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活血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128例临床观察

李氏活血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128例临床观察

一、利湿活血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128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马德慧[1](2021)在《腹部推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及脂肪代谢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对单纯性肥胖(Obesity,OB)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推拿作用于人体促进糖脂代谢已经成为单纯性肥胖症研究的核心。而PI3K以其对糖脂代谢的调控能力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前沿目标,PI3K的激活不仅可以促进肝糖原在体内的合成减少,还能与PPARγ一起改善机体脂代谢情况。此次研究是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NO.86174092)的资助下,以及大量临床实践及Meta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依托运腹通经推拿法选取了摩腹、推腹、点腹三个手法对单纯性肥胖进行干预治疗,本法具有“疏通经络、健脾化浊”的功效。(1)通过临床研观察确了腹部推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临床上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推拿规范治疗提供治疗方案。(2)初步揭示了推拿改善单纯性肥胖实验大鼠脂肪代谢的作用机制。1.临床研究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腹部推拿手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手法效应,通过观察腹部推拿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BMI、腰围、腰臀比、血糖、血脂、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比等指标的影响,初步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腹部推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观察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本部推拿科、二部脏腑推拿科、长春市中医院推拿门诊招募病例。治疗组采腹部推拿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控制饮食及运动疗法。(1)主要评价指标: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2)次要评价指标:TC、TG、HDL-C、LDL-C、空腹血糖。结果:共纳入病例90例,中途脱落4例,退出8例,全程参与研究的病例总数为7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腰臀比等基线资料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1)主要评价指标:(1)体重: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比较体重均降低,治疗组前后体重显着性减小(P<0.01),对照组体重显着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体重比较,治疗组体重下降更为显着(P<0.05)。(2)BMI:两组治疗前后BMI比较数值均降低,治疗组体重指数显着性减小(P<0.01),对照组体重指数显着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BMI比较,治疗组BMI改变更为显着(P<0.05)。(3)腰围:两组治疗前后腰围比较体重均降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腰围均显着性减小(P<0.01),两组治疗后腰围比较,治疗组腰围改变更为显着(P<0.05)。(4)臀围:两组治疗前后臀围比较体重均降低,两组治疗前后臀围变化明显,均显着性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体重比较,治疗组臀围改变更为显着(P<0.05)。(5)TC、TG:两组治疗前后TG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G均显着性减小(P<0.01),各组间治疗后TG比较差异显着(P<0.01)。两组治疗前后TC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C均显着性减小(P<0.01),各组间治疗后TC比较差异显着(P<0.01)。(2)次要评价指标:(1)HDL-C、LDL-C:两组治疗前后HDL-C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DL-C均显着性减小(P<0.01),各组间治疗后HDL-C比较差异显着(P<0.05)。两组治疗前后LDL-C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DL-C均显着性减小(P<0.01),各组间治疗后LDL-C比较差异显着(P<0.05)。(2)空腹血糖: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治疗组空腹血糖变化显着(P<0.01),对照组空腹血糖变化明显(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3)在8周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临床试验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发生变化,提示腹部推拿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有良好的降糖效应。腹部推拿可以进一步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等水平,同时在血生化指标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治疗组中的TC、TG、LDL-C出现下调趋势,初步表明,腹部推拿法可以促进机体的甘油三酯代谢能力,对于机体的脂质代谢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2.实验研究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腹部推拿法对肥胖大鼠肝脏和白色脂肪的作用机制,从糖脂代谢的经典信号通路PI3K/Akt角度出发,以肝脏和白色脂肪中PPARγ蛋白表达的变化为切入点,假设推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是通过作用于机体的白色脂肪组织,增强白色脂肪组织中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进而促进或抑制与肥胖相关的蛋白和基因表达,通过这些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来进一步探讨腹部推拿法在治疗单纯型肥胖症中对机体内脂肪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1)腹部推拿法对SD雄性单纯性肥胖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将4周龄健康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选取14只大鼠继续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造模,模型组大鼠选取体质量前2/3入组且体重高于正常组10%视为造模成功。