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高免疫力蛋黄液治疗小鸭病毒性肝炎的体会

自制高免疫力蛋黄液治疗小鸭病毒性肝炎的体会

一、自制高免卵黄液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宋扬[1](2021)在《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卵黄抗体的研制与质量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 V)被确定是近年来导致病毒性鹅痛风病的致病原,2017年来,相继爆发于我国多处养鹅地区。GAst V主要侵染5~20日龄雏鹅,发病率为70%~80%,死亡率为10%~30%,主要引起病鹅关节腔和内脏内大量尿酸盐沉积,体重减轻,成为僵鹅,对我国养鹅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采集了辽宁省某鹅场临床诊断疑似痛风病死鹅肝脏、肾脏组织,经RT-PCR检测为星状病毒阳性后,将组织悬液接种易感鹅胚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鉴定、ORF1b基因测序、系统进化分析、鹅胚半数致死量测定、血凝特性试验、纯净性试验和雏鹅致病性试验对分离毒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组织病料悬液经尿囊腔接种鹅胚4代后,鹅胚开始稳定死亡,死亡时间多集中于接种后72~120h,死亡率达到90%~100%;死亡胚体尿囊膜增厚,全身出血,下颌四肢水肿;鹅胚半数致死量(ELD50)≥10-5.0ELD50/0.3m L;分离的病毒细菌、支原体和外源病毒检查均为阴性,且无血凝特性,将分离的病毒命名为鹅星状病毒DT株。将DT株与其他属Ast V分离株的ORF1b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DT株与鹅星状病毒GD株、SD01株和SDPY株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1%~99.8%和100%,而与火鸡源、鸡源和鹅源ASt V FLX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58.8%~67.6%和55.6%~68.7%;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DT株与鹅星状病毒GD株、SD01株和SDPY株处于同一分支,与火鸡源、鸡源和鹅源ASt V FLX株处在不同分支。DT株接种1日龄健康雏鹅进行雏鹅致病性试验,雏鹅从感染后第3d开始排毒,第6~10d为排毒高峰;第5d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为30%;发病鹅体重减轻,剖检可见心脏、肝脏、胆囊等内脏器官表面有严重的尿酸盐沉积,肾脏肿胀。将分离鉴定的GAst V DT株作为毒种,接种易感鹅胚,收获鹅胚液作为病毒原液制备GAst V免疫原。将检验合格的GAst V免疫原按不同免疫程序免疫产蛋鸡,通过比较免疫原用量、免疫后卵黄中抗体效价,优选出最佳免疫程序;采用酸化水稀释法、辛酸法、海藻酸钠法、酸化水稀释-辛酸法4种方法进行卵黄抗体最佳提取方法的筛选与参数的优化;通过加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和甲醛灭活法,筛选卵黄抗体灭活工艺;通过中空纤维过滤柱和切向流超滤膜堆筛选卵黄抗体浓缩工艺;按照已优化的生产工艺制备鹅星状病毒卵黄抗体,并进行性状、无菌、支原体、外源病毒、辛酸、甲醛含量检验;通过单剂量、单剂量重复注射、超剂量注射、非靶动物小白鼠注射,评价卵黄抗体的安全性;通过抗体最小预防剂量、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关系、被动免疫持续期、免疫保护产生时间等试验,评价卵黄抗体的效力。试验结果表明,产蛋鸡最佳的免疫程序为:GAst V免疫原皮下注射健康蛋鸡群,基础免疫1.0m L/只,第一次加强免疫1.5m L/只,第二次加强免疫2.0m L/只,免疫间隔21d,高免蛋中卵黄抗体效价≥1:1024时,用于卵黄抗体的提取。卵黄抗体的最佳制备方法为酸化水-辛酸法,酸化水的最佳稀释度为1:8,p H值为5.2,最佳沉淀时间为8~15h;辛酸最佳浓度为1.0%,最佳作用时间为4h。采用加热灭菌、0.2%甲醛和0.22μm过滤相结合的灭活方法可对卵黄抗体灭活。按照确定的卵黄抗体的生产工艺制备的GAst V卵黄抗体,各项检验结果均合格;对靶动物的单剂、单剂量重复、超剂量注射及对非靶动物小白鼠的安全性试验结果均安全;卵黄抗体中和效价与攻毒保护呈正相关,雏鹅接种中和效价不低于1:256的抗体,对雏鹅攻毒保护率均能达80%以上。1~3日龄雏鹅最小预防剂量为0.3m L/只,4日龄以上雏鹅为0.5m L/只;卵黄抗体注射后24h产生免疫保护作用,被动免疫保护期为7日。本试验对鹅星状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建立起鹅星状病毒卵黄抗体生产工艺,旨在研制出安全、有效的鹅星状病毒卵黄抗体,为加强我国对鹅痛风病的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刘彩凤[2](2020)在《一例鸭病毒性肝炎诊断和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鸭病毒性肝炎主要侵害3周龄以下的雏鸭,因雏鸭免疫力和抵抗力较低,该病对雏鸭的致死率高达90%以上,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文主要论述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临床诊断、剖检病变、实验室检查、诊断、防治措施及体会。

