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烯雌酚对刚地弓形虫感染孕鼠脾脏 T 细胞亚群的影响

己烯雌酚对刚地弓形虫感染孕鼠脾脏 T 细胞亚群的影响

一、己烯雌酚对感染弓形虫孕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兰敏[1](2011)在《一种用于快速检测己烯雌酚的基于硝酸纤维素膜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文中认为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 DES)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雌激素,自1938年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在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中作为促生物剂来提高饲料的转化率,以及在动物医学中用作雌激素替代品。但由于其致癌性和细胞毒性,从20世纪80年代起大多国家已明令禁用DES。过去20年来所报道的检测动物组织、器官、尿液中所含DES的各种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二极管矩阵-质谱联用技术、化学发光法、薄层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荧光分析法、放射免疫法、放射性受体测定法及电化学免疫分析法等。DES的性质稳定且沸点高,因而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须经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效果较佳,但该法需要相对复杂的样品提取、浓缩和清洗过程,且所需仪器复杂。较之放射免疫法和荧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安全、快速、可靠、灵敏以及低成本等优点。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因其兼具传统免疫分析法的高特异性以及电化学检测系统的低检测限和低成本的优势,即快速、准确、简便、易携带且成本低,近年来愈来愈受关注。许多研究者们已应用此法来检测各种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性的分析物。制备免疫传感器的关键是免疫活性物在电极表面的固定:固定于电极表面膜中的生物大分子必须能展现其特异的免疫活性,保持其天然结构并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基于这些原因,各种不同的膜,包括导电聚合物、钛溶胶-凝胶及自组装膜等都已被研究用来固定免疫分子来完成其免疫反应。其中,铸制薄膜由于其简易性、多能性及生物相容性得以广泛应用,例如纳米金和琼脂糖膜。但这些膜制作繁琐且较脆易碎。本实验采用硝酸纤维素膜,一种具有高的机械强度且易购买的蛋白印迹的理想用膜,来作为制备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一种新型的固定基质。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简单的、免标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来快速检测DES。主要是通过将己烯雌酚-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完全抗原吸附入修饰在金电极表面的硝酸纤维素膜上而构建成的。利用电化学技术中的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来监测此传感器在不同修饰阶段时,其氧化还原探针体系“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K3[Fe(CN)6]/K4[Fe(CN)6]的电化学信号。随着温育液中的单抗逐步地与固定的完全抗原结合K3[Fe(CN)6]的峰电流跟着逐步减小。温育液中的待测游离半抗原与浸于其中的定量的固定完全抗原竞争结合温育液中的定量单抗,由此来检测游离的DES。我们运用此新型传感器检测加标水样中的痕量DES,证明了其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及灵敏度。

乔莉萍[2](2007)在《新兽药“喹胺醇”对小鼠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喹胺醇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新型药物饲料添加剂,属于喹喔啉类不同侧链结构的衍生化合物,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毒性和残留均低于喹乙醇。本实验通过免疫器官的脏器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NO和NOS以及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主要研究抗菌新药喹胺醇对小鼠机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旨在深层次分析药物对机体可能的不良影响,进而为喹胺醇临床前安全性作用的全面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1)给小鼠连续灌胃喹胺醇7d、14d后,脾脏指数给药组均高于对照组,胸腺指数给药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着;喹胺醇能提高雄鼠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降低雌鼠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喹胺醇具有协同ConA促进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的功能,当喹胺醇的浓度达到200μg/ml和80μg/ml时,淋巴细胞增殖率会显着增高。(2)喹胺醇对小鼠脾脏、胸腺NO含量的影响不一致,雌鼠脾脏NO含量增加,而胸腺NO含量不论是雄鼠还是雌鼠均呈下降;脾脏NOS含量雄鼠和雌鼠均有提高:iNOS含量在雄鼠、雌鼠脾脏和胸腺各组中不具有显着性规律变化;喹胺醇具有降低LPS诱导腹腔巨噬细胞生成NO含量的作用。(3)细胞因子TNF和IL-6的变化相同,对雄鼠高剂量时有抑制作用,低剂量时有促进作用,雌鼠则随着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血清中IL-2的含量与鼠的性别和灌胃时间长短有关。结论:(1)喹胺醇对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无明显性别差异;喹胺醇具有协同ConA促进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2)喹胺醇具有降低LPS诱导腹腔巨噬细胞生成NO含量的作用。(3)喹胺醇对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TNF、IL-2和IL-6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和剂量差异。

