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远端骨折晚期骨质疏松原因探讨

中老年远端骨折晚期骨质疏松原因探讨

一、中老年人远端骨折后期骨质疏松原因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业[1](2021)在《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月至2019-01月天津医院急诊复位室和肢体矫形一病区骨质疏松型Colles骨折患者共6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运用中医骨伤三期辨证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用药对骨质疏松和骨折进行中医药的系统治疗;同时骨折经指套悬吊牵引及中医手法整复后,试验组用夹板进行外固定,对照组用石膏进行外固定,骨折愈合后均择机拆除外固定。记录并统计治疗前及辨证三期用药11周后骨密度,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即时、两周复查、四周复查、以及两组患者拆除外固定两周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评分测定,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基线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VAS评分、骨折分型,均无统计学差异;骨密度对比分析结果:三期辨证用药后试验组骨密度值:-1.96±0.25,对照组:-1.97±0.19,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三期辨证用药完成后组间骨密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掌倾角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拆除固定两周后组内比较、治疗后两周、四周、拆除固定两周后组间对比均是p<0.05,有统计学意义;尺偏角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拆除固定两周后两周组内对比统计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周、四周、拆除固定两周后组间对比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桡骨高度拆除固定两周后实验组为:1.33±0.28,对照组:1.36±0.27,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时间(周):实验组为:11.81±4.91,对照组为:12.89±3.32,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腕关节Gartland和Werley功能评分,试验组优良率为:93.75%,对照组优良率为:71.4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周试验组VAS评分组间对比p<0.05,拆除固定两周后组间统计结果为p<0.05;治疗前与拆除固定两周后VAS评分组内对比统计:试验组为p<0.05,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四周两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对骨质疏松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效果,对骨折部位进行了非常有效的复位和固定,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综上所述,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许晶晶[2](2021)在《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拆除术后小夹板再固定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上肢骨折,根据AO分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该型治疗方案的选择仍有争议。通过前期临床研究发现单纯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半年腕关节功能与钢板内固定无明显差异,但术后早期易出现腕关节僵硬、活动度差等并发症,因此我们提出外固定架联合小夹板固定能够获得良好的腕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利用外固定架在骨折早期牵拉固定,达到可接受的复位标准,拆除外固定架后采用小夹板固定,此时骨折处于纤维愈合期,再移位率较低,小夹板弹性固定既满足固定又便于腕关节活动,两阶段联合,既降低了单纯外固定架固定后腕关节僵硬的并发症,又提高了单纯小夹板解剖复位率。该方案动静结合,减少坚强固定时间,改为弹性固定,加速功能锻炼,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早期康复。1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外固定架拆除术后小夹板再固定和单独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影像学和腕关节功能,评价外固定架拆除后小夹板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2研究方法将前期首都临床特色项目“半环式外固定架治疗老年C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研究”课题收集的病例报告表以及后续病例资料包括X线及功能锻炼图,整理后建立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数据库。根据是否接受小夹板再固定分为小夹板再固定组与外固定架组。重新测量外固定架术后1天、4周、8周、12周X线并进行评价,导出疼痛VAS评分表及腕关节活动度等数据,将所有数据整理筛选建立本课题数据库。对比2组病例术后骨折有无再次移位,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功能变化。3研究结果3.1一般资料共调取5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其中50例回访数据记录完整,根据有无小夹板再固定分为外固定架组23例和小夹板再固定组27例,2组数据在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损伤部位及骨折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外固定架固定时间分别为45.04±14.11、28.85±4.34,Z=-5.977,P<0.05。所有患者骨折经治疗均临床愈合,愈合时间平均42.44±8.41天(小夹板再固定组38.22±1.45,外固定架组47.39±1.76,P<0.05)。3.2影像学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结果对比,掌倾角、桡骨高度、尺偏角均有所纠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照Lidstrom评分系统修订版对进行2组患者术后12周影像学评价,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95.65%高于小夹板再固定组的92.5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2组均可获得相对满意复位率。掌倾角:治疗前后掌倾角不同时间之间有差异(F=45.539,P<0.05),在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均如此,F值分别为12.228,24.079,均为P<0.05。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术后掌倾角呈稳步上升趋势,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骨高度:治疗前后桡骨高度不同时间之间有差异(F=25.062,P<0.05),在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均如此,F值分别为9.149,5.583,均为P<0.05。外固定架组术后桡骨高度呈逐渐上升趋势,小夹板再固定组拆除外固定架后桡骨高度无明显下降趋势,拆除小夹板固定后呈现下降趋势,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尺偏角:治疗前后尺偏角不同时间之间有差异(F=23.958,P<0.05),在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均如此,F值分别为9.406,7.227,均为P<0.05。外固定架组术后尺偏角变化呈上升趋势,小夹板再固定组拆除外固定架后尺偏角有下降趋势,术后12周小夹板再固定组较外固定架组存在尺偏角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不同时间之间有差异(F=738.295,P<0.05)在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均如此,F值分别为104.255,5.583,均为P<0.05。2组术后疼痛变化呈下降趋势,表明术后随着时间推移能够逐渐减轻疼痛反应。