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色风暴:面对面感受海信

橙色风暴:面对面感受海信

一、橙色风暴:感受海信面对面(论文文献综述)

王忠彬[1](2021)在《情感化设计理念在女性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养生壶设计为例》文中认为在物质丰裕、文化繁荣的今天,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逐渐向更高层次转型,进而驱动着市场和设计的进一步革新。女性作为消费市场的主流群体,由于其天然的心理属性,对产品的品质需求则更加深入和细腻。在女性产品设计中,只有洞悉女性用户的消费心理和情感需求,才能为其提供理想的产品。情感化设计理念正是以用户的情感需求为核心,在功能、审美、交互等多个层面综合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研究其在女性产品中的应用方法,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女性用户的满意度,还可以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对于设计师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丰富产品的设计风格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探究了人的需求层次和情感特性,以及情感化设计的相关理论,分析得出情感化设计出现的原因和对大众消费心理的反作用力。其次,研究了女性群体的情感特点与消费特征,并通过两者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总结出情感化设计在女性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原则。最后,以女性养生壶设计为例,从女性的情感需求出发,为养生壶的外观、功能、交互设计注入崭新的活力和充分的关怀,以求在更好地满足女性用户的同时,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王佳丽[2](2021)在《基于CMF的产品系列化研究 ——以小家电为例》文中指出现今,中国迈入了经济腾飞的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小家电凭借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当下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想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小家电产品升级成为必不可少的一步,对小家电产品进行创新开发势在必行。CMF设计和产品系列化设计给予小家电产品创新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策略。CMF设计从视觉、触觉方面赋予了产品更多可能性,而产品系列化打破了单一小家电的僵局,增强了品牌效应,系列各产品尽可能最大化满足了用户多元的生活需求。以美的生活小家电为例,基于CMF对产品系列化设计研究是品牌下小家电产品进行创新的关键。首先,本文以小家电为例,研究过程中提出小家电CMF搭配策略,同时运用语义差异法、多元尺度法、聚类分析方法获取小家电CMF感性意象词汇和CMF感性意象分布图,用于指导小家电的CMF设计。其次,基于美的品牌,通过对品牌及其他品牌下系列化产品的CMF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其CMF设计模式及特点,从整体造型、细节设计及CMF设计方面对美的品牌基因进行了探究,提出了美的品牌系列化产品的CMF创新方法,对于品牌的系列化产品设计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然后,基于CMF的搭配策略及感性意象分布情况、美的品牌产品系列化创新设计方法,依据产品系列化设计流程,从用户需求分析、设计风格定位、CMF设计研究、产品外观造型设计四个方面构建了美的品牌下基于CMF的产品系列化方案设计模型。最后,以美的系列生活小家电为例,基于CMF的产品系列化方案设计模型进行方案设计实践,运用Rhino和Keyshot软件三维建模、呈现产品效果,确立了三款分别为简约风、国潮风、萌趣风格的系列化设计方案,并运用语义差异法对方案设计进行实践验证。

汪婷[3](2020)在《基于CMF理论竹材料在茶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茶空间是茶文化精神的载体,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影响不言而喻。中国的茶空间以“竹和空间”进行组合的方式已经根植于历史与文化中,因此深层次挖掘竹材特征,以及探究如何将其更好的运用在茶空间设计上,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根据对茶空间的情感化需求,引入语义、风格、样本三个变量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设计师调研与书籍查阅提取相关语义,最终得到9组情感化三层次词汇;其次通过用户调研得出四种用户模型,分别对应相应的情感化三层次词汇,再与茶空间风格建立联系,更直观的将用户情感化需求转化为设计方案;最后对竹材色彩、材料、工艺样本进行挖掘提取得到竹材CMF素材库,利用形式美法则中点材、线材、面材进行样本组归纳,再运用语义差分析法将情感化三层次词汇与竹材CMF样本建立联系,以材料代替产品的角度去探索CMF设计,提出竹材比较完整和系统性的CMF设计方法和流程。应用并实践该设计流程,再次通过语义差分析法进行筛选,得到符合用户情感化需求的茶空间设计方案,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竹材CMF特性与茶空间特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得出竹材色彩、材料、工艺情感特性与CMF理论的关系,茶空间特性与CMF理论的关系。通过用户调研总结得出茶小白型、文艺型、健康养生型、学者专家型四种用户模型分别对应的茶空间风格。(2)构建竹材CMF素材库,进行情感化词汇分析,将每个样本根据语义差分析法与情感化词汇对应,建立竹材CMF样本与情感化词汇的联系,通过构建设计流程方法并进行应用探索,以验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吕佰玲[4](2020)在《城市公共应急管理能力提升问题研究 ——以青岛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2018年以来,青岛市先后成功承办了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活动,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全市围绕着“学深圳、赶深圳”展开如火如荼的大发展、大进步,市民的生活幸福度逐步提高,对城市管理水平管理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高。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城市公共管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城市也存在不少隐患。面对城市发展新时期的新要求,如何提高政府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更好的为城市发展服务、为市民打造更宜居的环境,是城市的管理者、城市公共应急管理的主体----青岛市政府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认真总结了青岛市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在城市公共应急管理中的做法,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积极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青岛市在城市公共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提出了一些个人觉得比较合理的可适用性强的做法和建议。