赵晋英[3](2007)在《孕中期弓形虫感染致孕鼠及胎鼠毒性作用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的细胞内寄生原虫,孕期弓形虫感染可导致流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严重影响人类的优生优育。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孕妇弓形虫感染对胎儿毒性作用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方面,而其致不良妊娠机制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系统报道。本实验建立孕中期弓形虫感染的孕鼠模型,研究(1)弓形虫感染对胎鼠的生长发育及体内微量元素的影响;(2)弓形虫感染对胎盘组织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表达的影响;(3)弓形虫感染对孕鼠血清中孕酮、雌三醇含量的影响;(4)弓形虫感染对孕鼠血红系列及血清铁蛋白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孕中期弓形虫感染对孕鼠及胎鼠的毒性作用。方法:取9~10周龄的BALB/c处女鼠,体重22±1g,与雄鼠合笼。在孕8天,检出孕鼠160只,随机分为染虫组(100只)和正常对照组(60只)。染虫组经腹腔接种纯化的RH株弓形虫速殖子(100个/0.2ml/只);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0.01MPBS(pH7.3)。于孕10、12、14、16、18天分别处死染虫组孕鼠20只,正常对照组12只。(1)每组1/2的孕鼠经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孕鼠血清中孕酮(P)、雌三醇(E3)、铁蛋白(Ferr)含量;(2)其余1/2的孕鼠取全血,抗凝处理,进行血红系列分析;(3)全部孕鼠剖腹,剥离胎鼠,记录胚胎总数、死胎数、活胎数;测量胎鼠的身长、尾长;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胎鼠体内微量元素Zn、Cu、Fe的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胎鼠体内总蛋白含量;胎鼠经Bouin’s液固定,切片,作3,3’-二氨基联苯胺(DAB)增强的Perl’s铁染色,观察胎鼠整体切片、胎肝、胎脑组织中铁的分布;(4)剥离孕鼠胎盘,一部分胎盘作组织压片,姬瑞氏染色,观察胎盘中虫体的感染情况;其余胎盘经Bouin’s液固定、切片,一部分切片经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一部分切片经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胎盘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其余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胎盘组织弓形虫抗原、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1)观察胎鼠一般状况,发现在孕14、16、18天,染虫组的胚胎总数、活胎数、胎鼠的平均体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染虫组胎鼠平均身长、尾长在孕14天时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16、18天时均明显下降(P<0.05)。(2)胎鼠体内微量元素Zn、Cu、Fe的含量测定显示,染虫组胎鼠Zn含量在孕12~18天均低于正常组(P<0.05);Cu含量在孕10、12、14天均与正常组无差异,而在孕16、18天均低于对照组(P<0.05);Fe含量在孕12~18天均低于正常组(P<0.05),其中孕12、14天时下降的最显着(P<0.01)。(3)胎鼠组织切片铁染色呈棕黄色颗粒,染虫组胎鼠整体切片、胎肝及胎脑铁染色强度与正常组相比均明显减弱。(4)胎鼠体内总蛋白含量测定显示,染虫组孕14天胎鼠总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而孕16、18天均明显减少(P<0.01)。(5)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染虫组胎盘组织中的虫体逐渐增多,切片HE染色可见绒毛有炎性病变;有的细胞缩小、胞浆浓缩,可见凋亡小体形成。(6)经TUNEL证实,染虫组和对照组孕鼠胎盘组织中均可见凋亡细胞存在,且随着妊娠期的延长而增加。在孕14、16、18天,染虫组的细胞凋亡指数(AI)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7)免疫组化显示,染虫组孕鼠胎盘组织的合体滋养层细胞中可见弓形虫抗原的表达;Bax随妊娠天数的增加在胎盘绒毛和蜕膜组织中表达增强;而Bcl-2主要表达于合体滋养层,表达量随着妊娠期逐渐减弱。在孕晚期,染虫组Bax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Bcl-2表达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Bax/Bcl-2比值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8)放射免疫测定显示,在孕10、12、14天,染虫组孕鼠血清中P、E3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而在孕16、18天时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9)孕鼠血红系列分析显示:①染虫组与对照组孕鼠的全血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G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均无差别(P>0.05)。②染虫组孕鼠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对照组相比有轻微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染虫组孕鼠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孕10、14天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在孕12天减小(P<0.05),在孕16、18天显着减小(P<0.01)。④染虫组孕鼠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在孕10、12天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而在孕14、16、18天明显降低(P<0.01)。(10)放射免疫测定显示,染虫组孕鼠血清铁蛋白含量在孕10、12、14天轻微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孕16、18天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1)孕中期弓形虫感染不仅可引起胚胎总数和活胎数减少、胎鼠平均体重减轻、身长及尾长缩短,而且可引起胎鼠总蛋白及微量元素Zn、Cu、Fe含量下降,表明孕中期弓形虫感染可引起胚胎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2)孕中期弓形虫感染可引起胎盘组织炎性病变;可引起绒毛组织中bax过度表达,bcl-2表达减少,二者比例失衡可诱导滋养层细胞凋亡增加。炎性病变及凋亡的增加可降低胎盘的物质转运及内分泌的功能,影响胚胎生长发育,是弓形虫感染致孕鼠生殖毒性和胚胎发育毒性的病理基础。(3)孕中期弓形虫感染可引起孕鼠血清中P、E3含量下降,既可能是弓形虫感染致胚胎发育迟缓、胎盘组织炎性病变及滋养层细胞凋亡增加的结果,也可能是胚胎发育迟缓、滋养层细胞凋亡增加的原因。(4)孕中期弓形虫感染可引起孕鼠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血清铁蛋白含量下降,表明孕鼠有轻度低铁血症。这可能是弓形虫感染孕鼠,引起胎鼠体内Fe含量下降及胎鼠各器官的发育迟缓的原因之一。

