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DS启动韩国机顶盒测试与集成中心,推动亚洲付费电视增长(论文文献综述)
张相林[1](2018)在《Z公司智能机顶盒越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庭宽带的普及和网速的提升,互联网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截至2018年5月份,国内三大运营商的IPTV用户已经超过1.8亿,直逼中国广电的数字电视用户数,Z公司智能机顶盒国内年出货量达到千万台,但随后市场逐步饱和,需求量会急剧下滑。考虑到智能机顶盒业务的长远发展,如何把握海外智能机顶盒发展机遇,提高海外市场占有率和发货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越南市场是一个重要的海外市场。越南经济蓬勃发展,人口数量接近1亿,是一个巨大的电子消费品市场。越南国家正在推动数字化进程,光纤改造稳步推进,这是难得的市场机遇。本文通过对越南机顶盒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目的与意义在于更好的销售和推广Z公司智能机顶盒产品,在越南市场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使越南民众获得高性价比的机顶盒产品,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快乐。本文以Z公司为例,对其智能机顶盒在越南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全面梳理了越南市场现状和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公司在越南市场所处的市场位置,通过对内部同事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越南市场营销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越南市场的宏观环境梳理和公司SWOT分析,Z公司需要从自身出发,充分发挥自己在渠道、供应链和安卓TV生态圈里的优势,弥补在自有芯片方案劣势,抓住IPTV快速发展的市场机会和抵挡零售市场扩容的威胁,扩大智能机顶盒在越南市场中的销售份额。根据STP理论进行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重点把握三大电信运营商Viettel、VNPT和FPT的纯IP智能机顶盒市场机会,同时跟进两大有线电视运营商VTVCab和SCTV在未来切换双模的机会。基于代表处同事访谈中反馈的结构和附件设计差、报价流程繁琐、渠道单一和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为Z公司越南市场营销设计出针对性的营销组合策略,并同步给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提升品牌形象、坚持合规、改善激励机制。
俞灵灵[2](2018)在《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文中指出移动电商领域竞争模式的升级、一般条款的抽象性和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法官在裁判时难以沿用传统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方式,难以用现有的具体规则去处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践中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站在移动电商的大背景下,从判决书本身出发对上述司法难点进行甄别考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59份判决书为样本,从宏观视角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视角对裁判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法官难以厘清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对竞争关系认定态度模糊,对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判定存在疑问。而对竞争行为正当性判定存疑又具体表现为三点,一般条款适用泛道德化、说理论证两级分化及同等情形不同对待。在此基础上,本文探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法律的适用理论存在误读,一般条款本身的抽象性及道德性影响了法官理性审判,司法论证及配套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法官难以寻得正义。经由剖析,本文分别从条文本身、法官本身及配套措施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严格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加强说理论证以约束法官审慎裁判;提升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级别、优化电子证据机制和建立案例族谱以弥补配套措施的缺失。我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颁布,而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法颁布前,法官对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是依托旧法来实现的。新法的颁布完善了旧法在新商业时代所暴露出的弊端。而本文通过判决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也与新法部分所修之处契合。
周纪华,李司宇[3](2011)在《广电传送网络建设模式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飞速发展的广电业务对基础传送网络的驱动和压力,并基于实际需求提出了基于ONT/WDM技术的国家/省级骨干传送网络的建设方案。在城域层,需要改变传送网络缺乏的状况以适应VOD,高清电视等新业务的发展,OTN+PID组网技术适合用于建设大城市的城域网,而具备向ALL-IP演进的Hybrid MSTP技术可用于建设小城市的城域网。
郑大勇[4](2005)在《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历史昭示,在关键时期抓住技术革命或更新的机遇,发展新技术支撑的产业,是后发国家实现追赶和跨越的一般逻辑。中国正面临着从模拟电视系统向数字电视系统转换的历史性机遇。采取何种路径与策略是关系中国数字电视产业能否实现赶超的战略性课题。本文的研究正是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展开的。在大量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本文鉴别出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突破性技术创新特征;(2)复杂技术特征;(3)产业创新系统特征;(4)后发国家追赶特征。因此,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不同于后发国家传统产业追赶。鉴于以上判断,本文应用已有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复杂技术理论、产业创新系统理论、追赶理论和突破性创新理论的分析框架,从多个维度分析了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并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等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系统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是复杂技术产业发展,其有效发展路径是市场率先突破。从复杂技术追赶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和市场障碍出发,本文识别出技术率先突破与市场率先突破两种不同的追赶道路,提出中国数字电视当前应以市场率先突破道路为适宜选择的发展思路。(2)从产业创新系统视角,结合数字电视产业创新特点和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分析,在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比较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和分析了中国数字电视未来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发挥市场优势,取得市场率先突破,再带动数字电视的技术发展,并最终提高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竞争力。(3)从追赶视角,结合突破性技术创新条件下的技术周期和市场轨道特点,本文借鉴后发国家产业发展的三种基本模式,基于对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进行优劣势分析,提出中国的数字电视产业可以从低端市场的破坏开始,先行市场追赶,进而实现技术追赶和产业追赶。
