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中毒对大鼠肝肾组织磷脂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氟中毒对大鼠肝肾组织磷脂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一、氟中毒对大鼠肝肾组织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咏妍,禹文峰,官志忠[1](2015)在《慢性氟中毒肝脏形态及功能改变的分子机制》文中指出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分为骨相损伤和非骨相损伤,其骨相损伤表现为氟骨症和氟斑牙[1-3]。除了骨相损伤,大量的科学文献已证明,地氟病还能造成中枢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多系统的非骨相损害,是一种全身性疾病[4]。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代谢和防御器官。其解毒机制表现在外来的或在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均要在肝脏解毒变为无毒或溶解度大的物质,随胆

章子贵,孙岩,郑祥仁[2](2015)在《慢性氟中毒致学习记忆损伤的脑内突触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讨了慢性氟中毒致学习记忆损伤的脑内机制.选用初断乳雄性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4组:1个对照组,饮用自来水;3个分别饮用15,30和60 mg/L Na F溶液的染氟组.染氟期为18月.每3月用开场行为和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分别在染氟中期(9月)和染氟结束后(18月)分2批断头处死大鼠,进行脑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和海马CA3区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表达水平等检测.结果表明:慢性氟中毒致大鼠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显着或极显着抑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着下降;脑海马突触膜流动性、PSD-95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提示慢性氟中毒致脑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是慢性氟中毒致学习记忆损伤的脑内突触机制之一.

冯佩[3](2012)在《硒对慢性氟中毒致血液抗氧化能力损伤影响机理的研究》文中指出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长期的高氟暴露会引起慢性氟中毒,导致氟骨症、氟斑牙等骨相器官以及神经系统、血液等非骨相器官的损伤。而适量的硒可促进尿氟排泄,纠正自由基和脂代谢紊乱,明显改善氟中毒症状。血液是氟中毒暴露时间最早,暴露面积最大的非骨相器官。迄今为止,关于硒对氟中毒机体骨相及非骨相系统的拮抗研究已有不少报道,而硒对氟致血液抗氧化能力损伤的研究虽也有一些报道,但缺乏系统性。本研究在前期亚慢性研究的基础上,拟寻求更小、更安全的硒抗氟剂量,同时进一步探讨硒对慢性氟中毒致血液抗氧化能力损伤的影响机理,为地氟病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通过让初断乳SD雄性大鼠自由饮用50mg/L的氟化钠水溶液,分别加入3种浓度梯度(0.375、0.75、1.5mg/L)的亚硒酸钠溶液,并结合不同饲喂方式(拮抗、预防和治疗),其中拮抗试验系列组染毒周期为6个月,预防和治疗试验系列组均为12个月。染毒周期结束后,分别测定大鼠血液中氧自由基代谢水平及相关酶活性,血硒与血氟含量,同时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检测大鼠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并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实验结果如下:1.血氟与血硒测定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染氟组的血氟含量呈现极显着上升(P<0.01);与阳性对照组-染氟组相比,随硒浓度的增加,硒氟拮抗试验系列组血氟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血硒的含量均有上升的趋势。在预防和治疗试验系列组中,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血氟的含量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血硒水平呈现上升趋势。2.自由基代谢水平及相关酶活性的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染氟组MDA含量呈显着性上升,而SOD、T-AOC和GSH-Px活力则呈极显着下降(P<0.01),尿酸含量显着下降(P<0.05);与阳性对照组-染氟组相比,随着硒浓度的增加,硒氟拮抗试验系列组中MD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氟加高硒组呈显着下降(P<0.05),而SOD、T-AOC、GSH-Px的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尿酸水平有上升趋势(P>0.05)。随着硒浓度的增加,硒预防试验系列组与治疗试验系列组各组MDA含量呈不同程度地下降,而SOD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先中硒后氟组和先高硒后氟组MDA和SOD呈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T-AOC水平和GSH-Px活力均呈显着性上升(P<0.05)。加硒各组的尿酸含量虽有上升趋势,但是只有先中硒后氟组呈显着性差异(P<0.05)。3.红细胞膜流动性与唾液酸含量的研究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染氟组血清SA含量、5-NS和16-NS标记的S值显着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染氟组相比,SA含量和S值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氟加中硒组和氟加高硒组中SA含量和5-NS标记的S值均成显着性下降(P<0.05)。16-NS标记的S值中均呈显着性下降(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预防与治疗试验系列组各组唾液酸含量均成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先高硒后氟组5-NS标记的S值,先氟后低硒组和先氟后高硒组16-NS标记的S值呈显着下降(P<0.05)。4.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染氟组各组大鼠血液淋巴细胞的尾长、尾部百分DNA含量、尾距与Olive尾距均呈现显着上升(P<0.05);与阳性对照组-染氟组相比,硒氟同喂组四个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硒预防与治疗试验系列组的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尾距和Olive尾距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先氟后高硒组尾距呈显着下降(P<0.05)。综上所述,适量的硒可在一定程度上拮抗、预防和治疗慢性氟中毒引起的血液抗氧化能力的损伤,高硒(1.5mg/L)拮抗和治疗氟致大鼠血液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效果最佳,而中硒(0.75mg/L)对氟中毒所致血液抗氧化能力的损伤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氟中毒的防治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其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赵倩[4](2011)在《硒对饮水型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及PSD-93的影响》文中认为地方性氟中毒是典型的地球化学性疾病,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症状,累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受害较重。