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九彩青苗期耐盐性遗传分析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九彩青苗期耐盐性遗传分析

一、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韭菜青的苗期耐盐性遗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帅国,田蓉蓉,胡慧,吕建东,田蕾,罗成科,张银霞,李培富[1](2020)在《粳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与筛选》文中指出为鉴定和评价粳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利用125 mmol/L NaCl盐胁迫对165份粳稻种质资源进行处理,测定耐盐级别、叶片伤害百分率、苗高、根长、SPAD、地上部鲜重、根鲜重、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计算地上部含水量和除耐盐级别、叶片伤害百分率之外各性状的相对指标。结果表明:耐盐级别与相对苗高、相对SPAD、相对地上部鲜重、相对根鲜重、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根干重、相对植株干重和地上部含水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叶片伤害百分率和相对根冠比呈极显着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2个评价指标转换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473%,应用隶属函数和权重,获得了客观评价粳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的综合评价值D。筛选到Bertone、长白26、伊粳12号、宁资629和小琥板稻5个苗期综合耐盐性强的种质。通过聚类分析将165份粳稻种质资源划分为4类,第Ⅰ类群主要由盐敏感种质构成,第Ⅱ类群主要由弱耐盐种质构成,第Ⅲ类群仅包含1份盐敏感种质,为苏选2,第Ⅳ类群是以弱耐盐和耐盐种质为主的混合类群。结合主成分和逐步回归分析,确定耐盐级别、相对根长、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根干重和地上部含水量5个指标可作为粳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鉴定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为耐盐水稻资源筛选及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陈之豪[2](2019)在《节水抗旱稻核心资源耐盐性评价、基因挖掘与种质创新》文中研究表明水稻(Oryza sativa L.)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半数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作为主粮。在其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干旱、盐碱的双重制约。同时,干旱会加剧土壤盐害程度,而盐胁迫也会抑制水分吸收,造成生理干旱。目前,节水抗旱稻的培育在缓解水资源短缺上已取得较好的应用,因此研究节水抗旱稻的耐盐性,提高其应对盐胁迫的抗性,是实现水稻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水稻的耐盐性属于复杂的数量性状,涉及到大量基因的表达和调控。通过对节水抗旱稻核心资源耐盐性评价、基因挖掘,研究其耐盐性分子机制,进而创制节水抗旱稻耐盐种质,为耐盐节水抗旱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基础与理论指导。本研究分别在芽期、苗期与全生育期对360份节水抗旱稻核心资源、海稻86及6份节水抗旱稻选育品种进行不同盐浓度的胁迫处理,观察和记录不同阶段盐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对上述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耐盐性评价。利用360份核心资源不同时期盐胁迫下的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水稻中存在的耐盐QTL与基因。通过优异耐盐材料对节水抗旱稻进行改良,实现耐盐种质创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芽期盐胁迫处理,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发芽势、发芽率降低,平均发芽日数延长,芽长、根长缩短。参试材料在200 mmol/L NaCl溶液胁迫下相对盐害率表现出较大的变异,确定在该浓度下以相对盐害率作为耐盐评价指标。芽期360份核心资源的平均盐害级别为2.79级,表明参试材料在芽期具有一定的耐盐性。海稻86盐害级别为1级,6份节水抗旱稻平均盐害级别为3.33级。2.苗期盐胁迫处理,植株平均存活率28.17%,变异幅度在0.00100.00%之间,变异系数为83.40%,以存活率作为耐盐评价指标。苗期360份核心资源的平均盐害级别为4.03级,表明参试材料在苗期总体耐盐性较差。海稻86盐害级别为1级,6份节水抗旱稻平均盐害级别为3.67级。3.全生育期盐胁迫处理,水稻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其中单株产量对盐胁迫最敏感,以单株产量胁迫指数作为耐盐评价指标。360份参试材料共安全收获250份,全生育期250份核心资源的平均盐害级别为3.59级。海稻86盐害级别为1级,6份节水抗旱稻平均盐害级别为3.67级。4.通过对360份核心资源芽期、苗期与全生育期的耐盐性评价,发现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的耐盐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芽期耐盐性明显强于苗期和全生育期。不同类型材料间耐盐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籼稻相比,粳稻在芽期、苗期、全生育期耐盐性较强。陆稻在芽期、苗期、全生育期耐盐性强于水稻。陆粳类型材料在各时期耐盐性均强于其它类型。5.通过对不同盐浓度下各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发现51个与盐胁迫显着关联的位点,可以定位到OsHAP2E、OsCBL8、ZFP185、OsCCD1、OsAPX2、OsP5CR、OsMYB2、OsLEA3-2、OsRPK1、OsAHP2、OsCam1-1、OsBIERF3、OsNAC6等13个已知耐盐的基因,同时在关联位点附近发现OsEXPA8、LOCOs02g33490、LOCOs03g32160等35个可能参与水稻耐盐的候选基因。6.利用海稻86的耐盐特性对节水抗旱稻进行改良,芽期,苗期耐盐性得到显着提高。创制出芽期优异耐盐材料43份,其中1级盐害16份,2级盐害27份;苗期优异耐盐材料27份,其中1级盐害10份,2级盐害17份。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了一批耐盐种质材料,同时对节水抗旱稻的耐盐性进行改良,为创制与培育耐盐节水抗旱稻奠定了材料基础;鉴定获得的耐盐候选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水稻耐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素材。

