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粗饲料及其潜在可消化部分的发酵速率和程度

各种粗饲料及其潜在可消化部分的发酵速率和程度

一、各种粗饲料的发酵速度和范围及其潜在消化部分(论文文献综述)

高佳宝[1](2021)在《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文中指出奶牛日粮中需要有一定水平的粗饲料以防止瘤胃酸中毒,对其机理的一般解释是粗饲料刺激唾液分泌以中和瘤胃发酵产酸,而粗饲料刺激唾液分泌的能力与粒度有关,因此提出了日粮物理有效纤维(pe NDF)的概念,是日粮NDF含量与日粮物理有效因子(平均粒度)的乘积。在此理论指导下,高产奶牛日粮需要使用优质粗饲料,且应有较大粒度。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日粮粗饲料水平与粒度对唾液分泌的影响有限,粗饲料预防瘤胃酸中毒的主要机理是降低了日粮平均瘤胃发酵速度,这就为通过降低粒度克服粗饲料对奶牛DMI的影响,改善中低品质粗饲料的饲喂效果提供了可能。本课题的理论假设是:中低品质粗饲料瘤胃发酵速度慢,可适当增加日粮精料水平,其抑制奶牛DMI效应较大的缺点可通过降低粒度来克服。根据理论假设,课题选择60头2~3胎、平均产奶量29.2±0.47 kg/d、体重641±24 kg、泌乳天数129±18 d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头。试验牛饲喂等能等蛋白日粮,饲喂不同类型干草。每头试验牛干草饲喂量,对照组为3.5 kg/d苜蓿,试验一组为1.75 kg/d苜蓿+0.5 kg/d小麦秸草粉颗粒,试验二组为1 kg/d小麦秸草粉颗粒。试验地点于山东高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验时间10月-12月,整个试验共10周,包括2周预试验和8周正试验。试验结果如下:(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一组的各养分采食量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试验二组的DM、NDF、ADF采食量均显着降低(P<0.05)而粗蛋白和有机物的摄入量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将小麦秸粉碎可缓解其对DMI的抑制作用,但较高喂量(1kg/d)仍明显抑制奶牛DMI。(2)试验处理对产奶量、乳蛋白、乳脂、乳糖的产量以及乳蛋白、乳糖、总固形物的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显着提高了乳脂率,试验二组的产奶量有降低趋势(P=0.0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一组的4%标准乳产量显着升高(P<0.05);试验二组的乳尿素氮含量显着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较高麦秸草粉喂量(1kg/d)有降低奶牛产奶量的趋势,与DMI降低及内分泌变化有关。此外血液生化及激素指标部分有明显差异,详细机理有深入研究的必要。(3)试验处理对瘤胃液PH值、丁酸、丙酸、异丁酸、戊酸、正己酸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显着提高了总VFA、乙酸、乙丙比、异戊酸(P<0.01)。以上结果表明:直至麦秸草粉用量达1 kg/d未见瘤胃p H值明显降低,支持日粮粗饲料主要通过降低日粮发酵速度控制瘤胃pH的观点。

冯雷雨[2](2021)在《构树、苜蓿和燕麦营养价值的综合评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洋[3](2021)在《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文中提出喀斯特石漠化是中国南方生态建设中需要面临最突出的地域问题,治理成效是判断该地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而草地畜牧业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探讨石漠化治理模式及其衍生产业发展理论与技术,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地区经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自然地理学、反刍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等学科有关人地协调发展、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机理、相对饲用价值评价以及动物补偿性生长等理论,针对石漠化地区野生草灌植被饲料化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关系以及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粗放等科学问题与科技需求,在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类型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选择毕节撒拉溪、关岭-贞丰花江和施秉喀斯特作为研究示范区。2018-2021年通过野外调查采样、饲用植物营养成分测定以及牛羊增重饲喂试验,运用室内实验分析、综合分析、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石漠化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分模块推进进行系统研究。对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5种饲用植物的营养品质和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开展牛羊健康养殖舍饲饲喂试验进行验证分析。从饲草的栽培管理、饲料化加工方式、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牛羊对于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规律等方面,重点阐明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的影响机理,揭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机制,提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并进行应用示范验证,为国家石漠化治理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参考。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主要受到饲草的栽培管理、饲料化加工方式、牛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等因素的制约,了解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掌握牛羊对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消化代谢规律,有助于促进牛羊的健康养殖。栽培管理主要是通过施肥和刈割等对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产生影响,氮、磷、钾肥的配施效果优于单一施肥,刈割频次和留茬高度关系到饲草正常生长和产量,一定范围内,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随施肥量和刈割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加工方式的不同主要影响饲草的保质时间、营养品质、适口性及牲畜的消化吸收利用效率,采取干草调制、干燥制粉、青贮发酵、制粉等加工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饲草营养品质,改善适口性,延长保质时间,促进牲畜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瘤胃是牛羊消化代谢饲料的主要场所,日常饲喂时要根据牛羊瘤胃对粗蛋白、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科学的配比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从而促进牛羊的健康养殖。2金丝桃(Hypericum kouytchense L.)、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和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5种饲用植物从整体来看其粗蛋白(CP)含量较低,粗脂肪(EE)含量较高,粗纤维(CF)及磷(P)、钾(K)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适中,各营养成分之间无明显的耦合关系,狼尾草的综合营养品质和饲用价值相对较高,火棘相对较低。5种饲用植物的CP含量在6.12%~12.76%之间,EE含量在2.87%~12.25%,CF含量在5.19%~20.97%,粗灰分(Ash)含量在1.68%~6.93%,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在27.49%~31.48%,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在51.07%~59.35%,P含量在0.11%~0.32%,K含量在0.68%~2.23%,CP、EE、P、K含量差异较为显着(P(27)0.05),而CF、Ash、ADF、NDF含量差异则不明显(P(29)0.05)。应用隶数函数法对5种饲用植物营养品质进行综合排序为:狼尾草(29)皇竹草(29)火棘(29)芒(29)金丝桃;按照总能(GE)、可消化能(DE)、代谢能(ME)等能值指标进行综合排序为:金丝桃(29)狼尾草(29)皇竹草(29)火棘(29)芒;按照可消化养分(TDN)、干物质采食率(DDM)、干物质采食量(DMI)、相对饲用价值(RFV)、粗饲料相对质量(RFQ)等饲用价值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排序为:狼尾草(29)皇竹草(29)芒(29)金丝桃(29)火棘。因此,从营养能量供给水平来看,石漠化地区野生草灌饲料化开发具有可行性。3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饲喂牛羊,整体来看都具有较好的增重效果,但是不同替代比例条件下增重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狼尾草的增重效果最为显着(P(27)0.05),而金丝桃和火棘的增重效果则不明显(P(29)0.05)。用上述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作为粗饲料饲喂牛羊时发现,牛羊的采食量显着增加,增重效果较为明显,基本满足了牛羊健康养殖的需要。综合考虑EE、CP、CF等营养物质的供给能力并结合牛羊舍饲饲喂实验的增重效果来看,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饲喂牛时最适宜的添加比例分别为:金丝桃20%,火棘20%,狼尾草40%,皇竹草30%,芒20%;饲喂羊时最适宜的添加比例为:金丝桃20%,火棘20%,狼尾草40%,皇竹草40%,芒30%。4石漠化地区对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植物进行饲料化开发利用,能够有效扩大饲草料的来源范围,逐步转变“玉米秸秆+精饲料”的传统模式,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牛羊养殖的经济效益。5种饲用植物如果都按其最大增重的替代比例进行投喂,养殖2个月每头牛可节省草料及其成本分别为金丝桃180 kg(成本46.8元),火棘180 kg(成本46.8元),狼尾草360 kg(成本93.6元),皇竹草270 kg(成本70.2元),芒180 kg(成本46.8元);每只羊节可省草料及其成本分别为金丝桃30 kg(成本7.8元),火棘30 kg(成本7.8元),狼尾草为60 kg(成本15.6元),皇竹草60 kg(成本15.6元),芒45 kg(成本11.7元)。目前,活畜牛的市场价格一般为38元/kg,活畜羊的市场价格为70元/kg,每头牛2个月的增重毛收益金丝桃为2289.5元,火棘为2203.62元,狼尾草为3109.16元,皇竹草为2858.36元,芒为2805.92元;每只羊2个月的增重毛收益金丝桃为1015元,火棘为924.7元,狼尾草为1199.8元,皇竹草为1137.5元,芒为1080.1元。5在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已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良和创新技术,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较好的应用示范效果。根据三个示范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现有及共性技术,在借鉴其他地区相关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角度可调牛羊食槽装置、高度可调牛羊食槽装置、新型羊圈结构、牛羊项圈、灭虫装置等关键创新技术,构建了适用于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技术体系。试验研究从2018年10月份开展以来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和施秉示范区分别建成供饲用资源开发的草灌地面积分别为23.45 hm2、14.23hm2、6.5 hm2。经过试验示范,当地农户“种草养畜”的意识得到了增强,部分地区饲草料短缺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效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另外由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养分含量较低,饲用植物无论是其产量还是营养品质都相对较低,适口性也相对较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其饲料化开发利用。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饲用植物的营养品质并提高其产量就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周琪[4](2021)在《不同青贮饲料对尕力巴牛生产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养殖业发展迅速,饲料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尾菜作物产量大、将其制作成青贮饲料可以缓解粗饲料不足的问题。