将成模的21只大鼠随机分入模型组(HFD)、治疗组(HFD+TN)和药物组(HFD+Orl),普食喂养的大鼠分入正常组(NFD)和正常治疗组(NFD+TN)。分别在造模成功后和干预完成后,采用尾部采血测量大鼠的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干预4周后取材,腹主动脉采血后处死,保留肥胖大鼠的肝脏、附睾脂肪和肾周脂肪组织,称湿重后将部分组织福尔马林液体固定和-80℃冻存。检测SD肥胖大鼠血清中血脂四项(TG、TC、HDL-C、LDL-C)的含量。将SD肥胖大鼠的白色脂肪组织和肝脏组织制成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肥胖模型大鼠肝脏和白色脂肪组织染色情况。(2)腹部推拿对SD雄性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的机制研究取部分肝脏组织和附睾脂肪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I3K、Akt和脂肪组织中PI3K、Akt、p Akt、PPARγ蛋白的表达。称取肝脏和附睾脂肪,提取mRNA后,用RT-PCR检测肝脏组织中PPARα、GLUT4和脂肪组织中PPARα、UCP-1、PGC-1α、SREBP-1c、SCD-1、FAS基因表达。结果:(1)腹部推拿法可以降低肝脏组织中脂质的积累,通过白色脂肪组织湿重的比较,明显减少白色脂肪的堆积,提示腹部推拿法能够促进肥胖大鼠的脂肪代谢。(2)腹部推拿法可以通过PI3K/Akt/PPARγ糖脂代谢信号通路,促进PPARα和Gl UT4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增加机体葡萄糖的消耗量。增加脂肪组织中PPARγ的表达,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UCP-1和PGC-1α的表达,促使机体中合成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消耗,促进白色脂肪的分化。抑制脂肪组织中SREBP-1c基因的表达,SREBP-1c与脂肪合成关系密切,同时带动其下游的FAS和SCD-1基因表达减少抑制了白色脂肪质在体内的合成。结论:本章的实验结果显示,高脂饮食诱导的单纯性肥胖大鼠体内的PPARγ基因含量发生了改变,可能影响UCP-1、PGC-1α、SREBP-1c等基因在体内的表达。肥胖大鼠通过腹部推拿治疗后,推拿手法刺激了PPARγ的活性,PPARγ的过表达促进了PGC-1α和UCP-1的基因表达,抑制了SREBP-1c、FAS和SCD-1的基因表达,同时白色脂肪湿重结果显示,在推拿治疗后,HFD+TN组白色脂肪湿重低于HFD组大鼠。可推测,推拿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白色脂肪的转化,同时也抑制了脂质在体内的合成,改善大鼠的肥胖状态。提示腹部推拿对单纯肥胖症的色脂肪代谢起到了促进作用。

王冬梅[2](2020)在《利湿活血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利湿活血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9年2月诊治的单纯性肥胖症患儿9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疗法,研究组联合利湿活血法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身体质量指数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身体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湿活血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控制患儿体质量。

周玉[3](2020)在《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大鼠mTOR通路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高脂饮食诱导下的单纯性肥胖大鼠运用“固本培元、健脾和胃”针刺法,以探讨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大鼠m TOR通路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剩余大鼠通过高脂饮食诱导成为单纯性肥胖大鼠,按随机原则分组为3组,分别是模型组、雷帕霉素组、针刺组,每组均10只。空白组大鼠普通饲料喂养,其余3组大鼠予高脂饲料喂养,对4组大鼠进行2周捆绑适应性训练,捆绑训练结束后雷帕霉素组予雷帕霉素溶液灌胃;针刺组予“固本培元、健脾和胃”针刺法针刺。干预期间定期观察大鼠生存状态,监测大鼠体重,干预治疗30 d结束后禁食不禁水12 h以上取材,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糖、TG、TC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m TOR、Raptor-m TORC1、p S6K1、p IRS-1表达水平。结果:(1)大鼠生存状态:各组大鼠在实验干预期间均无异常情况发生。空白组精神状态良好,活动灵敏,对外界刺激能迅速给予反应,双目有神,二便均无异常气味及颜色改变,皮毛色白有光泽;造模成功大鼠较正常喂养大鼠精神状态欠佳,呈多卧少动状,对外界刺激反应偏缓,双目少神,大便偏黏腻,出现毛发脱落现象,色泽变差,体型明显肥胖;经干预处理30 d后,干预组大鼠较前生理状态(对外界刺激、体貌形态、摄食饮水、毛发色泽、二便情况、活动情况)均有良好改善,且针刺组对外界刺激、体型、二便情况、毛发色泽改善程度优于雷帕霉素组。(2)干预治疗前: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空白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模型组、雷帕霉素组、针刺组大鼠体重无显着差异(P>0.05);经干预治疗后:雷帕霉素组、针刺组体重与模型组对比明显下降,具有显着差异(P<0.05),且针刺组较雷帕霉素组下降更显着(P<0.05)。(3)模型组大鼠血糖、TG、TC明显高于空白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经干预治疗后:雷帕霉素组、针刺组血糖、TG、TC与模型组对比均降低,具有显着差异(P<0.05);针刺组大鼠血糖、TC与雷帕霉素组对比降低,具有显着差异(P<0.05),针刺组大鼠TG与雷帕霉素组对比降低无显着差异(P>0.05)。(4)模型组大鼠肝脏m TOR、Raptor-m TORC1、p S6K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治疗后:雷帕霉素组、针刺组大鼠肝脏m TOR、Raptor-m TORC1、p S6K1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下降,具有显着差异(P<0.05);针刺组较雷帕霉素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模型组大鼠肝脏p IRS-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治疗后:雷帕霉素组、针刺组大鼠肝脏p IRS-1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上升,具有显着差异(P<0.05);针刺组较雷帕霉素组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通过“固本培元、健脾和胃”针刺法明显改善单纯性肥胖大鼠体重、血糖及血脂水平。(2)雷帕霉素可抑制肥胖大鼠m TOR通路,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治疗肥胖。(3)针刺减肥机制可能与雷帕霉素相似,通过抑制肥胖大鼠m TOR通路,抑制下游S6K1磷酸化,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肥胖。(4)针刺与雷帕霉素在抑制m TOR通路,改善机体m TOR、Raptor-m TORC1、p S6K1、p IRS-1水平无显着差异,结合各组体重、血糖、血脂结果综合比较,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优于雷帕霉素。

