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名儿童自杀的心理护理

16名儿童自杀的心理护理

一、16例少年儿童自杀的心理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简政坤[1](2019)在《小组工作在福利院孤弃少年儿童身份认同提升中的运用研究 ——以毕节市X福利院“身份认同、健康成长”小组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儿童福利院是我国政府设立,为民间暂时查找不到生父母、或生父母双亡且监护人、亲属放弃抚养权、未满18周岁的少年儿童,提供庇护养育、教育的机构。因此,福利院里的少年儿童大部分是孤弃少年儿童。目前,儿童福利院对孤弃少年儿童关注更多的只是生活和学习,对其心理层面没有予以充分的关注。而事实上,福利院的孤弃少年儿童除了面临着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更面临着作为一名生活在福利院的孤弃少年儿童而带来的心理困境。相比其他有着正常家庭的少年儿童,这些孤弃少年儿童更多地面临着由于对自身身份缺乏认同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自卑、敏感、对福利院缺乏归属感等。研究发现,只有从内心真正地悦纳其孤弃属性、认同福利院集体身份和社会身份,才会真正的提升他们对自身的身份认同。社会工作,尤其是小组社会工作,在提升孤弃少年儿童的身份认同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学界对于身份认同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孤弃少年儿童身份认同的研究较少,且对孤弃少年儿童更多只是关注孤儿本身,对于“弃儿”这个群体却鲜有关注。本文以X福利院孤弃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X福利院“身份认同、健康成长”小组为研究个案,对小组工作在孤弃少年儿童的身份认同提升中的运用展开探索和反思。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研究的缘起、目的、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以及实务方法。第二部分是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主要介绍毕节市概况、X福利院的基本情况以及X福利院孤弃少年儿童身份认同的现状。研究发现,孤弃少年儿童对自身孤弃属性敏感、自卑;对集体身份存在排斥、对福利院归属感较差;对社会身份也缺乏认同等问题。第三部分是小组工作在孤弃少年儿童身份认同提升中的具体运用。主要包括小组组员的选取、专业目标设立、具体计划与方案设计;小组开始阶段、中期转折阶段、后期成熟阶段以及结束阶段小组的具体过程与效果描述;并对小组进行了过程评估以及结果评估。第四部分是对小组工作在孤弃少年儿童身份认同提升运用中的思考。该部分主要侧重对小组工作开展取得的成功之处分析,认为在小组中工作人员的专注与倾听可以使组员感受到关注与尊重;将组员的期望与小组目标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可以推动小组整体向目标前进;同时强调在小组中要相信组员,并充分挖掘组员的潜能。其次,对小组在开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着社工实务经验不足、专业技能不强、小组服务方案设计不够完善以及小组服务后续发展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和实践能力、完善服务方案与内容、做好小组组员的跟进和回访工作以及加强学校与福利院的沟通等建议。第五部分是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小组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孤弃少年儿童的身份认同。

