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控制方法及管理措施初探

汽车尾气控制方法及管理措施初探

一、汽车排气治理方法和管理措施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林佳安[1](2021)在《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案例分析》文中提出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成为我们搜索的关键词,成为悬在所有人头上的一把刀,小时候抬眼就是漫天星星点点,现在头顶只有雾霾,不见星星,全球的环境质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差。从柴静的《苍穹之下》纪录片热播开始,我们国家对于雾霾,对于空气环境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也意识到大气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于是国家发布中央最高文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作为最高行动纲领,标志着“蓝天保卫战”的正式打响。各地方政府发布地方规章和文件,积极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在各地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活动。要想测试活动的绩效如何,是否有达到大气污染治理的预期效果,则需要审计这个监督评价的工具。但是,在查阅与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之后,发现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也不深入。因此我国的大气污染环境审计开展得并不算顺利,现实中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评价和指导。如何最大程度地改善目前的研究现状,也是本文的重要研究动机。本文所关注的重点是大气污染治理活动的绩效,Z市作为我国中部的一线城市,其经济发展情况和地理环境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选择对Z市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开展情况进行深度剖析。本文共有六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选取大气污染治理作为审计对象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以及主要的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为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理论概述,对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概念进行界定,介绍了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含义与特征,范围与内容以及标准与方法,同时也介绍了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工作的指导理论。第三章为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案例分析,该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介绍Z市大气污染现状和治理的基本情况,然后介绍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开展过程;同时,从审计重点及审计评价角度分析该市大气污染治理的情况,总结该审计项目的经验启示,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审计计划缺乏系统性、审计范围狭窄、审计评价的定量分析不深入以及审计建议不具体。第四章为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问题成因分析,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落后、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工作复杂、审计操作指南不明确和缺乏审计考核机制。第五章为完善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建议,对于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内部审计环境、审计工作指导细则和考核机制四个方面解决。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光要从国家纲领性法律与地方执行性法律方面优化,还需要建立会计和审计相关法律规范;其次需要完善内部审计环境,借助大数据工具简化工作,共享工作数据,还需要有足够胜任能力的人才方能顺利开展审计工作;再次要明确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工作指导细则,扩大审计范围,不光要审计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需要关注其他与人体健康相关的污染物,治理方能更有实际意义,除此之外,可使用环境重置成本法对该市大气污染治理效果进行评价,提出问题与解决方案,后续需要跟踪审计跟进解决效果;最后,需要强化主体职责,从工作效果和人员两方面对审计工作进行考核。第六章为结论。对全文的所有内容进行总结,并根据本文的案例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对研究不足之处提出期望。

曹泽磊[2](2021)在《西安市高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浓度变化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安市高新区2014年和2015年连续成为全市臭氧浓度最高的区域,随着颗粒物污染的持续改善,臭氧污染对高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愈加突出。为了摸清西安市高新区臭氧浓度变化特征,探寻影响臭氧污染的关键因素,本文在2015年高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同步观测的基础上,于2018年对高新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观测,统计分析了2014-2018年的高新区臭氧(O3)与氮氧化物(NOX)浓度变化特征,初步摸清了臭氧生成的主控因素及其来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为西安市高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高新区2014-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数据,高新区O3浓度呈波动上升趋势,高浓度臭氧污染现象多集中在夏季,日变化规律为单峰型;2014-2018年NO2和NOX浓度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五年浓度值均超过国家年二级标准限值,季节变化与臭氧情况基本相反,日变化规律为双峰型,跟城市早晚高峰时间一致,反映出机动车排气污染是影响氮氧化物浓度的主要因素。(2)臭氧及氮氧化物的浓度变化与气象要素具有显着的相关性,臭氧在温度升高、相对湿度降低时浓度值会升高,NO和NO2浓度与温度、风速呈负相关,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NOX浓度值会先升高、后降低,高新区在东南、偏东、偏南、西南气流控制下,易出现高浓度臭氧现象。(3)使用HAPSITE ER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高新区大气环境和重点行业排放中的VOCs进行观测和分析,环境空气中的VOCs日变化趋势与NOX相似,呈双峰型,夜间20点之后浓度有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夜间大气扩散能力减弱所致,浓度占比较高的组分是含氧有机物和卤代烃;交通环境VOCs浓度较高,主要来自移动源排气污染和汽油蒸发排放,其中含氧有机物、烷烃和烯烃占比较大;重点行业中,汽车维修和喷漆工艺由于收集系统不完善,大量无组织排放导致厂区环境中的VOCs浓度明显高于电子、制药、印刷、涂装等其他行业。(4)使用臭氧生成潜势法(OFP)分析得出高新区大气环境中烯烃、含氧有机物和芳香烃的OFP贡献较高,合计占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91.3%;交通环境中各组分OFP贡献和特征物质与大气环境非常相似;重点行业环境中OFP占比较高的特征物质是萘,环境空气中萘的浓度和OFP很低;OFP贡献排名较高的与大气环境中相同的物质主要包括丁烯、乙酸乙烯酯、甲苯。(5)利用VOCs/NOx比值分析西安市高新区处于VOCs敏感区,即夏季O3污染受控于VOCs;利用E/X(乙苯/间、对-二甲苯)比值分析高新区大气存在变性老化现象,污染物扩散幅度不大,容易累积发生反应;甲苯/苯(T/B)比值为1.477,小于2.0,说明高新区VOCs污染受机动车排气污染影响较大。