过量氟可透过血脑屏障在脑中蓄积,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作用,而海马是氟中毒的靶器官。慢性氟中毒对脑损伤的影响已成为令人关注的课题,氟致脑损伤的机制虽尚未明了,但氟致自由基损伤学说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该学说认为氟致脑损伤与过量氟引起的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有关。探求治疗氟中毒的药物已是紧迫的课题。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动物实验均已表明,一定浓度的硒可缓解氟中毒,使尿氟排泄,纠正氧自由基和脂代谢混乱,明显抑制氟诱导的脂质过氧化,改善氟中毒所致大脑的损伤。迄今为止,关于硒对氟中毒机体骨相系统的拮抗研究已有相当大的进展,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虽然也有报道,但缺乏深入性和系统性。此外,为了寻求既有最佳抗氟效果又不产生毒副作用的硒浓度,有必要在前期亚慢性毒理研究所得1.5 mg/L浓度的基础上,寻求更小、更安全的硒抗氟浓度。方法:实验分为拮抗组、预防组、治疗组:(1)拮抗组:240只Sague-Dwley(SD)大鼠,随机分8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饮用自来水,染氟组饮用50mg/L的氟化钠溶液,3个染硒组分别饮用0.375mg/L、0.75mg/L、1.5mg/L的亚硒酸钠溶液,3个氟+硒组分别饮用50mg/L的氟化钠和上述3种浓度梯度的亚硒酸钠两两组合的溶液,染毒时间6个月。(2)预防组: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先水后氟对照组先饮用自来水后饮用50mg/L的氟化钠溶液,3个先硒后氟组分别先饮用上述3种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再饮用50mg/L的氟化钠溶液,先后时间各为6个月。(3)治疗组: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先氟后水对照组先饮用50mg/L的氟化钠溶液后饮用自来水,3个先氟后硒组分别先饮用50mg/L的氟化钠溶液,再饮用上述3种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先后时间也各为6个月。每组均以大鼠的血氟血硒水平、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海马PSD-93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为观测点,观察其在不同浓度硒及不同干预方式对饮水型氟中毒所致脑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评价比较不同浓度硒分别在预防、拮抗和治疗饮水型慢性氟中毒大鼠脑海马损伤中的分子机制及硒的最佳抗氟浓度,寻求治疗氟致脑损伤的药物靶点,为抗氟剂的研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1.拮抗组:氟暴露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染氟组(F)大鼠切齿黄白相间有白垩色清晰条纹,氟斑牙症状明显,F组大鼠血氟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说明大鼠在50mg/L NaF溶液暴露6个月后,饮水型慢性氟中毒模型复制成功。与对照组相比,氟+低硒组(F+LSe)大鼠血氟水平显着升高(P<0.05);高硒组(HSe)血硒水平显着升高(P<0.05);F组和F+LSe组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显着降低(P<0.05);F组PSD-93蛋白表达上升30%,F+LSe组上升28%,均呈极显着差异(P<0.01);F组PSD-93 mRNA水平上升34%,差异极显着(P<0.01)。提示氟中毒可损伤大鼠海马突触体膜,且引起PSD-93在蛋白和mRNA水平异常升高。与F组相比,氟+中硒组(F+MSe)血氟显着降低(P<0.05),氟+高硒(F+HSe)组极显着降低(P<0.01);F+HSe组血硒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F+HSe组膜流动性显着升高(P<0.05);F+HSe组PSD-93蛋白表达下降18%(P<0.05);F+LSe组PSD-93mRNA水平下降19%(P<0.05),F+MSe和F+HSe组分别下降27%和25%(P<0.01)。提示1.5mg/L的硒可显着拮抗慢性氟中毒致大鼠海马组织的损伤。2.预防组:与先水后氟对照组(W—-F)相比,先高硒后氟组(HSe—F)血氟水平显着降低(P<0.05),血硒水平显着升高(P<0.05),先中硒后氟组(MSe—F)血硒水平显着升高(P<0.05):MSe—F组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显着升高(P<0.05);MSe—F组PSD-93蛋白表达下降34%,呈极显着差异(P<0.01);其它各组PSD-93 mRNA水平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随硒浓度的增加,PSD-93基因表达水平有降低的趋势。提示0.75mg/L的硒对慢性氟中毒致大鼠海马组织的损伤的预防效果最明显。3.治疗组:与先氟后水对照组(F—W)相比,其它各组大鼠血氟和血硒水平虽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血氟浓度随硒浓度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先氟后高硒组(F—HSe)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显着升高(P<0.05);F—HSe组PSD-93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分别下降了28%和25%,均呈极显着差异(P<0.01)。提示1.5mg/L的硒对慢性氟中毒致大鼠海马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最明显。综上所述,饮水型慢性氟暴露可致大鼠海马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增强,从而使突触体膜流动性降低,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的异常会导致PSD-93表达上调,而硒的干预可以逆转上述氟致大鼠脑海马组织在细胞/分子水平的异常,但不同浓度的硒及不同饲喂方式其效果有所不同。综合来看,1.5mg/L的硒对慢性氟中毒致海马组织的损伤有较好的拮抗和治疗效果,而0.75mg/L的硒则有较好的预防效果,PSD-93可能是防治氟致脑损伤的药物靶点。

