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的森林经营者理论与实践

现代林业的森林经营者理论与实践

一、面向现代林业的森林经理理论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张会儒,雷相东,李凤日[1](2020)在《中国森林经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认为森林经理学是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如何有效组织森林经营活动的应用基础理论、方法、技术和工艺的一门科学,在林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经理学20世纪初从日本引入中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包括森林经理学、测树学、遥感和3S技术、信息管理和系统科学在森林经理中的应用等。本文从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模式、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与管理、林业统计与森林生长收获模型、森林经营计划与优化决策、林业遥感技术与应用、林业信息技术应用6方面对中国森林经理学6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模式方面,提出人工林多功能经营和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体系,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处于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导下的近自然经营、多功能经营等实践探索和理论验证阶段。在建立和完善中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过程中,森林经理学科的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随着现代统计学方法的应用逐步深入,提出一套完整的建立相容性立木地上生物量模型方法。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长模型,将碳储量作为经营目标成为森林多目标经营规划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满足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长收获预测和适应性经营需要。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森林参数定量反演方面,主要进展集中在激光雷达以及多模式遥感数据的综合反演技术等;无人机在森林调查中也开始得到应用;研制高分林业遥感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促进自主高分遥感数据的应用。研发大量森林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实现包含遥感影像、地理信息、小班区划和林地属性信息的全国林地"一张图"管理。尽管中国森林经理学在上述方面均已取得显着进展,但存在尚未形成中国特色的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体系、森林经营基础研究薄弱、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时效性差、缺乏森林经营的计划工具等问题,总体上处于"跟跑"地位。森林的多功能及其实现是森林经理学研究的严峻挑战,也是森林经理学发展的难得机遇,需要发挥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与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开展森林经营的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技术和工艺研究,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需求。

孟超[2](2019)在《基于景观格局稳定性的森林经营管理分区研究 ——以河北易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林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森林、土壤环境以及森林所依赖生存的各种环境要素共同组合的自然综合体。森林景观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森林生态系统为核心,耦合土地利用类型、环境条件等因素,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地域综合体。县域作为联结城市与乡镇功能的基础单元,是实施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营造生态宜居景观的关键层级。针对森林资源结构与功能特征、森林生态系统复杂性、森林景观格局多功能性,以及森林多层级优化经营需求,开展县域尺度森林资源结构、质量与功能评价研究,对深化森林资源结构、森林景观格局与功能关系认识,丰富森林经理学理论与范式,提高森林景观经营与管理,权衡优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太行山区北端东麓河北易县为研究区,以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DEM、2017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结合代表性林地调查和县域各级行政单元社会经济资料收集,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支持下,基于ArcGIS9.3、ERDAS IMAGINE 9.2、IBM SPSS Statistics24、Fragstats3.3等分析软件,综合运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原理、生态稳定性原理和景观等级理论,在分析县域森林资源环境基础、结构与整体质量基础上,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多角度解析了森林景观格局及其等级特征,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辨析出了决定森林资景观格局空间差异的主导因子,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土地开发等方面,应用偏相关分析,系统研究了影响森林资源、景观稳定性经营的关键性调控因子,在GIS环境中构建框架模型,并评价了县域森林景观格局稳定性,建立了不同分区多层次优化经营分区。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DEM数据为基础,通过地形分析、空间统计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易县森林资源结构特征与质量。研究发现,全域地类以林地为主,森林以乔木、灌木林为主,占森林资源面积的97.07%,树种以杨树类、油松、柞树类、山杏等林分分布最多,占比分别为45.09%、19.09%、11.07%、5.68%和19.02%。西部山区乡镇森林景观资源优势明显,东部平原乡镇则较小,森林资源主要分布于300m以下浅山丘陵区和500-800米中山区。森林资源结构相对单一,中幼龄林居多,人工植苗面积大,主要森林经营指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基于等级理论和景观格局分析法研究表明,在县域景观尺度上,不同组织层次景观变化响应强烈。森林景观分离度(SPLIT)、多样性指数(SHDI)和斑块密度(PD)等变化响应强烈,随着组织层级细化,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斑块面积、数量等特征逐渐增强。森林景观分类组织层级越高,景观蔓延和聚合趋势越明显,组织层次越细,各森林景观类型空间集聚、丛生化程度越明显,景观斑块边缘效应越突出。森林景观与地形、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相互耦合,从山区到平原区,随着人类活动影响增强,森林景观破碎化、斑块形状复杂性及空间差异增大。(3)县域乡镇层级景观特征与立地条件、乡镇社会经济指标有较好的耦合关系。斑块密度(PD)、凝结度(COHESION)对地理环境支配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更大,低破碎化、高连通性、多样化森林景观与高海拔、高起伏度的地形条件关系密切,乡镇耕地和居民建设用地面积占比(PCLA,PRCLA)越大,林地景观连通性程度越低。平均坡度(MS)、土层厚度(SD)和高差(ED)作为基础性的控制因素,直接影响耕地、居民建设用地占比(PRCLA)等指标,从而间接作用于森林景观格局。在地形起伏、土壤条件一定下,降低乡镇人口数量(APS)、耕地和居民建设用地占比(PCLA,PRCLA)可降低森林景观格局破碎化,提升森林景观连通性。(4)通过构建通径分析模型,探讨了立地条件、乡镇社会经济指标对乡镇层景观特征量化影响。乡镇平均坡度(MS)、土层平均厚度(SD)、耕地面积占比(PCLA)、居民建设用地面积占比(PRCLA)等指标对森林景观格局破碎化影响较大,其解释能力达到了54%。乡镇单元内高差(ED)、土层深度(SD)、人口数量(APS)、耕地面积占比(PCLA)、居民建设用地面积占比(PRCLA)等指标对森林景观格局连通性空间差异的解释能力更高,达到了60%。(5)从森林资源数量、质量、森林景观格局三个维度,明确了森林资源、森林景观经营的主要指标。在县域上,林地面积、森林总蓄积量、每公顷森林蓄积量是主要的目标性经营指标。景观水平上的斑块密度、景观凝结度、聚合度和类型水平上的景观凝结度、核心斑块总面积、独立核心斑块数量、相似邻近百分比是森林景观格局的技术性经营指标。以地形粗糙度(TR)、土层厚度(SD)为控制变量,研究了影响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和景观格局的主要调控因子。乡镇人口数量(APS)、居民点及城建用地地块密度(DRAUCL)和面积占比(PRCLA)、工矿用地面积占比(PMLA)与县域森林资源、景观格局相关性较高,应作为县域尺度森林资源经营、景观可持续管理研究与实践关注的重点。(6)综合考虑森林景观稳定性(FLI)、森林生态适应性(FEA)和人为活动干扰(HD),研究构建了森林景观格局稳定性(FLS)评价框架模型,FLS=a·FLI×b·FEA×c·HD-1。通过模型评价和分析得出,不同乡镇单元森林资源对立地条件适应性差异较大。由于人口数量增长和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差异,人为干扰对森林资源的影响程度从东部平原区逐步向西部山区降低。森林景观稳定性程度表现与地形、乡镇差异有关。基于此,研究划定了重点优化区、一般优化区、生态恢复区、重点保育区4个管控分区。根据不同分区森林资源质量、生态适应性和景观格局稳定性表现,分区多层级提出了相应的森林资源、景观经营策略,进而科学指导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

