Data,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3.2.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终纳入56篇文献,双黄连注射剂用药者共计11 001例,累计发生不良反应58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95%CI(0.051;0.082)]。亚组分析显示:儿童和成人发生率分别为4.8%[95%CI(0.032;0.067)],8.1%[95%CI(0.054;0.112)];5%10%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发生率分别为7.2%[95%CI(0.049;0.095)],6.6%[95%CI(0.036;0.104)];粉针剂和注射液发生率分别为6.3%[95%CI(0.047;0.082)],7.0%[95%CI(0.044;0.099)];≤7 d和﹥7d发生率分别为5.8%[95%CI(0.043;0.075)],8.9%[95%CI(0.049;0.140)];单用药和联合用药发生率分别为4.2%[95%CI(0.027;0.059)],8.4%[95%CI(0.059;0.113)]。不良反应症状报道最多的3个表现类型依次为皮肤及粘膜、消化系统、体温中枢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95%CI(0.03;0.04)],3%[95%CI(0.02;0.03)],1%[95%CI(0.00;0.01)]。该系统评价提示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与年龄、溶媒、使用时间和联合用药等存在关联性,且不同损害类型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临床使用时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尽量单独使用,勿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严格按说明书合理用药,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应按体重计算给药;加强用药后不良反应监测,评估长期使用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并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其安全使用。

杨树谊[8](2016)在《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评价双黄连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特点。3.探索中药注射剂临床研究新方法。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应用文献法回顾性分析双黄连注射剂近年的临床应用进展,对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对双黄连注射剂临床已有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评价。2. Meta分析全面、系统检索1979-2015年国内外中文、英文文献数据库收集相关的临床随机试验(RCTs),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使用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其方法学质量。提取研究的基本信息,采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的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用森林图呈现。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用漏斗图分析纳入的RCTs是否存在发表偏倚。3.数据挖掘法通过检索数据库,收集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详细病案。使用weka软件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决策树算法和关联规则算法挖掘规律,分析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研究结果对双黄连注射剂用于这8种疾病进行系统评价的结果如下:1.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小儿肺炎:纳入19篇[RCTs],共纳入患者3133例,实验组1635例,对照组1498例。双黄连注射剂未联用抗菌药及抗病毒药物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RR=1.02,95%CI (0.99,1.06), P=0.21]双黄连注射剂联用抗菌药或抗病毒药物或两者皆有联用的实验组对比对照组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14, 95%CI (1.10,1.19), P<0.00001] 。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对照组7例。2.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纳入25篇[RCTs],共纳入患者4204例,实验组2439例,对照组1765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21,95%CI (1.18,1.25), P<0.00001]。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42例,对照组10例。3.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纳入14篇[RCTs],共纳入患者1203例,实验组712例,对照组491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26,95%CI (1.20,1.32), P<0.00001] 。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对照组7例。4.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腮腺炎:纳入11篇[RCTs],共纳入患者1424例,实验组775例,对照组649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腮腺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9,95%CI (1.07,1.32), P=0.001]。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3例。5.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纳入6篇[RCTs],共纳入患者536例,实验组319例,对照组217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3,95%CI (1.05,1.21), P=0.0005]。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O例,对照组0例。6.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纳入5篇[RCTs],共纳入患者271例,实验组141例,对照组130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脑膜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33,95%CI(1.11,1.59),P=0.02],实验组与对照组都出现了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例数不明。7.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手足口病:纳入5篇[RCTs],共纳入患者603例,实验组307例,对照组296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手足口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3,95%CI (1.01,1.25), P=0.03],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0例。8.双黄连注射剂用于治疗乙型脑炎:纳入2篇[RCTs],共纳入患者410例,实验组274例,对照组136例。使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乙型脑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39,95%CI (1.23,1.57), P<0.0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不明。9.对双黄连注射剂的529例不良反应病案进行分析可知:患者以小儿居多(21.25%);患者原患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居多(71.96%);联用青霉素类药物使用的病例居多(28.38%);不良反应以皮肤症状居多(54.91%)。研究结论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表明,双黄连注射剂单独使用或联合西药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对比抗菌药和抗病毒药物有一定优势,但其不良反应需要密切注意,需要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吴嘉瑞,张丹,张晓朦,张冰[9](2016)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系统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有关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评价其研究质量,提取资料并通过Rev Man 5.2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系统评价中,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共有21篇,累计受试者2 914例。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均优于西医治疗,可有效提高总有效率(RR=1.20,95%CI:[1.16,1.25],P<0.000 1),缩短退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结论: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唐昊[10](2013)在《双黄连粉针剂超声雾化吸入的安全性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昆明种小鼠雾化吸入双黄连粉针剂溶液,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肺部病理切片、测量各组小鼠体重、肺湿重,计算肺指数,检测小鼠肺组织中CC16的表达以及血清中Hyp、I1-8的含量,初步评估双黄连粉针剂雾化吸入的安全性。方法:取健康两周龄昆明种小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地塞米松组(简称地米组,下同)、双黄连粉针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下同)、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六组。空白组不予任何处理,对照组予蒸馏水进行雾化,地米组予地塞米松注射液进行雾化,其余组以不同浓度的双黄连粉针剂溶液(低、中、高剂量组)雾化吸入。30日后称取小鼠体重,处死后,称取小鼠肺湿重,计算出每只小鼠肺指数,并通过肺组织的病理切片了解气道结构等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CC16含量,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量HYP、IL-8含量。结果:病理切片提示:空白组、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均有1只小鼠肺组织局灶性纤维组织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其余支气管管壁完整,管腔圆整,管壁和平滑肌厚度正常,血管腔、肺泡腔、肺间质未见炎性细胞的浸润。双黄连低剂量组:3只小鼠肺组织局灶性纤维组织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其余未见明显异常。中剂量组:2只小鼠肺组织局灶性纤维组织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其余未见异常。高剂量组:2只小鼠肺组织局灶性纤维组织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将各组小鼠病理切片分级、统计分析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小鼠体重、肺湿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肺指数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中CC16表达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小鼠血清中Hyp含量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小鼠血清中IL-8含量明显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实验中,双黄连粉针剂雾化吸入后,小鼠肺组织产生了一定的损伤,值得警醒,其具体损伤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提示双黄连粉针剂、地塞米松等静脉注射用药不能随意用于雾化,临床医生一定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药途径给药。