王桂芹[5](2011)在《硒和VitC对高氟所致氧化应激、DNA损伤及Bcl-2蛋白表达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地方性氟中毒是世界上广泛分布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是该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硒和维生素C联用对氟致毒性影响的研究至今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从硒和维生素C单独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通过探讨不同剂量硒和维生素C对高氟所致氧化应激、DNA损伤及Bcl-2蛋白表达影响,为下一步硒和维生素C联用对氟致毒性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健康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高氟组、低硒组、中硒组、高硒组、低维生素C组、中维生素C组及高维生素C组。除空白对照组饮用自来水并灌胃蒸馏水外,其他组大鼠均饮用150mg/ml氟化钠(NaF)溶液并灌胃相应剂量的亚硒酸钠溶液(低硒组:4ug/ml亚硒酸钠溶液;中硒组:8ug/ml亚硒酸钠溶液;高硒组:16ug/ml亚硒酸钠溶液。)或维生素C溶液(低维生素C组:0.01g/ml维生素C溶液;中维生素C组:0.02g/ml维生素C溶液;高维生素C组:0.04g/ml维生素C溶液)。给药体积均为5ml/kg体重,每天1次,给药时间共一个月。给药一个月后处死大鼠,采集标本进行如下处理:1.采用离子电极选择法测定大鼠尿中氟离子浓度;测定肝、肾脏器系数;2.测定大鼠肝脏和肾脏氧化应激相关指标: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显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二硫双硝基苯甲酸(DTNB)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3.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测定大鼠肝脏和肾脏细胞DNA损伤率。4.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肝、肾组织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尿氟和脏器系数检测结果显示:饮用氟化钠溶液后各组尿氟浓度均升高,其中空白对照组和高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饮用氟化钠溶液促进了尿氟的排泄。中硒组、低维生素C组和中维生素C组与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高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剂量的硒和低中剂量的维生素C均不能改善因饮用氟化钠导致的尿氟浓度的升高,低硒组和高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空白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脏器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肝肾组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高氟组相比,各硒组和各维生素C组肝GSH-Px均有所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MDA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组和高氟组相比,低硒组肝SOD显着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氟组肾GSH-Px显着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维生素C组和高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硒组和中硒组与空白对照组间肾MD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硒组和低维生素C组与高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NA损伤测定结果显示:肝组织高氟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损伤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硒组、高硒组与高氟组的损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硒组与空白对照组的损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高氟组无显着差异(P<0.05)。高维生素C组、中维生素C组与高氟组的DNA损伤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肾组织空白对照组与高氟组损伤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硒各剂量组的损伤率与高氟组的损伤率无显着差异(P>0.05)。维生素C各剂量组和高氟组细胞损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Bcl-2蛋白表达测定结果显示:各组间肝肾组织Bcl-2蛋白表达不明显,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氟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平均光密度值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肝组织,随着硒和维生素C的剂量的增加,平均光密度值逐渐增加,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大鼠摄入高剂量氟后,尿氟浓度显着升高,说明染氟实验成功。低剂量的硒可以改善因饮用氟化钠导致的尿氟浓度的升高,对氟导致的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2.大鼠摄入高剂量氟后,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不明显,表明肝脏对氟所致过氧化作用有一定的代偿能力。3.大鼠摄入高剂量氟后,肝细胞发生了显着DNA损伤。低剂量和高剂量的硒对氟致肝脏细胞的DNA损伤起到了拮抗作用。各剂量组维生素C与氟化钠联用时产生了肾细胞毒性,其实验结果的产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推测可能与实验剂量和试验时间等有关。4.大鼠摄入高剂量氟后,肝肾Bcl-2蛋白表达虽有所降低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实验条件下氟化钠尚未对肝肾Bcl-2蛋白表达产生抑制作用。

李立[6](2010)在《龙眼参多糖对氟中毒大鼠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大鼠氟中毒模型;研究龙眼参多糖(LYSP)对氟中毒大鼠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NaF组)、龙眼参多糖低剂量组(LYSPL组)、龙眼参多糖中剂量组(LYSPM组)和龙眼参多糖高剂量组(LYSPH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给予饮用高氟水([F-]=150mg·L-1)12周复制慢性氟中毒模型。自给予高氟水后的第8周各组开始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龙眼参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龙眼参多糖(LYSP)0.15g·kg-1(相当于生药13.24g·kg-1)、0.30g·kg-1(相当于生药26.48g·kg-1)、0.60g·kg-1(相当于生药52.96g·kg-1),给药体积均为10mL·kg-1体重,每天1次,给药时间共4周。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采集标本进行如下处理:1.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氟离子浓度及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的Ca2+浓度及肝肾组织中的Ca2+浓度。2.测定各组大鼠肝脏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检测各组大鼠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3.测定各组大鼠肾脏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4.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肾组织伤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肝、肾组织的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造模第12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氟离子浓度([F-])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龙眼参多糖给药组血清[F-]无差异(P>0.05)。