关节活动度: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术后8周腕关节活动度分别为旋前 69.09±8.15°、68.15±8.49°;旋后 54.61±18.23°、57.89±18.39°;掌屈31.04±8.70°、35.74±12.61°;背伸 24.70±13.15°、33.04±13.05°,其中背伸活动度2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术后12周腕关节活动度分别为旋前73.43±4.26°、73.47±8.45°;旋后62.00± 15.89°、63.00±18.17°;掌屈 49.78±17.22°、54.22± 14.27°;背伸51.96± 12.97°、51.33±14.03°,术后12周2组腕关节活动度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W综合评分:经过G-W综合评分显示术后12周小夹板再固定组优良率为92.59%,高于外固定架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疗效评价2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外固定架组治愈14例,好转9例,小夹板再固定组治愈16例,好转11例,2组疗效对比无差异。4结论AO-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外固定架术后可早期拆除外固定架,改为小夹板再固定,可以有效防止骨折再移位的发生,同时减少腕关节僵硬、关节炎等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患腕术后早期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陈儒[3](2021)在《健骨灵方加减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桡骨远端骨折经皮穿针固定术后患者联用健骨灵方和未联用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探究健骨灵方加减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自2018年1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收治年龄55-80岁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为A2-C1型60例病例资料,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B组(对照组)两组。A组为经皮穿针固定联合健骨灵方加减治疗组,B组为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组,其病例数均为30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均应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治疗。A组术后口服健骨灵方加减,治以补益肝肾,助阳除湿,强筋健骨,活血祛瘀。该方主要由补骨脂、杜仲、骨碎补、续断、淫羊藿、蛇床子、牛膝、红花、熟地等药物组成。1剂/d,水煎服,早晚温服,服3月。两组患者术后每周门诊复查一次,持续4周。手术的方案要根据患者切实身体状况来确定,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且要努力达到最好的术后效果,访查3个月,术后15天、1月、2月、3月拍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电话随访观察记录患者腕关节消肿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3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不同时间段VAS疼痛评分、术后3月Gartland和Werley(G-W)腕关节评分、术后并发症等,将各项观测指标应用spss26.0统计学分析,在健骨灵方加减联合经皮穿针固定在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优势提供有力数据支持,为健骨灵方加减联合经皮穿针固定在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结果:随访中,患者本身及各种原因观察组(A组)脱落3人,对照组(B组)脱落2人,其余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腕关节消肿时间、术后(14天,1月,3月)VAS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Gartland和Werley(G-W)腕关节评分等方面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在临床疗效上优于对照组。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经皮穿针固定联合健骨灵方加减在患者术后康复治疗起正相关作用,能有效的减轻疼痛,促进腕关节消肿及骨折愈合,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杨振勋,李刚[4](2021)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对比》文中指出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68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病历资料,其中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夹板组)32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钢板组)36例。比较两组骨折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Robbins腕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夹板组骨折愈合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显着短于钢板组(P<0.05),治疗6个月后夹板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小于钢板组(P<0.05)。两组Robbins腕关节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在骨折复位方面优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组,但骨折愈合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长于后者,在功能恢复及安全性方面两者无显着差异。

孙梦华[5](2021)在《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筛查及与中医体质、血清IGF-I、IL-6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直接、最具有破坏性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骼微细结构发生异常变化,导致其骨骼脆性和骨折风险显着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70岁以后由于年龄因素的影响,骨量将进一步丢失,骨质疏松所带来的危害在中老年女性中更为显着。预计到2050年,我国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上的医疗费用将达1745亿元。社区居民是本病的高发人群,但实际防控力量相对较弱,人们对于该病的自我保健意识很差,因此在社区居民中开展此项研究,能更好地提高人群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知晓度,进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发病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年龄、骨密度值、骨折史、跌倒史、绝经年龄、饮食习惯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丈夫……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指出人在40岁以后,尤其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功能逐渐下降,开始出现如腰膝酸软、下肢拘挛、乏力、身高变矮等躯体症状,这些症状的发生可能对OP骨折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此外,临床实践证实血液中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含量可以间接推断骨骼的代谢产物状态和相关激素,因此可将骨代谢生化指标用于评估骨代谢情况、预测骨折风险等。近年来关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不断增多,引起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针对我国人口学特征,同时包含中医体质、饮食习惯等其他危险因素相结合的研究鲜少,所以本研究对北京市三社区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开展了以中医体质及其他危险因素有关的调查,深入挖掘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检测血清IGF-I、IL-6蛋白含量,探究其与OP骨折的相关性,为该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提供参考,并为后期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提供前期工作基础。