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鲨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奥秘

角鲨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奥秘

一、角鲨烯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奥秘(论文文献综述)

李广杰,袁航,叶江海,潘炉台,邹娟,何康[1](2021)在《落新妇花、茎、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抗氧化能力测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落新妇花、茎、叶3个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并测定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与质谱计算机数据检索系统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以及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相对质量分数,并通过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测定3个部位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从3个部位共鉴定出47种挥发油成分,其中,花鉴定出44种,占挥发油总量的82.92%;茎鉴定出33种,占挥发油总量的85.14%;叶鉴定出47种,占挥发油总量的86.16%;3个部位的挥发油均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相同条件下,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略强于L-抗坏血酸,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弱于L-抗坏血酸。结论落新妇花、茎、叶3个部位挥发油成分具有组分差异小、成分相对含量差异大的特点,且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黄丹彤,刘晓艳,钱敏,白卫东,方嘉沁,王凤娇,潘振辉,闫杰[2](2020)在《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花生油成分》文中研究指明采用GC-TOFMS技术分析花生油的成分,鉴定出有机酸40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9种,醇类及酯类均为7种,酮类6种,糖类及其衍生物5种,酚类、醛类、胺类均为2种,烯类1种,其他10种,共91种化合物。结果表明,有机酸在花生油中的相对含量最高,且数量最多。此外,醇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酯类等也具有较高的相对含量和化合物数量。研究结果为花生油产品开发和品质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殷汉玲,金日生[3](2018)在《复合凝聚角鲨烯微胶囊的制备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提高角鲨烯的稳定性,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角鲨烯为芯材、转谷氨酰胺酶为固化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角鲨烯微胶囊。研究了壁材组成、芯壁比、壁材浓度、p H值、搅拌速度、乳化速度等单因素对微胶囊的包埋率、载药量以及粒径大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角鲨烯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明胶:阿拉伯胶(w:w)为1.00:1.00,芯壁比为1:1,壁材浓度为2%,p H为3.6,搅拌速度为500 r/min,乳化速度10 000 r/min。该条件下,角鲨烯微胶囊的包埋率为(68.2±1.5)%,载药量为(40.8±1.2)%,粒径为(98.5±2.5)μm。

殷汉玲[4](2018)在《复凝聚法制备角鲨烯微胶囊及其性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角鲨烯是一种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高度不饱和的直链三萜类化合物,含有六个非共轭双键,性质非常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导致其贮存稳定性差,有效利用率较低。利用高分子聚合物包埋角鲨烯形成微胶囊,可以提高角鲨烯的稳定性,降低其在贮藏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利用率。本研究以明胶(GE)和阿拉伯胶(GA)为壁材、角鲨烯为芯材、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为固化剂,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角鲨烯微胶囊,并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仪、热重分析仪(TG)、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多种表征手段对角鲨烯微胶囊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分析,以及对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释放性和贮藏稳定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考察了壁材组成、芯壁比、壁材浓度、p H、搅拌速度、乳化速度等因素对复凝聚法制备角鲨烯微胶囊的包埋率、载药量以及粒径大小的影响,并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出微胶囊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明胶∶阿拉伯胶(w:w)1:1,芯壁比1:1,壁材浓度2%,p H值3.6,搅拌速度500 rpm,乳化速度10 000 rpm。在此工艺条件下包埋率为(68.2±1.5)%。(2)表征分析了角鲨烯微胶囊的结构与性能。OM和SEM结果表明制备的微胶囊呈规则球形单核结构,分散均匀,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和致密性,其平均粒径为(102.7±3.8)μm。微胶囊的水分含量为(3.81±1.30)%。FTIR证实了角鲨烯成功被壁材物质包埋。DSC得出微胶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1.8℃,远远高于常温(25℃),表明微胶囊的贮藏稳定性好。TG分析表明壁材对芯材物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角鲨烯微胶囊分解速率大大降低,其热稳定性有效提升。氧化稳定性研究显示微胶囊化可以很好地保护芯材,角鲨烯微胶囊的氧化性稳定性显着提高。(3)研究了角鲨烯微胶囊的释放性及贮藏稳定性。微胶囊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曲线表明:微胶囊在肠液中的释放量大于在胃液中的释放量,经胃肠液释放量高达83.8%。在0100 min,微胶囊在胃、肠液中释放曲线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在100300 min,释放曲线基本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贮藏稳定性研究表明:避光、无氧、低温、低湿度均有利于角鲨烯和角鲨烯微胶囊贮藏;微胶囊化的角鲨烯与普通角鲨烯相比,其保留率显着提高,稳定性增强。避光、无氧、低湿、25℃条件下贮藏60 d,角鲨烯微胶囊中角鲨烯保留率仍达80%以上。