耿东[3](2019)在《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 ——以滁州市皇甫山林场为例》文中提出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的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是森林经营主体和林业主管部门经营管理森林的重要依据。论文以滁州市皇甫山林场为研究对象,以该场最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本底数据,系统分析该场森林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经营条件,在此基础上,依据国家林业相关政策、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程,提出了皇甫山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的指导思想、经营目标,进行了森林功能与分类区划、森林经营类型划分、森林培育规划、森林采伐规划等,主要结果如下:(1)皇甫山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为依据,以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以加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为推手,大力推行森林保护和培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最终将林场建设成为以自然资源保护、森林游憩为主的公益一类事业性质国有林场。(2)全场共划分皇甫山自然保护区、大柳分场大径材及珍贵树种培育区、常山分场大径材培育区等6个功能区。(3)全场共划分20个森林经营类型,设计了各森林经营类型培育目标、主要树种、经营周期、林地选择、造林技术、森林抚育、采伐更新等关键技术。(4)经理期内全场森林抚育合计面积4104hm2,其中:马尾松林1228 hm2;杉木74 hm2;外松1236 hm2;硬阔叶林1521 hm2;软阔叶林45 hm2。(5)经理期内采伐林木蓄积合计56090m3,其中:马尾松24124m3;(?)松 13547m3;硬阔 13056m3;杨树 209m3;杉木 5154m3;(6)经理期内发展麻栎能源林1000hm2、薄壳山核桃木本油料林200hm2;设计了两林种营造林关键技术。

金荣[4](2018)在《面向现代林业的森林经理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现阶段社会逐渐开始重视林业保护问题,不再盲目地为发展经济而破坏林业资源,进一步推动了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森林经理学科理论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这一学科在现阶段拥有较为完善的发展基础,而林业作为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两者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森林经理理论在现代林业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有效的实践措施。

乔丹[5](2018)在《我国天然林保育类型划分及保育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天然林是功能强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拥有复杂的结构,稳定的群落,其生物量大、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在我国包括淡水安全、气候安全、物种安全、生存安全和国土安全的维护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保护我国的天然林资源,从1998年开始实施针对天然林保护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天然林资源状况明显好转,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然而就资源增长速度和新时期生态建设的要求来看,天然林保护需要谋求新的发展之路,就怎样保证资源提升和提供优质生态服务的问题需做好新的解答。论文针对目前我国天然林保护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从大尺度范围出发,开展了我国天然林保护理论与技术问题的探索,以期为我国《天然林保护指南》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自古以来,我国的天然林资源一直处于减少的状态,而建国以后,特别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这种消耗的情况有所好转,根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的数据,我国现有天然林面积1.22亿公顷,占国家森林总面积的58%;蓄积122.96亿立方米,占国家森林总蓄积的83%;其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和东北地区,南方集体林区也有大量分布;天然林主要以乔木林为主,面积1.18亿公顷,约占天然林面积的96%;从龄组的角度来看,中幼林的面积占比大,但蓄积占比还是以近成过熟林为主,各龄组的单位面积及蓄积量均高于同等条件下的人工林;以优势树种(组)的角度来看,天然乔木林面积占比排名前十的天然林面积及蓄积之和的占比均占天然乔木林总量的半数,在体量上占有绝对的比重,同时,天然林面积及蓄积的增加进入平缓状态,这对于我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与经营来说是不容忽视的。(2)本文针对天然林保护经营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对于天然林保护而言,在技术实践层面主要以分类保护为主,主要涉及三类,包括以自然特征、林种划分及天然林定性为主的天然林类型划分,森林经理活动中的经营类型划分以及根据经营目的和类型确定的经营措施类型,经过研究探讨,三种类型对于当下天然林保护需求的呼应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综合考量天然林保护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国家对于天然林保护的规划要求,经综合分析后,本文针对天然乔木林为主,从天然林本质特性以及天然林生态系统发生两大层面进行天然林保育类型的划分,共选取3类指标,包括优势树种(组)、天然林发生状态(受干扰程度)、天然林发生过程(演替状况),针对10种优势树种(组)的天然乔木林进行了天然林保育类型的划分,共得到67种以优势树种(组)为主的天然林保育类型。对于新时期要求下的我国大尺度天然林保育工作而言,寻求以天然林本质出发,针对不同优势树种进行对应状态下的经营在精准林业和严格保护天然林的要求下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在不颠覆当下以主导功能划分的森林类型的情况下较为可行的选择之一。另外,通过对于不同发生下,以优势树种(组)划分的天然林进行以转化为主要思想的保育经营对于承接未来森林资源适应社会结构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3)天然林保护及其实施保护工程的本质是为了保护现有天然林不再受到破坏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使其在生态及经济效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对于天然林保育措施及策略的研究必须考虑到天然林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特性,从天然林演替的全周期考虑,本文针对10种优势树种所划分得到的67种天然林保育类型进行了 8种保育措施及相关策略的制定,并针对当下天然林保护的要求及天然林的特性提出了4种森林抚育作业法,根据不同的优势树种(组)的具体情况及划分的天然林保育类型进行保育策略及森林抚育作业法的选取和对应,完成了 67种天然林保育类型的保育决策设计。(4)本文选取了 10种保育类型中以栎类为优势树种的天然林进行了保育方案的分析设计,共得到7种以栎类为优势树种的天然林保育类型,分别就其差异性进行了相关保育措施及抚育作业法的制定。栎类在我国天然林面积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根据对案例的研究表明:针对以栎类为优势树种的天然林在不同类别的经营保育上,既存在共性亦存在差异,但在总体上应遵循“转化”的理念,针对天然过伐林、天然次生林、退化次生林根据森林的不同演替状态,结合当下的经营需求以及客观现实进行“萌生→混生→实生”的转化,从而提高栎类天然林资源的质量。