研究目的1.分析北京市三社区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危险因素;2.探究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血清IGF-I、IL-6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内容1.开展社区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调查,并获得远期随访(2017.11-2019.12)骨折发生情况及中医体质类型等相关危险因素;2.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按1:1匹配骨折患者与未骨折患者,使用ELISA方法检测蛋白,探究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血清IGF-I、IL-6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注册登记式调查研究(Registry study,RS),嵌入巢式病例对照设计。2.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北京市三大社区(东城区、朝阳区以及丰台区),对45-80岁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女性)进行临床问卷信息调查、BMD检测、生物样本采集。同时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3.问卷采集信息本研究采用的是《全国骨质疏松症病证结合前瞻性社区队列研究》病例报告表所涉及的内容与结构,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期间,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对调查人群的一般信息、骨折史、家族遗传史、跌倒史、睡眠情况、饮食习惯(包括饮食类型、烹调方式、以及对食物的摄入情况)、IOF骨质疏松症风险测试量表和中医体质量表等方面信息进行登记填写。4.骨密度检测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HOLOGIC,美国Hologic Wi)测定腰椎(L1-L4)和双髋部骨密度。5.生物样本采集与管理研究对象需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5ml,并离心后将血清装入EP管,-80℃冰箱保存。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时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将样本从-80℃冰箱中取出,防止其他样本的反复冻融影响检测结果。6.随访实施基于前期流调数据,经过两年时间于2019年12月通过电话随访获得该研究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情况。并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骨折组与未骨折组,进一步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7.蛋白检测运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原则,按1:1匹配骨折患者与未骨折患者(以年龄、骨量情况、基础疾病一致作为匹配条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GF-I、IL-6含量。8.数据管理基于Epidata3.1软件,独立双人双录入社区女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流行病学数据,并结合软件一致性校验等形式,确认数据录入准确无误。9.统计分析应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人群一般情况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Python3.9进行SMOTE算法平衡数据,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先采用t/Chisq检验、单因素分析,选取达到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向前:LR),a 入=0.05,a出=0.10。以a=0.05为标准,即P<0.05被认为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712例女性OP高危人群通过电话随访获取到两年时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情况,共随访到OP高危患者612例,应答率86%,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15例,无骨质疏松性骨折597例。2.通过分析15例骨折患者的骨量情况、骨折发生部位及原因发现:在骨量情况方面:骨质疏松为8例,骨量减少为7例;在骨折发生部位方面:胸腰椎椎体骨折为7例、踝关节骨折为4例、桡骨远端骨折为4例;在骨折发生原因方面:跌倒为12例,扭伤为3例。3.在612例女性OP高危人群中,以“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将人群分为两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人群在初潮年龄、生育次数、体重、脑血管疾病家族史、骨折史、跌倒史、睡眠时间(夜间)、饮食习惯、IOF骨质疏松症风险测试、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等因素方面存在差异(P<0.05)。4.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三社区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气虚质、跌倒史、骨量情况、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父母髋部骨折史、本人髋部骨折史、饮用碳酸饮料、夜间睡眠时间短以及身高降低(超过3CM)。5.女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偏颇体质主要以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偏多,其中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后得出气虚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体质。6.两组共30例样本中均能检测到血清IGF-I、IL-6。其中骨折组血清IGF-I含量明显低于未骨折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骨折组血清IL-6含量高于未骨折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与检测样本量少有关。结论由本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女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偏颇体质主要以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偏多,其中气虚质相对其他体质类型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更高。2.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有跌倒史、骨量情况、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父母髋部骨折史、本人髋部骨折史、饮用碳酸饮料、夜间睡眠时间短以及身高降低(超过 3CM)。3.血清IGF-I水平降低、IL-6水平升高可能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具有相关性。