赵如画[3](2021)在《20世纪70-90年代美国环境管制对石油工业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石油成为美国运输业的主要燃料,并逐渐超过煤炭成为美国能源消费最多的能源形式。然而石油在创造美国工业奇迹的同时,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石油勘探、开采中造成的生态破坏,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发生的泄漏,加工炼制和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对空气、水体、水生物以及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通过设立环境质量委员会、环保署等环境行政机构,出台《清洁空气法》和《清洁水法》等环保法案加强对环境的管制。严格的环境管制增加了炼油行业的生产成本,石油工业也以此为借口,不断向环保署提出挑战。从短期来看,严格的环境管制增加了石油行业的负担,从长期来看环境管制倒逼石油工业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开发清洁燃料,实现“清洁空气”的环境目标与能源独立的政治目标。根据该研究思路和逻辑,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首先采用了综合梳理的方式,阐释了对1970-1990年代美国环境管制对石油工业的影响研究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资料来源、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等问题。第一章宏观描述了美国石油工业兴起与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剖析美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特征。1859年,宾夕法尼亚州第一口石油自流井的诞生,拉开了美国石油工业的序幕。20世纪中期美国的汽车数量高速增长,汽车行业的发展带动石油消费的快速增长。然而,随着石油勘探日趋成熟,国内的石油勘探活动也开始萎缩。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政治、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了石油工业,也彻底地改变了美国的石油产业。1980年代到1990年代,石油行业经历了大规模的整合,炼油行业扩张停止,转而以关闭落后产能、技术改造和环保升级为发展方向。石油工业引发的石油污染给美国城市环境、民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在1970年代之前,美国就已经着手进行污染治理,但成效甚微。第二章分别梳理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清洁空气法》和《清洁水法》对炼油行业污染排放的管制要求以及石油行业的反应。1970年代,在《国家环境政策法》《清洁空气法》和《清洁水法》法律框架下,美国对炼油厂建设许可、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排放标准做出规定。石油工业因高额的污染治理费用为借口,跟环保署做斗争,促使国会对法律进行修订。环保署与石油工业博弈的过程中,将环境管制的路径逐渐转向市场调节型,治理污染的同时兼顾企业成本与效益。石油商也逐渐转变其对环境管制的态度。第三章探讨了环境管制对炼油行业的影响。首先以朴茨茅斯拟建炼油厂为例,分析朴茨茅斯炼油厂获得许可的决策过程所体现的1970年代美国政治、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其次,分析环境管制对炼油业成本、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影响。第四章探析了美国去除含铅汽油的艰难历史进程以及1990年《清洁空气法》对燃料的监管要求。1990年《清洁空气法》修订时加入了一系列旨在净化汽油的计划。关于汽油中的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引发了一场环保署与石油工业、环保组织与各州政府之间的争论。甲基叔丁基醚对人体的危害最终被证实,这场争论促使生物燃料-乙醇汽油被推广使用。

甄迪[4](2021)在《政府投资大气污染防治类项目绩效目标体系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我国沙尘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严重且已持续多年,各城市每到供热季节重污染天气预警频发,普通市民的生产生活直接受到了影响,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呼声越来越高。因此,近年来我国对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中的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相关政策也陆续出台或修订,例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17]。同时,为了解决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大气环境治理、环境预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和投资力度,从多方角度吸引社会力量共同改善或治理环境,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和监督管理执法体制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政府投资大气污染防治类项目数量的增加和资金投入,社会公众对该类项目的绩效也越来越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地区部门按照党的决策部署,相关的制度政策逐步完善。但同时,现行的预算绩效管理对于新兴的政府投资大气污染防治类项目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就包括项目绩效目标的设定不甚明确,广度和深度不够,绩效目标有效的量化不足,使得后续绩效评价难以有效评判,匹配度较低。因此,建立一个有效实用的政府投资大气污染防治类项目绩效目标体系迫在眉睫。

孙健颖[5](2020)在《某款SUV加速工况车内声品质提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消费者对车辆舒适性要求的提高,整车NVH性能越来越受到驾乘人员及汽车生产厂家的关注。而加速噪声作为整车NVH性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控制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前期子系统问题点识别、CAE仿真分析优化、后期试验调教验证的方法,对整车加速性能进行优化控制。首选通过对加速工况下主要问题采用“分别运转消去法”进行问题点确认,确定进排气系统、悬置系统、车身系统等存在的NVH问题。其次通过CAE仿真分析手段,对车身系统、进气系统、排气系统、悬置系统进行优化分析。车身系统主要针对白车身模态优化计算、关键接附点IPI优化计算及TB车身纵梁模态优化计算来降低其对加速过程NVH性能的影响。排气系统通过对其传递损失进行优化计算,得出相应的传递损失曲线,并对不达标的部件进行优化改进,得到效果较好的传递损失的设计。悬置系统主要对悬置支架进行计算,以避频为依据,进行悬置模态优化设计。然后在实车调教验证阶段,通过大量的整车试验,结合CAE仿真分析进行优化方案设计验证,对NVH问题点优化方案进行整车效果验证。进气系统采用1/4波长管进行消声处理;排气系统对前期CAE仿真方案进行验证,并对气流声进行优化;悬置系统对悬置模态进行提升控制;车身系统设计相应的动力吸振器进行优化。本文以某款SUV车型为研究对象,通过CAE仿真及实车试验的方法,结合理论及项目经验,对加速噪声进行优化控制,最终通过试验验证各优化方案效果,达到了整车加速过程NVH性能优化效果。

唐古拉[6](2020)在《移动源遥感监管平台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已连续十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等移动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移动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围绕移动源遥感监管平台构建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地阐述,为全国各地响应生态环境部号召,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统筹“油、路、车”,提升移动源环境管理水平,有效降低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监管平台总体逻辑架构可分为二个体系、五个层次,确保整个信息平台具有规范化、系统化、整体化特点,增强监管平台功能模块独立性、可扩展性,降低其相互之间的耦合度。2.从逻辑和功能上可将整个平台划分为感知层、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服务平台层和业务应用层。3.监管平台和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柴油货车OBD监测、排污监控以及黑烟车尾气抓拍等系统的传感器数据接口对接,一体化紧密集成,可实现监管平台对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与交换。4.将云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物理资源进行整合,按照云服务模式和云架构建立共享资源池,形成可按需动态扩展的高性能计算环境、大容量存储环境,满足机动车尾气监管业务数据存储、高并发事务处理、信息共享和各相关部门业务系统接入平台的需要。5.通过Web Service接口服务支持外部业务对平台数据资源及功能服务的调用,业务和服务分离技术,所有应用依赖服务,而不直接读取数据,便于后期数据更新、更换和调整等不影响移动源管理具体的业务应用。6.移动源尾气的遥感监测方法利用分析吸收光谱法测量烟羽中的CO2、CO、NO和HC的排放浓度,利用光通过烟羽前后的强度变化测量不透光度,经程序反演后得到污染物排放浓度和烟度,是一种高效动态的尾气污染监控方法。

