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静脉滴注致死1例

人参静脉滴注致死1例

一、静脉滴注人参致死1例(论文文献综述)

卢玺宇,田伟,吴爱玲,刘丛[1](2021)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急性重型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1例患者依据术后的用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西药治疗:胞磷胆碱纳注射液500 mg+生理盐水250 mL,每天1次,静脉滴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400 mg+生理盐水250 mL,每天1次,静脉滴注。试验组术后给予西药治疗+参附注射液:西药治疗方案同对照组,再给予参附注射液30 mL+葡萄糖注射液150 mL(30滴/min),每天2次,静脉滴注。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时间设定为治疗后28 d或死亡。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昏迷及功能指标、预后情况指标、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47%(26例/34例)和51.35%(19例/3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别为(12.35±1.88)和(10.89±1.73)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分别为(91.68±11.63)和(72.35±2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2%(3例/34例)和5.41%(2例/3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型脑外伤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情况下,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短期的预后,提升治疗效果。

廖思[2](2020)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白虎加人参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阴虚热盛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糖代谢、血尿酮体、血气分析、氧化应激指标及缺血性修饰白蛋白等的影响,以探讨白虎加人参汤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DKA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临床观察的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取92例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白虎加人参汤治疗,疗程均为1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尿酮体、血酮体(血β-HBA)、血气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缺血性修饰白蛋白(IMA)的变化情况,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病程、BMI等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P>0.05)。疗效性指标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O.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差值有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后,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27%;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主要临床指标恢复时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血酮体转阴时间和酸中毒纠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有显着差异(P<0.01)。实验室观测指标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血酮体(β-HBA)、pH、血清HCO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缺血性修饰白蛋白(IMA)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PG、2hPG、β-HBA、MDA、IMA均较前降低(P<0.01),SOD、T-AOC、GSH-Px、pH、血清 HCO3-均较前升高(P<0.01),除了血清 HCO3-,其他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hPG、β-HBA、pH、血清HCO3-差值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差值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IMA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程、FPG、2hPG、β-HBA、MDA呈正相关(P<0.01),与 GSH-Px、SOD、T-AOC、pH、HCO3-呈负相关(P<0.01),与性别、BMI 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白虎加人参汤联合西医治疗阴虚热盛型DKA,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消除酮体、缩短主要指标达标时间、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其机制可能与白虎加人参汤能调节糖代谢、改善氧化应激相关。

王凯欢[3](2019)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及意义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疾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人类过早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27%,每100个人中,就有20个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对经济、社会的负担日益增大,并且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是指以补益功效为主要功能特点的中药注射剂,多具有益气固脱、扶正祛邪、养阴生津的作用,主要包括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因其功效确切,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而这方面临床试验数量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其疗效明显。但目前尚缺乏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间直接对比的临床试验证明其疗效优劣。作为循证医学的手段,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可同时量化比较治疗同一疾病的不同干预措施,对某一结局指标中涉及的干预措施疗效进行排序,充分利用单个随机对照试验。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治疗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甄别其中的优势品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文献。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应信息,之后进行风险偏倚评价。结局指标关注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及心脏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不良反应等结局指标。基于贝叶斯理论,采用Winbugs 1.4.3软件、Stata13.0软件进行分析,相应结果以比值比、均数差及其95%可信区间的形式表示,并通过曲线下面积结果预测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疗效排序。另外,根据曲线下面积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综合网状Meta分析结果,得到最佳干预措施。同时采用Stata 13.0软件绘制网状关系图、漏斗图、网状森林图、贡献图等。研究结果1.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3个研究,953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侧重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方面情况较为显着;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改善患者脑钠肽含量情况最佳。2.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40个研究,2970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每分心输出量、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降低心率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每分心输出量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3.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8个研究,10228例患者,涉及七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血气分析结果、血液流变学结果、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内径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尤其体现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呼吸衰竭、优化肺动脉高压方面。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优于其他方案。4.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结果共纳入73个研究,6639例患者,涉及八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胆固醇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更具优势。另外,黄芪注射剂及参芪扶正注射剂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方面疗效较好。5.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结果共纳入27个研究,244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研究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面有较大优势。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①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②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面较其他方案更具优势;③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方面优于其他方案;④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⑤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同时,本研究针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进行了分析,纳入研究中涉及的不良反应内容较少,尚不能针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得出确切结论。