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淋菌性肠球菌性阴道炎并发感染2例

少女淋菌性肠球菌性阴道炎并发感染2例

一、幼女淋菌性蛲虫性阴道炎合并感染2例(论文文献综述)

唐砚彩[1](2020)在《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讨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后患者Nugent评分、阴道微生态变化、中医证候疗效指数、中医单项症状消失率、安全性等指标,以评价红核妇洁洗液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8.092019.06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BV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双盲法设计、阳性药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按临床试验1:1随机分配至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红核妇洁洗液清洗外阴+阴道冲洗治疗,对照组给予温水清洗外阴+甲硝唑栓阴道给药治疗。用法:试验组(红核妇洁洗液),用药前,用水清洗阴部后擦干,取10ml(10ml/袋)药液于稀释瓶中,加温开水至100ml,摇匀,用稀释后的药液冲洗外阴和阴道,每日2次,连用7天;对照组(甲硝唑栓),阴道给药,每日1次,于睡前清洗外阴后,放置1枚(0.5g)于阴道后穹隆处,连用7天。停药3天、28天后门诊复诊,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阴道微生态等的变化,比较两种药物治疗BV后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研究结果:1.主要疗效指标:比较两组停药后3天Nugent评分<7患者百分比。试验组Nugent评分<7百分比为66.67%,对照组Nugent评分<7百分比为62.50%。非劣效值下限小于界值(-0.2939<-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次要疗效指标:2.1 Nugent评分变化值:停药后3天与治疗前Nugent评分对比,试验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3.20±2.71,对照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3.38±2.4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0.05)。停药后28天与治疗前Nugent评分对比,试验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4.53±2.90,对照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3.56±2.9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05)。2.2形态学检测指标:停药后3天,比较两组形态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菌群密集度(P=1.00)、菌群多样性(P=0.89)、优势菌(P=0.51)、真菌感染(P=1.00)、滴虫感染(P=1.00)、乳杆菌分级(P=0.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28天,比较两组形态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菌群密集度(P=1.00)、菌群多样性(P=0.67)、优势菌(P=0.36)、菌丝(P=0.16)、滴虫感染(P=0.86)、乳杆菌分级(P=0.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芽孢(P=0.04)、孢子(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功能学检测指标:停药后3天,比较两组功能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p H值(P=0.68)、H2O2浓度(P=0.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28天,比较两组功能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p H值(P=0.25)、H2O2浓度(P=0.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中医证候评分:停药后3天与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对比,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值为-4.47±2.50,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值为-3.94±2.59,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05)。结论:1.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总有效率高,明显改善Nugent评分;2.红核妇洁洗液通过影响阴道菌群形态学及功能学,有效改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主要局部症状,恢复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微生态平衡;3.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出现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少,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张桃玲,易念华[2](2015)在《幼女外阴阴道炎6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幼女外阴阴道炎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分析2014年6-8月收治的60例幼女外阴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中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34例(56.6%),细菌性外阴阴道炎10例(16.7%),霉菌性外阴阴道炎8例(13.3%),支原体感染4例(6.7%),衣原体感染2例(3.3%),滴虫性外阴阴道炎1例(1.7%),淋球菌性外阴阴道炎1例(1.7%)。其中伴泌尿系感染10例(16.7%),伴外阴粘连6例(10.0%),伴阴道异物1例(1.7%),伴蛲虫病2例(3.3%)。不同年龄段幼女外阴阴道炎的临床类型发生相同(P>0.05)。幼女外阴阴道炎发病诱因较多,本组60例患儿中45例(75.0%)由不良的卫生习惯引起,9例(15.0%)由不洁的公共卫生环境所致。不良卫生习惯是13岁患儿主要发病诱因,与46岁和79岁患儿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幼女外阴阴道炎的主要发病诱因是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和不洁的公共卫生环境,培养家长、保育人员及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幼儿公共卫生环境管理是有效预防幼女外阴阴道炎的策略。

