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森林部队实现“早打、打小打长”目标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武警森林部队实现“早打、打小打长”目标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武警森林部队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目标应注重把握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鸣[1](2020)在《政策司法化研究 ——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党的政策的法律政治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不仅具有“定分止争”的审判功能,而且还扮演着党的政策实施者的政治角色,承担着将党的政策司法化的使命和任务。政策司法化,即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司法文件、指导性案例等为载体,把党的政策转化为司法政策并运用于司法审判全过程的实践活动。近年来,人民法院服务大局的政治性不断被强化。从宏观层面,最高人民法院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从中观层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执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政策,同时根据地方党委工作大局形成政策性司法文件,服务于全国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从微观层面,法官在准确适用法律的同时,将党的政策融入司法审判,以实现案件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相统一。然而,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系列的争论和困惑。如,法院如何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如何处理好法律与政策的关系,法官如何将政策引入司法裁判,这些既是根本性的理论问题,亦是长期困扰法官的实践问题。“政策司法化”既是法学理论问题,亦是政治学理论问题,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属于一个“初被探索的领域”。基于此,本文从法律政治学的视角,以法学和政治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司法文件、中国裁判文书网的裁判文书、指导性案例的梳理分析,通过对部分法院审判工作的观察分析,并通过法官访谈途径听取法官的感受和体会,力求以第一手资料为依据,探究政策司法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研判政策司法化的现实状况,科学理性地分析现阶段政策司法化的问题与困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司法化的优化路径。从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来看,党的政策属于政治系统的组成部分,法院的司法审判活动属于法律系统的组成部分。政策司法化,本质上属于法律系统和政治系统之间的互动过程。从中国的政法体制来看,中国共产党在政策司法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领导与推动作用,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高位推动”的政策执行模式。在政策司法化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将党的政策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司法政策以指导司法审判,其所扮演的是一个“政策制定者”或“政策转化者”的形象。最高人民法院主要通过制定司法解释、司法文件、指导性案例等方式转化党的政策。地方法院作为地方党委领导的政法单位,其所依赖的资源,一方面来源于上级法院的供给,另一方面来源于司法场域外同级党委的供给,因此,地方法院在政策司法化过程中,主要是执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政策以及地方党委的经济社会政策。在政策司法化过程中,法官在准确适用法律的同时,通过在司法裁判中对政策的考量与运用,将政策融入司法审判。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国裁判文书网的裁判文书的梳理分析,并通过法官访谈途径听取法官感受和体会,可知:法院执行党的政策不但可以体现为宏观层面最高人民法院将司法工作置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之中,中观层面地方各级法院对党的政策和司法政策的执行中,而且还体现在微观层面法官的政策思维和裁判行为中。目前,无论是最高人民法院、地方法院,还是各级法院的法官,在政策司法化过程中均存在一些亟需纠偏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妨碍了党的政策科学有效地转化为司法政策,还影响着人民法院的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具体来说:在最高人民法院层面,一是以转化党的政策为要义的某些司法解释缺乏法理基础,有时为了迎合政策或政治需要肆意扩张解释;二是政策司法化的模式相对僵化,有时过于突出和强调司法政策的意识形态特征,简单化回应党的政策,消解了司法政策本应具有的符合司法规律和司法技术的特征。在地方各级法院层面,一是受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甚至党政负责人所谓“大局”的驱动,地方法院及其法官未能正确把握“服务大局”与“地方保护主义”之间的界限,亦未掌握好地方治理要求与个案处理合法性的平衡。二是受利益偏差、监督机制不健全、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地方法院运动式、放大式、选择式执行政策。在一线法官层面,由于缺乏法治理念和政策思维,有些法官在司法裁判中错误地理解和运用党的政策,一方面表现为在裁判文书中简单化地运用政策,缺乏对政策进行充分说理,另一方面表现为直接引用政策条文作为裁判依据,致使政策与法律冲突,损害了法律权威和司法公信力。针对政策司法化存在的上述问题,应从提升最高人民法院转化政策的能力、健全地方法院执行政策的机制、提高法官运用政策的水平三个方面,以提升人民法院政策司法化的规范化和法治化。具体来说:在最高人民法院转化政策层面,首先应当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增强司法解释的合法性与谦抑性;其次,改进司法政策的目标性与功能性,提高最高人民法院回应政策的能力;最后,加强指导案例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使之在通过个案解读法律和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在地方法院执行政策层面,通过健全利益诉求的融合机制、健全政策执行的沟通机制、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矫正地方法院执行政策偏差的现象。在法官运用政策层面,首先应当破解法官运用政策的思想误区,并在此基础上,规范法官在刑事审判中运用政策的方式,同时增强法官在民事审判中对政策进行充分说理,将党的政策科学有效地运用于司法审判,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