周瑶[7](2020)在《基于时政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武汉市重点培育的五大千亿产业的一部分,在武汉市经济中的比例逐步提高,但离其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仍然有一定距离。目前,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存在顶层设计不足、行业工作机制不完善、产业竞争力不够强等诸多问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产业政策的实施,而选择合适的产业政策工具,是保证产业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而国内关于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的研究大多缺乏系统性,并且各地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基础条件存在差异,不能简单照搬,故而开展本研究具有现实需求。本文以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为研究对象,采用时政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经验借鉴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产业政策的基础理论,梳理国内外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现状,构建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箱,深入研究我国及国内典型城市对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的选择,结合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现状、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需求分析,对现阶段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适用政策工具进行选择。1.详细阐述了公共政策和政策工具的定义及分类,总结归纳了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并依据节能环保产业特点,明确了从政府这一政策实施主体角度出发,将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划分为产业扶持政策和产业规范政策这两类。2.为提高产业政策工具的运用效率,运用时政分析法,梳理了国内外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现状、产业政策工具运用情况和产业发展周期,整合出了一个内容丰富、齐备的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箱;进一步的研究了政策工具特性和产业生命周期对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各领域对发展适应性政策工具的差异化选择。3.为提供促进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可借鉴政策工具运用经验,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时政分析、共词频次统计、系统聚类分析法,分析了盐城、湖州、宜兴3地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的选择特点,总结出了4条先进经验。4.为确保下一步提出的促进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选择建议切实可行,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分析了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现状、产业发展现状、企业发展目标和需求,从五个方面总结出了现阶段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5.结合以上研究成果,从优化顶层设计、完善运行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产业集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武汉市现阶段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适用性政策工具进行了选择,并对具体的政策工具运用方式进行了分析。

周贤杰[8](2020)在《新型可变气门机构设计及与发动机匹配的数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压力下,政府制定的油耗和排放法规日趋严格,这给车用汽油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为了改善发动机的尾气排放和燃油消耗,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方案,而连续可变气门升程(Continuously Variable Valve Lift,CVVL)技术是其中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该技术主要可以分为电磁式、电液式、气动式和机械式等。机械式由于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控制精度和较低的成本,目前是各大汽车厂商的首要选择。但是,现有的机械式CVVL需要液压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配合才能实现进气门早关的控制策略,而这就给该技术的普及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例如结构复杂、成本高、系统控制不协调和发动机标定难度大等。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机械式连续可变气门升程及正时系统(Continuously Variable Valve Lift And Timing system,CVVLT)。该系统能够通过一个控制电机同时控制气门的升程、正时以及开启持续期,相比于现有的机械式CVVL,其结构更简单、研发成本更低、动态响应速度也更快。基于此系统,本文对机械式CVVL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在一台量产发动机(称为原型机)上设计并开发了CVVLT系统。在此过程中,建立了原型机的一维性能仿真(GT-power)模型并计算出了满足发动机性能和机构可行性的气门运动参数;然后利用这些参数设计了CVVLT系统的中间摇臂型线和凸轮型线;接着推导了系统的运动学模型并搭建了冷机性能综合测试台架;最后利用试验台架对CVVLT系统进行了气门运动等方面的测试。结果表明:(1)本文提出的中间摇臂型线和凸轮型线的设计方法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都是切实可行的;(2)除了气门开启持续期外,其余气门运动参数的试验测量结果均与设计结果一致,而气门开启持续期的误差来自于系统驱动部分中齿轮的齿侧间隙,其平均误差约为10.45%。由此可见,CVVLT系统的气门开启持续期受齿轮精度的影响较大。根据研究需要,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对原型机和CVVLT系统中的配气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然后利用其结果对CVVLT系统的中间摇臂进行了结构强度校核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1)系统最大的落座速度和冲击力出现在中等气门升程附近,而凸轮与中间摇臂滚轮以及中间摇臂与气门摇臂滚轮之间的最大法向接触应力则在控制角度等于43°时达到最大;(2)系统的润滑状况良好、液压挺柱的受载合理、零件之间也不会产生飞脱现象,但是凸轮轴与中间摇臂滚轮之间的法向接触应力超出了设计的极限值,因此需要对凸轮的材料和表面处理方式做进一步地强化;(3)中间摇臂的安全系数达到了3.01,强度满足设计的要求,并且其一阶固有频率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工作时的摆动频率,因此不会发生共振。将CVVLT系统安装在原型机上,然后通过发动机台架测试系统分别对原型机和CVVLT发动机进行了性能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利用一维仿真软件(GTpower)和三维仿真软件(Converge)建立了两台发动机的数值仿真模型,并使用试验数据和仿真模型从多个方面分析了CVVLT系统对发动机性能(在小负荷工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CVVLT系统能够显着地降低发动机在小负荷下的泵气损失和摩擦损失,从而提高其总体机械效率;(2)虽然系统能够减小发动机在小负荷下的残余废气系数,但是也会降低发动机在点火时刻的缸内气体温度和湍动能,使得其燃烧持续期有所增长,这相应地减小了发动机高压循环的指示热效率,并抵消了机械效率提高所带来的一部分收益,最终发动机在转速为2000r/min且制动平均有效压力为1bar时的有效热效率相比于原型机提高了9.8%。为了解决CVVLT发动机中燃烧过慢的问题,进一步利用Converge软件研究了在气阀座圈且靠近气缸壁面的附近(方案1)或者靠近火花塞的附近(方案2)增加屏蔽对CVVLT发动机进气量、缸内流动和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这两种位置增加屏蔽都能够有效地改善发动机在部分负荷下的缸内流动,从而加快燃烧区域中的火焰传播速度;(2)在部分负荷,方案2能够以增加较少的进气阻力为代价来增强发动机的缸内流动和燃烧过程,因此要优于方案1;在大负荷,方案2则会降低发动机的滚流比和湍动能,而方案1却对火焰传播速度略有改善,所以此时方案1要优于方案2。本文的研究扩展了CVVL技术的实现方式,明确了该技术的优缺点,同时还探究了CVVLT发动机潜在的优化方案。这对于加快CVVL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晓华[9](2020)在《20世纪70-90年代美国环境管制与汽车行业的发展》文中提出20世纪70年代前美国的汽车行业通过价格战抢占了销售市场,但是20世纪70年代后,汽车行业面临石油危机、滞涨和环境管制的多重压力,丧失了部分轻型车和小型车的市场,被日本、西欧等国的汽车制造商占领。面对危机,美国汽车行业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迅速做出回应,通过联邦政府限制进口、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方式促使危机得到一定程度地缓解。美国汽车行业各方措施并举,应对日益严苛的环境管制,不过传统的命令-控制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市场调节机制作用下的汽车行业发展,因此政府顺应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管制政策,适应经济发展规律。20世纪70年代前美国就已开始对汽车行业进行环境管制。通过了1963的《清洁空气法》,加紧了联邦空气污染研究计划的步伐,之后沿用命令-控制的手段在1965年对法案进行了修正,《汽车空气污染控制法》成为《清洁空气法》的有机构成部分。早期的环境立法虽然明确了机动车排放污染物,也对其排放标准、认证过程作出明确规定,但是美国汽车行业并没有积极响应,导致法案的实施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1970年美国环保局成立,《清洁空气法》也进行了修正,这次修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修正了关于汽车排放的管制,并授权美国环保局执行监管责任。面对美国环保局的管制,美国汽车行业与监管部门展开利益的角力,汽车制造商们在分析了安装排放控制系统的成本-效益后,初期采取了消极抵抗态度,对汽车排放问题进行简单的机外净化与机内净化的技术创新,最终过于严格的管制标准与汽车行业消极应对导致管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市场自主调节导致对汽车行业的技术与资金投入不足,1977年对《清洁空气法》进行了修正,新标准是根据市场反馈制定的。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使得美国汽车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管制的步伐并没有停止不前。面对能源短缺的情况,国家对平均燃油经济性的关注度提升并制定了标准,但是汽车制造商开始以逃避的方式应对,日本、西欧汽车厂商抓住机遇涌入美国市场,使得美国汽车制造商的销售市场丧失。面对竞争美国汽车制造商不得不继续研制更环保的技术,随后三效催化器被引入市场,汽油无铅化也逐步施行,最终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里根执政期间美国的环境管制趋于平缓,为了改变这种短暂的停滞,国会于1990年再次对《清洁空气法》进行了修正。这次的修正中关于汽车排放的管制更加严格,结合轻型车市场的变化,加紧对不同车型的管制,同时对清洁燃料汽车的关注度也上升。美国汽车行业也觉察到新的市场变化,发展电动汽车技术,但却受到各方阻力,在20世纪末没能实现大规模推广。20世纪末,汽车排放的管制从技术层面进入到燃料源头控制,最终使美国汽车行业的一氧化碳、铅、氮氧化物排放都大幅减少。底特律这一个案纳入其中,阐述了环境管制对底特律的汽车行业、就业及郊区化的影响。