王天元[6](2021)在《12个月不同形式体育运动对男性强戒人员骨密度和体质状况改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许多研究中表明,毒品会对药物依赖者的身体产生损害,长期吸食毒品会使药物依赖者产生不同程度的骨量流失,因此本研究以太极拳类运动太极康复操和健心康复操以及中高强度间歇运动为干预手段,探讨两种运动形式对强戒所中毒品依赖人员的骨密度以及身体体质的影响情况,通过比较两种运动对强戒人员骨密度以及体质状况改善的优劣性,找到更适合强戒所使用的运动方法,为强戒人员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在上海市高境强制隔离戒毒所招募120名符合标准的男性强戒人员作为干预对象,采用随机设计分组法将120名干预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太极拳组进行太极康复操和健心康复操;中高强度间歇训练组进行大强度、多项目的间歇训练。两组均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干预,每周训练3次(周一、周三、周五),每次训练60分钟,训练共持续12个月。在实验前、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体质以及骨密度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俯卧撑、骨密度。测试结果通过SPSS22.0进行分析,中高强度间歇训练组与太极拳组的基线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组别的交互比较采用2(太极拳组、中高强度间歇训练组)*5(基线、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等级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研究结果:(1)对两组对象进行基线骨密度测试的结果发现,太极拳组骨量减少的对象所占比例达到了70%,骨质疏松对象所占比例达到了18.3%;中高强度间歇训练组骨量减少的对象所占比例达到了61%,骨质疏松的对象所占比例达到了22%,两组人员骨密度的基线情况充分反映出戒毒所中强戒人员骨量流失的严重性。(2)12个月的太极拳运动使强戒人员的骨密度水平较基线时出现了显着提高,T值的均值由基线时的-1.98提升到了-1.12,F(4,180)=0.551,P<0.001;12个月的中高强度间歇训练也使强戒人员骨密度水平显着提高,T值均值由基线时的-1.92增长到-0.91,F(4,168)=0.421,P<0.001,中高强度间歇训练组的提升幅度略高于太极拳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提示长期的中高强度训练和太极拳训练均可提高强戒人员的骨密度水平,减少骨量流失。(3)12个月的太极拳训练使太极拳组的强戒人员在肺活量、握力、选择反应时、俯卧撑以及闭眼单脚站立时间等方面出现了显着提升,效果与中高强度间歇训练接近,太极拳组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较中高强度组提升更为明显。结论:(1)长期的太极拳训练与中高强度间歇训练均可显着提升强戒人员骨密度水平,两种运动效果接近,但是太极拳相较于中高强度间歇训练更加安全,更适合作为强戒所恢复强戒人员骨密度水平的运动处方。(2)长期的太极拳训练和中高强度间歇训练均可提升强戒人员的心肺功能以及反应能力,两种运动效果接近。(3)长期的太极拳训练与中高强度间歇训练均能提高强戒人员的平衡能力,太极拳的效果优于中高强度间歇训练。(4)长期的中高强度间歇训练和太极拳训练均能提高强戒人员的上肢力量,中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效果优于太极拳。

肖渊怀[7](2021)在《增骨汤联合PRP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收集89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在三根全螺纹空心螺钉内固定的基础上,增骨汤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在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该病诊疗方案的选择给予一定的探讨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北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资料,采集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骨折分型、治疗方案、住院总时间及随访时长等情况,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共89例,并按照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案分为A、B、C三组,三组患者均以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为基础,其中A组在此基础上加增骨汤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RP治疗,C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用增骨汤+PRP治疗。定期通过门诊、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随访,客观记录三组患者住院总时长、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第3月、半年、一年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与优良率。结果:1.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侧、骨折分型、住院总时长及随访时间等基线资料上比较,检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术后6个月复查髋关节X线片,其中C组患者均未发生骨折不愈合的情况;A组和B组均有5例骨折不愈合的患者,其骨折愈合率为分别为82.75%、84.37%。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C组的骨折愈合率高于A组和B组,分别与A组和B组作比较,检验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b=0.037<0.05,Pc=0.028<0.05);而A组和B组在骨折愈合率相对比,χ2=0.0310,P=0.8602,检验结果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Pa>0.05)。3.术后3月、半年、一年A组与B组的Harris评分相比较,检验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5);C组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提升幅度更大,术后3月、半年、一年分别与A组和B组相比较,得出检验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2<0.05,P3<0.05)。4.手术治疗一年后,通过计算三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得出各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其中A组为68.96%,B组为71.87%,C组为92.85%。将C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与A组、B组比较,得出的结论为C组的优良率较A组和B组均有明显的提高,且它们之间计算得出的检验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1=2.7573,Pd=0.0059<0.05;Z2=2.1502,Pe=0.0317<0.05)。但A组与B组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3=0.6592,Pf=0.5098>0.05)。结论:1.增骨汤联合PR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比单独运用增骨汤或单独运用PRP,能更快促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的周期。2.在内固定术的基础上,增骨汤联合PRP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与单独运用增骨汤或单独运用PRP相比,能有效改善术后髋关节的功能,提高髋关节优良率,缓解患者的症状。3.增骨汤联合PRP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及推广。

廖才杰[8](2020)在《关节扭挫伤洗剂对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评价关节扭挫伤洗剂对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从2019年1月2019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骨伤科门急诊就诊的Colles骨折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所有病例均予以手法复位和石膏外固定治疗,固定6周后拆除石膏托,然后对照组患者予以为期6周的温水熏洗配合腕关节功能锻炼,试验组予以为期6周的关节扭挫伤洗剂熏洗配合腕关节功能锻炼。在熏洗前、熏洗第2周、第4周、第6周分别比较两组VAS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和肿胀评分,并在熏洗6周后进行总体优良率的比较。所有数据使用SPSS21.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一般情况: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30例,年龄61.16±4.81岁,右侧17例、左侧28例;试验组男性13例、女性32例,年龄60.64±4.30岁,右侧15例、左侧30例。