总体而言,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各有所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黄亮[4](2016)在《神威参麦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一、了解神威参麦注射液在临床的实际使用情况(如用药人群特征、用法用量、疗程等)。二、明确神威参麦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临床表现、处理和转归、主要影响因素,客观评价该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情况。三、分析神威参麦注射液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提出处理意见,为完善使用方案及修改说明书提供依据。四、分析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探讨中医辨证对中药注射液临床使用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前瞻性集中监测,采取队列研究(cohort study)结合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的设计方法,由使用神威参麦注射液医院病区的医生/护士或药师对神威参麦注射液的患者进行观察,报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填写《神威参麦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观察表》A卷》,如果患者使用后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该患者的监测就可以结束。如果患者使用后发生任何不良事件时,应立即填写《观察表B卷》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按《研究者手册》要求严密监测患者,保证患者的安全。同时选择2名使用相同批号神威参麦注射液,原患疾病与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相同或相似的患者,填写《观察表C卷》以便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对发生任何不良事件的患者随访1周,并完成相关的安全性指标检测。参加本研究的科室对每个使用神威参麦注射液的患者都要及时填写好《观察表》,通过前瞻性集中监测,对全部收集的调查表进行数据库录入及统计分析工作,依据统计结果撰写集中监测总结报告。内容一、研究药品的名称、规格和疗程石家庄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神威参麦注射液:规格:每支(瓶)装20ml、50ml、100ml等。用法用量:静脉滴注,一次20-10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应用)或遵医嘱。[注: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次(不在此次观察范围内)]。疗程:1~15天。合并用药:合并或未合并其他疾病同时或继续应用其他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必须在合并用药表中详细记录。二、主要内容研究主要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的《关于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和附件2《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基本技术要求》实施。(一)通过神威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的国内文献分析,明确其致ADR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制定观察表提供依据。(二)通过前瞻性集中监测,将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相结合,客观评估一定样本量神威参麦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三)通过数据整理、统计和分析,明确神威参麦注射液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使用该药物的人群特征和使用该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易感人群特征,进一步分析该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得出合理应用该药物的指导性结论。(四)监测工具及监测内容制订监测工具《神威参麦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观察表(A、B、C卷)》,监测内容包括:1.神威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详细记录神威参麦注射液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尤其对严重的和/或罕见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要详细记录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处理措施等。2.神威参麦注射液安全性观察实验室检查详细记录神威参麦注射液使用前后安全性检查异常情况。3.使用神威参麦注射液的出现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人群特征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人口学资料,及既往史、家族史、原患疾病、是否辨证使用等。详见观察表。4.神威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详细记录使用神威参麦注射液的剂量、用药速度、稀释溶液的种类、药液配制后的存放时间、给药浓度、给药速度、与合并用药及合并治疗措施等。结果一、一般情况本次研究集中监测收集到使用神威参麦注射液的患者观察表共3116份,33份为重复录入。根据住院号统计患者住院次数,含2791位不同的病人,共3083例次的记录。2791位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513例和1278例,男性占比为54.3%。平均年龄为58.85±16.39岁,年龄段集中在50~80岁,占比为66.4%。二、神威参麦注射液使用情况(一)原患疾病使用神威参麦注射液的患者现患病以肿瘤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诊断依次为肿瘤疾患(32.6%)、心血管系统(21.3%)、神经系统(9.1%)、消化系统(6.8%)、肾病(5.4%)、糖尿病(5.2%)、呼吸系统(4.4%)、血液系统(4.2%)。其中40.7%的患者合并其他疾病,53.7%的患者有既往病史,有过敏史患者为10.2%。本研究显示参麦注射液临床使用基本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但也有超出药品说明书范围使用的情况。(二)使用目的患者使用参麦注射液的主要目的是作为化疗辅助药物以及治疗气阴两虚证冠心病居多,分别占29.3%、24.5%和17%。(三)溶媒最常使用的溶媒为葡萄糖溶液(占86.4%),其次为氯化钠溶液(10.1%),此外还配伍使用果糖注射液、胰岛素、转化酶、钠钾镁钙葡萄糖液、维生素C和芍药注射液等。(四)剂量单次常用的剂量排序依次为50ml(37.9%)、60ml(27.9%)、100ml(18.4%)和40ml(15.8%),使用剂量都在说明书范围内。(五)疗程使用神威参麦注射液的疗程多在一周以内,例数为2051例次,占比达66.5%,其次为8~15天和超过16天的,平均持续使用天数为6.73±6.38天。三、神威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一)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1.不良事件发生率本次研究观测到59例次不良事件报告,均为不同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9%。不良事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其中轻度26例,中度19例,重度8例,有6例未评价不良事件状态程度。2.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不良事件经过关联性评价,判断不良事件是否由使用神威参麦注射液引起,结果表明共有13例患者的不良事件与使用神威参麦注射液存在“可能”以上程度的关联性,占不良事件比例为22%。占所有观察报告例次的0.4%。3.12个研究单位不良事件/反应分布情况59例不良事件,其中43例出现在综合性西医院,16例出现在综合性中医院;12例严重不良事件在综合性中、西医院各占6例。13例不良反应中,10例发现在综合性西医院,3例发现在综合性中医院。不同医院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P<0.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山东齐鲁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率(9.4%)相对最高。(二)不良事件/反应主要表现及转归1.不良事件/反应的主要表现59例次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损害,三者合计共39例次,约占总不良事件例次的66.1%。13例不良反应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表现为主(占84.6%)。不良反应均在用药过程中立即发生,提示参麦注射液的ADR/ADE以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提示在用药过程中前30min应密切观察。2.不良事件/反应的转归不良事件59例中其中46例经评价与使用药物的关联性为“可能无关”者,其转归包括痊愈(7例,15.2%)、好转(26例,56.5%)和死亡(12例,26.1%),其余13例判定为不良反应“可能相关”以上的患者不良反应的转归为痊愈(53.8%)和好转(46.2%),预后较好,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三)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根据13例对26例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发现,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不良反应的可能影响因素为疗程长短和是否依据中医辨证用药。2.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放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同时将性别、年龄、用药剂量纳入模型中进行校正,分析结果表明校正其他因素的影响后,疗程长短和中医辨证依然可能是是否发生不良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3.不同医院中医辨证分型分布差异根据《观察表B》、《观察表C》中“是否中医辨证”项目的数据,进行不同医院辨证情况分析可见不同类型医院中医辨证比例构成比的差异,χ2=45.372,P<0.001,表明中医院和西医院中医辨证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中医院的中医辨证比例达到91.7%,远高于西医院中医辨证的比例。结论1.本研究通过2796例3083例次使用的情况对神威参麦注射液的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结果提示该药物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未发现出现说明书未记载的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2.本研究结果发现不良反应通常容易出现在治疗早期,以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提示在用药过程中前30min应密切观察。3.是否中医辨证可能是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未经中医辨证用药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是经过中医辨证用药的患者的7.69倍(P=0.036),可以认为未经过中医辨证即用药可能是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其余年龄、性别、单次使用剂量、食物过敏史、家族药物过敏史、过敏疾病史、是否合理用药则无显着性意义,对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性影响不显着。