各组大鼠血清C02-CP无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总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A/G下降(P<0.01);血清ALT,AST,胆红素以及y-GT升高(P<0.01);血清BUN,CR升高(P<0.01),UA下降(P<0.01);血清ALP,LDH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龙眼参多糖给药组血清总蛋白升高,其中LYSPM组和LYSPH组(P<0.01),球蛋白下降,A/G升高(P<0.01);血清ALT,AST,胆红素以及γ-GT下(P<0.01);血清BUN,CR下降(P<0.01)及UA在正常范围内升高(P<0.01);血清ALP,LDH下降(P<0.01)。2.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氟中毒模型组大鼠血清Ca2+浓度明显降低(P<0.01),肝、肾组织中Ca2+含量升高(P<0.01)。实验结果发现,龙眼参多糖给药组与模型组无差异(P>0.05),未能改善氟中毒模型大鼠血清中缺钙的现象,且肝、肾组织中Ca2+含量升高。3.肝脏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造模第12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脏MDA, NO升高(均P<0.01);肝脏T-AOC下降,GSH-Px及SOD活性下降,tNOS及iNOS活性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龙眼参多糖给药组肝脏MDA, NO下降;肝脏T-AOC, GSH-Px及SOD活性升高,tNOS, iNOS活性降低。4.肾脏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造模第12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脏MDA升高,NO升高(均P<0.01);肾脏SOD, GSH-Px活性下降,tNOS, iNOS, cNOS活性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龙眼参多糖给药组肾脏MDA, NO下降;肾脏SOD, GSH-Px活性升高,肾脏tNOS, iNOS活性降低。5.肝组织、肾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龙眼参多糖(LYSP)各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组织、肾组织的损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肝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cl-2、Bax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LYSPM组和LYSPH组肾组织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或P<0.05),而Bax蛋白表达及Bax/Bcl-2的比值明显降低(P<0.01或P<0.05)。提示龙眼参多糖对氟中毒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影响肾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有关。结论:龙眼参多糖(LYSP)能减轻氟中毒大鼠肝肾损伤,对氟中毒大鼠肝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龙眼参多糖的抗氧化作用有关。同时LYSP对肾损伤的保护还与LYSP增加肾组织Bcl-2蛋白表达,降低肾组织Bax蛋白表达,降低肾组织Bax/Bcl-2比值,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祝文静[7](2010)在《饮水型慢性氟中毒致脑损伤分子机理的研究》文中指出氟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长期过量摄入会引起慢性氟中毒(Chonic fluorosis)。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表现为影响儿童智力发育,抑制自发性神经活动,损害学习记忆能力等。海马是与学习记忆密切联系的关键脑区,也是氟神经毒作用的靶部位之一。已有研究证明,过量氟会损伤海马内的突触超微结构,但鲜见氟影响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报道。突触后致密物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95, PSD-95)是突触后致密物的主要蛋白之一,本身并无活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受体则是与学习记忆相关的重要蛋白。PSD-95可以通过不同的结构域串集NMDA受体其相关分子,形成信号复合物,在突触水平转导并整合兴奋性信号。在突触可塑性过程中,NMDA受体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我们推测,PSD-95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NMDA受体的簇集,进而影响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自由基损伤学说被公认为氟中毒发病机制之一。该学说认为,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由于各种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的存在,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氟中毒发生时,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增加。SOD、MDA是目前检测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常用指标,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异性与敏感性不强。因此,本实验通过复制慢性氟中毒动物模型,宏观上观察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脑功能的影响,微观上选用特异性与敏感性较好的自旋标记法检测脑内氧化应激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 IHC)检测海马CA3区PSD-95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研究,拟筛选出脑内学习记忆相关脑区(海马)氟中毒相关蛋白和因子(靶分子),为深入探讨氟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氟中毒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拓宽为我省氟污染区饮水型地氟病患者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的思路。研究方法:192只初断乳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饮用自来水,水氟含量低于0.5mg/L),低氟组(饮水含氟化钠(NaF)15mg/L),中氟组(饮水含NaF30mg/L),高氟组(饮水含NaF 60mg/L)。各组以配制的溶液作为饮水唯一来源,自由摄食、饮水,饲养时间为18个月。实验中每三个月对动物进行行为检测,以开场行为检测大鼠的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以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分别在染氟中期(9个月)和染氟结束后(18个月)分两批断头处死大鼠,HE染色作海马CA3区病理学观察,自旋标记法检测突触体膜流动性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3区PSD-95蛋白表达的改变。