王迎[6](2013)在《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林业工作最重要的内容。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开发最早,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林区。它主要分布在东北东部山地和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山地、以及西南金沙江、西北白龙江流域,同时还包括新疆天山国有林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利用,重点国有林区已成为我国可采成过熟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社会发展滞后、职工生活贫困、社会不稳定的地区。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以木材生产为中心思想的束缚下,林区开发建设实行先生产、后生活、小而全、大而全的模式,致使林区社会负担沉重,各项生活设施欠账严重。尤其是,长期坚持以木材生产为中心,忽视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后备可采森林资源储备严重不足,致使林区经济发展后劲不强。其深层次原因是长期忽视森林资源经营,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一直没有理顺,这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存在问题的根源所在。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在总结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开发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林业发达国家在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上的成功作法和经验,重新设计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和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新模式以及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一是为实现将重点国有林区建设成为我国的生态屏障和林产品供应基地的目标,从中国生态恶化、木材短缺的国情出发,也从重点国有林区以天然林为主的林情出发,在重点国有林区推进科学的森林功能区划,即将重点国有林区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区、兼融林区和商品用材林区。二是在科学的森林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对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实施森林的分类经营,即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经营目标和侧重需求实施不同的森林经营方式,不同的森林资源管理办法,不同的扶持政策和资金管理办法。三是针对目前我国国有林、地方林范围不清、权属不明的现实,重新划定国有林、地方林和民营林的范围,其划定的原则是:将中央政府管辖的森林划定为国有林;将地方政府、县级政府管辖的森林划定为地方林;将林权改革后农民自主经营的森林划定为民营林。国有林范围的划定可按照分步走的原则,第一步将原中央管辖的重点国有林区(即136个森林工业企业局)划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森林,即国有林,以后再逐步扩大。四是在明确中央政府对重点国有林区,即国有林的权属和责任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林情出发,借鉴国外林业发达国家在国有林管理上的先进经验,重新构建了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新模式,即在国有林林区建立自上而下垂直领导的国有林管理体系。五是为确保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设计了相应的财政、信贷、税收等扶持政策以及配套的法律和行政管理措施。

汤孟平,周国模,韦新良,王懿祥[7](2010)在《森林经理学教学改革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森林经理学是我国农林院校林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浙江农林大学对森林经理学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教学改革与实践表明:应当把森林资源、社会需求和林业发展变化及其对森林经理系列工作的影响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森林经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学生参与式命题可以把被动应试变为主动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