提示在本注射液的临床使用中按照说明书的中医证侯辨证用药有较大意义,可能减少该药不良反应的发生。4.在临床中药注射液的使用中,根据中药注射液的组方对不同中医证候患者辨证用药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田星[5](2015)在《牛蒡根提取物及二咖啡酰基奎宁酸MQA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NMDA受体所介导的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NMDA受体过度激活导致钙离子大量内流,触发下游凋亡通路,造成神经元损伤。近期研究提示,由NR2A或NR2B亚单位组成的NMDA受体往往表现出对神经损伤不同的作用。由于非选择性NMDA受体拮抗剂在临床应用中未取得满意的疗效,寻找选择性作用于NMDA受体的NR2B亚单位拮抗剂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热点。而同时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的NR2B亚单位拮抗剂,从多个途径阻断神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很有可能成为一类新的有效的神经保护剂。目的:本课题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从天然药物中寻找作用于NMDA受体NR2B亚单位的拮抗剂,并阐明牛蒡根乙酸乙酯萃取层(EAE)及1,5-O-二咖啡酰-3-O-(4-苹果酸甲酯)-奎宁酸(MQA)的抗神经损伤作用机制,为发现具有神经保护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对中国传统中药数据库中的41491个天然产物进行虚拟筛选,以筛选出与NMDA受体NR2B亚单位结合较好的化合物。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分析总结,以进一步寻找含有这些化合物具有潜在神经保护活性的中草药。(2)通过建立体外兴奋性毒性和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采用MTT法考察所筛选中草药提取物的神经保护作用。(3)通过乳酸脱氢酶释放量、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Annexin V-FITC/PI双染、抗氧化能力、钙离子内流、ROS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等实验考察EAE和MQA的保护作用,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Bax/Bcl-2,cleaved caspase-3,ERK,JNK,p38和NR2B等蛋白的表达,初步探索其抗兴奋性毒性和氧化应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结果:(1)最终筛选到200个与NMDA受体NR2B亚单位结合较好的化合物,来源于91种中草药,其中19种中草药所含化合物有抗神经损伤活性及作用于NMDA受体的文献报道,39种中草药所含化合物有文献报道抗神经损伤活性,但靶点尚不清楚,其余的33种中草药所含化合物抗神经损伤活性未见报道。(2)体外活性测试结果中首次发现牛蒡根、地骨皮、莲子和千里光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中牛蒡根的保护作用最强。(3)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EAE可显着增加细胞存活率和抑制LDH释放;EAE显着增加GSH-Px和SOD的活性,减少ROS的产生和MMP的下降;EAE还可降低Bax/Bcl-2的比例,抑制谷氨酸诱导的cytochrome c释放、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增加以及ERK、JNK、p38磷酸化(p<0.05)。(4)在过氧化氢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EAE可显着增加细胞存活率和抑制LDH释放;EAE抗氧化能力较强,通过提高细胞内GSH-Px和SOD的活性,减少MDA含量、ROS生成和MMP的下降;EAE 还可降低 Bax/Bcl-2 的比例,抑制 cytochrome c 释放、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的蛋白表达和酶活性(p<0.05)。(5)在NMDA诱导的SH-SY5Y细胞兴奋性毒性损伤模型,MQA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加细胞存活率和抑制LDH释放,降低NMDA诱导的SH-SY5Y细胞早期凋亡率;MQA降低Bax/Bcl-2的比例,抑制cytochrome c释放,以及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蛋白表达和酶活性;MQA抑制NMDA诱导的ERK、p38和JNK磷酸化,提高CREB、AKT和GSK-3β的磷酸化水平;此外,MQA可抑制NMDA诱导的钙离子内流,降低NR2B亚单位的表达(p<0.05)。(6)在过氧化氢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MQA显着增加细胞存活率和抑制LDH释放,提高S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ROS产生以及细胞凋亡;MQA降低 Bax/Bcl-2 的比例,抑制 cytochrome c 释放,以及 cleaved caspase-3 和 cleaved caspase-9的蛋白表达;MQA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ERK磷酸化,提高AKT和GSK-3β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1)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虚拟筛选有助于快速、准确的筛选以NMDA受体NR2B亚单位为靶点的具有神经保护活性的化合物;(2)EAE对谷氨酸诱导兴奋性毒性的保护作用机制与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和ERK,JNK,p38磷酸化有关;(3)EAE抗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机制与抑制caspase-3和caspase-9的酶活性和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4)MQA可能通过拮抗NMDA受体NR2B亚单位,抑制NMDA受体过度激活介导的钙内流和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以及作用于MAPKs、AKT/GSK-3β和CREB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NMDA兴奋性毒性作用;(5)MQA通过ERK、AKT/GSK-3β信号通路以及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发挥抗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应激作用。

郭静[6](2014)在《通塞脉片对实验性糖尿病足模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糖尿病足(DF)是因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及局部神经异常引起的足部感染、溃疡及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长期的糖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管内皮损伤、微循环障碍等。通塞脉(TSM)原有的适应症是脉管炎,但是脉管炎和DF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存在着相似之处,二者均是由中小动脉狭窄、闭塞导致肢端失去营养而出现溃疡、坏死的血管性疾病,且中医学均将二者归于“脱疽”范畴。因此我们将TSM用于DF的治疗,利用糖尿病足模型,评价TSM对糖尿病足模型的影响,并从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细胞功能、VEGF信号通路等角度探讨TSM治疗DF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糖尿病足大鼠模型: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用高脂高糖加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再行足部手术,建立DF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二甲双胍0.135 g·kg-1组、通塞脉片12.44、6.22、3.11 g·kg-1三个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18 d,给药期间每天称量大鼠的饲料摄入量、饮水量;每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给药第4、8、13、18 d分别计算DF大鼠创面愈合率;给药第8、18d分别称量大鼠体重,取血测量空腹血糖和随机血糖。给药18 d后,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变化,用生化、放免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FINS、GSP、脂质(TC,TG,HDL-C,LDL-C)、TNF-α、IL-6、MDA、SOD、NO、NOS、IVC、LN含量及血浆中ET、6-k-PGF1α、TXB2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溃疡部位Ⅰ型、Ⅲ型胶原的含量;以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足部溃疡面形态学变化(×200);胰腺进行HE染色观察病变情况(×200);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SDF1α、p-AKT、p-eNOS在足部溃疡部位的表达及毛细血管的数目(×200);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SDF1α、p-AKT、AKT、p-eNOS、eNOS在足部溃疡部位的表达。(2)糖尿病下肢病变小鼠模型:在进行糖尿病下肢病变小鼠造模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 DF模型小鼠的造模预试实验,但是由于小鼠足部面积较少且表皮较薄,在小鼠足部制造伤口很容易伤到血管引起出血过多,创伤较为严重,不利于后续观察,因此我们设计了糖尿病下肢病变小鼠模型。雄性ICR小鼠,用高脂高糖加四氧嘧啶(ALX)复制糖尿病模型,再行下肢手术(手术部位为下肢根部背面),建立糖尿病下肢病变小鼠模型,根据血糖和创面面积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通塞脉片17.42g·kg-1组、8.71 g·kg-1组、3.85 g·kg-1组,另设10只做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12 d,每天称量小鼠的饲料摄入量、饮水景;每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且于给药第4、8、12 d分别计算小鼠创面愈合率;给药第4、8、12 d分别称量小鼠体重,取血测空腹血糖。给药12d后,取血测定HbAlc,用生化、放免法检测血清中GSP、FINS、脂质(TC,TG,HDL-C,LDL-C)含量,以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足部溃疡面形态学变化(×200);胰腺行HE染色观察病变情况(×200);分别于给药第4、8、12 d处死小鼠(每组各10只),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SDF1α、p-AKT、p-eNOS在足部溃疡部位的表达(×100),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 VEGF、SDF1α、p-AKT、AKT、p-eNOS、eNOS 在足部溃疡部位的表达。