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纵行骨折50例治疗体会

磨牙纵行骨折50例治疗体会

一、50个磨牙纵裂的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宋欣[1](2021)在《根管治疗对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隐裂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文中指出目的:使用三维有限元法,基于CBCT扫描图像构建采用不同根管预备方式进行根管治疗后的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隐裂模型,模拟口腔中的咬合运动,分析牙体组织、牙周组织以及隐裂纹部分的应力,为牙隐裂的病因研究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力学理论基础。方法:(1)从2019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影像科就诊患者的CBCT图像中筛选出符合我国标准上颌第二前磨牙牙体测量统计数据的影像资料,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中,根据牙体组织和牙周组织各部分不同密度的灰度阈值划分边界,建立牙齿和牙槽骨的三角面片模型,以STL格式导入Geomagic Studio软件中进行表面优化,构建牙周膜模型,并通过布尔运算得出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牙周膜、皮质骨和松质骨的实体三维模型,以IGS格式导入Hypermesh软件中进行拓扑优化和网格划分,在Abqus软件中设定材料参数和属性,在分别进行垂直和斜向加载各200N的条件下对牙体和牙周组织进行应力分析。(2)在面的应力集中区构建三种不同长度和深度的隐裂纹,设计裂纹前沿,进行垂直和斜向加载,分析牙体、牙周组织及裂纹部分的应力。(3)收集15颗因正畸拔除的离体上颌第二前磨牙,通过开髓、根管探查筛选“1-1”型单根管牙齿,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进行常规K锉、Pro Taper、TF-A三种不同方式的根管预备,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后,3M树脂直接充填修复冠部缺损。将离体牙进行CBCT扫描,按照以上步骤选取髓腔及根管模型,与隐裂牙模型进行装配,设定材料属性,构建树脂核,进行垂直和斜向加载,分析模型的应力分布和规律。结果:(1)构建了精细、完整、高质量的采用不同根管预备方式根管治疗后的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隐裂三维有限元模型,各部分牙体组织及周围牙周膜、牙槽骨符合真实口腔组织标准解剖形态,可随意进行转动和精确测量。(2)对完整牙齿及牙周组织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垂直加载时,红色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在载荷施加点和牙颈部颊腭侧周围的组织,牙冠部分应力分布均匀;斜向加载时,各部分模型的最大应力峰值均大于垂直加载,红色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在载荷施加点、牙颈部腭侧周围组织,牙根冠方1/3的腭侧存在较大压应力而颊侧存在较大拉应力,面近中沟位置两侧存在应力差。(3)对含有不同程度隐裂纹的牙齿模型、牙周组织及裂纹部分进行受力分析:垂直和斜向加载时,整体模型和牙本质模型的应力峰值出现随裂纹加深而升高的趋势;裂纹尖端部分呈现出明显的应力集中区,应力峰值随裂纹的加深而增大,远中窝沟区也逐渐出现应力集中。(4)对不同根管预备方法治疗后的隐裂牙模型进行受力分析:两种加载方式下,树脂核与牙体组织的近中交界处存在应力集中区,而且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远中交界处也逐渐出现应力集中;斜向加载时,各组模型牙本质应力增加,且树脂核与周围牙体组织存在一定的应力差;根管治疗后裂纹处应力峰值比较结果为Pro Taper>TF-A>K锉。结论:基于CBCT图像建立单颗牙齿与牙周组织精细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可行、有效;上颌第二前磨牙在进行咬合运动时,应力主要集中在牙颈部的颊腭侧组织,牙周支持组织可能有一定的分担力的作用;上颌第二前磨牙在进行侧方咬合运动时受到的应力比垂直咬合时更大,在近中沟位置可能更容易发生隐裂;随着隐裂纹深度和长度的增加,牙齿抗折力下降;隐裂纹在咬合力的作用下,具有沿裂纹尖端和窝沟扩展的趋势;采用小锥度的机用镍钛锉可以保存隐裂的上颌第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抗折能力,对裂纹扩展影响较小。