韩成华[3](2018)在《雏鹅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文中认为雏鹅病毒性肝炎为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典型症状:肝脏肿大,有大的出血点。此病病程短,发病较急,致死率高,最常见孵化季节。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详细介绍此病的发病特点,针对性提出预控和治疗方案,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唐中文[4](2017)在《浅谈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文中提出鸭病毒性肝炎是幼龄鸭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病原是鸭肝炎病毒。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死亡后尸体呈角弓反张状态,病理变化主要为肝炎。近几年来,该病在忠县发生渐趋严重,雏鸭大批死亡,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综述鸭病毒性肝炎病原特性、症状、诊断和防治。

刘纪成,张敏,李迎晓,焦凤超[5](2012)在《鸭病毒性肝炎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养禽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兽医临床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鸭大肠杆菌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和复杂,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再加上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众多,为该病的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2011年7月份,笔者所在实验室接诊了鸭病毒性肝炎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现报道如下。

余舒[6](2012)在《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防制措施》文中认为1发病情况养鸭专业户黄某于2011年10月底买进2000只雏鸭,当天死亡30只,其他的精神状态、食欲都尚好,所以当时判断鸭死亡是正常的。次日,近90%的雏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羽毛松散、眼半闭,呈昏睡状,死亡600只,死亡的雏鸭呈一种角弓反张

侯广宇,尚延明,陈杰[7](2011)在《一例雏鸭病毒性肝炎与黄曲霉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与体会》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华北地区某养鸭户发病的樱桃谷肉鸭苗现场调查、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最后诊断为肉雏鸭病毒性肝炎和曲霉菌混合感染。通过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

赵立娜[8](2010)在《新型鸭肝炎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及其VP1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文中认为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 DVH)又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主要发生于三周龄以下雏鸭。目前主要采用传统的弱毒疫苗和高免卵黄抗体进行Ⅰ型DHV的预防和治疗。然而,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地区频频出现免疫鸭群爆发鸭肝炎的报道,严重制约了养鸭业的发展。1.韩国新型DHV JFX-08株的分离及RT-PCR鉴定从山东省某疑似鸭肝炎发病区分离到1株病毒JFX08;血清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毒与传统的Ⅰ型鸭肝炎病毒无交叉保护;分离毒回归3日龄雏鸭,可复制出鸭肝炎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根据已公布的韩国新型(基因C型)DHV的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进行RT-PCR扩增,结果得到大小约414bp的目的条带;测序分析发现,分离毒与传统Ⅰ型DHV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较低,而与韩国新型DHV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3.2%94.0%;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毒与韩国新型DHV的遗传距离最近,属基因C型DHV。2.新型DHV JFX-08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序与分析根据已发表的DHV基因组序列设计多对特异的引物,按常规RT-PCR方法扩增毒株的中间相应区域,采用5’和3’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方法扩增病毒RNA的5’和3’末端序列。对分离株JFX08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JFX08的基因组全长为7793nt,包括652nt的5’UTR、6753nt的ORF、366nt的3’UTR以及19nt的poly(A)尾巴。JFX08的ORF编码2251个氨基酸,各基因均与韩国新型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与Ⅰ型DHV和台湾新型DHV的相似性均较低。其中VP1较Ⅰ型DHV存在2个氨基酸的插入和较多氨基酸位点的突变,高变区主要集中在180-194位和213-219位。JFX08的非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之间存在大量碱基突变和插入/缺失。3.新型DHV VP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RT-PCR方法,扩增基因C型DHV JFX08株的VP1基因,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构建新型DHV VP1基因克隆重组质粒。然后将VP1基因定向插入到pET-32a(+)表达载体中,筛选原核表达载体pET-32a-VP1,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基因C型DHV-VP1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稳定高效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表明,表达产物可与基因C型DH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4周龄SPF鸡,以纯化的VP1重组蛋白和基因C型DHV全病毒分别包板,制备的抗血清ELISA效价可分别达1:25 600、1:51 200,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王征[9](2009)在《鸭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和防治》文中指出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us,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