王梦瑶[2](2018)在《大数据背景下侦查创新研究》文中指出大数据时代没有旁观者。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大数据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研究热点,数据爆炸式的增长与随之而来的各类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侦查领域内,大数据侦查成为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一方面,大数据的处理、分析、共享等优势技术与多样、应用协同、可重复开采及决策辅助等优势功能,引发了侦查理念、效益、思维、组织方式等一系列变革,进而引发了侦查模式的改变。但另一方面,收益与风险总是相生相伴的,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巨大便捷与财富的同时,我们必然也要承担由其所产生的风险。这种风险在犯罪领域中具象化的结果就是使后者产生了多元化、活性化、动态化及有组织化的新变化新趋势,这些变化与趋势必将引发侦查领域的一系列变革。大数据侦查正是在时代发展与犯罪形势的双重作用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的。明确时代发展、犯罪形势与侦查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对大数据侦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都十分必要,它不但明确了发展大数据侦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还指出目前实务中出现的一些认识误区,为侦查实务的应用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侦查实务研究中,本文立足于刑事侦查的两大基本功能,即犯罪侦查与犯罪预防,对大数据在侦查领域内的应用思路、适用对象以及工作重点难点进行逐一讨论。以此形成立足于犯罪整体,平衡理论与实务的大数据侦查研究的系统化体系,为侦查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贡献绵薄之力。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对大数据侦查的研究背景、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同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与创新点等进行梳理。第二章为大数据侦查概述,主要对我国大数据视野下的侦查从概念、内涵、边界、功能以及基础理论等方面进行界定与概括。第三章是本文尝试创新的一个重要章节,关于大数据侦查的理论原理,构建了一个包含时代、犯罪、侦查三个要素的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并在不同的层次对大数据、犯罪系统与侦查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进行讨论,进而对侦查与犯罪在自适应性、有序性等方面产生差异性的原因进行探寻,从而在大数据背景下找到缩小这种差异,提高侦查效能的方式方法,即大数据主动型侦查与精确型侦查。第四章与第五章是对大数据侦查的实践应用展开。第四章大数据主动型侦查,主要对主动型侦查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认为主动型侦查的起点是犯罪威胁,侦查推动力来源于各类情报信息对犯罪威胁的描绘,在功能上更多地表现出预测与预防犯罪的功能,最终目的是削减发案;并着重对主动型侦查的工作原理、思维以及实践难点进行分析与论述。第五章大数据精确型侦查,主要对精确型侦查进行了系统论述:认为精确型侦查的起点是涉嫌犯罪行为,是犯罪行为发生后,侦查人员通过对掌握的数据进行一系列操作,准确找出侦查突破点并破获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的过程;并着重对精确型侦查适用的犯罪类型及主要特征、可行性与必要性、实现路径,以及保障精确型侦查效益最大化的组织机制进行分析与论述。

杨森鑫[3](2017)在《新时期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是恐怖主义。近年来,我国恐怖主义的威胁不断加据,暴力恐怖活动的偶发性、随机性让人防不胜防,对平民无差别的杀戮更容易引发社会的恐慌效应,恐慌心理扩散、弥漫致使公众犹如芒刺在背、躲犹不及。恐怖活动已成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是我们已经面临和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在新时期反恐政策的指导下,探析我国反恐刑事立法、《反恐怖主义法》等反恐相关立法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国外反恐立法为借镜进行完善,从而更好地防控恐怖活动犯罪,实现反恐治本清源的目的,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课题和主要内容。文章共分为五章展开相关论述。第一章主要介绍新时期我国恐怖活动的基本概况。明确恐怖活动的相关概念是进行反恐立法研究的前提和起点,“恐怖主义”、“恐怖活动”、“恐怖活动犯罪”等概念的厘定是依法反恐的客观要求。虽然各国对“恐怖主义”、“恐怖活动”等概念存在较大争议,但在基本构成要素方面已经形成共识。“恐怖主义”属于宏观的上位概念,既涵盖恐怖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包括恐怖主义行为。“恐怖活动”是指具体的带有恐怖主义性质的行为,属于下位概念的范畴。为了避免概念上的混用和适用上的模糊,本文的研究和论述立足于具体的恐怖行为,选取“恐怖活动”的概念以研究具体的恐怖活动犯罪及与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相关的立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恐怖活动此起彼伏,从未停息,经历过不同的发展阶段,恐怖活动呈现出袭击范围扩大化、恐怖活动网络化、组织形式分散化和恐怖活动人员低龄化、女性化等特征。网络恐怖活动、微恐怖活动以及“伊吉拉特”恐怖活动成为我国新型的恐怖活动类型,是新时期我国反恐斗争面临的新威胁。第二章分析了新时期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的政策与立法原则。防控恐怖活动的政策在我国的反恐斗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时期我国恐怖活动的新形势对反恐政策产生深远影响。新时期恐怖活动的长期性要求标本兼治,新时期恐怖活动的复杂性要求全面全程反恐,新时期恐怖活动的社会性要求“三分打击、七分治理”。我国新时期的反恐政策与反恐斗争的实际需要紧密契合,是反恐立法发展完善的宏观指导原则,在新时期反恐政策指导下,根据国际国内恐怖活动的新发展,我国反恐立法进行了补充和修改。作为反恐立法的宏观战略指导,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的政策主要包括刑事政策、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这些政策在指导反恐立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当前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的立法原则主要表现为反恐刑事立法的前置与扩张、行政反恐与刑事反恐相协调、反对民族分裂与宗教极端,以及反恐优先兼顾保障人权。上述立法原则既是对我国既有反恐立法经验和司法实践的总结和提炼,也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指引着我国反恐立法的进一步完善。第三章讨论了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的相关立法主要包括《刑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反洗钱法》以及反恐的地方性规定,这些反恐相关立法为防控恐怖活动提供立法依据,但是当前的反恐立法仍存在一定问题。在宏观方面,恐怖活动犯罪立法存在打击恐怖活动犯罪长期政策与近期政策的法制化问题、打击恐怖活动犯罪常态法和紧急法的协调性问题、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立法模式与立法体系结构问题,以及强力反恐与柔性反恐的关系问题。在微观层面,存在对“恐怖活动犯罪”的概念界定不明、对恐怖活动行为类型规制不全面、现有的罪名条款存在疏漏以及司法实务中恐怖活动犯罪的具体法律适用障碍等问题。《反恐怖主义法》在实际适用中也凸显出困境,如存在应急性特征无法回应恐怖活动的新变化,政府主导的反恐力量格局无法实现全面防控,重事件控制与应对、轻事前社会治理,反恐对策体系缺乏全局性与立体性等一般问题。同时,还存在社会情报体系的法制化欠缺、对网络恐怖活动规制不足、反恐措施适用的边界不明和对恐怖活动人员安置教育规定存在质疑等具体问题。《网络安全法》缺乏对重点领域技术研发能力的保障措施,忽视对境外网络入侵行为和境内主动获取行为的法律管控,忽视技术手段在网络安全防控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网络运营者法律责任与保护公民信息安全之间界限不清等问题。