李泽雨[2](2020)在《数字化导板介导下精准微创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抗折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为实现精准微创的根管治疗,增强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本研究探索了数字化导板介导下开髓治疗,并对其与常规开髓治疗后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利的治疗方法。方法:本实验收取若干于3个月内新鲜拔除的下颌第一恒磨牙,CBCT扫描,筛选出40颗离体牙进行试验,随机将所有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方法进行开髓,实验组则选用Endo根管治疗软件设计开髓孔,并借助3D打印机制作个性化开髓导板,在导板辅助下采用精准微创的开髓方法。对照组与实验组均选用TF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备、热牙胶进行根管充填来完成后续根管治疗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记录比较2组开髓操作消耗时间和根管预备花费时间的差异,并使用AutoCAD软件计算出2组研究对象的开髓孔面积占牙合面总面积比例的大小。在树脂充填修复全部40颗离体牙,以及硅橡胶、自凝塑料等材料对离体牙进行仿生处理后,用万能试验机对其进行载荷试验,至离体牙出现折裂为止,记录结果,以此来比较2组研究对象牙体组织的抗折裂强度。本实验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根管治疗组(对照组):开髓操作需要消耗的时间为(1.85±0.05)min,根管预备所需的时间为(4.76±0.46)min,开髓加根管预备这两项操作的总花费时长为(6.62±0.46)min;开髓孔面积占牙合面总面积(9.18±0.48)%;离体牙充填修复后研究对象的载荷为(1.48±0.07)kN。精准微创根管治疗组(实验组):开髓操作需要消耗的时间为(0.72±0.10)min,根管预备所需的时间为(6.20±0.53)min,开髓加根管预备这两项操作的总花费时长为(6.93±0.52)min;开髓孔面积占牙合面总面积为(3.53±0.13)%;同样,树脂充填修复离体牙后,研究对象的载荷为(1.81±0.03)kN。载荷数值越高,表示牙体组织抗折性能越强,即:数字化导板介导下精准微创根管治疗与传统开髓根管治疗相比,开髓消耗的时间短,开髓孔的面积小,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强,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离体牙体外实验表明,数字化导板介导下精准微创根管治疗可减小开髓面积,缩短椅旁操作时间,保留更多健康牙体组织,增强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提高患牙的远期保存率。

冯海玲[3](2019)在《多次使用对三种往复运动单支锉成形能力影响的体外研究》文中提出往复运动单支锉现已在临床广泛使用。临床中常遇到多根牙或多颗牙需要同时治疗的患者,往复运动单支锉用于这些患者根管治疗的安全性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目的:利用树脂模拟根管研究多次使用对三种往复运动器械成形能力及表面形貌的影响,为往复运动镍钛器械多次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使用的往复运动镍钛器械分为三组:Reciproc R25(RPC)组;WaveOne Primary(WO)组;WaveOne Gold Primary(WOG)组,每组15支器械,每支器械预备15个“J”形树脂根管,若发生器械折断,记录该支器械预备根管的数目。牙科手术显微镜获取预备前、后根管图像。Photoshop CS6 Extended软件处理所有图片,计算4个位点(距根尖0mm,2mm,4mm和6mm)的定心比值、测量折断器械的折断片长度及断械在树脂根管内的位置。扫描电镜下分别观察每支器械使用0次、1次、5次、10次、15次后表面形貌及折断器械断端特征。使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分析(P<0.05)。结果:三种器械定心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使用次数对定心比值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位点间定心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器械距根尖0mm处中心定位能力均最高(P<0.05),距根尖4mm处中心定位能力均最低(P<0.05)。RPC组和WO组器械预备10-11个根管后开始出现折断;WOG组所有器械均预备至15个根管。所有器械折断均发生在根管弯曲度最大处,Recipro断械长度(均数±标准差)为3.143±0.332mm,WaveOne为2.786±0.319mm;Reciproc断端距根尖距离(均数±标准差)为3.717±0.994mm,WaveOne为3.225±0.340mm。扫描电镜下观察三种器械长轴形貌,预备15个根管后,三种器械的尖端0-2mm及4-6mm处均未发现解螺旋及塑性形变。三种器械使用后所有的缺陷均出现在距尖端2-4mm处。WO和RPC分别在使用5次和10次后出现微裂纹,WOG直至使用15次后出现缺陷。RPC和WO的断面图像相似,为典型疲劳折断特征,显示了大量的韧窝和海滩样疲劳纹。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在限定使用次数内,多次使用后热处理镍钛合金往复运动器械(M丝的RPC和WO,Gold丝的WOG)仍保持良好的成形能力;与RPC和WO相比,WOG抗疲劳能力较强,多根管预备安全性更高。本实验结果显示,这三种器械均可多次使用,但应考虑根管弯曲度对器械使用寿命的影响,临床使用时应控制根管预备数目。