李俊婵[4](2020)在《推拿结合针刺对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干预效果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推拿结合针刺调治学龄期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为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配合运动方案调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推拿及针刺疗法,每天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中医证候积分等观察指标的改变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至疗程结束,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1例,实际完成病例56例,观察组27例,对照组29例。两组治疗后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体重、BMI、腰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推拿结合针刺能显着改善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体重、体质指数、腰围及中医证候积分等相关指标;(2)推拿结合针刺对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有显着疗效;(3)推拿结合针刺是治疗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方法。

王丽丽[5](2019)在《拔罐三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胃热湿阻型)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拔罐三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胃热湿阻型)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患儿体重、BMI指数、腰臀比、皮脂厚度、身体脂肪率、基础代谢率、肥胖度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初步探讨拔罐疗法在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治疗中的作用机理,为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为本病外治拔罐法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热湿阻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拔罐三法配合运动治疗)和对照组(运动治疗),每组各32例。每组治疗四周,每周治疗5天,休息2天。治疗结束后,对比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体重、体质指数(BMI)均降低,治疗前后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疗效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73.3%的总有效率为;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腰围、臀围、腰臀比、皮脂厚度、身体脂肪率、基础代谢率、肥胖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前后患儿的中医证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70%的总有效率。结论:拔罐三法结合运动治疗的方法对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儿具有一定的疗效,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运动治疗。

张晓林[6](2019)在《“运腹通经推拿法”对中心型肥胖胰岛素抵抗患者OC和HOMA-IR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优选中心型肥胖胰岛素抵抗患者的推拿治疗方案;探索运腹通经推拿法对中心型肥胖胰岛素抵抗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影响研究。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中心型肥胖胰岛素抵抗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用计算机随机分配编号,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运腹通经推拿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西布曲明片治疗,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采集两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空腹胰岛素FINS2hNS、胰岛素敏指数IS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腰臀比WH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骨钙素OC、胰岛素抵抗HOMA-IR数据,通过各项指标的动态波动情况分析治疗后两组各自前后对比和两组组间对比及运腹通经推拿法对中心型肥胖胰岛素抵抗患者HOMA-IR、OC的影响,总结运腹通经推拿法对中心型肥胖胰岛素抵抗患者临床效果的研究。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78.79%;(2)干预结束后两组BMI、HbA、FINS2hNS、ISI、LDL-C、WHR、HDL-C数值均有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显着;(3)中心型肥胖症患者体内OC含量随BMI增高而降低,HOMR-IR随BMI增高而降低,并且均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说明了肥胖与OC和HOMR-IR的形成相互影响。结论:运腹通经推拿法对中心型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临床疗效较好,同时说明机体HOMA-IR、OC水平的改变与推拿治疗效果相关。