青贮玉米已经被大量使用,在反刍动物养殖方面取得了不错成果。本试验以育肥期的尕力巴牛为试验对象、以青贮玉米为对照,研究青贮尾菜对尕力巴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微生物与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为饲用青贮尾菜在反刍动物中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选取10头体重相近、健康的尕力巴牛,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青贮玉米和青贮尾菜,试验期为115天,预试期25天,正式期90天。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一:青贮尾菜组的粗蛋白(Cp)、粗灰分(Ash)和钙(Ca)含量均显着高于青贮玉米(P<0.05)。两试验组之间胴体重、日增重差异不显着(P>0.05);与青贮玉米组相比,青贮尾菜组尕力巴牛眼肌面积和剪切力显着高于玉米青贮组(P<0.05),屠宰率、熟肉率和失水率在两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青贮尾菜组尕力巴牛血清中葡萄糖(Glu)、尿素(Urea)和白蛋白(ALB)含量显着高于青贮玉米组(P<0.05),其他各项血清指标差异均不显着(P>0.05);青贮尾菜组饲料成本低于青贮玉米组(P>0.05)。试验二:采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5头青贮玉米(S)组、5头青贮尾菜(V)组牛粪便中微生物,并进行菌群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对比,发现V组与S组尕力巴牛的粪便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青贮玉米组尕力巴牛粪便微生物的丰度具有较高的优势。选取在门、科、属水平上最大丰度前10的物种比较分析得出:S组的尕力巴牛厚壁菌门的丰度显着升高(P<0.05),拟杆菌门、理研菌科、理研菌属丰度显着降低(P<0.05)。综上所述,青贮尾菜饲料成本低、营养价值高,可以提高育肥牛的屠宰性能,增加经济效益,具备在反刍动物中推广应用的价值。饲喂青贮尾菜与青贮玉米比较,肠道中的优势菌群差别不大,可以代替青贮玉米在反刍动物中饲喂。

艾琪[5](2021)在《残次苹果与稻草发酵饲料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对10株乳酸菌进行筛选并与胶红酵母组合,确定微生物组合的添加量。并测定两种工艺制备的残次苹果与稻草混合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以及有氧暴露下p H值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筛选出残次苹果与稻草适宜的发酵工艺,并测定其体外发酵降解特性,筛选出适宜的发酵比例,为残次苹果和稻草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微生物的筛选及组合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乳酸菌的产酸速度、生长曲线、耐酸性,以及乳酸菌组合再与胶红酵母组合对残次苹果发酵品质的影响,旨在确定微生物的组及其添加量。通过测定10株乳酸菌(L1、L2、L3、L4、L5、L6、L7、L8、L9、L10)的产酸速度和生长曲线,确定产酸快、生长快、耐酸性好的乳酸菌组合,再将乳酸菌组合按5个不同水平(1.05×104CFU·g-1、1.25×105CFU·g-1、1.52×106CFU·g-1、1.30×107CFU·g-1、1.42×108CFU·g-1)添加至粉碎的残次苹果中发酵,测定发酵物的发酵品质和有氧暴露下p H值及微生物数量确定乳酸菌组合的添加量,最后将乳酸菌组合与3个不同水平(1.15×101CFU·g-1、1.20×102CFU·g-1、1.25×103CFU·g-1)的胶红酵母添加到残次苹果中发酵,测定发酵物的发酵品质和有氧暴露下p H值及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0株乳酸菌中L2、L4、L8产酸速度、生长速度均较快。且L4和L8组合比例为1:1时的产酸速度、生长速度最快。乳酸菌组合添加到残次苹果中随着添加水平的提高能显着改善残次苹果发酵物的感官品质、发酵品质。乳酸菌组合添加水平越高品质越好,综合考虑最终选择1.52×106CFU·g-1为乳酸菌组合的添加量。乳酸菌组合和胶红酵母添加到残次苹果中发现添加1.15×101CFU·g-1的胶红酵母能改善发酵物的色泽与气味。试验二:不同发酵工艺对残次苹果与稻草混合发酵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为了探讨添加残次苹果发酵物和残次苹果两种工艺对稻草的青贮品质的影响,选出适宜的发酵工艺。以残次苹果发酵物与稻草混合发酵(A)和复合微生物、残次苹果与稻草混合发酵(B)为两种工艺制作混合发酵青贮,残次苹果发酵物、残次苹果与稻草的混合比例为Ⅰ全部为稻草、Ⅱ(1:9)、Ⅲ(3:7)、Ⅳ(5:5)、Ⅴ(7:3)、Ⅵ(9:1),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发酵90 d后测定两种饲料发酵前后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以及有氧暴露下p H值和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表明,添加残次苹果发酵物、残次苹果均显着提高青贮原料的粗蛋白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P<0.05);青贮90 d天后,未添加残次苹果发酵物、残次苹果的处理Ⅰ感官评分和综合评分均为劣等,处理Ⅲ和处理Ⅳ的感官评分和综合评分均为优等。A、B两种工艺发酵饲料的乳酸、乙酸含量随着残次苹果发酵物、残次苹果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加;在有氧暴露期间,处理Ⅰ的乳酸菌数量显着低于其他各处理(P<0.05),酵母菌和霉菌数量显着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而两种工艺中的处理Ⅲ、Ⅳ的乳酸菌数量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酵母菌和霉菌数量保持较低水平。试验三:残次苹果发酵物与稻草混合发酵饲料的体外降解特性本试验通过研究残次苹果发酵物与稻草混合发酵饲料的体外降解特性,旨在探讨残次苹果发酵物与稻草混合发酵饲料被动物的利用程度。将试验二中工艺A的发酵饲料进行体外发酵培养,分别记录培养2、4、8、12、24、36、48和72小时的产气量,测定发酵参数及降解率。结果表明,混合发酵饲料中随着残次苹果发酵物添加量的增多产气量逐渐增多,单一稻草青贮(Ⅰ)的处理在72h内产气量始终最低。各处理体外发酵液的p H值均在瘤胃正常p H值范围内(6-7),处理Ⅰ发酵液的p H值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处理Ⅵ发酵液的p H值为6.09,显着低于其他处理(P<0.05)。不同处理的干物质降解率、氨态氮浓度均随着残次苹果发酵物混合比例的增加逐渐增加,单一稻草青贮的处理(Ⅰ)干物质降解率最低,显着低于添加残次苹果发酵物的处理(P<0.05);各处理氨态氮浓度均在85~300 mg/L的范围内,处理Ⅰ的氨态氮浓度显着低于其他处理(P<0.05);体外培养液的总挥发性脂肪酸随着残次苹果发酵物混合比例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但处理Ⅴ、Ⅵ的总挥发性脂肪酸相较于处理Ⅲ、Ⅳ有略有降低。确定微生物组合及添加量为乳酸菌L4和L8的配比为1:1添加量为1.52×106cfu·g-1与1.15×101cfu·g-1的胶红酵母组合;在试验中以残次苹果发酵物与稻草混合发酵的工艺A更优;并测定其降解特性,确定残次苹果发酵物与稻草混贮的比例在3:7~5:5之间适宜。

李福厚[6](2021)在《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对青贮饲料纤维降解、家畜消化及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贮饲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粗饲料,在反刍家畜日粮中占比达一半以上,是现代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饲草类型,也是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实施“粮改饲”的突破口和主要抓手。有效提升我国青贮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可为加快我国现代草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乳酸菌青贮制剂的开发和利用在高品质青贮饲料生产和牧草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推动牧草产业安全、高效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目前常用的青贮乳酸菌制剂其主要功能为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防止霉变。而开发既能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又具有降解纤维功能的青贮乳酸菌制剂一直以来是青贮饲料乳酸菌研究领域的热点。本论文结合目前国际上对青贮发酵调控的形势以及大量前人的研究,对定向筛选出的一株能够有效改变青贮发酵过程中木质纤维素结构的产阿魏酸酯酶植物乳杆菌A1,通过高木质纤维素材料的青贮及酶解糖化试验,阐述了其改变木质纤维素结构的机制。并通过体外瘤胃发酵试验以及家畜消化代谢试验,证明了其作为青贮添加剂对饲草消化率及家畜健康等的影响。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产阿魏酸酯酶植物乳杆菌A1在玉米秸秆青贮中的应用研究表明,玉米秸秆青贮常温下(~25℃)添加支顶孢属纤维素酶(Acremonium cellulase,AC)、接种植物乳杆菌A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1,Lp)或同时添加AC并接种Lp均能够通过降低青贮的pH值,增加乳酸含量改善青贮的发酵品质。单独使用植物乳杆菌A1对青贮过程中结构碳水化合物的降解性能不高,但植物乳杆菌A1与支顶孢属纤维素酶联合使用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效果较好。青贮60天后,玉米秸秆中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降解率与对照组相比能分别提高9.38%、17.2%、8.24%、18.8%。然而,在酶解糖化试验中,Lp处理组酶解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AC及AC+Lp处理组,酶解消化率分别比对照、AC和AC+Lp处理组高出23.3%、26.7%、43.3%。但植物乳杆菌A1的特性只能在25℃而不是40℃下有效。这为植物乳杆菌A1以后在青贮饲料中的应用以及生产生物燃料的前期预处理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2.产阿魏酸酯酶植物乳杆菌A1在不同干物质巨菌草青贮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干物质巨菌草中添加支顶孢属纤维素酶(Acremonium cellulase,AC)、接种植物乳杆菌A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1,Lp)或同时添加AC并接种Lp均能够通过降低pH值很好的保存牧草并促进木质纤维素降解。在低干物质(L-DM)巨菌草青贮中,AC处理组降解木质纤维素效果较好。青贮60天后,巨菌草青贮中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与对照组相比能分别提高10.4%、7.19%、17.1%、8.31%。AC+Lp处理组降解率最高,比对照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降解率分别提高11.5%、7.64%、19.4%、8.31%。酶解消化率AC+Lp处理组最高,显着高于AC和Lp处理组,对照组最低。AC+Lp、AC和Lp处理组纤维素转化效率分别比对照组高出60.0%、45.0%、40.0%。在高干物质(H-DM)巨菌草青贮中,Lp处理组降解木质纤维素效果较好,且青贮60天后,其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与对照组相比能分别提高5.38%、5.36%、6.48%、6.17%。同样,AC+Lp处理组降解率最高,比对照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降解率分别提高7.87%、7.84%、9.26%、10.21%。酶解消化率Lp处理组最高,显着高于AC和AC+Lp处理组,对照组最低。Lp、AC和AC+Lp处理组纤维素转化效率分别比对照组高出317%、283%、250%。青贮中接种植物乳杆菌A1和添加支顶孢属纤维素酶均降低了巨菌草青贮木质纤维素结构的结晶度,从而提高了纤维素酶对多糖的可及性,进一步提高了L-DM或H-DM青贮饲料木质纤维素的纤维素转化效率。在L-DM青贮中,利用支顶孢属纤维素酶可以有效地降解巨菌草青贮的木质纤维素,提高青贮的酶解糖化程度。然而,当巨菌草在H-DM水平青贮时,推荐植物乳杆菌A1单独或与支顶孢属纤维素酶联合使用最佳。3.产阿魏酸酯酶植物乳杆菌A1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苜蓿青贮时接种植物乳杆菌A1(Lp A1)能够明显改善其发酵品质,降低青贮饲料pH值,并提高其乳酸浓度。青贮90天后,Lp A1处理组青贮干物质损失和非蛋白氮浓度最低。同时,接种Lp A1也降低了青贮后期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浓度,提高了整个青贮过程中游离阿魏酸的浓度。Lp A1处理组的青贮饲料中阿魏酸浓度在30天时最高(P<0.05)。此外,在青贮的第30-90天,Lp A1和植物乳杆菌24-7(Lp 24-7)接种的苜蓿青贮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和商品植物乳杆菌MTD/(Lp MTD/1)处理组。而在整个发酵过程中,Lp A1和Lp 24-7接种的青贮中脂肪氧合酶活性均较低。与对照组和Lp MTD/1处理组相比,Lp A1和Lp 24-7均能提高青贮90天后苜蓿中总脂肪酸的浓度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的比例(P<0.05)。