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防治癌痛

中药防治癌痛

一、癌性疼痛的中药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陈润,曾睿芳,方平,黄伟霞[1](2021)在《耳穴压豆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癌性疼痛患者疼痛爆发次数及PPI与KPS评分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癌性疼痛患者疼痛爆发次数、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及卡氏评分(KP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癌性疼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耳穴压豆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疼痛爆发次数、PPI评分、KP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爆发次数均少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疼痛爆发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PI评分均小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PPI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大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KPS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头晕、排尿困难、嗜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可提高癌性疼痛治疗效果,减少疼痛爆发次数、PPI评分、不良反应,增大KPS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李菁,李丹云,綦向军,莫嘉浩,廖梦颖,李跃军,陈壮忠,林丽珠[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消化系统癌性疼痛治疗方剂组方规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消化系统癌性疼痛治疗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并整理《肿瘤方剂大辞典》《肿瘤良方大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等资料中所收录的消化系统癌性疼痛治疗方剂,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进行频次统计、IBM SPSS Modeler 14.1版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R4.0.2版软件中的arules以及arulesViz包对不同配伍原则下关联规则进行可视化、IBM SPSS Statistics 25版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消化系统癌性疼痛治疗方剂123个,涉及中药304种。使用频次≥10的中药共33味,功效以活血化瘀、补虚、理气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26条,以陈皮→木香药对的使用频次最高,3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14条,以乳香+没药→冰片的中药组合应用最多,关联规则可视化网络提示乳香-没药药对关联性最强;聚类分析得到10个中药组合;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2个公因子,载荷系数最高中药的依次为莪术、乳香、三棱、没药。结论古今医方治疗消化系统癌痛呈现以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为主,扶正补虚、抗癌解毒、化痰祛湿为辅的组方规律,与癌性疼痛的核心病机相符。

马胜男,范奎,曹芳[3](2021)在《穴位贴敷疗法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穴位贴敷是一种结合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中医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化疗相关性胃肠道反应、癌性疼痛、肿瘤相关性肠梗阻、癌因性疲乏等的治疗中,多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或单独应用,或联合中西药内服、穴位按揉。本疗法可避免口服给药带来的胃肠刺激,且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价格低廉,在临床中接受度高,优势明显。

吴思雨[4](2021)在《基于德尔菲法的宫颈癌治疗相关并发症综合疗法的中国专家共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群[5](2021)在《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的现代文献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昔网络资源数据库中关于癌痛中药外治方药的文献,收集整理出本次研究所需数据,通过软件辅助分析计算出治疗癌痛的中药外治方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活动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通过计算机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昔网络资源数据库中以“癌痛”“中药”“外敷”“外用”“塌渍”“敷贴”“外搽”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时间限定为1990-2020年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再根据事先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以人工形式进行筛选,将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剔除,将符合纳入标准文献中的组方用药摘出,并将其录入“Exce1”表格中,建立相应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药物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并分析得出用药规律及药物核心组合。结果:1.经筛选本次研究共纳入文献210篇,每篇处方用药均有所差异,共用中药249味,一共用药1952味次。2.中药外治方用药主要分为了活血化瘀类602味次、开窍类159味次、祛风湿类139味次、清热类128味次、止血类100味次、平肝熄风类95味次、化痰止咳平喘类95味次,温里类94味次,解表类92味次,政毒杀虫止痒类67味次,泻下类66味次,理气类66味次,补虚类50味次,利水渗湿:类11味次,安神类7味次,化湿类6味次,消食类5味次,收涩类3味次,清热解毒类2味次,驱虫类2味次;拔毒化腐生肌类2味次。3.药物的性味归经:本次研究主要将药物分为温热药、寒凉药、平性药三大类,温热药978味次,寒凉药480味次,平性药325味次。药物主要以辛味与苦味为主分别为1320味与1097味,其余为甘250味,咸177味,酸36味。药物主要以归肝、脾经为主分别为1251味次与1076味次,其次为心838味次、肺437味次、肾347味次,最少为胃349味次、大肠145味次、胆61味次、膀胱53味次、心包47味次、小肠17味次、三焦17味次。4.将药物出现频次在21味次的中药进行药物聚类分析,分为8组:第—组:乳香,红花,没药,冰片,延胡索,生姜,肉桂,蟾酥。第二组:乳香,没药,冰片,青黛,血竭,大黄,芒硝,川芎。第三组:乳香,没药,冰片,延胡索,细辛,丁香,小茴香,肉桂。第四组:冰片,乳香,莪术,山慈菇,全蝎,没药,三棱,蜈蚣。第五组:冰片,乳香,血竭,没药,延胡索,重楼,土鳖虫,川乌。第六组:川乌,冰片,乳香,天南星,没药,半夏,马钱子,延胡索。第七组:乳香,没药,冰片,徐长卿,蟾酥,麝香,马钱子,莪术,第八组:冰片,斑蝥,蜈蚣,莪术,木鳖子,马钱子,三棱,川乌。结论:1.癌性疼痛外用组方用药中冰片、乳香、没药、延胡索的使用频率较其他药物用药频率高。2.癌性疼痛组方用药共分为活血化瘀类、开窍类、祛风湿药等共21类用药,其中活血化瘀类用药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种类用药,由此可见在癌痛治疗过程中,活血化瘀历来受到临床重视,癌痛的大部分病因也多为瘀血所致。3.癌痛的治疗用药大多为温热药,由于恶性肿瘤为慢性消耗性疾病,顾多以温热药为主;中医认为疼痛多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药味多为辛、苦为主以达到散、消目的;归经最多为肝、脾二经,五脏最多,六腑较少。4.药物聚类分析:将药物使用频次在21味次以上的药物共24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了 8组,以供临床治疗癌性疼痛用药参考。