实验结果:1、开场行为结果显示,慢性氟中毒可抑制大鼠在新异环境中的自发活动,使跑动格数减少(p<0.05),站立频率降低(p<0.05或p<0.O1)。水迷宫结果显示,各染氟组大鼠搜索平台潜伏期、搜索平台总路程普遍高于对照组,说明慢性氟中毒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此外,染氟浓度越大、染毒时间越长,氟的这种毒性效应越明显。2、突触体膜流动性的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染氟浓度的增加,16-DSA标记的突触体膜序参数值与旋转相关时间呈递增趋势(p<0.05或p<0.01),即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逐渐降低。说明慢性氟中毒可导致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染氟18个月组大鼠的膜流动性变化比染氟9个月组更显着。值得注意的是,染氟9个月高氟组大鼠海马突触体膜序参数、旋转相关时间不升反降,基本回到低氟组的水平。3、HE染色结果显示,慢性氟中毒大鼠海马锥体细胞细胞数量减少,细胞轮廓消失,细胞出现空泡等。IHC结果显示,随着染氟浓度的增加,PSD-95的表达水平呈递减趋势,与同龄对照组相比,p<0.05或p<0.01。提示慢性氟中毒可损伤海马神经细胞,下调突触后致密物重要蛋白PSD-95的表达水平,影响NMDA等受体复合物的簇集,使学习记忆能力下降。4、在正常衰老过程中,大鼠存在增龄性的自发活动减少,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膜流动性下降的现象。而染不同浓度氟后加剧了这种趋势,可见动物的学习记忆行为受多因素影响,衰老与环境因素(慢性氟中毒)致氧化应激均可在宏观上引起动物学习记忆损伤,微观上影响突触体膜流动性的降低和PSD-95表达水平的下降。综上所述,饮水型慢性氟中毒可抑制大鼠的自发性神经活动,损害空间分辨学习记忆能力;而氟可透过“血-脑”屏障,攻击神经细胞膜,导致突触体膜流动性降低,引起突触后致密物蛋白PSD-95表达的减少,这可能是饮水型慢性氟中毒致脑损伤的分子机理之一。根据自由基损伤学说,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氟的这一系列毒性效应。鉴于PSD-95对于慢性氟中毒的敏感性,可以进一步研究动物发育早期氟化物对PSD-95表达水平的影响,为筛选脑内氟致脑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李大海[8](2010)在《慢性氟中毒致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氟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但长期过量摄入氟会使机体发生氟中毒,从而损伤多种组织和器官。目前有关氟中毒的研究大都是急性染毒和亚慢性染毒,染毒周期比较短,而且已有研究大都集中在氟对骨相系统的损害上,对血液的研究较少。本论文以初断乳的Sprague-Dawley (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饮水饲喂方式进行慢性染毒,分别历时9个月和18个月,通过检测血常规的动态变化、唾液酸含量、血清微量元素、血清脂质过氧化水平、红细胞膜流动性、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等,研究慢性氟中毒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慢性氟中毒对血常规的影响:染氟组的血常规指标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了变化,并且随着染毒时间和染毒剂量的增加,出现了显着性差异(p<0.05),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与3个月染毒期里的同组相比较,各指标也发生了改变,并随着染毒时间和染毒剂量的增加,出现了显着性的变化(p<0.05)。2、慢性氟中毒对唾液酸(SA)的影响:染氟组血清中的SA含量同对照组相比都有所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中氟组和高氟呈显着性上升(p<0.05),18个月时高氟组还出现了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9个月相比,18个月时各组的SA含量都有所下降,其中中氟组和高氟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3、慢性氟中毒对部分微量元素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染毒期里的微量元素Cu、Mn、Fe、Zn含量都有下降的趋势,其中Cu和Mn在中氟组和高氟组呈显着性下降(p<0.05),Fe和Zn在染氟组里都有显着性差异(p<0.05),18个月时各微量元素在高氟组都呈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9个月相比,18个月时各组微量元素含量都有所下降,其中中氟组和高氟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4、慢性氟中毒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同对照组相比,染氟组的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都有上升,其中9个月时中氟组MDA的含量显着上升(p<0.05),18个月时高氟组MDA的含量显着上升(p<0.05),与染毒期为9个月的同组相比,染毒期为18个月的各组MDA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其中高氟组显着性升高(p<0.05);染氟组尿酸(UA)含量都显着上升(p<0.05),其中9个月时中氟组呈极显着性差异(p<0.01),18个月时中氟组和高氟组呈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9个月的同组比较,18个月里的各组UA含量都有所上升,其中中氟组和高氟组呈显着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和低氟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染氟组的抗氧化酶(SOD、GSH-Px、T-AOC)活性下降了,并且出现了显着性差异(p<0.05),18个月时高氟组还出现了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染毒期为9个月的同组相比,染毒期为18个月的各组抗氧化酶活性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氟组和高氟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5、慢性氟中毒对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随着染氟量的增加,染氟组红细胞膜流动性下降,其中染毒期9个月时中氟组和高氟呈显着性差异(p<0.05),18个月时染氟组都呈显着性下降(p<0.05),并且在18个月时高氟组出现了极显着性差异(p<0.01),在与9个月时的染毒期的同组比较,18个月的红细胞膜的膜流动性都有所下降,其中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染氟组都呈显着性下降(p<0.05)。6、慢性氟中毒对DNA损伤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染毒期里染氟组DNA拖尾率和DNA迁移长度显着性上升(p<0.05),中氟组和高氟组呈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9个月时的同组相比,18个月的各组DNA拖尾率和DNA迁移长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染氟组呈现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长时间摄入高剂量的氟能够引起贫血,降低免疫力,并能够导致机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下降,还可引发脂质过氧化物升高,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氧自由基增多以及造成细胞内DNA损伤和细胞膜流动性的下降,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对机体产生中毒效应。