冯娟[2](2016)在《慢性鼻—鼻窦炎术后复发相关因素探讨及心理学特征与手术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分析影响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 NP)患者鼻内镜术后息肉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CRSw NP患者术后疗效提供参考依据;2)了解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术前心理学特征,分析导致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3)分析鼻内镜手术对CRS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CRSw NP患者459例,根据病情将其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其中初发组344例,复发组115例。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族别、吸烟史、饮酒史、病程、是否伴有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哮喘、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百分比、鼻息肉病理组织类型共10个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将入选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CRSw N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2)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住院的124例CRS患者,利用宗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合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und-Mackay(L-M)量表、Lund-Kennedy(L-K)量表分析导致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全部数据均在SPSS19.0软件上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找出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78例CRS患者,均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利用VAS、L-K评分法结合SAS和SDS二种心理学测量工具评估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鼻内镜外科手术对患者主观症状、客观检查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疗效。全部数据均在SPSS19.0软件上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焦虑组和非焦虑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2c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本研究中纳入的10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程、哮喘、变应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鼻息肉在初发组和复发组中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此4项有效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中伴有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鼻息肉是CRSw N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2)回收有效问卷124份,其中男性71例(57.3%),女性53例(42.7%),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3.7岁,病程为0.525年,平均病程5.6年。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 NP)患者76例(61.3%),CRSw NP患者48例(38.7%)。初次发病者116例(93.5%),有前期手术史患者8例(6.5%)。CRS患者中,SAS得分正常者86例(69.4%),轻、中、重度异常者38例(30.6%),SAS得分为2472分,平均得分为(36.27±10.34)分;SDS得分正常者78例(62.9%),轻、中、重度异常46例(37.1%),124例患者SDS得分为1975分,平均得分为(49.02±9.83)分。全国常模SAS得分平均为(29.78±10.07)分,SDS得分平均为(41.88±10.57)分,经统计学分析,124例患者SAS、SDS得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评分与鼻塞、嗅觉减退呈正相关(P<0.05),与流涕、头面部胀痛、头痛、L-M评分及L-K评分无相关性(P>0.05)。SDS评分与脓涕、嗅觉减退呈正相关(P<0.05),与鼻塞、头面部胀痛、头痛、L-M评分及L-K评分无相关性(P>0.05)。所有患者SCL-90各因子中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及抑郁方面因子分的水平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RS患者躯体化与鼻塞、嗅觉障碍、脓涕呈正相关趋势(P<0.05);人际关系敏感与嗅觉障碍、脓涕呈正相关趋势(P<0.05);焦虑与鼻塞、嗅觉障碍评分呈正相关趋势(P<0.05);抑郁与脓涕、嗅觉减退呈正相关趋势(P<0.05)。CRS患者中女性及CRSw NP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分别较男性和CRSs NP的患者高,经统计学处理,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患者SCL-90因子中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上得分较男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w NP患者在SCL-90中和CRSs NP患者在躯体化、精神病性、焦虑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78例患者术后VAS主观症状评分鼻塞、脓性鼻涕、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头痛,L-K评分、SAS、SD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伴有焦虑状态患者25例(32.0%),男性16例,女性9例,非焦虑患者53例(68.0%),男性29例,女性24例,术后焦虑患者5例(6.0%),男性2例,女性3例,非焦虑患者73例(94.0%),男性43例,女性30例,手术前患者的焦虑发生率高于手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伴有抑郁状态患者28例(35.9%),男性17例,女性11例;非抑郁患者50例(64.1%),男性28例,女性22例,术后伴抑郁状态患者7例(9%),男性4例,女性3例,非抑郁患者71例(91%),男性41例,女性30例,手术前患者的抑郁发生率高于手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患者术后鼻塞、脓性鼻涕、头面部胀痛和头痛评分及L-K评分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嗅觉减退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焦虑组患者,术后鼻塞、脓性鼻涕、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头痛评分和L-K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焦虑组与非焦虑组患者术后主观评分、客观检查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术后焦虑组患者鼻塞、脓性鼻涕、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头痛和L-K评分均低于非焦虑组,除嗅觉减退评分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术后鼻塞、脓性鼻涕、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和头痛评分及L-K评分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抑郁组患者术后鼻塞、脓性鼻涕、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头痛和L-K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抑郁组患者鼻塞、脓性鼻涕、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和头痛评分均高于非抑郁组,其中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L-K评分低于非抑郁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伴有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鼻息肉是鼻息肉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2)CRS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及抑郁等方面,女性和伴鼻息肉的CRS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更高;3)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CRS能有效改善患者鼻部症状,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但不能完全改善CRS患者心理障碍,必要时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