哈宏疆[5](2003)在《未来显示新境界——飞利浦来华推单片式LCOS背投新技术》文中研究说明
赵斐[6](2011)在《2003-2010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是一个数字世界,用尼葛洛庞帝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比特时代”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在信息技术革新的基础上,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介不断涌现并日益发展壮大。这不仅带来了全新的传播理念和模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对诸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威胁。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的态势下,电视产业必须要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它的改革创新已是势在必行。危机四伏的中国传统的电视业必须获得属于自己的新特征,以应对新旧媒体的挑战。在新世纪,数字化成为我国广电产业改革发展的关键词。数字化是电视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技术革命,它将传统电视媒体的功能与新兴的数字技术融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崭新且庞大的数字电视产业。数字电视产业是当今世界广电产业的发展潮流,是全球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近两年,以北美、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过渡中,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基于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平台之上,数字付费电视频道伴随着我国数字电视推广应运而生。数字付费电视频道是一种新兴的内容提供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的电视频道,是一种先进的节目形式,是电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的广播影视产业的做大做强离不开数字付费电视频道,它对我国的电视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我国传统电视媒体一直依赖广告这一单一的盈利模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广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数字付费电视频道,致力于以向广大用户收取节目收视费为主要的盈利方式,有助于中国电视行业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构建均衡型的赢利模式,这有利于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细化,人民群众的收视需求不仅大大提高,而且更为多元化,甚至有人说我国的电视消费者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状态。数字付费电视频道通过对用户细分,作为一种分众化、甚至小众化的专业频道,可以提供更加专业、个性、精彩、丰富的节目,更好的满足我国电视观众的上述电视消费需求。再次,数字付费电视频道依靠内容盈利,凸显了内容价值,使得电视从业者能够把更多的精力从广告中转回到节目内容上,有利于整体上提高我国电视节目的质量水平,有利于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电视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最后,从发展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角度来看,数字付费电视频道作为有线数字电视产业的主要增值业务之一,对于我国有线数字电视产业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数字付费电视作为新兴内容产业和一种高端产业,也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从而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本文的构建主要依据以下理论:竞争优势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产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成功的关键。竞争优势来自于哪项生产经营活动呢?答案就是价值链,即: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价值创造活动并非是某一项具体活动,而是一系列产生价值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行为链条。价值链理论认为一个产业的优势来自于该产业某些特定环节的优势,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这些关键环节就是产业的战略环节。战略环节决定了产业经营的成败和效益。本文谋篇布局主要依据以下的思路:导论提出中国数字付费频道发展的问题,介绍产业价值链的相关理论。第一章明确了数字付费频道的相关概念,介绍了数字付费频道产生发展的两个背景。第二章介绍了中国以及西方发达国家付费频道的发展概括,分析了中国数字付费频道的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并提出内容建设和内容营销两个环节是中国数字付费电视产业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从而引出以下两章的分析。在分析之前,又对中国数字付费频道发展的政策软环境进行介绍并提出建议,还研究了中国数字付费频道的用户,分析其特征并提出数字付费频道无论内容生产还是市场营销都要以“用户为中心”。第三章对中国数字付费频道产业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之一——内容生产环节进行分析;第四章对另一个战略环节——市场营销环节进行分析,并对收视费之外其他盈利方式进行了探讨。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小结,阐明了主要结论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除导论和结语部分外,主体分为四章,下面是各部分的内容提要:导论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日益威胁电视等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竞争,中国电视开始了数字化的转换。基于数字电视的平台,数字付费频道这一分众化、小众化的专业频道应运而生。但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是大众传播理论、电视理论以及传媒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的补充;同时,本文在中国数字付费频道的实践方面,对于促进其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导论中还对国内外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介绍了产业价值链的相关理论,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相关概念与发展背景。首先,对数字付费电视频道及其相关概念做出界定。先后阐述了数字电视的概念、特点、分类、标准、发展意义;有线数字电视的概念、发展历程、业务类型: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概念、特点、发展意义,并对免费电视与付费电视、数字付费频道与传统免费频道两对概念进行了区分。其次,介绍了中国数字付费频道产生和发展的技术背景,即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历程。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历程,中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选择以有线电视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的现实依据,接下来论述了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意义、发展战略、发展之初的探索、发展进程以及三大推广模式并做了评价,提出整体转换是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必由之路,要因地制宜的推进。