二、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呼吸道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总有效率
        2.3.2 退热时间
        2.3.3 安全性
    2.4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3 讨论

(2)双黄连组分中药干预结肠癌增殖和转移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赖氨酞氧化酶样蛋白-2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 LOXL2概述
        2. LOXL2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3. LOXL2与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的关系
        4.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双黄连制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双黄连制剂的化学成分研究
        2. 双黄连制剂的临床及药理作用研究
        3.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1. 组织样本
        2. 细胞系
        3. 抗体
        4. 试剂及耗材
        5. 常用溶液及配制方法
        6. 药物配制
        7. 实验动物
        8. 仪器设备
        9. 公共数据库
    二、实验方法
        1. 细胞实验
        2. 分子实验
        3. 动物实验
        4. 生物信息学分析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LOXL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1.1 生物信息学分析LOXL2在结肠癌及其他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
        1.2 LOXL2在结肠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
        1.3 LOXL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1.4 LOXL2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2. LOXL2的表达水平与与肿瘤微环境中的成纤维细胞之间的关系
        2.1 IHC染色观察结肠癌组织LOXL2表达与CAFs分布情况
        2.2 R2:Genomics Analysis andisualization Platform数据库分析结肠癌组织中LOXL2与CAFs相关蛋白的表达相关性
        2.3 LOXL2与CAFs的活化相关性研究
    3. LOXL2激活的CAFs对结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行为的影响
    4. 双黄连组分中药抗结肠癌的药效学及分子机制初探
        4.1 双黄连组分中药抗结肠癌的最优配比研究
        4.2 双黄连组分中药对结肠癌的体内抑制作用研究
        4.3 双黄连组分中药对肿瘤微环境中CAFs的影响
        4.4 双黄连组分中药对CAFs诱导的CT26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4.5 双黄连组分中药抗结肠癌的分子机制初探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双黄连治疗实验性过敏性哮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参考文献
实验流程图
第一章 虾总蛋白、虾原肌球蛋白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第一节 虾总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虾原肌球蛋白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参考文献
    第三节 抗虾原肌球蛋白IgE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双黄连作用的初步研究
    第一节 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双黄连对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双黄连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双黄连对过敏性哮喘小鼠Th2免疫应答的作用
    第一节 双黄连对过敏性哮喘小鼠嗜酸性气道炎症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双黄连对过敏性哮喘小鼠IgE生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双黄连对过敏性哮喘小鼠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节 双黄连对嗜碱性粒细胞分泌IL-4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双黄连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 双黄连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双黄连对肥大细胞胞质游离钙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双黄连降低肥大细胞胞质游离钙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第四节 双黄连活化肥大细胞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的确认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肥大细胞在哮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基金支持
致谢