冯娟[3](2009)在《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心理教育性家庭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了提高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探讨一种可由护理人员实施的、适合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辅助性心理干预模式,编制针对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心理教育性家庭干预的具体实施方案手册,并通过临床对照试验验证其效果,以确定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根据心理教育性家庭治疗理论、青少年抑郁症发病机理和临床医护专家的意见,形成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心理教育性家庭干预(FFT)的操作手册。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院采用便利抽样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40例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氟西汀类抗抑郁药物(剂量在20-60mg/d之间)治疗及常规护理,此外,按照FFT干预手册给予干预组患者住院全程、系统的心理教育性家庭干预。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Montgomery&(?)sberg抑郁量表(MADS)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测评,并于干预后1周、2周、4周、5周进行MADS测评,将测评结果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BDI、MADS总分与入院时相比均明显下降,但出院时干预组的BDI、MAD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7,p<0.05:t=-3.94,p<0.05),且MADS总分从第2周开始低于对照组,优势保持到研究结束。MADS项目分析中,干预组在出院时有六项条目分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t=-2.166,p<0.05)。结论:本研究中制定的FFT干预手册,针对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干预,能够促进病人症状的改善,能够促进病人的尽快恢复,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高志杰,周艳东,尹春梅,马亮[4](2008)在《五例少年儿童轻生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文中指出目前,少年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儿童具有耐受力低反应强的心里特点,对各种不良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极为敏感,易导致严重的心里失衡。本文探讨少年儿童轻生原因及心理护理要点,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2006年6月—2007年12月抢救轻生少年儿童5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及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马前锋[5](2008)在《音由心生 乐者药也 ——个性化音乐治疗的探索性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音乐不仅为个体提供了审美欣赏的对象,也通过自身的魅力影响着现实社会生活。合适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情感,完善个体人格。同时,音乐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也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不同类型的音乐对人产生的效用也不同。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和最具魅力的领域,它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历史进程,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并且还在继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音乐是人心理活动的产物,音乐实现自己多方面社会功能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是音响体验、情感感受、想象引导直觉等心理活动;音乐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对健康能够发挥不可忽视作用,具有治疗效果。音乐疗法是集心理学、医学、生理学、哲学、音乐、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新兴学科,作为一门应用科学,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并日趋成熟。音乐治疗的作用已经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目前国内也有研究成果,但在个性化方面甚少,而某些成果,也还不够深入。这种学术研究的滞后性,直接影响了对涉及音乐治疗等现象和方法的深入研究和运用。基于这种情况,本研究从心理学、健康学等角度,结合实验研究、调查统计分析以及相关个案,对个性化音乐治疗予以深入系统地探讨。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音乐治疗研究综述。讨论音乐治疗的概念、意义,考察国内外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总结音乐治疗的新视角和方法并予运用前景展望。我国现代关于音乐心理和音乐治疗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多为介绍国外音乐治疗的文章,有关音乐治疗和发展的本土化特色还需研究。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论着中就有关于音乐心理活动的描述和对某些音乐心理规律及的研究。从关注音乐与自然的联系到重视音乐与人心理、情感的密切联系,研究历时达二千多年;研究成果从古代文献的语录,发展到独立的篇章论述和专门的乐论着作,从理论分析到实践验证;研究领域都大多涉及到了现代音乐治疗学的命题,如音乐与人心理的关系、产生音乐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音乐的心理效能、音乐的社会作用、音乐欣赏心理、音乐表演心理、音乐创作心理、音乐对塑造个体具有完备性格的作用、音乐养生及治疗思想等。中国有丰富的音乐治疗的思想。特别是五音疗法,反映了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五音疗法整合了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体现了对音乐与情绪及脏腑之间的互动关系;突现了音声与人格情志、脏气等的关系。五音疗法匹配了人体的不同脏腑,把五音、五行、五脏、人格配属用于音乐治疗实践。第二部分探讨了音乐的功能和音乐治疗的原理机制等,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以个性化差异为主旨的音乐治疗模型。并且通过实验验证模型。本研究旨在从心理学和医学的角度,通过个性化音乐使用,测查被试的行为特征变化(学习、睡眠)、心理特征变化(性格、情绪)、生理特征变化(心率、皮温、皮导)三个方面,证实个性化音乐的效果和相关变化,从而对如何使用音乐治疗进行探讨。本研究将所有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实验,测定实验组前后心率、皮肤电传导、皮温的变化,同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心理量表、压力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些指标差异显着。压力舒解、有效睡眠时间延长,情绪特征也有变化。心率有起伏变化,皮肤温度降低,皮肤电传导水平升高。实验研究证实使用个性化音乐有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压力应激效果上反应了身心状态的恢复。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类型音乐对不同个体、病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类型的音乐对个体有不同的影响;(2)不同个体、相同问题也需要个性化音乐;(3)不同气质类型的个体,对音乐偏好不同;(4)相同个体在不同治疗阶段需要配制不同的个性化音乐。第三部分为个性化音乐治疗理论模型的实践运用。通过个性化音乐治疗在学习减压、改善睡眠、危机干预中的运用,验证了个性化音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论文最后讨论了需要继续研究的命题和音乐治疗的功能和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建立音乐欣赏与健康层面上的动力关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和帮助音乐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临床、教育、健康等领域服务,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一定的努力。通过对个性化音乐治疗模型的建构、探索、分析实践运用,人可以借助一定的音乐认识人自身,进一步理解了人格差异的内涵,音乐差别的文化意义。