顾骁[3](2019)在《水稻耐盐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耐盐性综合评价》文中认为本研究以30个不同的水稻(Oryza.sativa L.)品种(系)为材料,在发芽期设定了盐(NaCl)浓度分别为0%(CK)、0.4%、0.6%、0.8%、1.0%的盐胁迫处理,在苗期至成熟期,使用人工盐池,设定了 NaCl浓度分别为0%(CK)、0.3%和0.5%的盐胁迫处理。在发芽期间、苗期盐胁迫处理20天后、成熟期分别统计和测定了发芽率、根长、芽长,光合速率、干鲜重、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等渗透调节物质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和株高、穗长、穗数、实粒数、空秕粒数等产量因子相关指标。通过使用耐盐系数法、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函数法等方法,对30个水稻品种(系)在不同生育时期的耐盐性相关指标及耐盐性进行了相关分析与评价,最后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耐盐性评价指标,对水稻全生育期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水稻品种的耐盐性鉴定与评价、耐盐种质筛选与耐盐品种培育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在水稻发芽期,本研究统计和计算了 30个水稻品种(系)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等指标的耐盐系数。结果表明,不同盐浓度处理都能抑制水稻的萌发,品种(系)间各指标的耐盐系数变化不一致,单个指标无法确定品种(系)的耐盐能力。结果显示,在0.8%盐浓度下对水稻品种(系)进行耐盐性相关性分析与评价效果更好,在0.8%盐浓度下,根长除了与根数有显着相关性外,与其他指标无显着相关性,其他各指标间都有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性。在水稻苗期,本研究测定和计算了 30个水稻品种(系)的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率(WUE)、地上部干重(DW)和鲜重(FW)等指标的耐盐系数。结果表明,水稻品种(系)的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率(WUE)、地上部分鲜重(FW)、地上部分干重(DW)、叶绿素含量(TC)在不同盐胁迫条件下均表现为下降,而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糖含量(SS)、可溶性蛋白含量(SP)、脯氨酸含量(Pro)、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则表现为上升,各水稻品种(系)间在不同盐浓度下的变化不一致。结果显示,用0.5%盐浓度做苗期的耐盐性评价效果更好,各指标间除了可溶性蛋白含量(SS)、脯氨酸含量(Pro)外,其他指标间均有显着相关性。在水稻成熟期,测定和计算了 30个水稻品种(系)的株高、穗长、单株穗数、实粒数、千粒重等指标的的耐盐系数。结果显示,盐胁迫降低了水稻成熟期的各指标值,选用0.5%盐浓度对水稻成熟期不同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效果更好。考虑到单株产量的重要性,以单株产量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水稻经济系数和单株穗数是显着影响水稻产量的两个指标。在水稻成熟期,各指标间有不同程度的显着相关性。然后对每个时期进行统计分析及耐盐性排名。水稻每个生育时期耐盐性评价指标的耐盐系数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各品种(系)间的变动范围不一致,单一评价指标无法得出耐盐性强弱的一致结论。但发芽期的发芽率、盐害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与成熟期单株产量呈显着相关性,苗期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率(WUE)、地上部分干重(DW)、叶绿素含量(TC)与成熟期单株产量呈显着正相关性。对全生育期的耐盐性指标筛选,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的回归方程及估计精度达90%以上,本研究选择发芽率、芽长、活力指数、发芽势、水分利用率(WUE)、净光合速率(Pn)、地上部分鲜重(FW)、单株产量、千粒重、结实率、株高等指标参与全生育期耐盐性综合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函数等方法得出D值,最后通过系统聚类把供试材料划分为耐盐型、中等耐盐型、盐敏感型3类。本研究对30个耐盐性不同的水稻品种(系)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盐浓度处理下,不同耐盐性评价指标在耐盐性分析与评价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水稻品种的耐盐性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盐浓度下的不同指标之间无一致性;相同生育时期,特定浓度下的不同评价指标间的耐盐系数不同,但各指标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特定盐浓度下,水稻不同时期的耐盐指标虽不同,各指标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利用这些不同评价指标的相关信息,可以很好地对水稻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