杨波[10](2019)在《内燃机高原排放质量评价及故障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高原面积大、风景秀丽,保护生态环境是新时代高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高原城市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已经成为高原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内燃机为机动车辆必不可少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高原环境下故障率显着提升,尾气排放污染进一步加深,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当前高原城市消费者对于机动车的环保性和涉及安全性的故障预警和诊断智能化要求不断提升,是未来内燃机市场竞争的热点和焦点。开展内燃机排放质量评价和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的研究对于云内动力有限股份公司发展和高原城市环境保护以及我国抢占内燃机标准高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本研究依托云内动机实验平台,从生态环境保护和产品优化设计的双视角开展基于尾气信息的内燃机高原排放质量改进以及故障诊断知识应用研究。本研究主要工作分为四个核心部分:(1)内燃机高原排放特性统计分析。小缸径内燃机在排放性和经济性上都具有显着的优势,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是本公司未来市场重点销售型号。本研究以小缸径内燃机为研究对象,开展内燃机高原排放实验设计,统计分析故障状态下和正常状态下的尾气排放特征,分析海拔变化对于尾气排放特征的影响。(2)内燃机排放质量综合评价研究。本研究提出利用区间数度量污染等级评价指标等级属性,然后基于可能度理论测算指标客观属性权重,并融合粗糙集法确定指标主观属性权重,进而构建内燃机排放质量可变模糊集评价模型,最后采用实例数据验证本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并对比分析海拔变化的影响,探讨不同减排方案的有效性。(3)内燃机故障智能化诊断模型研究。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IHS-RVM的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为了获得性能更优的RVM诊断模型,对和声搜索(Harmony Search,HS)算法中HMCR、PAR和BW三参数获取方法进行改进,获得改进的和声算法(Improved Harmony Search,IHS),然后,利用IHS进行RVM超参数寻优,进而利用尾气信息构建出了一种新的基于IHS-RVM的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4)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设计。首先设计了知识库的表达方式,根据尾气信息和运行状态关系,建立了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的规则库、事实库和专家库,并以排放质量模型和故障诊断模型为基础设计了推理机;同时,为提升知识库解释能力,设计了维保数据字典和知识检索模块,为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实现奠定了基础。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设计了一套内燃机在变海拔多工况下高原尾气排放信息试验方案。本研究提出在试验方案选择在省内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落差达到6000m以上云南进行;选定了符合高原特征且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试验点,且控制了同一海拔和状态下的因素水平,减小了试验误差;该方案解决了实验数据和实际工况数据的差异性问题,揭示了内燃机在变海拔地区的尾气排放性能及基本规律。(2)构建了面向内燃机尾气信息特征的高原排放质量评价方法和故障诊断知识库。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组合权重的内燃机高原排放质量可变模糊集评价模型,交叉应用了质量管理、模糊数学、机械工程理论等多学科知识,解决了定性评价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了一种融合粗糙集、和声算法以及RVM方法分别在属性简约、参数寻优和学习预测方面优势的组合方法,明晰了内燃机高原故障特征与尾气信息间的映射关系,并以智能决策知识系统理论为指导,设计了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解决了当前故障诊断精度低、效率低的问题。