赵晋英,侯玉英[4](2006)在《弓形虫致雌性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刚地弓形虫感染雌性动物可引起子宫萎缩、卵巢功能紊乱、性激素降低、胎盘发育不良,影响雌性生殖功能,导致不孕不育,流产、早产、死胎等。弓形虫并非侵害雌性生殖系统的某一器官,而是具有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整体效应。

赵云鹤,侯玉英[5](2006)在《刚地弓形虫致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刚地弓形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有核细胞内,除引起宿主重要脏器的损伤,也可引起生殖内分泌和性周期紊乱,性行为和生育力低下,甚至不育不孕等不良后果,孕妇感染还可引起早产、流产、死胎、畸胎等严重毒性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弓形虫致生殖毒性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殷国荣,杨亚波,郑金平,杨建一,侯玉英,单联喆,刘红丽,张杰,申金雁[6](2006)在《弓形虫感染致发育毒性与垂直传播机制研究》文中指出

赵云鹤[7](2006)在《弓形虫致BALB/c小鼠卵细胞和胚胎的毒性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采用弓形虫感染BALB/c雌鼠,①观察染虫雌鼠的毒性反应,建立生殖毒性的小鼠模型;②染虫雌鼠排卵情况及卵母细胞染色体的变化;③染虫雌鼠性激素(FSH、LH、E2)水平的变化;④着床前受精卵的发育情况;⑤孕中期鼠染虫后胚胎的发育情况,探讨弓形虫对雌鼠生殖功能及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方法:(1)建立生殖毒性的小鼠模型:将BALB/c雌鼠(21±0.5g,9-10周)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PBS)、染虫B组(腹腔注射经胰酶消化后的弓形虫速殖子25个/只/2组、50个/只/3组、100个/只/4组、200个/只/5组、400个/只/6组)和染虫C组(腹腔注射不经胰酶消化的弓形虫速殖子,设剂量、组数相同)。观察小鼠生存情况(20天)。(2)弓形虫对卵母细胞的影响:将BALB/c处女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1组(PBS),染虫组(腹腔注射纯化的弓形虫速殖子:25个/只/2组、50个/只/3组、100个/只/4组、200个/只/5组),每组10只;染虫3天后超排,取卵母细胞计数、观察其染色体。(3)弓形虫对雌鼠性激素分泌的影响:设正常对照组(PBS)和染虫组(腹腔注射纯化的弓形虫速殖子200个/只),染虫6天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用放免法测定雌鼠在一个动情周期中FSH、LH的水平;并测定雌鼠妊娠前3天E2的水平。(4)弓形虫对受精卵发育的影响:将BALB/c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BS)和染虫组(腹腔注射纯化的弓形虫速殖子:25个/只/2组、50个/只/3组、100个/只/4组、200个/只/5组),3天后超排、合笼、交配,次晨查阴栓,取各组受精鼠,再随机分3组,每组10只。