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侧别等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熏洗前,对照组VAS评分与试验组比较,P=0.89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熏洗2周后,P=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熏洗4周后,P=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熏洗6周后,P=0.00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熏洗2周、4周、6周后,试验组VAS评分结果更优。3、Gartland-Werley评分:熏洗前,对照组Gartland-Werley评分与试验组比较,P=0.62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熏洗2周后,P=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熏洗4周后,P=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熏洗6周后,P=0.00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熏洗2周、4周、6周后,试验组Gartland-Werley评分均更优。4、肿胀评分:熏洗前,对照组肿胀评分与试验组比较,P=0.15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熏洗2周后,P=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熏洗4周后,P=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熏洗6周后,P=0.00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熏洗2周、4周、6周后,试验组肿胀评分更优。5、末次总体优良率:经熏洗6周治疗后,对照组总体优良率66.60%,小于试验组91.10%,Z值为-2.852,P=0.004<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关节扭挫伤洗剂能够有效促进Colles骨折患者在手法复位外固定后腕关节功能的康复,在缓解患者腕关节疼痛、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作用显着,同时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屈晓龙[9](2020)在《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预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当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国内外危及中老年群体的潜在疾病,其具有患病率高和并发症多的特点。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多发于肱骨近端、桡骨远端、脊柱和髋部,尤其对于老年和绝经后女性威胁甚大。多数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所产生的医疗负担、身心健康、手术方案等影响巨大。因此合理有效的骨折预测和评估工具对早期抗骨质疏松治疗,避免骨质疏松骨折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国际上除了骨密度以外,骨转换标志物、FRAX?工具、QCT、TBS、Garvan nomogram评估法、QUS技术、骨质量相关髋部骨骼几何参数、有限元建模分析等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均具有预测作用,但除骨密度测定以外的其它工具均未得到有效证实,并且缺乏国际统一指南进行推荐。骨转换标志物作为反应骨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IOF和IFCC以及欧洲绝经后女性诊疗指南均推荐进行骨折预测,但缺乏对比和大数据、多中心研究。且有研究发现骨密度作为常规预测评估工具,对部分具有临床高危因素的患者有低估骨折发生率的倾向,建议开展多个有效评估工具并实施对比研究,条件充沛的临床试验机构可展开前瞻性临床试验。目的: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女性检测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的临床意义,并比较两者对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s,OF)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的OF患者96例和骨质疏松症患者107例,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通过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骨密度,电化学发光检测BTMs:I型前胶原N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amino terminal eptide,PINP)、I型胶原β-异构化C末端肽(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骨钙素N端分子片段(molecular fragment of osteocalcin N terminal,N-MID),同时测定骨代谢相关指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钙(calcium,Ca)、磷(phosphorus,P),t检验对比两组之间的计量资料,多组间分析采用One-way ANOVA,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BMD和BTMs与OF的相关性。结果:骨折组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低于非骨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的PINP、β-CTX高于非骨折组,骨折组71-80岁、81-90岁患者的N-MID低于非骨折组相同年龄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P、Ca在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腰椎及髋部骨密度、β-CTX与OF具有显着相关性,OR分别为-4.182、-6.929和7.57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P、N-MID与OF呈正相关,OR分别为4.213和2.5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骨密度、高β-CTX的骨质疏松症老年女性更容易发生OF,β-CTX可能比骨密度预测OF的能力更强,可适时对高危人群进行相关干预管理。

陈伟杰[10](2020)在《影响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治疗后早期腕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小夹板治疗后早期腕关节功能进行研究,分析影响腕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医生判断预后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因桡骨远端骨折在无锡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就诊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刘氏骨伤手法整复及塑形纸质小夹板固定,依据解除固定后早期Gart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分为功能优良组与功能障碍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早期腕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包括性别、年龄、损伤时间、致伤方式、患侧、骨折类型(AO分型)、是否伴有内科疾病、是否有烟酒嗜好、骨密度(T值)、治疗早期掌倾角丢失程度(<10°)、治疗后期掌倾角丢失程度(<10°)、固定时间等12项变量,并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治疗后早期腕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42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其中早期功能优良组1 17例,早期功能障碍组25例,优良率为82.39%;(2)比较2组间各项指标我们发现,年龄、性别、损伤时间、患侧、是否伴有内科疾病以及是否有烟酒嗜好对关节功能的影响不大(P>0.05),而致伤方式、骨折类型、骨密度、早期掌倾角丢失程度、后期掌倾角丢失程度以及固定时间是可能引起早期腕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骨折类型、致伤方式、后期掌倾角丢失程度以及固定时间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患者骨折类型、致伤方式、后期掌倾角丢失程度以及固定时间是独立影响因素(P<0.05),骨密度及早期掌倾角丢失程度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下无意义(PP均>0.05)。结论:(1)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治疗后早期部分患者会出现关节功能障碍;(2)高能量损伤引起的复杂骨折移位是引起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治疗后早期腕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治疗时应在尽可能减小损伤的情况下恢复腕关节骨性结构的正常形态,维持掌倾角,在确保断端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固定时间。