孙明法,严国红,王爱民,朱国永,唐红生,何冲霄,任仲玲,刘凯,张桂云,施伟,赵绍路,孙一标,朱静雯,宛柏杰,姚立生[4](2017)在《水稻耐盐育种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培育耐盐水稻品种是盐碱地的粮食作物增产和对盐碱地改良的重要途径之一。水稻对盐胁迫中度敏感,其耐(敏)盐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到2015年,利用AFLP、RFLP、SSR等分子标记手段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定位的耐盐QTL已有250多个,其中以第1、2、6和7染色体上居多,但克隆的水稻耐盐基因相对较少。水稻耐盐品种的选育现仍以常规育种为主,即主要通过筛选耐盐种质及耐盐鉴定,再利用杂交和回交等方法将耐盐基因导入到优良水稻品种中,从而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耐盐品种。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水稻种质耐盐性鉴定技术和指标、耐盐种质筛选、耐盐品种选育以及耐盐性的遗传及分子机理等研究进展,并对今后水稻耐盐育种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范方军,王妍,王芳权,王军,朱金燕,李文奇,仲维功,胡海燕,杨杰[5](2015)在《太湖流域水稻地方品种籼粳分化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利用32对In Del标记和18对SSR标记对200份太湖流域水稻地方品种进行籼粳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籼型指数≤0.1的有179份,属典型粳稻;籼型指数0.110.25之间的有1份,属粳稻;籼型指数0.260.39之间的有1份,属偏粳稻;籼型指数0.750.89之间的有2份,属籼稻;籼型指数≥0.90的有17份,属典型籼稻,太湖流域地方品种以典型粳稻和典型籼稻为主。32对In Del标记和18对SSR引物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56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出29个等位基因,平均为3.12个,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42处,地方品种籼稻和粳稻可以明确区分出来,在遗传相似系数0.77和0.82处,籼稻和粳稻又都可以分2个群。

黄志城,张新明,唐浩,盛华芳,杨华,顾春军,孙东明,李寿国,陈海荣[6](2015)在《基于DUS测试的上海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利用水稻DUS测试指南(2012版)中的38个水稻标准品种和52个基本测试性状对上海地区的172个粳稻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与14个上海地区选育的申请品种保护的粳稻品种作比较。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表型性状共检测到17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测试性状检测到3.6667个,变幅介于18个。Shannon’s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6834,变幅介于01.9327,77.08%的性状存在3个及以上的等位变异;地方品种的等位变异数、每个性状的等位变异数及其变异幅度、多样性指数平均值等均大于现代育成品种,在外观形态上,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现代育成品种更丰富。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系数为0.53时,可将186个粳稻品种分为3个类(亚)群,现代育成品种单独组成一个亚群;而主坐标分析将186个粳稻品种明显的分为地方品种和现代育成品种两大区。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与现代育成品种具有明显的形态差异,可为今后粳稻育成品种的改良提供更多的形态基础。

许莉莉,陈发棣,陈素梅,房伟民,朱文莹,王海滨,李佩玲[7](2013)在《栽培菊花与菊属-近缘属属间杂种杂交后代耐盐性的遗传分析》文中认为为了解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耐盐性的遗传规律,对栽培菊花与菊属-近缘属属间杂种杂交后代耐盐性进行了遗传分析。以栽培菊花‘韩2’为母本,大岛野路菊×芙蓉菊属间杂种为父本进行杂交,以盐害指数作为指标,通过水培法对获得的F1群体进行耐盐性鉴定,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采用单个F2世代的分离分析方法对F1群体耐盐性进行混合遗传分析。结果发现:F1群体的耐盐性出现广泛分离,变异系数达53.63%,盐害指数的变异范围为3.33%—96.67%;中亲优势为2.47,未达到显着水平;将后代的耐盐性分为5个级别,其中高耐的占14.52%,耐盐的占38.70%,中耐的占30.65%,敏盐的占9.68%,高敏的占6.45%。F1群体的耐盐性符合B-2模型,由两个主效基因控制,加性效应均表现正向增效,分别为18.06和19.13,显性效应表现负向效应,分别为-17.99和-1.44,主基因遗传率为61.14%,属高度遗传力。综合分析表明: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耐盐性可通过杂交导入栽培菊花,实现栽培菊花耐盐性遗传改良;菊花近缘种属植物盐害指数受两对主基因的控制,主基因在F1群体的遗传率属高度遗传力,耐盐性选育可在早期世代进行。