观察妊娠前3天的受精卵、2-细胞胚、4-细胞胚、桑椹胚及未受精卵、1-细胞胚、延迟胚,退化胚的数量、比率,并取小鼠主要脏器作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5)弓形虫感染孕中期BALB/c鼠的胚胎毒性:将受精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PBS,1组)、染虫组(2~5组)和环磷酰胺组(6组),每组10只,孕8天染虫(25个/只/2组、50个/只/3组、100个/只/4组、200个/只/5组),孕18天颈椎脱臼处死孕鼠,称雌鼠子宫、胎盘、胎鼠重量。观察胎鼠有无吸收胎、死胎,并计数,取出活胎,肉眼观察其外观、内脏、骨骼有无畸形。结果:(1)胰酶消化组的生存天数显着高于未消化组(P<0.01),且胰酶消化各组间均有差异(P<0.05);雌鼠染虫25个/只无毒性反应;染虫400个/只,毒性较大,实验中全部死亡,可视为致死量。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生存时间缩短。(2)染虫组:25个/只/2组、50个/只/3组、100个/只/4组、200个/只/5组的卵母细胞回收数均低于正常对照1组(P<0.05),3~4组染色体畸变率均高于正常组,但无显着性差异

杨亚波,殷国荣,白爱萍,单联喆,刘红丽[8](2003)在《己烯雌酚对小鼠弓形虫垂直传播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己烯雌酚(DES)对小鼠弓形虫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DES处理感染弓形虫孕鼠,于不同妊娠时期将孕鼠处死,用放免法测定孕鼠血清雌二醇(E2)水平,ELISA检测胎鼠弓形虫感染情况。结果低剂量DES处理组活胎率和垂直传播率都显着升高,而高剂量DES处理组活胎率和垂直传播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一定剂量的DES可以使活胎率增高,但垂直传播率也随之升高,表明控制感染与维持妊娠之间相互矛盾,DES有利于妊娠,却不利于抗感染。

朱健生[9](2003)在《弓形虫微线体蛋白TgMIC1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鉴定》文中认为目的:从弓形虫RH株cDNA中扩增出微线体分泌蛋白TgMIC10编码基因,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利用所得的重组蛋白,为建立一种灵敏检测弓形虫感染的实验方法作准备。方法:提取弓形虫速殖子总RNA,设计并合成引物,RT-PCR扩增TgMIC10编码基因,通过与线性克隆载体pGEM-T连接,经酶切和PCR鉴定及DNA测序证实后,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入双表达载体pBK-CMV,将获得的pBK-CMV-TgMIC10阳性重组子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IPTG诱导表达,Western blot鉴定。结果:PCR法扩增出了一597bp左右的DNA片断,将重组质粒pGEM-T-TgMIC10、pBK-CMV-TgMIC10分别作EcoR Ⅰ和Xba Ⅰ双酶切,均能得到一个大小与PCR扩增产物一致的插入片断,对插入片断的测序结果表明,TgMIC10具有一个长度为597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98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23kDa,与GenBank收录(编号为AF293654)的弓形虫TgMIC10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99.5%)。表明TgMIC10基因的克隆和亚克隆均获成功,用IPTG诱导带有重组质粒pBK-CMV-TgMIC10的大肠杆菌,产物行SDS-PAGE,可得到一约21kDa融合蛋白,Western-blot法鉴定该蛋白能被弓形虫感染的兔血清所识别。

