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加味治疗高脂血症82例

二陈汤加味治疗高脂血症82例

一、加味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82例(论文文献综述)

赵田,战丽彬[1](2021)在《二陈汤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二陈汤起源于宋代,其组方严谨,配伍精良,是治疗痰湿证的基础方,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有着显着改善作用。但近年来研究发现,二陈汤对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亦有一定疗效,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痰湿是这类疾病的共同重要病机。故该文对近年来文献中关于二陈汤及其加减方作用于代谢性疾病的干预机制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探究"痰湿"在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及二陈汤干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为继续深入挖掘中医经典名方、扩大二陈汤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秦旭沛[2](2020)在《加味二陈汤对稳定性冠心病痰浊内阻证型血脂谱及中医症候积分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加味二陈汤联合他汀以及单用他汀治疗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痰浊内阻证型患者,对比两组间治疗前后血脂谱各项指标水平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随机对照性研究,来探讨加味二陈汤对稳定性冠心病痰浊内阻证型患者血脂谱内各项指标水平的影响和对冠心病相关症状改善的疗效,以及该方法的安全性,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筛选自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一科住院部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且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选取收集其中LDL-c水平>1.8mmol/l的患者,将其进行数字表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试验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对照组单用西药进行治疗,试验组予以加味二陈汤联合他汀治疗,时间为8周,共一个疗程。在研究期间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及中医症状症候评分值,将所得数据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1)入选本研究的60例受试者在接受降脂治疗前绝大部分存在TC、TG、LDL-c的升高,并且伴随HDL-c不同程度的下降。(2)治疗4周后测定两组患者的TC、TG、LDL-c以及HDL-c情况,并且常规随访患者肝肾功能及肌酶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提示:治疗4周后,对照组与试验组的TC及TG水平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的LDL-c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DL-c上升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8周后,再次测定两组患者的TC、TG、LDL-c以及HDL-c情况,并且再次常规随访患者肝肾功能及肌酶等安全性指标。对照组与试验组的TC、TG、LDL-c的下降情况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DL-c增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试验组中医症状症候改善总有效为100%,对照组中医症状症候改善总有效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在标准他汀治疗联合加味二陈汤后4周,TC及TG水平均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HDL-c均有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的LDL-c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两组的TC、TG、LDL-c的均有下降,且治疗后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HDL-c增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试验组中医症状症候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郭伟[3](2017)在《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研究纂要》文中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该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研究进行了整理: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理论研究,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及其展望。经过医务工作者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研究使中医药在防治高脂血症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