最后,介绍了中国数字付费频道产生的产业背景,即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历程。包括:频道专业化是电视媒体的必然发展趋势;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发展初期的探索;数字付费频道是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及中国电视专业频道的类型划分。中国电视媒体盈利模式变革方面的内容包括:中国电视产业传统的盈利模式;以广告为主的电视经营模式的局限性以及数字付费电视带来了电视盈利模式的变革。第二章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产生与发展。首先,对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付费电视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介绍。其次,介绍了中国数字付费频道发展的实际情况(包括兴起、现状、竞争环境)和遇到的问题(包括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少、内容瓶颈、营销环节薄弱、观众免费看电视的传统收视习惯)。再次,分析了中国数字付费频道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及各环节的具体任务,提出内容建设和内容营销两个环节是我国数字付费电视产业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必须抓好这两个“战略环节”的建设,以确立整个数字付费电视产业的竞争优势。接下来,对中国数字付费频道发展的政策软环境进行介绍和分析,政府在我国数字付费电视产业价值链发挥着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主导着数字付费频道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家广电总局等相关管理部门对数字付费频道的规制主要靠政策,已经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规章,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和空白。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数字付费频道的政府规制,注重规制法律框架的构建,并在广告、内容、资金准入、减免费用、传输渠道等诸方面出台更为宽松的、扶植性的政策,为数字付费频道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最后,对中国数字付费频道的用户环节进行了分析。只有提供基于用户需要的节目内容、营销策略和服务,吸引用户购买,数字付费频道的价值才能得到实现。提出数字付费频道使得电视观众发生了从“受众”到“用户”的嬗变,用户成为数字付费频道的价值起点,因而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并通过对数字付费频道潜在用户的分析,得出了中国付费电视用户的基本特征。第三章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内容建设——以《CHC家庭影院》频道为例。节目内容生产环节是中国数字付费频道产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之一。首先,综合分析了付费频道遭遇内容瓶颈的原因,包括体制制约、投入不足、政策限制等因素。数字付费频道以向用户收取收视费为主要盈利方式,彰显了内容的价值,内容真正成为可以赚取利润的产品。提出内容对数字付费频道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内容成为其立身之本。其次,作为数字付费频道的生产方,必须下大力气进行付费频道的内容建设。在内容建设方面,要打造精彩专业的频道节目内容,提出准确为频道进行市场定位,对原有节目资源的二次开发,打造独家、原创核心内容,深入推进电视体制改革、促进节目内容市场繁荣,利用多种有效渠道更多的筹措资金等方式。再次,随着市场进入“品牌时代”,数字付费频道品牌的塑造和传播也是必不可少的。提出在目前数字付费频道的市场培育阶段,在努力打造内容优势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培育数字付费频道的优良、独有、强势品牌。并从树立品牌意识、塑造品牌、品牌延伸和传播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以《CHC家庭影院》为案例,从频道定位、节目编排、原创节目、电影类节目资源、品牌策略等几方面,较为全面的对其内容生产与品牌建立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营销策略。营销环节是中国数字付费频道产业价值链上的又一个“战略环节”。首先,对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现阶段,数字付费频道是有线数字电视平台提供的增值业务之一,各地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作为数字付费频道的网络运营商,是开展其市场营销的主体。要增强营销观念,建立营销队伍,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其次,提出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4C与4P策略相结合的营销组合策略。在产品组合策略上,通过单选频道、节目包、资费套餐等不同的产品组合和销售形式来最大化的满足用户不同的购买需求;在价格策略上,从成本、竞争和需求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数字付费频道的情况,提出低价的基本策略;在渠道策略上,提出既要重视现有的自有营业厅的销售,又要广开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广泛合作的策略;在促销策略上,提出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渠道,并充分利用免费试看、价格折扣、赠送礼品、举办各种促销活动等方式。最后,作为数字内容提供服务的数字付费频道,在渠道日益过剩、内容越来越紧缺的时代,必将拥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数字付费频道需要把眼光放宽。提出在收视费盈利模式之外,数字付费频道还可以积极探索其他的盈利方式。包括播出商业广告、进行多元化的产业经营、多种渠道传输和播出等。另外,对“付费”方式的进一步探讨,应该将部分开路免费频道转变为付费经营。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小结,提出本文的主要结论:1.数字付费频道是一种分众化、小众化的电视专业频道,是一种数字内容提供服务2.政府应放宽对数字付费频道的管制,并积极出台扶持性政策3.坚持“内容为王”,加强数字付费频道的内容建设4.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4C与4P相结合的数字付费频道营销组合5.积极探索收视费之外的盈利新模式本文的创新之处:1.以中国新兴的数字付费频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本文尚属首次。本文认为数字付费频道是一种数字内容提供服务,属于高端的数字内容产业,在渠道过剩、内容紧缺的当代,拥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首次对数字付费频道产业价值链的内容生产和市场营销两个“战略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对中国数字付费电视产业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发展建议。3.本文首次以《CHC家庭影院》频道为案例,对其内容生产与品牌建立的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
本刊编辑部[7](2010)在《未来的电子节目指南:“寻找我的内容”变得更容易》文中认为现在的电子节目指南(EPG)怎样才能满足需求,向用户交付越来越多的内容和互动业务?未来的用户界面能否支持灵活部署,在提供稳定直观的节目导航服务的同时增加新的功能?针对这两个疑问,NDS大中华区有线业务副总裁兼总经理叶文禹先生(下文简称叶文禹)向记者娓娓道来。