陶心怡[5](2019)在《南方英文网新闻编译实习报告》文中研究指明面对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新闻作为信息的载体,在对外宣传和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文新闻网站也成为了国家和地方对外“发声”的重要阵地,如新华网英文网站、中国日报等。在外宣工作中,新闻编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虽然有越来越多翻译界与传媒界的学者对“新闻编译”这个跨学科的活动进行了研究,但事实上,国内的英文新闻网站发展依旧参差不齐,政府和企业的新闻外宣工作质量也没有得到大幅提高。因此,结合具体经历和事例探讨在新闻编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新闻编译的质量具有参考借鉴意义。笔者在南方传媒集团的南方英文网(Newsgd.com)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2018年7月9日至10月9日),主要负责新闻编译及采写工作。本报告在对实习情况及其他背景信息介绍的基础上,对编译新闻的工作内容、流程进行了详细描述,从编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结合具体编译文本,进一步介绍了多种编译技巧在新闻编译中的使用,包括信息补充、信息删减和信息重组等,并结合改写理论,从“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专家”方面探讨影响新闻编译的重要因素和操纵力量。此外,笔者对本次实习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总结了实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遇到的问题以及自身的缺陷,如不熟悉新闻词汇体系、缺乏政治敏感度等,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通过本次实习,笔者希望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希望本报告可以为其他新闻编译者和英语笔译的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阿赫曼(Ahmed Atef Selim Soliman)[6](2019)在《中国消费品在埃及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 ——基于中埃文化差异》文中研究说明埃及作为非洲第三大经济体以及中东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它在非洲和中东地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埃及成为这一倡议的重要节点国家。中国产品既有伴随“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的机遇,也面临着中埃两国文化差异的重大问题。中国产品如何步入一个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落后、文化更加多元、生活习惯多样化的文化环境,就要求中国企业将文化营销作为一个重要发展战略。中国企业要想在埃及获得更大的市场,有更宽广的发展前景,必须对中国和埃及的文化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对中埃两国文化深入挖掘,使中埃两国的企业能够更加充分了解彼此国家的文化,突破文化障碍,免受文化壁垒的影响,才能使双方互通有无,加强能源、信息技术、制造业、经济金融等各领域的合作,使两国贸易畅通无阻,最终实现两国互利互惠,经济共同增长。本文对中国和埃及的文化做了论述,分析了两国的文化差异及文化在市场营销中的体现,提出了基于埃及文化的中国消费品的营销策略。论文第一章阐述了中国产品在埃及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国内外关于文化、跨文化营销和中埃文化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第二章对文化、跨文化及跨文化营销三者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三章,分析中埃两国具体的文化差异及中埃不同的文化在市场营销中的体现;第四章,在中埃两国文化存在差异的前提下,提出适合中国企业在埃及市场的营销策略;第五章,简要提出中国产品在埃及市场的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

胡迎春[7](2018)在《工业旅游体验的具身障碍与场景组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旅游是伴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而兴起的大工业浪潮及其衰落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经历着巨大的增长,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小众旅游市场。开展工业旅游,不仅是在旅游领域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具体措施,也是推动“旅游+”战略、推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对社会、工业企业和个体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虽然国内外工业旅游增长迅速且意义显着,但是现实中工业旅游面临多种多样的实践问题,突出表现在企业认知不足、市场认知度低、游客满意度低和缺少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因此,使现实的工业旅游发展走上健康的轨道,使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获益,使工业旅游者获得满意的旅游体验,是工业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理论界虽有涉及,但仅仅是关注表面上的资源问题、认知问题和管理问题等,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解释,很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都一直没有获得真正的解决。本研究在旅游体验理论的整体框架下,从场景理论视角出发,运用具身理论,以期从根本上找到某种规律性的解决方案,找出其背后的共性理论问题。在具身理论看来,体验主体的充分在场是具身体验的核心和基点。从旅游体验的角度来说,旅游体验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旅游者与情境的融合度、参与度以及身心的在场程度。而工业旅游因其依托于工业生产作业的真实场景而使得工业旅游体验面临着巨大的障碍,无法具身,这就意味着工业旅游产品很可能在提供具身体验时无法达到与一般旅游产品相匹配的可能性和充分性。基于这样的理论视角,本研究关注工业旅游场景中的旅游者具身参与和体验问题,具体包含几个问题:什么是工业旅游?工业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工业旅游体验的精髓何在?高品质工业旅游产品的特质是什么?工业旅游的在场体验如何?如何评价?如何满足工业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上述这些共性的理论问题,才可能找到某种规律性的解决方案,为工业旅游发展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使工业旅游发展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提升。本研究要实现两方面的诉求:一方面期待运用场景和具身理论有效地指导工业旅游的研究和实践;另一方面也期望工业旅游体验的实证研究能够推动旅游体验理论的发展。本研究以工业旅游者体验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观察、深度访谈、网络和问卷调查等多样的方法广泛收集相关数据,具体包括实地观察笔记、深度访谈文本与图片、网络文本与图片以及问卷等四种类型的研究数据,运用理论思辨、扎根理论、主题分类、隐喻抽取技术以及统计分析等混合式的数据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工业旅游体验的整体结构,以探索通过工业旅游场景组织来移除工业旅游体验中的具身障碍,引发游客的主观移情参与,最终实现工业旅游具身体验的逻辑运行规律。本论文共分为五大部分,包括9章内容,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总结了国内外工业旅游发展的状况,重点分析了国内工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引申出本研究的理论研究问题,并对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创新点等问题进行系统的说明。第二部分包括第2、3两章。第2章在对国内外工业旅游研究现状进行综合梳理的基础上,进而对旅游体验、具身性、地方性、景观、场景等研究领域进行评述,目的是回应工业旅游现实中的问题,使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以统御后续研究。旅游体验向身体和具身的方向发展,而工业旅游由于其特殊性限制了游客的具身,使用“场景”这一术语来考察工业旅游情境中的旅游行为,宗旨是将地方性、景观以及旅游研究中的场景营造、场景组织等概念加以综合,突出强调场景的“可组织性”或“可布置性”、主客之间的“互融互动性”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场景的“动态性”,以深化工业旅游体验的理论问题,指导工业旅游的实践问题。第3章是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概述本文的研究对象与分析单位、资料收集方法、研究资料类型、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等,并对研究样本进行特征描述性分析、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第三部分包括第4、5、6共计三章。第4章采用哲学和逻辑思辨的方式,对现有国内外工业旅游的概念及其分类进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属加种差的原则,在旧范畴、旧分类的基础上对工业旅游的概念进行辨正,赋予其新的内涵、归纳其本质特征,并对工业旅游的类型进行系统划分。得出工业旅游是人们前往提供工业生产或运营实景或其附属展演景观的现场进行休闲体验的旅游活动,具有作业性、知识性、本体性和垄断性等特征。第5章在工业旅游概念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工业旅游场景的形态进行探究。首先探讨了旅游场与场所精神、场景观之间的关系,明确工业旅游场景的特征为景观性、动态性、在场性和依附性,并对工业旅游场景进行定义,得出工业旅游体验就是对工业旅游场景的体验的理论命题;其次对工业旅游的场景形态进行概念性的界定,由空间形态和旅游者的主观实现共同完成;最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现实中工业旅游者对工业旅游场景形态的偏好与认知。第6章是工业旅游场景的体验质量。对网络点评的定性数据、问卷调查的定量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得出不同的工业旅游场景所能提供的体验类型是有差异的,如大型水利电站或采掘业,由于生产运营会形成特殊的地理地貌与小气候,进而会给游客带来审美与情感方面的体验;其次不同的工业旅游者对不同的工业旅游场景所追求和获取的体验也是有差异的;最后进一步明确了目前影响工业旅游者的积极体验、消极体验、不满意的因素和条件,并识别出积极体验、消极体验以及不满意因素的来源,为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打下基础。第四部分包括第7和8两章。第7章是工业旅游体验的具身障碍和障碍移除,其核心命题是:工业旅游可能因其依托于工业生产作业的真实情境而使得工业旅游体验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在这部分的分析中,主要使用扎根理论对影响工业旅游体验质量的障碍进行识别,同时从游记文本中进一步抽离出障碍移除的范畴与方法,如障碍克服、障碍遮蔽、游客的移情参与以及场景组织,并在这一基础上构建了“具身体验实现”的三维度模型,指出具身体验包含感官体验、移情性浸入和具身模拟等三部分内容,通过身体、场景和互动三个方面的协同作用影响具身体验的程度。最后,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工业旅游体验中具身障碍的存在及其移除的途径。第8章是工业旅游的场景组织。首先使用Rost.CM6软件针对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词频统计分析,从中抽取和识别构成工业旅游场景的核心元素和重要元素,将其归纳为工业旅游场景的自在性元素、旅游化元素和游客体验三大类;其次在此基础上使用隐喻抽取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借助攀梯技术和扎根理论的情境分析法,对通过深度访谈、点评和游记收集所获取的图片文本材料进行质性分析,建立工业旅游场景和旅游体验之间的关系,形成工业旅游体验的场景组织综合模型。第五部分由第9章单独构成。本章首先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概述;其次是从场景组织和改善工业旅游者体验质量的角度,分别从总体构思、工业旅游场景形态的体验差异以及规划设计工业旅游具体体验方式三个方面为工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提供对策性的建议,指出场景组织是工业旅游目的地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以帮助企业设计、指导、控制、调整工业旅游体验,解决工业旅游面临的实际问题;最后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第一,从场景理论视角出发,采用具身理论研究旅游者在工业旅游场景中的旅游体验问题。第二,重新界定工业旅游的概念并提出诸如场景、具身障碍、场景组织等新范畴。第三,提出了诸如具身障碍是制约工业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因素;借助于障碍移除而实施的场景组织以及旅游者的移情参与是具身实现的途径等若干新命题。第四,构建出分析工业旅游场景形态的概念化框架。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鉴于笔者的理论水平和知识架构能力有限,对资料的处理难免有不充分之处,对部分范畴、命题和模型的阐述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第二,由于工业旅游的特殊性,使得获取的质性资料范围和深度有限,必然会对研究结果带来局限;第三,问卷调查抽取的样本在代表性方面有缺陷,且在数据挖掘方面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对未来研究提出的展望在于:第一,将工业旅游与其他类型旅游进行具身障碍程度的比较;第二,依据工业旅游场景提供的不同体验类型细分游客群体;第三,对单一型工业旅游场景进行案例研究;第四,探究影响工业旅游体验质量的其它原因。