李丽静[6](2006)在《24例急性酒精中毒患儿的抢救与护理》文中研究指明以往酒精中毒患者大多是成人,而目前少年儿童酒精中毒也为数不少,我院急救科自1994年1月~2006年1月抢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24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治疗方法及护理介绍如下:

范芹,张秀珍,沈晶晶[7](2005)在《10例儿童自杀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文中研究表明

张玉屏,侯德军,宁刚[8](2005)在《儿童常见急性中毒81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性玲[9](2004)在《服毒自杀者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文中认为

汪忠秀,倪成俊[10](2002)在《1例自杀未遂患儿的心理疏导》文中认为

二、16例少年儿童自杀的心理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6例少年儿童自杀的心理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小组工作在福利院孤弃少年儿童身份认同提升中的运用研究 ——以毕节市X福利院“身份认同、健康成长”小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回顾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文献简评
    (四)研究设计
        1.概念界定
        2.理论基础
        3.研究方法
        4.实务方法
二、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
    (一)毕节市X福利院基本情况
        1.毕节市概况
        2.X福利院基本情况
        3.X福利院孤弃少年儿童基本情况
    (二)X福利院孤弃少年儿童的身份认同状况
        1.在个体身份认同方面
        2.在集体身份认同方面
        3.在社会身份认同方面
三、小组工作在福利院孤弃少年儿童身份认同提升中的具体运用
    (一)小组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
        1.组员招募及前测
        2.小组服务前评估
        3.小组方案的设计
    (二)小组工作的具体过程与效果描述
        1.小组开始阶段
        2.小组中期转折阶段
        3.小组后期成熟阶段
        4.小组结束阶段
    (三)小组工作效果的评估与分析
        1.过程评估
        2.结果评估
四、对小组工作在福利院孤弃少年儿童身份认同提升中运用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1.专注与倾听,使组员感受到关注与接纳
        2.组员期望与目标结合,推动小组整体向目标前进
        3.相信组员,并充分挖掘其潜能
    (二)不足
        1.社工自身实务经验不足
        2.小组服务方案不够完善
        3.小组缺乏后续发展
        4.福利院与学校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
    (三)建议
        1.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和实践能力
        2.完善服务方案的设计与内容
        3.做好对小组组员的跟进和回访
        4.加强福利院与学校之间的交流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2)慢性鼻—鼻窦炎术后复发相关因素探讨及心理学特征与手术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信息提取与整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心理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测评方法
        1.6 量表的选择及评估方法
        1.7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伴精神心理紊乱术后疗效评估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手术方式
        1.6 测评方法
        1.7 量表的选择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3)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心理教育性家庭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FFT干预手册的编制
    1.1 研究目的
    1.2 理论依据
    1.3 手册编制原则
    1.4 编制流程
    1.5 青少年抑郁住院患者的FFT干预手册基本构架
第二章 FFT手册用于青少年症抑郁住院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对象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1 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FFT干预手册
附录2 Montgomery &(?)sberg抑郁评定量表
附录3 Beck抑郁自评量表
致谢