尹倚艰[4](2012)在《祛湿化浊通心方对老年血脂代谢异常的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研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学术思想探析。①路师调理脾胃大法的理论渊源,乃奠基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成熟于《脾胃论》,完善于《临证指南医案》,使脾胃理论日臻完善;②路师调理脾胃大法的理论基础,从脾胃转枢、脾统四脏、脾胃升降、脾胃纳化、脾胃润燥五个方面阐述了中焦脾胃在机体脏腑阴阳、气血津液中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③路师调理脾胃大法的理论精髓,概括为“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十八字基本思想;④路师调理脾胃大法的用药特点,主要有善从药物的脾胃归经选药、善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选药、善从辨证与辨病的关系上用药以及善从药量及给药方式上用药四个方面;⑤路师调理脾胃大法的临床应用,列举了胃脘痛、泄泻、便秘等脾胃病以及湿疹、痛风、胸痹、不寐、产后痹、眩晕、头痛、自汗症、咳嗽等内科杂病验案,彰显了调理脾胃法的科学性与实用性。⑥学习路师调理脾胃大法之体悟与运用,体现在临证施治、遣方用药、治未病与脾胃调护等临床实践中。第二部分,路志正教授祛湿化浊通心方干预老年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Lp(a)、ApoB升高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AI降低。本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同时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高尿酸血症等疾病。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血脂异常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通常为他汀或贝特类药物,此类药虽调脂效果较好,但同时存在很多弊端,如对肝功有一定的损害、部分病人会发生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停药后血脂指标容易反弹、疗效难以持久等。而在老年人群中此类问题尤为突出。血脂异常属于中医的“痰浊”、“血瘀”、“眩晕”等病证的范畴。以往的研究,认为因虚致实或肝脾失调是其主要病机,人们多从“痰浊”、“血瘀”入手,对老年血脂异常,又多从虚证论治。或祛痰化浊,或活血化瘀,或痰瘀同治,或调理脾胃,或祛邪扶正,总以恢复人体脏腑功能为宗旨,具有疗效满意、作用持久、副作用少及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路志正教授几十年来致力于中医湿病学的研究。路师认为,湿浊与痰饮同质同属,危害相近。所不同乃在于湿分内外,痰无外袭;湿可生痰,渐次所致。故路师论治血脂异常迥异于常规之“痰浊”、“血瘀”之论,着眼于“痰浊”、“血瘀”之先,以调理脾胃、祛湿化浊之法先证用药,截断病势,足见其高明之处。对此,路师言道:调理脾胃可使脏腑充、阴阳和,水谷直转精微而不化生脂浊;祛湿化浊可使脾胃健、运化畅,水液敷布周身而不蕴湿成痰。希冀达到扶正以祛邪,防微以杜渐之目的。祛湿化浊通心方治疗血脂异常在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显着。本项研究以随机对照法观察了祛湿化浊通心方干预老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一个侧面客观体现了路师调理脾胃大法的临床意义与可行性。并对老年血脂异常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湿浊与血脂、祛湿化浊治疗血脂异常的意义以及祛湿化浊通心方组方原则、用药特点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论述。研究以绞股蓝总甙片为对照,疗程8周,纳入了符合高脂血症西医诊断标准、湿浊痹阻证中医辨证标准、年龄为60~80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各30例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心率、血压、血脂水平、血脂异常类型、症状积分等方面资料均衡,未见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祛湿化浊通心方)治疗后除高密度脂蛋白(HDL-C)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分别为5.8l±1.70mmol/L.3.05±2.30mmol/L.3.39±1.1lmm01/L,P<0.01或0.05,并优于对照组(绞股蓝总甙片)的6.16±1.91mmol/L.3.03±1.89mm01/L.3.81±0.63mmol/L,P<0.01或0.05;治疗组治疗后LDL-C达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胸闷,头昏、头重如裹、头痛、口黏不渴、大便不爽、恶心呕吐、肢体沉重等主要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平均秩分别为23.83、38.10、36.10、34.70、36.77、39.82、33.38、34.17);治疗组在血、尿、便常规、心电图、ALT.AST.Cr等安全性指标方面未见异常。结果表明:祛湿化浊通心方可明显改善血脂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有效调节血脂异常并部分达标,未见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疗效优于绞股蓝总甙片,值得临床推广。简而要之,第一部分重在理论探讨,为第二部分的立题与实施奠定基础;而第二部分则是临床验证,为第一部分的立论与效用成就辉煌。二者相辅相成,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

李鑫[5](2011)在《苏子油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临床疗效及对SOD、MDA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评价苏子油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血清SOD,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医辨证为痰浊阻遏证的高脂血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1:1随机分为苏子油软胶囊组(30例)及血脂康胶囊组(30例)。分别给予苏子油软胶囊和血脂康胶囊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全项(TC,TG,HDL-C, LDL-C).肝肾功能比色法检测苏子油软胶囊组血清SOD,MDA的水平。结果:1.苏子油软胶囊组中TC,TG,LDL-C和MDA治疗后明显下降SOD显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HDL-C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苏子油软胶囊组与血脂康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检查TC、TG、LDL-C、HDL-C经成组t检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在肝功,肾功,血尿常规等安全性评价中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苏子油软胶囊能够改善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可降低TC,TG及LDL-C水平,具有调脂作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提示苏子油软胶囊是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的安全有效的药物2.苏子油软胶囊可以降低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患者血清MDA和升高SOD,具有抗氧化作用

周泽,陈晓虎[6](2011)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述要》文中研究指明高脂血症是许多心脑血管及其他多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通过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报道亦很多。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发展过程的回顾,综述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喻松仁,周步高,刘春燕[7](2010)在《朱丹溪痰病证治及基础方探析》文中研究说明

齐敏[8](2009)在《降脂中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降脂中药的分类,综合分析了降脂中药的研究进展,包括降脂中药的有效成分的研究和近年来降脂中药的临床研究概况。为降脂中药的临床应用及新的降脂中药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赵育红[9](2009)在《中医药防治高脂血证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高脂血证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长时间服用降脂西药多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中医药防治高脂血证显示出其良好的研发前景。

庄瑞丰[10](2009)在《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二、加味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8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味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82例(论文提纲范文)

(1)二陈汤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肥胖
2 2型糖尿病
3 非酒精性脂肪肝
4 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
5 二陈汤干预代谢性疾病的共同机制
6 结语与展望