二、中老年人远端骨折后期骨质疏松原因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老年人远端骨折后期骨质疏松原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Colles骨折病因病机
    2 中医骨折治疗原则
    3 中医骨伤科骨折的治法
    4 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5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病例来源
2 实验设计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影像学检查
    2.4 康复锻炼
3 临床疗效观察及评定
4 数据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 患者基线数据分析
    2 患者治疗指标分析
        2.1 骨密度的分析
        2.2 掌倾角和尺偏角分析
        2.3 桡骨高度分析
        2.4 骨折愈合时间分析
        2.5 腕关节Gartland和 Werley功能评分组间对比
        2.6 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2.7 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变化分析
讨论
    1 Colles骨折流行病学及分型
    2 中医药治疗Colles骨折的历史沿革
    3 夹板治疗Colles骨折的优势与研究方向
    4 中医骨伤三期辨证的优势
    5 指套悬吊牵引的临床优势与禁忌症
    6 利用网络药理学对部分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初探
    7 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综述 Colles骨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诊断
    2 中医和西医的分型
    3 治疗
        3.1 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3.2 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康复方法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拆除术后小夹板再固定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 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1 桡骨远端骨折概述
        2 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诊断
        3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4 桡骨远端骨折的并发症
        5 不足与展望
        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拆除术后小夹板再固定的临床研究
    1 前言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
        2.5 数据来源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统计分析
        3.2 影像学评分
        3.3 功能评价
        3.4 疗效评价
    4 讨论
        4.1 外固定架拆除时机的选择
        4.2 小夹板再固定的优势
        4.3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药物的应用
        4.4 外固定疗法康复锻炼
        4.5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个人简历

(3)健骨灵方加减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诊断标准
        1.1.1 病史
        1.1.2 症状
        1.1.3 体征
        1.1.4 辅助检查
        1.2 病例纳入标准
        1.3 病例排除标准
        1.4 病例剔除标准
        1.5 术前准备
        1.6 手术方法
        1.7 术后处理
        1.8 评价标准
        1.8.1 腕关节消肿时间
        1.8.2 记录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1.8.3 记视觉模拟量表(VAS)
        1.8.4 测量术后3月桡骨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
        1.8.5 Gartland和 Werley(G-W)腕关节评分
        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统计结果
        2.1 安全性分析
        2.2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消肿时间比较
        2.4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2.5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比较
        2.6 术后3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
        2.7 术后3月Gartland和 Werley(G-W)腕关节评分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骨伤病的病机认识
    2 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原则灵活运用
    3 健骨灵方加减在骨折愈合中医方面的关联
        健骨灵方加减的临床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优缺点及改进
        术后功能康复锻炼
结论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结合祖国医学浅谈健骨灵方加减在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的应用
    1 解剖结构
    2 骨折分类
    3 治疗
        3.1 保守治疗
        3.2 手术治疗
        3.2.1 经皮穿针固定
        3.2.2 外固定器治疗
        3.2.3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3.2.4 腕关节镜下指引下切开复位
    4 祖国医学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认识
    5 健骨灵方加减现代药理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附件

(4)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夹板组
        1.3.2 钢板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例完成情况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2.3 两组治疗后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比较
    2.4 两组骨折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和愈合时间及Robbins评分比较
    2.5 两组腕关节屈曲、背伸活动度,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比较
3 结论

(5)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筛查及与中医体质、血清IGF-I、IL-6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1.中医学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肾精不足
        1.2 脾胃亏虚
        1.3 肝血不足
        1.4 瘀血阻滞