姜颖[8](2018)在《服务设计协作式系统图工具的设计及应用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服务设计的兴起,系统图作为呈现服务全局关系的有效方法,开始受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服务设计机构的关注,并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概念表达工具。然而系统关系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它的设计方式与展现形式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且目前系统图工具自身的设计方法并没有明确的对其设计任务与协作方式加以清晰描述,故而无法有效的支持具有不同职业背景的参与者开展协同设计活动。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旨在探究系统图工具自身的设计特性,及其在不同阶段的核心任务与协作模式,以设计系统图协作式工具,帮助具有不同职业背景的参与者共同理解、并支持他们快速搭建出完整的服务系统关系,同时,对工具在不同设计阶段的应用策略进行输出,以助于协同创新活动的顺利展开。本文首先对系统图以及服务设计工具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归纳了系统图的演变趋势及其在不同设计场景下的运用特性、概念定义与角色作用。同时,结合大量服务设计案例,对协同创新在不同设计阶段的特性,及其对可视化工具的相关要求进行了分析,通过初步调研,总结出了目前系统图在协作流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其次,借助案例研究,洞察出了系统图在服务系统创新领域的内在特征,即设计时,应遵循层级、决策、可供性和可视化的运用特性;并以此为指导,分析与研究了系统图在不同设计阶段(问题发现、方案创意、方案呈现)的核心设计任务以及协作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设计流程可使用的协作式系统图工具,并详细描述了其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开展两次设计工作坊,对所提出工具的可用性进行多轮测试,分别从专家与非专业人员的视角对其进了对比测试以及协作验证,结合两次调研的结果,总结出了相关问题,并对系统图工具进行了改进与完善。本文首先总结了系统图协作式工具从问题到洞察的应用策略,主要从认知、分析以及协作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以下结论:设计初期应学会对问题进行提出、认识与理解,以逐步发现服务的关键问题所在,并通过创建与理解服务语境、明确要素间的功能输出,借助工具的多维度引导,来对服务的关键机会点形成有效的洞察,在团队合作时,应促进专业学科交叉合作、鼓励个人积极发表见解、建立交替的思考模式,以创建开放式的协作讨论氛围;其次,提出了从创意到方案的应用策略,从探索、演绎与协作三个方面展开陈述,提出了应借助视觉隐喻、推理演绎、多次迭代的设计方式,以使概念形象化,并借助搭建三维桌面模型的方式对服务故事情节加以生动演绎,以此模拟并呈现出完整的服务流程,团队成员之间应明确各自的设计责任以加深参与度,并学会借用多种工具模版以减轻操作的认知与理解负荷,对信息进行沉淀与归档以提高协作效率。最后,利用工作坊对该工具进行了操作实践,进一步验证了其有效性。