马晓艺[8](2010)在《中国电视的数字化生存》文中研究指明数字化转变对于广电行业来说,已经上升到生存的高度。这主要在于内外两方面的压力与契机。从内部而言,“四级办广电”的原有格局使得广电网络形成以区域为划分的孤岛,不能互融互通的结果将必然导致各地利益的割据;从外部而言,网络多元业务和电信增值业务给广电带来巨大的威胁,史无前例的通过电脑屏幕、手机屏幕和电视屏幕激烈的争夺已有用户和潜在用户;从环境而言,全球数字化已经成为趋势和战略,三网融合由国家层面全力推进,广电要融入此轮热潮中,必须具备数字化基础,与全球同行和互联网、电信网伙伴站在同一高度上,否则,“三屏合一”之时就是广电业务被分割,功能被淹没之时。幸好,中国电视数字化的研究早在10多年前已经展开,经历8年的大力发展,政策、技术、资源、思路等更已具备大转型的基础。数字化是广电产业的生存发展基础,而中国电视选择数字化发展也是必由之路,中国电视的频道格局将面临重新洗牌,中国电视将进入内容传输渠道和赢利模式多元化,频道资源极大丰富的新时期。根据格兰研究的市场分析,在未来5一10年内,中国电视数字化进程中至少有数千亿元的市场潜力,且目前已带来以下五方面的变化:首先是播出内容方面,由泛众播出转而为广播与窄播并存,同时提供面向个性化的人群服务;第二,节目形态方面,由频道播出转而频道与内容并存,比如提供各种交互点播节目,按照用户需求收视;第三,服务方式方面,由电视台线性播出转而多媒体综合服务,比如在这个平台上,除了广播电视节目以外,还可以与社会的各界、整个现代服务业联合搭建一个城市现代服务业的信息服务平台:第四,接收方式方面,由固定接收转而移动收视,我们可以拿着移动终端一边走一边看,随时随地享受音频服务;第五,盈利模式方面,由单一服务转而多元创收,比如提供各种商务服务,获取服务费等。本文采用了大量的我国针对电视数字化进程中的文献文件,政策法规,其中的用词演变,立场演变,思想演变和行动演变,都成为本为采用从面到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逻辑行文方式的重要参考。全文共分九章:引言部分阐明中国电视数字化的核心定义,论述电视数字化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尤其是对于行业理念与人类生活的冲击与升级;第一章正文部分提出数字化成为广电产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并从电视数字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优势、发展、理念和产业链平台等各个方面,论证上述命题已经得到共识。第二-七章正文部分分析了中国电视数字化生存中的经验与挫折,从切入、困局、突破、发展方向、高端应用、三网融合促成数字化质变、下一代网络的多元布局等多个方面,综述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电视数字化发展思路与核心问题,并引用了中国电视数字化进程中的标志性成就、经验总结与案例、数据分析,突出“开启广播电视数字化时代年”、“产业与数字发展年”、“数字电视标准丰收年”、“三网融合瓶颈年”、“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年”、“三种渠道全面推广年”、“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年”等里程碑式标签,从技术、内容、运营、平台和接收等视角全面梳理中国电视数字化业务发展规律,从而得出中国电视数字化生存状态与理论发展依据。第八章正文部分提炼全球电视数字化发展经验,找出业务节点与拐点,并比对中国业务进程定位时间点与价值点,从历史理论、经济理论、传播理论、竞争规律等多个方面分析中国电视数字化进程中的借鉴价值。第九章正文部分从影响中国电视数字化六大要素入手,展望我国电视数字化的未来发展,提出思考,面向2015年中国电视全面实现数字化的进程表安排,谨慎归纳问题,大胆预测前景,积极拓展业务。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在过去十年间非常热门的数字电视概念与基础辨析,梳理了刚刚明确的标准与产业链构成,同时得出“数字化是广电产业生存发展的基础”的结论,其次针对我国特有的国情和原有的广电网络建设布局特点,通过研究整理了从2003年到2009年中我国电视数字化发展的概况与发展进程,深入研究了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的关键问题加以分析提炼,最后重点讨论了今年的重大事件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三网融合的百家争鸣与国家战略布局立场,在进一步深入分析的过程中,对于全球电视数字化经验,尤其是英国做了探讨并亲身前往体验最新数字化增值业务,对比我国现状判断2010年的发展。整篇论文的结束章节,以更积极、乐观和不容有失的态度提炼出影响我国电视数字化发展的6大基本要素并对2020年的远景目标提出业务类设想,基于2003-2009的发展跨度,论证中国电视数字化生存状态。本文超越了同一选题多篇文章仅仅从某一方面或环节入手的谨慎,纵观全局得出最接近实际的结论,凸显了本文的创新与紧密结合实践的特征,论证得出:我国电视数字化具有高度战略意义,是文化体制改革深化的产物,是广电系统坚持宣传属性,扩大经济属性的战略布局,它的发展按经济规律和政府干预下的相对竞争规律前行,是广电改变后项收费模式,拓展多元经济支柱的奇兵。
易绍华[9](2009)在《数字化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化浪潮冲击下,媒介融合加速,网络化渗透让电视面临着艰难选择,这种选择的艰难性来自电视媒体在两种现状之间的碰撞与困惑:一方面,电视媒体目前的经营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仍领跑其他传统媒体,日子仍旧好过。而要摒弃长期传统观念、颠覆既有发展模式,必然面临牺牲眼前利益的风险;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直面新媒体日趋激烈的竞争现实,积极应对网络化挑战。而电视媒体在网络化生存面前显得步履蹒跚,发展思路和策略指导更是捉襟见肘。在这一背景之下,本研究的目标就是力求剖析传媒网络化内在规律,为我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发展提供某种具体发展模式,以便于业界同仁在电视网络化实务运营中有所参鉴。笔者从电视媒体网络化的生存形态视角出发,以逻辑方法论证网络化趋向的必然性。电视媒体选择网络化生存是历史逻辑、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发展的必然,摆在电视人面前的紧迫问题是如何合理制定战略和策略,以期在网络化生存的四条具体路径上发展得又快又好。这四条路径是:平台型网站打造、数字化频道改进、视频化业务拓展、移动化技术应用。平台型网站建设,一定要突破“窗口”局限,将网站视为一个辐射范围更加广域的全球性电子商务系统,集信息推广和产品营销于一体,形成一个服务高满意性、技术高先进性、产品高实用性、业务高扩展性的高盈利性平台。数字化频道改进,主要是在“海量专业内容、双向交互功能、多元盈利模式”三个方面加以提升和强化。为此,务必构建网络化的电视产业链,建立合理的产业价值链利益分配机制;开展资本运作,整合民营资源,推动内容产业大发展;拓宽产业经营领域,摸索更多的盈利模式。与此同时,要打造网络化共享机制的内容中心,建立完善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开发基于网络营销系统的内容平台;构筑以家庭消费为内容指向的数字中心。网络化视频业务扩展,面临着五大压力:受众压力、同业压力、域外压力、业外压力和上级压力。也恰恰是这些压力的存在化成了电视媒体网络化视频业务发展的动力。和其他形态的传媒相比,电视媒体具备发展视频业务的天然优势,这种优势来自其专业性的媒介属性、专业性的人才和设备以及几十年来的资源储备。在发展网络电视方面,要注意“双轨并行”策略:开路网络电视(WebTV)要借力民营公司的发展范式;闭路网络电视(IPTV),要应合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开放与竞争,与电信方面在“竞合”中发展。移动化趋势来自三股力量:受众(个体内在)对自由的无限追求、技术进步提供更优的移动信息传播手段、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形态变迁。“施拉姆公式”和“长尾理论”揭示了移动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近乎上述同样的理由,电视媒体的移动化和网络化汇流势不可挡。电视媒体应该顺势而为,克服当前存在的标准之争,以“合气生财”策略进行移动化电视网络的标准抉择;以“资源互换”策略进行移动化电视网络的市场拓展;以“广开财源”策略丰富移动化电视网络的盈利模式:以“丰富而适配”的策略打造移动化电视网络的内容平台;以“竞合之道”策略实施移动化电视网路的生产运营;以“平等与开放”策略寻求移动化电视网路的政策扶持。传统的电视产业生产形态在网络化技术冲击下,已经发生变革:生产平台的网络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生产平台)、生产方式的定制化(基于海量化和差异化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流程的双向化(逆向生产的出现)、生产领域的跨界化(从非实体产品领域跨入物质产品领域)以及生产资源的数据库化(数据库成为生产体系的核心资源)。对于网络化电视产业而言,其主要核心资源优势首先是文化内容产品(形成虚拟产品信息流),其次是未来掌握的消费者个体数据库(消费者信息流)。由于网络化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电视产业延伸到实体产品的经营甚至生产领域(形成实体产品信息流)都是可以期待的。而与此同时,配合电子商务运营的金融支付系统和现代物流运输系统必然成为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因此建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的网络电视市场机制是未来的必然选择。网络化技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力对电视产业的渗透必然要求网络化生产关系与之适配。电视产业新体制呼之欲出,网络化对电视产业新体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变革要求:经营体制的变迁、传输体制的变迁、制播体制的变迁、投融资体制变迁以及管理体制的变迁。