张慧英[3](2012)在《黏液脓性宫颈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宫颈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Brunham等于1984年首次提出黏液脓性宫颈炎(mucopurulent cervicitis,MPC)的概念,2006年美国CDC性传播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用"宫颈炎"替代黏液脓性宫颈炎。最初黏液脓性宫颈炎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男性尿道炎而言,有关MPC的研究多围绕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进行,妇科领域尚无全面的关于该病的发病特征,与病原学的相关性,各种临床表现(如黏液脓性分泌物、宫颈水肿、宫颈黏膜外翻、易触血等)及实验室快速检测方法在诊断中的价值等确切研究。本研究就宫颈炎的临床特征、病原体与诊断标准及治疗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目的:研究宫颈炎的检出率、常见症状、体征及宫颈炎患者阴道、宫颈白细胞数量及阴道微生态特征。检测引发宫颈炎的常见病原体,探讨宫颈炎临床特征、宫颈、阴道局部白细胞计数与病原体检出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宫颈炎的诊断标准。研究宫颈炎的经验性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妇科门诊符合现行妇科诊断标准的宫颈炎患者90例及查体中心进行健康查体的无症状生育年龄妇女(排除滴虫性阴道炎及需氧菌性阴道炎)97例,从中按宫颈炎诊断标准筛选出宫颈炎14例纳入宫颈炎组,其余作为对照组。宫颈炎组共计104例,对照组83例。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并留取阴道、宫颈口及宫颈管分泌物制片,计数三个部位不同制片法的白细胞计数、阴道微生态情况。取宫颈分泌物行细菌培养,PCR方法检测宫颈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形支原体及淋病奈瑟菌。计算宫颈炎的检出率,比较宫颈炎组与对照组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阴道微生态以及不良孕产史及合并盆腔炎的情况。比较宫颈炎组与对照组病原体检出率的差别;比较按不同体征及不同部位白细胞计数分组后两组之间各种病原体检出率的差异;比较不同部位、不同白细胞计数对病原体检出的预测价值;以不同的体征及白细胞计数作为诊断标准,比较其对病原体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将临床诊断宫颈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阿奇霉素1g顿服,另一组给予莫西沙星0.4g/d,共6天治疗,治疗后2-3周复查,比较两种药物治疗的有效率、治愈率、治疗后阴道、宫颈白细胞计数变化以及病原体消失情况。结果:普通人群中宫颈炎的检出率为13.6%,宫颈炎的症状以阴道分泌物增多为主,占34.3%,其次为外阴瘙痒、下腹痛,部分患者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或性交后出血、尿频、尿痛等,无症状者占18.3%;宫颈局部表现以黏脓分泌物为主,95%的患者颈口可见黏脓分泌物,38.4%的患者同时伴有宫颈充血及触血,43.2%的患者有触血;各部位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以宫颈口湿片白细胞计数增高最为明显;宫颈炎合并盆腔压痛者高于对照组,不孕史及异位妊娠的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宫颈炎组合并BV的发生率为29.8%,明显高于对照组(9.6%);宫颈炎组微生态异常的发生率为37.5%,明显高于对照组(13.3%)。宫颈炎组及对照组均有草绿色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细菌检出,草绿色链球菌在对照组的检出率高于宫颈炎组,粪肠球菌在宫颈炎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其余细菌两组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宫颈炎组细菌培养及PCR检测均有淋病奈瑟菌检出,对照组无淋病奈瑟菌检出。两组均有沙眼衣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形支原体检出,宫颈炎组及对照组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形支原体的检出率分别为5.8%、9.6%、48.1%、14.4%及0%、2.4%、34.9%、2.4%;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人形支原体在宫颈炎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溶脲脲原体在两组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阴道分泌物湿片白细胞计数大于10个/HPF(400倍)及宫颈管分泌物干片革兰染色白细胞计数大于10个/HPF(1000倍)对致病性病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人形支原体)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较高。以宫颈黏脓分泌物或触血+宫颈管分泌物干片革兰染色白细胞计数大于10个/高倍视野(1000倍)作为诊断标准,对致病性病原体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最为理想,分别为78.13%、67.74%、33.33%、93.75%。其次为宫颈黏脓分泌物或触血+阴道分泌物湿片白细胞计数大于10个/高倍视野,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63.23%、29.63%、92.45%。共36例患者纳入治疗组,阿奇霉素组15例,莫西沙星组21例。莫西沙星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治愈率分别为95.2%和50.2%,稍高于阿奇霉素组(86.7%、40.0%),两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部位白细胞数均明显减少,莫西沙星组和阿奇霉素组治疗后病原体转阴率分别为55.6%及4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宫颈炎是女性的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宫颈局部见充血、黏脓性分泌物、触之易出血等。宫颈炎患者发生盆腔炎的几率增加;实验室检查阴道、宫颈口及宫颈管白细胞均增多,以宫颈口分泌物中白细胞增多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宫颈炎组合并BV及阴道微生态异常发生率增加。宫颈炎的病原体具有多样性,除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外,条件致病菌也可导致宫颈炎。淋病奈瑟菌、人形支原体感染时宫颈及阴道分泌物内白细胞明显增多;体征与白细胞相结合提高对病原体检出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宫颈管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白细胞计数大于10个/高倍视野结合患者体征对预测病原体检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全身性抗生素治疗对宫颈炎治疗有效,阿奇霉素及莫西沙星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莫西沙星稍优于阿奇霉素。

龚寅芸[4](2010)在《幼女外阴阴道炎110例临床诊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倪笑玲[5](2009)在《幼女久治不愈阴道炎52例诊治分析》文中指出