白章振[5](2017)在《牡丹籽油不同提取方法及其氧化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首先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冷榨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对‘凤丹’牡丹(Paeonia ostii‘Fengdan’)籽油进行提取,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牡丹籽油的出油率、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随后对温度、空气、光照以及天然抗氧化剂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方法中以有机溶剂浸提法的出油率最高(28.61%),超临界CO2萃取法居中(28.17%),冷榨法最低(19.14%)。2、三种提取方法对牡丹籽油的皂化值、折光指数、相对密度影响差异不大,而对牡丹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碘值、水分及挥发物和颜色等方面影响差异较大。超临界CO2萃取的牡丹籽油酸值(5.08 mgKOH/g)高于冷榨法(3.20 mgKOH/g)和溶剂浸提法(2.02 mgKOH/g);过氧化值的测量结果为冷榨法(6.46 meq/kg)>有机溶剂浸提法(1.42 meq/kg)>超临界CO2萃取法(0.50meq/kg);超临界CO2萃取法、冷榨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获得的牡丹籽油的碘值分别为184.01、193.45、174.38 gI2/100 g;有机溶剂浸提法得到的牡丹籽油水分及挥发物含量(8.92%)显着高于超临界CO2萃取法(0.17%)和冷榨法(0.22%)(P<0.05);冷榨法得到的牡丹籽油颜色最深。3、三种方法对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无显着影响,据GC-MS结果分析,不同方法提取的牡丹籽油的脂肪酸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含量为89%91%),其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43%45%),其次是亚油酸(25%左右)和油酸(18%21%),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4、三种提取方法对体外抗氧化能力有显着影响,以指标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和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计,体外抗氧化能力依次为有机溶剂浸提法>冷榨法>超临界CO2萃取法。5、温度、空气和光照是影响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高温、空气和光照会加快牡丹籽油的氧化速度,促使牡丹籽油氧化、酸败。6、相同天然抗氧化剂不同浓度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效果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天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随着抗氧化剂的浓度升高而增强。7、相同浓度下不同天然抗氧化剂在牡丹籽油体系中抗氧化效果存在差异,在0.02%的质量浓度下,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抗氧化效果最好,蜂胶的最差。8、优化浓度下的天然抗氧化剂抗氧化能力相对提高,抗氧化效果最佳和最差的分别是茶多酚和蜂胶。除蜂胶外的7种天然抗氧化剂效果均优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茶多酚(TP)的抗氧化效果与TBHQ接近。综合以上试验结果,3种方法各有特点,相比之下冷榨法成本少,操作简单,工艺流程简单,安全性好,更适宜提取高品质牡丹籽油。牡丹籽油体系中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且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是理想的合成抗氧化剂替代品。