刘奇志[10](2009)在《CH网络科技公司在机顶盒市场战略调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机顶盒的后平移时代,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消费理念的改变,机顶盒产业整个产业链的全面升级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此环境下,机顶盒产业的全面升级是大势所趋,CH网络科技公司将如何面临这种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导向来保持来之不易的领先位置,成为该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论文应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针对CH网络科技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利用优势和机遇,克服劣势和威胁,在现有战略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调整,重在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和保持行业中的竞争优势,规划出CH网络科技公司售后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实践研究为主,兼顾理论。通过对CH网络科技公司战略调整的研究,展现了企业内部目前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期望对当前正在大力发展中的CH网络科技公司有所帮助。
二、NDS启动韩国机顶盒测试与集成中心,推动亚洲付费电视增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DS启动韩国机顶盒测试与集成中心,推动亚洲付费电视增长(论文提纲范文)
(1)Z公司智能机顶盒越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 |
2 文献回顾 |
2.1 国际市场营销理论 |
2.2 STP理论 |
2.3 营销4P组合理论 |
2.4 电子产品行业的营销策略研究 |
2.5 机顶盒行业的营销策略研究 |
3 Z公司越南市场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Z公司简介 |
3.2 越南市场现状 |
3.2.1 越南概况 |
3.2.2 运营商市场简介 |
3.2.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3 越南市场营销调研和问题分解 |
3.3.1 产品策略问题 |
3.3.2 定价策略问题 |
3.3.3 渠道策略问题 |
3.3.4 促销策略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Z公司智能机顶盒越南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法律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文化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机顶盒行业环境分析 |
4.3 Z公司进入越南市场SWOT分析 |
4.3.1 优势分析 |
4.3.2 劣势分析 |
4.3.3 机会分析 |
4.3.4 威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Z公司智能机顶盒越南市场营销策略优化及保障 |
5.1 越南市场STP战略分析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选择 |
5.1.3 市场定位 |
5.2 营销策略优化制定 |
5.2.1 产品策略优化 |
5.2.2 价格策略优化 |
5.2.3 渠道策略优化 |
5.2.4 促销策略优化 |
5.3 实施保障 |
5.3.1 提升品牌形象 |
5.3.2 坚持合规 |
5.3.3 完善激励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缘起 |
2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异质化探析 |
2.1 异于传统电商之移动电商新特征 |
2.1.1 不再囿于时空 |
2.1.2 集个性化数据 |
2.1.3 具有聚合效应 |
2.2 衍生的竞争行为较传统之不同点 |
2.2.1 表现形式迥异 |
2.2.2 对用户行为选择的更多限制 |
2.2.3 对证据机制的更艰挑战 |
2.2.4 对法官技艺的更高要求 |
3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裁判分析 |
3.1 宏观视角:所采样本的实证分析 |
3.1.1 以时间和地域为参数 |
3.1.2 以案由为参数 |
3.1.3 以被诉行为所涉的模块为参数 |
3.1.4 以判决依据为参数 |
3.1.5 以原告胜诉率为参数 |
3.2 微观考察:判决依据及理由的运用歧义 |
3.2.1 法法之间关系的歧义 |
3.2.2 竞争关系考察之歧义 |
3.2.3 竞争行为正当性判断之歧义 |
4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裁判困境的理论溯源 |
4.1 知识产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剖析 |
4.1.1 规范层面: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 |
4.1.2 责任层面:竞合或独立 |
4.2 竞争关系判定之理论廓清 |
4.2.1 是否为前提 |
4.2.2 标准之厘定 |
4.3 不正当性的判断存疑之原因考察 |
4.3.1 一般条款本身具抽象性及伦理性 |
4.3.2 法官陷入适用困境和论证困境 |
4.3.3 司法配套机制不完善 |
5 完善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制度之建议 |
5.1 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 |
5.1.1 填补一般条款 |
5.1.2 明晰认定标准 |
5.2 审慎法官裁判以走出现实困境 |
5.2.1 严格适用程序 |
5.2.2 加强说理论证 |
5.3 升级配套机制以弥补缺失 |
5.3.1 提升审判级别 |
5.3.2 优化电子证据机制 |
5.3.3 建立案例族谱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目次 |
作者简介 |
(3)广电传送网络建设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快速发展的广电业务与网络 |
1.1 业务发展迅猛 |
1.2 省间互联互通 |
2 传送网解决方案的演进 |
2.1 骨干传送网 |
2.2 城域传送网 |
2.2.1 OTN+PID:简捷高效的城域网大带宽传送网解决方案 |
2.2.2 Hybrid MSTP:融合现在, 承载未来 |
3 结论 |
(4)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
1.3 论文研究方法和章节结构 |
第2章 关于后发国家产业追赶的文献概述 |
2.1 产业追赶研究溯源 |
2.2 基于后发优势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传统产业追赶研究综述 |
2.3 后发国家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
2.4 对现有研究的总体评述 |
第3章 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历程 |
3.1 数字电视产业概述 |
3.2 国外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历程 |
3.3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历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路径:复杂技术视角 |
4.1 复杂技术创新及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
4.2 数字电视的复杂技术特性 |
4.3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复杂技术追赶路径 |
4.4 数字电视追赶策略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路径:产业创新系统视角 |