二、汽车排气治理方法和管理措施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汽车排气治理方法和管理措施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环境绩效审计概念的研究
        1.2.2 关于环境绩效审计方法与内容的研究
        1.2.3 关于环境绩效审计应用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理论概述
    2.1 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含义与特征
        2.1.1 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含义
        2.1.2 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特征
    2.2 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2.2.1 国家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审计
        2.2.2 大气污染治理资金的拨付、管理和使用审计
        2.2.3 大气污染源治理的绩效审计
        2.2.4 大气污染治理重点项目的绩效审计
    2.3 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方法
        2.3.1 传统环境绩效审计方法
        2.3.2 现代环境绩效审计方法
    2.4 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标准
        2.4.1 法律法规标准
        2.4.2 环境技术标准
        2.4.3 环境成本效益分析
    2.5 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
        2.5.1 绿色经济理论
        2.5.2 公共环境受托责任理论
        2.5.3 经济外部性理论
3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案例介绍
    3.1 Z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基本情况
        3.1.1 大气污染现状
        3.1.2 大气污染治理状况
    3.2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过程
        3.2.1 审计准备阶段
        3.2.2 审计实施阶段
        3.2.3 审计报告阶段
        3.2.4 后续审计阶段
    3.3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重点
        3.3.1 工业废气污染防治的审计
        3.3.2 机动车污染防治
        3.3.3 扬尘污染防治的审计
    3.4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评价
        3.4.1 评价国家与地方法规的落实情况
        3.4.2 评价专项资金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
        3.4.3 评价整体环境效益情况
    3.5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3.5.1 审计计划缺乏系统性,降低审计效率
        3.5.2 审计范围疏于对室内空气污染物防治的关注
        3.5.3 对绩效成果审计评价的定量分析不深入
        3.5.4 对重工业整治和改造工程的审计建议不具体
4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4.1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相关法律建设落后
        4.1.1 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不完善
        4.1.2 地方性执法细则制定修订工作滞后
        4.1.3 会计和审计准则缺少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具体规定
    4.2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复杂
        4.2.1 审计工作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部门交叉
        4.2.2 环境绩效指标的因果关系复杂
        4.2.3 信息技术方法应用不全面
    4.3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操作指南不明确
        4.3.1 对重点防治的大气污染源审计范围界定狭窄
        4.3.2 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审计成本效果评价标准
        4.3.3 整治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细则不具体
        4.3.4 环境结果公告对审计建议的披露笼统
    4.4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考核机制不合理
        4.4.1 对绩效审计工作的考核不明确
        4.4.2 对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考核不足
5 完善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对策
    5.1 健全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法律体系
        5.1.1 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5.1.2 地方政府明确执法和维法细则,落实审计政策
        5.1.3 建立健全环境会计制度,加快企业环境会计准则的建立与实施
        5.1.4 完善环境绩效审计的法律规范,制定并完善环境审计准则
    5.2 优化审计内部环境,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5.2.1 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库平台,详细披露审计进展
        5.2.2 全面运用现有较成熟的云计算技术和数据分析软件
        5.2.3 优化审计人才结构,增强审计人员的大气环境审计能力
    5.3 完善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工作指导细则
        5.3.1 扩大对大气污染物审计范围
        5.3.2 用环境重置成本法评价大气污染防治审计成本效果
        5.3.3 明确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跟踪审计操作流程
    5.4 强化审计主体职责,建立完善的审计考核机制
        5.4.1 完善对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考核机制
        5.4.2 对大气环境绩效审计人员数量分配和知识结构定期考核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西安市高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浓度变化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近地面臭氧主要来源和形成机制
    1.3 近地面臭氧污染危害
    1.4 国内外臭氧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1.5 挥发性有机物概述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西安市高新区臭氧和氮氧化物数据的获取
    2.3 挥发性有机物数据的获取
    2.4 研究数据的选取及处理原则
    2.5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臭氧及其前体物氮氧化物浓度特征分析
    3.1 臭氧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3.2 臭氧前体物氮氧化物污染特征
    3.3 气象因素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新区前体物VOCs污染特征
    4.1 监测期间气象要素概况
    4.2 VOCs污染特征分析
    4.3 重点行业和交通环境VOCs排放特征
    4.4 基于PMF源解析法分析VOCs来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臭氧生成敏感型分析及反应活性
    5.1 VOCs/NO_x比值法
    5.2 VOCs臭氧生成潜势分析
    5.3 大气光化学传输与来源初步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20世纪70-90年代美国环境管制对石油工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1.现实意义
        2.学术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1.原始材料分析
        2.国外研究概述
        3.国内研究概述
    (三)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 美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与早期管制
    (一)美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
        1.1900-1970年代美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演变
        2.1970-1990年代美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
    (二)美国石油工业污染与早期环境管制
        1.美国石油工业污染以及影响
        2.美国对石油工业污染的早期管制
二 美国对炼油厂污染物排放的管制
    (一)《国家环境政策法》
    (二)1970-1990 年代《清洁空气法》对炼油厂的环境管制
        1.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2.新源执行标准
        3.废水系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新源执行标准
        4.国家有害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三)1970-1990 年代《清洁水法》对炼油厂的环境管制
        1.许可证制度
        2.石油炼制行业废水排放指南和标准
三 美国环境管制对炼油厂的影响
    (一)环境管制对拟建炼油厂的影响
        1.朴茨茅斯拟建炼油厂情况概述
        2.《清洁水法》对朴茨茅斯拟建炼油厂的影响
        3.《清洁空气法》对朴茨茅斯拟建炼油厂的影响
    (二)污染控制对炼油工业的影响
        1.炼油厂控污成本分析
        2.环境管制推动炼油业的行业整合
        3.环境管制推动炼油行业技术创新
四 1970-1990 年代美国对石油燃料的管制及其影响
    (一)去除含铅汽油的斗争及影响
        1.含铅汽油的使用及危害
        2.环保署与石油工业的博弈
        3.降低汽油铅含量的成本效益分析
    (二)1990 年《清洁空气法》对汽油管制及影响
        1.重新配制燃料计划
        2.含氧燃料计划及其面临的阻力
        3.乙醇汽油的推行
结论
参考文献
    (一)原始文献
    (二)英文专着
    (三)英文学术文章
    (四)中文着作
    (五)中文学术文章
后记