结果1.TSM对糖尿病足模型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模型组大鼠和小鼠创面愈合缓慢,同一时间点伤口面积明显高于其它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给予TSM治疗后伤口面积明显减少,创面愈合率明显加快,表明TSM可以促进模型动物的创面愈合,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DF大鼠治疗18 d、小鼠治疗12 d后,光镜下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DF模型组局部表皮上皮细胞中度变性,表皮与真皮炎性细胞中度浸润,病变程度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并出现毛细血管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皮肤附件明显减少等现象。应用TSM进行治疗后,DF模型的病变程度均减轻,可见表皮复层鳞状上皮,局部表皮上皮细胞轻度变性,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真皮层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皮肤附件轻度减少,病变程度轻于模型组,其中TSM高剂量组的病变好转最为明显(P<0.050.01)。由Masson染色发现在模型大鼠治疗18 d后,空白和给药组创面基本愈合的情况下,胶原纤维合成减少;而模型组胶原纤维明显较多,平均IOD值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TSM 12.44 g·kg-1组,表明模型组由于伤口愈合缓慢,在伤口修复阶段其合成大于分解,胶原形成较多。同时空白组和给药组Ⅲ型胶原较高,Ⅰ型胶原较少,Ⅰ/Ⅲ型胶原的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说明创面愈合的弹性较好,瘢痕少,而模型组创面正处于愈合过程中,瘢痕多。以上结果说明TSM可以通过促进DF溃疡的愈合,加速胶原的合成,明显缩短病程,加快伤口修复。2.TSM对糖尿病足模型一般情况的影响:(1)血糖和胰岛素:DF模型动物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显着升高,GSP、FINS含量明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加剧(P<0.05~0.01)。HE染色中,模型组胰腺内胰岛结构不清,数目减少,细胞中度变性及坏死,部分导管空泡变性。给予TSM治疗后DF模型动物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有所降低,GSP含量降低,并可显着降低IR,提高ISI,减轻胰腺变性及坏死(P<0.05~0.01)。说明TSM可以通过降低血糖,减少GSP含量,减轻IR,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的结构和形态,促进模型动物的创面愈合。(2)血脂:模型组TC、TG和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表明血脂代谢异常。在给予TSM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升高,尤以TSM高剂量组降低最明显(P<0.01),说明TSM对脂质代谢具有调节作用,可通过改善脂代谢异常、减轻血脂紊乱、降低胰岛素抵抗。3.TSM对糖尿病足模型氧化应激和促炎症因子的影响:(1)氧化应激:模型大鼠血清MDA含量明显升高,而抗氧化的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表明大鼠体内抗氧化系统平衡失调,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明显增加。给予TSM治疗后,血清中SOD活力明显增强,同时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0.01)。表明TSM可以提高模型大鼠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强其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过氧化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2)促炎症因子: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显着升高(P<0.01),TSM 12.44g·kg1组可降低血清中TNF-α、IL-6水平(P<0.05),说明TSM可以通过抑制TNF-α、IL-6的释放,减轻炎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4.TSM对糖尿病足模型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I)血液流变学:DF模型大鼠血浆中PT、TT、APTT明显缩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升高(P<0.01),表明大鼠体内血液黏度升高,血小板聚集、黏附增强,血流变发生异常,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促使血管功能发生障碍。给予TSM治疗后,血浆中PT、TT、APTT明显延长,同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0.01)。表明TSM具有抗凝血、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作用,可以机体凝血功能,促进DF伤口愈合。(2)血管内皮活性因子:DF模型大鼠血清中NO、NOS含量、血浆中6-k-PGF1α水平明显下降,血浆中ET、TXB2、ET/NO、TXB2/6-K-PGF1α比值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DF大鼠ET和NO、PGI2和TXA2的平衡被破坏,容易导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加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TSM三个剂量组均可升高血清中NO、NOS含量,降低ET/NO、TXB2/6-K-PGF1α比值,其中TSM 12.44 g·kg-1组可以明显升高血浆6-k-PGF1α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表明TSM改善ET和NO、PGI2TXA2在体内的平衡,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3)血管基底膜:DF模型大鼠血清LN、IVCL含量明显增加(P<0.01),表明大鼠体内血管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并发生积聚,血管基底膜增厚,引起微循环障碍和肢端缺血,加重了 DF病变,延缓伤口愈合。给予TSM治疗后,血清中LN、IVCL含量明显降低(P<0.05~0.01),表明TSM可以提高模型大鼠降低血管基底膜的能力,增强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从而减轻DF病变,加速溃疡的修复。5.TSM对糖尿病足模型VEGF-PI3K/AKT-eNOS信号通路的影响:给药后18d模型组大鼠VEGF、SDF1α、p-AKT、p-eNOS的表达水平和毛细血管数目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0.01):TSM 12.44g·kg-1 组VEGF、SDF1α、p-AKT、p-eNOS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毛细血管的数目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模型组小鼠治疗后4、8 d模型组小鼠VEGF、SDF1α、p-AKT、p-eNOS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治疗后12d模型组小鼠VEGF、SDF1α、p-AKT、p-eNO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TSM高剂量组治疗后4、8d小鼠VEGF、SDF1α、p-AKT、p-eNO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12d小鼠VEGF、SDF1α、p-AKT、p-eNOS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说明在伤口修复的后期,给药组VEGF-PI3K/AKT-eNOS的表达呈增长趋势,在伤口修复的后期,给药组VEGF-PI3K/AKT-eNOS的表达呈减少趋势,创面已基本修复完全。提示TSM可以通过调节VEGF-PI3K/AKT-eNOS信号通路的表达,促进伤口愈合,加速修复。结论1.TSM三个剂量组均可促进DF模型的创面愈合,并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2.TSM可以通过降低DF模型动物的血糖、血脂,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胰岛素抵抗,维护SOD和MDA的平衡、减轻炎症反应,促进DF的伤口愈合,缩短病程,改善创面表皮和真皮的形态变化,加速胶原纤维的形成。3.TSM可以调节DF模型动物的血管内皮活性因子,减少血清NO、NOS和血浆6-k-PGF1α含量,增加ET、TXB2含量,改善ET和NO、PGI2和TXA2在体内的平衡,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调节机体的血液流变性,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细胞外基质成分和血管基底膜的合成,抑制血管微循环障碍。4.TSM治疗DF的作用与调节VEGF-PI3K/AKT-eNOS信号通路有关,可以通过VEGF、SDF1α、p-AKT、p-eNOS的蛋白含量,可以促进DF伤口部位的新生毛细血管形成,通过为伤口部位提供良好的血液供应,加快伤口愈合。综上所述,TSM可以降低模型动物的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抵抗,抑制过氧化反应和过度炎症,改善血液流变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少血管中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过度沉积,调节VEGF-PI3K/AKT-eNOS信号通路,促进DF伤口愈合,对于减少2型DF的发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杨亚南[7](2014)在《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原因、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本课题选取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重点监测品种中的全部八种中药注射剂(喜炎平、双黄连、清开灵、参麦、生脉、香丹、丹参和脉络宁注射液),通过检索八种中药注射剂ADR相关文献报道及对天津地区ADR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引发ADR的原因、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对用药监护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尽量减少或避免ADR发生的措施,有助于帮助临床工作者对中药注射剂ADR的特点、规律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具体了解,及早诊断、治疗,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为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依据。