马龙[10](2009)在《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卵黄抗体的制备》文中研究指明奶牛乳房炎是由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等因素刺激奶牛乳腺所引发的一种炎症反应,其中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因。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发病率较高,它不仅给世界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乳品工业的发展、公共卫生安全以及食品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奶牛乳房炎病原复杂,主要由病原菌感染引起,现已分离到的病原菌有150种以上,主要有葡萄球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多为粪肠球菌)和链球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等等,所以给预防和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目前,发生乳房炎后一般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弊端很多。其不仅引起产奶量下降甚至停奶,而且由于牛奶中长时间的残留抗生素,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急需寻找无残留的新型药物,卵黄抗体就是其中之一。蛋黄中的免疫球蛋白称为卵黄抗体,简称IgY,它是禽类血清中主要免疫球蛋白之一,IgY不仅可以和特异性抗原例如细菌、病毒、致癌物质以及毒素结合,并且能够中和抗原中的有害物质。在母鸡体内卵发育过程中,鸡血清中的IgG转移至蛋黄(卵细胞)中形成IgY,和哺乳动物中IgG进入胎盘相似,但鸡的免疫球蛋白取材更方便。本论文首先以兰州某奶牛场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为试验对象,采集44份LMT阳性奶样,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测定其耐药性。然后,采用分离到的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混合抗原,免疫产蛋母鸡,制备了多价卵黄抗体并进行了特异性抗体的含量检测及抑菌试验,采用PEG-6000法结合冷乙醇法分离、纯化特异性卵黄抗体。抗体效价测定及体外抑菌试验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液体培养基比浊法。试验结果如下:1.结果表明,导致该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埃希氏菌属等,总共分离到细菌79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共35株,占44.3%;链球菌20株,占25.3%;大肠杆菌11株,占13.9%。说明引起该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药敏试验表明,这些细菌对乙酰螺旋霉素、新霉素、强力霉素、氟哌酸和阿莫西林等药物均高度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和复方磺胺已经产生耐药性。2.获得多价抗体效价可达到4.71 log。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在菌浓度为103cfu/mL条件下显着抑制金黄色葡萄球和大肠杆菌的生长;液体培养基中抑菌检测,最小抑菌浓度为35mg/mL。本论文分离鉴定了该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成功制备出高活性特异性的卵黄抗体,并为该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的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自制高免卵黄液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制高免卵黄液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卵黄抗体的研制与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鹅痛风病研究进展