因此,青贮时接种产阿魏酸酯酶的菌株Lp A1或抗氧化菌株Lp 24-7,不仅能提高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和保存更多的营养物质,而且还能改善青贮苜蓿的抗氧化状态。4.体外发酵试验结果表明,苜蓿青贮中接种产阿魏酸酯酶植物乳杆菌A1能提高饲草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总产气量,但对甲烷产量没有影响。苜蓿青贮中接种植物乳杆菌A1能明显促进瘤胃发酵,增加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各脂肪酸组分及氨态氮浓度,特别是乙酸、丙酸、丁酸及支链脂肪酸的浓度。此外,苜蓿青贮中接种产阿魏酸酯酶植物乳杆菌A1对瘤胃液微生物多样性影响不大,但可明显增加一些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及碳水化合物利用菌属的相对丰度,如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和普雷沃氏菌属等。5.奶山羊消化代谢试验表明,苜蓿裹包青贮中接种Lp A1较常用商品菌株Lp MTD/1具有更好的发酵品质,且能够显着提高裹包的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与Lp MTD/1处理组相比,苜蓿裹包青贮接种Lp A1能显着增加山羊的干物质、有机物以及粗蛋白质的消化率。此外,青贮中接种Lp A1能显着促进奶山羊的瘤胃发酵,增加了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以及异丁酸的浓度。奶山羊采食Lp A1处理组日粮能显着增加其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及抗氧化酶的活性,对乳清的抗氧化性能影响较小。Lp A1处理组奶山羊血清的免疫球蛋白A浓度显着高于Lp MTD/1处理组,但α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显着低于Lp MTD/1处理组。此外,与Lp MTD/1处理组相比,青贮中接种Lp A1对奶山羊产奶量影响较小,但对乳成分影响较大,能显着增加乳成分中乳脂、乳蛋白质、总固体以及尿素的含量。本研究首次全面系统的阐述了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降解木质纤维素结构的机制,并通过体内、体外试验证明青贮中接种产阿魏酸酯酶能显着提高饲草的消化率。此外,青贮中接种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对家畜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为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在青贮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寇宇斐[7](2021)在《饲料桑的营养动态及其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饲料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生产中通常将桑叶和枝条分离,单独将桑叶作为饲料饲喂,将饲料桑的枝与叶分离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增加经济成本,不利于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和应用。机械化收割全株饲料桑可以降低单位面积的产量损失,节约成本的同时还能收获较高的营养价值,因此全株饲料桑饲喂反刍动物更有利于在生产实践中推广。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饲料桑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也会逐渐升高,木质化程度增加会导致饲料品质降低,所以在平茬后营养价值较高时进行收割才能获得优质的饲料桑。因此本试验选择在平茬后饲料桑不同生长时间采样,测定常规养分含量,计算GI值,确定其较优的收获时间;并利用全株饲料桑为饲料原料,探究其对育肥湖羊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功能、抗氧化能力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一:饲料桑平茬后第15 d、30 d、45 d、60 d、75 d距地面约3 cm处将饲料桑整株收割,迅速将茎和叶分离,称量茎和叶的鲜重,然后测定各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全株饲料桑CP含量会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NDF和ADF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在平茬后的30~45 d内收割能够获得较好的饲料品质。试验二:选取54只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湖羊公羔,初始体重为25.02±1.81kg,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设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湖羊公羔。3组试验羊分别饲喂全株饲料桑配合比例为0(CON组)、4%(MUL4组)和8%(MUL8组)的试验饲粮。整个试验期包括7 d的预试期和63 d的正试期。主要结果如下:1、各组之间末体重、干物质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MUL8组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CON组(P<0.05),MUL4组和CON组平均日增重无显着差异(P>0.05)。3组试验动物各养分表观消化率、氮消化率和氮存留率均无显着性影响(P>0.05)。2、MUL4组和MUL8组瘤胃液NH3-N浓度显着高于CON组(P<0.05)。各组之间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以及乙丙比、pH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CON组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的数量均显着高于MUL8组(P<0.05)。CON组与MUL4组白色瘤胃球菌的数量显着高于MUL8组(P<0.05)。CON组和MUL4组反刍月形单胞菌的数量显着低于MUL8组(P<0.05)。CON组和MUL8组普雷沃氏菌的数量显着高于MUL4组(P<0.05)。MUL8组瘤胃背囊的肌层厚度和乳头长度显着高于CON组(P<0.05)。各处理之间瘤胃背囊和腹囊的L值、a值和b值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MUL8组血清T-AOC显着高于CON组(P<0.05),MUL4组、MUL8组血清GSH-Px活性显着高于CON组(P<0.05)。育肥湖羊血清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4、各处理之间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肝脏重、脾脏重、和眼肌面积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MUL8组GR值显着高于CON组和MUL4组(P<0.05)。MUL8组瘤胃重显着高于CON组和MUL4组(P<0.05)。5、MUL8组背最长肌pH 45min值显着降低于CON组(P<0.05)。MUL8组肌肉红度a值显着高于CON组(P<0.05)MUL8组挤压硬度显着低于CON组(P<0.05)。各处理之间SFA、UFA、MUFA、PUFA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平茬后30~45 d收割可以获得的饲料品质较优,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配合8%饲料桑可以显着提高育肥湖羊的平均日增重和GR值,可显着提高瘤胃背囊肌层厚度和背囊的乳头长度,有利于瘤胃发育;显着提高湖羊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提高了总抗氧化能力。饲粮配合饲料桑可显着提高湖羊背最长肌红度、显着降低挤压硬度和穿刺力,可改善肉品质。

姜松[8](2021)在《斑节对虾适应低鱼粉蛋白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及分子机制解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俗称草虾、虎虾等,具有单个个体大、产量高、养殖利润大等特点,是世界主要养殖的对虾品种之一,也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主养对虾品种。近年来,由于鱼粉资源的全球范围内缺乏以及鱼粉价格的逐年攀升,斑节对虾养殖产业中饲料成本逐年加大,这严重压低了斑节对虾养殖的利润,制约了我国斑节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利用遗传育种的方法,选育出适合粗饲料(饲料中含有的鱼粉蛋白较低)养殖的斑节对虾优良新品种系,对我国斑节对虾新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遗传育种工作中,准确估计不同家系的育种值,是开展良种选育的基本保证。分析不同家系在不同养殖条件下的转录组特性及肠道菌群结构,估计选育家系经济性状的表型和内在分子机制相关性,是遗传育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是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的工作基础。本论文首先进行了不同含量的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鱼粉对斑节对虾的影响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含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专门化家系,通过对家系进行生长性能的评估以及遗传参数的估计,获得优良家系;利用F1代核心育种群体,构建F2代家系并进行遗传参数评估和形态差异分析,计算了斑节对虾耐粗饲料新品系F2代的育种值并通径分析方法分析F2代表型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对体质量这一重要经济性状的贡献率;对筛选到的特定家系进行了不同饵料组间的转录组测序,获得了耐粗饲料性状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进行了特定家系的肠道菌群分析,比较了不同饲料组间斑节对虾肠道特定菌群菌群及多样性特点。具体结果如下:(1)以斑节对虾(0.85±0.02g)为试验对象,进行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浓缩脱酚棉籽蛋白部分替代鱼粉对斑节对虾生长性能、肌肉成分、饲料利用、肝胰腺消化酶和抗氧化能力及肠道性状的影响,以期确定斑节对虾配合饲料中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根据斑节对虾营养需求,设计5种与对照饲料(饲料中鱼粉含量为30%)等氮等能饲料,饲料中浓缩脱酚棉籽蛋白用量分别为5%、10%、15%、20%、25%,分别替代16.67%、33.33%、50%、66.67%、83.33%的鱼粉,试验结果显示:在对虾饲料总蛋白含量充足的情况下,使用浓缩脱酚棉籽蛋白部分替代鱼粉,其生长未受到明显影响,使用20%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鱼粉的试验组效果最好,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饲料系数分别为206.27±12.09%、2.01±0.14%、60.83±2.05%、62.03±5.38%、2.08±0.2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饲料系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使用66.67%的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饲料中的鱼粉,斑节对虾的生长性能不受影响,这为进一步进行耐粗饲料斑节对虾新品种系的筛选奠定了数据基础。(2)利用试验一得到的最佳替代比例,制作了对照组(鱼粉含量为30%)和试验组(鱼粉含量为10%,浓缩脱酚棉籽蛋白含量为20%)两种饵料,以用36个斑节对虾家系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在两种不同蛋白水平饲料下的生长测试,试验时间为8周。结果显示:在相同饲料中,不同斑节对虾家系收获体质量存在显着差异,在绝对增重率方面,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种饲料饲喂表现最优家系比最差家系分别高出97.16%和95.46%。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种饲料饲喂下,斑节对虾平均存活率差异显着,分别为80.59%和77.88%。在生产性能方面,对照组和试验组中家系产量最高值比最低值分别高出100%和124.44%。10号和6号家系在不同饲料组中均排在前10%,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试验的研究结果为耐粗饲料养殖的斑节对虾新品种选育奠定了数据和材料基础。(3)本研究建立了36个斑节对虾家系,每个家系选取150尾斑节对虾,在对照组(Diet A,鱼粉蛋白水平为30%)和试验组(Diet B,鱼粉蛋白水平为10%,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水平为20%)两种饵料下混养56 d,分析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以及G×E互作效应。斑节对虾在Diet A组的生长性能优于Diet B组。在正常鱼粉蛋白饲料组中,斑节对虾体质量遗传力估计值为0.53±0.12,在试验组中为0.39±0.09,属高遗传力;存活性状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38和0.22,也表现为中高遗传力水平。两个饲料组间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G×E互作效应均表现为高度遗传相关(0.84-0.92),G×E方差组分与加性遗传方差组分比值均小于0.5,G×E效应均不显着。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斑节对虾的生长和存活性状在种饲料下存在一定差异,然而基因型与饵料条件的互作效应并不显着,由此认为在饲料鱼粉蛋白水平10%-30%的范围内,不需要针对不同的饵料条件建立不同的选育系。