(4)政府投资大气污染防治类项目绩效目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类项目政府投资呈加速态势
        1.1.2 政府投资大气污染防治类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现状
        1.1.3 构建大气污染防治类项目绩效目标体系是完善绩效管理的必经之路
    1.2 研究问题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项目绩效目标体系构建综述
        2.1.1 项目绩效目标体系结构
        2.1.2 项目绩效目标体系构建方法文献综述
    2.2 政府投资类项目绩效目标体系研究综述
        2.2.1 我国实施绩效管理体系中政策法规对于绩效目标的分析
        2.2.2 政府投资类项目绩效目标体系与项目绩效目标体系的区别
        2.2.3 政府投资类项目绩效目标体系可执行性研究
    2.3 政府投资大气污染防治类项目绩效目标体系研究综述
第三章 研究方案
    3.1 政府投资大气污染防治类项目绩效目标体系总体方案
    3.2 政府投资大气污染防治类项目绩效目标体系构建
        3.2.1 研究方法
        3.2.2 研究逻辑思路
    3.3 政府投资大气污染防治类项目绩效目标体系量化改善
        3.3.1 研究方法
        3.3.2 研究逻辑思路
第四章 天津市河东区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项目绩效目标体系构建
    4.1 天津市河东区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项目实例分析
        4.1.1 天津市河东区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项目背景
        4.1.2 天津市河东区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项目建设原理
        4.1.3 天津市河东区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项目绩效目标确立原则
    4.2 天津市河东区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项目绩效目标集确定
        4.2.1 天津市河东区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项目绩效总目标确定
        4.2.2 天津市河东区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项目一、二级绩效目标的完善
        4.2.3 天津市河东区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项目三级绩效目标的开发
第五章 天津市河东区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项目绩效目标体系量化改善
    5.1 天津市河东区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项目绩效目标体系可执行性研究
        5.1.1 项目绩效目标体系可执行性筛选原则
        5.1.2 天津市河东区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项目绩效目标体系可执行性分析
    5.2 天津市河东区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项目绩效目标体系量化研究
        5.2.1 天津市河东区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项目绩效目标体系量化
        5.2.2 天津市河东区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项目绩效目标体系优化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1.1 构建政府投资大气污染防治类项目绩效目标体系
        6.1.2 政府投资大气污染防治类项目绩效目标体系量化改善分析
    6.2 局限性与不足
        6.2.1 绩效目标体系完善程度可进一步分析研究
        6.2.2 绩效目标与绩效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5)某款SUV加速工况车内声品质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汽车NVH性能介绍
    1.2 汽车NVH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1.2.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汽车加速NVH性能开发及噪声源分析
    2.1 整车NVH性能开发介绍
    2.2 整车加速工况噪声分析
    2.3 试验软硬件介绍
        2.3.1 数据采集仪
        2.3.2 振动噪声传感器
        2.3.3 冲击力锤
        2.3.4 CAE分析软件介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加速NVH性能试验分析及问题排查
    3.1 加速车内噪声影响因素分析
    3.2 车内噪声问题点识别
        3.2.1 进气系统问题点确认
        3.2.2 排气系统问题点确认
        3.2.3 悬置系统问题点确认
        3.2.4 车身系统问题点确认
        3.2.5 轮胎问题点确认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加速NVH性能CAE仿真分析优化
    4.1 进气系统CAE分析优化
        4.1.1 进气系统噪声产生机理
        4.1.2 进气系统CAE仿真
    4.2 排气系统CAE分析优化
    4.3 悬置系统CAE分析优化
    4.4 车身系统CAE分析优化
        4.4.1 白车身CAE分析优化
        4.4.2 TB车身CAE分析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加速NVH性能方案验证
    5.1 进气系统
    5.2 排气系统
    5.3 悬置系统
        5.3.1 右悬置支架方案验证
        5.3.2 后悬置问题排查与方案验证
    5.4 车身系统
        5.4.1 车身CAE模态计算结果
        5.4.2 车身系统性能测试分析
        5.4.3 动力吸振器设计
        5.4.4 模态问题优化
    5.5 轮胎系统
    5.6 优化效果对比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移动源遥感监管平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移动源监管的背景
        1.1.1 我国机动车发展基本现状
        1.1.2 机动车尾气排污现状
    1.2 移动源监管信息化现状
    1.3 移动源监管平台建设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2 总体功能
    2.1 前言
    2.2 总体逻辑架构设计
        2.2.1 总体逻辑架构设计
        2.2.2 支持体系设计
    2.3 技术路线设计
3 物理感知层
    3.1 前言
    3.2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
        3.2.1 机动车尾气检测原理
        3.2.2 机动车尾气常用检测技术及运算方法
        3.2.3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组成
4 基础设施层
    4.1 前言
    4.2 云计算服务
        4.2.1 云计算基础设施与环境框架
        4.2.2 信息虚拟资源池构建模式
        4.2.3 统一资源池管理体系
        4.2.4 云计算设施服务中心
5 数据资源层
    5.1 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依据
    5.2 数据库设计原则
    5.3 数据库建设的目标
    5.4 数据库结构
6 服务平台层
    6.1 前言
    6.2 遥感监管平台服务层逻辑架构
    6.3 遥感监管平台服务层标准与设计
        6.3.1 信息服务标准
        6.3.2 服务平台层设计
    6.4 遥感监管平台服务栈
        6.4.1 微服务架构
        6.4.2 OGC网络服务体系结构
        6.4.3 平台层服务栈体系结构设计
    6.5 遥感监管平台服务模式
        6.5.1 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和部署模式
        6.5.2 服务资源分配与应用激活策略
    6.6 遥感监管平台服务目录管理
        6.6.1 信息服务注册机制
        6.6.2 服务层注册库设计
        6.6.3 服务平台目录组织方式
7 业务应用层
    7.1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
        7.1.1 站点信息管理
        7.1.2 实时数据
        7.1.3 历史数据
        7.1.4 通知管理
        7.1.5 白名单管理
        7.1.6 统计分析
    7.2 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管理
        7.2.1 非道路移动机械档案信息管理
        7.2.2 检测信息管理
        7.2.3 使用人和所有人管理
        7.2.4 使用情况跟踪
        7.2.5 环保标识管理
        7.2.6 电子标签管理
        7.2.7 老旧移动源淘汰管理
        7.2.8 移动执法管理
        7.2.9 在线监测与电子围栏管理
        7.2.10 进出工地管理
        7.2.11 数据分析
        7.2.12 非道路移动机械申报APP
    7.3 柴油货车在线管理
        7.3.1 车辆分布
        7.3.2 实时监测
        7.3.3 数据查询与统计
        7.3.4 违规查询
        7.3.5 报警管理
        7.3.6 网络连接情况
    7.4 机动车排污监控管理
        7.4.1 检测信息数据管理
        7.4.2 数据查询综合统计分析
        7.4.3 高排放车型统计
        7.4.4 防作弊数据预警管理
        7.4.5 转入车辆管理
        7.4.6 老旧车辆信息管理
        7.4.7 车辆黑名单管理
        7.4.8 路检抽检管理
        7.4.9 辅助管理
    7.5 排放检验与维修(I/N)监管
        7.5.1 I端功能设计
        7.5.2 M端功能设计
    7.6 冒黑烟尾气抓拍
        7.6.1 实时视频分析
        7.6.2 黑烟车抓拍记录
        7.6.3 点位信息管理
        7.6.4 设备管理
        7.6.5 人工审核
        7.6.6 地图展示
    7.7 电子围栏
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个人简历
永久通信地址