曾祥谓[8](2010)在《我国多功能森林经营中的珍贵树种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千年来,我国森林一直被过度地开发利用。据专家估计,经过几千年的过度消耗,我国最具生物多样性也最具木材生产价值的原始森林,大约只剩下史前的2%,全国20.36%的森林覆盖率中,大面积是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珍贵用材林树种和大径级木材几乎消耗殆尽。我国的木材生产已经从以天然林为主转到以人工林为主,木材的自给率只有60%,国内的木材消费量有40%依赖进口。为解决木材供需基本平衡,我国木材主要依赖进口。有专家指出,如果某种材料的进口量占消费量的3050%,这种材料就处国家安全警戒线下。我国人工林发展迅速,面积达6168.84万hm2,其中用材林2522.86万hm2。但我国人工林结构单一,质量差,生产力低。人工林木材只能满足我国纤维用材,即造纸和人造板工业原料材的需求。如何解决商品材,即珍贵用材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原林业部部长雍文涛主持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一项研究,经过10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提出在森林分类经营中将森林分成商品林、公益林和多功能森林三类。多功能森林就是传统上所经营的天然次生林,在面积上占据多数。长期以来,我国忽视了多功能森林的经营。解决我国木材资源短缺的主要对策是,在多功能森林的经营中大力发展珍贵树种,加强珍贵树种资源的培育,增加我国珍贵用材后备资源,不断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对珍贵用材的需求。根据珍贵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经营过程等特点,借鉴国际森林经营先进理论和经验,结合我国林业发展实践,选择森林分类经营、近自然森林经营、次生林经营、森林演替、林窗干扰和生态采伐理论来支撑我国珍贵树种的发展实践。森林分类经营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不同,把森林划分为商品林、公益林和两用林(多功能林)。多功能森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其经营目标是同时追求森林的生态、经济效益。近自然森林经营以永久性林分覆盖、多功能经营和多品质产品生产为目标,强调以“接近大自然”的方法改造、利用森林,用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体化思想经营发展林业。次生林(或退化林地)到次生顶级群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尊重自然演替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措施缩短这个进程,从而取得生态和经济效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珍贵用材树种资源的培育。现在很多林业发达国家把保护和发展阔叶树资源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地力衰退和提高林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实行许多优惠政策鼓励阔叶树的人工造林。我国珍贵树种发展,具有良好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也具备一定的科研条件和实践经验。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了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林业重大生态工程,有效保护了珍贵树种资源。我国海南、广东、广西、黑龙江、福建、浙江、青海、内蒙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珍贵树种经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南方的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吉林汪清林业局、西北的甘肃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通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分别总结出了我国南亚热带珍贵阔叶林人工经营模式、东北珍贵树种用材林定向经营模式、东北低质林改造和大径材培育模式和西北次生林多目标经营模式。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我国珍贵树种培育与经营工作严重滞后,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认识不到位,缺乏培育珍贵树种的积极性;投资不足,缺乏稳定有效的资金扶持渠道;技术储备不够,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发展机制不活,缺乏强劲的发展动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珍贵树种培育过程中,重点抓好加强保护和积极培育珍贵树种种质资源,长远培育目标与短期开发利用相结合,根据珍贵树种的特性确定合理的经营模式,保持清醒认识、避免盲目发展,因地制宜、明确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式这5项工作。正确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珍贵树种和采取适宜的珍贵树种培育方式,对发展珍贵树种至关重要。选择珍贵树种,应坚持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相结合、适地适树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则。2007年,国家林业局提出了我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名录的颁布对我国的珍贵树种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各地可以参照我国主要造林树种区划,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重点发展的珍贵树种。我国珍贵树种资源可以采取集约经营、定向改培、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结合、抚育和管护等培育方式论文根据我国珍贵树种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形势,提出了我国珍贵树种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将珍贵树种发展上升为国家策略、加大珍贵树种资源培育的科技支撑、与我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相结合、用次生林和退化土地大力发展珍贵树种等发展对策,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珍贵树种由于其经营周期长期性而一直被忽视。人工林的发展只能满足我国纤维用材的需求,而不能满足占我国木材需求多数的珍贵用材的需求。从根本上满足我国木材需求,必须大力发展珍贵树种。(2)多功能森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多功能森林经营与森林分类经营不是对立的,是森林分类经营理论的具体表述,是一致的。多功能森林经营的提法更符合我国的林业实际,其经营思想将有力促进我国珍贵树种的发展。(3)我国集体林和次生林面积巨大,是我国珍贵树种发展的主要场所。应加强次生林的经营与改造,在次生林经营与改造过程中大力推进珍贵树种资源的培育与经营。(4)森林分类经营、近自然森林经营、次生林经营、森林演替、林窗干扰、生态采伐6种理论对珍贵树种的培育与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5)我国土地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适宜各地发展的乡土珍贵树种1000多种,现存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和低质低效林,发展珍贵树种空间巨大。(6)树种选择是珍贵树种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尽量选择当地乡土珍贵树种,选择树种应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相结合、适地适树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7)通过对南亚热带、东北、西北珍贵树种经营模式的实践分析,总结出适合我国的针阔同龄混交林、针阔异龄混交林等几种珍贵树种经营模式。(8)针对性地提出了将珍贵树种发展上升为国家策略等7项我国珍贵树种发展对策。只要我们高度重视珍贵树种发展,发挥多功能森林的作用,加强次生林的改造,切实加快多功能森林经营中的珍贵树种培育步伐,加大投入力度,找准发展重点,优化发展方式,夯实发展基础,活化发展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我们就可以改变我国珍贵树种资源总量不足、珍贵用材严重依靠国外进口的不利局面,逐步实现不断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珍贵用材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构筑雄厚的我国现代林业战略资源基础。

黄家荣[9](2010)在《森林经理学科与现代林业建设》文中指出该文依据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现代林业的特征与特点及其对森林经理学科的需求出发,论述了森林经理学科的理论与技术体系需要发展与改革。要在继承永续利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以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经营目标的理论体系,并重点研究现代林业对森林经理学科提出的若干重要经营管理理论问题;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3S"技术融入森林经理学科的技术体系,形成现代林业信息技术体系,提升森林区划、调查、监测和森林经营管理规划、决策的水平,并重点研究现代林业提出的重要经营管理技术。

高兆蔚,李宝银,陈国瑞,叶功富,林杰,陈平留,洪端芳[10](2010)在《福建省森林经理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提出该文回顾总结了建国后森林经理学科发展历程,评价森林经理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海西现代林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森林经理学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结合当前林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森林经理学科发展方向、理论框架和森林经理工作急需在若干重大理论和实用技术问题上取得突破的建议,以推动我省森林经理学科发展。