(4)采用全人工定向交尾方式,于2020年构建了15个斑节对虾第二代耐粗饲料品系的全同胞家系进行生长性状数据测定及遗传参数评估。斑节对虾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1.52-47.53%,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斑节对虾F2代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范围为(0.25±0.03)-(0.41±0.13),属中、高度遗传力。体长和体质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38±0.11)和(0.41±0.13)。生长性状间遗传相关性的评估结果均为高度正相关,其中体质量和体长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最高,为0.99,头胸甲宽和第一腹节高的遗传相关性最低,为0.71。生长性状表型数据间均呈显着相关,属中、高度相关。综上:斑节对虾F2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改良潜力,采用家系选育结合个体选育可获得较好的选育效果;生长性状间呈高度遗传正相关,可选择将体长和体质量作为选育的重点性状纳入综合选择指数中,其余的生长性状通过正遗传相关可获得间接选育效果,最终提高其生产性能。(5)开展了不同鱼粉蛋白水平饵料对斑节对虾特异性家系转录组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遗传背景下(家系间比较),有586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上调表达基因520个,下调表达基因66个。进一步分析,获得差异最显着的Top 10 GO注释条目。结果表明,差异富集基因最显着的基因群主要涉及“蛋白质转运”、“蛋白质消化吸收”、“脂质吸收”等生物过程,“钙离子结合活性”、“G蛋白偶联受体”等信号转导的相关分子功能,位于“胞外区”、“细胞连接”等细胞部位。显着富集的KEGG调控通路也多为集中在蛋白质转运相关,包括“钙通路”、“谷氨酸能突触传导”等方面。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相关受体、调控蛋白及亚单位,吸收渗透调节中的各类通道蛋白、转运体,应激应答设计各类调控因子及酶等。(6)利用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构建不同鱼粉蛋白水平饵料下两个斑节对虾特异性家系肠道样品肠道菌群的基因测序文库,分析比不同鱼粉蛋白水平下斑节对虾肠道菌群生物丰富度及多样性差异。在属的水平下,不同饲料组中斑节对虾肠道菌群相对菌属分布情况存在差异,高鱼粉蛋白饲料组中斑节对虾肠道菌群相对丰度较高的菌属是醋酸杆菌(Cetobacterium)、幽门螺旋菌(Paeniclostrdium)和罗姆布茨菌(Romboutsia)等,而低鱼粉蛋白饲料组中丰度较高的菌属为肠杆菌(Enterovibrio)和假单胞菌(Plesiomonas)等。从不同家系间比较分析的结果来看,X家系斑节对虾肠道的优势菌门分别是变形菌门(58.23%)和厚壁菌门(31.75%),其他菌门丰度较低(5.00%以下),Y家系以拟杆菌门(57.12%)和梭杆菌门(22.54%)为主。X家系中与营养代谢和生长相关的厚壁菌门显着增加,通过提高肠道中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有望提高斑节对虾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对低鱼粉水平饲料的利用率。

张对红[9](2021)在《米曲霉培养物对湖羊生产性能和瘤胃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米曲霉培养物(AOC)是较为常见的真菌微生态制剂,因能有效调控动物机体胃肠道微生态和提高生产性能且具有安全、高效和无药物残留等特性,常被用作饲料添加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广泛。为探究其不同饲喂量对湖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瘤胃发酵的影响,确定其作用效果和生产中的适宜添加量及作用机制,转而更加科学、合理地应用于湖羊生产,进行如下试验:试验一、米曲霉培养物饲喂量对湖羊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原位降解实验测定AOC瘤胃内降解率;同时通过饲养试验测定其不同饲喂量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用32只3月龄育肥湖羊,按体重(20.18±1.89 kg)完全随机地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所有羊只均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每天于晨饲前分别饲喂10 g/d、20 g/d、40 g/d AOC,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AOC瘤胃内降解率随降解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48 h后达到90.18%,且降解幅度逐渐减缓;AOC瘤胃内快速降解部分(a)10.23%、慢速降解部分(b)72.14%、慢速降解部分(c)的降解速率0.25%/h、有效降解率(ED)68.41%;2.饲喂AOC,试验期内湖羊初始体重(IBW)、末体重(FBW)、干物质采食量(DMI)和料重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随AOC饲喂量的增加平均日增重(ADG)呈线性提高(P=0.047),同CON相比,随AOC饲喂量增加ADG分别提高了3.45%、6.90%和13.79%;3.随AOC饲喂量的增加DM摄入量呈线性提高(P<0.05),同CON相比,饲喂40 g/d时提高了8.16%;AOC饲喂量对DM、OM、CP、ND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各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4.摄入总能随着AOC饲喂量的增加线性提高(P<0.05)。40 g/d饲喂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和10 g/d饲喂组(P<0.05),粪能和能量消化率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试验二、米曲霉培养物饲喂量对湖羊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体况良好且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16只成年去势育肥湖羊,根据体重(64.62±5.83 kg)完全随机地分为4个处理组,试验重复进行二期,保证每处理组8个重复。基础饲粮组成和AOC饲喂量同试验一。每期包括7 d过渡、14 d预饲和7 d样品采集期。结果表明:1.随AOC饲喂量的增加苜蓿干草、玉米秸秆、玉米及玉米胚芽粕的瘤胃内24 h DM降解率线性提高(P<0.05)。当饲喂20 g/d和40 g/d时苜蓿干草和玉米秸秆DM降解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饲喂40 g/d时玉米胚芽粕DM降解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瘤胃p H随采食时间推移呈先降低后升高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动态变化,采食后3~5 h降到最低。AOC饲喂量对瘤胃p H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以及p H<5.80和p H<5.60持续时间及其相对应的曲线面积各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3.饲喂20 g/d和40 g/d AOC时TVFA含量和丁酸的摩尔比例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AOC饲喂量对乙酸、丙酸和异丁酸的摩尔比例无显着影响(P>0.05);当饲喂40 g/d时,异戊酸的摩尔比例和乙丙比显着小于CON和10 g/d饲喂组(P<0.05);AOC不同饲喂量与饲喂前后各采样时间点VFA含量均无交互作用(P>0.05);4.AOC饲喂量对湖羊血细胞组成无显着影响(P>0.05),各指标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5.与CON相比,饲喂40 g/d AOC对湖羊瘤胃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中的OTU、ACE、Chao 1、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无影响(P>0.05)。对门、属水平上的各微生物丰度也无显着影响(P>0.05)。综上,AOC在瘤胃内的降解率随降解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随AOC饲喂量的增加线性提高了育肥湖羊ADG、DM摄入量和总能摄入量;AOC饲喂量对DM、OM、CP、ND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无显着影响。饲喂20 g/d和40 g/d时能显着提高苜蓿干草、玉米秸秆瘤胃内24 h DM降解率;AOC饲喂量对湖羊瘤胃p H无显着影响;能提高TVFA含量和丁酸的摩尔比例,降低乙丙比,从而改善瘤胃发酵模式;AOC饲喂量对育肥湖羊血细胞组成无显着影响;与CON相比瘤胃微生物α多样性和门、属水平上的各微生物丰度均无显着影响。

姜碧薇[10](2021)在《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及滩羊生长性能和瘤胃菌群的影响》文中认为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粗饲料通常占40%~70%或更高,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营养来源。但粗饲料适口性较差,难消化。通过对粗饲料进行处理,改善其适口性,增强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了其生产性能、肉品质和养殖的经济效益。本试验以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主要成分为酵母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为处理剂,选取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作为粗饲料,分六个试验,分别研究了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纤维结构以及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参数、瘤胃菌群多样性、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和瘤胃微生物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系统研究该处理方式对提高粗饲料利用率的作用机理,以期为粗饲料处理提供更多方法,同时改善粗饲料适口性,为滩羊生长性能和肉品质调控提供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试验一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五组,其中对照组为未经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试验Ⅰ组为单独使用纤维素酶处理(酶活≥l0000U/g)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试验Ⅱ组为单独使用复合益生菌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试验Ⅲ组为酶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酶菌比8:15),试验Ⅳ组为酶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酶菌比8:20),试验V组为酶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酶菌比8:25),经发酵30天后检测其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酶菌比8:20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均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且经该比例发酵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中酵母菌和乳酸菌数量最多,霉菌数量最少,菌落总数居中,并减少了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说明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最佳比例是8:20。试验二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的影响根据试验一的方法对粗饲料进行处理,发酵30天后用扫描电镜对各组粗饲料进行纤维结构观察。分别取荞麦秸秆、稻草、苜蓿干草叶片和苜蓿干草茎秆的样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每组三个重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纤维结构均有所破坏,破坏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试验Ⅳ组>试验Ⅴ组>试验Ⅲ组>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对照组。该结果表明,酶菌比8:20条件下对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纤维结构的破坏力最强,说明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最佳比例是8:20。试验三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发酵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宁夏滩羊羯羊40只,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10只。