许莉莉[8](2012)在《菊属—近缘属属间杂种自交特性及育种利用研究》文中指出菊花近缘属中存在抗病、抗虫、抗逆等许多优良特性的优异种质,如芙蓉菊属的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ino)多生在海岸林中,主要分布海滨岩缝,具有较强的耐盐性;但近缘属植物与栽培菊花直接进行远缘杂交往往不易获得成功。桥梁亲本是克服属间远缘杂交障碍,实现近缘属种优异基因遗传转移的一种有效手段。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先前获得的3个属间杂种:(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 (Hand.-Mazz.) Y. R. Ling)×菊蒿(Tanacetum vulgare L.)) F1(简称JJ),(大岛野路菊(Chrysanthemum crassum (Kitam.) Kitam.)×多花亚菊(Ajania myriantha(Franchet) Ling ex Shih)) F1(简称DD),(大岛野路菊(Chrysanthemum crassum (Kitam.) Kitam.)×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ino)) F1(简称DF),探讨属间杂种自交结实特性以及自交后代部分性状的遗传表现,为菊花育种提供中间种质;同时将3个属间杂种与栽培菊花进行杂交,探讨通过桥梁亲本将菊花近缘属的优良性状导入栽培菊花的可能性,创造菊花新种质;对栽培菊花与菊花近缘属属间杂种F1群体耐盐性进行混合遗传分析,探索菊花耐盐性的遗传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JJ自交,未收到种子。DD自交,获得1株后代;自交一代自交结实率较低,未能获得自交二代。DF自交一代结实率较属间杂种自交结实率有所提高,分别获得10株自交一代、38株自交二代。DD自交后代的染色体数为54,DF3个自交后代的染色体数均大于54,为非整倍体。两个属间杂种的自交后代部分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尤其是花序直径、花心直径、管状花数;叶长/叶宽在各自交后代中差异不显着,表现稳定自交遗传。DD自交后代花色及管状花类型均未出现分离;DF自交一代中仅1株花色出现了非白色,而自交二代花色出现较大分离。(2)以切花菊‘秀曼戴花’、‘6045-7’为母本,与JJ杂交,未收到种子;‘猫眼’×DD杂交结实率及回交结实率均较低,而‘T1012’×DF及‘韩2’×DF杂交结实率较高,以‘T1012’×DF杂交后代为父本,与‘T1012’回交,成功获得回交后代。杂交后代及回交后代性状出现不同程度分离,并存在超亲个体。杂交后代及回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并不都是父母本的平均,存在非整倍体。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属间杂种,成功将芙蓉菊及多花亚菊的耐盐性成功导入栽培菊花,提高了栽培菊花的耐盐性。(3)以栽培菊花‘韩2’为母本,DF为父本进行杂交,以盐害指数作为指标,通过水培法对获得的F1群体进行耐盐性鉴定,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采用单个F2世代的分离分析方法对F1群体耐盐性进行混合遗传分析。结果发现:F1群体的耐盐性出现广泛分离,变异系数达53.63%,盐害指数的变异范围为3.33%-96.67%;中亲优势为2.47,未达到显着水平;将后代的耐盐性分为5个级别,其中高耐的占14.52%,耐盐的占38.70%,中耐的占30.65%,敏盐的占9.68%,高敏的占6.45%。F1群体的耐盐性符合B-2模型,由两个主效基因控制,加性效应均表现正向增效,分别为18.06和19.13,显性效应表现负向效应,分别为-17.99和-1.44,主基因遗传率为61.14%,属高度遗传力。综合分析表明: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耐盐性可通过杂交导入栽培菊花,实现栽培菊花耐盐性遗传改良;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耐盐性受两对主基因的控制,主基因在F1群体的遗传率属高度遗传力,耐盐性选育可在早期世代进行。

胡时开,陶红剑,钱前,郭龙彪[9](2010)在《水稻耐盐性的遗传和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盐胁迫是造成水稻减产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本文从维护膜系统的完整性、离子的区隔化以及渗透调节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水稻耐盐性的机理;简要描述了水稻生物耐盐能力、农艺耐盐能力和离体细胞对盐害反应等三种耐盐鉴定方法。总结了近年来对水稻耐盐种质资源的发掘、耐盐性QTL定位和重要基因的克隆以及耐盐水稻选育所取得的进展。通过长期水稻耐盐性评价、已发掘了一些耐盐的水稻种质;定位了七十多个控制Na+/K+含量、存活天数等耐盐性相关性状的QTL;两个水稻耐盐基因SKC1和DST已被克隆;我们已获得系列不同程度耐盐的转基因植株和SKC1/BADH两类耐盐基因聚合系。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水稻耐盐性机制的研究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前景,试图为深入开展水稻耐盐性研究提供参考。