二、面向现代林业的森林经理理论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现代林业的森林经理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森林经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研究进展
    1.1 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模式
    1.2 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与管理
    1.3 林业统计与森林生长收获模型
    1.4 森林经营计划与优化决策
    1.5 林业遥感技术与应用
    1.6 林业信息技术应用
2 问题与差距
    2.1 尚未形成中国特色的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体系
    2.2 森林经营基础研究薄弱
    2.3 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时效性差
    2.4 缺乏森林经营的计划工具
3 森林经理学研究展望
    3.1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和技术
    3.2 森林资源调查监测
    3.3 森林生长模型与模拟
    3.4 森林经营规划与决策
    3.5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4 结语

(2)基于景观格局稳定性的森林经营管理分区研究 ——以河北易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森林资源概念与内涵
        1.2.2 森林资源结构与功能
        1.2.3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1.2.4 森林景观格局与功能
        1.2.5 森林景观格局层级特征
        1.2.6 森林资源与景观经营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区代表性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方法
        1.4.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环境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气象
        2.2.3 土壤
        2.2.4 植被
        2.2.5 水文、地质
    2.3 林业生态建设情况
    2.4 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章 县域森林资源环境基础信息处理与数据库构建
    3.1 数据来源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1 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处理
        3.2.2 数理统计分析
    3.3 森林资源环境基础信息数据库构建
第四章 县域环境及资源现状分析
    4.1 森林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4.1.1 地形地貌条件
        4.1.2 土壤基础条件
    4.2 林地及土地利用类型总体分布分析
        4.2.1 气候资源条件
    4.3 林地保护与退化类型分析
    4.4 森林资源结构特征
        4.4.1 林种结构
        4.4.2 权属结构
        4.4.3 功能结构
        4.4.4 林龄结构
        4.4.5 起源结构
    4.5 研究区森林资源总体质量评价
    4.6 小结
第五章 县域不同层级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5.1 景观类型划分及景观指数选取
        5.1.1 景观类型与层级划定
        5.1.2 景观指数选取与分析
    5.2 景观水平不同层级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5.3 类型水平不同层级森林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5.4 森林景观格局特征对不同层级变化的响应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乡镇的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6.1 主要森林景观类型及影响因子的确定
        6.1.1 森林景观类型划定
        6.1.2 地貌类型划分
        6.1.3 景观指数选择
        6.1.4 主要影响因子的确定
    6.2 县域乡镇单元森林景观格局及驱动因子分析
    6.3 县域乡镇单元森林景观格局综合结构特征分异机理
        6.3.1 县域乡镇单元森林景观格局破碎化形成机理路径解析
        6.3.2 县域乡镇单元森林景观格局连通性形成机理路径解析
        6.3.3 县域乡镇单元森林景观格局各综合结构特征变异解释度比较
    6.4 小结
第七章 县域森林资源与景观经营调控关系分析
    7.1 景观格局指标及控制变量梳理
        7.1.1 景观格局指标梳理
        7.1.2 影响及控制变量梳理
    7.2 县域森林资源与景观经营辨析
        7.2.1 森林资源数量经营指标
        7.2.2 森林资源质量经营指标
        7.2.3 景观格局与功能经营指标
    7.3 基础条件因子相关性与控制变量选择
    7.4 森林资源和景观格局及功能经营的主要调控因子
        7.4.1 森林资源数量经营的主要调控因子
        7.4.2 森林资源质量经营的主要调控因子
        7.4.3 森林景观格局与功能经营的主要调控因子
    7.5 小结
第八章 基于县域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的经营管理分区
    8.1 县域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构建
        8.1.1 构建思路
        8.1.2 模型计算
    8.2 森林景观稳定性要素分析
        8.2.1 基于森林小班的森林景观完整性分析
        8.2.2 县域不同乡镇单元森林景观生态适应性评价
        8.2.3 县域不同乡镇单元森林资源人为干扰影响评价
    8.3 县域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与优化分区
        8.3.1 县域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
        8.3.2 县域森林景观经营优化分区
    8.4 县域森林景观格局优化分区多层级经营
        8.4.1 重点保育区
        8.4.2 生态恢复区
        8.4.3 一般优化区
        8.4.4 重点优化区
    8.5 小结
第九章 讨论与结论
    9.1 讨论
    9.2 结论
    9.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编着作
作者简历
致谢
附件

(3)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 ——以滁州市皇甫山林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
        1.1.1 森林经营
        1.1.2 森林经营方案
        1.1.3 森林经理期
        1.1.4 森林经营单位
        1.1.5 编案单位
        1.1.6 经营规划设计单元
    1.2 森林经营理论
        1.2.1 近自然森林经营
        1.2.2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1.2.3 多功能森林经营
        1.2.4 森林分类经营
    1.3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历史
        1.3.1 国外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历史
        1.3.2 国内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历史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意义
    2.4 研究内容
3 研究区自然概况
    3.1 经营单位基本情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与土壤
        3.1.3 气候条件
        3.1.4 植被条件
        3.1.5 水文条件
        3.1.6 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1 研究方法
        4.1.1 林场数据收集
        4.1.2 森林经营与功能区划
        4.1.3 森林培育规划
        4.1.4 森林采伐规划
    4.2 技术路线图
5 结果与分析
    5.1 森林资源与森林经营状况分析评价
        5.1.1 资源现状分析
        5.1.2 森林经营分析
        5.1.3 森林保护状况
        5.1.4 经营能力
    5.2 森林经营需求与经营环境分析
        5.2.1 经营环境分析
        5.2.2 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
    5.3 经营方针与经营目标
        5.3.1 经营方针
        5.3.2 经营目标
    5.4 森林经营区划与经营布局
        5.4.1 森林功能区划
        5.4.2 森林分类区划
        5.4.3 森林管理类型区划
        5.4.4 组织森林经营类型
    5.5 森林培育规划设计
        5.5.1 培育类型及实施对象
        5.5.2 抚育任务
        5.5.3 抚育组织
        5.5.4 改造
    5.6 森林采伐利用规划设计
        5.6.1 确定合理年伐量
        5.6.2 伐区生产规划
        5.6.3 森林更新
    5.7 非木资源培育与利用规划
        5.7.1 经济林发展规划
        5.7.2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5.8 森林健康与森林保护规划
        5.8.1 森林管护
        5.8.2 森林防火
        5.8.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5.8.4 地力维护
    5.9 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5.9.1 森林集水区管理
        5.9.2 生物多样性保护
    5.10 营林基础设施规划
        5.10.1 种苗生产设施
        5.10.2 林道设施
        5.10.3 营林设施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4)面向现代林业的森林经理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林业的概念与特征
    1.1 现代林业的基本概念
    1.2 现代林业的主要社会特征
        1.2.1 开放特征。
        1.2.2 创新特征。
        1.2.3 法治特征。
        1.2.4 节约特征。
        1.2.5 高效特征。
2 森林经理在现代林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 森林经理在现代林业中的实践建议
    3.1 对已有的林业规划进行转型和升级, 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3.2 以森林经理学为经营和管理林业的核心依据
    3.3 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资源因素, 发展现代林业