日粮精粗比为3:7,对照Ⅰ组饲喂基础日粮+未经处理的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荞麦秸秆与苜蓿比例为20:80),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纤维素酶(酶活≥10000U/g)+复合益生菌处理(酶菌比8:20)的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荞麦秸秆与苜蓿干草比例为20:80);对照Ⅱ组饲喂基础日粮+未经处理的稻草和苜蓿干草(稻草与苜蓿比例为60:40),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纤维素酶(酶活≥10000U/g)+复合益生菌处理(酶菌比8:20)的稻草和苜蓿干草,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1)饲养试验结束当天,空腹口腔采集瘤胃液,分装保存后用于测定瘤胃pH值、氨态氮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结果表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显着降低了舍饲滩羊瘤胃内戊酸浓度(P<0.05),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瘤胃pH值、氨态氮浓度和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等挥发酸浓度,但差异不显着(P>0.05)。2)饲养试验结束当天,口腔采集瘤胃液后提取其中的DNA用于瘤胃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酶菌混合发酵处理后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饲喂滩羊,提高了其瘤胃细菌的OTU数目,改变了滩羊瘤胃内细菌的多样性。门水平上,该处理方式提高了滩羊瘤胃内厚壁菌门的占比数量,降低了拟杆菌门、Kiritimatiellaeota、蓝藻门的数量;属水平上,该处理方式提高了滩羊瘤胃内普雷沃氏菌属、库特氏菌属、瘤胃球菌NK4A214属、鲁梅尔芽孢杆菌属和鞘氨醇杆菌属的数量,降低了滩羊瘤胃内克里斯滕森R7菌属的数量。试验四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饲养试验结束当天,空腹口腔采集瘤胃液。分装保存后提取其中的DNA用于宏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后,对滩羊瘤胃细菌的功能基因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产生了一定影响。以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其瘤胃内主要功能酶是参与新陈代谢、遗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的酶类。滩羊瘤胃内的嘧啶代谢(Pyrimidine metabolism)、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Amino sugar and nucleotide sugar metabolism)以及二羧酸代谢(Glyoxylate and dicarboxylate metabolism)这3条通路的基因数量极显着高于未处理的粗饲料(P<0.01)。说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提高了滩羊瘤胃细菌当中嘧啶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以及二羧酸代谢的基因数量。同时,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其瘤胃内降解植物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主要是糖苷水解酶、糖基转移酶和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提高了滩羊瘤胃内的部分半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和部分非结构碳水化合物酶的活性,促进了滩羊对粗饲料的消化和吸收。试验五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于饲养试验开始当天、第30d和饲养试验结束当天空腹静脉采血用于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之后称重。结果表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饲喂滩羊,可以极显着提高滩羊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P<0.01),降低料重比(P<0.01),提高滩羊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显着提高滩羊血清总蛋白含量和血清球蛋白含量(P<0.05),极显着降低血清尿素含量(P<0.01)。试验六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选择5只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羊只禁食24 h,禁水2h后屠宰,用于屠宰性能指标的测定。取相应肉样,规定时间内进行肉品质及羊肉营养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屠宰性能指标、肉品质和羊肉营养成分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但试验Ⅰ组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眼肌面积分别比对照Ⅰ组提高了 2.56%、2.23%、3.22%和1.69%,GR值比对照组Ⅰ组降低了 8.43%;试验Ⅱ组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眼肌面积分别比对照组Ⅱ提高了 2.95%、1.29%、2.20%和2.58%,GR值比对照Ⅱ组降低了 1.28%,说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有提高滩羊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和净肉重的趋势,同时有降低GR值的趋势。试验Ⅰ组失水率、剪切力和滴水损失分别比对照Ⅰ组降低了 7.25%、1.79%和15.13%,熟肉率和肉色红度(a*)值分别比对照Ⅰ组提高了 5.64%和3.63%。试验Ⅱ组失水率、剪切力、滴水损失分别比对照Ⅱ组降低了 4.23%、1.55%和27.74%,熟肉率和肉色红度(a*)值分别比对照Ⅱ组提高了 6.02%和2.86%。试验Ⅰ组粗脂肪含量比对照Ⅰ组降低了 9.25%,粗蛋白质含量比对照Ⅰ组提高了 4.31%,试验Ⅱ组粗脂肪含量比对照Ⅱ组降低了 3.06%,粗蛋白含量比对照Ⅱ组提高了 6.39%。说明本试验日粮条件下,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有提高滩羊产肉性能和胴体瘦肉率的趋势。同时,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有改善滩羊肉色和肉品质、降低滩羊肉脂肪含量和提高滩羊肉蛋白质含量的趋势。综上所述,应用酶菌混合8:20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可显着降低其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改善发酵品质并破坏其纤维结构。用酶菌处理后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饲喂滩羊,可以提高滩羊的增重效果、经济效益、血清总蛋白含量和球蛋白含量,降低了其血清尿素含量,提高了屠宰性能,改善其肉品质,同时能够影响滩羊瘤胃细菌多样性,提高其瘤胃内部分纤维降解菌的数量和部分功能基因和部分碳水化合物酶的基因数量。因此,本试验日粮条件下,运用纤维素酶(酶活≥10000 U/g)与复合益生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饲喂效果较优,有益于滩羊的健康养殖,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二、各种粗饲料的发酵速度和范围及其潜在消化部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各种粗饲料的发酵速度和范围及其潜在消化部分(论文提纲范文)

(1)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泌乳奶牛的日粮
    1.2 粗饲料对泌乳奶牛的影响
        1.2.1 粗饲料的水平对泌乳奶牛采食量、生产性能、瘤胃发酵的影响
        1.2.2 粗饲料的来源对泌乳奶牛采食量、生产性能、瘤胃发酵的影响
        1.2.3 粗饲料的粒度对泌乳奶牛采食量、生产性能、瘤胃发酵的影响
    1.3 苜蓿产业在奶牛养殖生产中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4 我国农作物秸秆的资源现状
        1.4.1 农作物秸秆的利用
        1.4.2 农作物秸秆利用的现存问题
    1.5 反刍动物利用农作物秸秆的理论基础
    1.6 小麦秸秆的营养特点及利用潜力
    1.7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
    2.2 试验设计
        2.2.1 日粮配方
        2.2.2 小麦秸草粉颗粒的制作
    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2.3.1 饲料样采集
        2.3.2 乳样采集
        2.3.3 血液采集
        2.3.4 瘤胃液采集
        2.3.5 粪样采集
        2.3.6 尿样采集
    2.4 样品测定方法
        2.4.1 饲料常规指标测定
        2.4.2 乳成分指标测定
        2.4.3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2.4.4 血清激素指标测定
        2.4.5 瘤胃液p 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指标测定
        2.4.6 尿样中尿素氮的测定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养分采食量的影响
    3.2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3.3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3.4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奶牛氮代谢的影响
    3.5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6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3.7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成本外收益的影响
4 讨论
    4.1 养分采食量
    4.2 产奶量和乳成分
    4.3 瘤胃发酵
    4.4 氮代谢与利用
    4.5 血清生化指标
    4.6 血清激素指标
    4.7 成本外收益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饲用资源与牛羊健康养殖
    (二)喀斯特地区饲用资源与牛羊健康养殖的特点
    (三)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四)数据资料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影响机理
    (一)特色饲用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影响机理
        1 栽培管理对于饲用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
        2 加工方式对于饲用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
    (二)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的机理
        1 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
        2 牛羊对于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规律
四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机制
    (一)特色饲用资源营养品质分析与饲用价值评价
        1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2 能值的评定
        3 饲用价值评价
    (二)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
        1 饲用资源开发对于牛增重的影响
        2 饲用资源开发对羊增重的影响
        3 饲用资源开发对牛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五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
    (一)喀斯特地区现有成熟技术
        1 种植管理技术
        2 饲料化加工技术
        3 牛羊舍饲技术
    (二)喀斯特地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1 牛羊食槽改良技术
        2 牛羊圈舍优化技术
        3 牛羊健康养殖技术
    (三)技术应用示范与验证
        1 示范点的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3 示范点现状评价与措施布设
        4 示范点规划设计与技术应用示范过程
        5 示范点技术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六 结论与讨论
    1 主要结论
    2 主要创新点
    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4)不同青贮饲料对尕力巴牛生产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中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尾菜资源化利用研究背景