而且,反洗钱法、反恐怖主义法、反恐地方性规定等其他相关立法与反恐刑法的衔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第四章论述了国外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的相关立法及借鉴价值。该章系统介绍了国外反恐立法的基本状况,在分析我国与国外反恐立法共性与差异的基础上,归纳出国外反恐立法对我国的借鉴之处。联合国、欧盟、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俄罗斯、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的立法,对我国反恐立法体系的建构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我国与国外均通过多部门立法防控恐怖活动,重视双边与多边的反恐协作,且反恐立法具有明显的应急性特征。但是,在反恐的立法背景、立法立场以及立法措施的侧重点方面,我国与国外仍存在一定差异。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有益立法成果,建立系统化的反恐立法体系、强化与国际社会的反恐联合协作、形成全方位的反恐怖对策机制,以应对恐怖活动给当今社会带来的严峻挑战。第五章对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犯罪提出立法完善建议。该章立足于我国反恐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有益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相关反恐立法的具体建议。在反恐刑法的立法完善方面,首先要明确“恐怖活动犯罪”的内涵与外延,将“恐怖活动犯罪”界定为依照我国刑法应负刑事责任的恐怖活动行为,重视恐怖活动犯罪行为的恐怖主义性质和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其次要完善现有的恐怖活动犯罪条款,最后要增设走私、贩卖、运输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包庇、纵容恐怖活动组织罪以及实施恐怖行为罪等新罪名。在《反恐怖主义法》的立法完善方面,通过坚持标本兼治、增强反恐效果,重视事前防控、进行前瞻式立法,构建政府与公众二元协调的反恐力量格局以及设立针对网络恐怖活动的专门条款等,完善反恐怖主义法的立法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反恐怖主义法》中“安全防范”章和“情报信息”章的相关规定。在《网络安全法》的立法完善方面,要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加强对境外网络入侵行为和境内主动获取行为的管控,通过立法对相关术语予以明确界定,并协调好网络运营者法律责任与保护公民信息安全的关系。此外,还要完善反洗钱法及相关地方反恐立法规定,实现相关立法与反恐刑法的有效衔接,建构系统的反恐立法体系,真正实现反恐立法的全方位治理。

梁文超[4](2017)在《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川西高原平均海拔3500m,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四川省地势最高的地方。承担该区域森林航空消防任务的是国家林业局南方航空护林总站成都站。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护区内有海拔高于5500m的山峰70多座,落差达3000m,雅砻江、岷江、大渡河等大川大河纵横交错,地势险峻、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多变,但森林资源丰富,珍惜动植物品种繁多,旅游景点驰名海内外,历来是国家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也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开展森林航空消防作业最难的地区。本文对现阶段国内使用森林航空消防常用灭火直升机机型、直升机取水、洒水灭火方式等进行研究探索,并通过对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灭火实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基础上,中小型直升机采用机腹水箱洒水更适合为川西高原林区实施森林航空消防直接灭火作业,同时对今后高海拔地区开展森林航空消防作业进行讨论与展望。

雷潇[5](2016)在《浅谈航空消防灭火技术在东北内蒙古林区火灾扑救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森林火灾的破坏性对社会、经济危害极大,森林资源大量烧毁,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受到影响,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甚至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研究和分析森林航空消防在我国尤其是在东北、内蒙古林区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并以此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提高该区域的航空消防能力具有实践意义。本文在收集大量森林航空消防技术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分析、对比研究、归纳分析等方法,结合我国东北、内蒙古林区近五年森林火灾情况及灭火数据,对该林区的航空消防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详细论述了机群化学灭火和直升机吊桶灭火的概念、特点,浅析了两种灭火技术在森林防火实践中的应用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两种直接灭火技术需要完善的方面。研究表明,机群化学灭火和吊桶灭火是我国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航空消防的重要灭火技术手段,虽然在许多技术方面有了突破,在扑救森林火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飞机载量小、速度慢、受风力影响较大;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水平低;资金紧缺、使用不合理;取水点的规划和管理不能满足现有需求,航站建设不到位,扑救火灾的地空配合力度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我国森林航空消防技术水平发展的方向和改进重点:同时从森林航空消防技术和政策建议等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1)引进无人驾驶飞机用于森林航空消防;尽快完善全国卫星林火监测网络建设;加强航线管理及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加快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GIS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建设步伐;加强森林消防通讯;加快飞行气象保障系统升级;加强机源引进,机型改进。(2)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航空森林消防工程管理,保证工程顺利实施;保证森林防火投资,建立健全严格的资金管理和监督制度;提高森林防火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消防队伍建设。