(2)加味二陈汤对稳定性冠心病痰浊内阻证型血脂谱及中医症候积分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一、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病例来源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诊断标准
    4 病例分类标准
        4.1 纳入标准
        4.2 排除标准
        4.3 剔除标准
        4.4 脱落标准
        4.5 脱落病例处理
        4.6 终止标准
    5 资料收集
    6 病例分配及药物治疗方案
    7 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
    8 评价指标
        8.1 安全性评价指标
        8.2 疗效性指标
    9 评价标准
    10 依从性的保证
    11 统计
        11.1 分析内容
        11.2 方法选择
    12 结果
        12.1 病例完成情况
        12.2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资料
        12.3 疗效评价
        12.4 两组患者的MACE事件记录
        12.5 安全性评价
二、讨论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流行病学
        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
        1.4 冠心病根据血脂情况进行的危险分层的研究进展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西医治疗进展
        1.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2 中医药对于血脂的调控的治疗进展
    3 方药分析
        3.1 立方、组方分析
        3.2 单味中药功效
        3.3 单味药物现代药理学作用
三、结果分析及结论
    1 疗效评价及分析
    2 不良反应的评价
    3 结论
    4 不足与展望
四、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治疗高脂血症药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研究纂要(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理论研究
2 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2.1 古代经方的临床研究
    2.2 自拟方的临床研究
3 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
    3.1 单味中药的实验研究
    3.2 复方的实验研究
4 展望

(4)祛湿化浊通心方对老年血脂代谢异常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调理脾胃法治疗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学术思想探析
    1. 路师调理脾胃大法的理论渊源
    2. 路师调理脾胃大法的理论基础
    3. 路师调理脾胃大法的理论精髓
    4. 调理脾胃大法的用药特点
    5. 调理脾胃大法的临床应用
    6. 学习路师调理脾胃大法之体悟与运用
路志正教授祛湿化浊通心方干预老年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本课题存在不足及目标措施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5)苏子油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临床疗效及对SOD、MDA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1.1 病因病机
        1.2 辨证论治
        1.3 高脂血症中医药治疗
        1.4 中药调脂临床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2 高脂血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2.2 高脂血症的治疗进展
    3 苏子油的相关研究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目的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治疗方案
        1.5 观察指标
        1.6 疗效判定标准
        1.7 测定方法
        1.8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可比性分析
        2.2 疗效评价
        2.3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痰浊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意义的认识
    3 高脂血症与自由基(SOD,MDA)相关性分析
    4. 苏子油软胶囊成分分析
    5 苏子油软胶囊对痰浊阻遏证高脂血症患者调脂作用分析
        5.1 病例入组情况
        5.2. 疗效评价
        5.3. 安全性评价
    6 苏子油软胶囊对痰浊阻遏证高脂血症患者SOD,MDA的影响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6)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述要(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治疗
    1.1 单味药治疗
    1.2 中药汤剂治疗
    1.3 中成药治疗
2 针灸治疗
    2.1 普通针刺治疗
    2.2 电针治疗
    2.3 磁化针治疗
    2.4 穴位注射治疗
    2.5 其
3 总 结

(7)朱丹溪痰病证治及基础方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痰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 痰病的治疗
3 痰病基础方二陈汤
    3.1 方名方论
    3.2 现代临床运用

(8)降脂中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降脂中药的分类
    1.1 降胆固醇 (TC) 为主的中药
    1.2 降甘油三酯 (TG) 为主的中药
    1.3 降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的中药
2 降脂中药有效成分
3 降脂中药的临床研究概况
4 结 语

(9)中医药防治高脂血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中医药疗法
    2.1 辨证论治
    2.2 经方治疗
    2.3 自拟方治疗
3 小结

(10)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脂血症的有关概念
2 降脂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2.1 降脂中药的研究
    2.2 中药降血脂有效成分研究
3 降脂中药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概况
    3.1 实验研究
    3.2 临床研究

四、加味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8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二陈汤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赵田,战丽彬.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04)
  • [2]加味二陈汤对稳定性冠心病痰浊内阻证型血脂谱及中医症候积分影响的研究[D]. 秦旭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研究纂要[J]. 郭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3)
  • [4]祛湿化浊通心方对老年血脂代谢异常的干预研究[D]. 尹倚艰.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2)
  • [5]苏子油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临床疗效及对SOD、MDA影响[D]. 李鑫.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4)
  • [6]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述要[J]. 周泽,陈晓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03)
  • [7]朱丹溪痰病证治及基础方探析[J]. 喻松仁,周步高,刘春燕. 中医杂志, 2010(01)
  • [8]降脂中药研究进展[J]. 齐敏.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04)
  • [9]中医药防治高脂血证研究进展[J]. 赵育红.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4)
  • [10]中药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J]. 庄瑞丰. 河北医药, 2009(09)

标签:;  ;  ;  ;  ;  

二陈汤加味治疗高脂血症8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