郭志远[6](2021)在《加味独活寄生汤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脊柱转移癌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加味独活寄生汤联合阿片类药物对于脊柱转移癌癌痛患者止痛、改善生活质量等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脊柱转移癌癌痛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q12h,7天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独活寄生汤。若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爆发痛予盐酸吗啡注射液解救。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疼痛缓解率、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爆发痛次数、生活质量评分、中医临床疗效评分、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完整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种、疼痛程度、NRS评分、KPS评分等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疼痛程度:两组患者滴定后NR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NRS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7±0.74分VS 1.53±0.82分P=0.031)。治疗前与滴定后NRS评分差值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结束NRS评分差值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滴定后与治疗结束NRS评分差值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0.86±0.51分VS 0.57±0.68分P=0.034)。2.疼痛缓解率:阿片类药物滴定后,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治疗组90%,对照组83.3%。治疗结束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93.3%。分别对两组在滴定后及治疗结束的疼痛缓解率相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差别均无统计学差异。3.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使用情况:治疗结束两组日剂量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滴定后与治疗结束的日剂量两者差值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14.33±11.35mg VS7.00±14.42mg P<0.05)。治疗结束羟考酮缓释片剂量变化的人数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爆发性疼痛次数:两组治疗结束就爆发性疼痛次数而言,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0.13±0.35次VS 0.53±0.82次P=0.041)。5.KPS评分:两组治疗后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68.67±8.60分VS 63.67±9.28分P=0.037)。治疗前与治疗后KPS评分差值具有统计学差异(22.67±7.40分VS 17.00±6.51分P=0.004)。6.镇痛满意度:治疗组93.3%,对照组73.3%,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6)。7.中医临床疗效评分: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为60%,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有效27人VS 18人P=0.031)。8.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指标:两组治疗结束不良反应相比较,便秘症状及等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8)。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安全指标均正常。结论: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脊柱转移癌癌痛,不仅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疼痛缓解率,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而且可减少爆发痛次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镇痛满意率,改善中医证候,可改善阿片类药物导致的便秘症状。

蔡盈盈[7](2021)在《药饼灸治疗阳虚寒凝型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药饼灸对阳虚寒凝型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使用时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以及减少爆发痛、减轻疼痛影响、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作用,为中医适宜技术参与骨转移癌痛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泉州市中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患者60例,自愿加入本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药饼灸+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照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两组均按需给予短效阿片制剂。10天为一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主要对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疼痛影响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以及观察期间爆发痛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63例病例,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共60人完成本研究观察,实际脱落率为4.7%。2、疼痛强度及疼痛缓解率: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数字评分量表(numb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率为86.7%,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7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疼痛控制情况比较:滴定后,观察组平均维持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观察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日均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爆发痛发生次数及解救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疼痛影响情况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影响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候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疼痛遇寒加剧、得温痛减以及疼痛伴冷感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提高的占53.3%,对照组为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良反应事件:观察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联合药饼灸的镇痛方式对比单纯口服镇痛药,疼痛缓解率有改善趋势。2、联合药饼灸可减少“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使用剂量,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存在协同止痛作用。3、联合药饼灸可减少爆发痛的发生,优化镇痛治疗体验。4、联合药饼灸可减轻疼痛影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5、联合药饼灸可改善阳虚寒凝型骨转移癌痛的相关症候表现。6、药饼灸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具有临床使用价值及推广意义。