孔莎莎[7](2019)在《利湿活血法配合针刺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利湿活血法配合针刺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7例单纯性肥胖症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施以传统治疗,试验组施以利湿活血法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改善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改善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 05);治疗后,试验组的中医证候改善积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总有效率达95. 92%,明显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湿活血法配合针刺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王春锋[8](2016)在《利湿活血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对利湿活血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进行深入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门诊治疗的单纯性肥胖症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用药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各26例。对比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取利湿活血法治疗,评价并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得到一定改善,实验组的改善幅度更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2.3%,高于对比组的76.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中均为出现显着性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湿活血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可有效改善患儿中医证候,减轻患儿体重,疗效显着,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及应用。

马彬[9](2013)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网址。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SM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SM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SM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SM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崔丽军[10](2021)在《粪菌移植联合防风通圣丸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SCFAs-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文中指出肥胖是指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过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脂肪的聚集达到损害健康的程度。随着现代社会饮食结构的改变、生存压力的增加,肥胖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新挑战和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且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的最直接因素,高脂饮食作为肥胖的重要发病因素可改变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而粪菌移植能够重建肠道微生态,成为肥胖的潜在疗法。防风通圣散是寒凉派代表医家刘河间创立的名方,功能疏风解表、清热通腑、泄浊利湿,临床报道应用防风通圣散治疗肥胖,具有疗效。故本研究通过复制肥胖动物模型,探索高脂饮食因素对菌群、菌群代谢产物及下游指标的影响,并开展粪菌联合中药防风通圣丸治疗肥胖的研究,探讨其对肥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起效机制。研究一: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目的制备伪无菌大鼠模型,应用粪菌移植技术探索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SCFAs—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方法从16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50只作为普通饲料组,饲喂标准大鼠维持颗粒饲料,其余110只为高脂饲料组,饲喂D12492高脂饲料,当高脂饲料组大鼠体重超过普通饲料组体重的10%视为造模成功。剔除未达肥胖标准的老鼠后,从高脂组中随机抽取6只(M组),记录编号,并分别于给予抗生素前1天(MB)和停用抗生素后第1天(MA),取此6只大鼠肠内容物评估抗生素灌胃建立伪无菌大鼠的效果。通过抗生素溶液灌胃诱导伪无菌大鼠,并对伪无菌大鼠分别行正常菌群灌肠、肥胖菌群灌肠。观察完全空白对照的正常组1(NC1)、给予抗生素溶液的正常组2(NC2)、肥胖模型组(M)、肥胖菌群移植组(FMT1)、正常菌群移植组(FMT2)大鼠基本表征,计算其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肠组织、肝脏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短链脂肪酸中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肝脏组织中的GPR43表达;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胃肠肽的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结果造模第10周末,110只高脂饲料组大鼠中72只大鼠体重达标,肥胖成模率约为65.45%。伪无菌模型情况:①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可操作分类单元)分析MB数目显着高于MA;②物种多样性曲线表明样本的测序数据量在合理范围内,MA 组的物种丰度始终显着低于 MB;③Observedspecies、PDwholetree、Shannon、Simpson、Ace、chao1的Alpha多样性指数组间差异分析指数中,与MB组相比,MA指数均显着降低(P<0.05);④由PCoA、PCA、UPGMA可知,抗生素干预可导致肠道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⑤LEfSe组间差异物种检验显示给予抗生素后32个肠道微生物在群落中的比例显着降低。粪菌移植情况:①脏器指数:与M组相比,NC1、NC2、FMT1组大鼠肝指数降低(P<0.05)。