张平[6](2009)在《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决策研究》文中指出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对维持陆地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森林作为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自然资源提供者,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森林火灾作为林业灾害中对社会、环境及经济发展影响范围最广和破坏性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安全快速地扑灭森林火灾,把森林火灾所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是森林火灾现场指挥工作人员在新世纪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现场指挥是扑救森林火灾的领导行为,是指挥员以及指挥部为达到灭火意图对所属扑火队伍实施科学指导和调度的过程。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模拟仿真、虚拟现实技术的日渐成熟,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森林火灾监测、森林火灾信息管理、火灾预测预报等各个方面已在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工作也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成为森林防火工作发展的重点之一。根据气象、地形、地貌、林火行为等因素对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便快速发现、扑救及时,方案科学,指挥得当,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同时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论文综述了国内外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方法与策略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森林消防学、林火生态学、管理学和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对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决策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2)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森林火灾现场指挥部,以便观察火场、指挥作战、快速机动;对森林火灾扑救人员和物资的有效管理,合理安排人员扑救,快速调配物资,提高利用效率;(3)本论文对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的战略与战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乌石镇森林火灾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决策研究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怎么样把影响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决策的各种因素之间有机联系起来,这是一个有待继续研究的课题;同时发生森林火灾时,用于对火场情况侦察、现场指挥通信设备还比较落后,给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带来一定的难度,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贾生林[7](2008)在《扑救森林火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指明提出森林消防队伍在扑救森林火灾中为实现"打早、打小、打了"这一目标,应注重把握科学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正确的理论指导、灵活的战略战术,始终掌握一支"动态"预备队等七个方面的问题。

姜伟[8](2008)在《基于知识发现的林火灾害应急管理研究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演变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林火灾害尤其是重特大林火灾害,是失去人为控制的异常森林燃烧现象,是一种燃烧机理十分复杂、危害后果非常严重、人为控制比较困难的自然灾害。因此,进行林火灾害影响因子分析和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特别是森林灭火救灾应急管理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研究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研究区域,以林火灾害因子分析、风险分析和灭火救灾应急管理为主题,应用知识发现理论和技术方法、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理论,运用3S(GIS、RS、GPS)技术、统计分析、气象学、火生态学等基础理论、技术与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火灾害发生、蔓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了林火灾害风险管理与救灾应急管理问题,并对该区域1998年阿尔山“5.13”特大森林火灾及其处置情况作了典型案例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1.林火数据的预处理问题。应用知识发现的数据预处理技术,定性定量地分析了数据偏高值产生的原因,剔除了林火中的噪声数据,确定了林火数据中缺失值的处理问题。2.应用知识发现三大关键技术,研究了气象因子、林业因子与林火发生及蔓延的关系,通过挖掘和分析得出了新的林火知识,即研究区域气象条件变化趋势和林火灾害发生特点规律,提出了以知识发现技术处理林火气象数据的关键技术问题。利用知识发现关联技术量化该区域精准防火灭火控制的一个定量指标。通过偶合分析研究,该林区年度重大火灾发生3次以上(含3次)且年度火灾总次数超过60次(含60次)同时发生的年份偶合率仅0.5,说明在该林区不仅要做好火灾多发年份的重大火灾应急管理,还要做好火灾次数发生较少年份的重大火灾应急管理。林火灾害发生概率分析表明,在该区域重特大森林火灾各周期发生概率分布相对均匀,说明该林区每年都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可能性,这就告诫我们在该林区要年年防控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因此开展森林火灾应急管理研究尤显重要。3.把风险管理引入林火灾害研究。阐明林火灾害风险管理的含义,提出林火灾害风险分析与判别、评估与预测、控制与处置的方法和手段,构建了影响林火灾害风险的主要因子和评估指标体系,引进基于模糊积分的林火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运用聚类分析和模糊积分评估模型进行林火灾害风险区划,阐述林火灾害风险控制与处置的主要对策。4.应用应急管理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森林灭火救灾应急管理问题,阐明灭火救灾应急管理、应急决策的含义和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响应与处置、善后与评估的内容、方法与要求,明确森林灭火救灾应急响应分级及标准,运用关联算法确定了应急处置预案与对应评估因子的关系,提出该林区重特大林火灾害应急处置对策,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重特大林火灾害应急处置兵力出动模型,经拟合检验平均相对误差为10.37%。5.运用林火灾害影响因子分析、灾害风险分析和救灾应急管理理论及研究成果,系统地分析该区域1998年阿尔山“5.13”特大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过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作典型案例分析,对这起特大森林火灾的应急管理情况进行系统总结、科学分析和全面评价。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首次系统地在林火灾害因子分析中应用知识发现关键技术,并通过知识发现技术从更深层面挖掘新的林火知识。2.把风险管理引入林火灾害应急管理研究领域,明确提出林火灾害风险判别与分析、评估与预测的方法以及控制与处理的对策和措施,运用聚类分析和模糊积分评估模型进行林火灾害风险区划,拓展了灾害风险管理研究领域。3.系统全面地阐述森林灭火救灾应急管理的含义、原则、目的、阶段划分及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森林灭火救灾应急响应分级及其标准,构建灭火救灾应急处置兵力出动模型,这在国内林火灾害研究方面属于首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4.运用林火灾害风险管理与灭火救灾应急管理理论方法,全面、系统、科学地对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与评价,这在林火灾害及其应急管理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