    2.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体质研究进展
    3.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概况
        3.1 年龄
        3.2 骨密度值
        3.3 跌倒史
        3.4 雌激素水平
        3.5 家族骨折史
        3.6 既往骨折史
        3.7 不良的生活方式
        3.8 体重/体重指数
        3.9 初潮时间
        3.10 怀孕/生产次数、母乳喂养时间
综述二 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1.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
        1.1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1.2 骨转换标志物
        1.3 激素与细胞因子
        1.3.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
        1.3.2 白介素-6 (IL-6)
        1.3.3 其他指标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体质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伦理与注册
        2.3 研究对象
        2.3.1 数据来源
        2.3.2 诊断标准
        2.3.3 纳排标准
        2.3.4 中医体质判定标准
        2.3.5 结局判定标准
        2.4 临床信息与生物样本采集
        2.4.1 问卷调查
        2.4.2 骨密度检测
        2.4.3 生物样本采集
        2.5 随访工作的实施
        2.6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障
        2.6.1 质量控制
        2.6.2 研究者的培训
        2.7 数据收集与管理
        2.7.1 数据收集
        2.7.2 数据管理
        2.8 统计分析
        3.技术路线图
        4.结果
        4.1 调查完成情况
        4.2 调查人群一般情况
        4.2.1 年龄
        4.2.2 骨量情况
        4.2.3 绝经年龄
        4.2.4 工作类型
        4.2.5 中医体质
        4.3 调查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情况
        4.3.1 OP骨折发生部位
        4.3.2 OP骨折发生原因
        4.3.3 OP骨折人群骨量情况
        4.3.4 OP骨折患者中医体质分布
        4.4 基于SMOTE算法的不平衡数据处理
        4.5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筛查
        4.5.1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4.5.2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5.讨论
        5.1 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
        5.1.1 骨密度值降低
        5.1.2 跌倒
        5.1.3 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5.1.4 饮用碳酸饮料
        5.1.5 夜间睡眠时间短
        5.1.6 IOF骨质疏松症风险测试
        5.1.7 饮食习惯
        5.2 体质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
        5.2.1 气虚质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
        5.2.2 其他体质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
        5.3 结合中医体质与危险因素进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
        5.3.1 对于绝经期女性、中老年人等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人群,应做到“未病先防”
        5.3.2 对于已有骨质疏松症状者要“既病防变”
        5.3.3 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来说要做到“瘥后防复”
        6.小结
    二、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血清IGF-I、IL-6相关性探索分析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类型
        2.2 实验对象
        2.3 检测指标
        2.4 检测方法及原理
        2.5 检测实施
        2.5.1 主要材料、仪器
        2.5.2 实验分组
        2.5.3 操作步骤
        2.6 统计分析
        3.技术路线图
        4.结果
        4.1 两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4.2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血清IGF-I、IL-6相关性探索分析
        4.2.1 IGF-I检测结果
        4.2.2 IL-6检测结果
        5.讨论
        5.1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血清IGF-I、IL-6关系
        5.2 中医体质与血清IGF-I、IL-6关系
        6.小结
    研究结论
    创新点
    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6)12个月不同形式体育运动对男性强戒人员骨密度和体质状况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骨相关知识
        2.1.1 骨相关概念
        2.1.2 骨密度的测量方法
        2.1.3 骨密度测量部位
        2.1.4 骨质疏松症(OP)现状及其危害
        2.1.5 毒品对骨密度的影响
    2.2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2.2.1 不同运动形式对骨密度的影响
        2.2.2 运动强度对骨密度影响
        2.2.3 运动时间对骨密度的影响
    2.3 太极拳的功效
        2.3.1 太极拳对戒毒人群的影响
        2.3.2 太极拳对骨密度的影响
    2.4 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功效
        2.4.1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骨密度的影响
    2.5 总结
3.研究方案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对象来源
        3.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
    4.1 实验人员变化
    4.2 实验对象基本信息
    4.3 两组戒毒人员骨密度数据比较
        4.3.1 两组戒毒人员基线数据比较
        4.3.2 太极拳组和中高强度间歇训练组实验前中后期测试数据比较
    4.4 两组戒毒人员体质数据比较
        4.4.1 两组戒毒人员基线体质数据比较
        4.4.2 两组戒毒人员实验前中后期体质数据比较
5.分析与讨论
    5.1 12 个月太极拳和中高强度间歇运动对强戒人员骨密度的影响
    5.2 12 个月太极拳和中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强戒人员体质状况的影响
        5.2.1 太极拳和中高强度间歇运动对BMI的影响
        5.2.2 太极拳与中高强度间歇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5.2.3 太极拳与中高强度间歇运动对力量素质的影响
        5.2.4 太极拳与中高强度间歇运动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5.2.5 太极拳与中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反应素质的影响
6.结论
7.研究不足与建议
8.致谢
9.参考文献
10.附录

(7)增骨汤联合PRP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研究资料