(5)我国天然林保育类型划分及保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目标
2. 国内外天然林及天然林保护研究述评
    2.1 重要概念辨析
        2.1.1 森林、天然林及天然林资源的内涵
        2.1.2 大尺度天然林的定义
        2.1.3 天然林保护与天然林保护工程
    2.2 国内外天然林保护的理论研究进展
        2.2.1 国外天然林保护理论研究进展
        2.2.2 国内天然林保护的理论研究进展
    2.3 国内外天然林保护的实践与技术研究进展
        2.3.1 国外天然林保护实践及研究进展
        2.3.2 国内天然林保护实践及研究进展
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3.3 资料来源
    3.4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天然林资源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4.1.1 我国天然林资源的历史演变过程
        4.1.2 天然林资源现状分析
    4.2 我国天然林保育类型的划分
        4.2.1 我国天然林分类的历史与问题研究
        4.2.2 基于大尺度天然林保育类型的划分
    4.3 不同类型天然林保育决策方案设计
        4.3.1 设计依据
        4.3.2 指导思想及原则
        4.3.3 方案总体设计
5. 案例分析——栎类天然林保育方案
    5.1 以栎类为优势树种(组)的天然林现状
    5.2 目的与意义
    5.3 指导思想
    5.4 编制依据
        5.4.1 法律法规相关文件
        5.4.2 规划区划
        5.4.3 技术规程
    5.5 遵循原则
        5.5.1 特征差异性原则
        5.5.2 保护为主,综合发展原则
        5.5.3 可操作性原则
        5.5.4 正向转化原则
    5.6 栎类经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5.7 以栎类为主的天然林分类及其经营策略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2.1 天然林未来发展展望
        6.2.2 基于本研究下的天然林保育发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6)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现代林业的研究
        1.2.2 森林经营的研究
        1.2.3 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
    1.3 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内容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1.3.4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难点
2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的研究基础
    2.1 现代林业
        2.1.1 现代林业的内涵
        2.1.2 现代林业的目标
        2.1.3 现代林业的森林分类经营
        2.1.4 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2 森林经理
        2.2.1 森林经理的内涵及作用
        2.2.2 我国森林经理发展历程
        2.2.3 我国森林经理的对策
    2.3 森林经营
        2.3.1 森林经营的内涵
        2.3.2 我国森林资源经营概况
        2.3.3 新时期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
3 重点国有林区的概况
    3.1 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概况
        3.1.1 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经营范围
        3.1.2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概况
    3.2 重点国有林区的林区开发史
        3.2.1 重点国有林区的开发历程
        3.2.2 重点国有林区的开发模式
        3.2.3 重点国有林区开发的贡献
    3.3 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经营
        3.3.1 重点国有林区开发初期的森林经营(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中期)
        3.3.2 重点国有林区开发中期的森林经营(20世纪7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3.3.3 重点国有林区开发后期的森林经营(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3.4 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管理
        3.4.1 重点国有林区以森林采伐为主的森林资源管理期
        3.4.2 重点国有林区以森林采伐为主兼顾森林经营的森林资源管理期
        3.4.3 重点国有林区以开发建设为主的森林资源管理期
    3.5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弊端对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成因分析
        3.5.1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弊端对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5.2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弊端成因分析
        3.5.3 大石头林业局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典型案例分析
4 国外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研究及经验借鉴
    4.1 俄罗斯的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研究
        4.1.1 俄罗斯的森林经营
        4.1.2 俄罗斯的森林资源管理
    4.2 北美的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研究
        4.2.1 美国的森林经营和资源管理
        4.2.2 加拿大的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
    4.3 北欧的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研究
        4.3.1 芬兰的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
        4.3.2 瑞典的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
    4.4 德国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研究
        4.4.1 德国的森林经营研究
        4.4.2 德国的森林资源管理研究
    4.5 日本的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研究
        4.5.1 日本国有林的森林经营
        4.5.2 日本国有林的森林资源管理
    4.6 研究国外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经验的借鉴
5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改革
    5.1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的作用
        5.1.1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的生态地位
        5.1.2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的经济地位
        5.1.3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的生态文化地位
    5.2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的目标
        5.2.1 把重点国有林区建成我国北方以及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
        5.2.2 把重点国有林区建设成我国木材和林产品的供应基地
    5.3 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经营改革
        5.3.1 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功能区划
        5.3.2 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5.3.3 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采伐
        5.3.4 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抚育
    5.4 探索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的最佳模式
        5.4.1 重点国有林区生态公益林的经营
        5.4.2 重点国有林区兼融林的经营
        5.4.3 重点国有林区商品用材林的经营
6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6.1 重点国有林区管理工作重点转移
        6.1.1 重点国有林区实现工作重点转移是适应林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6.1.2 重点国有林区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后林业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6.2 以重点国有林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林区工作重点转移
        6.2.1 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6.2.2 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6.2.3 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条件
    6.3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设计
        6.3.1 重新划定国有林、地方林与集体林的范围、权属和责任
        6.3.2 构建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新模式
7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扶持政策与措施
    7.1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扶持政策设计的思路
        7.1.1 政策设计以理顺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权属关系为基础
        7.1.2 政策设计以推进重点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
        7.1.3 政策设计要确保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
    7.2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扶持政策设计
        7.2.1 重点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扶持政策设计
        7.2.2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扶持政策设计
    7.3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保障
        7.3.1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和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措施保障
        7.3.2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和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行政措施保障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研究的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1
导师简介2
致谢