②肠组织病理:NC1、NC2组大鼠结肠组织结构清晰完整;M组大鼠较正常组的黏膜上皮层结构可见有细胞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③肝组织病理:NC1、NC2组结构完整,肝细胞排列整齐,未见脂肪滴;M组脂肪滴呈弥漫性堆积。④肠道菌群变化:M、FMT1组在菌群结构上更加类似,与NC1、NC2、FMT2组有较大的差别。NC1、NC2、FMT2三组相比,NC2组与FMT2组结构更加有趋向性。具体差异物种在表现为:与NC1组相比,NC2组厚壁菌门降低(P<0.05),拟杆菌门增加(P<0.05);M、FMT1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降低(P<0.05)、疣微菌门增加(P<0.05)。与NC2组相比,FMT1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增加(P<0.05),拟杆菌门减少(P<0.05);FMT2组变形菌门减少(P<0.05),脱硫杆菌增加(P<0.05)。与M组相比,FMT1组厚壁菌门增加(P<0.05),疣微菌门减少(P<0.05),FMT2组拟杆菌门增加(P<0.05),疣微菌门减少(P<0.05)。⑤GPR43表达:在各组大鼠肝组织中,GPR43均可进行表达,且M、FMT1组表达量低于NC1、NC2、FMT2组。⑥短链脂肪酸表达:与NC1、NC2、FMT2组相比,M、FMT1组乙酸和丁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NC1组相比,FMT1组丙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NC2、FMT2组相比,M、FMT1组丙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⑦胃肠肽:与NC1、NC2组相比,M、FMT1组GLP-1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M、FMT1组相比,FMT2组GLP-1含量显着增加(P<0.05);与NC1组相比,M、FMT1组PYY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M组相比,FMT2组PYY含量显着增加(P<0.05);M、FMT1组的MTL含量水平显着高于NC1、NC2、FMT2 组(P<0.05)。⑧血清中 TC、TG 水平:与 NC1、NC2 组相比,M、FMT1、FMT2组大鼠血清TC含量升高(P<0.05);与M组相比,FMT1、FMT2组大鼠血清TC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NC1组相比,NC2、FMT1、FMT2组大鼠血清TG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M组相比,FMT1组大鼠血清TG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1)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大鼠复制成功,其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乳酸杆菌属等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反映了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肠内微生态紊乱,表明不同的饮食和干预方式可导致肠道微生物的不同发展。(2)抗生素干预前与抗生素干预后的肠道菌群存在显着差异,抗生素处理后的肥胖大鼠肠内微生物受到抑制,物种数目显着降低,丰度下降,菌群结构单一,说明此种方法可以建立伪无菌肥胖大鼠。(3)通过正常菌群移植,可使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向正常大鼠恢复;通过肥胖菌群移植,可导致正常大鼠菌群出现与肥胖模型组相似的菌群结构紊乱现象,具体可能通过“肠道菌群—SCFAs-GPR43—胃肠肽”通路影响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进而影响GPR43的表达,从而导致下游胃肠肽的表达异常。研究二:正常大鼠肠道菌群联合防风通圣丸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目的制备伪无菌大鼠模型,应用粪菌移植技术探索正常大鼠肠道菌群联合防风通圣丸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SCFAs—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方法剔除未达肥胖标准的老鼠后,进行随机分组,通过抗生素溶液灌胃诱导伪无菌大鼠,并对伪无菌大鼠行正常菌液灌肠。正常组(NC)、肥胖模型组(M)、正常菌群移植组(FMT)、防风通圣丸组(FFTS)、正常菌群联合防风通圣丸组(LH)、微生态制剂妈咪爱组(MMA)组的观察指标同实验一。并依组分别给予正常菌群、防风通圣丸、正常菌群联合防风通圣丸、妈咪爱治疗。结果①脏器指数:与NC组相比,FFTS、FMT、LH、MMA、M组肝指数升高(P<0.05)。②肠组织病理:NC组大鼠结肠组织结构清晰完整,M组大鼠较正常组的可见有细胞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FFTS、FMT、MMA、LH组大鼠结肠组织的病变程度较M组有所减轻。③肝组织病理:NC组肝细胞排列整齐完整,未见脂肪滴;M组肝细胞排列疏松、紊乱,脂肪滴呈弥漫性堆积。FFTS、FMT、MMA、LH组大鼠肝脏组织的病变程度较M组有所减轻。④肠道菌群变化:LH、FMT组空间分布结构更接近。MMA、FFTS组菌群组成更有趋向性,与M组离散程度接近;与M组相比,FMT、LH组结构与其有所区分,其中与M组相比,LH组在门水平上存在变形菌门降低(P<0.05),脱硫菌门增加(P<0.05);科水平表现为大肠杆菌科、消化链球菌科减少(P<0.05),瘤胃菌科、颤螺菌科等升高(P<0.05)。⑤GPR43表达:在各组大鼠肝组织中,GPR43均可进行表达,且M组表达量显着低于NC组。与M组相比,FFTS、FMT、MMA、LH组表达量有所升高。⑥胃肠肽:与NC组相比,M、MMA、FMT、FFTS组GLP-1显着降低(P<0.05);与M组相比,LH、MMA、FMT、FFTS组GLP-1显着增加(P<0.05);与 LH 组相比,MMA、FMT、FFTS 组 GLP-1 显着降低(P<0.05)。与 NC组相比,M组PYY显着降低(P<0.05),FFTS、FMT组PYY显着增加(P<0.05);与M组相比,LH、MMA、FMT、FFTS组PYY显着增加(P<0.05);与LH组相比,MMA 组 PYY 显着降低(P<0.05),FMT、FFTS 组 PYY 显着升高(P<0.05)。M、MMA、NC、LH 组 MTL 显着高于 FFTS、FMT(P<0.05)。NC、LH、MMA 组 GAS均显着高于FMT、FFTS(P<0.05)。⑦血清中TC、TG水平:与NC组相比,M组大鼠血清TG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M组相比,LH组TG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正常菌群移植、防风通圣丸、粪菌移植联合防风通圣丸、微生态制剂妈咪爱均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SCFAs—GPR43—胃肠肽”通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大鼠产生保护作用,其中粪菌移植联合防风通圣丸可产生协同作用,更具优势。

二、利湿活血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128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湿活血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128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腹部推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及脂肪代谢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综述一 单纯性肥胖症的研究现状