唐乐[9](2011)在《Web2.0时代面向社会公众的组织外部传播 ——新“对话”时代的来临》文中指出Web2.0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社会的信息环境、传播活动和关系图景进入一个新阶段。身处这一新时代,今天的组织无疑对外界信息环境更加依赖和敏感,而外界信息环境的不断运动变化也比过去更加强烈地影响着组织的发展状态甚至是生死存亡。因此,Web2.0时代组织的外部传播问题(尤其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传播问题)对于组织来说愈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不断涌现的组织外部传播新现象、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挑战都显示出,Web2.0时代的组织外部传播活动,正在经历着革命性的变化——新的传播规律、新的运行机制、新的关系模式正在发生作用。然而,回顾已有的文献我们发现,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理论回应尚不够充分和深入。因此,本文旨在探讨Web2.0时代组织外部传播(主要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传播)的新规律与新特点,从理论上进行阐释与抽象,并尝试对Web2.0时代组织外部传播的策略路径提出建设性意见。基于Web2.0时代组织外部传播各主体间的复杂关系和传播过程的动态复杂性,本文在复杂性科学的整体性世界观、相应的研究方法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启发下,通过复杂网络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的考察,对Web2.0时代组织外部传播的传播关系、传播过程进行探究。通过分析和论证,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Web2.0时代组织面向社会公众的外部传播活动,既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原始“对话”的回归,又是一种具有Web2.0时代独特动态复杂性的新型“对话”。这种新型“对话”,既为组织实现其外部传播终极目标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对长期习惯于在传统大众媒介(指电视、广报、报纸、杂志)环境中进行对外传播的组织带来巨大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Web2.0时代的组织外部传播的策略路径提出建议。

杨燕[10](2010)在《品牌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标志再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反思传统发展模式而做出的明智选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研究范围也逐渐从传统的环保视角引申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创新地提出企业也需要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发展不难,但难的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同质化的微利时代,企业间竞争的重点早已从产量、质量、广告等竞争过渡到品牌竞争上来。企业要想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具备差异化的品牌,具备个性化的标志。近年来,企业更换标志早已演变成时尚潮流。从纷繁众多的企业标志再设计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标志设计就意味着一笔好的生意。打价格战并非企业生存的长久之计,只有不断与时俱进,适时地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才能为企业赢得更丰厚的利润和更多的竞争优势。论文以可持续发展及企业品牌战略为研究背景,结合经济学、营销学、管理学及设计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企业“换标热”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论文采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近十年国内外纷乱庞杂的企业标志再设计表象中,理清标志再设计的原则、程序、类型,并着重分析了企业更换标志的内在原因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论文着重从企业标志的名称、图形、色彩、文字四方面入手对新、旧标志的构成方式、表现特征作了细致的对比分析,且进一步归纳出标志再设计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以及标志再设计在形式、内涵、技术、情感四方面的发展趋势。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文又提出没有一劳永逸的标志设计,企业应审时度势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发展战略。但标志再设计也并不是万能的,只是企业品牌升级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企业在更换标志之前应三思而后行,避免盲目跟从。从无到有是创造,从有到“有”更是一种创造。如果我们能够把眼光放的足够长远,在我们的身后同样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源泉。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再设计”比“设计”更为重要,企业标志再设计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最大限度地规避品牌老化,保持品牌的新鲜与活力,促使企业不断与时俱进,实现持续发展。

二、橙色风暴:感受海信面对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橙色风暴:感受海信面对面(论文提纲范文)