(7)森林经理学教学改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内容改革
二、教学方法改革
三、实践教学改革
    (一) 森林经理学课程设计
    (二) 森林经理学综合实习
四、考核方式改革

(8)我国多功能森林经营中的珍贵树种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森林资源特点
    1.2 我国木材生产现状与需求分析
        1.2.1 我围木材可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
        1.2.2 中国木材净进口最多
        1.2.3 我国木材需求分析
    1.3 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多功能森林经营
    2.1 我国现代森林经营思想
    2.2 国外森林经营理论发展
        2.2.1 国外森林经营思想演变
        2.2.2 世界林业发展简要回顾
        2.2.3 世界森林经理发展动态
    2.3 多功能森林经营
        2.3.1 我国正在实行的森林“分类经营”是有偏差的
        2.3.2 什么是多功能森林
        2.3.3 多功能森林的位置和由来
        2.3.4 多功能森林的经营
        2.3.5 多功能森林的利弊分析
        2.3.6 值得商榷的一些认识
    2.4 多功能森林经营中发展珍贵树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4.1 大规模和长期依靠进口木材,等于长期刺激全球最敏感的环境神经
        2.4.2 大规模和长期依靠进口木材,等于把本国发展置于不确定中
        2.4.3 大规模和长期依靠进口木材,是一条滋养他国、瘠化本土的思路
        2.4.4 发展珍贵用材树种应成为我国的一个林业新战略
第三章 珍贵树种培育理论
    3.1 森林分类经营理论
        3.1.1 森林分类经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1.2 森林的分类
        3.1.3 森林分类经营的定义、指导原则及意义
        3.1.4 我国森林分类经营理论与可持续发展
    3.2 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
        3.2.1 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的形成过程
        3.2.2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基本概念
        3.2.3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3.2.4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林学要点
    3.3 次生林经营理论
        3.3.1 次生林的概念
        3.3.2 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途径
        3.3.3 次生林经营技术
        3.3.4 我国次生林经营现状
    3.4 森林演替理论
        3.4.1 森林演替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问题
        3.4.2 林分发生和更新阶段
        3.4.3 林分生长和自然稀疏阶段
        3.4.4 林分转型和下层林更新阶段
        3.4.5 稳定森林群落阶段
    3.5 林窗干扰理论
        3.5.1 干扰定义和森林干扰类型
        3.5.2 林窗定义和基本特征
        3.5.3 林窗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6 生态采伐理论
        3.6.1 生态采伐理论的形成过程
        3.6.2 生态采伐的概念
        3.6.3 生态采伐的原则
        3.6.4 生态采伐理论的内涵
第四章 国内外珍贵树种发展简述
    4.1 珍贵树种的定义、特性和种类
        4.1.1 珍贵树种的定义
        4.1.2 珍贵树种的特性
        4.1.3 珍贵树种的种类
    4.2 我国珍贵树种发展
        4.2.1 我国珍贵树种发展存在问题
        4.2.2 我国发展珍贵树种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4.2.3 我国南方地区珍贵树种研究及培育
    4.3 国外珍贵树种发展简述
        4.3.1 世界森林资源及存在的问题
        4.3.2 全球珍贵树种发展概况
        4.3.3 以珍贵树种资源为基础的国际木材产业实践
        4.3.4 国外珍贵树种培育及启示
第五章 我国珍贵树种选择与区划
    5.1 珍贵树种选择标准与原则
        5.1.1 珍贵树种选择标准
        5.1.2 珍贵树种选择原则
    5.2 我国主要珍贵树种区划
        5.2.1 东北区
        5.2.2 华北区
        5.2.3 华东、华中区
        5.2.4 华南区
        5.2.5 台湾区
        5.2.6 滇南区
        5.2.7 云贵高原区
        5.2.8 甘南川西滇北高山峡谷区
        5.2.9 西藏高原区
        5.2.10 西北区
    5.3 我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
第六章 我国珍贵树种经营模式研究
    6.1 我国珍贵树种资源
        6.1.1 概况
        6.1.2 专题一:部分楠木属树种在浙江的自然分布现状及其多样性研究
        6.1.3 专题二:重庆市奉节县珍贵用材林自然分布现状
    6.2 我国珍贵树种经营实践及存在问题
        6.2.1 地方珍贵树种经营实践
        6.2.2 我国珍贵树种经营存在的问题
    6.3 典型珍贵树种经营案例
        6.3.1 南亚热带优良珍贵阔叶人工林的经营模式
        6.3.2 东北珍贵树种用材林培育经营模式
        6.3.3 西北珍贵树种培育与经营模式
第七章 我国珍贵树种发展对策研究
    7.1 我国珍贵树种发展的指导思想
    7.2 我国珍贵树种发展的指导原则
        7.2.1 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7.2.2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7.2.3 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7.2.4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7.2.5 项目带动、依靠科技的原则
    7.3 我国珍贵树种发展理论的实践思考
        7.3.1 关于多功能森林经营
        7.3.2 关于森林分类经营
        7.3.3 关于近自然森林经营
        7.3.4 关于次生林经营
        7.3.5 关于森林演替
        7.3.6 关于林窗干扰
        7.3.7 关于生态采伐
    7.4 我国珍贵树种发展的条件分析
        7.4.1 自然条件
        7.4.2 历史条件
        7.4.3 科研条件
        7.4.4 实践经验
    7.5 我国珍贵树种资源的培育方式
        7.5.1 集约经营
        7.5.2 定向改培
        7.5.3 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结合
        7.5.4 抚育和管护
    7.6 我国珍贵树种发展对策和建议
        7.6.1 将珍贵树种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7.6.2 多措并举,积极开辟珍贵树种培育资金渠道
        7.6.3 加大珍贵树种资源培育的科技支撑
        7.6.4 与我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相结合
        7.6.5 用次生林和退化土地大力发展珍贵树种
        7.6.6 大力提倡用乡土树种发展珍贵树种资源
        7.6.7 在集体林地中大力发展珍贵树种
        7.6.8 解放思想,更新传统观念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建议
    8.4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9)森林经理学科与现代林业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林业的特征与特点
    (一)现代林业的概念
    (二)现代林业的主要特征
    (三)现代林业的经营特点
二、现代林业对森林经理学科的需求
    (一)商品林的经营理论与技术
        1. 小规模用材林的集约经营理论与技术
        2. 非木材高效商品林的经营管理理论与技术
    (二)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理论与技术
    (三)面向林权制度改革的森林经营管理理论与技术
    (四)集约化与精细化的现代森林经营管理技术
三、森林经理学科的发展与改革
    (一)理论体系的发展与改革
    (二)技术体系的发展与改革