郑素芳[6](2007)在《幼女淋菌性阴道炎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幼女淋菌性阴道炎的传播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幼女淋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两组均全身应用青霉素治疗,青霉素过敏者予头孢曲松治疗,A组联合阴道冲洗。分析患者就诊的原因、症状、感染细菌种类、传播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均为淋菌感染,其中20例合并滴虫感染;32例患者的母亲为淋菌感染。患者及其母亲系统治疗近10d后基本康复。治疗2w末,A组93.3%清洁度<2度,93.3%淋菌(-),93.3%杂菌(-);B组分别为80%,80%,60%;A组杂菌好转率显着高于B组(χ2=11.90,P<0.05)。A组2d3d自觉症状消失,B组4d6d自觉症状消失。结论治疗幼女淋菌性阴道炎以青霉素为首选,全身用药联合局部治疗效果好。

陈晓方,金卓杏,吕丽华[7](2007)在《幼女外阴阴道疾病96例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幼女外阴阴道疾病的综合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8月至2005年7月诊治的96例幼女外阴阴道感染、粘连及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获治愈。结论:应正规积极治疗幼女的外阴阴道疾病,注意幼女妇科检查方法,减少疼痛对正常诊治的影响,警惕外伤后阴道裂伤的发生,做好预防工作。

李宗恒,付晓冬,张宇娇[8](2000)在《幼女生殖系统炎症及损伤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重视幼女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收集 38例年龄在 6个月~ 12岁的幼女因生殖系统炎症及损伤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各类生殖道炎症 2 8例 ,尖锐湿疣 2例 ,小阴唇粘连 8例 ,阴道损伤 4例采用了有效独特的治疗方法 ,效果显着。结论 :生殖道感染的发病趋向于复杂化、严重化 ,对幼女的小阴唇粘连及损伤处理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疗效好。

张丽荣,刘慧丽,宋红芳,王瑞芬,李铭[9](2000)在《幼女淋菌性阴道炎40例病因分析及护理》文中认为

何雯,宦秉瑜[10](2000)在《幼女淋菌性蛲虫性阴道炎合并感染2例》文中提出

二、幼女淋菌性蛲虫性阴道炎合并感染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幼女淋菌性蛲虫性阴道炎合并感染2例(论文提纲范文)

(1)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阴道微生态研究概述
        1.1 正常阴道微生态
        1.2 阴道微生态的影响因素
        1.2.1 雌激素水平的生理性变化
        1.2.2 免疫调节机制
        1.2.3 性行为及避孕方式
        1.2.4 药物及物理治疗
        1.2.5 种族及其他差异
    2 阴道炎症研究概述
        2.1 阴道微生态与需氧菌性阴道炎
        2.2 阴道微生态与细菌性阴道病
        2.3 阴道微生态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2.4 阴道微生态与滴虫性阴道炎
        2.5 阴道微生态与细胞溶解性阴道病
        2.6 阴道微生态与萎缩性阴道炎
    3 微生态疗法治疗阴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
    4 中医对阴道微生态失衡的认识
        4.1 中医病名
        4.2 病因病机
        4.3 临床治疗
        4.3.1 中药外治法
        4.3.2 中药内服联合外治法
        4.3.3 针灸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或退出试验的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受试者替换
    2 研究方法
        2.1 药物用法用量
        2.2 疗效评价指标
        2.2.1 主要疗效指标
        2.2.2 次要疗效指标
        2.3 安全性评价
        2.3.1 不良事件
        2.3.2 安全性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2.4.1 统计分析集的定义
        2.4.2 统计方法的选择
    3 研究结果
        3.1 入组和完成情况
        3.2 患者一般情况
        3.2.1 年龄情况
        3.2.2 妊娠、生产及流产情况
        3.2.3 病程情况
        3.2.4 疗效指标基线分析
        3.3 疗效评价
        3.3.1 主要疗效指标
        3.3.2 次要疗效指标
        3.4 安全性评价
        3.4.1 一般生命体征
        3.4.2 实验室检查
        3.4.3 不良事件
    4 讨论
        4.1 外洗法的中医认识
        4.1.1 中药外洗的理论依据
        4.1.2 中药外洗的作用机制
        4.1.3 中药阴道外洗的临床应用
        4.2 红核妇洁洗液的作用机理
        4.2.1 组方与制备
        4.2.2 抗炎作用
        4.2.3 抑菌作用
        4.3 红核妇洁洗液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4.3.1 红核妇洁洗液对阴道菌群形态学的影响
        4.3.2 红核妇洁洗液对阴道菌群功能学的影响
    5 结论
    6 主要工作与创新
        6.1 主要工作
        6.2 创新点
    7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细菌性阴道病诊治中西医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附件三: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2)幼女外阴阴道炎6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2方法
2结果
    2.1发病诱因及类型
    2.2疾病类型
    2.3病原学检查结果
    2.4尿液常规等其他检查及治疗结果
3讨论