综述二 单纯性肥胖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三 推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
临床研究 腹部推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随机对照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腹部推拿法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单纯性肥胖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腹部推拿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肪代谢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利湿活血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组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2 两组治疗前后身体质量指数比较
3 讨论

(3)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大鼠mTOR通路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与肥胖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的认识
        1.2.1 先天禀赋
        1.2.2 饮食不节
        1.2.3 情志不畅
        1.2.4 久坐久卧、劳逸失度
        1.2.5 年老体衰
        1.2.6 地理环境
        1.3 病机的认识
        1.4 单纯性肥胖的中医治疗
        1.4.1 内服中药治疗
        1.4.2 中医外治疗法
    2 西医学与肥胖
        2.1 定义及流行病学
        2.2 病因病机
        2.2.1 遗传因素
        2.2.2 饮食与环境因素
        2.2.3 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因素
        2.3 治疗
        2.3.1 饮食及营养控制
        2.3.2 运动训练
        2.3.3 口服药物
        2.3.4 外科手术
    3 mTOR通路与肥胖
        3.1 mTOR的分子结构及其复合物形式
        3.2 mTOR通路与肥胖的发病机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饲养环境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1.3 主要溶液制配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分组
        2.2 捆绑适应性训练
        2.3 西药及针刺干预
    3 组织取材
    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4.1 一般指标观察
        4.2 外周血糖的检测
        4.3 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检测
        4.4 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mTOR、Raptor-mTORC1、pS6K1、pIRS-1表达
    5 统计方法
    6 实验结果
        6.1 干预治疗前后大鼠一般情况比较
        6.2 干预治疗前后大鼠体重变化情况比较
        6.3 干预治疗后大鼠外周血糖、血脂(TC、TG)变化情况比较
        6.4 干预治疗后大鼠肝组织mTOR、Raptor-mTORC1、pS6K1、pIRS-1相对表达量以及表达情况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关于本实验研究方案的确定
        1.1 药物选择
        1.2 针刺穴位选择及处方释义
    2 针刺对肥胖大鼠肝脏m TOR、mTORC1的影响
        2.1 mTOR、mTORC1与肥胖的关系
        2.2 本实验中针刺对mTOR、mTORC1表达的影响
    3 针刺对肥胖大鼠肝脏S6K1影响
        3.1 S6K1与肥胖的关系
        3.2 本实验中针刺对pS6K1表达的影响
    4 针刺对肥胖大鼠肝脏pIRS-1的影响
        4.1 胰岛素抵抗与肥胖的关系
        4.2 本实验中针刺pIRS-1对表达的影响
    5 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治疗肥胖症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推拿结合针刺对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干预效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型分类标准
        1.2.3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治疗方法
        1.6.1 观察组
        1.6.2 对照组
        1.6.3 时间与疗程
    1.7 观察指标
        1.7.1 体重
        1.7.2 体质指数
        1.7.3 腰围
        1.7.4 中医证候积分
        1.7.5 临床疗效
        1.7.6 安全性评价
        1.7.7 安全性评价分级
        1.7.8 意外情况及处理
    1.8 质量控制措施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体重及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BMI及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腰围及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比较
    2.6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及比较
    2.7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比较
3 讨论
    3.1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
    3.2 现代医学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认识
    3.3 肥胖病的中医治疗
    3.4 肥胖病的西医治疗
    3.5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肥胖的解释
        3.5.1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肥胖的依据
        3.5.2 针刺主穴选穴依据及特点
        3.5.3 针刺辩证配穴
        3.5.4 推拿选穴特点
        3.5.5 操作特点
    3.6 关于对照组的设计