方法:(1)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文献分析:①检索1992-2012年国内主要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关于喜炎平等八种中药注射剂ADR的期刊文献报道;②阅读并筛选文献报道,将数据较完整、可明确关联性的ADR病例报道、信息通报、药物安全性研究的文献纳入研究;③设计数据记录表,录入文献报道数据,将ADR的临床表现与累及系统-器官情况分类统计:④从患者个体因素、药物相关因素、ADR的发生与表现、ADR的处置与结果等角度,对文献报道中的ADR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总结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2)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天津地区ADR报告分析:①收集2010-2012年天津地区上报的ADR自发报告,将怀疑药品涉及喜炎平等八种中药注射剂的ADR报告纳入研究;②对ADR报告进行关联性评价,将可确定与八种中药注射剂的关联性的ADR报告纳入研究;③设计数据记录表,录入天津地区ADR报告数据,将ADR的临床表现与累及系统-器官情况分类统计;④从患者个体因素、药物相关因素、ADR的发生与表现、ADR的处置与结果等角度,对ADR报告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总结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⑤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ADR后的处置方式对ADR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①喜炎平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患者自身体质、用药合理性、合并用药因素;②双黄连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患者自身体质、合并用药、给药剂量、溶媒选择及用量因素;③清开灵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患者自身体质、合并用药、给药剂量因素;④参麦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患者自身体质、用药合理性、合并用药、给药剂量、溶媒选择及用量因素;⑤生脉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患者自身体质、用药合理性、合并用药、给药剂量、溶媒选择及用量因素;⑥香丹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患者自身体质、合并用药、给药剂量因素;⑦丹参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患者自身体质、用药合理性、合并用药、给药剂量因素;⑧脉络宁注射液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患者自身体质、合并用药、给药剂量因素;⑨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出现一般较快,多数在用药后1h内出现,部分可能在用药后24h内出现;其所累及的系统-器官分布范围较广,主要集中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及全身性损害,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⑩经卡方检验,在1h时间水平上,发生ADR后未给药组与对症药物治疗组的ADR持续时间存在显着差异。结论:①筛选出了喜炎平等八种中药注射剂引发ADR的主要影响因素;②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可尽量避免或减少其引发ADR;③中药注射剂引发ADR时,对症药物治疗对缩短ADR的持续时间有效;④提高ADR报告的规范程度,有利于提高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水平,可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陆文娟[8](2012)在《蟾酥的心脏毒性评价和减毒药物筛选》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药毒性问题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有毒中药蟾酥是临床常用药物,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的功能。为咽喉类中成药(六神丸、牛黄消炎丸等)和抗肿瘤中成药(华蟾素片、西黄丸等)的主要组成药物。药理学研究表明具有抗癌、抗辐射、抗结核、强心、抗白血病等作用。但是,蟾酥有毒性,临床不慎过量使用可引起中毒,特别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死亡。其存在心脏毒性严重制约了临床用药安全。因此,本论文开展蟾酥心脏毒性和其减毒药物筛选研究,旨在揭示其临床合理配伍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主要内容包括:1.蟾酥对心律失常、心功能的影响;2.筛选具有减低蟾酥心脏毒性的药物;3.抗心律失常药对蟾酥诱导的各类心律失常的作用,及Na+、K+、Ca2+与蟾酥诱导的心律失常的关系;4.维拉帕米与苯妥英钠对豚鼠离体心脏蟾蜍甾烯类成分摄取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地归纳了中药蟾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2.蟾酥致大鼠心律失常的动力学研究。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给大鼠一次性灌胃蟾酥生药(250/500 mg/kg),记录正常状态下及给药后5、15、30、45、60、120、180、300、480、720 min的心电图,对所有心电图的分析,结果表明:①蟾酥中毒大鼠发生的主要心律失常类型(室上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室性心动过缓)②不同时间点心律失常发生率;③720分钟之内心律失常程度趋势。3.蟾酥生药(125/250 mg/kg)对豚鼠心电图和心功能的影响。通过监测蟾酥中毒豚鼠的心电图和心功能,结果显示:①蟾酥能引起豚鼠多种心律失常,与正常心电图相比,P-R间期显着延长(P<0.01)、QRS时程显着增宽(P<0.01),心率显着加快(P<0.05,P<0.01);②蟾酥抑制豚鼠左心室功能(dp/dtmax、Pmax和RPP显着下降(P<0.05,P<0.01),Pmin显着升高(P<0.05,P<0.01))。4.筛选具有减低蟾酥心脏毒性的中药。通过文献查阅,选出10种文献报道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10种中药对蟾酥心脏毒性的影响,经过多指标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成分黄芪甲苷和复方生脉饮对蟾酥诱导的小鼠心律失常的减毒作用最明显,人参总皂苷、西洋参总皂苷、薯蓣皂苷、银杏内酯、牛磺酸、小檗碱作用次之,炙甘草汤和人参芍药汤在目前条件下,减毒作用不显着。5.四类抗心律失常药对蟾酥致心律失常的作用。采用小鼠整体及离体心脏灌流实验,在整体实验中,发现苯妥英钠对蟾酥诱导小鼠心律失常具有显着抑制作用,其次是利多卡因和普奈洛尔,胺碘酮减毒作用不明显。发现维拉帕米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有双向影响:一方面,维拉帕米抑制了蟾酥诱导小鼠室性心律失常;另一方面,维拉帕米加剧了蟾酥诱导小鼠房室传导阻滞,存活时间缩短,提示维拉帕米与蟾酥类药物联用需谨慎。在离体实验中,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观察药物对小鼠心脏的直接作用,发现苯妥英钠对中毒小鼠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最强,其次是利多卡因,普奈洛尔和胺碘酮没有明显减毒作用,维拉帕米减少了蟾酥在小鼠心脏的累积致死量。统计心电图的各项指标(P-R间期、QRS时程、Q-T间期、T波幅度和HR)和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分析蟾酥诱导心律失常类型与离子通道的关系,结果显示:蟾酥诱导小鼠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钠离子通道关系密切,室上性心律失常可能与β肾上腺素受体关系密切,传导阻滞可能与钙通道关系密切。6.维拉帕米对蟾酥心脏毒性的影响。前期实验表明维拉帕米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有双向作用,并且缩短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进一步采用豚鼠离体心脏灌流及心电图监测技术,观察维拉帕米对蟾酥致离体豚鼠心脏心律失常的影响,并采用UPLC-MS分析心脏中蟾酥各成分的摄取水平。结果表明维拉帕米抑制蟾酥诱导的QRS时程增宽(P<0.05),增加P-R间期(P<0.05),减慢心率(P<0.05,P<0.01)。并显着增加离体豚鼠心脏对6种蟾蜍甾烯类成分的摄取(P<0.05)。说明,蟾蜍甾烯类成分摄取量的增加可能是其毒性增加的潜在机制。7.苯妥英钠对蟾酥心脏毒性的影响。前期实验表明苯妥英钠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疗效显着,进一步采用豚鼠离体心脏灌流及心电图监测技术,观察苯妥英钠对蟾酥致离体豚鼠心脏心律失常的影响,并采用UPLC-MS分析心脏中蟾酥各成分的摄取水平。结果表明苯妥英钠能抑制QRS时程增宽(P<0.05),并显着降低离体豚鼠心脏对4种蟾蜍甾烯类成分的摄取(P<0.05)。综上所述,本论文分析了人参总皂苷、西洋参总皂苷、薯蓣皂苷、黄芪甲苷、牛磺酸、银杏内酯、小檗碱、生脉饮、炙甘草汤、人参芍药汤、苯妥英钠、利多卡因、普奈洛尔、胺碘酮、维拉帕米分别对蟾酥心脏毒性的作用,结果表明:苯妥英钠对抗蟾酥诱导心律失常的作用最显着,这可能与其能降低心肌对4种蟾蜍甾烯类成分的摄取有关;维拉帕米对抗蟾酥诱导的心律失常有双向作用,且能缩短蟾酥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这可能与其能增加心肌对6种蟾蜍甾烯类成分的摄取有关;所筛选中药中,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疗效较明显的为黄芪甲苷和生脉饮。蟾酥诱导的心律失常可能与Na+、Ca2+通道关系较密切。通过本论文的实验研究,希望可以为蟾酥的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在选择心律失常药物时要针对心律失常性质,用药目的要明确,联合用药需慎重。

李静,李胜君,陈雪,许继宗,杨建宇,李杨[9](2011)在《过敏性休克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是突然发生的,多系统器官损伤的严重过敏反应,若诊治不及时,相比较于其他类型的休克,患者可因心血管及呼吸系统功能的严重障碍而迅速死亡[1]。休克是指有效血容积不足以维持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而过敏性休克在此基础上,还包括急性的喉头水肿、气管痉挛、气管卡他样分泌、

林铭堉[10](2011)在《《神农本草经》对研发抗肿瘤中药的贡献》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在现代最令人们恐惧且束手无策者,莫过于癌症了,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上升,2007年38个中国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6.16/10万,恶性肿瘤依然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全世界的专家学者,莫不极力寻找有效的药物。《神农本草经》乃我中华民族现存最古老的医典之一,她反映了东汉以前药物学术经验及其成就。为我国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的四大标志之一。她奠定了中药学基础,中药理论体系便由此发生、发展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对中药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至今仍对中医各二级学科,特别是中医抗肿瘤中药的研发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故期望透过整理《神农本草经》抗肿瘤中药的研究来抛砖引玉,以便利人们对抗肿瘤中药的研发,以减少人类的病痛,在延长人类生命及改善生存质量有所贡献。研究方法:1.选定《神农本草经》版本。目前《神农本草经》版本诸多,经再三比较其内容,本经部份是否完备及编辑方式是否正确,确定以张登本主编之《神农本草经》全注全译为本研究之主要参考本。并简单介绍中医肿瘤学的基本内容,以方便后面《神农本草经》药物分述的开展。2.本文所摘录研究之中药选定是依据:1)《神农本草经》各药原文中载有肿瘤相关病症,如症瘕、积聚、痈疽、肿瘤之中药。2)现代有关肿瘤的书籍:①周岱翰教授主编的《临床中医肿瘤学》,②刘春安、彭明主编的《抗癌中药大词典》,两书中记载与《神农本草经》共同之中药,作为本研究之素材。将选取出的中药按肿瘤常用治疗法则分为六大类。每药按《神农本草经》原文、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临床研究八个部分,将相关文献中的资料整理归纳陈列,传统论述与现代医学对该药的相关记载,相互对照,作为临床研究治疗之参考。3.尝试归纳《神农本草经》抗肿瘤中药在常见肿瘤治疗中的运用;以及对某些常用、疗效显着的抗肿瘤中药进行深入、详细的介绍,包括详细的抗癌成分、抗癌药理、抗癌临床应用和现代剂型。结果:1.中医肿瘤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肿瘤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规律的专门学科,其学术内容涵盖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中医四诊在肿瘤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应用等。中医肿瘤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形成一门以中医特色为主的独特学术体系。