(7)基于时政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1.3.1 研究难点
        1.3.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产业政策基础理论
    2.1 公共政策及政策工具的分类
        2.1.1 公共政策的定义
        2.1.2 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定义
        2.1.3 政策工具的分类
    2.2 产业政策理论
        2.2.1 产业政策的定义
        2.2.2 产业政策的分类
    2.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3.1 产业生命周期的内涵
        2.3.2 产业生命周期的特征
    2.4 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节能环保产业现状及政策工具选择时政分析
    3.1 节能环保产业的定义及分类
    3.2 国内外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现状
        3.2.1 美国节能环保产业政策
        3.2.2 德国节能环保产业政策
        3.2.3 日本节能环保产业政策
        3.2.4 国外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特征
        3.2.5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政策
    3.3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3.3.1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3.3.2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各领域发展现状及发展重点
    3.4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箱的构建及政策工具选择分析
        3.4.1 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箱构建
        3.4.2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基于政策工具特性
        3.4.3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基于产业生命周期
    3.5 小结
第四章 国内典型城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聚类分析
    4.1 数据来源、预处理与聚类分析
        4.1.1 数据来源
        4.1.2 数据预处理
        4.1.3 聚类分析
    4.2 盐城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分析
        4.2.1 政策关键词聚类分析
        4.2.2 产业政策工具选择
    4.3 湖州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分析
        4.3.1 政策关键词聚类分析
        4.3.2 产业政策工具选择
    4.4 宜兴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分析
        4.4.1 政策关键词聚类分析
        4.4.2 产业政策工具选择
    4.5 小结
第五章 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5.1 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现状
        5.1.1 政策概况
        5.1.2 推进机制
        5.1.3 政策导向作用分析
    5.2 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5.2.1 产业概况
        5.2.2 发展特点
    5.3 武汉市节能环保企业发展目标及需求分析
        5.3.1 武汉市节能环保企业发展目标分析
        5.3.2 武汉市节能环保企业发展需求分析
    5.4 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5.5 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与运用分析
        5.5.1 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
        5.5.2 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运用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附录2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各领域具体范畴及发展重点汇总
附录3 节能环保企业调查问卷
附录4 武汉市节能环保企业分类认定标准

(8)新型可变气门机构设计及与发动机匹配的数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1.1.2 汽车保有量及发动机的挑战
    1.2 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概述
        1.2.1 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的技术原理
        1.2.2 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的分类及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连续可变气门系统设计及试验
    2.1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2.1.1 CVVLT系统的组成及关键零部件
        2.1.2 CVVLT系统的工作原理
    2.2 关键零部件设计及开发
        2.2.1 型线设计的边界条件
        2.2.2 中间摇臂型线的设计
        2.2.3 凸轮型线的设计
    2.3 型线的优化
        2.3.1 系统的运动学模型
        2.3.2 型线的优化流程
    2.4 最终设计结果及试验验证
        2.4.1 最终的设计结果及理论分析
        2.4.2 样机试验与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体动力学分析及关键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3.1 CVVLT系统的多体动力学分析
        3.1.1 多体动力学简介
        3.1.2 阀系的多刚体动力学基础
        3.1.3 系统阀系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及结果分析
    3.2 中间摇臂的有限元分析
        3.2.1 有限元理论的基本思想
        3.2.2 中间摇臂的结构强度及模态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动机台架试验及数值研究模型
    4.1 发动机台架试验
        4.1.1 试验样机准备
        4.1.2 发动机台架测试系统
        4.1.3 试验内容和数据采集
    4.2 发动机的数值研究模型
        4.2.1 一维性能仿真模型
        4.2.2 能量平衡和热效率分析
        4.2.3 三维仿真的基础理论及仿真模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可变气门系统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及CVVLT发动机燃烧室优化
    5.1 CVVLT系统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5.1.1 系统对发动机进气过程的影响
        5.1.2 系统对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5.1.3 系统对发动机能量分配及热效率的影响
    5.2 CVVLT发动机燃烧室优化方案的数值研究
        5.2.1 优化方案
        5.2.2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B 攻读博士期间课题参与情况
致谢