        1.1.1 痛风的分类
        1.1.2 痛风的发病原因
    1.2 禽星状病毒的研究进展
        1.2.1 病原学
        1.2.2 流行病学
        1.2.3 致病机理
        1.2.4 临床症状
        1.2.5 检测方法
    1.3 鹅星状病毒研究进展
        1.3.1 病原学
        1.3.2 流行病学
        1.3.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3.4 诊断方法
        1.3.5 防治措施
    1.4 卵黄抗体的研究进展
        1.4.1 卵黄抗体的概念与研究概述
        1.4.2 卵黄抗体的结构特点
        1.4.3 卵黄抗体的理化特性
        1.4.4 卵黄抗体的作用机理
        1.4.5 卵黄抗体的优势
        1.4.6 卵黄抗体的应用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主要材料和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鹅星状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2.3.2 鹅星状病毒免疫原的制备与检验
        2.3.3 鹅星状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工艺的研究
        2.3.4 鹅星状病毒卵黄抗体实验室产品的制备与检验
        2.3.5 鹅星状病毒卵黄抗体质量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鹅星状病毒分离培养的结果
        3.1.1 临床病料样品PCR检测结果
        3.1.2 鹅星状病毒在鹅胚分离培养结果
        3.1.3 血凝特性测定结果
        3.1.4 鹅星状病毒特异性试验结果
        3.1.5 鹅胚半数致死量(ELD_(50))测定结果
        3.1.6 ORF1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3.2 雏鹅致病性试验
        3.2.1 临床观察与剖检变化
        3.2.2 雏鹅攻毒后体重监测结果
        3.2.3 雏鹅攻毒后泄殖腔拭子病毒含量检测结果
    3.3 鹅星状病毒免疫原的制备及成品检验结果
        3.3.1 鹅星状病毒原液的制备及检验结果
        3.3.2 鹅星状病毒免疫原的制备
        3.3.3 鹅星状病毒免疫原的检验结果
    3.4 鹅星状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
        3.4.1 产蛋鸡选择结果
        3.4.2 产蛋鸡免疫程序的优化结果
        3.4.3 卵黄抗体提取方法的确定
        3.4.4 卵黄抗体酸化工艺的研究
        3.4.5 卵黄抗体萃取工艺的研究
        3.4.6 卵黄抗体灭活方法的研究
        3.4.7 卵黄抗体浓缩工艺的研究
        3.4.8 卵黄抗体实验室产品的制备与检验结果
    3.5 鹅星状病毒卵黄抗体的质量评价结果
        3.5.1 卵黄抗体的安全性评价结果
        3.5.2 卵黄抗体的效力评价结果
4 讨论
    4.1 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
    4.2 鹅星状病毒免疫原的制备与检验
    4.3 鸡群的选择管理与免疫程序的确定
    4.4 鹅星状病毒卵黄抗体提取方法的确定
    4.5 酸化水对卵黄抗体提取的影响
    4.6 辛酸萃取对卵黄抗体提取的影响
    4.7 鹅星状病毒病毒卵黄抗体浓缩工艺的研究
    4.8 鹅星状病毒卵黄抗体灭活条件的确定
    4.9 鹅星状病毒病毒卵黄抗体的质量评价
        4.9.1 鹅星状病毒卵黄抗体安全性评价
        4.9.2 鹅星状病毒卵黄抗体的效力评价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一例鸭病毒性肝炎诊断和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发病情况
2 临床症状
3 剖检病变
4 实验室检查
5 诊断
6 防治措施
    6.1 治疗
    6.2 定期清洗消毒
    6.3 科学营养供给
    6.4 分类分级养殖
    6.5 免疫接种
7 结束语