张莉[4](2018)在《活髓牙牙根纵裂的诊断和宣教预防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活髓牙牙根纵裂的诊断要点,为宣教预防奠定基础。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活髓牙牙根纵裂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对活髓牙牙根纵裂患者进行诊断后分析原因,并制定针对性宣教预防措施。比较患者宣教前、后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与诊断、宣教满意度。结果宣教后患者的知识总掌握率为95.7%,显着高于宣教前的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宣教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7.8%,高于宣教前的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活髓牙牙根纵裂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宣教,可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度与满意度,促进牙齿功能更好地恢复。

赵佳丽,孙克勤[5](2017)在《牙根纵裂临床诊治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总结27颗牙根纵裂患牙的临床资料及诊治体会,为临床牙根纵裂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已经拔牙证实的27例(27颗)牙根纵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牙位、患根分布、相关临床表现、X线根尖片及CBCT表现等;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27例患者年龄3957岁,平均年龄51.3岁,男女比例为2.8:1;(2)下颌第一磨牙根裂发生率高达50%(13/26),近74.07%(20/27)裂纹发生于磨牙近中根;(3)活髓牙12颗,根管治疗后患牙15颗;临床症状包括咬合疼痛不适、急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和牙周反复肿痛。(4)X线确诊18颗,CBCT确诊5颗,X线与CBCT共同确诊3颗,拔牙后确诊1颗。结论牙根纵裂的发生存在一定易感因素,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以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应规范临床操作,以预防医源性牙根纵裂的发生。

曾琳,费晓东[6](2013)在《前牙开牙合伴牙龈纵裂病例的治疗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长期吐舌习惯导致前牙开牙合伴牙龈纵裂病例的治疗方法。方法前牙开牙合伴牙龈纵裂患者1例,经临床、模型、X线片等检查,分析病因及存在的问题,制定拔牙矫治方案,使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利用"楔形效应"和"钟摆效应"使后牙前移并压低,前牙伸长并内收。结果经过26个月治疗,患者前牙开牙合及后牙反牙合得到治疗,并最终获得平衡而稳定的咬合关系,间接改善了患者的牙周损害。结论前牙开牙合病例治疗的成功有赖于明确的病因分析及开牙合类型的鉴别诊断;有赖于通过合适的正畸力改变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而非仅仅改变牙齿的咬合关系。

黄仁伟[7](2012)在《磨牙纵裂66例治疗修复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磨牙纵裂产生后保存患牙的重要性。方法:收治磨牙纵裂患者66例,进行根管治疗成功后作金属全冠或烤瓷冠修复。结果:对66例患者治疗修复后随访,成功62例(94%),失败4例(6%)。结论:磨牙纵裂后,选择好适应证,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全冠修复或烤瓷冠修复,成功率很高,可以保存患牙,恢复咀嚼功能。

刘德乾[8](2012)在《活髓牙牙根纵裂60例诊断和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活髓牙的牙根纵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采集临床活髓牙牙根纵裂病例分别进行不同方法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截根术或半切术等得以保留的患牙,经2~3年临床随访观察,牙龈色泽正常无牙周袋,患者主诉咀嚼得力,使用良好。结论经过及时治疗的牙根纵裂的活髓牙,功能恢复良好。