中医肿瘤学有完整的中医肿瘤命名、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体系。2.《神农本草经》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着,大约成书于西汉至东汉时期。文章讨论了《神农本草经》书名的来由,介绍了《神农本草经》目前各种辑本的情况。《本经》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三品分类法是基于当时人们对药物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而得出的。此种分法对汉代及其以前按“草木虫石谷”“五药”分类法有所发展,并对后世本草学家对药分类法的形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发作用。随着本草分支学科的发展,后世医家发展了三品分类法,不断完善本草的分类法,如纲目分类法、或按功效治法分类法则等。本文选取目前临床较常使用且抗肿瘤功效较好之中药共115味(上品43味,中品45味,下品27味),按常见肿瘤常见治法活血化瘀法、化痰祛湿法、软坚散结法、以毒攻毒法、扶正固本法,将上述中药重新分类为:清热解毒类:干地黄、龙胆、白英、黄连、茵陈蒿、槐实、苍耳子、栝蒌根、苦参、茈胡、百合、知母、黄芩、茅根、紫草、败酱、地榆、牡丹、石苇、栀子、孽木、羚羊角、牛黄、大黄、草蒿、贯众、白头翁、羊桃、蓝实。活血化瘀类:薄黄、卷柏、丹参、徐长卿、王不留行、牡桂、麝香、木香、川芎、芍药、紫葳、桃核仁。化痰祛湿类:滑石、菖蒲、车前子、干姜、瞿麦、贝母、白芷、紫苑、橘柚、白鲜皮、枳实、厚朴、猪苓、五加皮、杏仁、白僵蚕、半夏、桔梗、旋复花、射干、泽漆、皂荚。软坚散结类:牡蛎、海藻、鳖甲、泽兰、乌贼骨、夏枯草、连翘、蜚虻。以毒攻毒类:雄黄、露蜂房、附子、莨菪子、芫花、鬼臼、巴豆、瓜蒂、斑猫、水蛭、虾蟆、(?)虫、甘遂、商陆。扶正固本类:人参、天门冬、甘草、菟丝子、女萎、麦门冬、薯蓣、薏苡仁、石斛、巴戟天、赤芝、黄芪、肉苁蓉、续断、五味子、枸杞、茯苓、杜仲、桑上寄生、女贞实、大枣、阿胶、龟甲、当归、元参、淫羊藿、狗脊、山茱萸、龙眼、鹿茸。每味中药按“本经内容、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临床研究”详细论述。3.详细介绍了《神农本草经》所载中药在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子宫颈癌、卵巢癌、恶性淋巴瘤常见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特别介绍了《神农本草经》里当前常用抗癌中药:苦参、青黛(蓝实)、雄黄、赤芝、黄芪、人参、斑蝥、蟾蜍的抗癌成分、抗癌药理、临床应用和现代新剂型。

二、静脉滴注人参致死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脉滴注人参致死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对象与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病例选择
    3 药品、试剂与仪器
    4 分组与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5]
    6 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 一般资料
    2 2组患者观察指标变化
    3 2组患者治疗28 d的情况对比
    4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5 安全性评价
讨 论

(2)白虎加人参汤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部分
    第一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中医诊治进展
        一、中医学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认识
        二、中医药辨证论治
    第二节 白虎加人参汤在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的运用
        一、白虎加人参汤应用于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治疗的理论基础
        二、白虎加人参汤治疗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研究
        三、白虎加人参汤治疗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的动物实验研究
    第三节 缺血性修饰白蛋白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一、IMA的形成机制
        二、IMA与糖尿病
        三、IMA与糖尿病并发症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选择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分组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统计学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情况分析
        二、疗效性观测指标比较
        三、主要临床指标恢复时间
        四、实验室观测指标比较
        五、两组患者各指标与血清IMA的相关性分析
        六、不良反应
第三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1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品种概述
        2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概述
    综述二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网状Meta分析
    一、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五、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神威参麦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的发展
    第一节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的发展
        一、药物的起源与发展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国内外药品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发展历程及要求
    第二节 中药注射液的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
        一、中药注射液的发展历程
        二、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趋势
        三、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分析
        四、中药注射剂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必要性
    第三节 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规范
        一、中药安全性再评价的评价内容
        二、安全性监测方法
        三、中药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再评价试验的设计
第二章 神威参麦注射液的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五、研究药品的名称、规格和疗程
        六、不良事件的观察和处理
        七、观察指标及分级标准
        八、临床检测项目操作流程
        九、研究质量控制
        十、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十一、质量检查工作方案
        十二、伦理学要求
        十三、研究单位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研究流程
        二、临床观察结果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二、讨论
        三、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牛蒡根提取物及二咖啡酰基奎宁酸MQA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
    1.2 NMDA受体
        1.2.1 NMDA参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机制
        1.2.2 NMDA受体结构
        1.2.3 NMDA受体离子通道的激活开放机制
        1.2.4 NMDA受体NR2A、NR2B亚单位功能
    1.3 NMDA受体拮抗剂研究现状
        1.3.1 NMDA受体细胞外ABD区拮抗剂
        1.3.2 NMDA受体离子通道拮抗剂
        1.3.3 NMDA受体N末端拮抗剂
        1.3.4 艾芬地尔与NMDA受体相互作用模式
    1.4 氧化应激损伤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
    1.5 牛蒡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6 立题依据
    1.7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从中国传统中药库虚拟筛选作用于NMDA受体NR2B亚单位的拮抗剂
    2.1 软件
    2.2 实验方法
        2.2.1 准备配体分子
        2.2.2 预测配体分子ADMET性质
        2.2.3 准备蛋白分子
        2.2.4 分子对接
        2.2.5 构建药效团
    2.3 筛选结果
        2.3.1 类药性筛选结果
        2.3.2 分子对接筛选结果
        2.3.3 药效团匹配结果
        2.3.4 筛选化合物的ADMET性质
        2.3.5 化合物化学性质
        2.3.6 化合物的中草药来源
        2.3.7 化合物中草药来源的种属分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药提取物神经保护活性筛选
    3.1 实验材料
        3.1.1 细胞株
        3.1.2 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1.4 常用试剂的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中草药粗提物储备液的制备过程
        3.2.2 细胞培养
        3.2.3 MTT法检测谷氨酸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2.4 MTT法检测过氧化氢对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2.5 MTT法检测中药提取物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2.6 MTT法检测中药提取物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2.7 数据处理
    3.3 实验结果
        3.3.1 谷氨酸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3.2 过氧化氢对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3.3 中药提取物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3.4 中药提取物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3.4.1 神经细胞损伤体外模型的建立
        3.4.2 中药提取物体外神经保护活性筛选
第四章 牛蒡根乙酸乙酯萃取层(EAE)在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4.1 实验材料
        4.1.1 细胞株
        4.1.2 试药及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牛蒡根不同萃取层的制备