张爱君[9](2010)在《高氟对智商的影响》文中指出

李立,林军[10](2009)在《氟中毒肾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二、氟中毒对大鼠肝肾组织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氟中毒对大鼠肝肾组织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慢性氟中毒致学习记忆损伤的脑内突触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1.2 器材和主要试剂
    1.3 行为观测
        1.3.1 开场行为
        1.3.2 Morris水迷宫
    1.4 脑海马突触体各项指标检测
        1.4.1 突触体膜的制备
        1.4.2 突触体膜流动性的测定
        1.4.3 脑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形态的观察和PSD-95表达水平的测定
        1.4.4 图像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行为观测结果
        2.1.1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开场行为的影响
        2.1.2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2.2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脑海马突触形态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2.2.1 对大鼠海马突触体膜序参数的影响
        2.2.2 对大鼠海马突触体膜τc的影响
        2.2.3 对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形态的影响
        2.2.4 对大鼠海马CA3区PSD-95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硒对慢性氟中毒致血液抗氧化能力损伤影响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目录
1 绪论
    1.1 地方性氟中毒的研究概况
        1.1.1 氟的生物学效应
        1.1.2 氟毒性的研究进展
        1.1.3 氟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硒与氟中毒
        1.2.1 硒的生物学效应
        1.2.2 硒与氟中毒的研究进展
        1.2.3 硒与氟中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模型制作方法
        2.2.1 硒氟拮抗作用染毒模型
        2.2.2 硒预防和治疗氟中毒大鼠模型
    2.3 主要器材和试剂
        2.3.1 实验器材
        2.3.2 试剂
    2.4 实验方法
        2.4.1 血氟与血硒的测定
        2.4.2 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测定
        2.4.3 大鼠血液中氧自由基代谢水平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2.4.4 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测定
        2.4.5 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
    2.5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硒氟联用对大鼠一般状况的观察结果
    3.2 硒拮抗氟中毒试验系列组实验结果
        3.2.1 大鼠血氟和血硒水平的测定
        3.2.2 硒氟拮抗试验系列组中大鼠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3.2.3 硒氟拮抗试验系列组中大鼠血清唾液酸(SA)含量的测定及红细胞膜流动性的测定
        3.2.4 硒拮抗氟中毒系列组中大鼠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3.3 硒预防氟中毒试验系列组实验结果
        3.3.1 大鼠血氟和血硒水平的测定
        3.3.2 硒预防试验系列组中大鼠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3.3.3 硒预防试验系列组中大鼠血清SA含量及红细胞流动性的测定
        3.3.4 硒预防试验系列组中大鼠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3.4 硒治疗氟中毒试验系列组实验结果
        3.4.1 大鼠血氟和血硒水平的测定
        3.4.2 硒治疗系列组中大鼠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3.4.3 硒治疗系列组中大鼠血清SA含量及红细胞流动性的测定
        3.4.4 硒治疗试验系列组中大鼠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4 讨论
    4.1 硒对氟中毒大鼠血硒与血氟水平的影响
    4.2 硒对氟中毒致大鼠血液抗氧化能力损伤的影响
    4.3 硒对氟中毒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4.4 硒对氟中毒致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硒对饮水型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及PSD-93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目录
1 绪论
    1.1 地方性氟中毒的研究概况
        1.1.1 氟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效应
        1.1.2 氟毒性的研究进展
        1.1.3 氟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硒与氟中毒
        1.2.1 硒的生物学效应
        1.2.2 硒拮抗氟中毒的研究进展
        1.2.3 硒的抗氟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3 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模型制作方法
        2.2.1 硒氟联合作用(硒拮抗组)染毒模型
        2.2.2 硒预防和治疗氟中毒大鼠模型
    2.3 主要器材和试剂
        2.3.1 器材
        2.3.2 试剂
    2.4 实验方法
        2.4.1 氟斑牙的检测
        2.4.2 血氟和血硒的测定
        2.4.3 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的测定
        2.4.4 PSD-93蛋白表达量的western blot检测
        2.4.5 PSD-93 mRNA的反转录PCR(RT-PCR)检测
    2.5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硒氟拮抗组实验结果
        3.1.1 大鼠氟斑牙发生情况
        3.1.2 大鼠血氟和血硒水平检测结果
        3.1.3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的拮抗作用
        3.1.4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PSD-93蛋白表达的拮抗作用
        3.1.5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PSD-93 mRNA水平的拮抗作用
    3.2 硒预防氟中毒组实验结果