(3)雏鹅病毒性肝炎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临床症状
3 剖检变化
4 实验室检查
    4.1 涂片镜检及细菌培养
    4.2 病毒的分离鉴定
    4.3 动物接种试验
    4.4 血清学试验
5 诊断
6 预防措施
7 治疗措施
8 总结

(4)浅谈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特性
2 临床症状
3 病理变化
4 诊断
    4.1 临床诊断
    4.2 实验室诊断
5 防制
    5.1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5.2 免疫接种
    5.3 治疗
    5.4 隔离消毒
6 治疗
    6.1 西药治疗
    6.2 中药治疗
7 体会

(5)鸭病毒性肝炎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2 临床症状
3 剖检变化
4 实验室诊断
    4.1 涂片镜检
    4.2 细菌分离培养
    4.2 生化试验
    4.3 药敏试验
    4.4 动物试验
5 治疗
6 体会

(7)一例雏鸭病毒性肝炎与黄曲霉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表现
2 剖检变化
    2.1
    2.2
3 实验室诊断
    3.1
    3.2
    3.3
4 治疗措施
    4.1
    4.2 克霉唑
    4.3 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液
    4.4 中药疗法
5 体会

(8)新型鸭肝炎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及其VP1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病原学研究
        1.1.1 Ⅰ型DHV 的病原学特点
        1.1.2 Ⅱ型DHV 的病原学特点
        1.1.3 Ⅲ型DHV 的病原学特点
        1.1.4 新型DHV 的病原学特点
    1.2 分子生物学研究
    1.3 流行病学的研究
    1.4 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
        1.4.1 临床症状
        1.4.2 病理特征
    1.5 诊断
        1.5.1 病毒分离
        1.5.2 电镜检测
        1.5.3 实验室诊断方法
        1.5.3.1 血清中和试验(Virus-neutralization test, VN)
        1.5.3.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5.3.3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
        1.5.3.4 间接血凝(IHA)
        1.5.3.5 直接荧光抗体检测(FA)
        1.5.3.6 胶体金法(DIGFA)
        1.5.3.7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1.6 预防与治疗
        1.6.1 预防
        1.6.2 治疗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株新型DHV 的分离及RT-PCR 鉴定
        2.1.1 载体与毒(菌)株
        2.1.2 阳性血清
        2.1.3 实验动物
        2.1.4 主要试剂
        2.1.5 溶液配制
        2.1.6 主要仪器
        2.1.7 病毒的分离
        2.1.8 细菌分离
        2.1.9 血凝试验
        2.1.10 ELD50 的测定
        2.1.11 血清交叉中和试验
        2.1.12 动物回归试验
        2.1.13 病毒的RT-PCR 鉴定
    2.2 新型鸭肝炎病毒基因组测定与分析
        2.2.1 载体与毒(菌)株
        2.2.2 主要试剂
        2.2.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2.4 病毒RNA 的提取
        2.2.5 普通RT-PCR 扩增病毒基因组中间区域分段
        2.2.6 病毒基因组5'末端和3'末端序列的扩增
        2.2.7 PCR 扩增产物的回收纯化
        2.2.8 目的片段与pMD18-T Vector 的连接
        2.2.9 重组质粒的转化
        2.2.10 重组质粒DNA 的提取及双酶切鉴定测序
    2.3 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 的制备
        2.3.1 载体与毒(菌)株和血清
        2.3.2 实验动物
        2.3.3 主要试剂及仪器
        2.3.4 溶液配制
        2.3.5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3.6 VP1 基因的扩增
        2.3.7 VP1 表达载体的构建
        2.3.8 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2.3.9 SDS-PAGE
        2.3.10 Western-blot 分析
        2.3.11 重组蛋白的纯化
        2.3.12 重组菌表达产物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与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一株新型DHV 的分离及RT-PCR 鉴定
        3.1.1 病毒的分离
        3.1.2 细菌分离
        3.1.3 血凝试验
        3.1.4 ELD50 的测定
        3.1.5 血清交叉中和试验
        3.1.6 动物回归试验
        3.1.7 RT-PCR 鉴定
        3.1.8 序列分析
    3.2 新型鸭肝炎病毒基因组测定与分析
        3.2.1 PCR 扩增
        3.2.2 基因组测序分析
        3.2.3 进化关系分析
    3.3 新型DHV VP1 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3.3.1 VP1 基因的PCR 扩增结果
        3.3.2 重组质粒的筛选和酶切鉴定
        3.3.3 重组菌菌体裂解物的凝胶电泳结果
        3.3.4 重组表达蛋白的纯化与鉴定
        3.3.5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4 讨论
    4.1 一株新型DHV 的分离及RT-PCR 鉴定
    4.2 新型鸭肝炎病毒基因组测定与分析
    4.3 新型DHV VP1 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鸭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和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2 临床症状及病变
3 鉴别诊断
4 防治措施
5 体会与小结