殷国荣,杨亚波,单联喆,刘红丽,张杰,申金雁[10](2002)在《己烯雌酚对感染弓形虫孕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 研究BALB/c妊娠小鼠感染弓形虫后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己烯雌酚 (DES)对感染弓形虫孕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 使用一定剂量的DES处理感染弓形虫孕鼠 ,于不同妊娠时期将孕鼠处死 ,用放免法测定孕鼠血清雌二醇 (E2 )水平 ,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感染对照组的脾脏CD4 + 与CD8+ T细胞水平于 14、16、18d增高 (P <0 0 5 ) ;CD4 + /CD8+ 比值降低 ,16、18d有显着性 (P <0 0 5 )。与感染对照组相比 ,DES处理组脾脏CD4 + 、CD8+ T细胞降低 (P <0 0 5 ) ,CD4 + /CD8+ 比值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DES对脾脏CD4 + 和CD8+ T细胞亚群有抑制作用 ,尤其是对CD8+ T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大 ;提示脾脏CD4 + 和CD8+ T细胞都有抗弓形虫感染的作用 ,且CD8+ T细胞占主导

二、己烯雌酚对感染弓形虫孕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己烯雌酚对感染弓形虫孕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用于快速检测己烯雌酚的基于硝酸纤维素膜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己烯雌酚的性质
        1.1.1 DES的理化性质
        1.1.2 DES的药理性质
    1.2 己烯雌酚的应用
        1.2.1 临床医学上的应用
        1.2.2 畜牧业中的应用
    1.3 DES的残留与危害
    1.4 DES残留的分析检测技术
        1.4.1 气相色谱法(GC)
        1.4.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4.3 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
        1.4.4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
        1.4.5 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法
        1.4.6 化学发光分析法
        1.4.7 薄层色谱法
        1.4.8 荧光分析法
        1.4.9 免疫分析法
    1.5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 己烯雌酚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单羧甲醚己烯雌酚(DES-CME)的制备
        2.2.2 DES-CME与BSA的偶联反应
        2.2.3 DES人工抗原的紫外吸收光谱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DES半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2.3.2 完全抗原偶联结果鉴定
3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作
    3.1 方法概述
        3.1.1 循环伏安法
        3.1.2 差分脉冲伏安法
        3.1.3 电化学测量三电极系统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金电极和铂电极的预处理
        3.3.2 硝酸纤维素膜的预处理
        3.3.3 硝酸纤维素膜在金电极表面的修饰
        3.3.4 完全抗原在金电极表面的固定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裸Au电极和吸附完全抗原后的Au电极CV和DPV对比
        3.4.2 NC膜修饰在Au电极表面后的CV和DPV扫描检测
4 己烯雌酚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快速检测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及结果与分析
        4.2.1 免疫条件的最优化
        4.2.2 己烯雌酚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循环伏安法表现
        4.2.3 己烯雌酚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标准曲线
        4.2.4 己烯雌酚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
        4.2.5 己烯雌酚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
        4.2.6 加入标准品的水样分析
    4.3 小结
5 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新兽药“喹胺醇”对小鼠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我国兽医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1.2.2 我国免疫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1.2.3 药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喹胺醇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研究
    2.1 喹胺醇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影响研究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
        2.1.3 讨论
    2.2 喹胺醇对小鼠T淋巴细胞百分率影响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
        2.2.3 讨论
    2.3 体外喹胺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影响研究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
        2.3.3 讨论
第三章 喹胺醇对小鼠 NO 和 NOS 的影响研究
    3.1 喹胺醇对小鼠免疫器官 NO 和 NOS 的影响研究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
        3.1.3 讨论
    3.2 喹胺醇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NO 和 NOS 的影响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
        3.2.3 讨论
第四章 喹胺醇对小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喹胺醇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5.2 喹胺醇对小鼠NO和NOS的影响
    5.3 喹胺醇对小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3)孕中期弓形虫感染致孕鼠及胎鼠毒性作用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名称缩略表
第一部分 孕中期弓形虫感染对胎鼠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孕中期弓形虫感染对胎盘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孕中期弓形虫感染对孕鼠血清中孕酮及雌三醇含量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孕中期弓形虫感染对孕鼠血红系列及血清铁蛋白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个人简介
致谢