谢洋洋[6](2017)在《角鲨烯的分离纯化及其携氧软胶囊产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角鲨烯是高度不饱和的直链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为性能优良的血液输氧剂,极具研究开发前景。本文首先建立了角鲨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经验证,方法准确有效,测得原料(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角鲨烯含量为1.92%;其次利用NaOH-乙醇对大豆油脱臭馏出物进行皂化处理,用正己烷萃取,得到含角鲨烯5.58%的不皂化物,回收率为92.02%;然后以不皂化物为原料,经过银离子络合萃取和柱层析将角鲨烯富集至94.16%。最后根据角鲨烯在体外和体内携氧效力的研究,研制出具有提高缺氧耐受力功效的角鲨烯软胶囊产品,为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寻求红景天的替代品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角鲨烯的HPLC分析方法,具体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v/v)作为A相和异丙醇作为B相(A∶B=80∶20),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在此条件下,角鲨烯保留时间为18.528 min,出峰时间比现有方法提前了近8 min。确定了皂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50min,反应温度70℃,碱浓度1 mol/L,料液比为1:3,角鲨烯浓度为5.58%,提取率为92.02%。(2)采用银离子络合萃取和柱层析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角鲨烯。首先依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原理优化出银离子络合萃取的工艺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60%(v/v),萃取温度0℃,萃取时间8 h,AgNO3浓度1.5 mol/L,角鲨烯投料比4:1,反萃时间60 min,反萃取温度65℃。角鲨烯浓度富集至46.52%,回收率为77.27%。然后以硅胶作为固定相,正己烷为洗脱溶剂,考察洗脱速度和上样量等因素对层析效果的影响。确定柱层析纯化角鲨烯的最佳工艺为:上样量与硅胶的比例为1∶20,流速为15 ml/min。取各组馏分蒸干,可得角鲨烯浸膏,纯度为94.16%,回收率为96.13%。(3)自主设计并制作了角鲨烯的体外携氧检测装置,讨论了携氧—释氧动力学变化过程,并通过小鼠体内耐缺氧实验,确定其携氧饱和剂量为60mg/10g·bw。以浸膏粉为原料,确定软胶囊内容物的配方(1000粒)为:原料:角鲨烯提取物700 g(纯度94.16%);辅料:大豆油1400 g、蜂蜡84 g、聚甘油酯7 g。试验表明本产品能明显提高缺氧耐受力。

张喜金,苏昭仑,黄康惠[7](2015)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角鲨烯软胶囊中的角鲨烯》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角鲨烯软胶囊中角鲨烯的含量。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以甲醇/乙腈(V:V=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2 m L/min,经高效液相色谱在色谱柱Waters Spherisorb C18分离,柱温为40℃;然后在检测波长为203 nm的条件下测定角鲨烯的含量。结果角鲨烯的浓度在0.10230.5118 mg/m 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5%,在不同添加水平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5%,相对标准偏差为0.6%(n=9)。与我国《国家药品标准》中WS-1001-(HD-080-18)-2002角鲨烯气相色谱法测定比较,两种结果无显着差异。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更快捷简单,节省检测成本,可应用于保健食品中角鲨烯的含量测定。

熊汝琴,赵峰,王锐,祁岑,张泽俊,罗余红[8](2014)在《4种天麻变型的挥发性成分分析》文中认为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云南昭通产4种天麻变型(乌天麻、红天麻、黄天麻、绿天麻)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4种天麻变型块茎中都含有γ-谷甾醇、亚麻油酸、n-十六烷酸、豆甾烷-3,5-二烯、角鲨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表明这4种天麻变型中的挥发性成分无明显差异;其中,部分成分具有抗癌、抗氧化、消炎、抗菌、降血压等药理作用,可用于功能药品开发。