(3)黏液脓性宫颈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宫颈炎的临床特点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问卷调查
        1.1.3 妇科检查及标本采集
        1.1.4 实验方法
        1.1.5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健康查体患者中宫颈炎的检出情况
        1.2.2 宫颈炎患者临床表现
        1.2.3 两组不同部位白细胞数比较
        1.2.4 宫颈炎组与对照组盆腔压痛发生率比较
        1.2.5 宫颈炎组与对照组不孕及异位妊娠史比较
        1.2.6 两组阴道局部微环境比较
    1.3 讨论
        1.3.1 宫颈炎的发病率
        1.3.2 宫颈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1.3.3 宫颈炎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1.3.4 宫颈炎与细菌性阴道病及阴道微生态的关系
    1.4 小结
二、宫颈炎病原体及诊断标准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问卷调查
        2.1.3 妇科检查及标本采集
        2.1.4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2.1.5 实验方法
        2.1.6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宫颈炎组及对照组宫颈分泌物培养结果
        2.2.2 宫颈炎组及对照组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检出情况
        2.2.3 不同体征与病原体检出的关系
        2.2.4 不同部位、不同方法白细胞计数与病原体检出率的关系
        2.2.5 细菌性阴道病与病原体感染的关系
        2.2.6 不同部位不同白细胞计数对病原体检出的诊断价值
        2.2.7 不同诊断标准诊断宫颈炎与病原体检出之间的关系
    2.3 讨论
        2.3.1 宫颈炎的常见病原体及其致病性
        2.3.2 宫颈炎的诊断
    2.4 小结
三、宫颈炎治疗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妇科检查、标本采集及实验方法
        3.1.3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两组药物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比较
        3.2.2 治疗前后各部位白细胞变化
        3.2.3 治疗后病原体消失情况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4)幼女外阴阴道炎110例临床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
    1.4 分类及治疗
        1.4.1 非特异性阴道感染
        1.4.1.1 尿布性皮炎
        1.4.1.2 细菌性阴道炎
        1.4.2 特异性阴道炎
        1.4.2.1 真菌性阴道炎
        1.4.2.2 滴虫性阴道炎
        1.4.2.3 蛲虫感染
        1.4.2.4 化学性或过敏性炎症
        1.4.2.5 淋菌性阴道炎
        1.4.2.6 沙眼衣原体感染
2 结 果
3 讨 论
    3.1 发病原因
    3.2 预防措施

(5)幼女久治不愈阴道炎52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检查方法
    3 治疗方法
    4 治疗
讨 论

(6)幼女淋菌性阴道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1.2.2 治疗方法
2 结果
    2.1就诊原因及症状
    2.2感染的病菌种类
    2.3 治疗效果
    2.4 幼女淋菌性阴道炎传播特点
3 讨论

(8)幼女生殖系统炎症及损伤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讨 论

(9)幼女淋菌性阴道炎40例病因分析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
2 结果
    2.1 治疗方法
    2.2 治疗结果
3 幼女阴道炎感染的原因分析
    3.1 幼女生理解剖特点
        3.1.1 易感性
        3.1.2 病灶局限
    3.2 传染源以家庭为主
4 护理
    4.1 积极早期治疗, 有效地控制传染源
    4.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3 进行卫生宣教
    4.4 加强随访管理

四、幼女淋菌性蛲虫性阴道炎合并感染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D]. 唐砚彩.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幼女外阴阴道炎60例临床分析[J]. 张桃玲,易念华.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5(05)
  • [3]黏液脓性宫颈炎临床研究[D]. 张慧英.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8)
  • [4]幼女外阴阴道炎110例临床诊疗分析[J]. 龚寅芸.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35)
  • [5]幼女久治不愈阴道炎52例诊治分析[J]. 倪笑玲. 浙江预防医学, 2009(12)
  • [6]幼女淋菌性阴道炎临床分析[J]. 郑素芳.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7(05)
  • [7]幼女外阴阴道疾病96例诊治分析[J]. 陈晓方,金卓杏,吕丽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07(10)
  • [8]幼女生殖系统炎症及损伤诊治分析[J]. 李宗恒,付晓冬,张宇娇.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0(02)
  • [9]幼女淋菌性阴道炎40例病因分析及护理[J]. 张丽荣,刘慧丽,宋红芳,王瑞芬,李铭. 黑龙江护理杂志, 2000(04)
  • [10]幼女淋菌性蛲虫性阴道炎合并感染2例[J]. 何雯,宦秉瑜. 广东医学, 2000(01)

标签:;  ;  ;  ;  ;  

少女淋菌性肠球菌性阴道炎并发感染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