5.1 产业创新系统研究:文献综述 |
5.2 数字电视的产业创新 |
5.3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创新系统发展路径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路径:突破性创新视角 |
6.1 突破性技术创新条件下的产业追赶:文献综述 |
6.2 数字电视的突破性技术创新特性 |
6.3 突破性创新条件下的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策略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路径的实证研究 |
7.1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7.2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环境支持与障碍 |
7.3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
7.4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
7.5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路径的案例比较 |
8.1 条件接收系统概述 |
8.2 中视联的条件接收案例 |
8.3 永新同方的条件接收案例 |
8.4 发展路径与策略比较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主要创新点 |
9.3 本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6)2003-2010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产业价值链理论综述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相关概念与发展背景 |
第一节 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相关概念 |
第二节 中国有线电视的数字化之路 |
第三节 中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之路 |
第二章 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一节 国外付费电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二节 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发展概况 |
第三节 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产业价值链 |
第四节 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政府规制 |
第五节 对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消费者的分析 |
第三章 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内容建设——以《CHC家庭影院》频道为例 |
第一节 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内容匮乏与“内容为王” |
第二节 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内容策略——打造精彩专业的内容 |
第三节 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品牌策略——培育优质强势频道品牌 |
第四节 《CHC家庭影院》频道的内容建设 |
第四章 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营销策略 |
第一节 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营销概述 |
第二节 建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4P营销组合 |
第三节 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其他盈利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未来的电子节目指南:“寻找我的内容”变得更容易(论文提纲范文)
挑战:更多内容, 更多功能 |
需要开发新型节目指南, 满足新的需求 |
电子节目指南会变成什么样? |
小型视频屏幕 |
BIRTV2010大洋奏响华美乐章 |
中央领导再次莅临 |
总局领导参观指导 |
展示区、讲座区嘉宾如云 |
新品发布会与用户精彩同行 |
高清领域创佳绩大洋再夺BIRTV大奖 |
大洋D3-Info.Net再次为BIRTV打造优质资讯发布平台 |
大洋贵州电视台播出项目顺利启用 |
数码视讯省级市场软件业绩全线报捷 |
数码视讯荣获北京市“2009年保增长突出贡献企业” |
数码视讯为山西忻州构建高清全IP平台 |
数码视讯携全球首款3G理念产品参展IBC2010 |
永新视博用热忱点亮CDTF之夜 |
永新视博再度征战CommunicAsia2010 |
Technicolor亮相BIRTV2010分享真人电影特效应用 |
新版《红楼梦》全国首播, 李少红认为特效史无前例 |
专业专注同心同行——Sony参展BIRTV2010 |
捷成世纪全线新品BIRTV2010齐亮相 |
大奖之作——面向三屏互动的网络电视业务支撑平台 |
国内首发——TurboEdit高标清非线性编辑系统 |
经典再造——高标清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
一枝独秀——全台信息安全平台 |
行业领先——全台统一监测监控系统 |
扬智在IBC 2010发表支持先进安全性机顶盒芯片组 |
城市热点认证方案保障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网络管理 |
2010BIRTV期间方正电子高峰论坛隆重启幕 |
联发科推出业界最高集成移动电视接收单芯片 |
联发科技推出全高清画质模拟电视芯片MT8223 |
UT斯达康成功引进北京战略投资卢鹰出任首席执行官 |
意法半导体 (ST) 引领MEMS产业发展趋势, 出货量瞄准十亿大关 |
(8)中国电视的数字化生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数字化成为广电产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
第一节 电视数字化的分类 |
一 电视数字化的概念 |
二 电视数字化的分类 |
第二节 电视数字化改变生活 |
一 深化互联网影响 |
二 深化电信网影响 |
三 深化广电网影响 |
四 加速改变全球传播秩序 |
五 产业链经济的造富影响 |
第三节 电视数字化产业链构成与平台业务形态 |
一 产业链构成 |
1 内容提供商 |
2 节目集成平台 |
3 传输平台 |
4 服务平台 |
5 监管平台 |
6 系统提供商 |
7 最终用户 |
二 平台业务形态 |
1 基本业务 |
2 增值业务 |
3 扩展业务 |
第四节 电视数字化优势与未来 |
一 电视数字化的优势 |
二 电视数字化的前景 |
第二章 中国电视数字化的契机与突破 |
第一节 中国电视数字化元年:确定发展切入点 |
一 2003年是中国电视数字化元年 |
二 中国电视数字化元年厘清基础数字化概念 |
第二节 以有线作为电视数字化的切入点 |
一 有线数字电视现状:突破与困局同样明显 |
二 有线数字电视策略:内容与服务齐头并进 |
三 有线数字电视发展:技术与市场核心并重 |
四 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奇迹与挫折交替前行 |
第三节 有线电视数字化运营个案分析 |
一 青岛模式 |
二 佛山经验 |
三 杭州做法 |
第三章 中国电视数字化的前景:是协同发展还是激烈竞争 |
第一节 中国电视数字化发展年:平衡业务关系 |
一 中国电视数字化发展年是2004年 |
二 中国电视数字化发展年确认转换模式 |
第二节 地面与卫星数字电视依靠政策各有发展 |
一 直播星力推数字化产业 |
二 地面数字电视迎来春天 |
三 车载移动电视固定商业模式 |
第三节 有线、地面、卫星数字电视的关系定位 |
一 有线数字电视与卫星数字电视的竞争 |
二 有线数字电视与地面数字电视的补充 |
三 卫星数字电视与地面数字电视的和谐 |
第四章 中国电视数字化生存的商业模式 |
第一节 中国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年:手段得到共识 |
一 中国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年是2005年 |
二 中国电视数字化转换年全面奠定发展基础 |
第二节 付费电视是我国广电业数字化发展的方向 |
一 付费电视发展现状 |
二 付费电视发展策略 |
三 付费电视政策演变 |
第三节 付费电视运营个案分析 |
一 CCTV证券资讯频道 |
二 天盛欧洲足球频道 |
第四节 付费电视直面I PTV竞争 |
一 IPTV在竞争中发展中国电视数字化 |
二 IPTV发展策略运营个案分析 |
三 电视数字化确定标准后赢得竞争优势 |