董婷[9](2014)在《脱酸米糠油质量对吸附脱色综合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米糠油富含谷维素、甾醇、维生素E等生物活性物质,是国际公认的高营养健康食用油。但因米糠毛油酸价高,色泽深,通常要采用碱炼脱酸、吸附脱色和水蒸汽蒸馏脱臭,对米糠油中游离脂肪酸和色素进行脱除,以达到国家一级米糠油的标准。吸附脱色过程,是生产高营养米糠油必不可少的工序。脱色效果及脱色过程中营养成分损失与待脱色米糠油质量及脱色工艺条件有关。本课题对两种不同脱酸(碱炼脱酸、物理脱酸)工艺制得的米糠油进行吸附脱色试验,以米糠油脱色率及谷维素、甾醇、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的保留率和反式脂肪酸生成量为考量指标,研究待脱色米糠油质量对吸附脱色综合效果的影响,得到米糠油最佳吸附脱色工艺生产条件,为提高米糠油精炼效果提供支持。1.以碱炼脱酸米糠油为原料,以脱色率及谷维素、甾醇、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保留率和反式脂肪酸生成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凹凸棒石和活性白土这两种吸附剂分别进行脱色试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吸附脱色条件。结果表明:凹凸棒石的脱色效果优于活性白土,选择凹凸棒石为吸附剂,凹凸棒石用量为油重的4%,脱色时间为30min,脱色温度为11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米糠油脱色率为75.08%,脱色米糠油的色泽为Y35R2.1(罗维朋比色槽22.4mm),谷维素保留率为88.89%(脱色前后谷维素含量分别为0.90%、0.80%),甾醇保留率为73.87%(脱色前后甾醇含量分别为2.32%、1.71%),维生素E保留率为82.90%(脱色前后维生素E含量分别为50.57mg/100g、41.92mg/100g),脱色前后反式酸均未检出。2.以水蒸汽蒸馏脱酸米糠油为原料,以米糠油的脱色率及谷维素、甾醇、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保留率和反式脂肪酸生成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凹凸棒石和活性白土这两种吸附剂分别进行脱色试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吸附脱色条件。结果表明:凹凸棒石的脱色效果优于活性白土,选择凹凸棒石为吸附剂,凹凸棒石用量为油重的4%,脱色时间为30min,脱色温度为11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米糠油脱色率为67.74%,脱色米糠油的色泽为Y35R2.8(罗维朋比色槽22.4mm),谷维素保留率为93.63%(脱色前后谷维素含量分别为2.32%、2.17%),甾醇保留率为78.45%(脱色前后甾醇含量分别为2.11%、1.66%),维生素E保留率为75.26%(脱色前后维生素E含量分别为48.85mg/100g、36.46mg/100g),脱色前反式酸含量为0.40%,脱色后反式酸含量升高了0.02%.3.以米糠油脱色率、营养成分保留率及反式脂肪酸含量为脱色综合效果考量指标,对两种脱酸工艺所得米糠油脱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凹凸棒石的脱色效果优于活性白土,碱炼脱酸米糠油的脱色综合效果优于水蒸汽蒸馏脱酸米糠油的脱色效果;最佳脱色条件为,凹凸棒石添加量为油重的4%,脱色时间为30min,脱色温度为11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与水蒸汽蒸馏脱酸米糠油相比,相同脱色条件下R降低了0.7,脱色率提高了7.84%,维生素E保留率提高了7.64%,谷维素保留率下降了4.74%,甾醇保留率下降了4.58%,碱炼脱酸米糠油中未检出反式脂肪酸,水蒸汽蒸馏脱酸米糠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40%,脱色后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了0.02%。虽然谷维素和甾醇的保留率相对降低,但两者的保留率仍达到了88.89%、73.87%,脱色油中两者含量分别为0.80%、1.71%,单就脱色过程而言,营养成分保留率还是很高的。4.根据试验研究结果,确定碱炼脱酸、吸附脱色、水蒸汽蒸馏脱酸脱臭的米糠油精炼工艺,并采用最佳吸附脱色工艺条件,进行50T/D高酸价米糠油精炼车间工艺设计。完成了设计计算、设备选型、工艺流程图的绘制,为高品质米糠油精炼工艺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黄仕清,徐文芬,王道平,张明昶,麻秀萍[10](2013)在《地稔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测定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探明地稔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地稔药材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气相-质谱联用仪)测定其挥发性化学成分,并进行分析鉴定和计算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地稔中有46种挥发性成分,占总挥发油的89.12%,且其相对含量差异较大;主要含1-辛烯-3-醇(34.58%)、3-辛醇(7.03%)、苯甲醛(6.764%)、乙醛(4.540%)、香叶基丙酮(2.457%)等,还含有芳樟醇(0.40%)、丁香酚(1.10%)、角鲨烯(1.31%)等活性成分。

二、角鲨烯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奥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角鲨烯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奥秘(论文提纲范文)