        2.1 尾菜肥料化处理
        2.2 尾菜饲料化处理
        2.3 尾菜能源化处理
        2.4 尾菜基质化技术
        2.5 新鲜尾菜加工技术
    3 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背景
        3.1 玉米秸秆肥料化利用
        3.2 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
        3.3 玉米秸秆燃料化利用
        3.4 玉米秸秆材料化利用
        3.5 玉米秸秆基材料的应用
    4 青贮技术
        4.1 青贮饲料的青贮原理
        4.2 青贮饲料的种类
        4.3 袋装青贮技术
    5 胃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技术
        5.1 DGGE技术在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5.2 16SrDNA
    6 尕力巴牛
    7 试验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7.1 试验研究目的
        7.2 试验研究内容
        7.3 试验的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不同青贮饲料对尕力巴牛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1.3 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比较
        2.2 不同青贮饲料对尕力巴牛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2.3 不同青贮饲料对尕力巴牛肉品质的影响
        2.4 不同青贮饲料对尕力巴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5 不同青贮饲料对尕力巴牛经济效益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比较
        3.2 不同青贮饲料对尕力巴牛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3.3 不同青贮饲料对尕力巴牛肉品质的影响
        3.4 不同青贮饲料对尕力巴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5 不同青贮饲料对尕力巴牛经济效益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青贮饲料对尕力巴牛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粮
        1.2 试验动物
        1.3 试验设计及试验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样本的检测
        1.6 序列分析
    2.结果和分析
        2.1 粪便细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2 S组和V组粪便微生物结构组成分析
        2.3 肠道微生物与生长性能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饲喂不同青贮饲料对尕力巴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2 S组和V组粪便微生物在门水平上的群落结构差异
        3.3 S组和V组粪便微生物在属水平上的群落结构差异
    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
    1 总体结论
    2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导师简介

(5)残次苹果与稻草发酵饲料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疆畜牧业的重要性
        1.1.2 新疆草地资源概况
        1.1.3 新疆残次苹果、稻草资源概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现状
        1.2.2 残次苹果和稻草混合发酵在饲料中的研究现状
        1.2.3 青贮发酵饲料品质及饲用价值评定方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微生物组合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乳酸菌及其组合的产酸特性、生长曲线
        2.2.2 乳酸菌组合不同配比的产酸速度、生长曲线及耐酸性
        2.2.3 乳酸菌组合对残次苹果发酵品质、有氧暴露下的p H值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2.2.4 微生物组合发酵残次苹果的发酵品质、有氧暴露下p H值与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2.3 讨论
        2.3.1 不同乳酸菌的产酸速度、生长曲线及耐酸性
        2.3.2 添加不同水平微生物对残次苹果发酵品质的影响
        2.3.3 不同水平微生物对残次苹果在有氧暴露下物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发酵工艺对残次苹果与稻草混合发酵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发酵工艺发酵饲料的感官品质
        3.2.2 不同发酵工艺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
        3.2.3 不同发酵发酵饲料发酵品质及综合评价
        3.2.4 不同发酵工艺青贮发酵饲料有氧暴露后p H值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3.3 讨论
        3.3.1 不同发酵工艺对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3.3.2 不同发酵工艺对发酵品质的影响
        3.3.3 不同发酵工艺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4 小结
第4 章 残次苹果发酵物与稻草混合发酵饲料的体外降解特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3 混合发酵饲料的体外产气、发酵参数
    4.3 讨论
        4.3.1 不同比例残次苹果发酵物与稻草对体外发酵产气量参数的影响
        4.3.2 不同比例残次苹果发酵物与稻草对体外发酵发酵参数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对青贮饲料纤维降解、家畜消化及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科学问题的提出
        1.1.1 “粮改饲”政策的出台
        1.1.2 食品安全
        1.1.3 生物质资源利用
    1.2 文献综述
        1.2.1 木质纤维素结构
        1.2.2 家畜日粮纤维素研究进展
        1.2.3 增加木质纤维素消化率的方法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温度下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发酵特性、碳水化合物组成和酶解糖化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及添加剂
        2.2.2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制备
        2.2.3 分析方法
        2.2.4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特性
        2.3.2 添加剂对玉米秸秆青贮结构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影响
        2.3.3 添加剂对玉米秸秆青贮干物质含量及干物质损失的影响
        2.3.4 青贮过程中玉米秸秆残余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2.3.5 添加剂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酶解糖化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对不同干物质巨菌草青贮饲料发酵特性、碳水化合物组成和酶解糖化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青贮原料及添加剂
        3.2.2 巨菌草青贮饲料的制备
        3.2.3 分析方法
        3.2.4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青贮60天后巨菌草青贮的发酵特性
        3.3.2 青贮60天后巨菌草青贮的干物质损失和结构碳水化合物属性
        3.3.3 青贮过程中阿魏酸浓度的变化
        3.3.4 青贮过程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3.3.5 添加剂对巨菌草青贮酶解糖化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对苜蓿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化学成分及抗养化活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采用乳酸菌菌株及培养条件
        4.2.2 苜蓿青贮制备
        4.2.3 分析方法
        4.2.4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青贮前苜蓿的化学组成及脂肪酸浓度
        4.3.2 青贮过程中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特征
        4.3.3 青贮过程中苜蓿青贮饲料的纤维降解特征
        4.3.4 青贮过程中苜蓿青贮饲料的阿魏酸含量
        4.3.5 青贮过程中苜蓿青贮饲料的抗氧化酶和脂肪氧合酶活性
        4.3.6 青贮90 天后苜蓿青贮饲料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
        4.3.7 青贮90 天后苜蓿青贮饲料的化学组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接种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对苜蓿青贮饲料体外瘤胃消化、产气量、甲烷及微生物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设计与处理
        5.2.2 体外消化试验
        5.2.3 DNA提取、PCR扩增和Illumina MiSeq测序
        5.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5.2.5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青贮后期不同乳酸菌处理组苜蓿青贮饲料干物质消化率
        5.3.2 青贮60天后不同处理组苜蓿青贮饲料及鲜样的体外产气及消化特性
        5.3.3 不同处理的苜蓿青贮饲料及鲜样对体外挥发性脂肪酸及氨态氮的影响
        5.3.4 不同处理组苜蓿青贮饲料及鲜样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5.3.5 不同处理组苜蓿青贮饲料及鲜样对瘤胃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苜蓿青贮接种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对关中奶山羊消化性能、瘤胃发酵、血液及奶样生化指标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时间及地点
        6.2.2 试验材料
        6.2.3 裹包青贮制作及成分分析
        6.2.4 日粮配置
        6.2.5 消化代谢试验程序
        6.2.6 样品采集与分析
        6.2.7 样品分析
        6.2.8 统计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苜蓿裹包青贮发酵特性、化学组成、抗氧化酶活性
        6.3.2 不同处理组家畜采食量及消化率
        6.3.3 不同处理组青贮对家畜瘤胃液发酵参数的影响
        6.3.4 不同处理组青贮对家畜血清及乳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6.3.5 不同处理组青贮对家畜血清免疫球蛋白、促炎症因子的影响
        6.3.6 不同处理组青贮对家畜产奶量及奶品质的影响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本研究创新点
    7.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7)饲料桑的营养动态及其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桑树的生物学特性
    1.2 桑叶的营养价值及生物活性成分
        1.2.1 桑叶的概略养分
        1.2.2 桑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1.2.3 桑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1.3 饲料桑的加工处理方法
        1.3.1 刈割鲜喂
        1.3.2 制粒
        1.3.3 干法加工调制
        1.3.4 切碎青贮
    1.4 桑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4.1 桑叶对反刍动物生长育肥性能的影响
        1.4.2 桑叶对反刍动物养分消化的影响