第五章 中国电视数字化生存的高端应用 |
第一节 奥运契机推动高端应用进入寻常百姓家 |
一 中国电视数字化转折点在2008年 |
二 中国电视数字化带动大规模高清应用 |
第二节 高清是电视数字化生存的必然趋势 |
一 高清电视发展现状 |
二 高清电视发展契机 |
三 高清电视发展思考 |
第三节 高清电视运营个案分析 |
一 央视"高清影视" |
二 文广"新视觉"、中影"高清电影" |
第六章 中国电视数字化生存的多元发展布局 |
第一节 中国电视数字化的下一个方向 |
一 中国电视数字化完成基本目标 |
二 中国电视数字化进入新阶段 |
第二节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带来数字化多元发展 |
一 在广播电视网络开展NGB的条件已具备 |
二 NGB重B(广播)而非N(网络) |
三 NGB多家试点树立信心 |
第三节 CMMB,最"睛彩"的NGB业务应用 |
一 CMMB发展现状 |
二 CMMB发展思考 |
第七章 三网融合促成电视数字化从量变到质变 |
第一节 中国电视数字化全面推广奠定三网融合基础 |
一 中国电视数字化全面推广年是2007年 |
二 中国电视数字化全面推广年使用户满意度大幅提升 |
第二节 三网融合大趋势高于一切部门利益 |
第三节 双向进入,广电先行 |
第四节 我国电视数字化发展进入高速期 |
第八章 全球电视数字化概况与经验分析 |
第一节 全球电视数字化发展状况 |
一 数字化发展核心 |
二 欧洲数字电视发展状况 |
三 亚太数字电视发展状况 |
第二节 英国数字电视发展分析 |
一 政府与数字电视 |
二 数字电视发展历程 |
三 数字电视平台、观众与服务 |
四 数字电视发展困惑 |
第三节 国外数字电视发展启示 |
一 产业发展启示 |
二 商业运营启示 |
三 经验理念启示 |
第九章 面向未来的中国电视数字化生存要素 |
第一节 影响我国电视数字化发展的六要素 |
一 政策及标准要素 |
二 运营及竞争要素 |
三 内容及生产要素 |
四 资金及产业链要素 |
五 网络整合及技术要素 |
六 统筹布局与激烈竞争 |
第二节 我国电视数字化发展在于拓展增值业务 |
一 如期实现时间表目标 |
二 拓展增值业务成为增长点 |
第三节 我国电视数字化生存发展链条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9)数字化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媒介融合在多个层面上继续渗透 |
二、网络化成为大众媒介数字化生存的形态取向 |
三、世界范围内电视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进程加快 |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意义 |
一、研究目标及问题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三节 研究范畴 |
一、基本概念的厘清 |
二、研究视角的选取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
一、技术路线 |
二、总体框架 |
第一章 网络传播与电视媒介发展 |
第一节 技术与媒介的关系 |
一、技术促进媒介形态变革 |
二、网络技术发展提升媒介在信息时代的地位 |
第二节 媒介网络化发展的动因分析 |
一、传媒网络化发展的几种逻辑力量 |
二、中国媒体网络化发展的社会动力 |
第三节 三网融合与电视媒介的发展 |
一、三网的概念 |
二、三网融合 |
三、三网融合将加速我国有线电视网的发展 |
第二章 国外媒介网络化发展的实践参照 |
第一节 美国 |
一、美国电视数字化频道的发展 |
二、美国电视媒体网站的发展 |
三、美国IPTV网络电视的发展 |
四、美国电视媒体网络化的发展模式分析 |
五、1996年《电信法》在美国电视网络化政策规制方面的意义 |
第二节 欧盟 |
一、英国:数字电视渗透领先,媒介规制及时跟进 |
二、法国:手机电视发展滞后,网络电视发展瞩目 |
三、德国:重视交互业务发展,卫星电视普及迅速 |
四、欧盟在数字化背景下的传播规制演变 |
第三节 韩国 |
一、韩国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概况 |
二、韩国的IPTV发展 |
三、韩国的移动电视发展 |
第四节 日本 |
一、日本对数字化产业发展高度重视 |
二、重视数字电视全面发展,注重内容的整合开发 |
三、3G技术推动日本移动媒介产业飞速发展 |
四、创新的盈利模式推动数据业务快速发展 |
五、日本手机电视的发展与盈利分析 |
第五节 国外电视媒介网络化发展的启示与挑战 |
一、经验与启发 |
二、问题与挑战 |
第三章 当前中国电视媒介的网络化生存状况分析 |
第一节 互联网兴起对中国电视媒介的冲击 |
一、互联网影响力日趋强大,分流电视媒体受众 |
二、互联网传播力获得认可,蚕食电视媒体广告份额 |
第二节 中国电视媒介网络化发展的的种种尝试 |
一、我国电视台传统业务领域(频道)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现状 |
二、我国电视台在数字化、网络化新业务领域的尝试 |
第三节 中国电视媒介在网络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业务路径非常集中,商业模式同质化严重 |
二、内容匮乏、质量不高 |
三、用户数量偏小,规模效应尚难显现 |
四、交互技术优势未能充分开发 |
五、定位模糊,市场细分欠缺 |
第四节 我国电视媒介网络化总体进程落后的原因分析 |
一、主观性因素 |
二、客观性因素 |
第四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的路径之一:打造平台型网站 |
第一节 网站已成为重要的电视媒介新形态 |
一、注意力资源向网络媒体(网站)飘移 |
二、网络媒体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
三、我国电视台纷纷建立自身网站 |
第二节 我国电视台网站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
一、触网率高,点击率低 |
二、定位狭隘,缺乏"大媒体"战略 |
三、设计粗放,功能简单 |
四、传统组织结构束缚网站做大 |
五、双向互动依旧是短板 |
第三节 电视网站发展的功能取向:窗口还是平台 |
一、电视网站应该是平台 |
二、网络化核心原则对网站平台功能设计的要求 |
三、平台型网站的核心优势分析 |
第四节 如何打造平台型电视网站 |
一、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 |
二、要有可靠的盈利模式 |
三、要有科学的运营策略 |
四、要有实效的推广策略 |
五、要有专业化的人才梯队 |
第五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路径之二:改进数字化频道 |
第一节 当前数字频道电视发展的困局 |
一、概念厘清 |
二、我国数字频道电视总体发展进程概述 |
三、当前我国数字频道电视发展遭遇的瓶颈 |
四、困局背后的原因分析 |
第二节 网络化对数字频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
一、技术层面 |
二、业务层面 |
三、战略层面 |
第三节 如何加强网络化,改进频道生存状态 |
一、建构网络化的电视产业价值链 |
二、打造网络化共享机制的内容营销中心 |
三、寻求与网络化配套的电视政策体系支持 |
第六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路径之三:网络视频业务的扩展 |
第一节 网络视频业务的概念及特点 |
一、网络视频的定义 |
二、网络视频的分类及特征 |
三、基于前段资源可控性的类型划分 |
四、IPTV(闭路网络视频)和WebTv(开路网络视频)用户基本特征 |
第二节 电视媒体发展网络视频业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一、必要性:视频业务是电视网络化生存的重要资源 |
二、紧迫性:网络视频市场面临的五大压力 |
三、我国电视媒介网络视频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
第三节 视频业务市场的竞争与障碍分析 |
一、民营力量的单边式暴发 |
二、IPTV市场的双雄博弈 |
三、电视媒介发展IPTV存在的障碍 |
第四节 电视网络视频业务的扩展 |
一、电视媒体发展网络视频业务有天然优势 |
二、开路网络电视(WebTV):借力民营公司的发展范式 |
三、闭路网络电视(IPTV):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开放与竞争 |
第七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路径之四:移动化网络技术的应用 |
第一节 移动化技术的概念及其他 |
一、移动化技术的定义 |
二、与移动化网络技术关联的几个术语 |
第二节 传媒的移动化趋势分析 |
一、传媒移动化现象解读 |
二、传媒移动化的内在动因分析 |
三、移动化与网络化的汇流 |
第三节 我国电视媒介移动化网络发展现状与问题 |
一、移动化电视网络发展现状概述 |
二、移动化电视网络发展进程中的问题 |
第四节 我国移动化电视网络应用的发展策略 |
一、移动化电视网络的标准抉择:合气生财 |
二、移动化电视网络的市场拓展:资源互换 |
三、移动化电视网络的盈利模式:广开财源 |
四、移动化电视网络的内容平台:丰富而适配 |