    3.7 疗效与结果分析
    3.8 推拿结合针刺调治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优势
    3.9 临床体会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拔罐三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胃热湿阻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古代医家对肥胖症的研究
        1.1 肥胖症的病因
        1.1.1 古代医家认为肥胖与“先天禀赋”有关
        1.1.2 古代医家认为肥胖与“饮食不节”有关
        1.1.3 古代医家认为肥胖与“疏于劳作”有关
        1.1.4 古代医家认为肥胖与“情志”有关
        1.2 肥胖症的病机
        1.3 肥胖症的防治
    2 现代中医对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研究
        2.1 现代中医对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病因病机的分析
        2.2 现代中医对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辨证论治
        2.3 现代中医对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中药治疗
        2.4 现代中医对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外治疗法
        2.4.1 针灸、电针疗法
        2.4.2 推拿疗法
        2.4.3 推拿结合针灸疗法
        2.4.4 经络点穴疗法
        2.4.5 指针、耳穴压豆法联合脉冲电刺激疗法
        2.4.6 针刺加电针疗法
        2.4.7 光灸疗法
    3 西医学对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研究
        3.1 发生因素
        3.2 相关疾病
        3.3 调护
试验研究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运腹通经推拿法”对中心型肥胖胰岛素抵抗患者OC和HOMA-IR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肥胖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2 现代医学的病因病机
    3 流行病学调查
    4 肥胖症的推拿治疗
    5 小结
第一部分 腧穴及手法选用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语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统计学处理
    6 结果与分析
    7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推拿治疗中心型肥胖症作用机理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4 问题及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体系中作用
        1.1.2 中医药现代化是促进其发展和被广泛认可的唯一途径
        1.1.3 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材料与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回顾性调查
    2.1 研究背景
        2.1.1 系统评价的发展沿革及概念特点
        2.1.2 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2.1.3 系统评价方法质量与报告质量的评估工具
        2.1.4 系统评价在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2 研究内容
    2.3 材料与方法
        2.3.1 技术路线图
        2.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2.3.3 文献筛选流程
        2.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2.3.5 质量控制措施
    2.4 结果
        2.4.1 文献检索结果
        2.4.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2.4.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方法质量
        2.4.4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报告质量
    2.5 讨论
        2.5.1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5.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质量存在的问题
        2.5.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
        2.5.4 研究的局限性
    2.6 结论
第三章 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对比研究
    3.1 研究背景
        3.1.1 针灸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针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3.2 研究内容
    3.3 材料与方法
        3.3.1 技术路线图
        3.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3.3.3 文献筛选流程
        3.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3.3.5 质量控制措施
    3.4 结果
        3.4.1 文献检索结果
        3.4.2 国内外针灸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3.4.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
        3.4.4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
    3.5 讨论
        3.5.1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基本特征和特点方面的差异
        3.5.2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方法质量方面的差异
        3.5.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报告质量方面的差异
        3.5.4 研究的局限性
    3.6 结论
第四章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报告质量回顾性分析
    4.1 研究背景
        4.1.1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