刘俊国[9](2004)在《武警森林部队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目标应注重把握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说明 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目标,是对森林部队履行职能的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摆在森林部队各级党委和领导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打早、打小、打了",既是森林部队灭火作战的方针和原则,也是灭火作战的基本目标。这一原则和目标不仅体现在火灾发生的初始阶段,而且贯穿于灭火作战的全过程;既使火灾形成一定规模或发展成为重特大火灾时,也存在相对"早"和相对"小"的问题。在森林火灾的初始阶段,主要依靠"三早"(早发现、早出动、早扑灭)和

张国华[10](2002)在《川西林区灭火战法初探》文中研究指明武警四川省森林总队作为四川省专业的森林防火灭火队伍 ,自 2 0 0 2年 10月 10日筹建以来 ,先后对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等重点防火林区进行了现场勘察 ,广泛的搜集了四川省有关森林防火方面的资料 ,针对川西地区高山峡谷的地形特点、火灾发生规律 ,总结出了川西林区森林火灾的特点及对灭火作战的影响 ,论述了川西林区灭火作战应把握的原则、灭火基本战法及灭火中的安全问题

二、武警森林部队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目标应注重把握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警森林部队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目标应注重把握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政策司法化研究 ——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党的政策的法律政治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法律与政治的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司法与政治的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司法裁判与公共政策”的研究
        四、关于“法院执行政策的载体”的研究
        五、已有研究成果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政策司法化的理论构建
    第一节 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党的政策”
        二、“司法”
        三、“司法政策”
        四、“政策司法化”
    第二节 政策司法化的理论基础
        一、政治系统与法律系统的关系
        二、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三、司法的政治属性与政治功能
        四、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政策司法化的实践基础——中国的政法体制
        一、党中央
        二、地方党委
        三、党委政法委员会
        四、法院党组
    第四节 政策司法化的主体及方式
        一、最高人民法院政策司法化的方式——转化政策
        二、地方法院政策司法化的方式——执行政策
        三、法官政策司法化的方式——运用政策
    第五节 政策司法化的载体
        一、司法解释
        二、政策性司法文件
        三、工作性司法文件
        四、指导性案例
第二章 政策司法化的实证考察
    第一节 政策司法化的宏观考察
        一、对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梳理
        二、人民法院执行党的政策的实践历程
    第二节 政策司法化的中观考察
        一、地方法院民事审判运用政策的样态
        二、地方法院刑事审判运用政策的样态
        三、地方法院行政审判运用政策的样态
    第三节 政策司法化的微观考察
        一、对法官的问卷调查
        二、对法官的现场访谈
        三、调查访谈的结论
第三章 政策司法化的问题与分析
    第一节 最高人民法院转化政策中的现实问题与分析
        一、政策司法化的法理基础薄弱
        二、政策司法化的模式相对僵化
    第二节 地方法院执行政策中的现实问题与分析
        一、执行政策偏差及其表现
        二、执行政策偏差原因分析
    第三节 法官运用政策中的现实问题与分析
        一、直接将政策作为刑事案件裁判标准
        二、民事案件中运用政策缺乏充分说理
第四章 政策司法化的优化路径
    第一节 提升最高人民法院转化政策的能力
        一、增强司法解释的合法性与谦抑性
        二、改进司法政策的目标性与功能性
        三、加强指导性案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二节 健全地方法院执行政策的机制
        一、健全利益诉求的融合机制
        二、健全政策执行的沟通机制
        三、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
        四、健全政策执行的评估机制
    第三节 提高法官运用政策的水平
        一、破解法官运用政策的思想误区
        二、规范法官在刑事审判中的政策运用
        三、增强法官在民事审判中的政策说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2)大数据背景下侦查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大数据侦查介说及相关概念辨析
        1.2.2 大数据侦查的应用领域
        1.2.3 大数据侦查与传统侦查的理论对比研究及评述
        1.2.4 大数据侦查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1.2.5 大数据侦查的域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研究法
        1.3.3 访谈研究法
        1.3.4 跨学科研究法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
2 对大数据侦查的认识:界定与理论
    2.1 大数据概述
        2.1.1 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2.1.2 大数据的历史沿革
    2.2 大数据侦查概述
        2.2.1 大数据侦查概念的提出
        2.2.2 大数据侦查的历史沿革
        2.2.3 大数据侦查的内涵
    2.3 大数据侦查的边界
        2.3.1 数据边界
        2.3.2 私权边界
        2.3.3 侦查边界
    2.4 大数据侦查之功能
        2.4.1 拓展情报来源
        2.4.2 提升侦查效能
        2.4.3 实现资源合成