        3.2.1 大鼠血氟和血硒水平检测结果
        3.2.2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的预防作用
        3.2.3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PSD-93蛋白表达的预防作用
        3.2.4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PSD-93 mRNA水平的预防作用
    3.3 硒治疗氟中毒组实验结果
        3.3.1 大鼠血氟和血硒水平检测结果
        3.3.2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的治疗作用
        3.3.3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PSD-93蛋白表达的治疗作用
        3.3.4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PSD-93 mRNA水平的治疗作用
4 讨论
    4.1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和PSD-93的拮抗作用
    4.2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和PSD-93的预防作用
    4.3 硒对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和PSD-93的治疗作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硒和VitC对高氟所致氧化应激、DNA损伤及Bcl-2蛋白表达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动物染毒实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硒和维生素C 对高氟所致氧化应激影响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变化
        2.2 肾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变化
    3 讨论
第三部分 硒和维生素C 对高氟致DNA 损伤影响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肝脏DNA 损伤率
        2.2 肾脏DNA 损伤率
    3 讨论
第四部分 硒和维生素C 对高氟致Bcl-2 蛋白表达影响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论
综述 氟中毒所致肝肾损伤及硒和维生素C 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主要英文缩写词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龙眼参多糖对氟中毒大鼠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材料
    1 主要仪器
    2 主要试剂
    3 实验动物
实验一 大鼠氟中毒模型的建立
    1.1 实验方法
    1.2 实验结果
    1.3 讨论
实验二 龙眼参多糖对氟中毒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1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3 讨论
实验三 龙眼参多糖对氟中毒大鼠血清及肝肾Ca~(2+)浓度的影响
    3.1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3 讨论
实验四 龙眼参多糖对氟中毒大鼠肝肾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
    4.1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
    4.3 讨论
实验五 龙眼参多糖对氟中毒大鼠肝肾组织形态学以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5.1 实验方法
    5.2 实验结果
        1) 观察龙眼参多糖对氟中毒大鼠肝脏形态学的影响
        2) 观察龙眼参多糖对氟中毒大鼠肾脏形态学的影响
        3) 观察龙眼参多糖对氟中毒大鼠肝、肾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5.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氟中毒所致肝肾损伤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7)饮水型慢性氟中毒致脑损伤分子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地方性氟中毒研究概况
        1.1.1 地氟病的病区分布
        1.1.2 氟的生物学效应
    1.2 氟毒性的研究进展
        1.2.1 氟中毒对骨相组织的影响
        1.2.2 氟中毒对学习记忆能力及智商的影响
        1.2.3 氟中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2.4 氟中毒对神经细胞膜功能和成分的影响
        1.2.5 氟中毒对机体其他组织器官的影响
    1.3 氟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3.1 氟导致自由基损伤和氧化应激理论
        1.3.2 氟诱导细胞凋亡理论
        1.3.3 氟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
        1.3.4 氟中毒基因的表达和细胞信息的传导
    1.4 存在问题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动物
        2.2.2 模型制作方法
        2.2.3 器材和主要试剂
        2.2.4 开场行为观察
        2.2.5 Morris水迷宫观测
        2.2.6 统计学处理
    2.3 结果
        2.3.1 开场行为测试结果
        2.3.2 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
    2.4 讨论
3 慢性氟中毒对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动物
        3.2.2 模型制作方法
        3.2.3 器材和主要试剂
        3.2.4 突触体膜的制备
        3.2.5 膜流动性的测定
        3.2.6 统计学处理
    3.3 实验结果
        3.3.1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海马突触体膜序参数的影响
        3.3.2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海马突触体膜τc的影响
    3.4 讨论
4 慢性氟中毒对海马CA_3区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动物
        4.2.2 模型制作方法
        4.2.3 器材和主要试剂
        4.2.4 海马CA_3区PSD-95表达水平的测定
        4.2.5 图像分析
        4.2.6 统计学处理
    4.3 实验结果
        4.3.1 病理学结果
        4.3.2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海马CA_3区PSD-95表达水平的影响
    4.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慢性氟中毒致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符号说明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地方性氟病的地区分布
    2.2 氟化物的毒性效应
        2.2.1 氟对骨相系统的毒性效应