(1)落新妇花、茎、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抗氧化能力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试药
    1.2 仪器
2 方法
    2.1 挥发油的提取
    2.2 GC-MS分析条件
        2.2.1 气相色谱条件
        2.2.2 质谱条件
        2.2.3 数据处理
    2.3 抗氧化能力测定
        2.3.1 样品溶液配制
        2.3.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2.3.3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3 结果
    3.1 挥发油收油率
    3.2 挥发油成分分析
    3.3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3.4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
4 讨论

(2)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花生油成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
    1.3 仪器与设备
    1.4 试验方法
        1.4.1 物质提取
        1.4.2 提取物衍生
        1.4.3 上机检测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生油成分的TOF-MS分析
    2.2 花生油的成分分析
        2.2.1 花生油成分的种类与相对百分比含量
        2.2.2 花生油的香气成分与相对含量
3 结论

(3)复合凝聚角鲨烯微胶囊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材料
        1.1.2 仪器与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复合凝聚角鲨烯微胶囊的制备
        1.2.2 单因素试验
        1.2.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角鲨烯含量
        1.2.4 微胶囊包埋率的测定
        1.2.5 微胶囊载药量的测定
        1.2.6 微胶囊粒径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壁材组成对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
    2.2 p H值对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
    2.3 芯壁比对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
    2.4 壁材浓度对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
    2.5 搅拌速度对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
    2.6 乳化速度对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
    2.7 正交试验确定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
3 结语