魏婷[9](2012)在《牙根纵裂的锥形束CT诊断试验及危险因素的临床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VRF),为起源于牙根的折裂,沿根管纵向延伸到根周组织[1],是美国牙体牙髓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Endodontists,AAE)所定义的5种(釉质裂纹、牙尖折裂、隐裂牙、开裂牙和牙根纵裂)牙折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VRF与根管治疗失败和牙周病牙的临床症状和放射学特征相似[2],早期准确诊断较困难。由于根尖片的二维性质和重叠伪影的存在,VRF无法用其得到确诊。翻瓣手术虽然可以帮助确定折裂线是否存在,但却是破坏性的,会造成进一步损伤。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凭借其三维性质、空间分辨率高和在轴向位有更清晰的图像等特点[3],在诊断VRF方面近来受到关注。然而CBCT是否可作为诊断VRF的常规方法以及操作中有哪些问题尚需研究。本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诊断试验的标准对利用CBCT诊断牙根纵裂进行相关研究,并通过临床调查探讨VRF的危险因素,为VRF的临床诊断及CBCT在其诊断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第一部分文献回顾目的初步评估使用CBCT诊断VRF的研究现状。方法运用系统的检索方法,回顾了最近十年(2001.03-2012.03)来“Medline”、“Embase”和“VIP”等中英文权威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利用CBCT诊断VRF的文献,对其研究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临床研究文献6篇(中文5篇,英文1篇),实验室研究9篇(均为英文)。从发表时间看,2007、2009和2012年各1篇,2010年7篇,2011年5篇。临床研究文献偏倚较少,结果报告尚存在一些问题;实验室研究文献因设计相对合理而有较高的可信度。结论CBCT诊断VRF的文献主要发表于近三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较少;实验室研究存在各文献结论不完全一致,不能很好地模拟体内情况的不足。第二部分锥形束CT诊断试验目的比较CBCT与数码牙片诊断人离体牙牙根纵裂的准确度。方法取福尔马林固定的人类头颅标本(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完整拔出其27颗牙,检查、去冠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牙人工制造牙根纵裂,对照组不处理。所有牙重新复位至牙槽窝内行CBCT扫描和拍摄数码牙片,两组非本课题组的医生分别对图像进行独立评片,做出是否折裂的诊断。以实际是否折裂为金标准,对两种方法及评片员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和100%,数码牙片分别为60.72%和84.62%,CBCT的可靠性(κ=0.743)较高,而数码牙片(κ=0.449)一般。两组评片员使用CBCT诊断VRF的总体一致性高(κ=0.922),使用数码牙片诊断VRF的总体一致性一般(κ=0.611)。结论与数码牙片比,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可靠性均较高。第三部分危险因素的临床调查目的探讨牙根纵裂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江苏省口腔医院2009.09-2012.03期间颌面外科就诊的、经拔除后确诊为牙根纵裂的病例,进行有关指标的统计和初步分析。结果79例患者(79颗牙),男44例,女35例,平均年龄(58.48±11.26)岁。从病史看,58.2%的患者拖延到症状出现后1个月或更久才就诊;有偏侧咀嚼史及咬硬物史者分别占41.8%和49.4%。从牙位看,VRF多发于下颌第一磨牙(32.9%),折裂多为颊舌向(89.9%)。从治疗史看,82.3%的患者无牙周治疗史;50.6%患牙有冠修复,26.6%有充填体;67.1%曾行根管治疗,26.6%有根管桩。从症状看,活髓牙多有冷热刺激痛(88.2%)及自发痛,叩痛较明显;死髓或无髓牙常有牙龈肿胀、流脓(74.2%)或窦道,且牙槽骨吸收较严重。结论VRF可能与偏侧咀嚼、咬硬物、咬合干扰及牙周病等因素有关,活髓牙和无髓牙VRF在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

周朝宇,王宏峰,王郑军[10](2012)在《暂时冠保留纵裂磨牙的应用体会》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牙纵裂发病时间因素对患牙保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0例牙纵裂病例,根据发病时间以一周为限分为两组,应用暂时冠观察4-8周行金属全冠修复。分别在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纵裂发病时间小于1周的病例在6个月和12个月的成功率均高于另一组。通过卡方检验,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纵裂牙的治疗应及早采取保存措施。