(4)双黄连制剂抑菌抗病毒药效物质基础和组方结构配伍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双黄连制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薄弱
    2 双黄连制剂组方配伍君、臣药味不明确
    3 双黄连制剂质量评价系统需要更全面、科学
    4 双黄连制剂药效作用靶点与机制不明确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双黄连制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 双黄连制剂各单味药中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 双黄连复方制剂中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3 双黄连制剂入血成分研究进展
    第二节 双黄连制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体外抗病毒和抑菌作用研究进展
        2 体内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 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第三节 双黄连制剂谱-效相关研究进展
        1 双黄连制剂质量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2 谱-效相关中药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第四节 双黄连制剂组方配伍规律研究进展
        1 不同复方中药配伍规律研究方法进展
        2 双黄连机制复方配伍研究进展
    第五节 双黄连制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抗病毒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2 抗菌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3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4 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第二章 双黄连制剂的化学成分研究和指纹图谱的建立
    第一节 双黄连制剂样品的收集和制备
        1 仪器与试药
        2 样品收集和制备
        3 双黄连制剂提取物的制备
        4 实验结果
        5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双黄连制剂中化学成分的LC-Q-TOF/MS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讨论
        5 实验结论
    第三节 双黄连制剂指纹图谱的建立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结论和讨论
第三章 双黄连制剂的体内和体外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 双黄连制剂对RSV感染小鼠模型整体药效学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结论和讨论
    第二节 双黄连制剂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药效学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结论和讨论
    第三节 双黄连制剂原型药和含药血清体外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效学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结论和讨论
第四章 双黄连制剂谱效相关分析
    第一节 双黄连制剂化学成分与体外抑菌、抗病毒的相关性分析
        1 确定系统特征
        2 无量纲化处理
        3 关联系数与关联极性的确定
        4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PLS)
        5 实验结果分析
        6 实验讨论和结论
    第二节 双黄连复方制剂谱-效相关数学模型的建立
        1 建立数学模型
        2 实验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多组学联合分析双黄连制剂体内抗RSV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双黄连复方制剂体内抗RSV的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 生物信息学分析
        5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双黄连复方制剂体内抗RSV的代谢组学研究
        1 仪器和试药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结论和讨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5)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相关中药注射剂概述
    综述二 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网状Meta分析
    一、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中药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双黄连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双黄连的药理作用
    1.1 抗菌作用
    1.2 抗病毒作用
    1.3 抗炎作用
    1.4 增强免疫力
2 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3 安全性
4 小结

(7)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概况
    2.3 Meta分析
        2.3.1 双黄连注射剂总不良反应发生率
        2.3.2 双黄连注射剂不同损害类型的Meta分析
        2.3.3 亚组分析
        2.3.3. 1 皮肤及粘膜不良反应的亚组分析
        2.3.3. 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亚组分析
    2.4 敏感性分析
    2.5 发表性偏倚
3 讨论
    3.1 纳入研究类型的证据强度
    3.2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3.3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3.4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年龄关联性分析
    3.5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与溶媒关联性分析
    3.6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剂型关联性分析
4 结论

(8)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双黄连注射剂的基本情况概述
        一、组方药物
        二、药理作用
        三、化学成分
        四、临床应用
    综述二 双黄连注射剂系统评价现状分析
        一、系统评价概述
        (一) 系统评价的意义
        (二) 系统评价的分析方法与过程
        二、双黄连注射剂系统评价现状
    综述三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概述
        一、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机理和临床表现
        二、双黄连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三、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防治措施
第二部分 基于Meta分析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应用系统评价研究
    研究一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小儿肺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二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三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四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腮腺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五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六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七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手足口病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八 双黄连注射剂治疗乙型脑炎的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研究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系统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策略
    1.4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评价的研究质量
    2.4 临床疗效分析
        2.4.1总有效率
        2.4.2 敏感性分析
        2.4.3 退热时间
        2.4.4 咳嗽消退时间
        2.4.5 安全性
3 讨论