王州飞[10](2010)在《盐和低温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遗传研究》文中提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盐、低温和干旱等是水稻生产上常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生产,阐明水稻耐这些逆境胁迫的遗传机理,改良水稻的抗逆性一直是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论文利用两个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研究了在盐和低温两种逆境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遗传机理。以IR26 (Oryza sativa L. spp. indica)和韭菜青(japonica)、IR28 (indica)和大关稻(japonica)为亲本,通过“单粒传法”获得IR26/韭菜青和IR28/大关稻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F2:7),并构建相应的SSR分子连锁图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R26/韭菜青和IR28/大关稻RILs群体亲本DNA多态率分别为25.9%和24.6%,基因组中分别有57和74个SSR座位发生偏分离,偏分离率分别为42.2%和44.3%,均主要偏向于籼型亲本。分析群体内各株系每条染色体的基因型,发现IR26/韭菜青和IR28/大关稻RILs群体中均存在异常偏分离家系,偏分离率分别为47.2%和52.9%;亲本对各家系遗传贡献率呈正态分布,表明双亲对子代的遗传贡献基本上是平衡的,且群体中存在多个遗传结构相似的家系;构建的IR26/韭菜青、IR28/大关稻分子连锁图谱分别能覆盖水稻基因组2225.3 cM、1846.6 cM,平均图距分别为16.5 cM、11.1 cM,适合于在全基因组进行QTL检测。在IR26/韭菜青、IR28/大关稻基因组中分别检测到6、8个偏分离热点区(SDR),其中的3个偏分离热点区(SDR 2、SDR 4-2、SDR 12-1)为本研究首次报道。利用IR26/韭菜青F2:9重组自交系(RILs)为作图群体构建水稻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分别在正常条件下(水)和100 mmol/L的NaCl胁迫下处理水稻种子10 d,鉴定种子的萌发能力,包括吸胀速率、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芽长和活力指数。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进行遗传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着抑制了水稻种子萌发,发芽早期(0~5d)是水稻种子萌发盐敏感期,RILs家系间种子萌发存在显着差异。除吸胀速率外,其他种子萌发性状之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RILs种子萌发性状的次数分布呈连续变异,表明种子萌发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性状,且多数RILs偏向于盐敏感型。水稻不同的萌发性状受不同遗传模式控制,其中吸胀速率由2对主基因模型控制,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由2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控制,根长由2对主基因或2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控制,发芽率、芽长由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控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主基因遗传率为12.5%~99.0%。在正常条件下,共检测到12个QTLs:2个控制吸胀速率(qIR-8、qIR-10)、1个控制发芽率(qGR-7)、1个控制发芽指数(qGI-2)、4个控制根长(qRL-1、qRL-4、qRL-9、qRL-10)、2个控制芽长(qSL-7、qSL-11)、2个控制活力指数(qVI-6、qVI-7),单个QTL能解释12.5%~25.5%的表型变异。在盐胁迫条件下,共检测到4个QTLs:2个控制吸胀速率(qIR-4、qIR-9)、1个控制发芽率(qGR-2)、1个控制活力指数(qVI-8),单个QTL能解释9.1%-46.6%的表型变异,其中控制发芽率的qGR-2为一主效QTL贡献率为46.6%。QTLs的表达存在时效性,比较以往报道的水稻耐盐相关QTLs,未发现与qVI-8、qGI-8位置相近的QTL,可能为两个新的耐盐基因座。利用IR28/大关稻F2:9重组自交系(RILs)为作图群体构建水稻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分别在正常条件下(30℃)处理10 d和低温14℃下处理23 d鉴定种子的萌发能力,包括吸胀速率、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芽长和活力指数。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进行遗传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水稻种子萌发能力受低温胁迫抑制,RILs家系间种子萌发能力存在显着差异。除吸胀速率外,其他性状之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RILs种子萌发性状的次数分布呈连续变异,表明种子萌发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性状,且多数RILs偏向于冷敏感型。水稻不同的萌发性状受不同遗传模式控制,其中吸胀速率、根长、芽长、活力指数由2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控制,发芽率由2对或3对主基因模型控制,发芽指数由2对主基因控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主基因遗传率为26.4%-95.3%。在正常条件下,共检测到11个QTLs:3个控制吸胀速率(qIR-6、qIR-9、qIR-11)、2个控制发芽指数(qGI-1、qGI-7)、2个控制根长(qRL-11、qRL-12)、2个控制芽长(qSL-8、qSL-9)、2个控制活力指数(qVI-2、qVI-9),单个QTL能解释15.1%-32.4%的表型变异。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共检测到7个QTLs:2个控制吸胀速率(qIR-6、qIR-9)、1个控制发芽率(qGR-4)、2个控制发芽指数(qGI-4-1、qGI-4-2)、2个控制根长(qRL-4-1、qRL-4-2),单个QTL能解释9.1%~37.0%的表型变异,其中控制吸胀速率的qIR-6为一主效QTL,贡献率为31.0%~34.5%,控制发芽指数的qGI-4-2为另一主效QTL,贡献率为37.0%。QTLs的表达存在时效性,比较以往报道的水稻耐冷相关QTLs,未发现与qRL-4-2位置相近的QTL,可能为一个新的耐冷基因座。