二、50个磨牙纵裂的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0个磨牙纵裂的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根管治疗对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隐裂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CBCT图像建立上颌第二前磨牙的精细三维有限元模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隐裂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比较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隐裂牙根管治疗后裂纹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三维有限元分析在牙隐裂及根管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汇报
    病例1 牙隐裂(根管治疗+CAD/CAM全冠修复)
    病例2 牙隐裂(患牙拔除)
    病例3 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根管治疗+直接树脂充填术)
    病例4 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树脂嵌体修复术)
    病例5 慢性根尖周炎伴窦道(根管治疗+CAD/CAM嵌体修复术)
    病例6 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再治疗+右上第一磨牙四根管)
    病例7 慢性牙髓炎(右上第一磨牙五根管伴右上第二磨牙双根管)
    病例8 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再治疗+左下第一磨牙五根管一例)
    病例9 慢性根尖周炎(右下第二磨牙C形根管)
    病例10 慢性根尖周炎伴窦道(畸形舌侧尖)
    病例11 慢性根尖周炎伴窦道(畸形舌侧窝,牙齿美白)
    病例12 慢性根尖周炎伴窦道
    病例13 慢性根尖周炎伴皮瘘
    病例14 右下颌区牙龈瘘管(非牙源性瘘管)
    病例15 根尖周囊肿(根尖手术)
    病例16 冠折(活髓切断术)
    病例17 牙周炎
    病例18 上唇系带附着异常(上唇系带修整术)
    病例19 萎缩性舌炎
    病例20 天疱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数字化导板介导下精准微创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抗折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样本及材料
    1 样本选择
    2 实验材料及仪器
实验方法
    1 实验设计
    2 实验分组及开髓
    3 根管治疗
    4 牙体缺损修复
    5 仿生处理
    6 抗折性能测试
    7 数据分析
结果
    1 开髓操作时间比较
    2 开髓孔面积与牙合面总面积比较
    3 牙体组织破坏载荷值比较
讨论
    1 微创根管治疗技术的成熟
    2 开髓时间
    3 开髓孔小
    4 牙体组织抗折性能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病例汇报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或缩略词表
致谢

(3)多次使用对三种往复运动单支锉成形能力影响的体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往复运动镍钛器械
    1.2 往复运动器械镍钛合金类型
    1.3 往复运动器械中心定位能力
    1.4 往复运动镍钛器械多次使用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主要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3 实验结果
    3.1 根管预备结果
    3.2 扫描电镜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
    1 上颌第一磨牙双根管
        参考文献
    2 放射性龋
        参考文献
    3 牙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活髓牙牙根纵裂的诊断和宣教预防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方法
    1.3 宣传教育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宣教前、后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2.2 宣教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5)牙根纵裂临床诊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特点
    2.2 牙位分布
    2.3 纵裂发生部位
    2.4 临床表现
    2.5 影像学诊断
3 讨论

(6)前牙开牙合伴牙龈纵裂病例的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1.1 主诉及现病史
    1.2 临床检查
    1.3 模型检查
    1.4 关节检查
    1.5 头影测量分析
        1.5.1 头影测量项目
        1.5.2 分析结果
    1.6 诊断
    1.7 存在问题、治疗目标及矫治设计
    1.8 矫治过程
    1.9 矫治效果
2 讨论

(8)活髓牙牙根纵裂60例诊断和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诊断要点
2 结果
3 讨论

(9)牙根纵裂的锥形束CT诊断试验及危险因素的临床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文献回顾
    1 资料与方法
    2 检索结果
    3 文献评价结果
    4 讨论
二、锥形束 CT 诊断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危险因素的临床调查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附件
致谢

四、50个磨牙纵裂的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根管治疗对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隐裂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D]. 宋欣. 青岛大学, 2021
  • [2]数字化导板介导下精准微创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抗折性能的研究[D]. 李泽雨. 青岛大学, 2020(01)
  • [3]多次使用对三种往复运动单支锉成形能力影响的体外研究[D]. 冯海玲. 郑州大学, 2019(07)
  • [4]活髓牙牙根纵裂的诊断和宣教预防效果分析[J]. 张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01)
  • [5]牙根纵裂临床诊治探讨[J]. 赵佳丽,孙克勤.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01)
  • [6]前牙开牙合伴牙龈纵裂病例的治疗体会[J]. 曾琳,费晓东. 广东牙病防治, 2013(10)
  • [7]磨牙纵裂66例治疗修复体会[J]. 黄仁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33)
  • [8]活髓牙牙根纵裂60例诊断和治疗体会[J]. 刘德乾. 中国医药指南, 2012(29)
  • [9]牙根纵裂的锥形束CT诊断试验及危险因素的临床调查[D]. 魏婷. 南京医科大学, 2012(02)
  • [10]暂时冠保留纵裂磨牙的应用体会[J]. 周朝宇,王宏峰,王郑军. 医药论坛杂志, 2012(04)

标签:;  

磨牙纵行骨折50例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