        1.4.3 桑叶对反刍动物肉品质的影响
        1.4.4 桑叶对反刍动物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饲料桑营养动态测定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地区生态条件
        1.1.2 试验时间与试验对象
        1.1.3 样品采集
        1.1.4 指标测定及方法
        1.1.5 数据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不同采样时间饲料桑叶的营养成分变化
        1.2.2 不同采样时间饲料桑茎的营养成分变化
        1.2.3 不同采样时间饲料桑全株营养成分变化
        1.2.4 不同采样时间饲料桑全株分级指数(GI值)变化
        1.3 讨论
        1.4 小结
    试验二饲粮饲料桑配比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和瘤胃功能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时间、地点及饲料原料
        2.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2.1.3 试验日粮及配方
        2.1.4 饲养管理
        2.1.5 消化代谢试验
        2.1.6 血液样品采集
        2.1.7 屠宰试验
        2.1.8 肌肉样品采集
        2.1.9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10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饲粮饲料桑配比对湖羊生长育肥性能的影响
        2.2.2 饲粮饲料桑配比对湖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2.3 饲粮饲料桑配比对湖羊氮消化率和氮存留率的影响
        2.2.4 饲粮饲料桑配比对湖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2.2.5 饲粮饲料桑配比对湖羊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2.2.6 饲粮饲料桑配比对湖羊瘤胃组织形态和色度的影响
        2.2.7 饲粮饲料桑配比对湖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2.8 饲粮饲料桑配比对湖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2.2.9 饲粮饲料桑配比对湖羊肉品质的影响
        2.2.10 饲粮饲料桑配比对湖羊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
        2.2.11 饲粮饲料桑配比对湖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3 讨论
        2.3.1 饲粮饲料桑配比对湖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
        2.3.2 饲粮饲料桑配比对湖羊瘤胃发酵参数、瘤胃微生物组成和瘤胃组织形态的影响
        2.3.3 饲粮饲料桑配比对湖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3.4 饲粮饲料桑配比对湖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2.3.5 饲粮饲料桑配比对湖羊肉品质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1 主要结论
    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斑节对虾适应低鱼粉蛋白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及分子机制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水产动物育种值估计研究
        1 育种值及其在育种中的重要性
        2 育种值的估计方法
    第二节 水产动物饲料蛋白质需求进展研究
        1 水产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研究
        2 饲料中蛋白质的转化效率
        3 水产动物低鱼粉饲料蛋白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1 转录组学在水产生物疾病与免疫中的研究现状
        2 转录组学在水产生物生殖与发育中的研究现状
        3 转录组学在水产生物生长与营养中的研究现状
        4 转录组学在水产生物毒理与抗逆中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水产生物肠道菌群的研究
        1 生物肠道菌群来源及其作用
        2 水生生物肠道微生物组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
        3 影响水生生物肠道微生物的因素
        4 水生生物肠道微生物群的生理和免疫作用
    第五节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鱼粉对斑节对虾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饲料
        2.2 试验管理
        2.3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蛋白源替代对对虾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3.2 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部分鱼粉对斑节对虾肌肉成分的影响
        3.3 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鱼粉对斑节对虾消化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 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部分鱼粉对斑节对虾肠道组织的组织学影响
    4 讨论
第三章 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部分鱼粉对斑节对虾家系生长和存活的比较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数据采集与处理
    3 结果
        3.1 不同饲料组中斑节对虾生长性状的表型参数
        3.2 斑节对虾家系在不同饲料组中生长性能比较
        3.3 斑节对虾家系存活情况
        3.4 斑节对虾家系生产性能
    4 讨论
第四章 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部分鱼粉饲料下斑节对虾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评估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生长性状统计
        3.2 不同饲料组斑节对虾体质量和存活率的遗传参数和G×E效应
    4 讨论
第五章 斑节对虾耐粗饲料选育品系F2 代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亲本交配及催产
        2.2 幼体培育及标记
        2.3 生长性状数据采集
        2.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斑节对虾生长性状数据统计
        3.2 生长性状表型相关及曲线拟合
        3.3 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及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差异
        4.2 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性及生长特点
        4.3 生长性状的多性状遗传参数评估
第六章 不同鱼粉蛋白水平饲料组间斑节对虾转录组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斑节对虾家系构建及特异性家系的筛选
        2.2 样品采集
        2.3 RNA-Seq文库的制备与组装
        2.4 基因的功能注释
        2.5 DEGs的鉴定及富集分析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 转录组测序及组装
        3.2 基因功能及Nr数据库注释
        3.3 GO功能注释
        3.4 KEGG富集分析
        3.5 差异基因统计
        3.6 重要功能基因的筛选
    4 讨论
第七章 不同鱼粉蛋白水平饲料组间斑节对虾肠道菌群分析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斑节对虾家系构建及特异性家系的筛选
        2.2 样品采集
        2.3 细菌总 DNA 提取及多样性分析
        2.4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3 结果
        3.1 质检结果与分析
        3.2 OTU聚类分析
        3.3 OUT韦恩图
        3.4 两个饲料组下斑节对虾肠道菌群门水平菌落结构的影响
        3.5 物种丰度聚类热图
        3.6 Alpha多样性分析
        3.7 Beta多样性分析
        3.8 组间差异统计分析
    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9)米曲霉培养物对湖羊生产性能和瘤胃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米曲霉培养物的研究进展
        1.1.1 米曲霉的生物学特征
        1.1.2 米曲霉培养物的作用机理
    1.2 米曲霉培养物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1.2.1 米曲霉培养物对反刍动物采食、增重及产奶性能的影响
        1.2.2 米曲霉培养物对反刍动物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
    1.3 米曲霉培养物对反刍动物血液代谢参数的影响
    1.4 米曲霉培养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影响
        1.4.1 米曲霉培养物对瘤胃p H及发酵参数的影响
        1.4.2 米曲霉培养物对瘤胃细菌的影响
        1.4.3 米曲霉培养物对瘤胃原虫和真菌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试验部分
    试验一、米曲霉培养物饲喂量对湖羊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时间及地点
        1.1.2 试验材料
        1.1.3 试验设计
        1.1.4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1.1.5 消化实验
        1.1.6 原位降解实验
        1.1.7 测定指标及方法
        1.1.8 数据统计与分析
        1.2 结果
        1.2.1 米曲霉培养物不同时间点瘤胃内降解率及降解参数
        1.2.2 米曲霉培养物饲喂量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1.2.3 米曲霉培养物饲喂量对湖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1.2.4 米曲霉培养物饲喂量对湖羊能量利用的影响
        1.3 讨论
        1.3.1 米曲霉培养物饲喂量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1.3.2 米曲霉培养物饲喂量对湖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1.4 小结
    试验二、米曲霉培养物饲喂量对湖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1 试验内容与方法
        2.1.1 试验设计
        2.1.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1.3 样品采集及保存
        2.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5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米曲霉培养物饲喂量对饲料原料瘤胃内24 h干物质降解率的影响
        2.2.2 米曲霉培养物饲喂量对湖羊瘤胃p H动态参数的影响
        2.2.3 米曲霉培养物饲喂量对湖羊瘤胃p H 24 h动态变化的影响
        2.2.4 米曲霉培养物饲喂量对湖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2.5 米曲霉培养物对湖羊血细胞组成的影响
        2.2.6 米曲霉培养物对湖羊瘤胃微生物α多样性的影响
        2.2.7 米曲霉培养物对绵羊瘤胃微生物β多样性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米曲霉培养物饲喂量对饲料原料瘤胃内DM降解的影响
        2.3.2 米曲霉培养物饲喂量对湖羊瘤胃动态p H参数的影响
        2.3.3 米曲霉培养物饲喂量对湖羊瘤胃VFA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3.4 米曲霉培养物饲喂量对湖羊血细胞组成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与展望
    3.1 主要结论
    3.2 创新点
    3.3 研究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及滩羊生长性能和瘤胃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数量分布及利用情况概述