(1)情感化设计理念在女性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养生壶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市场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情感化设计研究状况
        1.2.2 女性设计的发展现状
        1.2.3 女性养生家电的发展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情感化设计理论研究概述
    2.1 情感需求相关理论
        2.1.1 需求理论
        2.1.2 情感分析
    2.2 情感化设计的心理渊源
        2.2.1 情感化设计的心理学实质
        2.2.2 大众的心理特质与情感化设计
        2.2.3 情感化设计产生的消费心理导向
    2.3 情感化设计工具
        2.3.1 感性工学
        2.3.2 情感化设计三层次理论
        2.3.3 产品语意学
        2.3.4 “共情(Empathize)”设计理念
        2.3.5 Trevor van Gorp的 A.C.T.模型
    2.4 情感化设计的产品案例分析
        (1)外星人榨汁机
        (2)KYOTNMOJI收纳盒
        (3)怪兽洗脸盆
        (4) “TWINS”胡椒粉、盐容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女性群体的情感与消费特征研究
    3.1 女性的情感分析
        3.1.1 女性情感特征
        3.1.2 男女情感特征差异分析
    3.2 消费心理的概念
        3.2.1 消费心理中的认知过程
        3.2.2 消费心理中的情感过程
    3.3 女性消费特征研究
        3.3.1 女性消费的市场分析
        3.3.2 女性消费的心理分析
        3.3.3 女性消费的行为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情感化设计在女性产品中的体现及设计原则
    4.1 本能层次的情感化设计体现
    4.2 行为层次的情感化设计体现
    4.3 反思层次的情感化设计体现
    4.4 女性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原则
        4.4.1 交互性原则
        4.4.2 文化性原则
        4.4.3 时尚性原则
        4.4.4 艺术性原则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情感化设计理念下的女性养生壶设计实践
    5.1 关于女性群体和养生壶的调研分析
        5.1.1 用户调研分析
        5.1.2 市场调研分析
    5.2 设计定位
        5.2.1 人群定位
        5.2.2 产品定位
    5.3 设计构思
        5.3.1 设计方向确定
        5.3.2 设计要素分析
        5.3.3 设计灵感来源
    5.4 设计展示
        5.4.1 外观造型
        5.4.2 产品功能
        5.4.3 交互方式
        5.4.4 材质配色
    5.5 设计评估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设计总结
    6.2 设计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2)基于CMF的产品系列化研究 ——以小家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CMF设计研究现状
        1.3.2 产品系列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总结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载体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载体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与难点
        1.6.1 创新
        1.6.2 难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CMF的小家电产品系列化设计相关理论概述
    2.1 CMF设计理论
        2.1.1 CMF设计方法
        2.1.2 CMF设计要素
        2.1.3 CMF感性意象
    2.2 产品系列化理论
        2.2.1 产品系列化类型
        2.2.2 产品系列化特点
        2.2.3 产品系列化方法
    2.3 CMF设计在系列化小家电产品中应用
        2.3.1 小家电产品的概述
        2.3.2 小家电产品常见CMF设计
        2.3.3 系列化小家电产品CMF设计概念
        2.3.4 系列化小家电产品中CMF设计的需求及痛点
        2.3.5 系列化小家电产品与CMF设计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家电产品的CMF设计研究
    3.1 小家电产品的CMF设计研究目的与框架
    3.2 小家电产品的CMF搭配策略研究
        3.2.1 色彩搭配策略
        3.2.2 材料及表面处理工艺搭配策略
        3.2.3 CMF搭配策略分析
    3.3 小家电产品的CMF感性意象研究
        3.3.1 小家电色彩感性意象研究
        3.3.2 小家电材料及表面处理工艺感性意象研究
        3.3.3 小家电产品CMF感性意象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美的系列化小家电的CMF设计案例分析
    4.1 美的系列小家电概述
    4.2 系列化小家电产品的CMF分析
        4.2.1 系列化小家电产品的CMF方法
        4.2.2 美的系列化小家电产品的CMF分析
        4.2.3 竞品系列化小家电产品CMF分析
        4.2.4 美的系列化小家电产品CMF设计现存问题
    4.3 美的系列小家电产品中CMF设计模式及特点
        4.3.1 从纵向系列小家电各个功能结构部件CMF关联性
        4.3.2 从横向、纵向分析系列小家电CMF设计模式
    4.4 基于CMF的美的系列小家电产品设计方法
        4.4.1 美的品牌的产品DNA
        4.4.2 美的品牌小家电DNA的提取
        4.4.3 基于CMF的美的系列小家电产品创新方法
    4.5 美的系列小家电方案设计模型的创建
        4.5.1 系列化方案设计流程
        4.5.2 基于CMF设计的系列小家电方案设计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CMF美的系列小家电产品的创新设计实践
    5.1 美的系列小家电的用户需求分析
        5.1.1 确定系列化设计小家电种类
        5.1.2 整理用户需求
        5.1.3 确定用户需求重要度
        5.1.4 确定产品创新设计方向
    5.2 美的系列小家电设计风格定位
        5.2.1 确定系列化风格
        5.2.2 确定CMF设计风格
    5.3 美的系列小家电产品的CMF设计定位
        5.3.1 基于CMF设计感性意象确定产品CMF
        5.3.2 基于CMF设计搭配策略确定CMF搭配
        5.3.4 基于CMF设计风格确定设计模式
        5.3.5 美的系列小家电产品方案的CMF设计规划
    5.4 美的系列小家电的产品设计方案
        5.4.1 生活小家电系列化设计之简约系列
        5.4.2 生活小家电系列化设计之国潮系列
        5.4.3 生活小家电系列化设计之萌趣系列
    5.5 美的系列化小家电设计实践评价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家电系列产品问卷调查
附录二 感性意象词汇收集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CMF理论竹材料在茶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茶空间发展导向
        1.1.2 茶空间选材趋向
        1.1.3 茶空间审美意向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CMF研究现状
        1.3.2 竹材料研究现状
        1.3.3 茶空间研究现状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竹材CMF与茶空间的基础理论研究
    2.1 CMF理论
        2.1.1 CMF理论概述
        2.1.2 情感化三层次理论
        2.1.3 情感化在CMF设计中的研究
    2.2 竹材CMF特性研究
        2.2.1 色彩特性
        2.2.2 材料特性
        2.2.3 工艺特性
        2.2.4 CMF理论与竹材特性之间的关系
    2.3 茶空间特性研究
        2.3.1 茶空间功能
        2.3.2 茶空间产品
        2.3.3 茶空间风格
        2.3.4 CMF理论与茶空间特性之间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3 竹材CMF在茶空间中的设计方法研究
    3.1 构建竹材CMF在茶空间的设计流程图
    3.2 语义分析
        3.2.1 语义词汇来源
        3.2.2 茶空间审美词汇获取与筛选
    3.3 风格分析
        3.3.1 目标人群定位
        3.3.2 用户特征调查分析
        3.3.3 用户模型对应茶空间风格
    3.4 样本分析
        3.4.1 竹材CMF素材库的构建
        3.4.2 竹材色彩样本提取
        3.4.3 竹材材料样本提取
        3.4.4 竹材工艺样本提取
        3.4.5 建立感性词汇与竹材CMF样本对应表
    3.5 设计方法的构建
    3.6 本章小结
4 竹材CMF在茶空间中的应用探索
    4.1 项目背景
        4.1.1 空间形式分析
        4.1.2 家具产品分析
        4.1.3 设计实践定位
    4.2 确定设计样本
        4.2.1 竹材CMF素材库样本整合
        4.2.2 样本感性分析
        4.2.3 样本元素确定
    4.3 “清舍”主题茶空间设计
        4.3.1 设计理念
        4.3.2 风格与样本确定
        4.3.3 元素重组
        4.3.4 方案筛选与确定
        4.3.5 方案CMF情感化解析
    4.4 “浅时”主题茶空间设计
        4.4.1 设计理念
        4.4.2 风格与样本确定
        4.4.3 元素重组
        4.4.4 方案筛选与确定
        4.4.5 方案CMF情感化解析
    4.5 本章小结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4)城市公共应急管理能力提升问题研究 ——以青岛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城市公共应急管理相关理论
    第一节 应急管理概念
        一、应急管理的含义
    第二节 城市公共应急管理原则
第二章 青岛市公共应急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青岛市公共应急管理现状
        一、组织管理体系
        二、应急预案与与应急演练
        三、运行机制
        四、应急保障
        五、宣传与奖惩
        六、应急值班制度
    第二节 青岛市公共应急管理存在问题
        一、公众参与度不够
        二、大数据等技术在工作中应用不足
        三、应急指挥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推动困难问题
        四、传统应急预案体系不能完全适应社会新的发展状态需要
第三章 青岛市公共应急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公众参与度不够
        一、公众参与缺乏具体的平台和渠道
        二、公众参与缺乏动力和能力
    第二节 大数据等技术在工作中应用不足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薄弱
        二、系统软件开发适配度不够
        三、智慧城市建设面临更高的要求
    第三节 应急指挥体系处于转型期
    第四节 传统应急预案体系不能完全适应社会新的发展状态需要
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公共应急管理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国外城市公共应急管理经验
        一、英国伦敦市经验
        二、日本东京市经验
        三、国外城市先进经验的启示
    第二节 国内城市公共应急管理经验
        一、温州市经验
        二、深圳市经验
        三、国内城市先进经验的启示
第五章 完善青岛市公共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公众参与
        一、加强公众参与积极性
        二、提高公众参与能力
    第二节 加强大数据等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
        一、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二、增强系统软件开发适配度
        三、加强大数据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第三节 构建科学合理的应急指挥体系
    第四节 推动应急预案体系改造升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南方英文网新闻编译实习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news) trans-editing
    1.2 Overview of the rewriting theory
    1.3 Overview of publicity activity
    1.4 Overview of Newsgd.com
    1.5 Tasks of trans-editing internship
    1.6 Objectives of the trans-editing internship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editing preparation
        2.1.1 English news writing
        2.1.2 Standards of trans-editing
        2.1.3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4 Schedule for the project
    2.2 Trans-editing
        2.2.1 Trans-editing process
        2.2.2 Trans-editing techniques
        2.2.3 Technical and resource support
    2.3 Post-trans-editing
        2.3.1 Quality-control process
        2.3.2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after publication
        2.3.3 Glossary making
        2.3.4 Evaluation of the internship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3.1 Difficulties in trans-editing practice
    3.2 Analysis and coping methods
        3.2.1 Trans-editing the headline
        3.2.2 Trans-editing the lead and body
        3.2.3 Wording and style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4.1 Reflections
    4.2 Implications
    4.3 Limit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CES
    APPENDIX A
    APPENDIX B