二、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韭菜青的苗期耐盐性遗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韭菜青的苗期耐盐性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粳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与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方法和指标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粳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评价NaCl胁迫最适浓度筛选
    2.2 粳稻种质资源盐胁迫条件下苗期各评价指标表现
    2.3 粳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相关指标与苗期耐盐级别的相关性分析
    2.4 粳稻种质资源盐胁迫条件下苗期耐盐性的综合评价
        2.4.1 主成分分析
        2.4.2 隶属函数及粳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2.5 粳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相关指标的聚类分析
    2.6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苗期耐盐主要评价指标筛选
    2.7 粳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地域差异比较
3 讨论
    3.1 盐胁迫浓度对水稻苗期耐盐相关性状的影响
    3.2 水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的选择
    3.3 水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的多元统计学分析
    3.4 水稻种质资源耐盐性的地域性分布和地方品种的评价与利用

(2)节水抗旱稻核心资源耐盐性评价、基因挖掘与种质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节水抗旱稻生产面临的问题
    1.2 水稻耐盐性机制研究
        1.2.1 渗透调节机制
        1.2.2 离子平衡机制
        1.2.3 耐氧化胁迫机制
    1.3 水稻耐盐鉴定评价体系
        1.3.1 生物耐盐能力评价体系
        1.3.2 农业耐盐能力评价体系
    1.4 水稻耐盐基因的表达调控
        1.4.1 渗透调节基因
        1.4.2 离子调节基因
        1.4.3 转录因子
    1.5 耐盐种质的筛选与创新
    1.6 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芽期耐盐实验
        2.2.2苗期耐盐实验
        2.2.3全生育期耐盐实验
        2.2.4 节水抗旱稻耐盐种质创新的方法
        2.2.5 性状测定的方法
    2.3 实验评价指标
        2.3.1 芽期耐盐评价指标
        2.3.2 苗期耐盐评价指标
        2.3.3 全生育期耐盐评价指标
    2.4 数据处理方法及软件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稻芽期耐盐性评价
        3.1.1 盐胁迫对水稻发芽的影响
        3.1.1.1 不同盐浓度对水稻发芽率的影响
        3.1.1.2 不同盐浓度对水稻发芽时间的影响
        3.1.1.3 不同盐浓度对水稻芽长、根长的影响
        3.1.2 水稻芽期耐盐性评价结果
    3.2 水稻苗期耐盐性评价
        3.2.1 盐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3.2.2 水稻苗期耐盐性评价结果
    3.3 水稻全生育期耐盐性评价
        3.3.1 盐胁迫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3.3.2 全生育期耐盐性评价结果
    3.4 核心耐盐种质综合筛选
    3.5 不同水稻类型耐盐性差异比较
        3.5.1 籼、粳稻耐盐性差异比较
        3.5.2 水、陆稻耐盐性差异比较
        3.5.3 不同生态类型耐盐性差异比较
    3.6 盐胁迫下水稻种质各形态指标相关性分析
        3.6.1 芽期盐胁迫各形态指标相关性分析
        3.6.2 苗期盐胁迫各形态指标相关性分析
        3.6.3 全生育期盐胁迫各形态指标相关性分析
        3.6.4 不同生育阶段耐盐性相关分析
    3.7 耐盐基因挖掘
    3.8 节水抗旱稻耐盐种质创新
4 讨论
    4.1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耐盐性
    4.2 水稻不同阶段耐盐性评价指标
    4.3 耐盐候选基因功能分析
    4.4 耐盐节水抗旱稻的选育
    4.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水稻耐盐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耐盐性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盐碱地概况
    1.2 盐胁迫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1.2.1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2.2 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
    1.3 提高作物耐盐能力的主要途径
        1.3.1 利用栽培管理措施提高作物耐盐能力
        1.3.2 通过外源物质提高作物耐盐能力
        1.3.3 选育耐盐性强的品种
    1.4 水稻耐盐性育种的研究进展
        1.4.1 盐胁迫对水稻的影响
        1.4.2 水稻耐盐性的鉴定与耐盐性品种筛选
        1.4.3 耐盐水稻新品种的培育
        1.4.4 水稻耐盐性育种展望
    1.5 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本研究的技术线路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与测定指标
    2.3 实验数据整理与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稻各品种(系)发芽期耐盐性评价
        3.1.1 盐胁迫对水稻发芽期相关指标的影响
        3.1.2 发芽期耐盐性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1.3 发芽期耐盐性相关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3.1.4 发芽期各品种(系)耐盐性的综合评价
    3.2 水稻各品种(系)苗期的耐盐性评价
        3.2.1 盐胁迫对水稻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2.2 苗期各个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2.3 苗期各生理生化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3.2.4 苗期各品种(系)耐盐性的综合评价
    3.3 水稻各品种(系)成熟期耐盐性评价
        3.3.1 盐胁迫对水稻成熟期各指标的影响
        3.3.2 成熟期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3.3 成熟期各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3.3.4 成熟期各品种(系)的综合评价
    3.4 水稻各品种(系)全生育期的综合评价
        3.4.1 各时期与成熟期产量的相关性
        3.4.2 全生育期的耐盐指标的筛选
        3.4.3 全生育期各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3.4.4 全生育期各品种(系)的综合评价
        3.4.5 全生育期各品种(系)的系统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水稻不同时期耐盐性评价的意义
    4.2 盐胁迫下耐盐性评价指标的选择
    4.3 水稻耐盐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耐盐性综合评价
5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作者简介
致谢