(10)福建省森林经理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森林经理学科发展概述
    1.1 国外森林经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2 国内森林经理学科发展的现状
        1.2.1 森林经理理论方面
        1.2.2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方面
        1.2.3 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方面
        1.2.4 森林生长模拟方法和技术方面
        1.2.5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方面
    1.3 福建省森林经理学科发展历程
2 森林经理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1 福建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森林经理学科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2.1 森林经理工作是维护林业科学决策的基础
        2.2.2 森林经理工作是规划森林空间、时间布局, 组织林业合理布局的手段
        2.2.3 森林经理工作是科学指导森林经营和各种生产活动的措施
        2.2.4 森林经理工作是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和管理利用森林的保障
3 福建省森林经理工作主要成效
    3.1 建立健全了各级森林经营管理机构和技术队伍, 为实践森林经理工作, 打下了基础
    3.2 组织开展了林业区划工作, 合理调整林种结构与林业生产力布局
    3.3 构建了全省三级森林资源地方清查体系, 及时准确地掌握现状与动态变化趋势
    3.4 全省性编制与实施森林经营规划与方案, 努力提高森林集约经营水平
    3.5 进行森林资产评估与资产化管理工作
    3.6 编制森林分类经营规划, 开展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
    3.7 加强森林采伐利用管理, 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
    3.8 重视计算机软件开发与3S技术应用, 实现森林经营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4 当前我省森林经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重微观、轻宏观。
    4.2 森林经营重经济效益, 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重视不够。
    4.3 基础工作薄弱, 教材比较陈旧, 长期没有形成完整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战略战术体系和业务技术体系。
    4.4 人才断层严重, 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更加匮乏。
    4.5 林业数表已经过时。
5 福建省森林经理学科发展展望与对策措施
    5.1 发展目标
    5.2 技术体系总体框架设置
    5.3 若干建议
        5.3.1 要加大科技进步和实用技术的支撑力度。
        5.3.2 抓紧森林经理学科教材编写工作, 形成完整的、符合国情、省情实际, 具有自身特色的森林经理学理论体系。
        5.3.3 要做好森林经营规划与方案编制和实施的技术示范和样板工作。
        5.3.4 要做好森林经理人才后备培养工作。
        5.3.5 要组织一批森林经理技术人员, 对各类林业数表, 进行科学性、适用性的实践检验工作。

四、面向现代林业的森林经理理论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森林经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张会儒,雷相东,李凤日. 林业科学, 2020(09)
  • [2]基于景观格局稳定性的森林经营管理分区研究 ——以河北易县为例[D]. 孟超.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4)
  • [3]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 ——以滁州市皇甫山林场为例[D]. 耿东.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4]面向现代林业的森林经理理论与实践[J]. 金荣. 乡村科技, 2018(26)
  • [5]我国天然林保育类型划分及保育策略研究[D]. 乔丹.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6]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王迎. 北京林业大学, 2013(06)
  • [7]森林经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 汤孟平,周国模,韦新良,王懿祥. 中国林业教育, 2010(06)
  • [8]我国多功能森林经营中的珍贵树种问题研究[D]. 曾祥谓.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02)
  • [9]森林经理学科与现代林业建设[J]. 黄家荣. 中国林业教育, 2010(01)
  • [10]福建省森林经理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 高兆蔚,李宝银,陈国瑞,叶功富,林杰,陈平留,洪端芳. 海峡科学, 2010(01)

标签:;  ;  ;  ;  ;  

现代林业的森林经营者理论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