        2.2.2 氟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效应
        2.2.3 氟对血液的毒性效应
        2.2.4 氟对生殖系统的毒性效应
    2.3 氟中毒机理的研究探讨
        2.3.1 氟与某些元素之间发生生物学作用理论
        2.3.2 氟影响蛋白质、酶、核酸、脂类、糖类代谢理论
        2.3.3 氟在体内与某些分子或基团形成氢键理论
        2.3.4 氟损伤自由基代谢和抗氧化系统功能的理论
    2.4 小结
3 材料与方法
    3.1 主要仪器与试剂
        3.1.1 主要仪器
        3.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3.2 实验动物及染毒分组
        3.2.1 实验动物
        3.2.2 染毒剂量及饲养
    3.3 实验方法
        3.3.1 常规氟中毒指标的测定
        3.3.2 大鼠血常规指标的测定
        3.3.3 大鼠血清中唾液酸(SA)含量的测定
        3.3.4 大鼠血清中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3.3.5 大鼠血液中氧自由基代谢水平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3.3.6 红细胞膜流动性的测定
        3.3.7 大鼠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测定
    3.4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氟中毒临床症状的情况
        4.1.1 一般状况观察结果
        4.1.2 氟斑牙检测结果
        4.1.3 血氟的检测结果
    4.2 慢性氟中毒大鼠血常规的影响
        4.2.1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红细胞的影响
        4.2.2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白细胞的影响
        4.2.3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血小板的影响
    4.3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血清中唾液酸含量的影响
    4.4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血清中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4.4.1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血清中Cu含量的影响
        4.4.2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血清中Mn含量的影响
        4.4.3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血清中Zn含量的影响
        4.4.4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血清中Fe含量的影响
    4.5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5.1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血清中MDA含量的影响
        4.5.2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血清中SOD活力的影响
        4.5.3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血清中GSH-Px活力的影响
        4.5.4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血清中T-AOC能力的影响
        4.5.5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血清中UA含量的影响
    4.6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4.7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4.7.1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血液淋巴细胞DNA拖尾率的影响
        4.7.2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血液淋巴细胞DNA迁移长度的影响
5 讨论
    5.1 慢性氟中毒大鼠血常规的影响
        5.1.1 慢性氟中毒大鼠红细胞的影响
        5.1.2 慢性氟中毒大鼠白细胞的影响
        5.1.3 慢性氟中毒大鼠血小板的影响
    5.2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血清中唾液酸含量的影响
    5.3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微量元素的影响
    5.4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5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5.6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高氟对智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智商的影响
    1.1 对儿童智商的影响
    1.2 对动物智商的影响
2 对脑细胞的损伤
    2.1 对抗氧化物质的影响
    2.2 对神经递质的影响
    2.3 对核酸和蛋白的影响
3 细胞凋亡
    3.1 氟致脑细胞凋亡
    3.2 氟诱导细胞凋亡机制
        3.2.1 G蛋白诱导细胞凋亡途径
        3.2.2 ROS诱导细胞凋亡途径

四、氟中毒对大鼠肝肾组织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氟中毒肝脏形态及功能改变的分子机制[J]. 刘咏妍,禹文峰,官志忠.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5(02)
  • [2]慢性氟中毒致学习记忆损伤的脑内突触机制[J]. 章子贵,孙岩,郑祥仁.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3]硒对慢性氟中毒致血液抗氧化能力损伤影响机理的研究[D]. 冯佩. 浙江师范大学, 2012(02)
  • [4]硒对饮水型氟中毒大鼠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及PSD-93的影响[D]. 赵倩. 浙江师范大学, 2011(06)
  • [5]硒和VitC对高氟所致氧化应激、DNA损伤及Bcl-2蛋白表达影响研究[D]. 王桂芹. 广东药学院, 2011(01)
  • [6]龙眼参多糖对氟中毒大鼠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D]. 李立.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8)
  • [7]饮水型慢性氟中毒致脑损伤分子机理的研究[D]. 祝文静. 浙江师范大学, 2010(04)
  • [8]慢性氟中毒致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D]. 李大海. 浙江师范大学, 2010(04)
  • [9]高氟对智商的影响[J]. 张爱君.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0(01)
  • [10]氟中毒肾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 李立,林军. 内科, 2009(06)

标签:;  ;  ;  ;  ;  

氟中毒对大鼠肝肾组织磷脂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