(6)中国消费品在埃及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 ——基于中埃文化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文化营销的研究现状
        1.2.2 跨文化营销的研究现状
        1.2.3 中-埃文化差异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文化的相关理论
        2.1.1 文化的内涵
        2.1.2 文化的特征
        2.1.3 文化的体现
    2.2 跨文化理论
        2.2.1 跨文化的概念
        2.2.2 跨文化的内容
    2.3 跨文化营销理论
        2.3.1 跨文化营销概念
        2.3.2 跨文化营销内涵
第3章 中国文化与埃及文化的差异
    3.1 中国文化
        3.1.1 中国文化的特点
        3.1.2 中国文化的体现
    3.2 埃及文化
        3.2.1 埃及文化的特点
        3.2.2 埃及文化的体现
    3.3 中-埃文化差异
        3.3.1 管理风格迥异
        3.3.2 民族文化的差异
        3.3.3 沟通形式的差异
        3.3.4 生活习惯的差异
        3.3.5 对法律和政策见解的差异
    3.4 文化差异在市场营销中的体现
        3.4.1 产品策略中的体现
        3.4.2 定价策略中的体现
        3.4.3 分销策略中的体现
        3.4.4 促销策略中的体现
第4章 基于埃及文化的中国消费品营销策略
    4.1 中国消费品在埃及市场的营销现状
    4.2 产品策略
        4.2.1 产品定制策略
        4.2.2 包装策略
    4.3 价格策略
        4.3.1 品牌溢价定价策略
        4.3.2 分级定价策略
    4.4 渠道策略
        4.4.1 传统渠道策略
        4.4.2 设立国外直营店
        4.4.3 网络营销渠道策略
    4.5 市场推广策略
        4.5.1 媒体广告策略
        4.5.2 足球运动推广策略
        4.5.3 销售促进策略
    4.6 服务促销策略
        4.6.1 送货安装服务
        4.6.2 维修服务
第5章 中国消费品在埃及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
    5.1 政策保障
    5.2 组织保障
    5.3 人员保障
参考文献
致谢