(4)复凝聚法制备角鲨烯微胶囊及其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角鲨烯简介
    1.2 微胶囊技术简介
        1.2.1 微胶囊的定义
        1.2.2 微胶囊的结构与组成
        1.2.3 微胶囊的作用
        1.2.4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1.3 复凝聚法
        1.3.1 复凝聚法的基本原理
        1.3.2 明胶-阿拉伯胶复凝聚法
        1.3.3 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研究现状
    1.4 微胶囊化交联剂
        1.4.1 常见交联剂种类
        1.4.2 谷氨酰胺转氨酶性质及交联机理
        1.4.3 谷氨酰胺转氨酶的优点
        1.4.4 谷氨酰胺转氨酶在食品中的应用
    1.5 本课题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角鲨烯微胶囊的制备研究
    2.1 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角鲨烯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2.2.2 单因素实验
        2.2.3 正交试验
        2.2.4 微胶囊粒径大小的测定
        2.2.5 微胶囊包埋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壁材组成对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
        2.3.2 pH值对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
        2.3.3 芯壁比对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
        2.3.4 壁材浓度对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
        2.3.5 搅拌速度对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
        2.3.6 乳化速度对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
        2.3.7 正交试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角鲨烯微胶囊的物化性质研究
    3.1 材料与设备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微胶囊水分含量的测定
        3.2.2 微胶囊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3.2.3 微胶囊的粒径分布
        3.2.4 红外图谱分析(FTIR)
        3.2.5 热重分析(TG)
        3.2.6 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
        3.2.7 氧化稳定性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微胶囊的水分含量
        3.3.2 微胶囊的包埋率与载药量
        3.3.3 微胶囊的形态与结构
        3.3.4 微胶囊的粒径分布
        3.3.5 FTIR分析
        3.3.6 TG分析
        3.3.7 DSC分析
        3.3.8 氧化稳定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胶囊的释放动力学与贮藏稳定性研究
    4.1 材料与设备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微胶囊的释放性研究
        4.2.2 微胶囊的稳定性研究
    4.3 分析与讨论
        4.3.1 微胶囊在胃液中的释放性研究
        4.3.2 微胶囊在肠液中的释放性研究
        4.3.3 微胶囊经胃肠液释放性研究
        4.3.4 微胶囊的贮藏稳定性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牡丹籽油不同提取方法及其氧化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油料作物概况
        1.1.1 油脂资源概况
        1.1.2 油用牡丹概况
    1.2 油脂常用提取方法
        1.2.1 压榨法
        1.2.2 溶剂浸提法
        1.2.3 水剂法
        1.2.4 超声波辅助萃取法
        1.2.5 超临界萃CO2取法
    1.3 植物油中相关功能成分简介
        1.3.1 脂肪酸及其功能简介
        1.3.2 酚类物质及其功能简介
        1.3.3 维生素E及其功能简介
        1.3.4 甾醇及其功能简介
        1.3.5 角鲨烯及其功能简介
    1.4 油脂氧化稳定性
        1.4.1 油脂自氧化机理
        1.4.2 加速油脂氧化的方法
        1.4.3 抑制油脂氧化的方法
    1.5 牡丹籽油研究现状
        1.5.1 牡丹籽油提取研究现状
        1.5.2 牡丹籽油功能性脂肪酸
        1.5.3 牡丹籽油活性成分
        1.5.4 牡丹籽油抗氧化活性
        1.5.5 牡丹籽油应用开发前景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路线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路线
第二章 不同方法提取牡丹籽油品质比较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和仪器与设备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牡丹籽油提取方法
        2.2.2 牡丹籽油理化指标测定
        2.2.3 牡丹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测定
        2.2.4 牡丹籽油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
        2.2.5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方法制取牡丹籽油出油率比较
        2.3.2 不同方法制取牡丹籽油理化特性比较
        2.3.3 不同方法制取牡丹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比较
        2.3.4 不同方法制取牡丹籽油抗氧化能力比较
    2.4 小结
第三章 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试剂和仪器与设备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
        3.2.2 牡丹籽油加速氧化方法
        3.2.3 温度、空气、光照对牡丹籽油POV的影响
        3.2.4 抗氧化剂母液的配置
        3.2.5 单一天然抗氧化剂研究
        3.2.6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温度、空气、光照对牡丹籽油POV的影响
        3.3.2 不同浓度下同种天然抗氧化剂对牡丹籽油POV的影响
        3.3.3 相同浓度不同天然抗氧化剂对牡丹籽油POV的影响
        3.3.4 优化浓度不同天然抗氧化剂对牡丹籽油POV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6)角鲨烯的分离纯化及其携氧软胶囊产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角鲨烯概述
        1.1.1 角鲨烯结构及理化性质
        1.1.2 角鲨烯的生物活性及应用
        1.1.3 角鲨烯的来源
    1.2 角鲨烯提取分离与纯化的研究现状
        1.2.1 角鲨烯提取方法
        1.2.2 角鲨烯分离纯化方法
    1.3 银离子络合萃取法的研究现状
        1.3.1 银离子络合萃取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1.3.2 银离子络合萃取法的应用
    1.4 柱色谱分离法的研究现状
        1.4.1 柱色谱法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1.4.2 柱色谱法分离法的应用
    1.5 角鲨烯软胶囊技术的研究现状
    1.6 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7 工艺路线
第二章 角鲨烯的提取工艺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试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1 角鲨烯的HPLC-DAD检测
        2.2.2 皂化反应的单因素影响研究
        2.2.3 皂化反应的正交试验优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角鲨烯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3.1 材料与试剂
        3.1.1 主要试剂
        3.1.2 实验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银离子络合萃取
        3.2.2 柱层析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3.3.2 柱层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角鲨烯携氧—释氧动力学模拟及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4.1 材料与试剂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器材
    4.2 试验方法
        4.2.1 角鲨烯携氧效率测定原理及方法
        4.2.2 小鼠的耐缺氧研究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角鲨烯携氧—释氧动力学曲线分段分析
        4.3.2 角鲨烯携氧—释氧动力学曲线整体分析
        4.3.3 小鼠耐缺氧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胶囊配方的研制
    5.1 材料与设备
        5.1.1 材料
        5.1.2 设备
    5.2 方法与结果
        5.2.1 内容物配方的定量
        5.2.2 主成分的定量
        5.2.3 基质的选择
        5.2.4 助悬剂和乳化剂的选择
        5.2.5 研磨混合时间的确定
    5.3 软胶囊内容物配方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角鲨烯软胶囊中的角鲨烯(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仪器
    2.2标准与试剂
    2.3色谱条件
        2.3.1液相色谱条件
        2.3.2气相色谱条件
    2.4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5样品溶液的制备
3结果与讨论
    3.1色谱条件选择
        3.1.1波长的选择
        3.1.2流动相和柱温选择
    3.2方法性能指标
        3.2.1工作曲线和线性范围
        3.2.2检出限实验
        3.2.3重复性实验
        3.2.4供试品含量测定
        3.2.5回收率实验
        3.2.6稳定性实验
4方法验证
5结论