        4.1.2 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工具简介
        4.1.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4.2 研究内容
    4.3 材料与方法
        4.3.1 技术路线图
        4.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4.3.3 文献筛选流程
        4.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4.3.5 质量控制措施
    4.4 结果
        4.4.1 文献检索结果
        4.4.2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4.4.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4.5 讨论
        4.5.1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存在的问题
        4.5.2 STRICTA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3 CONSORT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4 研究的局限性
    4.6 结论
第五章 中医药期刊编辑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率及“稿约”中规定和引入需求调查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
    5.3 对象与方法
        5.3.1 研究对象
        5.3.2 调查方法
        5.3.3 技术路线
        5.3.4 统计分析
        5.3.5 质量控制措施
    5.4 结果
        5.4.1 纳入期刊数量和种类
        5.4.2 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在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的规定
        5.4.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认知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5.5 讨论
        5.5.1 “稿约”中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引入率较低
        5.5.2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和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5.5.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率较差
        5.5.4 研究的局限性
    5.6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
    6.3 提高国内中医药研究质量的建议
    6.4 促进国内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10)粪菌移植联合防风通圣丸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SCFAs-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肥胖的中医认识及现代研究概述
        1 肥胖的病因与发病认识
        2 肥胖的临床治疗概述
        3 儿童肥胖概述
        4 防风通圣散治疗肥胖概述
        5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粪菌移植医学研究进展
        1 粪菌移植的历史沿革
        2 粪菌移植与肠道菌群
        3 粪菌移植的操作过程
        4 粪菌移植与现代临床疾病
        5 粪菌移植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
        6 粪菌移植联合中医药可产生协同作用
        7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研究一 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正常大鼠肠道菌群联合防风通圣丸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利湿活血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128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腹部推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及脂肪代谢的机制研究[D]. 马德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利湿活血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效果[J]. 王冬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07)
  • [3]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大鼠mTOR通路影响的研究[D]. 周玉.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推拿结合针刺对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干预效果的临床研究[D]. 李俊婵.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拔罐三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胃热湿阻型)临床研究[D]. 王丽丽.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运腹通经推拿法”对中心型肥胖胰岛素抵抗患者OC和HOMA-IR的影响[D]. 张晓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利湿活血法配合针刺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J]. 孔莎莎. 医学新知杂志, 2019(01)
  • [8]利湿活血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观察[J]. 王春锋.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24)
  • [9]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 马彬. 兰州大学, 2013(05)
  • [10]粪菌移植联合防风通圣丸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SCFAs-GPR43-胃肠肽通路的影响[D]. 崔丽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李氏活血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128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