(9)20世纪70-90年代美国环境管制与汽车行业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1.现实意义
        2.学术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1.原始资料
        2.外文研究专着概述
        3.中文专着概述
        4.问题意识与研究思路
    (三)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 美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及初期管制
    (一)美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1.快速发展阶段(1900年-1970年)
        2.相对衰落期(1970年-2000年)
    (二)早期机动车空气污染治理进程及研究
        1.早期机动车污染治理进程
        2.汽车尾气污染物铅排放的研究
        3.曲轴箱控制系统研究
    (三)汽车空气污染报告
        1.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联邦汽车认证
二 1970年《清洁空气法》对汽车行业的管制及其反应
    (一)1970年《清洁空气法》中的汽车管制
        1.1970年《清洁空气法》对汽车排放标准的规定
        2.美国环保局对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行政监管
    (二)美国监管部门敦促汽车制造商技术创新
        1.美国环保局的监管行为
        2.监管视域下的技术创新
    (三)联邦政府的管制强制性与汽车制造商的应对
        1.安装排放控制装置的成本变化与公众利益
        2.发动机系统的改进
        3.汽油车机外净化系统
三 1977年《清洁空气法》对美国汽车行业的管制及反应
    (一)1977年《清洁空气法》对汽车排放的修订
        1.国会与美国环保局的延期谈判
        2.机动车排放标准及燃油经济性的规定
    (二)美国汽车制造商的行动
        1.美国汽车制造商对平均燃油经济性的逃避和遵从
        2.美国汽车制造商的技术与专利变化
    (三)环境管制下的成本效益变化
        1.环境管制下的政府增量成本分配
        2.汽油无铅化过程中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四 1990年《清洁空气法》对美国汽车行业的管制及反应
    (一)1990年《清洁空气法》对汽车排放的新规定
        1.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修订
        2.平均燃油经济性标准的变化
        3.轻型清洁燃料机动车的规定
    (二)美国汽车制造商对平均燃油经济性和清洁燃料汽车的态度
        1.汽车制造商对平均燃油经济性变化的态度
        2.制造商和燃料供应商的相互依赖
    (三)电动汽车推广的阻力
        1.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2.电动汽车高昂的成本投入
        3.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局限
五 环境管制作用下的汽车排放及底特律汽车城的变化
    (一)环境管制下汽车排放物的变化
        1.一氧化碳排放
        2.铅排放
        3.氮氧化物排放
    (二)环境管制下与底特律汽车城
        1.环境管制下底特律汽车行业的战略调整
        2.底特律就业率的变化
        3.底特律郊区化与平均燃油经济性的相互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内燃机高原排放质量评价及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内燃机尾气高原排放特征相关研究
        1.3.2 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及方法相关研究
        1.3.3 内燃机故障诊断专家知识库系统相关研究进展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4.2 试验范围的界定
    1.5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创新点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分析
    2.1 基本概念简介
        2.1.1 高原及其环境的基本特征
        2.1.2 内燃机排放及其危害性
        2.1.3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2.2 基础理论分析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知识管理理论
第三章 内燃机高原排放信息的试验调查设计
    3.1 排放信息获取试验调查设计
        3.1.1 试验方案设计
        3.1.2 试验设备和仪器清单
        3.1.3 试验地点和工况情况
    3.2 排放数据采集
        3.2.1 正常状态数据收集
        3.2.2 故障状态数据收集
    3.3 排放信息预处理与分析方法
        3.3.1 排放信息预处理
        3.3.2 排放信息分析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燃机高原排放信息特征统计分析
    4.1 不同状态下气体污染物排放统计分析
        4.1.1 正常状态下气体污染物排放统计分析
        4.1.2 故障状态下气体污染物排放统计分析
    4.2 不同状态下颗粒物排放统计分析
        4.2.1 正常状态下颗粒物统计分析
        4.2.2 故障状态下颗粒物统计分析
    4.3 海拔因素对内燃机高原排放的影响分析
        4.3.1 海拔因素对正常状态下排放的影响分析
        4.3.2 海拔因素对故障状态下排放的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燃机高原排放质量可变模糊评价研究
    5.1 内燃机排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5.1.3 评价指标维度构成及等级标准
    5.2 内燃机排放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5.2.1 可变模糊集模型原理
        5.2.2 可变模糊集模型的权重优化
        5.2.3 基于组合权重的可变模糊评价模型构建
    5.3 内燃机排放质量可变模糊评价
        5.3.1 组合权重的确定
        5.3.2 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排放信息的内燃机故障诊断及知识库设计研究
    6.1 基于排放信息的内燃机故障诊断机理
        6.1.1 气体污染物判断故障的机理
        6.1.2 固体颗粒物判断故障的机理
    6.2 超参数优化的内燃机故障诊断RVM模型
        6.2.1 相关向量机模型原理
        6.2.2 相关向量机模型的参数寻优
        6.2.3 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构建
    6.3 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性能评价
        6.3.1 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性能评价指标
        6.3.2 内燃机故障诊断模型性能评价
        6.3.3 多种模型性能对比分析
    6.4 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设计
        6.4.1 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需求分析
        6.4.2 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总体设计
        6.4.3 内燃机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的详细设计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汽车排气治理方法和管理措施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案例分析[D]. 林佳安.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西安市高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浓度变化特征研究[D]. 曹泽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20世纪70-90年代美国环境管制对石油工业的影响[D]. 赵如画.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政府投资大气污染防治类项目绩效目标体系研究[D]. 甄迪.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5]某款SUV加速工况车内声品质提升[D]. 孙健颖. 吉林大学, 2020(03)
  • [6]移动源遥感监管平台建设研究[D]. 唐古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6)
  • [7]基于时政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选择研究[D]. 周瑶.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2020(04)
  • [8]新型可变气门机构设计及与发动机匹配的数值研究[D]. 周贤杰. 湖南大学, 2020(12)
  • [9]20世纪70-90年代美国环境管制与汽车行业的发展[D]. 王晓华.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内燃机高原排放质量评价及故障诊断研究[D]. 杨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汽车尾气控制方法及管理措施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