        2.4.4 优化警力配置
    2.5 大数据侦查的相关理论
        2.5.1 大数据相关理论
        2.5.2 侦查学基本原理
        2.5.3 其他相关理论
    2.6 小结
3 大数据视野下的犯罪与侦查之嬗变
    3.1 大数据视野下犯罪-侦查动态系统
        3.1.1 犯罪发展闭环
        3.1.2 犯罪-侦查二元闭环系统
        3.1.3 大数据视野下犯罪-侦查动态系统
    3.2 动态系统的启示与应用
        3.2.1 动态系统的有序性来源——非平衡状态
        3.2.2 大数据视野下侦查与犯罪自适应能力对比研究
        3.2.3 大数据时代侦查的发展方向
    3.3 小结
4 大数据侦查之主动型侦查
    4.1 主动型侦查的适用对象
        4.1.1 高危人群
        4.1.2 高危地区
        4.1.3 犯罪热点
    4.2 主动型侦查适用之犯罪类型
        4.2.1 恐怖主义犯罪
        4.2.2 毒品类犯罪
        4.2.3 多发性侵犯人身、财产犯罪
        4.2.4 新型网络犯罪
        4.2.5 其他有组织犯罪
    4.3 基于大数据预测的主动型侦查之实现
        4.3.1 实现之原理
        4.3.2 实现之思维
        4.3.3 实现之层次
    4.4 大数据主动型侦查之难点
        4.4.1 理念与技术之壁垒难以破除
        4.4.2 预警结果输出的情报可读性不强
        4.4.3 异常行为的标签体系建设科学性有待提高
    4.5 小结
5 大数据侦查之精确型侦查
    5.1 适用对象之特点
        5.1.1 组织结构松散与紧密共存,公司化趋势明显
        5.1.2 犯罪手法更新快、科技含量高
        5.1.3 立足本地,辐射全国
    5.2 大数据精确型侦查适用之价值定位
        5.2.1 平衡双方信息之不对称
        5.2.2 以相关性深挖犯罪组织脉络
        5.2.3 精准经营严密网络阵地攻守
        5.2.4 精确决策侦查时机与警力部署
    5.3 精确型侦查之线上路径
        5.3.1 认识升维:实体-信息-数据
        5.3.2 认识拓展:案件数据网形成
        5.3.3 产出降维:数据-信息-情报
        5.3.4 产出应用:辅助决策
    5.4 精确型侦查之线下路径
        5.4.1 精确型侦查之抓捕
        5.4.2 精确型侦查之取证
        5.4.3 精确型侦查之审讯
        5.4.4 精确型侦查之在逃追缉
    5.5 大数据精确型侦查之合成保障
        5.5.1 常规型以数据融合促成资源与手段合成
        5.5.2 任务型合成“小单元”合成作战模式
    5.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新时期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新时期我国恐怖活动概况
    第一节 恐怖活动相关概念
        一、恐怖活动与恐怖主义
        二、恐怖活动与恐怖活动犯罪
        三、本文的界定与出发点
    第二节 新时期我国恐怖活动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一、我国恐怖活动发展的阶段
        二、当前我国恐怖活动的特征
    第三节 我国的新型恐怖活动
        一、网络恐怖活动
        二、微恐怖活动
        三、“伊吉拉特”恐怖活动
第二章 新时期我国防控恐怖活动政策与立法原则
    第一节 我国防控恐怖活动政策概述
        一、新时期恐怖活动对反恐政策的影响
        二、反恐政策对反恐立法的影响
    第二节 我国防控恐怖活动政策的内容
        一、防控恐怖活动的刑事政策
        二、防控恐怖活动的民族政策
        三、防控恐怖活动的宗教政策
    第三节 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的立法原则
        一、反恐刑事立法的前置与扩张
        二、行政反恐与刑事反恐相协调
        三、反对民族分裂与极端主义
        四、反恐优先兼顾保障人权
第三章 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概述
        一、反恐刑法相关规定
        二、《反恐怖主义法》相关规定
        三、其他立法相关规定
    第二节 恐怖活动犯罪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的一般问题
        二、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的具体问题
    第三节 防控恐怖活动犯罪其他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反恐怖主义法》存在的问题
        二、《网络安全法》立法问题
        三、《反洗钱法》立法问题
        四、反恐地方性规定的问题
第四章 国外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相关立法及借鉴
    第一节 国际组织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
        一、联合国相关立法
        二、欧盟相关立法
        三、上海合作组织相关立法
    第二节 西方主要国家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
        一、军事法模式的反恐立法
        二、刑事法模式的反恐立法
        三、混合模式的反恐立法
    第三节 国内外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的比较及借鉴
        一、我国与国外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的共性
        二、我国与国外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的区别
        三、国外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五章 我国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的完善
    第一节 协调反恐刑法与其他反恐立法的关系
        一、反恐刑法与其他反恐立法的衔接问题
        二、实现反恐刑法与其他反恐立法的衔接
    第二节 反恐刑法立法的完善
        一、界定“恐怖活动犯罪”
        二、完善现有恐怖活动犯罪条款
        三、增设恐怖活动犯罪罪名
    第三节 防控恐怖活动犯罪其他立法的完善
        一、完善《反恐怖主义法》相关规定
        二、完善《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
        三、完善《反洗钱法》相关规定
        四、完善相关地方立法规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4)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国内外森林航空消防概况
        1.5.1 国外森林航空消防发展概况
        1.5.2 国内森林航空消防发展概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2.1.1 森林资源特点
        2.1.2 林业建设情况
        2.1.3 林区重点工程情况
        2.1.4 森林火灾情况
        2.1.5 川西高原森林防火管理及设备建设情况
    2.2 数据来源
第三章 森林航空消防常规灭火模式
    3.1 吊桶灭火
    3.2 机降灭火
    3.3 索(滑)降灭火
    3.4 化学灭火
第四章 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实践
    4.1 机场选址与航空效率的关系
    4.2 机型与航空消防地域适宜性
        4.2.1 飞机机型的使用
        4.2.2 直升飞机机型的性能分析