        4.2.2 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4.2.3 牛蒡根乙酸乙酯层萃取层(EAE)多酚含量的测定
        4.2.4 EAE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LDH释放率的影响
        4.2.5 EAE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4.2.6 EAE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GSH-Px,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4.2.7 EAE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影响
        4.2.8 EAE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
        4.2.9 EAE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
        4.2.10 数据处理
    4.3 实验结果
        4.3.1 牛蒡根不同萃取层对谷氨酸损伤的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4.3.2 EAE多酚含量的测定
        4.3.3 EAE对谷氨酸损伤的乳酸脱氢酶的影响
        4.3.4 EAE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4.3.5 EAE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GSH-Px,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4.3.6 EAE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内ROS含量的影响
        4.3.7 EAE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MMP的影响
        4.3.8 EAE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
        4.3.9 EAE对谷氨酸损伤的细胞色素C释放量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影响
        4.3.10 EAE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MAPKs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牛蒡根乙酸乙酯萃取层(EAE)在过氧化氢氧化应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5.1 实验材料
        5.1.1 细胞株
        5.1.2 试药及试剂
        5.1.3 主要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MTT法检测EAE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5.2.2 EAE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LDH释放率的影响
        5.2.3 EAE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5.2.4 EAE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
        5.2.5 EAE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GSH-Px,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5.2.6 ABTS法检测EAE的抗氧化能力
        5.2.7 EAE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内ROS的影响
        5.2.8 EAE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内MMP的影响
        5.2.9 EAE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caspase-3,caspase-9酶活性的影响
        5.2.10 EAE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
        5.2.11 数据处理
    5.3 实验结果
        5.3.1 EAE对过氧化氢损伤的细胞存活率和LDH释放率的影响
        5.3.2 EAE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5.3.3 EAE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
        5.3.4 EAE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GSH-Px,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5.3.5 EAE的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
        5.3.6 EAE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内ROS含量的影响
        5.3.7 EAE对过氧化氢诱导的SH-SY5Y细胞内MMP降低的影响
        5.3.8 EAE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caspase-3和caspase-9酶活力的影响
        5.3.9 EAE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MQA在NMDA兴奋性毒性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6.1 实验材料
        6.1.1 细胞株
        6.1.2 试药及试剂
        6.1.3 主要仪器
        6.1.4 常用试剂的配制
    6.2 实验方法
        6.2.1 分子对接
        6.2.2 药效团匹配
        6.2.3 MTT法检测NMDA对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6.2.4 MTT法检测MQA对NMDA损伤的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6.2.5 MQA对NMDA损伤的SH-SY5Y细胞LDH释放率的影响
        6.2.6 MQA对NMDA损伤的SH-SY5Y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6.2.7 MQA对NMDA损伤的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
        6.2.8 MQA对NMDA诱导的SH-SY5Y细胞钙离子内流的影响
        6.2.9 MQA对NMDA损伤的SH-SY5Y细胞caspase-3,caspase-9酶活性的影响
        6.2.10 MQA对NMDA损伤的SH-SY5Y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
        6.2.11 数据处理
    6.3 实验结果
        6.3.1 分子对接显示MQA与NMDA受体相互作用模式
        6.3.2 MQA与NMDA受体NR2B亚单位拮抗剂药效团匹配结果
        6.3.3 MQA对NMDA损伤的SH-SY5Y细胞存活率和LDH释放率的影响
        6.3.4 MQA对NMDA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
        6.3.5 MQA对NMDA诱导的SH-SY5Y细胞钙离子内流的影响
        6.3.6 MQA对NMDA损伤的SH-SY5Y细胞caspase-3和caspase-9酶活力的影响
        6.3.7 MQA对NMDA处理的SH-SY5Y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6.3.8 MQA对NMDA处理的SH-SY5Y细胞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6.3.9 MQA对NMDA处理的SH-SY5Y细胞NR2A、NR2B蛋白表达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二咖啡酰基奎宁酸MQA在过氧化氢氧化应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7.1 实验材料
        7.1.1 细胞株
        7.1.2 试药及试剂
        7.1.3 主要仪器
    7.2 实验方法
        7.2.1 MTT法检测MQA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7.2.2 MQA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LDH释放率的影响
        7.2.3 MQA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7.2.4 MQA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
        7.2.5 MQA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7.2.6 ABTS法检测MQA的抗氧化能力
        7.2.7 MQA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内ROS的影响
        7.2.8 MQA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内MMP的影响
        7.2.9 MQA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caspase-3,caspase-9酶活性的影响
        7.2.10 MQA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
        7.2.11 数据处理
    7.3 实验结果
        7.3.1 MQA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存活率和LDH释放率的影响
        7.3.2 MQA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
        7.3.3 MQA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7.3.4 MQA的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
        7.3.5 MQA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内ROS含量的影响
        7.3.6 MQA对过氧化氢诱导的SH-SY5Y细胞内MMP降低的影响
        7.3.7 MQA对过氧化氢处理的SH-SY5Y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7.3.8 MQA对过氧化氢处理的SH-SY5Y细胞磷酸化ERK蛋白表达的影响
        7.3.9 MQA对过氧化氢处理的SH-SY5Y细胞磷酸化AKT和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小结与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临床实践与药历分析
    药历一 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药学监护
    药历二 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药学监护
    药历三 1例双肺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致谢
作者简历及发表文章
附件
学位论文自愿预先检测申请表

(6)通塞脉片对实验性糖尿病足模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TSM对糖尿病足模型创面的影响
    第一节 TSM对糖尿病足模型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TSM对糖尿病足模型创面形态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TSM对糖尿病足模型血糖血脂的影响