(7)工业旅游体验的具身障碍与场景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工业旅游的滥觞与发展
        1.1.1 逾百年的国外工业旅游发展
        1.1.2 从滥觞到规范发展的国内工业旅游
    1.2 工业旅游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问题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创新点
        1.6.1 研究视角的创新
        1.6.2 系统化的研究成果:范畴—命题—理论模型
2 相关理论文献评述
    2.1 工业旅游研究综述
    2.2 旅游体验研究的再审视
    2.3 具身体验:工业旅游体验研究的新视角
        2.3.1 具身理论的内涵与意义
        2.3.2 具身理论与工业旅游体验研究
    2.4 工业旅游视野中的地方性、景观和场景
        2.4.1 地方性
        2.4.2 景观
        2.4.3 场景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和分析单位
    3.2 研究方法
        3.2.1 基于文献的哲学思辨
        3.2.2 定量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3.2.3 定性研究方法:参与观察法
        3.2.4 定性研究方法:深度访谈法
        3.2.5 定性研究方法:网络资料(游记、点评)
        3.2.6 定性数据的处理方法
    3.3 样本(问卷)的描述分析
    3.4 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3.4.1 信度分析
        3.4.2 效度分析
4 工业旅游概念辨正
    4.1 工业旅游概念的梳理
        4.1.1 “工业”还是“产业”
        4.1.2 工业场所界定的差别
    4.2 工业旅游类型的梳理
        4.2.1 弗汝的三种工业旅游分类方式
        4.2.2 参观旅游、工业遗产旅游和科学旅游
        4.2.3 斯坦因耐克的工业体验世界
        4.2.4 奥特佳的主动型与反应型工业旅游分类
        4.2.5 国内关于工业旅游类型的划分
        4.2.6 核心辨析:工业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
    4.3 工业旅游的概念辨正
        4.3.1 工业旅游的特征
        4.3.2 工业旅游的概念界定
        4.3.3 工业旅游类型的场景统合
5 工业旅游的场景形态
    5.1 工业旅游场与场景观
        5.1.1 场景观
        5.1.2 工业旅游场
    5.2 工业旅游场景的特征
        5.2.1 景观性
        5.2.2 动态性
        5.2.3 在场性
        5.2.4 依附性
    5.3 工业旅游场景的内容构成
        5.3.1 工业旅游场景的主观建构
        5.3.2 工业旅游场景的空间结构
    5.4 工业旅游场景与旅游体验
    5.5 工业旅游场景与体验偏好
        5.5.1 工业旅游体验偏好的“型”差异
        5.5.2 工业旅游体验偏好的“类”差异
6 工业旅游场景体验的质量
    6.1 基于网络点评的工业旅游场景评价
        6.1.1 制造型工业旅游场景体验的质量
        6.1.2 电力供应型工业旅游场景体验的质量
        6.1.3 采掘型工业旅游场景体验的质量
        6.1.4 工业旅游场景体验的质量
    6.2 工业旅游者体验需求分析
        6.2.1 工业旅游动机的重要性分析
        6.2.2 工业旅游动机的因子分析
        6.2.3 细分工业旅游客源市场:聚类分析结果
    6.3 影响工业旅游者体验质量的条件分析
7 工业旅游体验的具身障碍及其移除
    7.1 具身障碍与障碍移除:理论概念的生成
        7.1.1 具身障碍概念的生成
        7.1.2 与具身障碍相关联的其他概念的生成
        7.1.3 选择性编码
        7.1.4 理论模型的构建
    7.2 具身障碍是工业旅游的显着特征
        7.2.1 功能性具身障碍
        7.2.2 连带性具身障碍
    7.3 障碍移除
        7.3.1 移除困难
        7.3.2 障碍克服
        7.3.3 障碍遮蔽
    7.4 游客移情参与
        7.4.1 人口统计学特征
        7.4.2 体验态度
        7.4.3 游客间交往
    7.5 场景组织
    7.6 具身体验实现
        7.6.1 具身体验的内容
        7.6.2 具身体验实现的三个维度
    7.7 旅游者对阻碍工业旅游体验因素的认知
        7.7.1 工业旅游体验阻碍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7.7.2 阻碍工业旅游体验的因子分析
8 工业旅游体验的场景组织
    8.1 工业旅游场景元素构成
        8.1.1 核心元素构成:生产工艺流程、文化
        8.1.2 重要元素构成:环境、认知
        8.1.3 工业旅游场景组成元素的分类
    8.2 工业旅游场景的关系
        8.2.1 构念的抽取与整理
        8.2.2 生产作业场景构念构成
        8.2.3 其它场景构念构成
        8.2.4 工业旅游场景形态之间的关系
        8.2.5 工业旅游场景与旅游体验
    8.3 工业旅游者的场景体验构成
    8.4 工业旅游场景组织的综合模型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工业旅游概念的重新界定
        9.1.2 工业旅游场景的概念化界定
        9.1.3 工业旅游场景体验的质量差异
        9.1.4 具身障碍是影响工业旅游体验的显着特征
        9.1.5 具身障碍的移除
        9.1.6 具身体验的实现
    9.2 场景组织是工业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有用工具
        9.2.1 工业旅游场景组织的整体构思
        9.2.2 基于工业旅游场景的游客体验诉求
        9.2.3 规划不同的体验诉求
    9.3 研究局限
    9.4 未来展望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8)服务设计协作式系统图工具的设计及应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概述
    1.2 研究背景
        1.2.1 服务设计是复杂性的系统创新
        1.2.2 系统图工具在服务设计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1.2.3 服务设计系统图的学术研究价值
    1.3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1 服务设计的相关研究
        1.3.2 服务设计工具及系统图的相关研究
        1.3.3 服务设计协作模式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6 论文创新点
    1.7 研究流程和框架
第二章 服务设计系统图的相关研究
    2.1 服务设计中系统图工具的相关概念与分类
        2.1.1 系统图的相关概念
        2.1.2 服务设计中系统图的运用特性
        2.1.3 服务设计中系统图的分类与比较
    2.2 系统图工具在服务设计中的角色与作用
        2.2.1 现有服务的问题发现
        2.2.2 服务创新的机会洞察
        2.2.3 新服务的概念描述
    2.3 服务设计系统图工具在协作设计中的应用
        2.3.1 协同共创在不同设计阶段的特性分析
        2.3.2 协同共创对可视化工具的相关要求
        2.3.3 系统图工具在协作设计及使用中的问题归纳
第三章 不同阶段协作的特性及工具需求
    3.1 服务设计系统图的特性分析
        3.1.1 服务设计系统图的要素层级性
        3.1.2 服务设计系统图组织性决策性
        3.1.3 服务设计系统图的功能可供性
        3.1.4 服务设计系统图的原型可视化
    3.2 问题发现阶段的系统图工具设计分析
        3.2.1 问题发现阶段的核心设计任务
        3.2.2 问题发现阶段的相关协作要求
        3.2.3 问题发现阶段的工具使用方式
    3.3 方案创意阶段的系统图工具设计分析
        3.3.1 方案创意阶段的核心设计任务
        3.3.2 方案创意阶段的相关协作要求
        3.3.3 方案创意阶段的工具使用方式
    3.4 方案呈现阶段的系统图工具设计分析
        3.4.1 方案呈现阶段的核心设计任务
        3.4.2 方案呈现阶段的相关协作要求
        3.4.3 方案呈现阶段的工具使用方式
第四章 服务设计协作式系统图工具的调研分析
    4.1 调研计划
        4.1.1 调研目的
        4.1.2 调研方法
        4.1.3 调研流程
    4.2 系统图工具的专家对比测试
        4.2.1 测试安排
        4.2.2 系统图工具使用的过程记录
        4.2.3 结果整理与问题归纳
    4.3 系统图工具的非专业人员协作验证
        4.3.1 测试安排
        4.3.2 系统图工具的使用过程记录
        4.3.3 观察访谈结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4.3.4 问题归纳与总结
    4.4 系统图工具的问题总结与改进点发现
        4.4.1 问题的对比与提炼
        4.4.2 问题发现阶段的改进点发现
        4.4.3 方案创意阶段的改进点发现
        4.4.4 方案呈现阶段的改进点发现
        4.4.5 系统图工具信息模版的改进点发现
第五章 系统图协作工具应用策略的构建与验证
    5.1 系统图工具模型的最终呈现
        5.1.1 系统图在问题发现阶段的应用方法
        5.1.2 系统图在方案创意阶段的应用方法
        5.1.3 系统图在方案呈现阶段的应用方法
    5.2 问题到洞察的应用策略
        5.2.1 基于发现问题的认知策略
        5.2.2 以形成洞察为目标的分析策略
        5.2.3 基于开放式讨论的协作策略
    5.3 创意到方案的应用策略
        5.3.1 基于创意畅想的探索策略
        5.3.2 以呈现情境为目标的演绎策略
        5.3.3 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协作策略
    5.4 系统图协作工具的应用验证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图片和表格中来源
附录二:系统图工具使用方式的初步访谈提纲
附录三:系统图协作工具(专业人员)调研问卷与访谈提纲
附录四:系统图协作工具(非专业人员)的访谈提纲
附录五:协作工作坊记录报告
附录六: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实践活动