    4.3 航空消防取水方式对于灭火效率的影响
        4.3.1 机腹取水研究
        4.3.2 吊桶取水研究
    4.4 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直接灭火实践及可行性验证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讨论
    5.2 结论
    5.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浅谈航空消防灭火技术在东北内蒙古林区火灾扑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森林航空消防概况
        1.2.1 国外森林航空消防概况
        1.2.2 我国森林航空消防概况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森林航空灭火技术
    2.1 机群航空化学灭火技术
        2.1.1 机群航空化学灭火的概念
        2.1.2 机群航空化学灭火的特点
        2.1.3 机群航空化学灭火的数据分析
    2.2 直升机吊桶灭火技术
        2.2.1 直升机吊桶灭火的概念
        2.2.2 直升机吊桶灭火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2.3 直升机吊桶灭火的数据分析
第三章 我国东北内蒙古林区航空灭火技术应用
    3.1 近五年森林火灾及航空消防概况
    3.2“5.23”内蒙古大火案例
    3.3 森林航空灭火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业务人员紧缺,专业水平缺乏
        3.3.2 航空化学灭火飞机载量小,速度慢
        3.3.3 地空配合不协调,森林火灾综合扑救能力低
        3.3.4 地面航空化学灭火设备保养、维修资金不足
第四章 提高我国森林航空消防技术应采取的措施
    4.1 我国森林航空消防技术发展趋势
    4.2 我国森林航空消防技术今后的改进重点
    4.3 提高我国森林航空消防技术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4.3.1 森林航空消防新技术的应用
        4.3.2 政策建议及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概念
        1.2.1 森林火灾
        1.2.2 森林火灾现场指挥
        1.2.3 火场与火环境
        1.2.4 火源
        1.2.5 火行为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森林消防学
        1.4.2 林火生态学
        1.4.3 管理学
        1.4.4 系统科学
    1.5 研究的技术、方法
    1.6 存在问题和研究前景
        1.6.1 存在问题
        1.6.2 研究前景
    1.7 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
2 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及扑灭
    2.1 森林火灾的现状
    2.2 森林火灾的发生
        2.2.1 火源分类
        2.2.2 火险季节
        2.2.3 火源分布与分析
    2.3 森林火灾的发展
        2.3.1 初起阶段
        2.3.2 发展阶段
        2.3.3 猛烈阶段
        2.3.4 熄灭阶段
    2.4 森林火灾的扑灭
        2.4.1 扑灭原理
        2.4.2 扑灭方法
3 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的理论框架
    3.1 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的指导思想
    3.2 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的原则
    3.3 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的要求
    3.4 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的常用方法
4 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决策
    4.1 我国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存在的问题
    4.2 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的主要任务
    4.3 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的程序
    4.4 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管理
        4.4.1 现场指挥部的建立
        4.4.2 扑火人员管理
        4.4.3 扑救物资运输管理
        4.4.4 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的保障体系
    4.5 高新技术在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中的运用
        4.5.1 无人机监测技术
        4.5.2 3S火灾监测系统
        4.5.3 通讯技术
    4.6 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的战略与战术
        4.6.1 地表火现场指挥扑救的战略与战术
        4.6.2 树冠火现场指挥扑救的战略与战术
        4.6.3 地下火现场指挥扑救的战略与战术
        4.6.4 小面积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的战略与战术
        4.6.5 重大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的战略与战术
        4.6.6 特大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的战略与战术
        4.6.7 林区夜间火灾现场指挥扑救的战略与战术
        4.6.8 林区大风天火灾现场指挥扑救的战略与战术
        4.6.9 林区冬季火灾的扑救的战略与战术
5 案例分析
    5.1 湖南省森林火灾概况
    5.2 研究地概况
        5.2.1 自然地理状况
        5.2.2 社会经济状况
    5.3 案例摘要
    5.4 火灾情况介绍
    5.5 火场环境情况介绍
        5.5.1 气象情况
        5.5.2 地形、植被、道路、火场及景点分布情况
    5.6 扑救、指挥情况
    5.7 扑救总结
        5.7.1 好的方面
        5.7.2 存在不足
    5.8 根据案例浅谈现场指挥扑救过程
        5.8.1 现场指挥部建立
        5.8.2 火情勘察,制定方案
        5.8.3 扑救工具使用
        5.8.4 各线路现场指挥扑救情况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7)扑救森林火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精干、科学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
2 必须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3 必须灵活运用战略战术, 实施科学有效的组织指挥
4 必须始终掌握一支“动态”预备队, 争取灭火作战的主动权
5 必须加强灭火装备建设, 进一步改善森林消防专业扑火队灭火作战手段
6 必须正确处理与群众灭火队的协同作战关系, 充分发挥森林消防专业扑火队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7 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 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重点和一般的关系