赵薇,巩颖,顾媛媛,杨维,何婷,曹俊岭[8](2021)在《中药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应用及特色》文中指出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目前,西药镇痛效果确切,但长期使用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而中药镇痛在临床应用中历史已久,对于解除患者疼痛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检索,从中药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应用及治疗特色优势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参考和理论依据。

刘喜梅,付莲英,李芬[9](2021)在《中药外敷配合穴位按摩干预癌性疼痛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应用中药外敷配合穴位按摩干预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3月在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住院的120例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下,按照"三阶梯止痛"为癌痛患者进行给药止痛,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中药外敷+穴位按摩治疗,观察周期为2个疗程,每个疗程7 d。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中药外敷配合穴位按摩干预癌性疼痛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宋鑫,黄佩茹,凌婉雯,曾德宝,曹勇[10](2021)在《癌性疼痛中医内治法研究探析》文中研究指明癌症患者在肿瘤不同时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常以中末期为主。中医药在治疗癌性疼痛方面研究深远。临床上采用中医药治疗癌痛效果明显,对减轻病人痛苦,改善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内治法是中医治疗癌痛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中医内治法治疗癌性疼痛进行了探讨。

二、癌性疼痛的中药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癌性疼痛的中药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耳穴压豆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癌性疼痛患者疼痛爆发次数及PPI与KPS评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3 两组疼痛爆发次数对比
    2.4 两组PPI评分对比
    2.5 两组KPS评分对比
    2.6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3 讨论
4 结论

(2)基于数据挖掘的消化系统癌性疼痛治疗方剂组方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资料筛选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数据标准化及预处理
    1.4 数据统计分析
        1.4.1 频次统计
        1.4.2 关联规则分析
        1.4.3 聚类分析
        1.4.4 因子分析
2 结果
    2.1 方剂纳入
    2.2 中药频次统计
    2.3 关联规则
    2.4 聚类分析
    2.5 因子分析
3 讨论