(8)4种天麻变型的挥发性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1.3分析条件
2结果与分析
3小结和讨论

(9)脱酸米糠油质量对吸附脱色综合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米糠及米糠油
        1.1.1 米糠
        1.1.2 米糠油简介
    1.2 米糠油精炼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4.1 课题的研究目标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2 碱炼脱酸米糠油吸附脱色综合效果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2.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碱炼脱酸米糠油组分分析
        2.3.2 凹凸棒石脱色单因素试验
        2.3.3 活性白土脱色单因素试验
        2.3.4 两种吸附剂对碱炼脱酸米糠油脱色综合效果的比较
    2.4 正交试验
    2.5 小结
3 水蒸汽蒸馏脱酸米糠油吸附脱色综合效果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水蒸汽蒸馏脱酸米糠油组分分析
        3.3.2 凹凸棒石脱色单因素试验
        3.3.3 活性白土脱色单因素试验
        3.3.4 两种吸附剂对水蒸汽蒸馏脱酸米糠油综合脱色效果的比较
    3.4 正交试验
    3.5 两种待脱色油综合脱色效果的比较
    3.6 小结
4 50T/D 高品质米糠油精炼工艺设计
    4.1 引言
    4.2 工艺流程及工艺说明
        4.2.1 脱胶脱酸
        4.2.2 脱色阶段
        4.2.3 蒸馏脱酸脱臭阶段
        4.2.4 脱蜡脱脂工序
        4.2.5 各工序主要设备选型及说明
    4.3 设计计算
        4.3.1 工艺技术条件及工艺参数
        4.3.2 物料平衡计算
        4.3.3 热量平衡计算
        4.3.4 设备选型与计算
        4.3.5 设备清单
    4.4 米糠油精炼工艺流程图(见附图)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10)地稔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测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检测方法
        1.2.1 仪器
        1.2.2 挥发油的提取
        1.2.3 色谱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稔挥发油离子图
    2.2 地稔挥发油成分及含量
3 结论与讨论

四、角鲨烯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奥秘(论文参考文献)

  • [1]落新妇花、茎、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抗氧化能力测定[J]. 李广杰,袁航,叶江海,潘炉台,邹娟,何康. 中南药学, 2021
  • [2]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花生油成分[J]. 黄丹彤,刘晓艳,钱敏,白卫东,方嘉沁,王凤娇,潘振辉,闫杰. 农产品加工, 2020(02)
  • [3]复合凝聚角鲨烯微胶囊的制备研究[J]. 殷汉玲,金日生. 包装与食品机械, 2018(03)
  • [4]复凝聚法制备角鲨烯微胶囊及其性质研究[D]. 殷汉玲.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1)
  • [5]牡丹籽油不同提取方法及其氧化稳定性研究[D]. 白章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
  • [6]角鲨烯的分离纯化及其携氧软胶囊产品研究[D]. 谢洋洋. 合肥工业大学, 2017(07)
  • [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角鲨烯软胶囊中的角鲨烯[J]. 张喜金,苏昭仑,黄康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08)
  • [8]4种天麻变型的挥发性成分分析[J]. 熊汝琴,赵峰,王锐,祁岑,张泽俊,罗余红. 浙江农业科学, 2014(09)
  • [9]脱酸米糠油质量对吸附脱色综合效果的影响[D]. 董婷. 河南工业大学, 2014(05)
  • [10]地稔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测定分析[J]. 黄仕清,徐文芬,王道平,张明昶,麻秀萍. 贵州农业科学, 2013(08)

标签:;  ;  ;  ;  ;  

角鲨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奥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