        1.1 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1.1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诊断标准
        1.1.2 股骨颈骨折的西医诊断标准
        1.2 股骨颈骨折分型
        1.2.1 按骨折线部位分型
        1.2.2 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一般资料
    2.治疗方法
        2.1 手术方法
        2.2 干预措施
        2.3 术后处理
    3.疗效判定标准
        3.1 骨折的愈合标准
        3.2 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标准
    4.统计学分析方法
    5.研究结果
        5.1 术后愈合情况
        5.2 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
        5.3 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讨论
    1 中医对骨折的认识及治疗
        1.1 中医对骨折的认识过程概述
        1.2 中医骨折的三期分型
        1.3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辨证分型
    2 中医对骨质疏松病因病机的认识
    3 西医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认识及治疗
        3.1 股骨颈骨折的解剖特点
        3.2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3.3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4 增骨汤的立方依据
    5 增骨汤的现代药理研究
    6 PRP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骨修复方面的应用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附录3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关节扭挫伤洗剂对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VAS评分
        3.2 Gartland-Werley评分
        3.3 肿胀评分
        3.4 总体优良率
    4 数据整理及分析方法
结果
    1 病例纳入情况
    2 结果分析
        2.1 一般情况分析
        2.2 VAS评分比较
        2.3 Gartland-Werley评分比较
        2.4 肿胀评分比较
        2.5 末次总体优良率比较
讨论
    1 桡骨远端的局部解剖
    2 Colles骨折的流行病学介绍
    3 现代医学对Colles骨折的认识
        3.1 桡骨远端的生物力学分析
        3.2 Colles骨折的手术治疗
        3.3 Colles骨折的康复训练
    4 传统医学对Colles骨折的认识
        4.1 病因病机
        4.2 治疗方法
        4.3 中医综合康复
    5 关节扭挫伤洗剂的组方分析
    6 关节扭挫伤洗剂组方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6.1 君药
        6.2 臣药
        6.3 佐药
        6.4 使药
    7 结果分析
        7.1 VAS评分结果分析
        7.2 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分析
        7.3 肿胀评分结果分析
        7.4 末次总体优良率分析
    8 安全性分析
    9 剔除及脱落情况分析
    10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预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基金资助页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指标及测量方法
        1.4.1 骨密度测量
        1.4.2 血清学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影响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治疗后早期腕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桡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
    2 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
        2.1 按人名分型
        2.2 AO分型
        2.3 Cooney分型
    3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3.1 桡骨远端骨折的保守治疗方法
        3.2 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4 现代医学对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的认识
        4.1 腕关节的解剖与功能定义
        4.2 腕关节功能障碍与腕关节功能的评分
        4.3 现代医学对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的认识及方法
    5 祖国医学对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的选择
        1.4 病例的分组
        1.5 影响因素选择
        1.6 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影响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单因素分析
        2.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特色与优势
    2 腕关节功能不良是桡骨远端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3 本研究结果分析
    4 结论
    5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致谢

四、中老年人远端骨折后期骨质疏松原因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D]. 张伟业.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拆除术后小夹板再固定的临床研究[D]. 许晶晶.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健骨灵方加减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D]. 陈儒.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4]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对比[J]. 杨振勋,李刚. 中医临床研究, 2021(17)
  • [5]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筛查及与中医体质、血清IGF-I、IL-6相关性分析[D]. 孙梦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6]12个月不同形式体育运动对男性强戒人员骨密度和体质状况改善研究[D]. 王天元.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2)
  • [7]增骨汤联合PRP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D]. 肖渊怀.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8]关节扭挫伤洗剂对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D]. 廖才杰.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预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对比研究[D]. 屈晓龙.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10]影响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治疗后早期腕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D]. 陈伟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中老年远端骨折晚期骨质疏松原因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