(9)Web2.0时代面向社会公众的组织外部传播 ——新“对话”时代的来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问题
    三、基本概念界定
    四、文献回顾
    五、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六、研究意义及局限
    注释
第一章 Web2.0时代的组织外部传播复杂网络
    第一节 Web2.0新传播技术平台的特征
        一、Web2.0互联网的技术特征
        二、社会计算概念的兴起及其技术特征
    第二节 Web2.0时代组织外部传播复杂网络的构成与结构刻画
        一、组织外部传播复杂网络的构成特点
        二、组织外部传播复杂网络的结构刻画
    注释
第二章 Web2.0时代组织外部传播的传受关系——"对话者"关系正在形成
    第一节 Web2.0时代组织外部传播传受关系的特点分析
        一、传受双方在传播过程中的力量差距缩小
        二、传者和受者呈多边网状关系
    第二节 Web2.0时代的组织与社会公众——"对话者"关系正在形成
        一、口语传播时代——低效率传播条件下相对平等的、交互程度高的传受关系
        二、大众传播时代——较高效率传播条件下不平等的、交互程度低的传受关系
    三、Web2.0时代——更高效率传播条件下趋于平等的、交互程度高的传受关系
    注释
第三章 Web2.0时代组织外部传播的运行特点——一种新的"对话"过程
    第一节 Web2.0时代组织外部传播的运行特点——回归"对话"
        一、高度双向互动的实现
        二、回归人性化
        三、高丰裕度媒介的采用
    第二节 Web2.0时代的组织外部传播的运行特点——作为一种新的"对话"
        一、组织外部传播复杂网络上的非线性"对话"
        二、组织外部传播复杂网络的集群化特性——网络"圈子"多维交织的对话
        三、组织外部传播复杂网络的无标度特性——中心节点的超强作用
        四、组织内外信息流的交汇使"对话"呈现出整体性特点
    注释
第四章 新"对话"时代的来临——Web2.0时代新"对话"的意义及策略路径
    第一节 Web2.0时代新"对话"对组织外部传播的意义
        一、组织外部传播的终极目标及现实困境
        二、Web2.0时代新"对话"对组织外部传播的意义
        三、Web2.0时代新"对话"对组织外部传播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第二节 Web2.0时代组织外部传播的策略路径——新"对话"作为一种沟通方法
        一、组织应成为Web2.0时代新对话的合格参与者
        二、组织应成为Web2.0时代新对话的引导者和推动者
    注释
结语
    一、对话——Web2.0时代组织的必然选择
    二、对话——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品牌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标志再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框架
    1.4 课题研究方法
    1.5 课题研究的难点及创新点
        1.5.1 课题研究的难点
        1.5.2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品牌可持续发展与标志设计
    2.1 可持续发展概述
        2.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2.1.2 经济可持续发展
        2.1.3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品牌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2.2.1 品牌概述
        2.2.2 品牌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2.2.3 我国企业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2.3 标志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2.3.1 标志概述
        2.3.2 标志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标志再设计
    3.1 再设计
        3.1.1 再设计的内涵
        3.1.2 再设计的应用
    3.2 标志再设计
        3.2.1 标志再设计的概念
        3.2.2 国内外标志再设计的现状分析
    3.3 标志再设计的原则
        3.3.1 匹配性原则
        3.3.2 延续性原则
        3.3.3 兼容性原则
    3.4 标志再设计的程序
        3.4.1 调研
        3.4.2 定位
        3.4.3 设计
        3.4.4 发布
        3.4.5 沟通
    3.5 标志再设计的类型
        3.5.1 标志的改良
        3.5.2 标志的变革
第四章 标志再设计的原因分析
    4.1 经济因素与标志再设计
        4.1.1 市场疲软,以变争胜
        4.1.2 企业跨国经营,以换拓需
        4.1.3 危机公关,以换求稳
        4.1.4 品牌老化,以变换颜
        4.1.5 企业整合,以换求变
    4.2 科技因素与标志再设计
        4.2.1 数字传媒变革,以革促变
        4.2.2 技术进步,以新求新
    4.3 文化因素与标志再设计
        4.3.1 多元文化融合,以换促聚
        4.3.2 民族情结高涨,以变促承
        4.3.3 时尚思潮涌现,以变随流
    4.4 情感因素与标志再设计
        4.4.1 迎合受众,以换随主
        4.4.2 人文关怀,以变求忠
第五章 标志再设计表现手法研究
    5.1 非凡之名——名称再设计分析
        5.1.1 品牌命名原则
        5.1.2 标志名称再设计的方法
    5.2 心动之形——图形再设计分析
        5.2.1 标志设计中图形的特征
        5.2.2 标志图形再设计分析
    5.3 炫彩之色——色彩再设计分析
        5.3.1 色彩属性与标志设计
        5.3.2 标志再设计中色彩的运用规律
        5.3.3 标志色彩再设计分析
    5.4 雅致之字——标志的字体再设计分析
        5.4.1 以拉丁文字为主的标志再设计
        5.4.2 以汉字为主的标志再设计
        5.4.3 以阿拉伯数字为主的标志再设计
第六章 标志再设计的利弊及发展趋势
    6.1 标志再设计的SWOT分析
        6.1.1 SWOT分析法
        6.1.2 SWOT分析法与标志再设计
        6.1.3 标志再设计的优势分析
        6.1.4 标志再设计的劣势分析
        6.1.5 标志再设计的机会分析
        6.1.6 标志再设计的威胁分析
    6.2 标志再设计的发展趋势
        6.2.1 形式上的发展趋势
        6.2.2 内容上的发展趋势
        6.2.3 技术上的发展趋势
        6.2.4 情感上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结语
    7.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7.2 论文研究结论
    7.3 论文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论文图片目录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橙色风暴:感受海信面对面(论文参考文献)

  • [1]情感化设计理念在女性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养生壶设计为例[D]. 王忠彬. 青岛大学, 2021
  • [2]基于CMF的产品系列化研究 ——以小家电为例[D]. 王佳丽. 长安大学, 2021
  • [3]基于CMF理论竹材料在茶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汪婷.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7)
  • [4]城市公共应急管理能力提升问题研究 ——以青岛市为例[D]. 吕佰玲. 青岛大学, 2020(02)
  • [5]南方英文网新闻编译实习报告[D]. 陶心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01)
  • [6]中国消费品在埃及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 ——基于中埃文化差异[D]. 阿赫曼(Ahmed Atef Selim Soliman).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8)
  • [7]工业旅游体验的具身障碍与场景组织研究[D]. 胡迎春. 东北财经大学, 2018(06)
  • [8]服务设计协作式系统图工具的设计及应用策略研究[D]. 姜颖. 江南大学, 2018(01)
  • [9]Web2.0时代面向社会公众的组织外部传播 ——新“对话”时代的来临[D]. 唐乐. 复旦大学, 2011(12)
  • [10]品牌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标志再设计研究[D]. 杨燕. 昆明理工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橙色风暴:面对面感受海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