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性改变1例报告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性改变1例报告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粒细胞变1例(论文文献综述)

缪晓娟,邓锐,范方毅,何光翠,苏毅[1](2017)在《非典型急性白血病九例误漏诊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白血病(AL)的误漏诊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9例以非典型临床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漏诊时间为(12.20±8.36)d,误诊为粒细胞缺乏症2例,败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热伴风湿性节炎各1例;漏诊4例,其中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伴荨麻疹2例,慢性胃炎伴荨麻疹、钩虫病伴继发性贫血各1例。所有患者均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2例行骨髓移植治疗,7例行化疗及对症治疗,均病情好转出院。随访3年,病情平稳,未见复发。结论遇及以不典型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系统异常的患者时,要考虑到AL可能,及时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降低误漏诊率。

徐燕,杨云,陈社平,王旭庚,张王刚[2](2017)在《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AB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72岁确诊为ABL的1q染色体异常的老年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经骨髓象、甲苯胺蓝染色、免疫分型、染色体等检查诊断为ABL,经化疗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结论诊断ABL主要依据于骨髓及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无Ph染色体异常、骨髓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等特点;ABL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通常采用化疗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预后不佳。

刘亚琳,王晓宁,雷秀丽,王雯娟,刘华胜[3](2013)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与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差异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与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差异。方法:对11例急变期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52例初发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差异进行分析。结果: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2例为急淋变,9例为急粒变。52例初发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患者外周血嗜酸和或嗜碱细胞高于正常值,血小板多大于50×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各期细胞均可见,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高,伴有嗜酸和或嗜碱粒细胞增多,NAP积分可正常,这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所差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患者外周血涂片可见早幼粒细胞及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这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同。此外,尚需结合临床病史及细胞遗传学检查予以鉴别。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急变期外周血及骨髓多有嗜酸及嗜碱粒细胞增多,早幼粒细胞增多,同时结合NAP,临床病史及细胞遗传学检查可与急性白血病相鉴别。

刘艳丽,冉向阳,李栋梁,李玮,李芳,张然[4](2012)在《以嗜碱早幼粒细胞为主的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的血液细胞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的病例资料。结果患者因头痛7 d,发热4 d入院,经骨髓象结合细胞化学染色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予维A酸、亚砷酸治疗后,骨髓象未见好转。后经专家会诊,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检查等,诊断为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结论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类型白血病,对于形态不典型者诊断需结合细胞化学染色、染色体核型分析、融合基因检查及临床疗效等进行综合分析。

王平,邓小娟,彭贤贵,刘思恒,墙星,张洪洋,孔佩艳,张曦,陈幸华[5](2011)在《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2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特点及其可能原因。方法对2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结果及荧光原位杂交术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文献及本组病例共6例,6例患者均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或t(9;22)(q34,q1l)即Ph染色体阳性;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3例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史,初发诊断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4例双系列型,1例双表型,1例系列转换型。结论初发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鲜有报道,部分病例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而来。

张良,马梁明[6](2011)在《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二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ABL)诊断、治疗和预后,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经地西他滨(20 mg/m2,第1天至第5天)治疗的AB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经骨髓象及甲苯胺蓝染色、免疫分型及染色体等检查诊断为ABL,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但未达完全缓解。结论 ABL为罕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骨髓甲苯胺蓝染色、免疫分型及电镜对其诊断具有特异性,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疗效较差,预后不良。地西他滨及其他药物对ABL的疗效尚需进一步的评价。