(5)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的现代文献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2.1 检索方法
        2.2 文献纳入标准
        2.3 文献排除标准
        2.4 文献筛选过程
        2.5 文献数据的统一规范化处理
        2.6 数据的录入、处理及分析
结果
    1. 文献统计结果
    2. 癌痛中医中药外治的用药频次
    3. 中药功效分类
    4. 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
    5. 关联性分析
    6. 高频用药的聚类分析
讨论
    1. 高频用药及功效分析
        1.1 高频用药分析
        1.2 用药功效分析
    2.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2.1 药性分析
        2.2 药味分析
        2.3 药物归经分析
    3. 聚类新方分析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癌痛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西医对于癌性疼痛的原因及分类认识
    2. 西医对于癌性疼痛分级
    3. 西医对于癌痛的治疗
    4. 中医对于癌性疼痛的病因及分类认识
    5. 癌痛中医中药外治法
    6. 癌痛的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加味独活寄生汤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脊柱转移癌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1.1 样本量估计
        1.2 研究对象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控制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或脱落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方案设计
    2 分组用药方法
        2.1 试验药物总览
        2.2 用药方法
    3 疗效评价
        3.1 疼痛强度
        3.2 疼痛缓解率
        3.3 阿片类服用情况
        3.4 生活质量
        3.5 镇痛满意效果
        3.6 中医症候疗效标准
        3.7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4 统计学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可比性分析
        1.1 性别
        1.2 年龄
        1.3 病种
        1.4 疼痛部位
        1.5 疼痛程度
        1.6 生活质量KPS评分
    2 疗效指标分析
        2.1 两组疼痛程度(NRS评分)比较
        2.2 两组疼痛缓解率比较
        2.3 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2.4 治疗期间爆发痛情况比较
        2.5 生活质量比较
        2.6 镇痛满意度情况比较
        2.7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8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2.9 安全性指标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 脊柱转移癌癌痛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1.1 现代医学对于脊柱转移癌癌痛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于脊柱转移癌治疗手段
    2 祖国医学对于脊柱骨转移癌癌痛的研究现状
        2.1 中医对于脊柱转移癌癌痛的认识
        2.2 祖国医学对脊柱转移癌癌痛的治疗
        2.3 祖国医学治疗脊柱骨转移癌癌痛的优势所在
    3 选择加味独活寄生汤的原因
        3.1 选方依据
        3.2 加味独活寄生汤方解
        3.3 现代药理学研究
    4 疗效结果分析
        4.1 疼痛程度评分分析
        4.2 疼痛缓解率分析
        4.3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使用情况分析
        4.4 爆发痛次数分析
        4.5 生活质量分析
        4.6 镇痛满意率分析
        4.7 中医临床症候疗效评分分析
        4.8 不良反应分析
        4.9 安全性指标分析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医学伦理审查审批表
    附录 B 知情同意书
    附录 C 疼痛程度评分(NRS评分)
    附录 D 卡氏(KPS)评分表
    附录 E 临床疼痛疗效观察表
    附录 F
    附录 G 不良反应记录表
文献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转移癌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药饼灸治疗阳虚寒凝型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入组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类型
        2.2 样本量估计
        2.3 分组设计
        2.4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情况
        3.2 主要指标
        3.3 次要指标
    4 疗效评价
    5 不良事件的观察与处理
    6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结果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2 基线分析
    3 疗效分析
        3.1 疼痛强度及疼痛缓解率的比较
        3.2 疼痛控制情况比较
        3.3 治疗前后疼痛影响情况比较
        3.4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3.5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4 不良事件
分析与讨论
    1 现代医学对骨转移癌痛的认识
        1.1 骨转移癌痛的机制
        1.2 西医治疗现况
    2 中医对骨转移癌痛的研究
        2.1 病名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证型选择依据
        2.4 外治选择依据
    3 药饼灸选择依据
        3.1 药饼灸的理论依据
        3.2 药饼灸处方分析
    4 本研究中“药饼灸”疗效分析
        4.1 疼痛强度及疼痛缓解率的比较
        4.2 疼痛控制情况比较
        4.3 疼痛影响评分比较
        4.4 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4.5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5 不良事件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探讨骨转移癌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中药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应用及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药对慢性疼痛的治法
    1.1 疏肝理气法
    1.2 活血祛瘀法
    1.3 扶正祛邪法
    1.4 祛风除湿法
    1.5 散寒通络法
    1.6 缓急止痛法
    1.7 其他疗法
2 中药临床治疗慢性疼痛的特色
    2.1 擅用经方、复方辨证施治
    2.2 内、外治法,多元性综合治疗
    2.3 副作用小,无创伤,无成瘾性
    2.4 毒性中药及其制剂发挥独特优势
3 问题与展望

(9)中药外敷配合穴位按摩干预癌性疼痛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1.6.2 试验组
    1.7 疗效评价标准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癌性疼痛中医内治法研究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癌性疼痛的病因病机
2 癌痛的辨证分型
3 癌痛的中医内治法
    3.1 散寒通络止痛法
    3.2 温阳散寒止痛法
    3.3 温阳化瘀止痛法
    3.4 祛痰化浊止痛法
    3.5 通阳化痰止痛法
    3.6 行气化瘀止痛法
    3.7 补气化瘀止痛法
    3.8 补气养血止痛法
    3.9 益气养阴止痛法
    3.1 0 抗癌解毒止痛法
4 结语

四、癌性疼痛的中药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耳穴压豆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癌性疼痛患者疼痛爆发次数及PPI与KPS评分的影响[J]. 陈润,曾睿芳,方平,黄伟霞. 西部医学, 2021(11)
  • [2]基于数据挖掘的消化系统癌性疼痛治疗方剂组方规律[J]. 李菁,李丹云,綦向军,莫嘉浩,廖梦颖,李跃军,陈壮忠,林丽珠. 医药导报, 2021(09)
  • [3]穴位贴敷疗法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J]. 马胜男,范奎,曹芳.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07)
  • [4]基于德尔菲法的宫颈癌治疗相关并发症综合疗法的中国专家共识研究[D]. 吴思雨.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5]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的现代文献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D]. 王群.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6]加味独活寄生汤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脊柱转移癌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郭志远.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7]药饼灸治疗阳虚寒凝型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蔡盈盈.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8]中药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应用及特色[J]. 赵薇,巩颖,顾媛媛,杨维,何婷,曹俊岭.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05)
  • [9]中药外敷配合穴位按摩干预癌性疼痛的效果研究[J]. 刘喜梅,付莲英,李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10)
  • [10]癌性疼痛中医内治法研究探析[J]. 宋鑫,黄佩茹,凌婉雯,曾德宝,曹勇. 亚太传统医药, 2021(05)

标签:;  ;  ;  ;  ;  

中药防治癌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