(8)基于知识发现的林火灾害应急管理研究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国内外林火概况
        1.1.2 林火管理研究现状
        1.1.3 发达国家森林消防现状与发展趋势
        1.1.4 国内外应急管理现状
        1.1.5 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1.2 研究区域概况
        1.2.1 自然概况
        1.2.2 社会经济概况
        1.2.3 林火特点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2 数据来源
        1.3.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林火灾害分析与应急管理基础理论
    2.1 精准林业
        2.1.1 精准林业特点
        2.1.2 广义3S技术
    2.2 知识发现
        2.2.1 知识发现的基本理论
        2.2.2 知识发现的基本方法
    2.3 风险与风险管理
        2.3.1 风险及其表达式
        2.3.2 风险管理及研究现状
    2.4 应急管理
        2.4.1 突发公共事件
        2.4.2 应急管理
    2.5 小结
3 林火灾害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3.1 影响因子的数据获取
        3.1.1 传统数据获取方法
        3.1.2 现代数据获取方法
    3.2 林火数据管理
    3.3 林火灾害的主要因子分析
        3.3.1 大兴安岭林区历年林火发生分析
        3.3.2 气象因子
        3.3.3 林业因子
        3.3.4 地理因子
        3.3.5 社会经济因子
    3.4 林火灾害发生偶合关联分析
        3.4.1 火灾发生的偶合关联分析
        3.4.2 林火灾害发生概率分析
    3.5 小结
4 林火灾害风险管理与控制
    4.1 森林火灾基础
        4.1.1 森林燃烧
        4.1.2 林火灾害等级分类与特点
    4.2 林火灾害风险与风险管理
        4.2.1 林火灾害风险
        4.2.2 林火灾害风险管理
    4.3 林火灾害风险判别与分析
        4.3.1 林火灾害风险判别
        4.3.2 林火灾害风险分析方法
    4.4 林火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
        4.4.1 风险发生概率大小
        4.4.2 风险后果严重程度
        4.4.3 风险评估
        4.4.4 风险预测
    4.5 林火灾害风险模糊积分评估模型
        4.5.1 林火灾害风险评估程序与指标体系
        4.5.2 林火灾害风险评估指标权值确定与量化处理
        4.5.3 林火灾害风险评估等级划分
        4.5.4 模糊测度与模糊积分
        4.5.5 林火灾害风险模糊积分评估模型
        4.5.6 林火灾害风险区划分析
    4.6 林火灾害风险控制与处理
        4.6.1 风险控制与处理的目的和要求
        4.6.2 风险控制与处理的对策和措施
    4.7 小结
5 森林灭火救灾应急管理研究
    5.1 我国森林灭火救灾管理现状
        5.1.1 我国森林消防组织管理体系
        5.1.2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消防组织体系概况
    5.2 森林灭火救灾应急管理基础
        5.2.1 基本概述
        5.2.2 遵循原则与要求
    5.3 监测与预警
        5.3.1 火灾监测
        5.3.2 火灾预警
    5.4 预防与应急准备
        5.4.1 火灾预防
        5.4.2 应急准备
    5.5 响应与处置
        5.5.1 分级响应
        5.5.2 应急处置
        5.5.3 应急决策
        5.5.4 重特大林火灾害应急处置决策模型构建
        5.5.5 重特大林火灾害应急处置对策
    5.6 善后与评估
        5.6.1 火灾评估
        5.6.2 火案查处
        5.6.3 灾后重建
        5.6.4 预案评估
        5.6.5 决策反馈
        5.6.6 总结讲评
    5.7 小结
6 阿尔山“5.13”特大林火灾害案例分析
    6.1 灭火救灾概况
        6.1.1 阿尔山林业局概况
        6.1.2 火灾及应急处置概况
    6.2 相关因子分析
        6.2.1 气象因子
        6.2.2 地理因子
        6.2.3 植被因子
        6.2.4 社会经济因子
    6.3 林火灾害风险分析
        6.3.1 林火灾害发生与风险分析
        6.3.2 林火灾害蔓延与后果分析
        6.3.3 林火灾害处置与风险分析
    6.4 救灾应急管理分析
        6.4.1 预警监测与应急准备
        6.4.2 应急响应与救灾处置
        6.4.3 灾后评估与善后处理
        6.4.4 启示与结论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林火灾害发生与气象条件
    7.2 林火灾害风险区划
    7.3 林火灾害发生规律
    7.4 林火灾害风险分析
    7.5 林火灾害应急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武警森林部队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目标应注重把握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政策司法化研究 ——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党的政策的法律政治学分析[D]. 刘晓鸣. 吉林大学, 2020(03)
  • [2]大数据背景下侦查创新研究[D]. 王梦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8(04)
  • [3]新时期防控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研究[D]. 杨森鑫. 武汉大学, 2017(06)
  • [4]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探究[D]. 梁文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5]浅谈航空消防灭火技术在东北内蒙古林区火灾扑救中的应用[D]. 雷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3)
  • [6]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决策研究[D]. 张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02)
  • [7]扑救森林火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 贾生林. 森林防火, 2008(02)
  • [8]基于知识发现的林火灾害应急管理研究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例[D]. 姜伟.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 [9]武警森林部队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目标应注重把握的几个问题[J]. 刘俊国. 黑龙江政报, 2004(24)
  • [10]川西林区灭火战法初探[J]. 张国华. 森林防火, 2002(04)

标签:;  ;  ;  ;  ;  

武警森林部队实现“早打、打小打长”目标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