(4)水稻耐盐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种质耐盐性鉴定技术和指标
    1.1 生物耐盐能力鉴定评价法
        1.1.1 发芽指标法。
        1.1.2 形态伤害评价法。
        1.1.3 生理与生长量比较法。
    1.2 农业耐盐能力鉴定评价法
2 水稻耐盐种质筛选
3 水稻耐盐品种选育
    3.1 常规育种
    3.2 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
4 水稻耐盐性的遗传及分子机理
    4.1 耐盐QTL定位
    4.2 耐盐基因克隆
5 展望与建议
    5.1 加快水稻耐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鉴定技术标准的制定
    5.2 加强水稻耐盐机制研究, 加速水稻耐盐QTL定位和相关基因克隆
    5.3 加快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的融合, 加速核心种质创制及新品种选育

(5)太湖流域水稻地方品种籼粳分化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材料和方法
    1. 2 分子标记检测
    1. 3 籼粳分类
    1. 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太湖地方品种资源的籼粳分类
    2. 2 SSR标记检测
    2. 3 聚类分析
3 讨论

(6)基于DUS测试的上海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田间种植及性状观测
    1.3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粳稻地方品种的多样性分析
    2.2地方品种与现代育成品种形态多样性比较
    2.3聚类分析
    2.4主坐标分析
3讨论
    3.1利用DUS测试技术方法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
    3.2水稻现代育成品种的改良与地方品种的利用
    3.3基于DUS测试性状的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思考

(8)菊属—近缘属属间杂种自交特性及育种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菊属植物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1.1 狭义菊属种间杂交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广义菊属属间杂交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桥梁法在植物杂交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1.4 菊属远缘杂交遗传育种展望
    2 菊花观赏性状遗传特性研究
        2.1 花色遗传
        2.2 其它性状的遗传
    3 植物耐盐性遗传分析研究
    4 菊属及其近缘属种耐盐性研究
第二章 菊属-近缘属属间杂种自交特性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属间杂种自交结实情况
        2.2 属间杂种自交后代染色体计数
        2.3 属间杂种自交后代部分性状表现
    3 讨论
第三章 切花菊与三个属间杂种的杂交及回交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属间杂种与切花菊杂交、回交结实及出苗情况
        2.2 属间杂种与切花菊杂交、回交后代性状统计
        2.3 属间杂种与切花菊杂交、回交后代染色体计数
        2.4 属间杂种与切花菊杂交、回交后代耐盐性鉴定
    3 讨论
第四章 栽培菊花与菊属-近缘属属间杂种杂交后代耐盐性的遗传分析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交后代的耐盐性表现
        2.2 F_1群体耐盐性混合遗传分析
    3 讨论
全文结论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9)水稻耐盐性的遗传和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耐盐性机理
    1.1 维护膜系统的完整性
    1.2 离子的区隔化
    1.3 渗透调节
        1.3.1 离子调节
        1.3.2 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调节
2 水稻耐盐种质的发掘
    2.1 盐害的鉴定方法
    2.2 水稻的耐盐种质
3 水稻耐盐性的遗传及分子机理
    3.1 水稻耐盐QTL的定位
    3.2 水稻耐盐基因的克隆
4 耐盐水稻的选育
    4.1 水稻耐盐种质的直接利用或常规选育
    4.2 耐盐转基因水稻的选育
    4.3 两类盐基因的聚合系的分子选育
5 展望