袁景[7](2011)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及急变期38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总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加速急变期的临床表现及其特点、治疗结果和临床转归,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方法:回顾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自2006年2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经MICM确诊CML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急变期及加速期患者共38例,男性21例,女性18例。其中加速期6例,急变期32例。急变期患者中,急粒变者16例(50.0%),急粒单变者1例(3.125%),急单变者4例(12.5%),急性巨核细胞变者1例(3.125%);急淋变者7例(21.875%);髓外急变者2例(6.25%);嗜碱细胞变者1例(3.125%)。结果:1从发病到加速急变期的时间从3个月到144个月不等,平均时间47.5个月。2加速急变期至死亡的病程由1天到14个月不等,平均生存期4个月左右。3其死因以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为主。4本组38例患者加速急变期前的慢性期病程中,单纯采用格列卫治疗者4例,单纯采用羟基脲治疗者10例,采用羟基脲+格列卫治疗者3例,采用羟基脲+干扰素治疗者21例。观察到羟基脲和干扰素均不能阻止疾病进展,而格列卫能够使CML从加速期回复到慢性期。加速急变期的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急淋变以VCDP方案为主,急非淋变以HA方案为主。部分患者联合应用伊马替尼或达沙替尼。本组资料中,放弃治疗者5例;用药1~4个疗程好转或恶化自动出院者19例;坚持治疗者14例,其中死亡者10例(加速期病人2例),尚存活并坚持治疗者4例(加速期病人1例)。结论:CML的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中位年龄在40.5岁,可能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病因尚不清楚,涉及遗传、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等复杂因素。加速急变期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最常见症状为脾脏进行性肿大,其次是发热。β2-微球蛋白、血尿酸及血尿素氮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对病情进展似有一定的提示意义。骨髓纤维化程度与疾病的分期和预后可能密切相关。性别、年龄及脾脏大小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缺乏统计学意义,而加速急变期的血象情况(包括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不同,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ML一旦急变,其预后不良。CML的治疗主要是尽量推迟进入加速期及急变期,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早期应用格列卫或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最佳途径,无条件者也应规律应用羟基脲和干扰素等治疗,部分患者不规律治疗是进入加速急变期的主要原因。而重视对患者的教育和病情随访,注意血象及血生化的监测,强化骨髓病理、免疫组化与染色体的检查,对疾病的动态观察以及预后,都有积极的意义。

郭智,何学鹏,陈惠仁,刘晓东[8](2009)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变1例》文中认为

郭智,刘晓东,谭晓华[9](2009)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粒细胞变1例》文中认为

史敏,王彩云,李顺义,杨敬慈,杜行严,姚丽[10](2009)在《发热、白细胞增高、肝大、巨脾》文中指出 患者男,13岁,主因"发烧、腹痛10余天"于2007年8月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既往史:患者于2004年5月因腹部膨隆半年入院检查,肝脾大,WBC 148.9×109/L,PLT 1 135×109/L。外周血涂片原始粒细胞、幼稚粒细胞稍多,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多见。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高度增生,以中晚期细胞为主,原早幼粒细胞稍多,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

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粒细胞变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粒细胞变1例(论文提纲范文)

(1)非典型急性白血病九例误漏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误诊情况
    1.4 诊断及治疗
    1.5 随访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
    2.2 诊断
    2.3 误漏诊原因分析
    2.4 防范措施

(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与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差异
    2.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3 细胞遗传学及融合基因检测结果
3讨论

(4)以嗜碱早幼粒细胞为主的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及急变期3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一、一般情况
    二、个人经历
    三、获奖情况

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粒细胞变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非典型急性白血病九例误漏诊临床分析[J]. 缪晓娟,邓锐,范方毅,何光翠,苏毅. 临床误诊误治, 2017(06)
  • [2]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J]. 徐燕,杨云,陈社平,王旭庚,张王刚. 白血病·淋巴瘤, 2017(01)
  • [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与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差异分析[J]. 刘亚琳,王晓宁,雷秀丽,王雯娟,刘华胜. 现代肿瘤医学, 2013(10)
  • [4]以嗜碱早幼粒细胞为主的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J]. 刘艳丽,冉向阳,李栋梁,李玮,李芳,张然. 临床误诊误治, 2012(01)
  • [5]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2例并文献复习[J]. 王平,邓小娟,彭贤贵,刘思恒,墙星,张洪洋,孔佩艳,张曦,陈幸华. 重庆医学, 2011(30)
  • [6]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二例并文献复习[J]. 张良,马梁明. 白血病·淋巴瘤, 2011(03)
  • [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及急变期38例临床分析[D]. 袁景.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
  • [8]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变1例[J]. 郭智,何学鹏,陈惠仁,刘晓东.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9(05)
  • [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粒细胞变1例[J]. 郭智,刘晓东,谭晓华.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9(07)
  • [10]发热、白细胞增高、肝大、巨脾[J]. 史敏,王彩云,李顺义,杨敬慈,杜行严,姚丽.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9(07)

标签:;  ;  ;  ;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性改变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