(10)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卵黄抗体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1.1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机制
        1.1.1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
        1.1.1.1 饲养管理不当
        1.1.1.2 遗传因素
        1.1.1.3 异常乳头
        1.1.1.4 病原体感染
        1.2 奶牛乳房炎的防御机制
        1.2.1 物理性防御机制
        1.2.2 乳中的抑菌性物质
        1.2.3 乳腺的细胞免疫机制
        1.2.4 乳腺的体液免疫机制
        1.3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方法
        1.3.1 抗生素治疗
        1.3.2 中草药治疗奶牛乳房炎
        1.3.3 基因工程疫苗
        1.3.4 细胞因子
        1.3.5 抗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复合卵黄抗体(IgY)
    2. 卵黄免疫球蛋白研究进展
        2.1 卵黄免疫球蛋白(IgY)的结构及性质
        2.1.1 卵黄抗体的结构
        2.1.2 IgY 的物理化学性质
        2.1.3 IgY 的作用机理
        2.2 卵黄抗体的提取
        2.3 卵黄免疫球蛋白(lgY)的应用
        2.3.1 卵黄抗体在动物疾病诊断方而的应用
        2.3.2 卵黄抗体在动物疾病预防方面的应用进展
        2.3.3 卵黄抗体在动物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2.3.4 卵黄抗体做为添加剂的应用
        2.3.5 卵黄抗体做生物亲和配基的应用
        2.3.6 卵黄抗体在人类疾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试验部分
    试验一 兰州某牛场临床型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剂
        1.1.2 器材和培养基
        1.1.3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和鉴定步骤
        1.2.1 LMT 检测方法
        1.2.2 采样
        1.2.3 细菌的鉴定步骤
        1.2.3.1 细菌的分离培养
        1.2.3.2 细菌涂片、染色、镜检
        1.2.3.3 生化试验
        1.2.4 细菌的分离鉴定
        1.2.4.1 细菌培养特性鉴定
        1.2.4.2 细菌形态学的鉴定
        1.2.5 细菌生化鉴定
        1.2.5.1 凝固酶试验
        1.2.5.2 接触酶试验
        1.2.5.3 糖、醇发酵试验
        1.2.5.4 其他试验
        1.2.6 药物敏感性试验
        2 结果
        2.1 培养特性的鉴定结果
        2.2 细菌形态学的鉴定
        2.3 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2.4 药敏试验结果
        3 分析讨论
    试验二 卵黄抗体的制备与分离纯化
        引言
        2.1 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1.1 仪器
        2.1.1.2 药品
        2.1.2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标准抗原和分离细菌抗原的制备
        2.2.1.1 致病力试验检测
        2.2.1.2 血清学分析
        2.2.1.3 抗原蛋白的制备
        2.2.1.4 抗原和佐剂的乳化
        2.2.2 免疫
        2.2.2.1 试验分组设计
        2.2.2.2 免疫剂量
        2.2.2.3 免疫程序
        2.2.2.4 采血和收蛋
        2.2.3 特异性卵黄抗体的分离
        2.2.4 卵黄抗体含量的测定
        2.2.4.1 原理
        2.2.4.2 方法
        2.2.5 特异性卵黄抗体的纯度检测
        2.2.5.1 原理
        2.2.5.2 方法
        2.2.6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测定IgY 效价
        2.2.6.1 原理
        2.2.6.2 实验方法
        2.2.6.3 间接ELISA 实验程序
        2.3 结果
        2.3.1 致病力试验和血清学分析
        2.3.2 卵黄抗体含量测定
        2.3.3 卵黄抗体纯度测定
        2.3.4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测定 IgY 效价
        2.4 分析和讨论
    试验三.应用特异性卵黄抗体进行体外抑菌实验
        引言
        3.1 仪器和药品
        3.1.1 仪器
        3.1.2 药品
        3.2 方法
        3.2.1 特异性IgY 抑菌能力(固体培养基)
        3.2.2 液体培养基比浊法
        3.2.3 最小抑菌浓度
        3.2.4 交叉抑菌实验
        3.3 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
        3.3.1 固体培养基中特异性IgY 抑菌能力
        3.3.2 液体培养基中IgY 的抑菌曲线
        3.3.3 最小抑菌浓度(MIC)
        3.3.4 交叉抑菌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四、自制高免卵黄液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卵黄抗体的研制与质量评价[D]. 宋扬.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一例鸭病毒性肝炎诊断和防治[J]. 刘彩凤.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0(21)
  • [3]雏鹅病毒性肝炎的诊治[J]. 韩成华.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02)
  • [4]浅谈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J]. 唐中文. 畜禽业, 2017(03)
  • [5]鸭病毒性肝炎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 刘纪成,张敏,李迎晓,焦凤超.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06)
  • [6]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防制措施[J]. 余舒.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2(01)
  • [7]一例雏鸭病毒性肝炎与黄曲霉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与体会[J]. 侯广宇,尚延明,陈杰. 中国动物检疫, 2011(05)
  • [8]新型鸭肝炎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及其VP1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D]. 赵立娜.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6)
  • [9]鸭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和防治[J]. 王征. 水禽世界, 2009(04)
  • [10]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卵黄抗体的制备[D]. 马龙. 甘肃农业大学, 2009(06)

标签:;  ;  ;  ;  ;  

自制高免疫力蛋黄液治疗小鸭病毒性肝炎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