(4)弓形虫致雌性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弓形虫对雌性下丘脑、腺垂体的影响
2 弓形虫对卵巢的影响
3 弓形虫对子宫、阴道的影响
4 弓形虫对胎盘的影响
5 展望

(6)弓形虫感染致发育毒性与垂直传播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地区人畜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2.弓形虫对小鼠生殖发育毒性的研究结果:
3.弓形虫垂直传播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条件:
4.弓形虫感染后孕鼠脾脏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
5.己烯雌酚 (DES) 对小鼠弓形虫垂直传播的影响:
6.rhuIL-2对弓形虫垂直传播的影响:

(7)弓形虫致BALB/c小鼠卵细胞和胚胎的毒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
    实验一 建立生殖毒性的小鼠模型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实验二 观察弓形虫对配子细胞(卵母细胞)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实验三 观察弓形虫对 BALB/c 雌鼠激素分泌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实验四 观察弓形虫对受精卵发育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实验五 观察弓形虫感染妊娠中期 BALB/c 雌鼠的胚胎毒性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正文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弓形虫微线体蛋白TgMIC1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10)己烯雌酚对感染弓形虫孕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弓形虫虫株
        1.1.2 实验动物感染
        1.1.3 试剂
    1.2 方法
        1.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1.2.2 血清雌二醇水平测定
        1.2.3 脾脏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1.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孕鼠血清雌二醇 (E2) 水平
    2.2 孕鼠脾脏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
        2.2.1 各组孕鼠脾脏CD4+T细胞亚群水平
        2.2.2 各组孕鼠脾脏CD8+T细胞亚群水平
        2.2.3各组孕鼠脾脏CD4+/CD8+比值
    2.3 孕鼠血清雌二醇水平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四、己烯雌酚对感染弓形虫孕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用于快速检测己烯雌酚的基于硝酸纤维素膜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D]. 兰敏. 郑州大学, 2011(04)
  • [2]新兽药“喹胺醇”对小鼠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D]. 乔莉萍.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5)
  • [3]孕中期弓形虫感染致孕鼠及胎鼠毒性作用的探讨[D]. 赵晋英. 山西医科大学, 2007(10)
  • [4]弓形虫致雌性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J]. 赵晋英,侯玉英. 热带医学杂志, 2006(11)
  • [5]刚地弓形虫致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J]. 赵云鹤,侯玉英. 热带医学杂志, 2006(09)
  • [6]弓形虫感染致发育毒性与垂直传播机制研究[J]. 殷国荣,杨亚波,郑金平,杨建一,侯玉英,单联喆,刘红丽,张杰,申金雁. 医学研究杂志, 2006(08)
  • [7]弓形虫致BALB/c小鼠卵细胞和胚胎的毒性作用[D]. 赵云鹤. 山西医科大学, 2006(12)
  • [8]己烯雌酚对小鼠弓形虫垂直传播的影响[J]. 杨亚波,殷国荣,白爱萍,单联喆,刘红丽.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3(03)
  • [9]弓形虫微线体蛋白TgMIC1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鉴定[D]. 朱健生. 安徽医科大学, 2003(04)
  • [10]己烯雌酚对感染弓形虫孕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J]. 殷国荣,杨亚波,单联喆,刘红丽,张杰,申金雁. 热带医学杂志, 2002(04)

标签:;  ;  ;  ;  ;  

己烯雌酚对刚地弓形虫感染孕鼠脾脏 T 细胞亚群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