    第一节 TSM对糖尿病足模型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TSM对糖尿病足模型血脂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TSM对糖尿病足模型氧化应激和促炎症因子的影响
    第一节 TSM对糖尿病足模型氧化应激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TSM对糖尿病足模型促炎症因子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TSM对糖尿病足模型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第一节 TSM对糖尿病足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TSM对糖尿病足模型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TSM对糖尿病足模型血管基底膜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五章 TSM对糖尿病足模型VEGF-PI_3K/AKT-ENOS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1
        参考文献
    附录2 综述2
        参考文献
    附录3 英文缩略词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研究
致谢

(7)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文献分析
    1.1 资料与方法
        1.1.1 资料
        1.1.2 方法
    1.2 结果
        1.2.1 喜炎平注射液
        1.2.2 双黄连注射液
        1.2.3 清开灵注射液
        1.2.4 参麦注射液
        1.2.5 生脉注射液
        1.2.6 香丹注射液
        1.2.7 丹参注射液
        1.2.8 脉络宁注射液
    1.3 讨论
        1.3.1 喜炎平注射液
        1.3.2 双黄连注射液
        1.3.3 清开灵注射液
        1.3.4 参麦注射液
        1.3.5 生脉注射液
        1.3.6 香丹注射液
        1.3.7 丹参注射液
        1.3.8 脉络宁注射液
    1.4 小结
二、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天津地区ADR报告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资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喜炎平注射液
        2.2.2 双黄连注射液
        2.2.3 清开灵注射液
        2.2.4 参麦注射液
        2.2.5 生脉注射液
        2.2.6 香丹注射液
        2.2.7 丹参注射液
        2.2.8 脉络宁注射液
        2.2.9 处置方式对ADR持续时间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喜炎平注射液
        2.3.2 双黄连注射液
        2.3.3 清开灵注射液
        2.3.4 参麦注射液
        2.3.5 生脉注射液
        2.3.6 香丹注射液
        2.3.7 丹参注射液
        2.3.8 脉络宁注射液
        2.3.9 处置方式对ADR持续时间的影响
        2.3.10 对ADR报告改进的建议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方法浅析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8)蟾酥的心脏毒性评价和减毒药物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蟾酥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蟾酥的心脏毒性评价
    第一节 蟾酥致大鼠心律失常的时毒关系
    第二节 蟾酥对心电图、心功能的影响
    第三节 蟾酥致小鼠神经毒性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蟾酥减毒药物的筛选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对蟾酥心脏毒性的影响
    第一节 四类抗心律失常药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的影响
    第二节 维拉帕米对蟾酥心脏毒性的影响
    第三节 苯妥英钠对蟾酥心脏毒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小结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过敏性休克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诊断
    2.1 临床表现
    2.2诊断
3 治疗
    3.1 西医治疗
        3.1.1确定并消除致敏因素
        3.1.2 基础生命支持
        3.1.3 特异性药物治疗
        3.1.4 对过敏性休克的连续观察
    3.2 中医治疗
        3.2.1 辨病与辨证的结合
        3.2.2 临床应用治则和方药
        3.2.3 分型论治
        3.2.3. 1 气脱型
        3.2.3. 2 血脱型
        3.2.3. 3 亡阴型
        3.2.3. 4 亡阳型
4 典型病例

(10)《神农本草经》对研发抗肿瘤中药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医肿瘤学的概述
    1.1 中医学对肿瘤相关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肿瘤的辨证论治大法
        1.3.1 辨证
        1.3.2 论治及治法
第二部分 《神农本草经》的沿革
    2.1 书名的来由
        2.1.1 "本草"的来源
        2.1.2 神农氏与本草之关系
    2.2 各种辑录本简介
        2.2.1 几个重要的辑录本
        2.2.2 其它几种辑录本
        2.2.3 《神农本草经》的现代研究本
第三部分 依中医抗肿瘤功效、治法对《神农本草经》有关药物的分类
    3.1 摘录抗肿瘤中药统计
    3.2 六大类中药分述
        3.2.1 清热解毒类29味
        干地黄
        龙胆
        白英
        黄连
        茵陈蒿
        槐实
        蓝实
        葈耳实
        栝楼根
        苦参
        茈胡
        百合
        知母
        黄芩
        茅根
        紫草
        败酱
        地榆
        牡丹
        石韦
        栀子
        蘖木
        羚羊角
        牛黄
        大黄
        草蒿
        贯众
        白头翁
        羊桃
        3.2.2 活血化瘀类12味
        蒲黄
        卷柏
        丹参
        徐长卿
        王不留行
        牡桂
        麝香
        木香
        芎藭
        芍药
        紫葳
        桃核仁
        3.2.3 化痰祛湿类22味
        滑石
        菖蒲
        车前子
        橘柚
        干姜
        瞿麦
        贝母
        白芷
        紫苑
        白鲜
        枳实
        厚朴
        猪苓
        五加皮
        杏核仁
        白殭蚕
        半夏
        桔梗
        旋覆花
        射干
        泽漆
        皂荚
        3.2.4 软坚散结类8味
        牡蛎
        海藻
        鳖甲
        泽兰
        乌贼鱼骨
        连翘
        夏枯草
        蜚虻
        3.2.5 以毒攻毒类14味
        雄黄
        露蜂房
        附子
        莨菪子
        荛花
        鬼臼
        巴豆
        瓜蒂
        斑蝥
        水蛭
        虾蟆
        (?)虫
        甘遂
        商陆
        3.2.6 扶正固本类30味
        人参
        天门冬
        甘草
        菟丝子
        女萎
        麦门冬
        薯蓣
        薏苡仁
        石斛
        巴戟天
        赤芝
        黄芪
        肉苁蓉
        续断
        五味子
        枸杞
        茯苓
        杜仲
        桑上寄生
        女贞实
        大枣
        阿胶
        龟甲
        当归
        元参
        淫羊藿
        狗脊
        山茱萸
        龙眼
        鹿茸
第四部分 《神农本草经》所载抗中药在常见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4.1 肺癌
    4.2 鼻咽癌
    4.3 乳腺癌
    4.4 食管癌
    4.5 胃癌
    4.6 大肠癌
    4.7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
    4.8 子宫颈癌
    4.9 卵巢癌
    4.10 恶性淋巴瘤
第五部分 《神农本草经》所载、现代抗癌常用的中药介绍
    5.1 人参
    5.2 赤芝
    5.3 黄芪
    5.4 苦参
    5.5 雄黄
    5.6 斑蝥
    5.7 蟾蜍
    5.8 青黛(蓝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静脉滴注人参致死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研究[J]. 卢玺宇,田伟,吴爱玲,刘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1(08)
  • [2]白虎加人参汤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D]. 廖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D]. 王凯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4]神威参麦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D]. 黄亮.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5)
  • [5]牛蒡根提取物及二咖啡酰基奎宁酸MQA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田星. 沈阳药科大学, 2015(01)
  • [6]通塞脉片对实验性糖尿病足模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郭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5)
  • [7]八种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调查分析[D]. 杨亚南.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 [8]蟾酥的心脏毒性评价和减毒药物筛选[D]. 陆文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5)
  • [9]过敏性休克的研究进展[J]. 李静,李胜君,陈雪,许继宗,杨建宇,李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24)
  • [10]《神农本草经》对研发抗肿瘤中药的贡献[D]. 林铭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人参静脉滴注致死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