        1.2.1 农作物秸秆概念及种类
        1.2.2 中国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1.2.3 秸秆的饲用价值
        1.2.4 影响秸秆饲料消化吸收的抗营养因子
        1.2.4.1 木质素
        1.2.4.2 植物单宁
        1.2.5 秸秆饲料的生物加工处理方式
        1.2.5.1 酶制剂处理方式
        1.2.5.2 微生态制剂处理方式
    1.3 饲用酶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
        1.3.1 饲用酶制剂的发展
        1.3.2 纤维降解酶在植物细胞壁降解中的作用机理
        1.3.3 纤维降解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4 益生菌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
        1.4.1 益生菌制剂的发展
        1.4.2 益生菌制剂的作用机理
        1.4.3 益生菌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4.3.1 益生菌制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1.4.3.2 益生菌制剂在饲料中的发酵机理
        1.4.3.3 益生菌制剂处理粗饲料
    1.5 粗饲料处理对其纤维结构的影响
        1.5.1 植物细胞壁的结构
        1.5.2 反刍动物对植物细胞壁的消化吸收
        1.5.3 扫描电镜的发展与应用
    1.6 粗饲料处理对反刍动物的影响
        1.6.1 粗饲料处理对动物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6.2 粗饲料处理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6.3 粗饲料处理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及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1.6.3.1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
        1.6.3.2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分类
        1.6.3.3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作用机理
        1.6.3.4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研究进展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研究内容
    1.9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处理
        2.1.2 样品收集与测定
        2.1.2.1 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营养成分测定
        2.1.2.2 荞麦秸秆、稻草与苜蓿干草的发酵品质测定
        2.1.3 数据统计与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酶菌混合处理对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2.2.2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其发酵品质的影响
    2.3 讨论
        2.3.1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其营养成分的影响
        2.3.2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其发酵品质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日粮的处理
        3.1.2 试验器材
        3.1.3 试验试剂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酶菌混合处理对荞麦秸秆纤维结构的影响
        3.2.2 酶菌混合处理对稻草纤维结构的影响
        3.2.3 酶菌混合处理对苜蓿干草茎秆纤维结构的影响
        3.2.4 酶菌混合处理对苜蓿干草叶片纤维结构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发酵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4.1.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4.1.4 饲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4.1.5 试验仪器
        4.1.6 试验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方法
        4.1.6.1 瘤胃液的采集
        4.1.6.2 瘤胃发酵参数测定
        4.1.6.3 瘤胃菌群的测定
        4.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4.1.7.1 瘤胃参数相关数据统计
        4.1.7.2 瘤胃菌群测定数据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4.2.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4.2.2.1 16S rDNA基因V3+V4区域扩增结果
        4.2.2.2 稀释曲线
        4.2.2.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OTU及物种数量的影响
        4.2.2.4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Alpha多样性的影响
        4.2.2.5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Beta多样性的影响
        4.2.2.6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门水平物种组成的影响
        4.2.2.7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属水平物种组成的影响
        4.2.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群落与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
        4.2.3.1 对舍饲滩羊瘤胃细菌门水平相对丰度与瘤胃代谢的影响
        4.2.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属水平相对丰度与瘤胃代谢的影响
        4.2.3.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菌群与环境因子的影响
    4.3 讨论
        4.3.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4.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4.3.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群落与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5.1.2 试验仪器
        5.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5.1.4 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5.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5.1.5.1 瘤胃液的采集
        5.1.5.2 宏基因组测定
        5.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5.2.2 酶菌混合处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5.2.3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瘤胃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5.2.4 酶菌混合处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瘤胃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5.3 讨论
        5.3.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5.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6.1.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6.1.4 饲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6.1.5 试验样品采集
        6.1.5.1 生长性能数据的采集
        6.1.5.2 血液样本的采集
        6.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6.1.6.1 生长性能指标
        6.1.6.2 血液生化指标
        6.1.7 数据统计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体重变化的影响
        6.2.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6.2.3 经济效益分析
        6.2.4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6.3 讨论
        6.3.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6.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6.3.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6.3.4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动物分组
        7.1.2 试验日粮
        7.1.3 饲养管理
        7.1.4 样品和数据采集
        7.1.5 分析测定方法
        7.1.5.1 屠宰性能测定
        7.1.5.2 羊肉理化性质指标分析
        7.1.5.3 羊肉营养成分分析
        7.1.6 数据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7.2.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肉品质的影响
        7.2.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7.3 讨论
        7.3.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7.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肉品质的影响
        7.3.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7.4 小结
第八章 论文总体结论与创新点
    8.1 总体结论
    8.2 创新点
    8.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各种粗饲料的发酵速度和范围及其潜在消化部分(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D]. 高佳宝.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构树、苜蓿和燕麦营养价值的综合评定[D]. 冯雷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D]. 陈洋.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4]不同青贮饲料对尕力巴牛生产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D]. 周琪.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5]残次苹果与稻草发酵饲料的研制[D]. 艾琪.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6]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对青贮饲料纤维降解、家畜消化及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 李福厚. 兰州大学, 2021(09)
  • [7]饲料桑的营养动态及其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的影响[D]. 寇宇斐. 兰州大学, 2021(09)
  • [8]斑节对虾适应低鱼粉蛋白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及分子机制解析[D]. 姜松.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9]米曲霉培养物对湖羊生产性能和瘤胃功能的影响[D]. 张对红. 兰州大学, 2021(11)
  • [10]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及滩羊生长性能和瘤胃菌群的影响[D]. 姜碧薇. 宁夏大学, 2021

标签:;  ;  ;  ;  ;  

各种粗饲料及其潜在可消化部分的发酵速率和程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