五、移动化电视网路的运营策略:竞合之道 |
六、移动化电视网路的政策扶持:平等与开放 |
第八章 电视网络化生存的终极形态:全能数据库及服务 |
第一节 全能数据库的概念及意义 |
一、全能数据库 |
二、内容为王的新诠释 |
三、全能数据库将是推动网络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
四、网络化的电视媒介需要全能数据库平台及服务 |
第二节 全能数据库生存条件下电视媒介形态的变迁 |
一、传播形态的改变:柔性化、4A化、跨文化 |
二、营销形态的变革:二元营销 |
三、扩张形态的变革:圈屏运动 |
第三节 当前我国电视媒介数据库生存的现状与问题 |
一、现状 |
二、问题 |
第四节 基于海量、个性、专业、智能的全能数据库生存 |
一、海量化 |
二、个性化 |
三、专业化 |
四、智能化 |
第五节 对发展我国电视网络数据库产业的若干建议 |
一、国家政策的扶持,实现更大限度的信息开放和资源共享 |
二、数据库生产的商业化机制导入 |
三、建立特色数据库和实用子库 |
四、建立实用的检索系统 |
五、发动社会力量,建设全能数据库 |
第九章 网络化生存下电视产业链构建及体制变迁 |
第一节 网络化电视产业链的概念及其他 |
一、网络化电视产业链的概念 |
二、网络化电视产业链与传统电视产业链的区别 |
三、网络化电视产业链构建对我国电视媒介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 网络化电视产业生产形态的变化 |
一、生产平台的网络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生产平台 |
二、生产方式的定制化:基于海量化和差异化的大规模定制 |
三、生产流程的双向化:逆向生产的出现 |
四、生产领域的跨界化:从非实体产品领域跨入物质产品领域 |
五、生产资源的数据库化:数据库成为生产体系的核心资源 |
第三节 建构"三流合一"的电视产业发展新模式 |
一、当前网站发展模式的启发 |
二、信息流:(虚实)产品库和消费者库的信息映射与汇流 |
三、物流:是建立在海量个性市场需求导向上的现代物流运输系统 |
四、资金流:为产业模式的循环提供血液和发展动力 |
五、三流合一:网络化电视市场的运行机制 |
第四节 网络化背景下电视产业体制的变迁 |
一、当前电视产业体制的弊端 |
二、网络化对电视产业体制变革的要求 |
总结语:本研究结论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一、本课题的研究结论概述 |
二、研究的难点与不足 |
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与电视媒体未来发展有关的几个概念 |
附录: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10)CH网络科技公司在机顶盒市场战略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序论 |
1.1 中国机顶盒产业现状 |
1.2 研究的原因和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机顶盒行业介绍 |
2.1 机顶盒的分类 |
2.1.1 以不同网络接收终端划分 |
2.1.2 以业务功能划分 |
2.2 机顶盒市场分析 |
2.2.1 国际市场情况 |
2.2.2 国内市场情况 |
2.3 机顶盒产品分析 |
2.3.1 机顶盒硬件结构 |
2.3.2 机顶盒成本分析 |
2.4 机顶盒软件应用分析 |
2.4.1 CA 市场分析 |
2.4.2 电子节目指南(EPG)应用分析 |
2.4.3 用户管理系统应用分析 |
2.4.4 数据广播市场分析 |
2.4.5 VOD 市场分析 |
2.5 机顶盒发展趋势 |
2.5.1 品牌竞争已上升为整体实力的竞争 |
2.5.2 双向机顶盒将成主流 |
2.5.3 第二台机顶盒市场逐渐启动 |
2.6 小结 |
第三章 机顶盒市场竞争分析 |
3.1 直接竞争对手分析 |
3.1.1 天柏集团 |
3.1.2 九洲 |
3.1.3 创维 |
3.1.4 银河电子 |
3.1.5 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分析 |
3.1.6 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竞争优势 |
3.1.7 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竞争劣势 |
3.2 替代品分析 |
3.2.1 数字电视一体机 |
3.2.2 计算机网络 |
3.3 客户分析 |
3.3.1 运营商分析 |
3.3.2 终端客户分析 |
3.4 供应商分析 |
3.4.1 有线数字芯片 |
3.4.2 地面数字芯片 |
3.4.3 卫星数字芯片 |
3.5 潜在进入者分析 |
3.6 市场综合竞争趋势分析 |
3.7 小结 |
第四章CH 网络科技公司内部分析 |
4.1 CH 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状况 |
4.1.1 CH 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数字电视发展方向 |
4.1.2 CH 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数字电视产业整体竞争态势 |
4.1.3 CH 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数字电视产业的技术优势 |
4.2 CH 网络科技公司基本面情况 |
4.2.1 CH 网络科技公司基本面情况 |
4.2.2 CH 网络科技公司股权情况 |
4.2.3 CH 网络科技公司组织机构图 |
4.3 CH 网络科技公司竞争能力分析 |
4.3.1 核心竞争能力 |
4.3.2 市场拓展能力 |
4.3.3 生产制造能力 |
4.4 小结 |
第五章 CH 网络科技公司的战略调整 |
5.1 CH 网络科技公司现行战略分析 |
5.1.1 CH 网络科技公司现行战略 |
5.1.2 CH 网络科技公司现行战略面临的问题 |
5.2 CH 网络科技公司战略调整的必要性分析 |
5.2.1 符合CH 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
5.2.2 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
5.2.3 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5.3 战略调整的目标及思路 |
5.3.1 战略调整的目标 |
5.3.2 战略调整的思路 |
5.4 CH 网络科技公司的战略选择 |
5.4.1 CH 网络科技公司SWOT 分析 |
5.4.2 CH 网络科技公司的战略选择 |
5.5 CH 网络科技公司战略调整的内容 |
5.5.1 产业价值链方向的调整 |
5.5.2 商业模式方面的调整 |
5.6 小结 |
第六章 调整战略的实施 |
6.1 研发与生产保障 |
6.1.1 技术研发 |
6.1.2 生产能力 |
6.2 市场营销保障 |
6.2.1 国内市场 |
6.2.2 国际市场 |
6.3 财务管理保障 |
6.4 人力资源管理保障 |
6.4.1 构建集团化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6.4.2 完善职位管理及绩效管理体系 |
6.4.3 建立和实施eHR 系统 |
6.4.4 建立核心人才库 |
6.4.5 激励机制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NDS启动韩国机顶盒测试与集成中心,推动亚洲付费电视增长(论文参考文献)
- [1]Z公司智能机顶盒越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张相林. 深圳大学, 2018(01)
- [2]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D]. 俞灵灵.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 [3]广电传送网络建设模式探讨[J]. 周纪华,李司宇.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1(07)
- [4]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 郑大勇. 清华大学, 2005(04)
- [5]未来显示新境界——飞利浦来华推单片式LCOS背投新技术[J]. 哈宏疆. 电视技术, 2003(04)
- [6]2003-2010中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发展研究[D]. 赵斐. 山东大学, 2011(12)
- [7]未来的电子节目指南:“寻找我的内容”变得更容易[J]. 本刊编辑部. 广播电视信息, 2010(09)
- [8]中国电视的数字化生存[D]. 马晓艺.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09)
- [9]数字化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D]. 易绍华. 武汉大学, 2009(09)
- [10]CH网络科技公司在机顶盒市场战略调整研究[D]. 刘奇志.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