(10)盐和低温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遗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水稻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1 数量性状遗传模型
        1.1 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型
        1.2 种子性状的遗传模型
        1.3 发育性状的遗传模型
        1.4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2 QTL定位原理与方法
        2.1 DNA分子标记
        2.2 作图群体
        2.3 分子连锁图谱构建
        2.4 定位方法
        2.5 标记偏分离与QTL定位
        3 水稻QTL定位研究进展
        3.1 QTL的数目和效应
        3.2 QTL作用模式
        3.3 QTL与环境互作
        3.4 相关性状QTL
        3.5 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QTL
        4 水稻QTL精细定位与基因克隆
        5 QTL定位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5.1 新基因资源的发掘
        5.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5.3 多个有利基因的聚合
    第二章 水稻耐非生物胁迫遗传及QTL定位研究
        1 水稻耐盐性遗传及QTL定位
        1.1 耐盐性遗传
        1.2 耐盐性QTL定位
        2 水稻耐冷性遗传及QTL定位
        2.1 耐冷性遗传
        2.2 耐冷性QTL定位
        3 水稻耐热性遗传及QTL定位
        3.1 耐热性遗传
        3.2 耐热性QTL定位
        4 水稻耐旱性遗传及QTL定位
        4.1 耐旱性遗传
        4.2 耐旱性QTL定位
        5 展望
        6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第三章 两个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分子连锁图谱构建
        1 材料和方法
        1.1 植物材料与种植
        1.2 RILs群体基因型分析
        1.3 统计分析
        1.4 连锁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亲本间多态性标记
        2.2 分子标记在RILs群体中的分布
        2.3 家系偏分离特点
        2.4 群体遗传特点
        2.5 两张分子图谱的主要参数比较
        2.6 两张分子图谱共线性比较
        2.7 偏分离热点区域
        3 讨论
        3.1 RILs群体及其分子连锁图谱应用
        3.2 两张分子连锁图谱的差异及其原因
        3.3 偏分离标记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第四章 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
        1 材料和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耐盐萌发鉴定
        1.3 数据分析
        1.4 遗传分析
        1.5 QTL定位
        2 结果分析
        2.1 表型变异
        2.2 萌发性状相关性分析
        2.3 遗传模型分析
        2.4 QTLs检测
        3 讨论
        3.1 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荫发性状鉴定
        3.2 水稻种子耐盐萌发遗传分析
        3.3 水稻种子耐盐荫发QTL检测
        3.4 耐盐QTLs位置比较
        3.5 水稻种子耐盐萌发QTLs表达特点
        3.6 水稻耐盐机理
    第五章 低温胁迫下水稻种子荫发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
        1 材料和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低温萌发鉴定
        1.3 数据分析
        1.4 遗传分析
        1.5 QTL定位
        2 结果分析
        2.1 表型变异
        2.2 萌发性状相关性分析
        2.3 遗传模型分析
        2.4 QTLs检测
        3 讨论
        3.1 低温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性状鉴定
        3.2 水稻种子耐低温萌发遗传分析
        3.3 水稻种子耐低温萌发QTL检测
        3.4 耐冷QTLs位置比较
        3.5 水稻耐低温萌发QTLs表达特点
        3.6 水稻耐冷机理
全文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研究论文

四、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韭菜青的苗期耐盐性遗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粳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与筛选[J]. 马帅国,田蓉蓉,胡慧,吕建东,田蕾,罗成科,张银霞,李培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05)
  • [2]节水抗旱稻核心资源耐盐性评价、基因挖掘与种质创新[D]. 陈之豪.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3]水稻耐盐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耐盐性综合评价[D]. 顾骁. 海南大学, 2019
  • [4]水稻耐盐育种研究进展[J]. 孙明法,严国红,王爱民,朱国永,唐红生,何冲霄,任仲玲,刘凯,张桂云,施伟,赵绍路,孙一标,朱静雯,宛柏杰,姚立生.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7(04)
  • [5]太湖流域水稻地方品种籼粳分化和遗传多样性分析[J]. 范方军,王妍,王芳权,王军,朱金燕,李文奇,仲维功,胡海燕,杨杰. 江苏农业科学, 2015(12)
  • [6]基于DUS测试的上海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J]. 黄志城,张新明,唐浩,盛华芳,杨华,顾春军,孙东明,李寿国,陈海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3)
  • [7]栽培菊花与菊属-近缘属属间杂种杂交后代耐盐性的遗传分析[J]. 许莉莉,陈发棣,陈素梅,房伟民,朱文莹,王海滨,李佩玲. 生态学报, 2013(16)
  • [8]菊属—近缘属属间杂种自交特性及育种利用研究[D]. 许莉莉.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 [9]水稻耐盐性的遗传和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J]. 胡时开,陶红剑,钱前,郭龙彪. 分子植物育种, 2010(04)
  • [10]盐和低温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遗传研究[D]. 王州飞.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7)

标签:;  ;  ;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九彩青苗期耐盐性遗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