(5)音由心生 乐者药也 ——个性化音乐治疗的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音乐治疗研究综述
    第一章 音乐治疗研究现状
        引言
        1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的定义
        1.1 侧重于音乐治疗的功能
        1.2 侧重于音乐治疗的方法形式
        1.3 侧重于音乐治疗所属领域
        2 从音乐治疗的定义看世界音乐治疗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 音乐治疗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3 教育意义
        4 个体成长意义
        5 生命探索意义
        5.1 音乐的进化性隐喻
        5.2 音乐治疗的生命探索意义
    第三章 音乐治疗发展概述
        1 国际音乐疗法的发展历史
        2 中国的音乐治疗历史
第二部分 个性化音乐治疗模型研究
    第四章 音乐治疗的原理机制
        1 音乐治疗流派体系概况
        1.1 精神动力学派的音乐治疗
        1.2 自由即兴演奏音乐治疗
        1.3 行为主义音乐疗法
        2 音乐产生系列效应
        3 生理机制
        3.1 神经系统机制
        3.2 全脑激活机制
        4 行为改变
        4.1 音乐与人的行为方式
        4.2 人的行为与音乐的关系
        5 演唱时的健康机制
        6 音乐引导想象(GIM)
        7 中国古代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
        7.1 "天人合一"的思想
        7.2 个性化的治疗机理
        7.3 音乐产生的心理机制
        7.4 音乐与情绪的协同关系
    第五章 音乐治疗的个性化设计模型
        1 研究综述
        1.1 音乐与人格的对应关系
        1.2 选曲类型个性化
        1.3 传统的中医音乐疗法
        1.3.1 中医五音治疗
        1.3.2 五音属性
        1.3.3 五音五行的匹配方法
        2 个性化设计
        2.1 病症类型:以治疗目标
        2.2 个体因素
        2.2.1 个体的素养背景
        2.2.2 丰富的文化修养有助于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2.2.3 丰富的人生阅历更有助于音乐欣赏者对音乐的体验和领会
        2.2.4 形成对音色主观评价不同的心理因素
        2.3 环境因素(灯光、噪音、音频、播放方式)
        3 音乐因素(音乐要素、乐器、歌词、演唱者、引导)
        3.1 响度
        3.2 音高
        3.3 音色
        3.4 音程和音阶
        4 乐器
        5 演唱者
        6 治疗模型设计
        7 个性化实验研究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方法
        7.3 实验程序设计
        7.3.1 预备实验
        7.3.1.1 目的
        7.3.1.2 被试
        7.3.1.3 结果
        7.3.1.4 讨论
        7.3.2 正式实验
        7.3.2.1 实验被试
        7.3.2.2 实验材料
        7.3.2.3 实验方法
        7.3.2.4 实验结果
        7.3.2.4.1 气质分布状况
        7.3.2.4.2 压力状况的干预效果
        7.3.2.4.3 干预后的心理症状状况明显改变
        7.3.2.4.4 个性化音乐干预后的生理指标变化
        7.3.2.5 讨论
第三部分 个性化音乐治疗模型的实证研究
    第六章 音乐治疗干预学习的研究
        1 影响学习成绩的心理因素研究
        2 预备实验研究(考试心理素质调查表的编制)
        2.1 设计背景
        2.2 问卷设计方法
        2.3 结果
        2.4 因子得分
        2.5 聚类分析
        2.6 聚类分析所用程序
        3 实证实验研究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过程
        3.4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音乐治疗配合咨询的优势设计
        4.1 学习方面
        4.2 考试心理素质
    第七章 音乐干预睡眠的实验研究
        1 睡眠的研究概述
        2 睡眠疾病危害
        3 睡眠问题状况
        4 使用音乐治疗对睡眠问题研究综述
        5 音乐治疗干预睡眠的实验研究
        5.1 被试选择
        5.2 实验材料
        5.3 实验程序
        5.4 实验结果
        6 讨论
    第八章 音乐治疗的危机干预(自杀)个案研究
        1 危机干预文献回顾
        2 自杀的外因
        3 自杀的内因
        4 自杀的诱因
        5 自杀过程的理论分析
        6 个案研究
        6.1 被试状况
        6.2 研究目的
        6.3 研究设计
        6.4 结果
        6.5 小结
引用文献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9)服毒自杀者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结果
2 自杀原因
3 心理护理

四、16例少年儿童自杀的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小组工作在福利院孤弃少年儿童身份认同提升中的运用研究 ——以毕节市X福利院“身份认同、健康成长”小组为例[D]. 简政坤.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2]慢性鼻—鼻窦炎术后复发相关因素探讨及心理学特征与手术疗效分析[D]. 冯娟.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3)
  • [3]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心理教育性家庭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D]. 冯娟. 青岛大学, 2009(10)
  • [4]五例少年儿童轻生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A]. 高志杰,周艳东,尹春梅,马亮. 吉林省护理学会2008学术年会暨护理技能培训班论文汇编, 2008
  • [5]音由心生 乐者药也 ——个性化音乐治疗的探索性研究[D]. 马前锋.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 [6]24例急性酒精中毒患儿的抢救与护理[J]. 李丽静.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6(06)
  • [7]10例儿童自杀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J]. 范芹,张秀珍,沈晶晶. 社区医学杂志, 2005(11)
  • [8]儿童常见急性中毒81例临床分析[J]. 张玉屏,侯德军,宁刚.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5(05)
  • [9]服毒自杀者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J]. 王性玲.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4(10)
  • [10]1例自杀未遂患儿的心理疏导[J]. 汪忠秀,倪成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19)

标签:;  ;  ;  ;  ;  

16名儿童自杀的心理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