(10)双黄连粉针剂超声雾化吸入的安全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主要英文缩略语词表
前言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饲养环境
    1.3 实验用药品和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实验用品
2. 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给药方法
    2.3 取材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4.1 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
        2.4.2 肺组织包埋及石蜡切片HE染色
        2.4.3 血清细胞因子IL-8含量的测定
        2.4.3.1 检测原理
        2.4.3.2 样品收集、处理、保存方法
        2.4.3.3 操作步骤
        2.4.3.4 结果判断
        2.4.4 血清细胞因子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2.4.4.1 检测原理
        2.4.4.2 样品收集、处理、保存方法
        2.4.4.3 操作步骤
        2.4.4.4 结果判断
        2.4.5 CC16在肺组织中的表达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
    3.2 各组小鼠存活率统计分析
    3.3 各组小鼠死亡分析
    3.4 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
    3.5 各组小鼠体重、肺湿重比较
        3.5.1 各组小鼠体重的比较
        3.5.2 各组小鼠肺湿重比较
        3.5.3 双黄连粉针剂雾化吸入对小鼠体重、肺湿重影响的探讨
    3.6 各组小鼠肺指数比较
        3.6.1 双黄连粉针剂雾化吸入对小鼠肺指数影响的探讨
    3.7 血清IL-8的表达
        3.7.1 双黄连粉针剂雾化吸入对IL-8含量的探讨
    3.8 血清Hyp的表达
        3.8.1 双黄连粉针剂雾化吸入对Hyp含量的探讨
    3.9 肺组织CC16表达
        3.9.1 各组小鼠CC16免疫组化表达图像
    3.10 双黄连粉针剂雾化吸入对肺组织CC16含量的探讨
        3.10.1 CC16基本概况
        3.10.2 CC16生物学活性
        3.10.2.1 抗炎作用
        3.10.2.2 抗纤维化作用
        3.10.2.3 CC16与急性肺损伤
        3.10.2.4 地塞米松与CC16的表达
讨论
    4.1 不恰当的雾化吸入的副作用
        4.1.1 有害气体、不恰当雾化对呼吸道的损伤
        4.1.2 β_2受体激动剂带来的安全性思考
        4.1.3 双黄连粉针剂成分及体内代谢研究
        4.1.4 上述问题中医病因学的认识
    4.2 国内外现代医学对静脉注射剂雾化吸入的态度
    4.3 双黄连粉针剂雾化吸入的中医讨论
        4.3.1 中医对肺脏生理和病理的认识
        4.3.1.1 肺主气
        4.3.1.2 肺主宣发和肃降
        4.3.1.3 通调水道
        4.3.1.4 肺朝百脉、主治节
        4.3.2 中医关于“肺为娇脏”的论述
        4.3.3 中医对肺纤维化的认识
        4.3.3.1 中医对肺痹的认识及治疗
        4.3.3.2 中医对肺痿的认识及治疗
        4.3.3.3 现代中医对肺纤维化认识
        4.3.3.4 经典方剂对肺纤维化治疗的研究
        4.3.3.5 中药有效成分对肺纤维化的抑制
        4.3.4 中医对急性肺损伤的认识
    4.4 双黄连粉针剂运用指针的中医探讨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呼吸道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J]. 王冰,冯亚楠,刘欣欣,赵俐. 中国药业, 2021(21)
  • [2]双黄连组分中药干预结肠癌增殖和转移的机制研究[D]. 李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双黄连治疗实验性过敏性哮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费巧玲.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4]双黄连制剂抑菌抗病毒药效物质基础和组方结构配伍及作用机理研究[D]. 孙启慧.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5]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评价研究[D]. 段笑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6]双黄连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 郭洁,宋殿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21)
  • [7]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J]. 唐伟,石庆平,马涛,姜晓东,刘诗娴,王永新. 中国中药杂志, 2016(14)
  • [8]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双黄连注射剂临床评价研究[D]. 杨树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系统评价研究[J]. 吴嘉瑞,张丹,张晓朦,张冰.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6(05)
  • [10]双黄连粉针剂超声雾化吸入的安全性实验研究[D]. 唐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双黄连散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